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关于台海问题等的形势与政策

合集下载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一直为促进两岸交流,发展两岸关系而不断探索和努力。

在不同时期所体现的形势与方针政策都有相应的变化。

在两岸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后,更应该对当前形势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形势,趋势,建议台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想要完成统一的一大难题。

我国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按照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把握两岸协商进程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务实探讨和解决政治和军事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海南省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的讲话)一、台海的当前形势所谓的形势,“指在其周围环境中所处的情形或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形的相对的或综合的境况” 1%。

其内容是指客观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事物的现状和发展态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

具有客观性、变化性、阶段性、相关性、规律性等特征。

如形势有其相应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会存在一定的稳定性。

而不同时期体现出来的形势之间都在不同的方面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特性,并形成一定的规律性。

1、台湾的地域形势台湾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

异常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使台湾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2、台湾的政治形势台湾的主流政治的两大阵营为以国亲两党为主的泛蓝阵营和民进党为主的泛绿阵营。

台湾岛内的政党政治是一种中西文化结合的产物,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岛内政治生态。

具有岛内政党的“同根”特征、政治领导人对政党的个人影响力巨大、政党与黑社会势力的共存等特点。

3、台湾的经济形势台湾经济的形势受到了两方面的危险。

首先是国际经济形势的威胁,使台湾经济面临边缘化危机。

因为中国大陆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成长已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加之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整合盛行,韩国与大陆、日本东北产业合作方案等,东亚地区双边或三边贸易合作计划不断推出,这对今后的台湾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使台更有边缘化的忧虑。

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2)

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2)

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2)形势与政策有关台湾问题论文篇二《台湾问题与危机管理》摘要:台海危机的实质是中美之间的危机。

一个中国,是中美共识的基础。

和平统一,是中国的目标;不独不统,是美国的目标。

为避免在双方不情愿的情况下因第三者挑动而误判发生军事冲突,中美正在并将继续就台湾问题以及其他国际危机管理交换政策,加强沟通。

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多重措施,推动两岸交流,两岸统一虽然任重道远,但两岸稳定的趋势在未来几年很难改变,并且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一、台湾分裂势力膨胀造成台海局势紧张台湾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个方面就是分离主义或者叫分裂势力。

二次大战以后,成立了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他们当中为数不少的国家都面临着国家统一问题或者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分离主义加剧成为国际政治中显著的现象和问题。

前不久,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省也闹出了独立。

分离现象加剧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世界上的国家数量越来越多:比如苏联解体后,原来的15个加盟共和国一转身就变成了15个独立的国家;还有东帝汶,2002年从印度尼西亚独立出来;尽管前面提到的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的状况还不确定,但是冷战后南联盟解体之下也分成了克罗地亚、波黑等好几个国家。

第二个方面,就是国家的统一问题。

这在二战后亚洲涌现的新兴民族国家中比较突出,像20世纪50年代以来朝鲜半岛就一直处在分裂状态;像越南也是,从二次大战结束以后到1976年才完成国家统一,十几年间,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总之,普遍地来讲,二战后出现的新兴民族国家中有不少国家都存在着分离和统一这样的问题,而且,总的趋势是国家的数量在增加。

与其他国家不同,台湾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台湾问题是在国共两党内战打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结果,由于外国势力的介入,使得当时败逃到台湾岛的国民党存活了下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岸的中国人在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共识。

实施形势与政策浅谈台湾问题

实施形势与政策浅谈台湾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名字:班级:学号:摘要:台湾问题是中国所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台湾的分裂消耗了中国太多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使得我国无法为自己更深层的国家安全利益进行更为全面的统筹与布局。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形势有了很大变化。

无论台湾岛内政局、海峡两岸关系及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而进行的斗争,都有一些新情况、新发展。

解决台湾大陆关系 关键词:问题 解决一、台湾概况:平方公里; 人口:2300多万我国第一大岛屿,总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人,汉族人数约占全省人口的98%;资源: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已探明的各种矿藏有200多种。

主要是:煤、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硫磺、金、铜、天然气等,但储量不丰,铁、煤、石油等资源尤缺。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

