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月亮古诗及译文全

月亮古诗及译文全

月亮古诗及译文全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月亮古诗及译文全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月亮古诗及译文(全)、唐·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译文:光明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似乎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二、唐·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蔽在黑夜里。

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

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由于你听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三、唐·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与我相伴。

四、唐·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漫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五、唐·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译文:刚开头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妙姿容。

六、唐·李白《半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译文:长安城内一片月光,千户万户都在捣衣。

秋风吹送捣衣声声,家家怀念戍边之人。

何时才能平静边疆战斗,让我丈夫结束远征。

七、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绝句《咏月》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咏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译文
昨夜的圆月不是今夜的圆月,真的怀疑这圆月是否一如既往的美好。

在这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月圆又月缺。

但是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青春时光又有多少呢?
注释
李建枢:唐代诗人。

咏:描述。

婵娟:非常美好的姿态。

度:次,回。

赏析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

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分析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咏月诗三首》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相关背景
3. 中心思想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2相关背景
《月下独酌》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

此诗题下,两宋本、缪本俱注“长安”二字,意谓这四首诗作于长安。

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

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因有此作。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

3中心思想
《把酒问月》:通过海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世事推移、人生短促的慨叹,展现了作者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月下独酌》:这首诗写诗人在
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共语的极度孤独寂寞之情,也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

《月夜》: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不写自己思家,而写想象中的妻子如何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反衬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怀念,表现了诗人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关于咏月的古诗

关于咏月的古诗

关于咏月的古诗
《咏月》
唐·李建枢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咏月》
唐·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咏月》
唐·李贞白
当涂当涂见,芜湖芜湖见。

八月十五夜,一似没柄扇。

《咏月》
唐·唐彦谦
阴盛此宵中,多为雨与风。

坐无风雨至,看与雪霜同。

抱湿离遥海,倾寒向远空。

年年不相值,还似道难通。

《咏月》
宋·释樟不
月轮端似古人心,皎洁高深处处临。

纵在波涛圆缺定,照尘尘亦不能侵。

《咏月》
宋·王安石
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咏月》
唐·康庭芝
天使下西楼,光含万里秋。

台前疑挂镜,帘外似悬钩。

张尹将眉学,班姬取扇俦。

佳期应借问,为报在刀头。

《咏月》
唐·董思恭
北堂未安寝,西园聊骋望。

玉户照罗帏,珠轩明绮障。

别客长安道,思妇高楼上。

所愿君莫违,清风时可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7咏月诗三首课文解析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7咏月诗三首课文解析北师大版(2021-2022学年)

《咏月诗三首》课文解析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月亮的?我现在拿着酒杯问一问.】【分析】李白把酒问月,手中拿着杯子,姿态是潇洒的。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人们想要追赶明月却得不到它,然而它却与你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分析】这两句诗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惟妙惟肖。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月出像明镜飞升,下照红色的宫殿楼台,云影散尽,清辉焕发。

】【分析】用“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看见黑夜从海上袭来,怎知早晨在云间消失了?】【分析】“但见"“宁知”的呼应足见诗人的惊奇,使读者浮想联翩。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地捣药,为了什么?夜夜独处的嫦娥,谁是她的邻居?】【分析】引入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语中对神物、仙女深表同情,流露出诗人孤苦的情怀。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看不到古人那时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却也曾经照过古人.】【分析】诗人对宇宙的遐想,引起一番对于人生哲理的探求.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世代交替就像流水一样,他们所看到的都是这一轮明月。

】【分析】这两句诗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但愿在听歌饮酒的场合下,月亮能长久地照着酒杯。

】【分析】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①《把酒问月》中“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四句诗历来被人们传诵,究竟妙在何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近的人.】ﻬ【分析】点出“独”字,诗人的孤独已见一斑.诗的三、四句化用陶渊明的诗句“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试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试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试论王安石的咏物诗作者:李锐波来源:《文学教育》2008年第06期北宋诗坛上,王安石无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后人把其“王荆公体”与“东坡体”、“山谷体”相提并论便是有力的例证。

但是,后人在评论宋诗时又往往只及苏黄而不及于王。

究其原因,除后人基于政治原因有意贬低王安石诗歌之外,我个人认为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中寻找原因更符合文学的本质。

总的来说,王安石的诗多继承前人的创作方法,又力图开辟属于自己的风格。

是唐诗向宋诗转换的重要一环,在唐音宋调交替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试图从艺术手法上具体考察王安石的咏物诗,从而窥视王安石诗歌的历史地位。

