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1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

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附: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点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拥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电脑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交流,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了解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课时用了较充裕的时间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演示给大家,并展示了自己使用电脑制作的作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欲望,使计算机真正为我们服务。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操作系统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常用的分类标能够支持的用户数分类
3)按是否能够运行多个任务为标准分类
3、Windows XP的新特性
1)个性化的欢迎界面和用户间快速切换。
2)整个系统提供了更加简单的操作。
3)Windows XP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娱乐功能。
4)Windows XP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频编辑器Windows Movie Maker。
教学小结
这一节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掌握数据编码在计算机中的使用.特别是常用进制之间的转换。
学习指导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对计算机中的编码有了初步的了解;
参阅教材
第一章第三节
作业
P176 72~78
教学后记
该节内容理论2学时,内容可以讲完,要求学生课下要复习,否则容易忘记,对于小数部分的转换要注意强调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计算机软件系统: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4、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史(包括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史)、类型、应用领域及前景;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构成,了解微机的硬件系统,包括掌握微机系统硬件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了解微机的软件系统,包括掌握机器指令与计算机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概念、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概念;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及编码,包括了解二进制数概念、计算机内采用二进制数的优点。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功能有: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硬件功能的扩充、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及管理等.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怎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怎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怎么教案主题: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熟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4.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案内容: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0分钟)1.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定义和作用;2.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影响。

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0分钟)1.计算机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2.计算机术语解析:CPU、RAM、ROM、操作系统等。

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40分钟)1.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指令执行周期、运算器、控制器等。

四、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简单问题(40分钟)1.计算机基础操作:开机、关机、重启;2.计算机基本设置:显示分辨率、屏幕亮度等;3.计算机故障排查与维护:常见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

教学方法:1.概念解释法: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和术语,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实例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设置,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学习。

3.问题解决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计算机硬件设备、茶几和投影仪等;2.计算机教学软件、教学PPT等。

教学评估:1.全班讨论:起点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计算机问题;3.个人报告:要求学生自行制定一个计算机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个人报告和解决方案分享。

教学反思:计算机基础知识是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的必备技能,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熟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

认识计算机教案范文计算机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3.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4.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使用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和分类;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1.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举例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大家知道计算机是什么吗?它的主要用途有哪些?”二、知识讲解(20分钟)1.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a.计算机是一种根据指令进行程序运行、自动处理数据的高速电子设备。

b.计算机的主要功能是进行信息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的分类:a.按规模: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

b.按用途: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

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a.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b.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

c.主机: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d.存储设备:硬盘、光盘、U盘等。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a.输入→处理→输出。

b.指令→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请举例说明计算机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2.请列举一些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四、操作演示(20分钟)1.打开计算机并登录操作系统。

2.演示如何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输入操作。

3.演示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和图像处理。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计算机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2.每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由教师进行点评。

六、学习总结(5分钟)请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和感想。

七、拓展延伸(5分钟)作业:请学生按照所学知识,编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的文章,重点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小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及作用。

2.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

3.学会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组成结构及操作系统功能。

难点:初步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并能够简单操作计算机。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概念2.计算机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3.计算机操作系统基本功能四、教学步骤1.引入:学生观看计算机基础知识视频,了解计算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定义。

3.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及硬件设备。

4.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桌面、文件管理、网上浏览等。

5.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动操作,体验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操作系统的功能。

2.情景教学法:老师设计一些生动丰富的场景,引导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3.体验教学法: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

六、教学评估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实际操作评估: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来评估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老师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定义及意义1.1.1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根据输入的指令,自动执行指定计算任务的电子计算设备。

1.1.2 计算机的意义计算机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存在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

1.2 计算机的分类1.2.1 按处理器的不同分类•单处理器计算机•多处理器计算机1.2.2 按用途的不同分类•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1.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3.1 计算机的五大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1.3.2 计算机的计算过程计算机的计算过程分为取指令、执行指令、存储结果三个部分。