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

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台湾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台湾制度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是全体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三、台湾历史台湾问题伴随着中国历史而长生,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论台海当前局势

论台海当前局势

论台海当前局势————以台海战争的军事比较为例张波11310320123(成都东软学院计算计科学系2011级软件工程1班)邮编611844【摘要】:大陆从军队的布局方面要比台湾广得多,目前台湾当局在澎湖列岛建立的军事基地看似控制着台湾海峡的优势,但是由于澎湖列岛范围的局限性,台湾部队很难展开变化性的作战策略。

大陆的炮火可以蔓延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而台湾最多只能涉及到福建省。

【关键词】:军事装备美国作战策略一、台海局势的前因后果自从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两岸就处于对峙的状态,同时也保持着特殊的往来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台海关系渐渐趋于缓和。

从开始的毫无往来到如今的三通,标志着台海局势的变化。

自1979年,中国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海峡两岸停止了军事方面的行动,但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军事冷战的开始。

虽然军事方面的正面冲突已经退出了台海关系的历史舞台,但是就台湾的当前局势来讲,它在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军事,多次从美国手中进口武器,似乎已经做好了与大陆对抗的准备。

众所周知,台湾的环岛铁路及公路不仅是用来平时的交通用途的,它的方向是面对大陆的,所以他是运用于战争爆发后军事物资的运输的。

另外,台湾当局在澎湖列岛修筑军事基地也是为防御大陆做出的布局。

二、两岸军备局势的比较台湾与大陆的局势比较分为以下几点:(一)军事力量的比较:首先,总的来说,大陆对台湾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大陆具备以及小代价让台湾防务系统崩溃的能力。

台湾的军事装备多数为美国进口装备,但是这些装备基本上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老装备,大部分已从美国军备力量中退役,可是这一系列的武器装备对于当今的大陆来说也是不容小视的。

大陆的军备力量起步较晚,相对于美国是要落后几十年的,所以台湾当局多次从美国购进的战略武器从实战性上还是可以同大陆抗衡的,但是有一点,大陆的军事化力度显然比台湾要强得多。

比如,大陆的炮火可以蔓延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而台湾最多只能涉及到福建省。

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关键词】台湾政策统一和平发展【正文】:一:台湾问题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

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四面环海的大陆岛。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一党专政的政权。

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

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以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

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分离的状态之中,至今已有62年。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

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

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

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

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

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二:大陆对台政策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

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

形势与政策论文资料

形势与政策论文资料

4000字2011年以来,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中突升级。

中国海上邻国出现“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

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积极配合,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

美国宣布在新加坡部署一艘近海战舰,在澳大利亚部署海军陆战队,标志着越战以来美国首次在太平洋地区扩大长期军事存在,其矛头直指中国。

菲律宾和越南的强硬立场和行为不仅受美国对地区安全的承诺和支持的鼓舞,同时也有深刻的国内政治经济困境压力。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特别是本世纪初,我国和周边国家海上争端不断上升。

2009年以来,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

尤其在南海,我国和菲律宾、越南摩擦不断。

在东海也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中日关系一度出现严重倒退。

此外,一些国际舆论大肆炒作中国发展海上力量,还有很多大国企图插手介入南海问题,以所谓“国际航行自由”抢占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随着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

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和挑战之一。

周边国家在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力图分享中国经济成果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

夸大南海争端既是美国加大亚太战略投入的抓手,也是周边国家平衡中国影响力和塑造中国未来走向的重要手段。

南海争议已经成为中美战略较量的焦点,也将成为过去几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主导权转移的一个信号。

有必要引起警惕的是,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关切与台海两岸关系联系到一起。

中国台湾地区也对南海声称拥有主权,如果中国台湾因实际控制的岛屿与周边地区发生武力;中突,那么各方如何有效控制局势将是一个重大考验。

总之,自1995年美国首度表示关切南海问题开始,美国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这一地区,美国的持续介入使南海地区的安全局势趋于紧张和复杂化。

一部分西方媒体,包括若干观察家,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政策主张缺乏深入了解,以片面的解读简化南海问题的多层次性。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台独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台湾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政治焦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对台湾问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和关心。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台湾问题的形势与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与研究。