据《王荆公李壁注诗》,现存王安石的一千六百多首诗中,咏物诗有一百三十首左右(不包括题画诗以及园林山水题咏之作),略少于其诗歌总数的十分之一。

诗中所咏的题材相当广泛,既有自然风物,如:风、云、雪、月;又有动植物,如:鸡、雁、驴;鱼、梅、菊、松、柏、杏;又有器物,如:棋、玉、纸、砚。

王安石的咏物诗按艺术手法分类,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诗托物言志,传承自唐诗唐音之特征;第二类诗借物议论;第三类诗因物寓理。

此二类开宋调之宗风。

(一)托物言志咏物诗发展到唐代,在艺术特色上体现在形神兼备,往往多融情感于物之客观描绘中,不言情而情已见,从而达到融形神为一体。

托物言志便是唐咏物诗的主要艺术手法。

王安石素怀大志,以改革家自许,提出“天变不可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的理论作为与保守势力进行斗争的尖锐武器。

因此,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为他的变法服务的。

王安石继承传统,大多借咏物为喻,以诗写之,从中具见独特个性于形象,具体鲜明,极富感染力。

如《雨后偶书》: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奖生意与人间。

霽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下了场及时雨,农作物长势喜人,可望丰收,云完成这项任务之后,返回山去,不自以为功。

很明显,王安石正是自比为云,欲有造于生民,而功成身退。

悼念老朋友的诗句

悼念老朋友的诗句

悼念老朋友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悼念老伴侣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表达“悼念伴侣去世”的古诗句有哪些1、《李白墓》唐代:白居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译文:在采石江边,无边的野草围绕坟地,远接白云。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只要是诗人,大都命运不好,而诗人穷困失意,谁也没有超过李君。

2、《江城子·乙卯正月210日夜记梦》宋代:苏轼10年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两人1生1死,隔绝10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记。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哀痛。

即使相逢也应当不会熟悉,由于我4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模糊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相互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射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3、《西江月·梅花》宋代: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译文:玉洁冰清的风骨是自然的,哪里会去理睬那些瘴雾,它自有1种仙人的风度。

海上之仙人时不时派遣来探视芳香的花丛,那倒挂着绿羽装饰的凤儿。

它的素色面容施铅粉还怕弄脏,就算雨雪洗去妆色也不会褪去那朱唇样的红色。

高尚的情操已经追随向晓云的天空,就不会想到与梨花有同1种幻想。

4、《临江仙·送王缄》宋代:苏轼忘却成都来10载,因君未免思考。

凭将清泪洒江阳。

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

关于李峤的古诗词作品翻译及赏析李峤简介李峤(644~713),唐朝诗人。

字巨山。

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

少有才名。

20岁时,擢进士第。

举制策甲科。

累官监察御史。

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某某某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

迁给事中。

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

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

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

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八年(644),卒年在玄宗开元元年(713)。

李峤石像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

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李峤代表作品:《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翻译】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月》桂满三五夕,蓂开二八时。

清辉飞鹊鉴,新影学蛾眉。

皎洁临疏牖,玲珑鉴薄帷。

愿言从爱客,清夜幸同嬉。

《中秋月》第一首: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第二首: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中秋夜》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翻译】寒冷的高空升起一轮圆圆的明月,人们都说每个地方的月色都是一样的。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骤雨暴风呢。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

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

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

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

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早发苦竹馆》合沓岩嶂深,朦胧烟雾晓。

荒阡下樵客,野猿惊山鸟。

开门听潺湲,入径寻窈窕。

栖鼯抱寒木,流萤飞暗筱。

早霞稍霏霏,残月犹皎皎。

行看远星稀,渐觉游氛少。

我行抚轺传,兼得傍林沼。

贪玩水石奇,不知川路渺。

徒怜野心旷,讵恻浮年小。

方解宠辱情,永托累尘表。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汉帝抚戎臣,丝言命锦轮。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苏轼咏月诗文》知识点分析

[精选]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苏轼咏月诗文》知识点分析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苏轼咏月诗文》知识点
1. 作者简介
2. 中心思想
3. 句式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2中心思想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出作者那种纵使在悲凉苦闷中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水调歌头·中秋》: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

抒发了诗人“高度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等人生感悟,也表现了超然达观的思想。

3句式
倒装句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定语后置)省略句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

(省略主语)判断句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也”,表判断)。

水龙吟·咏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水龙吟·咏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水龙吟·咏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水龙吟·咏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原文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鉴赏起首二句先把词人可悲的身世揭示出来。

