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实验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范文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范文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名称。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和掌握免疫组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

2.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组织切片中的特定蛋白表达情况。

三、实验原理。

免疫组化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的研究。

简单来说,就像是给我们想要找的蛋白分子安上一个“小标签”,这个“小标签”还能发出信号让我们看到,这样就能知道这种蛋白在组织里到底在哪里,多还是少啦。

四、实验材料。

1. 组织样本:[具体组织名称]的石蜡切片。

2. 试剂。

一抗(针对目标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二抗(与一抗特异性结合,并且带有标记物的抗体,这里我们用的是[标记物类型,比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

DAB显色剂(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能在酶的催化下产生棕色沉淀,这样就能显示出目标蛋白的位置啦)。

抗原修复液(用于暴露被石蜡包埋过程中可能被掩盖的抗原表位)。

封闭液(防止非特异性结合,一般是用血清)。

PBS缓冲液(用于清洗切片,就像给切片洗个澡,把不需要的东西冲走)。

3. 仪器设备。

光学显微镜。

恒温箱。

移液器。

五、实验步骤。

# (一)石蜡切片脱蜡至水。

1. 把石蜡切片放到二甲苯Ⅰ中浸泡10分钟,这时候切片就像是在“泡澡”,二甲苯就像强力清洁剂,把石蜡都溶解掉。

然后再放到二甲苯Ⅱ中浸泡10分钟,确保石蜡去得干干净净。

2. 经过二甲苯的洗礼后,切片再依次放入100%乙醇、95%乙醇、80%乙醇、70%乙醇中各浸泡5分钟,就像从高浓度的酒慢慢过渡到低浓度的酒里,最后再用蒸馏水冲洗,这个过程就像是给切片逐渐“解酒”,让它慢慢适应水环境。

# (二)抗原修复。

1. 将切片放入盛有抗原修复液的容器中,放到微波炉里加热。

这个过程可有点像给蛋白分子做“按摩”,让那些被石蜡藏起来的抗原位点暴露出来。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免疫组化实验报告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技术,它通过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结合来检测和定位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免疫组化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一、实验原理免疫组化实验基于免疫学的原理,即利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的特异性。

在实验中,首先需要制备特定抗原的抗体,通常通过免疫动物(如小鼠)注射抗原,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将这些抗体与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反应,通过标记抗体的方法来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

二、实验步骤1. 细胞或组织的固定和切片:首先,将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乙醛等。

然后,将固定的样本进行切片处理,通常使用微型切片机或手工切片刀进行切片。

2. 抗体的制备和标记:制备特定抗原的抗体是实验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常,将抗原注射到小鼠等免疫动物体内,使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从免疫动物的血清中提取抗体。

为了方便检测和定位,可以将这些抗体标记上荧光染料或酶等物质。

3. 抗体与样本的反应:将标记好的抗体与待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进行反应,使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

这一步通常需要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以确保反应的充分和特异性。

4. 反应产物的可视化:根据抗体标记的方式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可视化反应产物。

如果是标记了荧光染料的抗体,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如果是标记了酶的抗体,可以使用底物与酶的反应产生颜色变化,再通过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应用免疫组化实验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肿瘤学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

此外,免疫组化实验还可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新的治疗靶点以及评估药物疗效。

在临床诊断中,免疫组化实验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通过检测心肌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肌梗死的程度和范围。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蛋白质结合,再通过染色或荧光技术来观察和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1.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了免疫组化染色法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其中,我们选择了抗体A作为主要的检测抗体,用于对待测样本中目标蛋白质进行特异性结合。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辅助抗体B,用于与抗体A结合并提供染色或荧光信号。

2. 样本来源本实验使用的样本来自于XXX组织/细胞,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信息。

样本的来源可能对结果的解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结果分析时进行综合考虑。

3. 实验结果分析3.1 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高度表达。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强阳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深色的染色信号或明亮的荧光信号。

强阳性表达可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3.1.1 与生理功能相关某些蛋白质的强阳性表达可能与特定的生理功能相关。

例如,在肿瘤标记物的检测中,强阳性表达可能意味着该蛋白质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1.2 指示疾病状态在疾病的诊断中,某些蛋白质的强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疾病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乳腺癌的诊断中,HER2/neu蛋白的强阳性表达是肿瘤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3.2 弱阳性表达弱阳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低度表达。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弱阳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浅色的染色信号或弱荧光信号。

3.2.1 可能存在变异弱阳性表达可能意味着目标蛋白质表达量较低,但仍存在。

这可能与样本来源、疾病进展阶段或其他因素相关。

3.2.2 值得进一步研究虽然弱阳性表达表明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较低,但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其在特定生理或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4. 阴性表达阴性表达表示目标蛋白质在待测组织/细胞中未被检测到。

