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0ab46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cd.png)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功能多种多样,涉及到生命的方方面面。
了解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方法来测定蛋白质的存在和浓度,以及研究其结构和功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
一、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在复杂样品中,许多蛋白质的浓度很低,因此需要采用高灵敏度的方法进行检测。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低丰度蛋白质检测方法。
1. Western blotting方法Western blotting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通过将蛋白质转移到固体支持体上,然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探测目标蛋白质的存在。
这个方法的原理是在电泳分离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腈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
样品经过特异性抗体结合,最后通过酶标记二抗或荧光二抗来使目标蛋白质可见。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利用质谱仪测定蛋白质质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分解成肽段,然后通过质谱仪测定这些肽段的物质质量。
质谱法可以提供非常准确和高灵敏度的蛋白质测定结果,适用于分析复杂样本中的低丰度蛋白质。
二、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蛋白质的浓度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浓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蛋白质浓度测定方法。
1.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某种化学试剂与蛋白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布拉德福德比色法使用染料染色蛋白质产生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定量测定蛋白质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且灵敏度较高,适用于大多数蛋白质样品。
2. BCA法BCA法是一种利用受体配合反应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受体配体(biotin-avidin 或biotin-streptavidin)与蛋白质中的特定残基(如组氨酸等)结合生成复合物,然后通过比色反应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
BCA法具有高灵敏度和较低的非特异性反应。
三、蛋白质结构分析方法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其功能和性质,因此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蛋白质分离原理及方法
![蛋白质分离原理及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ebc2e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7b.png)
蛋白质分离原理及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分子,具有多种功能,如酶催化、传递信号、结构支持等。
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而要研究蛋白质,首先要进行蛋白质的分离。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和方法。
一、蛋白质分离的原理蛋白质分离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
蛋白质的性质差异主要包括大小、电荷和亲疏水性等方面。
根据这些差异,可以利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1. 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
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差异和大小差异,将蛋白质分离在凝胶上。
常用的凝胶电泳方法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
其中,SDS-PAGE可以将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分离出来,而PAGE可以将蛋白质按照电荷差异分离出来。
2.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的亲疏水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柱层析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等。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剂的电荷与蛋白质的电荷相互作用,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凝胶过滤层析则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差异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3. 离心法离心法是一种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通过调整离心速度和时间,可以将不同大小的蛋白质沉淀在不同位置,从而进行分离。
常用的离心方法有差速离心和密度梯度离心等。
4. 薄层析法薄层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蛋白质分离方法。
将待分离的蛋白质样品涂在薄层析板上,然后将薄层析板浸入移液池中,利用毛细作用将样品分离出来。
常用的薄层析方法有等电聚焦薄层析和亲和薄层析等。
5.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进行蛋白质分离的方法。
通过将待分离的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利用抗体对蛋白质的识别,将蛋白质分离出来。
常用的免疫学方法有免疫沉淀和免疫层析等。
蛋白质分离的原理是基于蛋白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分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凝胶电泳法、柱层析法、离心法、薄层析法和免疫学方法等。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74ce3f7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a.png)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构建细胞结构、调节生理功能等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对于生物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原理。
