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

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提高办公效率,保障设备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办公自动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等。

第三条公司各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规定,加强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第二章设备购置与配置第四条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购置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遵循实用、高效、经济的原则。

第五条设备购置前,需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六条设备购置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建立设备台账,确保设备信息准确。

第七条设备配置应根据岗位需求和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确保设备满足工作需要。

第三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八条公司员工应遵守设备使用规定,正确操作设备,防止设备损坏。

第九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设备整洁,定期清理灰尘,防止灰尘影响设备性能。

第十条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不得私自拆卸或维修。

第十一条设备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维修过程中应确保设备安全。

第十二条维修完成后,应进行试运行,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第四章设备保养与更新第十三条公司应定期对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第十四条保养内容包括:清洁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状况、更换易损件等。

第十五条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性能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时,应及时进行更新。

第十六条设备更新前,需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并报公司领导审批。

第五章设备报废与回收第十七条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或无法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第十八条报废设备需办理报废手续,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回收。

第十九条回收的报废设备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

第六章责任与奖惩第二十条公司各部门应加强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二十一条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设备损坏或损失的,应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对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公司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关于加强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精)

关于加强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精)

关于加强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单位:
为加强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环节管理工作,请各单位积极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一、涉密用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采购,按学校正常程序执行外,在做固定资产之前到保密处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已购置的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要作为涉密用的,在变密之前到保密处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二、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需维修的,到保密处办理有关手续,按保密规定执行。

三、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需报废的,首先到保密处办理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变更手续,经保密处批准变更后,方可按正常报废手续办理。

有关涉密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保密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见校保密委员会颁发的保密字[2004]07号、保密字[2005]05号、保密字[2005]09号等文件。

国有资产管理处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计算机能自动工作原理

计算机能自动工作原理

计算机能自动工作原理
计算机能自动工作是因为它内部的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按照特定的指令执行任务。

计算机的自动化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电子硬件:计算机中的各种硬件设备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通过电路和电子器件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的电子系统。

电子硬件能够通过电子信号进行通信和传输数据,实现各种计算和操作。

2. 操作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种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的运行。

操作系统提供了对硬件的抽象接口,让程序员和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来控制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和执行任务。

操作系统提供了任务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等功能,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

3. 程序运行:计算机中的任务通过程序来实现。

程序是一系列指令的有序集合,通过程序,计算机能够按照特定的顺序执行各种操作。

程序通过编译或解释等方式被转换为机器语言,然后由计算机硬件执行。

计算机根据程序中的指令逐条执行,完成各种计算和操作。

3. 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接收用户的指令和数据,通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向用户显示计算结果。

输入输出设备与计算机之间通过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将用户的指令和数据传递给计算机,或将计算结果传递给用户。

以上这些方面相互协同工作,使得计算机能够自动执行任务。

通过电子硬件的运行,操作系统的管理,程序的执行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交互,计算机能够实现各种自动化的工作。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一、前言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而制定的操作准则。

它的制定旨在保障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对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和用户的一种约束和规范。

二、使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用户和管理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操作员、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

三、基本原则1. 知识产权保护:严禁非法复制、传播和使用未经授权的软件和数据。

2. 保密原则:严禁泄露计算机系统中的机密信息,用户不应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3. 权限控制:用户应该按照自己的权限进行操作,不得越权操作。

4. 责任原则:对于自己操作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得转嫁责任。

5. 安全防护:用户和管理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防护意识,严防病毒和黑客攻击。

四、操作流程1. 登录系统:用户应使用合法的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

2. 操作规范:用户应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私自篡改系统配置。

3. 数据备份:及时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数据丢失。

4. 安全退出:操作完毕后应及时退出系统,保护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

五、管理守则1. 存储管理:系统管理员应合理管理存储空间,及时清理无用文件。

2. 安全监控:系统管理员应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

3. 维护操作:系统管理员应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六、违规处理对于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将按照公司或组织的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用账号、追究责任等。