一、台湾问题形势的变化台湾问题始于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政治分离,由于历史、文化、国家意识等原因,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形成了一道由国境线、政治、军事等因素构成的界限。

从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已经持续存在了70多年。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力量的嬗变和台湾本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台湾问题的形势也开始发生变化。

首先,台湾问题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

在冷战结束时期,许多国家认为与大陆接触是会产生风险的。

而现在,随着经济、技术和文化的全球化,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台湾的存在和台湾民众的权利,支持台湾的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社会。

例如,美国和台湾关系日益亲近,近几年来通过军售、对台湾官员的高层访问等方式,加强对台湾的支持。

其次,台湾问题的政治局势也发生了变化。

在当前多元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台湾民众开始关注和追求民主和自由。

这种愿望在台湾的政治领导层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台湾持续推动实现全面民主化。

在大陆方面,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港澳台地区的经济联系也开始增加。

同时,两岸之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联系也比以往更为频繁,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基础。

二、台独问题的现状与政策在台湾问题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台独”问题。

所谓“台独”,就是指台湾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实现独立的一种可能性和倾向。

尽管如此,台独的问题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各方面的政策也没有执行。

目前,中国大陆对台独问题采取的政策是一贯的“一国两制”原则,即台湾同属一个中国。

在实际操作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和平统一、两岸共同发展”的基础上。

同时,中国大陆还为台湾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帮助台湾维持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两岸发展的新形势

浅谈当前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两岸发展的新形势浅谈当前的两岸关系关键词:两岸关系、面临问题、新形势、发展、合作、摘要:两岸关系历经风雨坎坷,即使如今,也面临诸多问题.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论文分析了两岸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所述问题,罗列出了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促使两岸关系更加和谐友好的发展。

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两岸关系已经有所改善,但是改善的时间还不长。

两岸之间仍有不少尚未解决的固有矛盾和分歧,又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但仍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缺乏了解,还有一部分台湾民众尚不适应两岸关系的全面改善。

两岸关系稳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政治上,台湾是多党制,其中民进党的实力不容小视,他们极力要求搞一中一台;军事上,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基本不存在;文化上,部分台湾民众由于民进党的误导而缺乏一个中国的意识;学术上,两岸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

所有矛盾中,民进党和台联的台独立场和举动是两岸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或障碍。

“台独”势力及其分裂活动一天得不到彻底和有效遏制,台海局势就一天难以从根本上稳定下来,两岸关系就会始终受到干扰和破坏,甚至面临停滞和倒退的风险。

除此之外,两岸关系的主要问题分为以下三点:一: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存在结构性矛盾。

目前,两岸互信较弱,两岸关系的敌对性质也没有根本改变.两岸在推进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的目标、内容、时程安排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两岸在台当局政治定位、台湾国际空间、军事互信等敏感议题上存在重大矛盾和分歧,如果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有可能压缩两岸政治谈判空间,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建构。

二:美、日“以台制华"战略的破坏力不容低估。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难以遏制、难以逆转,加之中国综合实力、国际影响显著提升,美日经济衰退等原因,美日“乐见”两岸在经济和事务性层面展开良性互动、通过对话“降低紧张”.但出于遏阻中国崛起的战略需要,美日对两岸在政治、安全与军事层面发展关系保持谨慎与疑虑的态度,仍以提升对台军售质量、支持台湾扩大国际空间、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民进党“台独”势力等为杠杆和筹码,插手台海局势,挑拨两岸关系,防止两岸关系发展“过热”、“过快”。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建议当前的台海形势相对紧张,两岸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寻求平衡、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途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当前的台海形势复杂严峻。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台海地区的紧张氛围日益加剧。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中国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台湾方面则追求独立和国际空间的扩大。

美国的介入也给两岸关系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以避免进一步升级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台湾当局以及一些外部势力试图在台海地区制造分裂和动荡,加大了两岸关系的紧张度。

另一方面,两岸交流和合作的停滞,也使得两岸关系陷入僵局。

这些挑战需要通过对话、交流和合作来解决。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共同努力,才能够找到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其次,和平发展仍然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无论是新一届台湾当局还是中国大陆政府,都强调对话和谅解,反对冲突和对抗。