第二章:计算机的数据表示2.1 二进制数及其运算2.1.1 二进制数的定义二进制数是只包含0和1两个数字的数。

2.1.2 二进制数的运算•二进制数的加法•二进制数的减法•二进制数的乘法•二进制数的除法2.2 十六进制数及其转换2.2.1 十六进制数的定义十六进制数是由09,A F这16个数字组成的数。

2.2.2 相关计算公式•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先将二进制数每四位一组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将每个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四位二进制数。

2.3 字符编码2.3.1 字符编码的定义字符编码是将字符转换为计算机内部能够识别的数字编码。

2.3.2 常见的字符编码类型•ASCII码•Unicode编码第三章:计算机的存储器3.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3.1.1 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3.1.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3.2 主存储器的组成和特点3.2.1 主存储器的定义主存储器是计算机中最重要、最基本、最主要的存储设备。

3.2.2 主存储器的组成•存储单元•存储地址•存储方式3.3 辅助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3.3.1 辅助存储器的分类•硬盘•光盘•U盘•固态硬盘3.3.2 辅助存储器的特点•容量大•访问速度慢•价格便宜第四章: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4.1 计算机的输入设备4.1.1 键盘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于输入各种数据、指令和命令。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

计算机基础教案(大专)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各个阶段的的特点和代表机型。

1.2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硬盘等。

讲解各个硬件组件的作用和性能指标。

1.3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介绍计算机的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讲解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讲解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和功能。

介绍操作系统的常见功能: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讲解Mac O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和基本操作。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过程。

介绍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创建、删除、移动、复制、重命名。

讲解常用的系统设置和优化方法。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常见类型: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3.2 网络协议与网络设备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介绍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网卡、Modem等。

3.3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讲解互联网的接入方式:宽带接入、拨号接入。

介绍浏览器的使用、搜索引擎的查找方法、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

第四章:文字处理软件4.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介绍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打印等基本操作。

4.2 排版与美化文档讲解字体、字号、颜色、对齐等排版设置。

介绍插入图片、表格、图表、超等元素的方法。

4.3 高级应用技巧讲解文档的引用、脚注、尾注、目录的制作方法。

介绍文档的保护和共享功能。

第五章:电子表格软件5.1 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界面。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复杂概念。

2. 操作系统的具体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 教学课件: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向学生介绍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二、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硬件和软件。

a. 硬件: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

b.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三、讲解操作系统基础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2. 操作系统的分类: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3.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

4.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等。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简单的操作,如文件管理、进程管理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操作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的重要性。

2. 拓展: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基础的理解程度。

3. 实践能力: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操作是否熟练,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家知道多少?学习了哪些计算机的重点知识呢?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1: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分类、应用方面;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数制与编码及其转换[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实物演示(或投影演示)等直观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电子管阶段(1946-1955)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2.晶体管阶段(1955-1964)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三、计算机的分类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四、计算机的应用1.科学计算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4.辅助工程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5.嵌入式应用6.人工智能(AI)第二节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一、硬件和软件硬件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软件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1、CPU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3)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4)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习惯;(3)培养学生遵守计算机伦理和信息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讲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第2讲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2.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第3讲计算机软件1.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2.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3. 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软件工具的使用;3. 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3. 实验设备:计算机教室,配置相应的软件和硬件设备;4. 网络资源:利用校园网,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辅导。

六、教学安排第1讲计算机概述(2课时)第2讲计算机硬件(2课时)第3讲计算机软件(2课时)第4讲操作系统(3课时)第5讲计算机网络基础(3课时)第6讲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2课时)第7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课时)第8讲计算机编程基础(2课时)第9讲数据库基础(2课时)第10讲计算机信息安全(2课时)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学生能够适应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机知识;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4. 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2. 理解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3. 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技术基础知识等;4.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等;5. 了解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和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与信息社会1. 计算机的发展2. 信息技术概述3. 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二、计算机基本知识1. 计算机体系结构2. 微机硬件基础3. 操作系统技术基础知识三、常用软件应用知识1. 文字处理软件(Word)2.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3.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四、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1. 多媒体技术概述2. 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3. 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五、网络技术基础1. 网络基础知识2. 网络通信协议3. 网络应用技术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分类和分代;- 介绍信息技术的特点以及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2. 计算机基本知识- 讲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硬件基础、操作系统技术基础知识;-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3. 常用软件应用知识-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