七、结束语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是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稳定运行的重要工具,希望所有用户和管理人员都能恪守规程,共同维护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涉密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定流程

涉密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定流程

涉密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定流程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XXXX公司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工作,防止和杜绝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国家秘密安全,根据《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安全保密监督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通信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通信设备是指固定电话、无绳电话、手机、个人数字终端、对讲机等。

本规定所称办公自动化设备是指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多功能一体机、速印机、扫描仪、录音笔、收录机、mP3、mP4等设备。

第四条公司对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管理遵循“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对办公自动化设备实行登记审批制度,拟用于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必须填写《XXX公司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密级界定审批表》(附件l),由公司保密部门统一对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实施安全策略,由公司保密办公室(以下简称“保密办”)统一对其进行登记编号管理,并粘贴统一标识。

公司公用的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日常管理由保密办指定专人负责。

各部门使用的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由各部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管理、使用的通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保密责任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公司保密办对本规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安全使用。

第五条公司用于存储、传输和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通信及办公设备,应严格遵守下列保密管理制度:(一)所使用的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保密管理规定的要求。

处理涉密信息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禁止连接互联网;禁止连接内部非密计算机;禁止使用非涉密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储、传输和处理涉密信息;禁止使用具有存储、无线通讯等功能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存储、传输和处理涉密信息。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 工作内容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 工作内容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工作内容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对生产过程、工业设备和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安全性和稳定性。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设计与开发: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的工作首先要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

根据生产过程的需求,设计出相应的控制系统,并开发相应的软件。

这一过程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确定控制策略和参数,并根据需求编写控制程序。

2.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择与配置: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和执行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感器负责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信息,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而执行器则负责对生产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

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并进行配置和调试,以确保控制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控制策略与算法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控制算法和策略的设计。

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并设计相应的控制算法。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这些策略和算法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系统集成与调试:在控制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调试。

这一过程包括硬件设备的安装和连接、软件程序的加载和配置、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校准和调试等。

通过系统集成和调试,可以确保控制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监控与优化:一旦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就需要进行监控和优化。

通过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生产过程的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 故障排除与维护: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和问题。

计算机控制与自动化的工作还包括故障排除和维护。

通过分析和定位问题,及时修复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自动化设备操作规程

自动化设备操作规程

自动化设备操作规程
《自动化设备操作规程》
1. 操作人员需接受相应培训,获得操作设备的资格证书。

2. 操作人员需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且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

3. 使用设备前,需要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以及是否有异常情况。

4. 操作人员需要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安全帽等防护用具。

5. 在操作设备时,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超负荷使用设备。

6. 操作设备时需保持清醒,不得饮酒、吸烟或者玩手机等影响操作安全的行为。

7. 当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需立即停止使用设备,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

8. 操作人员需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9. 操作完毕后,需要将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防止设备因为不良保养而出现故障。

10. 在操作设备时,需注意周围人员的安全,确保周围环境清洁整洁,防止发生意外。

总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规程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至关重要,操作人员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plc操作管理制度

plc操作管理制度

plc操作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PLC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针对工业控制过程的专用数字计算机,它主要用于控制生产线、机器设备和工业过程。

PLC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PLC控制系统设计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操作流程,旨在保障PLC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二、制度目的1. 确保PLC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过规范的操作管理和维护保养,减少故障率,提高系统稳定性。

2. 保障工作安全。

合理安排PLC操作和维护流程,降低事故风险,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3. 提高工作效率。

规范的操作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PLC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 规范决策流程。

明确PLC系统的操作权限和决策程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和管理分歧。

5. 保障质量。

通过规范的操作管理,提高PLC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操作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PLC控制系统的操作、维护和管理工作。

四、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

在任何情况下,安全都是第一原则,不得以任何理由损害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2. 规范操作。

