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我国古代蒙学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议我国古代蒙学教材特点
牛莹
[摘要]蒙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机构,蒙学使用的教材就是蒙学教材。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古代蒙学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蒙学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的特点,提出古代蒙学教材对我国今天的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的编写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我国古代蒙学教材
蒙学,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机构。我国古代的蒙学,大致相当于我们现今的小学。蒙学教材,指的就是为实现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目标而编成的各种读本。我国的蒙学教育大致始创于奴隶社会的夏朝,在秦汉时期得到不断发展,唐宋以后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程序。古代的蒙学教育承担的教育目的不仅是对儿童进行读书、习字、作文的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儿童进入官学、书院学习以及日后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
我国古代教育传统十分重视儿童的启蒙教育,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都参与过蒙学教材的编写,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蒙学教育的发展,也保证了蒙学教材的质量。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蒙学教材的种类繁多,大约有二千种左右,古代很多蒙学教材为我们今天编写儿童教材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借鉴,研究古代蒙学教材的价值,对我们现今儿童启蒙教材的编写是有极大帮助的。
从发展状况来说,我国的蒙学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第一时期是周朝至唐朝。这个时期的蒙学教材内容上主要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道德教育,并包含了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周朝是我国蒙学教材出现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由于我国早期的儿童教材特别重视儿童识字和写字的教学,所以我国最早的能够蒙学教材,主要是字书一类的读本。秦代的蒙学教材最重要的是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和胡母敬的《博学篇》,这三个教材都是以识字和写字为主的,是在《史籀篇》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汉代时,这三种书被称为“三仓”是主要的蒙学教材。汉中时,闾里书师将这三种教材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汉代是古代蒙学教材繁荣的时期,很多文人编写了蒙学教材,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的《元尚篇》、杨雄续写的《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作《劝学篇》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急就篇》。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种蒙学教材出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周兴嗣的《千字文》,这本读物流传很广,后来的很多人做了它的续编和改编本。唐代时,除了继续使用前代的教材如《急就篇》,还出现了一类教材,用抄写名言谚语或者将典故编成韵语对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教育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公家训》和《蒙求》。
第二个时期是宋朝至清朝中叶。这个时期的蒙学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出现分门别类编写的倾向,如道德教育、历史故事、典章名物、
诗词歌诀等都各有专门的教材。宋代时期,由于理学的兴起产生了很多知识分子,很多有名的文人、教育家参与了蒙学教材的编写,如宋代大学者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朱熹的《小学》和《童蒙须知》、吕本中的《童蒙训》等。这些知识分子编写的教材,质量优秀,繁荣了蒙学教材的编写。随着各种分类教材的出现,宋代的蒙学教材在内容上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个时期的教材既注意对儿童进行基础的识字写字教育,也注意结合儿童日常应用的知识进行教育,很大程度上扩充了儿童的知识领域,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到了明清时期,除了继续使用传统蒙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也出现了很多其他形式的教材。首先,在内容上,出现了妇女教材,比较有名的是《女儿经》和《闺范》;其次,在编辑形式上出现了几种蒙学教材的合编本,学生学习一本书就可以接触到广泛的知识,大大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个时期是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清朝末年,由于新学的兴起,这时的蒙学教材,出现采用旧形式介绍声、光、电等新内容的课本,也有改写的蒙学教材问世。清朝末年,随着新学的兴办,很多自然科学知识内容在蒙学课本中出现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推徐继高的《算学歌略》和张士瀛的《地球韵言》,这些新知识的出现,极大地充实了蒙学教材的内容,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纵观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按其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综合类教材。这类蒙学教材既教儿童识字、掌握文字工具,同时又介绍一些诸如历史知识、名物常识、人生哲理等知识,在内容上呈现出综合性较强的特点。这类教材有《史籀篇》、史游的《急就篇》、服虔的《通俗文》、王应麟的《三字经》和《小学绀珠》、钱塘老儒的《百家姓》、周兴嗣的《千字文》、黄佐的《小学古训》等。其中后世流行最广泛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被称为“三、百、千”。
二是伦理类教材。如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程端蒙的《性理字训》、朱熹及其弟子编著的《训蒙绝句》、朱熹的《童蒙须知》、万斛泉的《童蒙须知韵语》、陈淳的《训蒙雅言》等。这类教材侧重于向儿童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及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伦理道德知识的传播,在蒙学教材中体现为重视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宣传儒家思想。但是这类教材除了对封建统治阶级伦理道德的说教外,还有一些诚实、忠信的道德教育,这些优良的传统道德,到今天,仍然是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三是历史类教材。这类教材影响较大的有《十七史蒙求》、《叙千古文》和《小学》等。这些教材传授历史知识,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行,在对儿童进行历史教育的同时最重要的目的是宣传正统的历史观念如“忠君”思想等,但是其“以古为鉴、可知兴替”的意思还是可以采纳的。
第四类是诗歌类教材。这类教材以《千家诗》和《神童诗》为代表。在形式上采取诗歌的方式,琅琅上口,符合儿童学习的需要,也为儿童日后的文法、辞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五是名物类教材。《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和《兔园册》都属于此。这类教材涉及范围很广,包括天文、地理、器用、技艺、鸟兽等方面,扩大了儿童的知识面。
六是工具类教材。如颜元孙的《干禄字书》、周宇的《字考启蒙》、朱光家的《字学指南》、梅膺祚的《字汇》、朱宗文的《蒙古字韵》、孙枝秀的《百体千字文》,还包括了《字学举隅》、《文字蒙求》和《声律启蒙》等。这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