4. 多媒体技术应用基础- 介绍多媒体技术概述;- 讲解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视频处理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5. 网络技术基础- 讲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通信协议、网络应用技术; -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应用。

计算机教案模板5篇

计算机教案模板5篇

计算机教案模板5篇计算机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有哪些神奇的功能、计算机的发展。

并认识各种类型的计算机。

2、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和人类的关系又是怎么样的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做一个新时代的合格信息技术公民。

过程与方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分析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来开展教学教学重点:从生活中了解计算机的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和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

教学难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计算机有什么神奇功能呢。

二、新授:1、计算机机的神奇功能让学生说说计算机在生活中能做些什么?师总结:计算机能进行科学计算、气象预测、实验模拟、辅助设计等等。

主要列举在学校里计算机可以帮助老师教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等事例。

2、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么多功能,它的发展是不容忽视的,让学生通过资料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并说说现在的现在计算机和以后计算机的发展。

让学生发表言论。

3、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4、爱护我们的计算机。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高科技产品,是对我们学习和工作有很大帮助的工具,因此在使用计算机时要做到爱护。

关于怎么爱护,请学生自己说说,师在根据书的的爱护知识进行总结,最后通过练习想一想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意识。

通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三、总结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以下的知识:1、知道了什么是计算机及计算机与信息的关系。

2、了解了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和发展历程。

3、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4、了解了计算机与人类的关系。

5、知道了怎样爱护计算机。

计算机教案篇2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媒体、诞生、传递、迅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

计算机基础教案教案:课时:计算机基础主题: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3.能够描述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1.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掌握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原理;2.将各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有效描述。

教学准备:1.计算机硬件实物或图片;2.投影仪;3.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组成的基本概念。

Step 2:介绍主要硬件组件(10分钟)教师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RAM)、硬盘、显卡、声卡、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每个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硬件组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其工作原理、发展历程、特点等,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对各个硬件组件进行有效描述。

Step 4: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进行硬件组件的展示,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和给予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Step 5:知识梳理(10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整理总结,回顾每个硬件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向学生强调各个组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Step 6:总结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小结,强调学生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组成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硬件组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该组件的功能与作用,并附上相关的实例和图片。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3. 理解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4. 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解决基本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历史发展。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3.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通信原理;-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保护措施。

4. 简单程序的编写与计算问题的解决- 算法和程序的基本概念;- 编程语言的选择和使用;- 简单程序的编写实例;- 使用程序解决基本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提升编程能力。

3. 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研究成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来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编程和解决计算问题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

2. 辅助工具:计算机实验室、投影仪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注:每个课时时间为45分钟。

七、教学参考1. 《计算机科学导论》,Patterson,2005。

2. 《计算机组成原理》,王明华,2008。

3. 《计算机网络导论》,谢希仁,2006。

4. 《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2010。

以上是《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教案的安排和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大学计算机基础_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_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新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编码和操作系统基础知识;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算盘到现代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脉络;3.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计算机的结构、功能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二、计算机系统组成1. 计算机硬件系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2. 计算机软件系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作用,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3.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如硬件层、系统软件层、应用软件层等。

三、信息编码与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 信息编码:了解计算机中的信息编码方式,如二进制、ASCII码等;2. 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和类型,如Windows、Linux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中学阶段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介绍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采用PPT演示,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计算机系统组成:通过图表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组成;3. 信息编码与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讲解信息编码方式和操作系统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进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2. 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应用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2. 强调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

第1章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

2.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3.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a.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预先编好的指令,自动高速地进行各种数值计算和逻辑运算的电子设备。

b.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2.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a.计算机的分类:按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处理能力和性能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b.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个人计算机。

3.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a.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b.数据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和十进制。

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分类和发展历程等知识点。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计算机的兴趣。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探究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的定义和组成部分进行思考。

2.知识讲解:以PPT为工具,讲解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基本的概念。

3.教学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4.实验演示:进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5.总结复习: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1.参与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分类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实验表现:通过实验演示,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数据表示方法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3.总结复习:通过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复习,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硬件: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