一、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与某些特定试剂形成显色物,根据显色物的光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1. 低里氏法低里氏法是一种经典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试剂双硫苏三唑酮(DTNB)与蛋白质中的半胱氨酸残基反应产生黄色的二硫苏三唑,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412nm处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伯杰法伯杰法是一种基于酪蛋白与浊度试剂金霉素的显色反应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酪蛋白与金霉素结合形成沉淀,通过比色法测定沉淀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3. 白蛋白-酷伊斯基(BCA)法BCA法是一种常用的高灵敏度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BCA试剂中的铜离子络合生成紫色的离子螯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在562nm处的光吸收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二、光谱法光谱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1. 紫外吸收法紫外吸收法根据蛋白质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在紫外光区域(200-400nm)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溶液在280nm处的吸光度,再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2. 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法是一种无损、非破坏性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溶液在近红外光区域(700-2500nm)的吸收特性与其含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近红外光谱仪获取蛋白质溶液的光谱图像,然后利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标准模型,通过光谱图像预测蛋白质的含量。
三、生化分析法生化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生化技术和仪器设备来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027c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c.png)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础结构和功能分子,其含量的测定对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化学法、生物物理法和免疫学法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1. 生物化学法:生物化学法通过酶促反应或化学反应,将蛋白质转化成可以测定的可溶物或在一定条件下呈现特定吸光度的产物,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生物化学法有Lowry法、Bradford法和BCA法。
(1) Lowry法:Lowry法是1969年由Lowry等人开发的一种蛋白质定量方法。
该方法利用蛋白质与Folin-Ciocalteu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具有最大吸收峰的蓝色产物,通过测定产物的光密度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 Bradford法:Bradford法是Bradford于1976年提出的一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与染料(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G-250)之间的特异结合,蛋白质和染料形成一个蛋白质-染料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光度变化与蛋白质的浓度呈正相关。
通过测定复合物的光密度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3) BCA法:BCA法是一种在碱性条件下,将蛋白质还原成具有强吸收的蓝色离子的方法。
BCA试剂(含有琥珀酸铜II配合物和增强剂)能与蛋白质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尤其是含有两个以上连续胺基的肽键)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具有强吸收的蓝色离子。
利用光密度测定产生的蓝色离子与一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比较,即可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2. 生物物理法:生物物理法是通过光学原理,利用蛋白质溶液对光的吸收、散射或旋光等性质进行测定,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常用的生物物理法有紫外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和荧光法等。
(1) 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通过蛋白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特性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5f3a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b.png)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提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并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样品。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样本特点而有所区别,下面我将从样品处理、细胞破碎、蛋白质分离、纯化等方面详细介绍蛋白质提取的常用方法和原理。
一、样品处理样品的类型有很多,包括动物组织、细胞、血液等,每种样品的提取方法都有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细胞或组织样本在提取之前需要冷冻保存,并进行快速破碎以避免蛋白质降解。
对于血液样本,需要血样离心分离血浆或红细胞,再进行提取。
二、细胞破碎细胞破碎是蛋白质提取的关键步骤,目的是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并释放蛋白质。
常见的细胞破碎方法有机械破碎、超声波破碎和化学法。
1. 机械破碎机械破碎是最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之一,可以通过碾磨、研磨、切割等方式破坏细胞。
例如,将样品置于液氮中冷冻后,使用研钵和研杵进行研磨,将细胞研磨成粉末状。
2. 超声波破碎超声波破碎是利用高频高能量的超声波震荡来破碎细胞,通常是在冷冻样品和显微量水中进行。
超声波的震荡可以高效破坏细胞和细胞器,并释放蛋白质。
3. 化学法化学法通常是通过加入化学试剂来破坏细胞。
例如,使用洗涤剂(如SDS、Triton X-100)可以溶解细胞膜,释放细胞内的蛋白质。
三、蛋白质分离蛋白质提取后,需要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去除杂质和其他成分。
1. 离心离心是最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之一,通过不同速度的离心来分离蛋白质。
一般来说,较重的细胞碎片、细胞器和沉淀物会沉积在离心管的底部,而较轻的蛋白质上清液则在上方。
2. 电泳电泳是利用电场将带电蛋白质分离的技术。
常见的电泳方法有SDS-PAGE和凝胶过滤层析等。