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中,阴性表达通常呈现出无染色信号或荧光信号。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通过特定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方式,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颜色反应,从而得出关于该蛋白质表达水平的结论。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实验结果描述在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之前,首先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描述。

描述应该包括实验样本的来源、处理方法、实验抗体及其稀释倍数、染色方式以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颜色和形态特征等信息。

例如,可以描述实验使用的抗体是针对肿瘤标志物CA125的,样本来源于人体卵巢癌组织,实验过程中使用了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并观察到染色结果具有明显的细胞膜表达。

二、结果分析1. 强阳性表达:强阳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高水平表达。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明亮的染色,通常是在细胞膜、细胞质或核内。

这种结果表明目标蛋白质与相关疾病或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或疾病诊断标记物。

2. 弱阳性表达:弱阳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低水平表达。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较为淡色,并且通常在少数细胞中出现。

这种结果可以表示目标蛋白质在特定细胞类型或条件下的表达受到抑制,或者表达水平较低对于疾病进展的影响较小。

3. 阴性表达:阴性表达意味着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未被检测到。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明显的染色。

这种结果可能表明目标蛋白质在该细胞类型或该疾病中不表达,或者实验方法存在技术问题导致无法检测到目标蛋白质。

4. 零值控制: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通常会设置阴性对照或零值对照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零值控制是指阴性对照样本在实验中未出现任何染色反应。

这一结果证明实验方法的特异性良好,不会对非特异性信号产生干扰。

三、结果解释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是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重要环节。

在解释时,需要结合实验目的、已有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实际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实验结果的阳性或阴性表达情况,可以推测目标蛋白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它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抗体来检测和定位生物样本中的特定分子或细胞结构。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细胞或组织中目标分子表达的定量或定性信息,从而深入了解生物样本的免疫状态、疾病特征以及分子信号通路等。

一、实验设计和步骤回顾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步骤。

通常,一个免疫组化实验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样本制备:包括样本收集、固定和切片等处理;2)抗原去脱:去除组织或细胞中的内源酶和抗原,在此过程中通常使用蛋白酶和其他处理方法;3)抗体染色:使用特异性抗体靶向检测目标分子,一般为荧光标记或酶标记的抗体;4)显色和图像捕获:对染色后的组织或细胞进行显色反应,并获取显微镜图像;5)结果分析:对图像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分析方法1. 定性结果分析定性结果分析旨在确定目标分子在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通过对显微镜图像的观察,可以判断目标分子是否存在于组织或细胞中。

对于荧光标记的抗体染色,我们可以观察到标签的荧光信号,并确定是否与目标结构共定位。

对于酶标记的抗体染色,可以通过显色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目标分子的存在与否。

同时,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的结果也是定性分析中的重要参考。

2. 定量结果分析定量结果分析可以进一步测量目标分子在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对于荧光染色,可以利用荧光定量仪或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荧光强度来定量目标分子的相对表达水平。

对于酶标记的染色,可以通过显色反应产生的色素强度来进行定量测量。

在定量结果分析时,我们需要考虑设置适当的对照组,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三、结果解读和讨论在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在解读结果时,我们需要考虑样本制备是否符合要求,抗体染色的特异性是否良好,显色和图像捕获的质量等因素。

同时,我们还需要将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对照,探讨实验结果与已有知识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

其步骤包括样本制备、抗原去原、阻断试验、一次抗体处理、二次抗体处理、显色和镜检。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1.样本制备:收集需要检测的样本,可以是细胞、组织或体液。

样本收集后,需要进行固定和切片处理,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2.抗原去原:蛋白质在组织中可能会被结构和其他因素影响,使其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难以被检测到。

因此,需要进行抗原去原处理。

常用的方法有热处理、酸碱处理、酶解处理等。

3.阻断试验:细胞和组织常常会存在非特异性结合位点,会使得后续的免疫反应变得模糊不清。

为了减少这种非特异性结合,需要进行阻断试验。

常用的阻断试验方法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动物血清等。

4.一次抗体处理:在一次抗体处理步骤中,需要准备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一次抗体。

将制备好的一次抗体加入样本中,使其与目标蛋白质发生反应,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二次抗体处理:一次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无法提供光学信号。

因此需要加入与一次抗体结合的二次抗体,该二次抗体与荧光物质或酶偶联,可以提供可视化信号。

常见的二次抗体有HRP(辣根过氧化物酶)、荧光染料等。

6.显色:通过加入合适的显色底物,可以使得与二次抗体结合的酶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

常用的显色底物有DAB(3,3'-二氨基联苯),其在酶的作用下会产生棕色的显色产物。

7.镜检:最后一步是使用光学显微镜对样本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镜检可以确定抗原存在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总结:免疫组化是一种确定蛋白质存在和分布的重要实验技术。