(2)软件:操作系统、浏览器、办公软件等。

2、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开机和关机(2)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文件管理、程序安装和卸载等。

(3)浏览器的使用:网页浏览、搜索引擎使用等。

(4)办公软件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

3、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1)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等。

(2)音频处理软件:Audacity等。

(3)视频处理软件:Windows Movie Maker等。

4、计算机安全知识:(1)病毒和木马防范。

(2)安全卸载和删除软件。

(3)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和案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方法。

3、实操练习:通过实操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

4、安全教育:通过案例讲解和安全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知识,并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5、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出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活跃度。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实操考试:进行实操考试,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知识2、计算机硬件组成3、计算机操作系统4、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5、网络安全与维护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分类与性能指标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4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识别与使用第二章: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2.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2.2 常用操作系统简介(如Windows、Linux等)2.3 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2.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第三章:计算机网络基础3.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3.2 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3.3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搭建与维护3.4 互联网的应用(如浏览器的使用、电子邮件等)第四章:文字处理与表格制作4.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如Word)4.2 表格制作软件的使用(如Excel)4.3 文档与表格的美化4.4 常见问题与故障处理第五章:演示文稿与图形图像处理5.1 演示文稿软件的使用(如PowerPoint)5.2 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如Photoshop)5.3 演示文稿与图形图像的创意与设计5.4 常见问题与故障处理第六章:程序设计基础6.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6.2 常见编程语言简介(如C语言、Python等)6.3 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步骤6.4 常见编程错误与调试方法第七章:数据库应用7.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7.2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如MySQL、Oracle等)7.3 数据库的设计与创建7.4 数据库的查询、更新与管理第八章: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8.1 网页制作基本概念与技术(如HTML、CSS等)8.2 网页设计与布局8.3 动态网页技术简介(如JavaScript、PHP等)8.4 网站的发布与维护第九章:计算机维护与安全9.1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与升级9.2 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修复9.3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9.4 数据备份与恢复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案例10.1 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10.2 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10.3 创新性与实用性项目的开发与实践10.4 项目总结与经验分享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的发展史重点: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计算、云计算和等新兴技术。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 教案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的起源计算工具的发展:远在古代,人们为了记数和计算发明了算筹、算盘,并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计算工具。

一、计算机产生的基础(1)技术基础1621年,英国人威廉·奥特瑞发明了计算尺。

法国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于 1642 年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机械计算器用纯粹机械代替了人的思考和记录,标志着人类已开始向自动计算工具领域迈进。

1822年英国人查尔斯设计了差分机和分析机。

设计的理论非常的超前,类似于百年后的电子计算机。

机械计算机在程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输入输出和存贮等方面为现代计算机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制造电子计算机的关键性技术是采用电子元件代替机电式计算机中的继电元件和机械设备。

进入20世纪,电子技术有了飞速的进展,1906年,美国人弗斯特发明了电子管。

电子三极管控制电流的开关速度,比电磁继电器快1万倍,而且可靠性高得多。

可以用电子管取代继电器制作计算机。

后来,把一对三极管用电路连接起来,制成电子触发器,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作了进一步的技术准备。

(2)理论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发展,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1854年,英国逻辑学家、数学家乔治·布尔就设计了一套符号,表示逻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并规定了运算法则,把形式逻辑归结成一种代数运算,从而建立了逻辑代数。

应用逻辑代数可以从理论上具体解决具有两种电状态的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问题。

提前差不多一个世纪为现代二进制计算机铺平了道路。

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林发表了论文《理想计算机》,给出了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通用计算机产生的可能性。

1938年,现代信息论的著名创始人香侬(美国)在发表的论文中,首次用布尔代数进行开关电路分析,并证明布尔代数的逻辑运算可以通过继电器电路来实现。

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1946年2月14日交付使用,运算速度:5000次加法/秒,体重28吨,占地170m2,使用了18800只电子管和1500个继电器,功率150KW。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熟悉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4. 学会使用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教学内容:一、计算机概述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二、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2. CPU、内存、硬盘等硬件设备的功能3. 计算机硬件的选购与维护三、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的概念2.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3.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四、计算机应用软件1. 文字处理软件:Word、WPS2. 电子表格软件:Excel、WPS表格3. 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WPS演示4. 网络浏览软件:Internet Explorer、Chrome、Firefox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计算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有什么用途?二、讲授新课1. 计算机概述: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硬件: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功能以及选购与维护。