SDS-PAGE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来分离,凝胶过滤层析则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和渗透性进行分离。
四、蛋白质纯化蛋白质分离后,还需要进行纯化以获得较高纯度的蛋白样品。
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
![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562aa0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4.png)
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且重要的分子之一,它们参与了多种生物过程,如信号传导、酶催化和结构维持等。
为了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科学家们需要准确地鉴定和定量蛋白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方法的原理。
一、SDS-PAGE电泳法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方法。
它基于蛋白质在电场中的迁移速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的原理。
在这种方法中,蛋白质样品首先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反应,使蛋白质获得负电荷,并且在凝胶中被分离成不同的带状。
然后,通过电泳,蛋白质在凝胶中移动,最终形成一条分离的蛋白质带。
二、Western blotting法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它可以检测特定蛋白质在复杂混合物中的存在与否,并确定其分子量。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力。
首先,蛋白质样品经过SDS-PAGE分离,然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聚合物膜上。
接下来,在膜上进行免疫反应,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最后,通过添加底物使特定蛋白质产生可见的信号。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效的蛋白质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和修饰等信息。
质谱法基于蛋白质在质谱仪中的离子化原理。
首先,蛋白质样品经过胰蛋白酶消化,产生多肽片段。
然后,这些片段通过质谱仪离子化,并在质谱图中生成特定的质荷比。
最后,通过与数据库中的质谱图进行比对,可以确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修饰信息。
四、荧光染色法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鉴定方法,通过荧光探针与蛋白质结合,产生特定的荧光信号来实现蛋白质的检测。
荧光染色法基于荧光分子与蛋白质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常用的荧光染色剂有SYPRO Orange、SYPRO Red和SYPRO Ruby等。
这些染色剂可以与蛋白质结合,并在荧光光谱中产生独特的峰值。
通过测定样品的荧光信号强度,可以定量和鉴定蛋白质。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163b2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2e.png)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和原理蛋白质的纯化是生物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纯化蛋白质可以用于结构解析、功能研究、动态过程研究等各种生物学实验。
常用的蛋白质纯化方法有盐析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逆渗透法和层析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和步骤进行详细阐述。
1. 盐析法盐析法是根据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随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进行蛋白质的纯化。
该方法是利用蛋白质在高盐浓度下与水结合能力降低,使其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应用盐析法时,需要先调节溶液的盐浓度使蛋白质溶解,然后逐渐加入盐使其过饱和,蛋白质便会析出。
最后通过离心将蛋白质的沉淀物分离,得到纯化的蛋白质。
2. 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是利用凝胶的pores 来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方法。
凝胶通常是聚丙烯酰胺(也称作Polyacrylamide)或琼脂糖。
研究者将蛋白质样品加入到过滤膜上,较小的蛋白质能够通过pores,较大的分子则被排出。
通过选择不同大小的凝胶孔径,可以根据蛋白质的大小来选择合适数目的过滤膜。
凝胶过滤法需要进行缓冲液体积的连续换流,将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
3. 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基质之间静电吸引力的不同而分离的方法。
离子交换基质通常是富含正离子或负离子的高分子材料。
在离子交换色谱法中,样品溶液在特定的pH 下流经离子交换基质,带有不同电荷的蛋白质能够与基质发生反应,吸附在基质上。
为了获得纯化蛋白质,需要通过梯度洗脱,逐渐改变缓冲液pH 或离子浓度,使吸附在离子交换基质上的蛋白质逐渐释放出来。
4. 亲和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是利用蛋白质与特定的配体相互作用特异性进行分离的方法。
配体可以是天然物质,如金属离子、辅酶或抗体,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结构。
在亲和色谱法中,样品溶液经过含有配体的固定相,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蛋白质与其它组分分离。
然后可以通过改变某些条件(如pH、温度或离子浓度)来洗脱纯化的蛋白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770fd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4.png)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命体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一直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的热点之一。
蛋白质提取是蛋白质研究的重要前提,因此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也受到广泛关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方法。
常见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生物学方法等。
其中,机械法是利用机械力将细胞破碎,释放出蛋白质。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试剂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蛋白质释放出来。
生物学方法是利用生物学体系将蛋白质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如利用菌株表达外源蛋白等。
蛋白质提取的原理是根据蛋白质的物化性质进行提取。
蛋白质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因此,选择合适的提取缓冲液和条件,可以有效地提高蛋白质提取的效率和纯度。
常见的提取缓冲液包括生理盐水、Tris-HCl缓冲液、SDS缓冲液等。