“京洛风尘”,语本晋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此处盖喻词人汴京官场上的落拓不遇。

“病酒”,谓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

词人由于政治上不得意,常以酒浇愁。

可是酒饮多了,反而沉醉如病。

官场失意,酒病缠身,境况可谓惨矣,复着以“无人问”三字,其羁旅漂零之苦,尤为难堪。

此词开门见山,句句写实,与一般长调大异其趣。

接下来,词人的视线从住处的窗口向外探视,无边夜色,尽入毫端,化实为虚一下子,词境变得空灵了。

词人写道: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

词人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

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

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

此刻,他不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经来到,而且他的思绪也回复到往年醉酒听歌的快乐生涯。

“南楼”,指冶游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

这里以对仗的句式强调当年的豪情胜概。

特别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语出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见其豪情万丈。

过片又写目前衰颜,从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来,与起首二句遥相映射。

“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语本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屈指”二字是起点,点明词人是算计,以下都是写算计中的思维活动。

词人不仅惊觉自己早生华发,而且联想到对方如今愁苦的情绪,于是深感她的形容应该已经消瘦。

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唐杜甫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唐]杜甫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

作品赏析:此当是至德二载七月作,故云“秋期近”。

是时官军尚在扶风,至闰八月二十三日,始命郭子仪收长安。

国西营,指扶风军士。

扶风,在长安西北也。

天上秋期近①,人间月影清②。

入河赡不没③,捣药兔长生④。

只益丹心苦⑤,能添自发明⑥。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⑦。

(上四月中之景,下四月下之怀。

蟾兔,承月影来,紧注下半截意,言月色常明如此,恐照已照人,各惹愁恨耳。

三四借蟾兔点染,不必另生议论。

)①高昂诗:“天上人间无可比。

”《诗》:“秋以为期。

”②梁简文帝诗:“月影出迟迟。

”③庾肩吾《望月》诗:“渡河光不没。

”④张衡《灵宪序》:”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说文》:“蟾蜍,虾蟆也。

”傅玄《拟夭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⑤又诗:“丹心为寸伤。

”⑥吴质笺:“白发生鬓,所虑日深。

”⑦戴暠诗:“西园偏照人。

黄生曰:此诗咏月,全首作嗔怪之词,实与《一百五夜对月》同一奇恣,特此首精深浑雅,故读者不见其奇耳。

王嗣奭曰:杜诗凡单咏一物,必有所比,此诗为肃宗而作。

天运初回,新君登极,将有太平之望,秋期近而月影清也。

然嬖幸已为荧惑,贵妃方败,复有良梯,入河而蟾不没也。

国忠既亡,又有辅国,捣药之兔长生也。

所以心愈苦,而发增白耳。

张綖曰:蟾兔以比近习小人。

入河不没,不离君侧也。

捣药长生,潜窃国柄也。

丹心益苦,无路以告也。

自发添明,忧思致老也。

故结言休照军营,恐愈触其忧耳。

当时寇势侵逼如此,而近习犹然用事,何时得见清平耶。

咏月王安石原文及译文注释

咏月王安石原文及译文注释

《咏月》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译文和注释:原文:
夜色渐浓厚,明月出东篱。

此时见月明,团圆景相似。

人隔千里外,共赏同一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夜幕渐渐降临,月亮升起在东边的篱笆上。

在这时刻看到明月,感觉到的团圆景象是如此相似。

尽管人之间隔着千里之遥,却共同欣赏着同一轮月亮的光辉。

但愿人们能够长久地健康生活,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丽的月光。

注释:
- 东篱:指东边的篱笆,这里用来代指窗户或东方,因为月亮通常从东方升起。

- 婵娟:指月亮,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来形容月亮美丽的词语。

- 千里共婵娟:意指即使人们相隔很远,也能看到同一轮月亮,从而产生一种共同的情感联系。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抒情手法,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远健康和幸福生活的祝愿。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必背古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背诵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必背古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背诵方法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必背古诗词赏析及文言文背诵方法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主题思想本诗是诗人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含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重点赏析本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第十一卷

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第十一卷

王安石诗词全集1808首第十一卷1001《江宁夹口三首》月堕浮云水卷空,沧洲夜泝五更风。

北山草木何由见,梦尽青灯展转中。

1002《江宁夹口三首》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1003《若耶溪归兴》若耶溪上踏莓苔,兴罢张帆载酒回。