3. 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常见操作系统及其基本操作。

4. 计算机应用软件: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和网络浏览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和演示文稿制作。

2. 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浏览软件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索计算机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上课时间】【教学内容】1.计算机发展的历史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4.微型计算机的组成5.软件系统6.多媒体技术7.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熟悉计算机发展的几个阶段。

2.熟悉数制的基本概念,掌握进制数之间的转换;熟悉计算机中整数表示(原码、反吗、补吗)、字符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及转换。

3.熟悉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

4.熟悉微型计算机硬件构成;了解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指标。

5.熟悉软件系统的构成。

6.了解多媒体文件及其格式、打开方式、数据压缩。

7.了解病毒的概念、分类,熟悉病毒的特点及其清除与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2.进制数之间的转换3.信息编码(ASCII码;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的转换)4.计算机硬件构成及计算机软件的分类5.计算机病毒防治【教学难点】1.进制数之间的转换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学时分配】【教学导入】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从微型计算机到笔记本再到现在流行的ipad平板电脑,计算机的性能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便宜、应用越来越广泛。

时至今日,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掌握计算机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使用是有效学习和成功工作的基本技能。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软件系统的构成,多媒体技术以及计算机病毒与防治。

【教学过程】1.1 计算机的发展概述本节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

重点:掌握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数据与信息的概念;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一、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Computer)全称:电子计算机,俗称电脑,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最早的计算机名称: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时间:1946年2月15日宣告诞生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发背景:军事导弹2、ENIAC重要数据↘18800个电子管、5000多个继电器↘长30.48米,宽1米↘占地约170m2、重达30吨↘功耗达150kW/h↘造价48万美元↘每秒执行5000次加法运算3、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美籍匈牙利人,数学家、物理学家、计算机专家在ENIAC研制过程中期,冯·诺依曼加入了研制小组,对计算机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

针对ENIAC在存储程序方面的缺陷:1945---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EDVAC)1946---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初探核心:“存储程序”方案现代计算机都被称为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的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存储程序”方案的三个要素:(P2)(1)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2)将指令和数据按执行顺序都存放在存储器中。

(3)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4、计算机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8第二阶段1958-1964第三阶段1964-1970第四阶段1971至今第五阶段主要电子器件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具有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能看、能听、能说、能思考,具有学习功能,能自动进行逻辑判断内存汞延迟线磁芯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穿孔卡片磁带磁带、磁盘磁带、磁盘、光盘、U 盘等大容量存储器处理速度(每秒指令数) 仅几千次几十万次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几千万至万亿次应用军事、科研中的科学计算由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范围渗透到各行各业,进入以网络为特征的时代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冯.诺依曼天河一号”: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发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运算速度:每秒2570万亿次世界排名:2012年6月18日,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

应用领域:石油勘探数据处理、生物医药研究、航空航天装备研制、资源勘测和卫星遥感数据处理、金融工程数据分析、气象预报和气候预测、海洋环境数值模拟、短期地震预报、新材料开发和设计、土木工程设计、基础科学理论计算等。

三、计算机的特点、用途和分类1、计算机的特点: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强大的存储能力;自动功能;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用途:科学计算:人类基因序列分析、卫星轨道测算、气象卫星云图处理数据处理:财务管理、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商品销售管理、档案管理、图书检索计算机辅助: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实时控制:行车调度、湿度控制、监视报警、家用电器中的某些自动功能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智力活动,如机器翻译、智能机器人、模拟医生看病数字娱乐:在线影视、游戏、音乐等,发展方向:数字电视网络与通信:资源共享、数据传输嵌入式系统;数码相机、电动玩具、洗衣机等3、计算机的分类↘按使用范围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性能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按处理数据的形态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混合计算机四、计算机的新技术↘嵌入式技术↘网格技术↘中间件技术五、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巨型化:高速运算,海量存储↘微型化:小巧低价,功能不差↘网络化: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多媒体化: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智能化: 模拟思维,推理判断六、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过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由工业时代迈向信息时代,其主要动力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资源是物质、能源和信息,物质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物质基础,能源为社会提供能量和动力,而信息为社会提供思维、知识和决策,三者相互作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在当今的社会中,人们首先要学会利用信息。