同时,蛋白质提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蛋白质的降解和氧化。
综上所述,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是蛋白质研究中重要的环节。
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和缓冲液,以及控制好提取条件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纯度和产量,为后续蛋白质研究提供有力的基础。
- 1 -。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ppt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652f9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e.png)
这样经过SDS变性的蛋白质在电场中完全按大小分离开。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
18
非离子去污剂:
相对温和,一般不会使蛋白质变性。只是将蛋白质 分子从膜上溶解下来而已。
➢当[去污剂]<其CMC值的时候,去污剂分子与膜蛋 白表面的疏水区域结合,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 而不聚集。 ➢当[去污剂]≧其CMC值的时候,去污剂分子将与膜 磷脂一起形成混合微团,膜蛋白以整合在微团中的 形式存在。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
22
细胞碎片的去除——离心( centrifugation)
原理:悬浮在溶液中的两个或多个不同质量或密度 的颗粒(如细胞、细胞器、大分子复合体、或分子 等)沉降到试管的底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质 量越大、或密度越高沉降的速度越快。
沉淀:固体性的细胞碎片和细胞器沉降到离心管的 底部形成;
蛋白质颗粒表面有一层水膜,也称水化层。水化层 的存在使蛋白质颗粒相互隔开,不会聚集成大颗粒 而沉淀。
蛋白质有两性解离性质。如果溶液的PH值偏离了PI, 所有分子都带相同电荷,又会进一步增进它们的分 散能力。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
25
#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
26
等电点(PI):
1.能破坏蛋白质分子水化作用 2.是减弱分子间同性相斥作用的因子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
5
制备过程中注意事项:
要求自始至终保持在天然状态
• 避免一切过激因素如:过酸或过碱,高温, 重金属等的影响。
2. 通常都在低温条件下操作。
3. 尽可能使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维持在较高
水平。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优秀课件
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与研究方法
![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与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7d92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14.png)
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与研究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关键的分子,它们扮演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角色,如催化生化反应、传递信息和支持细胞结构等。
在这些任务中,蛋白质的内部动态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蛋白质分子内部运动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蛋白质内部动态行为的原理蛋白质的功能远不止于它们的静态结构。
实际上,蛋白质分子内部存在多种类型的动态行为,包括旋转、振动、摇晃和扭曲等。
这些行为重要到什么程度呢?考虑一个酶催化反应的情况。
在酶作用下,底物分子们在蛋白质分子内部需沿着特定通道传递,才能产生产物。
这是因为只有当底物分子靠近酶活性部位时,酶才能将它们加速。
而若没有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态行为,即酶和底物之间的互动受到限制,这个过程就很难发生。
蛋白质内部动态行为的原理可以从分子的角度来理解。
在分子的级别上,蛋白质分子内的动态行为是由化学键的振动和转动驱动的。
这些振动和转动是分子本身的内部能量所驱动的,而这种能量则来源于溶剂环境、温度等外部因素。
这些动态行为促进了分子的相对运动和构象变换,有助于在生化响应和信号传递中实现复杂的调节过程。
研究蛋白质内部动态行为的方法确定蛋白质分子内部动态行为的正式表征是不容易的。
这是因为许多蛋白质在生物体内不断地发生变化,且这些变化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
因此,有必要使用一种或多种技术来探测这些变化,以便完整地描述蛋白质的内部运动。
核磁共振谱学(NMR)是一种非常强大的技术,能够直接测量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态行为。
在NMR中,蛋白质分子暴露在由磁场和高频电磁波组成的环境中。
这些波从蛋白质分子中反弹回来,并在接收器设备中被检测。
当NMR 这样的技术装置瑗用,便可获得有关蛋白质分子内部细节的信息,如旋转、振动和摆动等。
分子动力学模拟是另一种有用的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分子内部的动态行为。
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蛋白质分子的运动,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蛋白质分子,以模拟它实际的运动。
这种模拟可以根据各种数据来模拟,如NMR谱,高分辨率晶体学结构,甚至如DMSO这样的溶剂环境一类。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f057b0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8.png)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非常重要的生物分子,研究蛋白质有助于了解其功能、结构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为了研究蛋白质,科学家们发展了许多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蛋白质研究方法。
1. 分离和纯化蛋白质通常与其他生物分子混合存在,因此首先需要将其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包括盐析、凝胶过滤、离心、电泳和亲和层析等。
这些方法利用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如电荷、大小、溶解度等,进行分离和纯化。
2. 免疫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鉴定和定量蛋白质。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包括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免疫沉淀和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利用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特异性,来检测和分析蛋白质。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确定蛋白质的质量、序列、结构和修饰情况等。
常用的质谱方法包括质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串联质谱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