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双方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达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共识。

最后,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首先,双方应重启并扩大两岸对话机制,加强互信和沟通。

通过对话,双方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关切,找到解决分歧的途径。

其次,双方应加强经贸合作,推动两岸经济的深度融合。

经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增进相互依赖和互信的桥梁。

最后,两岸应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进双方的了解和友好感。

总之,当前的台海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需要寻求平衡、稳定和和平发展的途径。

通过对话、合作和交流,可以化解分歧、增进互信,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两岸关系的发展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和稳定繁荣。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之台湾问题

.电气自动化学期论文姓名:系部:专业:班级:学号: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条件下,面对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几代领导人都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的建设性意见。

这些对台政策有效地缓和了台海之间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为加速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

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

因此,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所提出来的对台政策作一梳理,以帮助人们加深了解大陆对台的方针政策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两岸关系的曲折历程,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关键词: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如何应对前言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不可让步的原则性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

台湾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外国势力的干涉、阻挠,特别是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

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

台海形势与政策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800字

台海形势与政策800字随着近年来台海局势的越发紧张,台湾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今,随着大陆国力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在技术和军事领域的快速崛起,加上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干预与介入,台海形势不容乐观。

在这个时候,中国需要更加明晰的台海政策和更加果断的行动来应对当前的挑战。

当前,大陆政策已经确认了一个“两岸同属一中”的基本立场,中国政府一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支持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互利合作,为两岸人民造福。

在军事战略上,大陆方面始终遵循“反对台独、维护和平稳定”原则,同时坚持“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立场。

这既是大陆政策的基本内容,也是应对当前台海形势的主要思路。

在具体的台海措施上,中国大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首先,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互利合作成为惠及两岸人民的重要成果。

大陆可以加强不同领域、不同产业的对话与合作,加强人员往来和交流,并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对台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两岸融合发展。

这有助于强化两岸联系,消弭两岸分歧,稳定台海局势。

其次,中国大陆也要采取军事手段来应对本土形势的威胁,提高其军事威慑能力。

加强军备建设,提升本身军事实力,向世界展示其强大的国防实力。

加强军事训练和演习,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和实战经验,规避与预防各种风险,提高自己的战略出击能力,增强阻碍和反制外部干涉和军事渗透的能力。

大力投入国防科技领域,不断更新和改进军事武器装备,提高军事科技的先进性和实战能力。

最后,中国大陆还要加强国家安全措施,避免新的安全漏洞出现。

形成更加完善的防止和打击分裂分子等恐怖组织能力,加强海上和陆地边境的监控和防御能力,加强情报工作,掌握和分析重要情报,精确预测和应对安全风险,建立起宽广的安全防范网。

在当前的复杂局面下,中国政府必须坚定执行“一国两制”的原则,加强同台湾方面联系与交流,扩大双赢合作,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互信,积极推动和平统一进程。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课论文---论台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课论文---论台海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结课论文---论台海问题摘要乌克兰危机与外部势力干涉引发两岸同胞对台海局势的高度担忧,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早前妄言“‘台湾有事’等同日本有事,也可以说是‘日美同盟’有事。

”一旦“台湾有事”,日美同盟真的会协防台湾吗?本研究认为,从历史看,日美同盟对于是否协防台湾的态度暧昧不清。

从现实态势看,除非解放军先发制人发动打击,日美同盟一般不会军事介入台海,而是采取“战前威慑”、“战时制裁”、军事援助等方式来应对。

当前日美同盟干涉台海问题的新动向主要表现为加强同盟内部协调、加强日美同盟的威慑和应对能力,值得我们重视和警惕。

关键词台海问题介入台海日美同盟威慑制裁军援正文: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台湾。

台湾在西汉时期属于会稽郡管辖,称夷洲;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将军卫温与诸葛直等率一万多名官兵,乘船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与台湾的联系;隋炀帝时期,派人三赴流求;元朝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这是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清朝(康熙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清朝(光绪帝)台湾成为一个行省。