所有涉及PLC系统的操作均应按照制度要求和标准流程进行。

3. 维护保养。

定期对PLC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4. 紧急情况处理。

对于PLC系统的紧急故障和事故,应当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 专业培训。

对于PLC系统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应提供专业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五、操作管理流程1. 操作权限管理(1)明确操作权限。

不同职责的员工应具备相应的PLC系统操作权限,严格控制各级操作权限。

(2)权限申请和审批。

员工申请操作权限时,应按照规定的流程提交申请,并经过审批方可获得相应权限。

(3)权限取消和变更。

员工转岗或离职时,应及时取消其对PLC系统的操作权限,确保系统安全和稳定。

计算机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

计算机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

计算机实训室设备操作规程
1.使用计算机设备前应检查设备是否齐备、完整、电源是否正常,若有缺失,不通电等情况,必须及时报告上课教师或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2.为确保计算机设备的完好,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规范和步骤操作使用计算机设备,如发现工作异常,故障或者损坏,学生不允许擅自处理,应及时报告上课教师及机房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3.非实训机房计算机的其它软件未经允许不准安装,因教学需要而计算机未安装的软件,必须经得上课教师的允许方可进行安装,决不允许安装带病毒的软件。

4.严禁使用实训机房的设备玩游戏等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5.文明使用计算机设备,严禁以粗暴方式(如大力敲击键盘、击打计算机设备等)使用计算机设备以及在各种设备表上刻、涂、写文字图案等。

6.计算机设备使用完毕后,应注意检查设备的状况,按正确步骤关闭计算机、切断电源,摆放整齐。

7.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更换、修理、拆卸、搬移设备,严禁擅自将机房内各种设备、物品带出机房。

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规定

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规定

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规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设备在学校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维护学校内的计算机设备,制定一套规定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学校计算机设备使用规定展开讨论。

一、合理使用时间学校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应该以学习为主,合理安排上机时间是很重要的。

学生在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学习和科研活动时,应首先预约使用时间,以避免时间冲突和浪费。

此外,在周末和假期,学校可以适当开放计算机设备使用时间,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遵守上机纪律在使用计算机设备时,学生应遵守上机纪律。

不得擅自更改系统设置,不得下载和传播非法或不道德的内容,不得滥用计算机设备进行游戏等娱乐活动。

学生应该尊重计算机设备,并注意保护好设备,避免任何损坏和浪费。

三、保护个人隐私在使用计算机设备时,学生应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

不得以任何形式窃取他人的个人信息或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同时,学校应加强信息安全保护,确保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四、引导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计算机设备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能够接入互联网,因此,学校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

学生应该明确网络资源的使用范围和用途,不得在学习和科研之外的目的上滥用网络,如上网聊天、浏览不适当内容等。

学校也应建立网络监管机制,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控和管理。

五、加强维护和保养学校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设备后,应对设备进行清理和关机操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学校应定期进行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及时解决设备故障,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学习活动。

六、鼓励学生创新学习学校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应该是积极的、创新的,而不仅仅是繁琐的操作。

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程序设计等。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七、建立学生互助机制在使用计算机设备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协助和合作,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计算机设备管理规定范本

计算机设备管理规定范本

计算机设备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计算机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维护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保护单位信息资产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部计算机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管理。

第三条计算机设备包括计算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网络设备、外设设备、机房设备等。

第二章计算机设备采购管理第四条计算机设备采购应当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按照程序进行采购。

第五条计算机设备采购需要提前编制采购计划,并报经单位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六条计算机设备采购应当遵守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采购程序,保证采购公平、公正、公开。

第七条计算机设备采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并签订合同或协议保证采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第八条计算机设备采购过程中,需确保设备的质量、功能、性能和价格的合理性。

第三章计算机设备使用管理第九条计算机设备使用应当遵守单位的有关规定,严禁私自携带设备外出使用。

第十条计算机设备使用应当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计算机设备使用时,应当保持设备干燥、清洁,避免灰尘和水分进入设备内部。

第十二条计算机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网络安全规定,不得进行非法操作,不得访问、传播有害信息。