通过以上步骤的顺序操作,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实验人员需要熟悉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并根据实验样本的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获得准确和可重复的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技术,通过特定的抗体与标记物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对样本中特定抗原的定位和分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实验结果概述免疫组化实验主要通过荧光染色或酶标染色的方式来呈现结果。

通常,结果会呈现为显微镜下的图像,显示出特定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2. 定性分析通过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图像,可以对特定抗原在样本中的存在与否进行定性分析。

当目标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出现染色反应,通常为荧光或酶标信号的显现。

如果结果图像中有明显的染色信号,则说明目标抗原存在于样本中。

反之,如果没有染色信号,则说明目标抗原可能不存在或浓度较低。

3. 定量分析在一些情况下,科学家需要对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这可以通过计算染色信号的强度或数量来实现。

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是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信号的强度进行测量。

通过对多个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目标抗原在不同组织或细胞中的表达量差异,从而进一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和疾病相关性。

4. 结果解读和讨论在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的最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读和讨论。

首先,需要分析目标抗原在样本中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例如,抗原可能位于细胞核、细胞质或细胞膜上。

其次,可以比较不同样本中的抗原表达差异,如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之间的差异。

最后,可以将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与其他实验结果进行比对,以验证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5. 结论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于研究特定抗原的功能与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目标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表达量及变化的有用信息。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结合其他实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解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详细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目标抗原的定位、定量和变化的重要线索。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并在实验中掌握标本制备、抗体与抗原的反应、染色等技术。

通过本次实验,还可以深入了解体内各种细胞和组织中存在的不同蛋白质的分布、表达和定位情况,对于发现疾病发生机制、诊断疾病以及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方向的选定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二、实验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化学染色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标记特定的抗体,标记可以是荧光、放射性或酶等,再与被检测的抗原结合,形成物质团,以便对其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中的分布、表达和定位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

其原理如下:1.抗原抗体反应抗体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蛋白质,它通过与与其特异性结合的抗原组成免疫复合物来介导免疫反应,具有非常高的结合亲和力。

2.荧光标记技术荧光标记技术是免疫组织化学中常用的标记技术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快速、高度敏感和高特异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免疫荧光显微镜的检测中。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材料(1)黏片刀(2)盛装杯(3)离心机(4)玻璃切片(5)氯仿(6)牛血清白蛋白(7)丙酮(8)PBS(9)荧光标记的二抗(10)DAPI(11)溶解铁(12)抗体2.方法(1)标本制备将含有细胞和组织的标本制成薄片,经过常规组织学和细胞学处理,制成玻璃切片。

然后,将其离心获取细胞和组织,摆放在混合溶液中振荡。

将抗体稀释至适宜浓度,与标本混合,进行PFA定制,随后进行冷却缓存,制备成样品。

将标本与荧光二抗混合,适当搅拌,使其充分反应。

然后,在暗室中进行荧光显微镜检测,观察标本发出的光强。

DAPI可添加至样品中,使得核糖体更容易用眼观察。

四、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

制作标本时,需要仔细阅读操作手册,遵循严格的操作步骤,操作清洁、细致、稳定。

制作好的标本应该是样品清晰、明亮、无噪点的。

提取到的抗原抗体在能够有效反应的基础上,需要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的配比,以充分发挥其效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表达的方法,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通过染色反应来显示该蛋白质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实验可以提供关于细胞功能、病理状态以及疾病预后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分析免疫组化实验的结果,探讨其中的数据和意义。

1. 实验设计免疫组化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受实验设计的影响。

在进行实验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合适的抗体选择、适当的试样处理和固定、充足的阳性和阴性对照以及恰当的染色方法。

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对于准确解读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2. 观察结果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时,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2.1. 细胞定位根据实验的目标,观察目标蛋白质的定位情况。

目标蛋白质的定位可出现在胞质、核或细胞膜等位置。

定位的结果有助于了解目标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2.2. 过程表达和相对强度通过免疫组化实验可以对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进行初步评估。

观察染色结果的颜色强度,并与阳性和阴性对照进行比较,可以初步了解目标蛋白质的相对表达水平。

2.3. 阳性细胞/组织的百分比在观察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时,通常会评估阳性细胞/组织的百分比。

例如,在肿瘤样本中,阳性细胞的百分比可以反映肿瘤中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3. 数据分析对于免疫组化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图像分析软件利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图像分析软件可以从定量和定性方面评估目标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产生可视化的统计结果。

3.2. 数据统计与图表展示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如计算平均表达水平、标准差和显著性差异等。