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

1004《次韵陆定远以谪往来求诗》牢落何由共一樽,相望空复叹芝焚。

济时尚负生平学,慰我应多别後文。

可但风流追甫白,由来家世出机云。

行吟强欲偷新格,自笑安能到万分。

1005《和耿天骘同游定林》道人深闭门,二客来不速。

摄衣负朝暄,一笑皆捧腹。

逍遥烟中策,放浪尘外躅。

晤言或世闻,谁谓非绝俗。

1006《次韵平甫赠三灵山人程惟象》家山松菊半荒芜,杖策穷年信所如。

占见地灵非卜筮,算知人贵自陶渔。

久谙郭璞言多验,老比颜含意更疏。

只欲勒成方士传,借君名姓在新书。

1007《山陂》山陂院落今挼种,城郭楼台已敦灯。

白发逢春唯有睡,睡间啼鸟亦生憎。

1008《次韵舍弟江上》岸红归欲稠,渚绿合犹晚。

晴沙上屐轻,暖水随帆远。

吹波戏鱼动,掠叶飞禽返。

著意觅幽蹊,桃花悞刘阮。

1009《生日次韵南郭子二首》救黥医劓世无方,断简陈编付药房。

祝我寿龄君好语,毗耶一夜满城香。

1010《生日次韵南郭子二首》寒逼清枝故有梅,草堂先对白头开。

残骸已若鸡年梦,犹见骚人几度来。

1011《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於易见耒耜,於诗闻钱鎛。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愿同欹器悟,更使臣工作。

1012《元珍以诗送绿石砚所谓玉堂新样者》玉堂新样世争传,况以蛮溪绿石镌。

嗟我长来无异物,愧君持赠有佳篇。

久埋瘴雾看犹湿,一取春波洗更鲜。

还与故人袍色似,论心於此亦同坚。

1013《别灊皖二山》乡垒新恩借旧朱,欲辞灊皖更踌蹰。

攒峰列岫应讥我,饱食穷年报礼虚。

1014《句容道中》荒烟寒雨暮山重,草木冥冥但有风。

二十四年三往返,一身多在百忧中。

1015《答客》士常疑西伯,何至羑里辱。

咏月这首诗的注释和译文

咏月这首诗的注释和译文

咏月这首诗的注释和译文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咏月”这首诗呀。

月亮,那可是咱生活中常见又神秘的存在,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为它吟诗颂词。

咱先看看这诗里是咋描写月亮的。

就好像是一位高明的画师,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月亮的模样。

那或圆或缺的样子,不就跟咱生活中看到的一模一样嘛!诗里的月亮有时明亮得像盏灯,照亮了整个夜晚;有时又好似害羞似的躲在云层后面,半遮半掩的,多有意思呀!再来说说这译文。

哎呀呀,就像是给咱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的门,让咱能明白古人眼里的月亮是啥样。

译文把那些拗口的古文变成了咱能轻松理解的话,就像一个贴心的朋友在给咱解释呢。

你想想看,当你晚上抬头看到那一轮明月的时候,是不是会想起诗里的那些词句呀?是不是感觉自己也能体会到古人赏月时的心情了呢?这就是诗的魅力呀!它能跨越时间和空间,让咱和古人有了一种奇妙的联系。

比如说,你在一个安静的夜晚,独自一人走在小路上,突然看到了天上的月亮。

这时候你就可以想想咏月的诗,感受一下古人是怎么描写这种情景的。

说不定你也能诗兴大发,自己吟上几句呢!这多有趣呀!而且呀,月亮可不仅仅是好看,它还代表着很多情感呢。

有时候它代表着思念,就像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相隔甚远的人看着同一轮月亮,心里的思念就好像有了寄托。

有时候它又代表着孤独,在那寂静的夜晚,只有月亮陪着你。

咱再回过头来看看咏月这首诗,它不就是把这些情感都包含进去了嘛!通过那些美妙的词句,把月亮的各种姿态和它所蕴含的情感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总之呢,咏月这首诗和它的译文就像是一个宝藏,等着咱去挖掘,去感受。

它能让咱在欣赏月亮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所以呀,咱可别小瞧了这诗,它能给咱带来的可多着呢!以后再看到月亮的时候,别忘了咏月这首诗哦!。

杜甫的月诗赏析

杜甫的月诗赏析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的月诗赏析苏埠中学林承鸿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在不同的诗人笔下,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作为一代诗圣的杜甫也有很多咏月的诗篇,这些诗篇伴随着诗人坎坷悲壮的一生,诉说着诗人绵绵不尽的悲情。