第十三条计算机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当保护设备的正常使用环境,不得随意移动和改变设备的布局。

第四章计算机设备维护管理第十四条计算机设备维护应当定期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五条计算机设备维护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保证维护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第十六条计算机设备维护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进行操作,注意操作技巧。

第十七条计算机设备维护过程中,应当保持设备及周边环境的清洁,及时清理设备内部的灰尘。

第五章计算机设备报废管理第十八条计算机设备报废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遵循环保原则。

第十九条计算机设备报废前,应当备份重要数据,并进行数据的清除和销毁处理。

GMP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规程

GMP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规程

GMP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规程1.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描述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与GMP相关的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建立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持其处于掌控状态,确保其运行稳定,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GMP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此类系统用于或为GMP法规环境提供支持。

3.职责序号活动职责1 计算机化系统的设备管理,包括规划、选型、供应商选择、安装、确认、维护保养、退役等设备部/IT2 物理与环境安全系统使用者/工程部3 互联网络安全,系统补丁、防病毒程序的安装,技术支持IT4 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管理(用户管理及权限分配)IT/部门主管/QA5 数据安全(备份、恢复等)部门主管/IT/QA4.术语和定义计算机化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

5.程序GMP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必须被控制,可通过各类机制来实现,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5.1物理与环境安全5.1.1访问存放大型机、服务器、易受影响的网络设备和连接的机房,只有被授权的人员才可以进入。

这些特定的房间、空间或是存放系统的控制面板,应采取上锁或门禁系统等安全措施进行限制访问保护。

5.1.2系统部件/设备需要存放在安全的区域,以减少环境威胁和危害。

5.1.3重要的系统应配备UPS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失电时的数据安全。

5.1.4访问控制工具(如钥匙、胸卡、指纹等)的分配与收回由使用部门领导进行管理。

5.1.5厂区和办公楼的访问管理遵循门卫工作管理办法(Q/CDG3.181)。

5. 2网络安全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以应对未经授权的访问,确保网络安全:只有经过授权的IT管理人员才允许拥有网络工作相关的功能,且必须使用一个用户名和一个密码才可以访问该网络。

提供网络连接的部件(开关或集线器)在物理上必须是安全的,所有网络部件预设的密码必须被更改和管理。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范文(4篇)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范文(4篇)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范文是指在企业或机构内部建立的管理和维护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规定和流程。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的框架:1. 管理制度- 建立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管理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力。

- 制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管理流程和工作程序,包括设备安装、调试、维护和更新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

- 制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养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 建立设备档案和维护记录,并及时更新和归档相关的资料和文件。

2. 维修制度- 设立专门的维修团队或维修部门,负责处理设备的故障和问题。

- 制定设备维修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故障申报、维修任务分配、维修过程监督和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 配备适当的维修设备和工具,确保维修人员能够有效地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工作。

- 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维修报告,记录维修过程和结果,并根据修复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

除了以上基本的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还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和需求,进行补充和完善,以确保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和高效地运行。

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和维修制度范文(2)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管理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或单位内部所有涉及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相关岗位及人员。

第三条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应该与公司其他相关管理制度相衔接,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条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管理制度的执行主体为公司的技术部门。

第二章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建设与维护第五条公司委托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建设,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和调试。

第六条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维护应按照制定的维护计划进行,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七条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更新升级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进行相关测试和验证,确保不影响正常生产。