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

随着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一些国家嫉妒我国的快速发展,例如日美同盟。

在这几年里,他们对台湾问题不断介入。

作为一代青年大学生的我,有自己一些看法。

日美的目的:日美同盟的介入并不是为了得到台湾,也不是为了支持帮助“台独”份子。

美国主要是想得到台湾这个战略要地主导控制权,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进一步控制中国的发展。

在这一事情发展中,台湾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民进党上台,他们对台湾问题就开始推波助澜,使台湾问题进一步加深,在当局者来看,除了被美国、日本当成“棋子”以外,他们还想当“棋手”,还想借力打力,借着美国和日本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台独”势力进一步崛起,使得“台独”目标进一步实现。

对于目前来说,美方已经看透了台湾当局的这个做法,而美国认为只要他们的战略利益得到了维护,没有得到损失,那么这种情况之下,“台独”的利益根本不在他们的考量之下。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1000字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1000字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1000字台湾问题:历史渊源、当前形势与未来展望一、引言台湾问题,作为中国内政的重要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直牵动着全球的关注。

这一问题涉及中国的领土完整、主权、政治制度和经济稳定,同时也关乎地区安全和全球政治格局。

本文将通过对台湾问题的背景和历史沿革的梳理,分析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探讨台海局势与地缘战略意义,以及两岸在政治制度和经济联系方面的优势与依赖,进一步阐述民间交流与文化传承的积极成果以及解决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和世界格局发展的深远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建议。

二、台湾问题的背景和历史沿革台湾问题源于中国内战结束后,国民党当局撤退至台湾,自此台湾便处于与大陆对峙的状态。

虽然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等部分国家长期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支持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使得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当前两岸形势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两岸关系呈现积极的态势。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政治体制差异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两岸关系仍然存在诸多挑战。

同时,两岸关系的紧张状态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改变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冲击以及对全球政治秩序带来不确定性。

四、台海局势与地缘战略意义台海局势的稳定对于地区安全和全球政治秩序至关重要。

两岸的地缘战略意义在于其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所决定的战略价值。

然而,台海局势的紧张源于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以及外部势力的干涉。

这种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潜在的冲突风险,对地区稳定和全球秩序带来负面影响。

五、政治制度与经济联系两岸在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这也为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政治制度方面,双方需要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寻求共识;在经济联系方面,两岸经济的互补性和共同利益要求双方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六、民间交流与文化传承两岸在民间交流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台海两岸 形势与政策

台海两岸 形势与政策

浅谈两岸和平发展新形势摘要:时光飞逝,光阴荏苒。

过去的30年是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30年,也是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重大进展的30年。

台湾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两岸关系形势出现重大转折,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面对新形势,两岸双方紧紧抓住难得机遇,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初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展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中断9年之久的协商,海协会陈云林会长首次率协商代表团成功访问台湾,两会相继签署两岸直航、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等6项协议,两岸制度化协商进入历史新阶段。

两岸民众期盼30年之久的直接“三通”基本实现,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期。

两岸同胞的亲情、感情也在共襄北京奥运会的历史盛举和共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中进一步加深。

国共两党有关方面共同成功举办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一定成果.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一历史阶段的种种现象,拨开迷雾,把握大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台海两岸大陆对台国际形势美国一、当前的两岸局势从总的格局上看,祖国大陆紧紧抓住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首要任务,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保持了两岸关系的基本稳定。

这主要表现在:1、祖国大陆提出的新主张、新论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人士时,提出了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样一个重要的主张,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祖国大陆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主张的内涵,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两岸民众的热烈欢迎和国际舆论的高度评价。

2、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陆续举办了两岸经贸论坛、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等大型系列活动。

继续推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遏制台独的外部环境。

祖国大陆以各种方式向国际社会宣传对台政策主张,表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诚意和坚决反对台独的立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我对台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对台独活动危险性的认识。

台海形势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台海形势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台海形势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目前,台海形势紧张且复杂。

两岸关系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中国大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主张维护国家的统一,而台湾则主张保持现状,维持自身的独立地位。

两岸之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多个领域。

发展趋势方面,预计两岸关系仍将保持紧张状态。

中国大陆追求统一的立场没有改变,未来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手段来强化对台政策。