将结果用表格或图表形式展示,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实验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3.3. 结果解读与比较将实验结果与基准值、对照组或其他相关实验进行比较,进一步解读结果中的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可以揭示目标蛋白质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和变化。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一种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特定抗原结合的方法,以此可以检测细胞或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和分布情况。

IHC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癌症诊断、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以下是免疫组化实验的常用方法:1.样本处理:通常以石蜡包埋切片作为实验样本。

首先,从固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取得标本,然后进行脱水、透明化和浸蜡等处理。

接下来,使用切片机将组织或细胞切割成厚度为3-5μm的切片。

2.抗原恢复:由于样本的固定和包埋可能导致抗原的损伤,因此需要对切片进行抗原恢复处理。

常见的抗原恢复方法包括热处理、酶解法和酸性水解法。

热处理是将切片置于缓冲液中,在高温下进行退火。

酶解法是使用胰蛋白酶等酶对切片进行消化。

酸性水解法则使用盐酸或酶进行酸性处理。

3.抗体结合:选择特异性的一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一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可以经商业采购或自家制备。

将一抗体加入待检测切片上,让其与目标抗原结合。

4. 第二抗体结合:待检测切片上结合了一抗体的抗原后,需要添加第二抗体与一抗体结合。

第二抗体通常是反相应物免疫球蛋白(Secondary Antibody),如反人IgG,反兔IgG等。

第二抗体上常会标记有发光物质、酶标记物或荧光染料,用于可视化结果。

5.可视化和显色:根据选择的第二抗体,可以选择显色方法。

例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的第二抗体可以使用3,3'-二氨基联苯思(DAB)作为底物,呈棕色或棕黄色;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可以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

6.伪染色:为了辅助观察和识别目标组织或细胞,可以进行伪染色。

常见的伪染色方法有对比染色、核染色和细胞质染色等。

7.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进行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实验。

阴性对照是在实验中将第一抗体替换为非特异性抗体或缺少抗体的处理组织或细胞组织;阳性对照是在实验中使用已知表达目标蛋白的组织或细胞进行处理。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试剂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试剂

免疫组化原理步骤及试剂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它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能够在组织切片上定位和检测抗原,并通过染色方法将抗原可视化,从而实现对抗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通常包括固定、脱脂、抗原修复、抗体和检测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操作和常用试剂。

1.组织固定:组织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结构完整并固定细胞的抗原。

常用的固定试剂包括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10% 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NBF)和乙醇等。

2.脱脂:脱脂是将组织切片中的脂质去除,以提高抗体对抗原的结合效率。

常用的脱脂试剂包括二甲苯、甲醛和乙醚等。

3.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为了使被固定的组织恢复原样,增强抗原的可检测性。

抗原修复的方法包括热处理、酶解法和pH调整等。

常用的抗原修复试剂包括热解剂例如EDTA缓冲液、Tris-EDTA缓冲液,酶解剂例如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以及甲酸、盐酸等酸性溶液。

4.抗体:5.检测:检测步骤用于将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视化。

这通常通过染色方法完成。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免疫酶标记、免疫荧光和免疫金标记等。

免疫组化实验所需的试剂种类繁多,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试剂:1. NBF(10% 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用于组织固定,保持组织形态完整。

2.二甲苯:用于脱脂步骤,去除组织中的脂质。

3.甲醛:用于脱脂步骤。

4.乙醚:用于脱脂步骤。

5.EDTA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的热解剂。

6. Tris-EDTA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的热解剂。

7.胰蛋白酶:用于抗原修复的酶解剂。

8.蛋白酶K:用于抗原修复的酶解剂。

9.盐酸:用于抗原修复的酸性溶液。

10.一抗:选择特异性良好的一抗抗体,常用的有多克隆和单克隆抗体。

11.二抗:用于检测一抗结合的抗体,常用的二抗有反兔、反小鼠或反人的多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免疫组化实验,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实验,但实际上,它可以用简单的话来解释清楚。

免疫组化实验,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来识别细胞或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神秘?别担心,我们一步步来解开这个谜团。

1. 什么是免疫组化实验免疫组化实验其实就是一种用来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技术。

想象一下,你在大海里找宝藏,免疫组化实验就像是你用来找宝藏的那把神奇的探测器。

它能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组织中找到目标蛋白,就像在沙滩上找到了隐藏的珍珠一样。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2. 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首先,你得准备好样本。

无论是组织切片还是细胞涂片,都要处理得当。

就像是做菜前,你得把所有的食材都准备齐全一样。

样本处理得当,才能保证接下来的实验顺利进行。

2.2 固定和切片接下来是固定。

固定的目的是让样本中的蛋白质不变形,保持原有的状态。

这一步就像是给样本穿上保护衣,确保它们在实验过程中不会跑偏。

然后,将样本切成非常薄的片,这样才能方便后续的操作。

这就像是做蛋糕时,你要把蛋糕切成薄片,好让每一片都能均匀上色。

2.3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在这一步,咱们需要阻断样本上那些可能干扰实验的东西。