《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 教案

《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与维护》 教案
(3)在考虑三相平衡的情况下,根据用电设备的总功率和性质分配用电。
(4)选择较粗的多芯铜缆作地线,一端直接与室外引进的紫铜带焊接(不宜用螺丝钉紧固)。另一端用单芯包皮粗铜缆焊接,再连接到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
(5)接地线应尽量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干扰电压的影响。
(6)安装多根地线时,从同一根紫铜带上引出的任意两根接地线不应形成回路,以减小高频干扰。
(7)插座、插头必须正确接线。
6.对放置位置的要求
设备应水平放置,不要随意搬运。在设备工作过程中,应尽量保持设备平衡,防止撞击,也不要在设备上放置重物。如果在不稳定的工作状态下,将影响设备的正常启动、运行、甚至有可能导致设备的异常,缩短寿命。
7.静电的干扰
静电对办公设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静电对半导体元器件的击穿上。目前,大多数设备内部都有防静电保护电路,但在使用时,如果不注意静电的影响,过高的静电可能会击穿元件或对操作人员造成头痛、烦躁、情绪烦恼等现象,一定要注意设备的接地与屏蔽、工作环境的治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办公室防静电的主要措施归纳如下:
1.多媒体计算机
多媒体计算机是现代办公的核心设备,一套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及操作系统、多媒体应用软件等组成。
2.打印机
打印机是办公设备中主要的输出设备之一,打印机分为击打式和非击打式两大类。击打式以针式点阵打印机为主,非击打式则包括激光、喷墨打印机为主。
打印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分辨率、打印速度、幅面、打印接口方式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打印技术也已经日益成熟并开始实施。
(2)通信设备类:通信设备类包括各种电话、传真机、局域网、程控电话、自动交换机、微波通信和卫星地面站等。
(3)办公机械类:办公机械类包括复印机、针式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绘图仪、数字化仪、扫描仪、高速油印机、投影机、桌面轻印刷系统、碎纸机、折页机和装订机等。

程序文件004-网络、计算机管理程序

程序文件004-网络、计算机管理程序

1目的为加强对检测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维护和计算机软件有效的控制,保护计算机系统应用、电子储存文件和数据的安全、准确、可靠和正常运行,其过程符合质量手册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确保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和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心所有检测用工作站、应用系统、计算机软件、电子记录存储和传输的控制。

3职责3.1实验室、综合室负责本部门在用计算机和自动检测设备,以及所用电子数据和文件的使用、定期检查和日常维护;3.2文档管理员负责计算机软件、电子文件的保存和管理。

4程序4.1检测用计算机及数据采集自动化设备4.1.1用于检测和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应纳入《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管理范围,存有保密文件和数据的计算机应设定密码。

4.1.2检测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必须符合其使用要求和检测工作要求(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必要时应进行有效的监控。

4.1.3用于控制检测仪器设备的计算机,只能安装控制仪器的操作系统软件,不能安装与仪器使用无关的应用软件,不能与网络系统连接,防止网络系统带来的病毒感染,保证控制检测仪器设备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正常运作。

4.1.4需要对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进行设置的,应由经培训的操作人员操作,并检查输入数据或参数设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1.5计算机尽可能安装防止病毒的软件。

4.2计算机软件4.2.1 购买的商业专用软件备份由实验室文档管理员妥善保存。

4.2.2通用计算机软件(如Windows2000,office,wps等)和商品化的数据处理工作站软件应视为合格软件,可直接投入使用。

4.2.3自行研制或委托编制的专用计算机软件,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功能测评、验证,并经其批准后使用,保证数据、信息采集的完整性,数据、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2.4当计算机软件需报废时,由软件使用人填写报废申请,相关室主任提出意见,技术负责人审批。

4.3网络系统4.3.1 任何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违法活动或危害本中心数据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

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章制度

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章制度

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保障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全、保密以及有效使用,规范员工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和操作,特订立本《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管理规章制度》(以下简称“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全部员工,包含正式员工、合同员工、临时员工等。

三、定义1.办公自动化设备:包含但不限于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视频会议设备等各类办公设备。

2.保密信息:指与公司业务相关或属于公司商业秘密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客户资料、公司内部文件、产品设计、商业计划等。

四、设备保密管理1.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购置和更新应依照公司采购管理制度进行,并由特地负责的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和保密工作。

2.保密信息存储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时,应进行加密处理,并设置访问权限,只授权给相关人员访问和处理。