生活中需要信息,科学研究中需要信息,一切金融和工商业活动中更离不开信息。

信息起着关键性、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信息?↘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数据:描述事物属性、特征的符号或记号,如数字、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等。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技术: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1.2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本节介绍进制数的概念,二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之间的转换;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字符编码。

重点掌握进制数之间的转换,ASCII码,区位码、国标码和机内码之间的转换。

本节导入: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非为数值数据和非数值数据,计算机采用二进制数的主要原因:物理上容易实现、运算规则简单、可以用逻辑代数作为设计工具。

一、数制的概念↘数制:数的表示方法。

↘数制分类:进位计数制(简称“进制”)、非进位计数制计算机中常用的进制数: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二、数制的特点(1)数制的基数表示一个数时所用的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

对于N进制数,有N个数字符号。

如:十进制数:有10个数字符号:0-9。

(1234)101234D二进制数:有2个数字符号:0、1。

(110)2110B八进制数:有8个数字符号:0-7。

(-503)8-503Q十六进制数:有16个数字符号:0-9、A-F。

(4e9)164e9H(2)逢N进1、借1当N如: 十进制数:逢10进1、借1当10。

二进制数:逢2进1、借1当2。

八进制数:逢8进1、借1当8。

十六进制数:逢16进1、借1当16。

(3)按权展开三、不同进制间的转换四、计算机中的信息单位五、计算机中整数的存储方式六、字符编码1.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冯.诺依曼给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包括: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五个部分。

本节介绍这五个部分的功能,重点掌握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1.4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本节介绍PC机的基本配置及性能指标一、计算机的硬件组成二、CPUCPU主频和字长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指标,当前主流CPU的字长为64位三、内存(RAM)四、外存五、主板六、显卡七、鼠标与键盘八、显示器九、机箱十、电源十一、其他十二、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5 软件系统本节要点: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软件系统的组成:一、系统软件二、应用软件计算机系统的组成:1.6多媒体简介本节要点:一、多媒体的有关概念二、多媒体的应用三、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四、多媒体数据压缩1.7 计算机病毒与防治本节介绍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点及病毒的防治。

一、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二、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三、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的异常现象四、病毒的预防与防治【课堂小结】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2、进制数的转换3、ASCII码、汉字编码4、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构成5、病毒及其防治【作业布置】P54-55 思考与练习【实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验二计算机的启动、关闭与键盘指法练习(见实验指导P11)实验目标:1、学会启动与关闭计算机2、熟悉键盘的布局3、了解键盘各部分的组成及各键的功能与使用方法4、掌握正确的键盘指法实验内容:1、开机与关机2、认识键盘上的键位分布3、键盘主要功能的使用4、基准键定位练习实验过程:一、启动Windows XP1、启动前的准备:安装好Windows;接好外设,并通电。

2、冷启动:按下机箱的电源开关。

3、热启动:(1)开始◊关闭计算机◊重新启动。

(2)任务管理器◊关机◊重新启动。

启动任务管理器的方法:右键单击任务栏,选择任务管理器;按“Ctrl+Alt+Del”键。

(3)切换至桌面,按”Alt+F4”键◊重新启动。

(4)按下主机箱上的重新启动(reset)按钮。

二、退出Windows XP(1)开始◊关闭计算机◊关机。

(2)任务管理器◊关机◊关闭。

(3)切换至桌面,按”Alt+F4”键◊关闭。

(4)长按主机箱上的电源开关。

(5)按下键盘上的power按钮。

三、待机待机:将当前处于运行状态的数据保存在内存中,机器只对内存供电,而硬盘、屏幕和CPU等部件则停止供电,但是系统并未真正关闭,适用短暂关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