这就好比你在派对上,得先处理好背景噪音,才能好好享受音乐。

这里用一些阻断液体,确保后续的抗体只会和目标蛋白结合,不会出现误会。

2.4 加入抗体这是整个实验的核心部分。

我们要用到的抗体,就像是侦探寻找线索。

首先加入一抗,这是一种能特异性识别目标蛋白的抗体。

然后加入二抗,这个二抗就像是给目标蛋白贴上了一个显眼的标签,能帮助我们看到它。

二抗一般会和一种显色剂结合,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显微镜看到目标蛋白的存在了。

2.5 显色和观察最后,我们要显色。

显色的过程就像是把照片上的黑白图案变成彩色,让一切都变得清晰可见。

通过显微镜观察样本,看看那些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在哪里,就像在寻找隐藏的宝藏一样。

免疫组化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方法,通过显色或荧光等手段观察目标蛋白的存在和定位。

实验原理:免疫组化技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一抗与目标抗原结合,二抗与一抗结合,并借助酶标记的二抗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实验中通常使用酶标记的二抗,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通过底物显色来显现目标蛋白的位置。

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物2. 一抗(特异性抗体)3. 二抗(标记有酶的抗体)4. 底物溶液(如3,3'-二氨基联苯胺DAB或硝基蓝四唑盐NBT/BCIP)5. 显色剂和固定剂6. 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实验步骤:1. 准备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物,并进行适当的固定和脱水处理。

2.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抗原修复,以暴露目标抗原。

3. 用PBS(磷酸盐缓冲液)洗涤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物,去除残留的固定剂。

4. 封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通常使用封闭液(如BSA溶液)孵育。

5. 将一抗稀释至适当的工作浓度,孵育以使一抗与目标抗原结合。

6. 再次用PBS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一抗。

7. 加入二抗,孵育使二抗与一抗结合。

8.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9. 加入底物溶液,进行显色反应。

10. 显色完成后,用PBS终止反应,并对切片进行脱水和封片。

11.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目标蛋白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目标蛋白在组织切片或细胞培养物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显色反应,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目标蛋白在特定细胞或组织区域的表达。

图像分析软件可用于定量分析蛋白的表达水平。

实验讨论:本实验中,免疫组化技术成功地检测了目标蛋白的表达和定位。

结果表明,目标蛋白在特定细胞类型或组织区域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

这可能与细胞的功能或病理状态有关。

然而,实验中可能存在一些限制,如抗体的特异性、孵育时间和温度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

免疫组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免疫组化技术在细胞和组织中的应用,以了解其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实验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免疫反应和荧光染色等手段,能够识别出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分子。

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抗原分子进行检测和定位。

实验步骤:1. 样本处理:准备好待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并进行固定处理。

2. 抗体选择:根据待测抗原的特异性,选择与之匹配的特异性抗体。

3. 抗体染色:将抗体与待测样本进行孵育反应,使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

4. 信号显示:利用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对抗原-抗体复合物进行信号放大和可视化。

5. 显微镜观察:将处理后的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并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免疫组化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免疫染色显示出目标抗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2.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定量测定待测抗原的表达水平和定位情况。

实验讨论:本次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可靠地检测和定位特定的抗原或蛋白质分子。

通过将抗体与待测样本发生特异性结合,荧光或酶标记的二抗能够将抗原分子放大并可视化,从而实现了对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定位和检测。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用于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和药物研究等领域。

例如,在肿瘤学研究中,免疫组化可以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以及研究肿瘤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

此外,在神经学研究中,免疫组化也可以用于观察神经元的连接和突触传递等过程。

总结:免疫组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能够准确地检测、定位和可视化特定的抗原和蛋白质分子。

通过该技术,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功能和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免疫组化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通过对细胞内或组织切片中目标分子的免疫染色来观察、分析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情况。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与意义。

1. 实验设计与控制免疫组化实验前,首先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应明确需要检测的目标分子以及合适的抗体选择。

同时,合理设定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以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

控制变量的同时,还需确保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 结果解读与定量分析在免疫组化实验中,常见的结果表达形式是显微镜下对目标分子免疫染色的图像。

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在不同组织、细胞种是否存在表达,并探讨其表达差异。

同时,需着重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使用专业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光密度或荧光强度等指标,以实现对不同样品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3. 结果分析与比较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分析时,需要将不同样品之间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探究目标分子的表达变化与信号定位。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1) 目标分子的表达量分析:通过计算光密度或荧光强度等指标,对不同样品中目标分子的表达量进行定量比较。