3.员工不得擅自拆卸、修改、升级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如有需要应向设备管理员提出申请,并在其引导下进行操作。

4.离岗时,员工应关闭并锁定办公自动化设备,以防止他人非法使用或取得保密信息。

5.离职员工应交还所使用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并确认已清空其中的保密信息,由设备管理员进行检查确认。

五、设备操作规范1.员工在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时应遵守操作规范,不得进行违法、违规或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2.不得使用公司办公自动化设备进行个人的非法、违规活动,包含但不限于私人上网、下载非法软件、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等。

3.员工在使用办公自动化设备时,应定期进行病毒查杀和系统更新,确保设备安全和正常运行。

4.不得随便更改、删除他人存储在办公自动化设备中的文件,如有必需应事先取得文件全部者的许可。

六、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1.员工在发现办公自动化设备显现故障时应及时向设备管理员报告,并依照其指示进行处理或修复。

2.不得私自更换或维护和修理办公自动化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部件,如有需要应向设备管理员提出申请,并在其引导下进行操作。

GMP计算机系统管理规程

GMP计算机系统管理规程

GMP计算机系统管理规程1.目的:本规程的目的是描述我公司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过程中,与GMP相关的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规范化管理程序,建立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持其处于掌控状态,确保其运行稳定,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2.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GMP计算机和自动化系统的管理,此类系统用于或为GMP法规环境提供支持。

3.职责4.术语和定义计算机化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行某一功能或一组功能的体系。

数据审计跟踪:是一系列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及用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以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事件追溯到原始数据。

数据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描述存储的所有数据值均处于客观真实的状态。

5.程序5.1 计算机化系统管理原则5.1.1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充分考虑系统安全、数据完整性和产品质量。

作为质量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和数据完整性控制程度。

5.1.2 应结合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的管理,制定每一个计算机化系统的操作规程。

供应商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如安装、配置、集成、验证、维护、数据处理等),应当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并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开展供应商质量体系审计。

5.2计算机化系统分类5.2.1类别1:嵌入式计算机系统。

系统特点:没有用户界面,产生原始数据及测试结果但不存储及处理;软件程序固化在系统的内部存储器中;可以输入并储存运行参数,但不能对软件进行修改和配置。

包括:a. 现场安装的智能化传感器、显示仪(嵌入式计算机)温度、压力、流量、风速、转速、pH、电导率等。

b. 现场安装的智能化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嵌入式计算机),温控仪、压力控制器、带调节信号、报警信号的智能仪表等。

c. 电子衡器、数显式检验检测仪器、测试工具、离线仪表等。

5.2.2类别2:工业过程控制类计算机。

机动车检测站程序文件-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管理程序

机动车检测站程序文件-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管理程序

1、目的为保证参予检测工作和数据计算分析处理的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软件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检测工作用的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软件在电子存储和传输控制上的管理。

3、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公司检测用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检测设备的验收和确认批准。

3.2 检测组负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4、工作程序4.1 任何部门和个人,未经检测组同意不得擅自安装、拆卸或改变计算机附属设备;不得利用计算机从事危害本站计算机检测系统的活动, 禁止在专用机上安装娱乐、游戏软件。

4.2 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设备应满足使用的环境条件,并应配置稳压和不间断电源。

4.3电脑员应做好计算机及其系统的维护及保养,保证其功能正常,确保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在工作前后及期间应检查计算机或辅助设备状况是否正常,软件运行有无异常,如发现问题应停止工作,在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使用。

4.4 自动化检测系统的软件、应用程序、相关文件及数据应备份,并标识存档。

4.5 自动化检测设备一般不应使用外部软件。

在特殊情况下需安装外部软件时,必须由使用人填写“检测工作计算机使用外部软件申请表”,报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方可使用指定的外来软件,并进行病毒检查以防止机内文件受到破坏或无意中被修改。