本文将从杜甫的诗歌中摭取几首写月诗,分析其意象特征,并从中揭示杜甫的思想变化与月的关系。

杜甫一生历经坎坷,饱尝生活的磨难,体味人世的悲辛。

在杜甫的诗作中,有许多描写月的诗句,据不完全统计,杜甫的咏月诗有一百多首,有很多妙语佳句,传诵千古。

在一向“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杜笔下,那是一个天地肃穆、日昏月暗的月亮世界,一个情谊淳厚、绵绵不尽的瑶池仙境,一个悲怆掩泣、雄心不泯的夜空精灵。

其中有“枫林纤月落,衣露净琴张”的恬静优美,也有“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的战争悲愤;有“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的拳拳忠心,也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悠悠深情。

5.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七~九年级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第五类 羁旅思乡

5.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七~九年级40首古诗词分类鉴赏第五类 羁旅思乡

第五类羁旅思乡1.()2.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它妙在哪里。

(2分)3.诗中颈联蕴含着怎样的哲理?(2分)4.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3分)二十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1.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3分)3.作者是如何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2分)4.(素养提升)“马”在古代诗歌中有丰富的内涵。

诗人借“马”或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或传达悲伤凄凉的情感,或对于平庸无能的慨叹……下列诗句中借“马”传达悲伤凄凉情感的一项是( )(2分)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C.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十八、黄鹤楼唐·崔颢1.2.请品析最后一句中“愁”字的表达效果。

(2分)3.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

(3分)4.(统编课后题)《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二十九、夜雨寄北唐·李商隐1.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分)3.诗人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何用意?(2分)4.(素养提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未来相聚的场面,表达了诗人期待团聚的情感。

这种手法称为虚写,是古典诗词的传统表现手法之一,运用虚写可以传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壮……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D.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三十、水调歌头宋·苏轼1.2.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呈现的画面。

咏月诗整理与赏析(共5篇)

咏月诗整理与赏析(共5篇)

咏月诗整理与赏析(共5篇)第一篇:咏月诗整理与赏析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月宋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登楼望月宋米芾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赏析:1、《泊秦淮》: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2、《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之人遥望家乡亲人。

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这两句。

诗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3、《塞下曲》: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4、《漫成一首》:诗人写月夜,不从空中之月写起,而写水中月影(“江月”),抓住了江夜的特色。

“去人只数尺”是说水中月影离诗人很近,这从侧面表现了江水的清澈透明。

诗一开篇便给我们描画了一幅碧波荡漾、月影摇曳、江天一色的夜景图,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5、《月夜》: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古代咏物诗精选

古代咏物诗精选

古代咏物诗精选古代咏物诗精选腊月海棠:尹廷高尤物真能夺化工腊前偷泄数枝红霜花不上胭脂面强饰春妍嫁北风鹦鹉:罗隐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秋风:汪若楫万木惊秋各自残蛩声扶砌诉新寒西风不是吹黄落要放青山与客看新竹:郑燮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咏月:王安石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裁衣曲:王镃烧罢心香午夜阑玉纤轻念剪刀寒衣成恐不如郎意独试灯前照影看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转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嫦娥:边贡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寄衣区:席佩兰欲制寒衣下剪难几回冰泪洒霜纨去时宽窄难凭难梦里寻君作样看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寄夫: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一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认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杨花: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尽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北坡杏花:王安石一陡春风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咏牡丹: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夜坐观桐:张耒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和梅圣谕杏花:欧阳修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如何艳风日独自占芳辰白莲:陆龟蒙素菂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是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翻译赏析
《咏月·追随落日尽还生》作者为宋朝诗人王安石。

其古诗全文如下:追随落日尽还生,点缀浮云暗又明。

江有蛟龙山虎豹,清光虽在不堪行。

【注释】⑴咏月:大约作于实施变法之中或之后。

⑵尽还生:指月亮晦而复明。

⑶浮云:遮月之云。

⑷清光:清明的月光。

【赏析】《咏月》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为咏物诗。

本诗表层意义即是描写月的变化、运行;写在月的万里清光之下,该是何等舒畅!然而,由于山有虎豹,江有蛟龙,我们却不敢自由地行走,不能充分地享受这良宵。

《咏月》诗中诗人有所寄寓。

这天上“清光”,原来象征着主政的君王。

而那些浮云,那些蛟龙虎豹,无非是在改革之中或糊涂、或险恶的人们。

这首咏月诗,曲折地表现出实施变法过程中痛苦体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