同时,台湾方面也会继续寻求国际支持和加强自身的军事能力。

在国际社会的影响下,两岸关系发展的走向可能会受到各方利益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然而,和平稳定仍然是维护台海形势的重要目标。

愿意维持稳定的内外因素可能会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以避免局势进一步升级。

国际社会也有望通过对话和合作来推动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总体而言,台海形势的现状仍然复杂,发展趋势充满不确定性。

但如果各方秉持和平、合作和稳定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仍然有望实现。

台海两岸局势及其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台海两岸局势及其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台海两岸局势及其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台海两岸的关系一直是两岸人民关注的内容,和平统一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在各方努力下,台海两岸局势逐渐转好,但其发展任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面临着各种挑战。

本文浅显的分析台海两岸的局势,分析两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今形势我们应抓住机遇,促进两岸的发展。

温家宝在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国际金融危机与两岸金融合作”圆桌会议上说“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历史机遇,继续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按照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思路把握两岸协商进程,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务实探讨和解决政治和军事问题。

”一个中国的原则一直是中国努力的方向,是两岸统一和通河的前提和逻辑起点。

马英九执政一年来,两岸关系呈现“总体形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趋势审慎乐观”的态势。

图一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2008年12月15日正式实施。

一、两岸当前局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台湾地区和平与两岸繁荣稳定,为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累积了一些有利条件:1、大陆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国内外环境大幅改善。

2、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不断累积。

3、马当局执政困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图二 2005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前后蓝绿阵营对比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任然面临一些变数,两岸关系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两岸关系存在争议而又难以解决的四点重大“隐忧”:(一)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问题即台湾当局在谈判中乃至签订两岸和平协议的法律地位问题,更具体说就是“中华民国”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问题。

(二)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一方面需要向台湾人民和国民党展现善意,并回应国际社会和美日等国的期待,在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做些让步,至少要同意台湾以适当名义加入一些国际组织。

另一方面,担心台湾国际空间的扩大将成为今后统一的阻力,同时也担心又要防止台湾政局一旦出现逆转时不能让台独增加筹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关于台海问题等的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学号__10707030316______ 姓名 ___ 任世州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 李庆___________ 成绩 2011年 3 月 1 中国农村制度改革与发展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发展跟不上城镇发展步伐教育、文化公共生活条件等等。

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被提到工作日程上来是建设小康生活的重要任务。

“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现状出发对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起因、现状和趋势如城镇化、劳动力流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行政区划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现今的工作方向和任务。

关键字农村发展现状改革前言关注三农问题对中国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农业、农村。

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得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

第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制定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第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这五句话20个字内涵丰富不仅勾画出了现代化农村的美好图景而且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

1.农村发展现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从城乡差距看表现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差距。

虽然这两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在继续扩大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31.目前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总体上至少相差10年以上。

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差距。

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相当突出。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和面貌存在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农村尽管也有很大发展但仍明显滞后。

目前还有一些农村通不了路、打不了电话、看不上电视、喝不上干净水。

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看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虽然全党全社会更加关心 2 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基本形成共识但是也要看到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城市集中的趋势明显。

第二我国人均自然资源较少而且相当长时期内耕地缩减、淡水短缺、人口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还比较低相当大程度上仍在靠天吃饭。

第三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强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任务十分艰巨。

第四农村基层政权的财权和事权关系尚未理顺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亟待加强。

这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1面临的巨大挑战有城乡二元结构突出2008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到45.7城镇人口增加到6.07亿城市化率以每年接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增长。

城市化提速的同时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优质耕地大量流失、农业经营老龄化、兼业化留守儿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等等。

生态文明建设压力大分配存在不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

2.农村发展趋向及农村发展的任务 2.1我国正在从“转型中国家”向“城市化国家”过渡我国目前总体上正在由“转型中国家”向“城市化国家”过渡多数省份处于转型期少数省份斐贝处于传统农业和城市化时期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

与发展程度比较均衡的国家不同我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省、市、区的优势可以相互交换劣势可以相互克服传统农业地区在提高农业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向城市化地区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城市化地区则在吸收廉价劳动力、发展非农产业的同时缓解了传统农业地区的人口压力多数处于转型期的省、市、区则在吸引传统农业地区劳动力的同时也向城市化地区提供劳动力同时成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第二梯队。