数据文件和检测文件应加密码保护,同时应将有关文件的属性设置为“只读”,并建立必要备份由专人妥善保管。

4.6 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设备进行检测数据采集、处理、运算、记录和存储的设备,应制定作业指导书,电脑人员必须熟悉电脑及系统操作程序,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4.7 参与检测工作的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设备应由专人定期进行跟踪校验。

4.8 随着技术发展和新标准的出台,对用于检测工作的计算机和自动化检测设备及软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

4.9 落实安全保密措施。

4.9.1 所有检测数据一律属于本公司保密资料。

未经理同意,不允许对外拷贝。

自动化系统使用维护检修规程

自动化系统使用维护检修规程

自动化系统使用维护检修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提高公司自动化系统软件、硬件的管理水平,以便员工更好地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提高操作、维护和检修水平。

确保自动化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进而降低自动化系统故障率,使自动化系统为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条凡在本公司各生产区域内从事自动化系统包括硬件、软件,下同使用、维修、开辟的单位和个人,在操作、维护、检修自动化系统时必须遵守本规程。

联网(生产用局域网)的计算机系统的病毒预防和控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执行。

第三条自动化系统使用单位(工艺)应当确定系统安全管理责任人,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单位自动化系统安全,并协助设备点检及检修人员做好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规程合用于我公司-级自动化系统,在执行中与控股公司有关规程发生冲突时,按控股公司规程执行。

第一章自动化系统安全的普通要求第一节设备安装与配置第五条自动化设备必须按照设计规范安装于通风良好、消防设施齐备的房间( 现场机电一体化设备所带自动化设备除外 ),网络设备必须放置并固定于配线柜( 或者柜) 中。

第六条关键自动化设备必须提供不间断电源并确保电池有效,以防止电源波动对设备的冲击、确保生产连续可靠运行。

和网络的冗余,必要的要提供服务第七条关键设备的控制系统必须提供电源、器双机热备份机制,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

第八条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必须安装硬件防火墙。

调度管理自动化系统要安装防病毒软件。

第二节系统维护第九条惟独经过专业培训的维护人员才允许对自动化系统参数进行调整或者对硬件设施进行维护。

对系统软件修改或者对硬件设备进行更换更新时,点检、检修人员必须同时到现场,必要时通知设备处人员到场,共同监督执行。

第十条点检人员应定期检查各系统运行情况。

第十一条自动化系统需要定期更换管理员口令和操作员口令。

第十二条维护人员口令字必须妥善保管,暂时离开管理员界面时必须锁屏或者注销管理员权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序文件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使用与治
理程序
版本2003 CDJL/CX1002—2003 修改状态0
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程序文件
HEBTCX 1003—2003 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使用与治理程序
2003-05-10公布2003-06-01实施河北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公布
HEBCTC
1 目的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计算机、计算机软件及数据、自动化设备的使用、维护与治理。

本程序适用于自动化设备配套计算机及储存技术质量文件、检验数据治理等。

2 职责
2.1 自动化设备配套用计算机应由仪器设备专业操作人员治理。

2.2 其它通用计算机由计算机操作人员使用治理。

2.3 业务室负责定期对计算机数据备份进行收集、整理,并移交资料员归档
2.4 业务室负责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升级、换版及维护。

2.5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专家对计算机配置及软件适用性进行测试评价。

3 程序
3.1 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采集、处理、运算、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数据时,应确保符合《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的要求。

3.2 计算机软件应形成文件至足够详细的程度,并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的确认,以满足使用要求。

3.3 建立并实施数据爱护的程序,保证数据输入、采集、存储、传输、处理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4 自动化设备配套用计算机软件的治理。

3.4.1 检验室技术人员使用自动化设备,除执行仪器设备的治理程序外,对计算机软件应制定足够详细的文件,这些文件至少包括:
a)仪器设备研制报告(含系统结构原理分析、数据采集、处理、传
送、输出方式等);
b)操作讲明书;
c)仪器设备使用调试报告;
d)应用软件测试大纲。