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比如均值、标准差等分析,以评估目标分子的表达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2) 信号定位与定量:通过观察光学显微镜下的染色结果图像,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定位情况。

同时,也可以使用数字化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信号进行定位与定量,以精确描述目标分子在特定位置的表达情况。

(3) 目标分子与疾病发生的关联性:通过对不同疾病样本中目标分子的表达和定位进行研究,可以分析目标分子与疾病的关联性。

比如,某一分子在肿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某种癌症的发生相关性等。

4. 结果讨论与展望在对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从结果出发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揭示目标分子的功能与潜在作用。

免疫组化入门实验操作

免疫组化入门实验操作

免疫组化入门实验操作1.一、实验目的:2.了解免疫组化基本原理。

3.了解免疫组化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4.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通过实验, 让学生熟悉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对抗原抗体结合、抗原修复和酶催化底物显色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 在归纳、对比、总结的基础上对免疫组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一抗: CD5.CK8、Ki671.二抗: MaxVision32.其它:柠檬酸抗原修复液、过氧化物酶阻断剂、PBS缓冲液、DAB.孵育盒、染色架、苏木素、盖玻片、冲洗瓶、中性树胶, 孵育盒。

3.四、实验步骤:4.脱蜡水化5.二甲苯5min, 二甲苯5min, 二甲苯5min, 无水乙醇2min, 无水乙醇2min, 95%酒精2min, 85%酒精2min, 自来水冲洗。

6.抗原修复7.高压锅中加入1200mL柠檬酸修复液, 电磁炉煮沸后放入切片, 扣紧锅盖,功率调至800W, 至压力阀均匀喷气后计时 1.5min, 移开高压锅室温冷却10min, 自来水冷却。

8.过氧化物酶阻断9.修复结束后, 流水冲洗干净, 除去自来水, 在离组织3mm处用免疫组化油笔画圈或用纸巾擦干组织外残留的液体, 滴加50 μL(一滴)过氧化物酶阻断剂, 室温孵育10min, PBS冲洗3×3min。

10.一抗11.甩去PBS, 纸巾擦干组织3mm外的残留液体, 每张切片加50 μL(一滴)相应一抗, 室温下孵育60分钟, PBS冲洗3×3min。

12.二抗13.甩去PBS, 纸巾擦干组织3mm外的残留液体, 每张切片加50 μL(一滴)MaxVisionTM试剂, 室温下孵育30分钟, PBS冲洗3×3min。

14.DAB15.甩去PBS液, 纸巾擦干组织3mm外的残留液体, 每张切片加50 μL(一滴)新鲜配制的DAB, 显色5分钟, 自来水冲洗。

16.苏木素复染17.每张切片滴加50 μL(一滴)苏木素, 20-30秒后自来水冲洗30s以上, 或浸泡于PBS中30s以上再自来水冲洗。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原理及其步骤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免疫组化实验。

你可能会想:“这是什么鬼?”别担心,咱们用最简单的话把它讲明白。

免疫组化实验,听名字就知道,这和免疫系统以及化学反应有点关系。

说白了,它就是用来检测我们身体里特定的蛋白质的工具。

没错,就是那个神奇的、能让我们知道某种蛋白质在不在,或者它的分布在哪里的实验。

那么,如何一步一步搞定这个实验呢?跟我来,我们从头到尾聊一聊!1. 实验准备工作1.1 选定目标蛋白质首先,我们得知道我们想找什么蛋白质。

是不是想要了解细胞里某种蛋白质的分布?那我们得选择一个合适的抗体。

抗体就像是我们实验中的侦探,它们专门找那些蛋白质。

就像你找某个人要用手机上的定位功能,这些抗体就是那种“定位器”。

1.2 准备样品样品嘛,就是你要研究的东西。

比如你要研究的可能是人体组织切片。

你得把这些组织样品切得很薄,就像切西瓜一样,薄薄的一片,才容易观察。

切片之后,还要把它们放到玻璃片上,搞成一个个“小故事”。

2. 实验步骤2.1 固定和包埋好,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开始实验了。

首先得把样品固定住,不让它们跑来跑去。

这一步叫做“固定”。

用化学药品把组织里的蛋白质固定住,就像给它们穿上了防护服。

然后,我们还得把这些样品“包埋”在一种特殊的材料里,这样在切片时才不容易碎。

2.2 脱蜡和重水化包埋后的样品通常会用蜡包裹起来。

为了能继续实验,我们需要先把蜡去掉。

这一步叫做“脱蜡”。

然后,我们再用水把样品重水化,这样蛋白质就能在液体中恢复原样。

2.3 封闭和染色脱了蜡的样品,还要用一种封闭剂封闭一下。

这个步骤很重要,因为封闭剂能防止抗体跟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亲密接触”,影响实验结果。