在此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必须同时包含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发展、缓解城乡差异与地区差异等方面的内容。

基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我们认为当前我国“三农”的出路在于“农民市民化”“农业市场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民市民化一方面可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转移出去的农民也可以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为农业市场化创造条件。

那些没有转移到城市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合作化进入市场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产业化从而激发农业对市场信号的敏感并且扩大和满足对科技、知识和先进机械的需要以及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需要。

最后通过有选择、有步骤地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推动农民市民化和农业市场化的同时让城乡居民共享城市和工业发展带来的文明成果。

2.2通过教育支持和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过剩导致单位农民拥有的耕地过少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有收益时间过少导致农民收入过低同时农村劳动力过剩也导致农业生产对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等产生排斥致使单位农地的生产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无论从提高农民收入还是从提升农业生产力角度来看都需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随经济发展周期波动、转移形式多样但兼业性明显、短期流动而不是永久性前戏等特点。

3 2.2.1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长期稳定转移的长效机制非常关键。

我们仍然需要通过非农就业培训以促进现有剩余劳动力进行短期转移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财政支持将新生代潜在劳动力进行长期而持续的转移。

相对于教育程度和非农劳动技能低下的农民工而言通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途径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更能适应和提升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力也更能融入城市生活。

这就要求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涉农高等教育进行大力支持。

2.2.2通过农业合作与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市场化在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以下一些特征农业经营收益低、规模小土地流转难耕地抛荒现象严重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抗风险能力低农业生产分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等。

增加农业收入的第一条路径是政府给予农民和农业补贴。

这是最直接地增加农民从农业获得收入的路径。

增加农业收入的第二条路径是扩大每户农民的耕种面积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

增加农业收入的第三条路径是专业化生产。

具体而言它又有三种途径1允许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工商企业使农民成为农业雇佣工人2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专业户实行大面积种植农民收取租金3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将农民组织起来、农地集中生产。

通过农业经济合作社以及土地流转形式将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并在劳动分工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同时这种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在发展农业基础上延伸农业的产业链通过深加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化。

这种生产方式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能够形成对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持续需求。

在这条道路中政府的第一要务是推进农业合作。

通过农业合作实现农业市场化一方面可以提升农产品的交换率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农民对社会需求的敏感度使之更加重视农业生产效率更加重视对现代生产技术和物质以及现代经营方式的引入更加重视生产经营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分工以及由于分工带来的专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

同时组织起来的农户更容易抵御与分担市场风险壮大经济实力。

推进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意味着通过促进农业生产的分工以提高生产效率。

政府必须通过规范市场以减少不完全信息从而降低协调成本推进市场分工。

其具体工作包括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等同时政府需要提供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的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水平、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

此外由于农业具有弱质性政府还需要对农业进行扶持和保护主要包括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和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通过农产品补贴机制、农业产业保险制度以及完善农业信贷担保机制完善农村财税、金融和信贷对农业的支持等降低农业市场化带来的风险。

2.3基于农民需求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基于城乡二元分割的经济社会结构。

伴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常常被忽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与缺乏在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城乡差距显著现有的义务教育体制、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阻碍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4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少应该包括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和发展规划统筹城乡的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统筹城乡的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包括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后续教育等构建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收入保障体系等建立健全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加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权益保护逐步实现他们在就业服务、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应该服从于如下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转移农业和农村人口第二个目标是通过农业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第三个目标是通过连接城乡使城乡居民能够共享城市与工业文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就第一个目标而言政府需要将农村的基础教育以及某些专业的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放在首位并通过建立健全非农就业管理和服务体系支持减少农业和农村人口。

就第二个目标而言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旨在降低市场风险的生产保险与社会保障应该放在第二位而在市场化得到发展后农民对于金融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就第三个目标而言政府需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通过发展交通与信息服务等连接城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真正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一体化。

由此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普遍顺序应该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道路交通与农田水利等农业生产设施、生产保险与社会保障、城乡规划、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生活设施、卫生设施、文化设施以及其他公共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