3.4.2 软件设计员必须对设备自动采集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幸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被改动。

3.4.3 软件应对数据结果能输出打印,输出的内容中必须包含人工输入的信息,便于校核人员对输入信息正确与否进行核查。

因某种缘故,需对输出的数据进行修改的,必须留下书面记录,书面记录应包括原始记录编号、原始数据、修改调整缘故、调整后数据、修改人和技术负责人签字。

检验报告的修改执行《检验报告的更改与增补程序》。

3.4.4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软件适用性进行适当的测试评价(验证),这种评价应是有打算的和全面完整的,并给出测试评价报告。

3.4.5 为维护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正常功能,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提供爱护检验数据完整性所必需的环境与运行条件。

现场检验的计算机及自动化设备按《现场检验操纵程序》执行。

3.5 利用通用计算机开发的业务治理软件的治理
3.5.1 由治理人员为检验室治理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例如收(抽)样治理、检验数据或结果报告治理等),应制定足够详细的文件。

这些文件至少包括:
a)数据登录、处理、输出程序框图;
b)软件环境(系统配置)及操作讲明;
c)数据库结构讲明及数据输出格式样张;
d)应用软件测试大纲。

3.5.2 软件在正式使用前应充分调试,并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其适用性进行适当的验证与评价,给出测试评价报告。

3.6 存储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形式)的各类数据(含自动采集的检验原始数据)、图集、字处理文件,应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治理,并能确保所有文件的安全保密。

计算机专用密码不得泄漏。

未经授权和批准任何人不得侵入或修改计算机记录。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场所擅自操作计算机。

3.7 应用软件可能经常修改更新,如有重大修改应得到技术负责人同意,并留下修改情况的书面记录,必要时应对适应性重新评价。

3.8 通用的商业现成软件(如文字处理、数据库、统计程序)在其设计的应用范围内可视为是充分有效的,但检验室对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或版本更新,应按《计算机系统配置变更、软件改版申请表》要求对适用性进行确认,幸免因配置变更或软件改版引起数据丢失或文件难以复原。

对商业软件,应选用正版软件。

3.9 为防止计算机硬盘损坏引起数据丢失或反复修改、交叉拷贝而引起数据混乱,计算机操作人员应注意经常对计算机数据进行必要的备份,计算机采集的原始记录或者其结果数据库应在检验实施细则中规定合适的备份周期,备份介质宜采纳只读式光盘,备份数量为一式二份,备份应有明显唯一性标识,应有文件清单,填写《计算机数据备份登记表》。

3.10 使用外来软件,在使用前应利用防毒软件进行必要的检查,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3.11 计算机专用软件、文本文件、数据库未经技术负责人批准不得对外复制。

3.12 本室对下列计算机数据列入受控范围:
a)质量体系文件(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定制度、检验实施细则、仪器操作规程、各类记录、表格等)的计算机文本文件;
b)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技术人员数据、标准目录等各类数据库;
c)自动化设备的计算机测控程序及检验结果数据库;
d)计算机收(抽)样信息、检验结果治理程序及检验结果数据库
e)其他有价值的程序,文本文件或数据库。

3.13 电子档案的治理
3.13.1 业务室应定期(一般为6个月至1年)对各部门相关文件备份进行一次收集、整理、编号,并移交资料员归档。

归档备份数量为一式二份。

假如可能,这二份放置在不同的地点妥善保存。

电子档案保存期为5年。

3.13.2 备份介质应进行严格密封,封条由计算机治理员(或程序编写人)及办公室档案治理员共同签字(后者仅对备份介质的妥善保存负责,盘内的数据、内容由前者负责),应加盖封条专用章。

3.13.3 数据备份除原封条签字人(计算机治理员或程序编写人)外,任何人不得借阅和复制。

若借用由原封条签字人按《档案治理工作程序》执行。

在退还时,应按上款规定重新密封。

3.14 计算机的使用与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