接着,我们就可以加入“抗体”了。

抗体会专门找出我们想要的目标蛋白质,就像玩寻宝游戏,找到它们就行了。

然后,用染色剂把目标蛋白质染成颜色,这样我们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4 显微观察好了,最后一步就到了。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ppt课件
非特异吸附,常用牛血清白蛋白 (5)防腐剂:微生物生长会干扰抗原抗体反应,稀释液和抗体液中加入
适量的叠氮钠或硫柳汞以防腐 (6)温度和时间:较高的反应温度(37℃)可加速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低温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率的提高 (7)洗涤:除去未结合抗原或抗体,除去非特异性吸附造成的背景染色。
选用自来水、生理盐水或PBS等,加去污剂并在洗涤过程中加以振摇
免疫组化实验标本
• 组织标本(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
• 细胞标本(组织印片、细胞爬片和细胞涂 片)。
• 石蜡切片对于组织形态保存好,且能作连 续切片,有利于各种染色对照观察;还能 长期存档;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切片经染色后,应及时观察并照相。切片在4℃ 冰箱内过夜,其荧光强度将减弱约30%。
(5)调整抗体稀释度以获得最佳染色效果,以背景 非特异性染色最小为标准,对每一批抗体必须试验 摸索,找出最佳稀释度。
(6)所购抗体应及早使用,尽量减少抗体溶液的冻 融次数。
1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2)非醛类固定剂:适用于多肽类激素的组织固定,常与戊二醛或多聚 甲醛混合使用。
(3)丙酸及醇类固定剂:沉淀蛋白质和糖,保存抗原性较好。但对低分 子蛋白质、多肽及胞浆内蛋白质的保存效果较差,和其它试剂混合使 用加以解决,如加冰乙酸、乙醚、氯仿、甲醛等。
3.常用的固定方法--浸入法和灌注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1 前期准备
免疫组化实验试验主要是利用细胞中含有特定标志物的抗体,来观察细胞中某些特定蛋白质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其前期准备工作有以下几点需要考虑:
1、要做免疫组化实验必须首先准备一些*抗体,即抗特定标志物的抗体;
2、准备标本培养环境,保证细胞存活活跃;
3、清点实验要用到的必要物质,检查是否所有实验材料都已准备就绪;
4、准备实验记录,如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具体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是实验员非常关注的一个实验,下面罗列出其具体实验步骤:
1、将标本培养到细胞形成一定规模的培养皿;
2、冷冻切割:将细胞悬停的溶液,用-20度的硫酸乙酸或三氯甲烷冷冻,然后将其分割为明显的薄片;
3、将冷冻标本培养到特定的沉淀液中,然后以石蜡改变其物理性质,使蛋白质定置固定;
4、将固定的载体实验片上滴涂稀释的抗体,经一定的反应时间,使其与抗原结合;
5、以使抗体以及它所结合的标志物发挥发色效果,得以定位特定的蛋白质。

免疫组化实验往往被用来观察某个蛋白质在不同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分布情况,从而形成具有一定科学依据性的认识,为临床医学研究和药物方案提供可靠的指导和依据。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及配方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蛋白质在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表达的技术。

免疫组化实验包括一系列步骤,如抗原修复、非特异性结合抑制、免疫原和次级抗体处理、显色/荧光染色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及配方。

1.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为了恢复因组织固定而引起的抗原性损失。

一般使用高温或酶解方法进行抗原修复。

-高温方法:将组织切片置于高温缓冲液中加热,一般在95°C下加热15-20分钟。

-酶解方法:如胰酶消化、蛋白酶消化等。

例如,可以使用0.1%胰酶在37°C下进行酶解。

2.非特异性结合抑制:非特异性结合抑制是为了防止免疫试剂(如次级抗体)与非特异性蛋白结合,从而降低假阳性结果。

一般使用正常动物血清或胶体等进行非特异性结合抑制。

-正常动物血清:根据动物源种类(如小鼠、兔子等)选择相应的正常动物血清。

-胶体:如牛血清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等。

可以在最终稀释液中加入1-2%的胶体。

3.免疫原处理:免疫原处理是为了增强目标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效率,一般通过与次级抗体或酵素结合。

