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魏晋南北朝文学 (1-4 )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0.1复习笔记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1.总体概况
(1)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
(2)标志: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
2.主要特点
(1)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是最有意义的两大变化。
(2)宫廷起着核心作用,形成了以宫廷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3)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4)文学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不属于任何集团。
(5)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二、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如四声的发现、用事和对偶等,《文心雕龙》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2.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1)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乡党评议的风气。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人物品评的风气更加兴盛。
(2)人物审美的兴盛,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的作用。魏晋以后的人物品评出现了新的趋势,即在预言性和政治、道德的评议外,增加了许多审美的成分,为已享有盛名的人物用形象的语言、比喻象征的手法加以品题。
(3)人物流品的划分,也直接影响着文艺批评,如钟嵘《诗品》、庾肩吾《书品》、谢赫《古画品录》,就是明证。
3.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1)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2)萧统《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李善注《文选》60卷,选录了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三首和《古诗十九首》,共七百余篇。此书的编排方法是先将文体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等37大类,然后在一些大类之下再按题材分为若干小类,如赋又分为“京都”等许多小
类。其中诗占了将近13卷的篇幅,共334首,是各类中数量最多的。《文选》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它在文学史和文献学上的地位是值得重视的。
4.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文心雕龙》主要的贡献有:
(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①关于外部原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它将文学的变化与社会的风俗、政治的兴衰联系起来。
②关于内部规律,总结为“通”和“变”,也就是继承和创新两方面的交互作用。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5.新的文学思潮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中,可以看到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这种新的文学思潮对创作的影响表现为:
(1)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2)逐渐重视诗歌的形式美,即声律、对偶、用事等语言的技巧,以及格律的完善。
三、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乱世与乱世文学
战乱和分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1)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人生短促、生命脆弱、命运难卜、个人无能为力等)。
(2)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文学因文人的政治处境而带上了政治的色彩。
2.文学主题的变化
(1)生死主题
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如郭璞《游仙诗》、曹植《游仙》等。
(3)隐逸主题
既包括向往和歌颂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如陶渊明、左思、陆机等人的诗作。
以上这些主题往往以药和酒为酵母引发开来,药和酒遂与这个时期的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1.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士族子弟经过中正品第入仕,形成世代相传的贵胄,而寒门庶族几乎失去了入仕的机会。士族和庶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2.寒士的不平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如左思《咏史》和鲍照《拟行路难》均为有感而作。
3.重视门第的风气
(1)文学家族的出现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门阀制度有直接的关系。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族包括三曹(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等。
(2)对宗族关系和伦理观念的强调
在魏晋南北朝的诗中,有一些追述或炫耀自己宗族门第的作品,诗中也往往带有追述先祖功德的内容,以及绍续家风、重振家业的愿望和使命感,而且多用典雅的四言形式写成。
五、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玄学
(1)玄学的含义
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是魏晋玄学。魏晋玄学的形成和老庄思想有明显的关系,东晋以后又吸取了佛学的成分,步入新的阶段。这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
(2)玄学的论题
崇有与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