根据具体实验需求,可以选择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免疫原处理。

-荧光标记:如荧光素等。

-酶标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P)等。

-金标记:如胶体金、纳米金等。

4.次级抗体处理:次级抗体处理是为了增强免疫原与目标抗原之间的结合效应。

一般使用来自其他物种的抗体作为次级抗体。

根据不同实验需求,可以选择与荧光标记、酶标记或金标记结合的次级抗体。

-荧光标记:如青蒿素标记的抗兔荧光标记抗体等。

-酶标记:如HRP标记抗体、AP标记抗体等。

-金标记:如碳标记抗体、金标记抗体等。

5.显色/荧光染色:显色/荧光染色是为了可视化目标抗原的分布和定位。

根据不同的免疫标记试剂,可以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

-显色:如DAB(3,3'-二氨基联苯)染色。

-荧光染色:根据使用的荧光标记试剂选择相应的染色方法,如DAPI 染色、FITC染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实验
实验原理: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酶标记的抗体与显色剂进行显色反应,生成有色的不溶性产物,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相对定量。

实验目的:通过染色结果强弱,对所研究蛋白在组织水平的表达进行判断比较。

(干净的背景会使结果判断的更加准确)。

在实验室实验时遇到的难题:染色强度不够,背景较深,染色对比不够明显。

实验效果不好的可能原因:一抗效果不够好,脱蜡水化后有机溶剂冲洗的不够干净,抗原修复的程度不够,二抗效果不够好,DAB染色时间过久。

修改后的protocol:
1.烘片:IHC白片,60度或70度烘箱,烘片40min。

2.脱蜡:二甲苯分别浸泡两次,10min/次。

(脱蜡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不需严格遵守10min
时间,脱蜡脱得越干净越好)
3.水化:依次放入100%酒精,95%酒精,80%酒精,各2min。

4.自来水冲洗:水化后在自来水流水下冲洗。

(水流不能太急,务必将有机溶剂完全冲洗
干净,否则会影响后续实验效果)
5.抗原修复:将片子浸没在抗原修复液中,高压锅20min,高温修复。

**实验室中可用小电饭锅或者微波炉替代,若在微波炉中操作,要保证液体在咕噜噜冒泡煮沸状态下煮20min,不然可能抗原修复力度不够。

**关于抗原修复液的选择:选用酸性柠檬酸缓冲液或碱性EDTA,最好根据抗体购买时说明书上推荐使用的缓冲液。

6.冷却:浸泡在修复液中冷却,时间充裕可放在室温下慢慢冷却;也可直接在室温冷却
10min后,用自来水流水冲洗冷却,但不可直接在自来水下冲洗冷却。

7.封闭:3% H2O2中浸泡10min,去除内源性的过氧化氢酶。

8.冲洗:清水冲洗,PBST清洗两次,摇床上3min/次。

(摇床可以清洗的更干净)
9.封闭:封闭液(3% FBS或3% BSA或10%山羊血清)室温下封闭1h。

10.冲洗:PBST清洗三次,摇床上3min/次。

11.抗体孵育:一抗,按照稀释比稀释,37度烘箱湿盒中孵育1h(最好不要超过1h,不
然背景会很强),PBST摇床清洗3次,3min/次。

二抗,按照稀释比稀释,37度烘箱湿盒中孵育30min。

PBST摇床清洗3次,3min/次。

(如果可以,买抗体稀释液,成分更稳定)
12.显色:1XDAB显色,仔细观察,棕色显现后立马用自来水终止反应。

(若第一次显色强
度不够,可以再次显色)
13.苏木精复染:苏木精染色1min,自来水冲洗,显微镜下观察,若不够可重复苏木精染
色。

(苏木精没染好可以将苏木精洗去,再染,清洗配方没记得,后续再补充)
14.脱水:依次放入80%酒精,95%酒精,100%酒精,各2min。

15.封片:60度烘箱中烘干片子,中性树脂封片,完全晾干后,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注意点:
➢本实验室所用切片一般是石蜡切片。

➢烘片:使蜡片水分蒸发,石蜡软化,组织切片牢固贴在玻片上;烘片至跟烘片前透明度有差异。

➢抗原修复时,使片子始终浸没在修复液中,液体不能干。

➢一抗孵育在37度培养箱,湿盒放置1h,省时间和结合效果好,不要超过1h,容易过染。

➢二抗使用:两个二抗放大信号或一个二抗;若抗体信号强,可不用放大信号,尽量增大信噪比。

➢10XDAB在常温溶解,尽可能现用现配,放于4度储存时间久了效果不佳。

➢复水和脱水时所用的梯度酒精不可混用,要区分开。

➢加抗体和显色液时,都要将片子甩干,在半干半湿的状态下再加,不然容易造成溶液的二次稀释。

➢整个操作过程中在显色之前,一定不能干片。

试剂配制:
3% H2O2:用甲醇或ddH2O稀释。

抗原修复液:1xPBS稀释配置。

1xPBST:1xPBS中1:1000加入吐温。

1xDAB:10xDAB室温溶解,PBS稀释成1XDAB,1:1000加入30% H2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