这些技术通过将蛋白质分子分离和离子化,测量其质量和离子信号,来分析蛋白质的性质。
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NMR)是一种能够测量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空间结构和动力学特性的方法。
通过测量核自旋的相对位置和取向,可以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分析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NMR在研究蛋白质结构、构象变化和动力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5. X射线晶体学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通过蛋白质晶体对入射的X射线进行衍射来确定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制备蛋白质的晶体,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晶体的衍射图样。
通过分析衍射图样,可以推导出蛋白质的原子级别结构信息。
6. 生物物理化学方法生物物理化学方法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常见的方法包括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散射和色谱等。
这些方法利用光学、电磁和物理学原理,测量蛋白质的光学性质、构象特征和相互作用等信息。
7. 基因工程和结构预测基因工程技术用于构建和表达蛋白质的基因,以大规模生产蛋白质。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7b7ec4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9.png)
蛋白质的免疫检测
总结词
免疫检测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蛋白质的技术。它具有高灵敏度、高特 异性和操作简便等优点。
详细描述
免疫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检测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情况 来判断蛋白质的存在。常用的免疫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 迹等。这些方法能够检测出低浓度的蛋白质,并且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04
蛋白质的表达与调控
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蛋白质
基因工程技术是研究蛋白质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基 因工程技术可以高效地在大肠杆菌、酵母、哺乳动物
细胞等宿主细胞中表达蛋白质。
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蛋白质的原理是将目的基因插入到 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合成蛋白
质。
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蛋白质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 量生产蛋白质,并且可以方便地改变蛋白质的序列和
05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 究
X-射线晶体学研究蛋白质结构
总结词
X-射线晶体学是一种通过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结构 的研究。
详细描述
X-射线晶体学通过分析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可以确定蛋白质分子的三维结 构。研究人员将蛋白质结晶后,利用X-射线照射晶体,衍射的X-射线通过分析 波长和强度,可以推断出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和构象。
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个体 蛋白质表达谱的分析,可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实现 精准医疗。
蛋白质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生物制药
酶工程
蛋白质是生物药物的主要成分,通过 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可 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酶是蛋白质的一种,通过酶工程技术 和蛋白质工程手段对酶进行改造和优 化,可以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8b0cc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f.png)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蛋白质是生命体内重要的营养成分,对于人体健康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准确测定蛋白质含量是很多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实验室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Lowry法。
Lowry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铜离子和碱性液体中的酚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蓝色产物的光密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严格控制试剂的浓度和反应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Bradford法。
Bradford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其原理是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G-250染料结合后,会导致染料的吸收峰发生位移,从而使得溶液的吸光度发生变化。
通过比色法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蛋白质对染料的结合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在测定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标准蛋白质来建立标准曲线,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BCA法。
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与蛋白质的碱性氨基酸在碱性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的蛋白质含量测定方法。
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酚和醛基与铜离子和BCA试剂中的蛋白质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紫色产物的光密度来确定蛋白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对于一些干扰物质的耐受性较好,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蛋白质样品,但需要注意的是,测定条件的严格控制对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总结。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测定方法时,需要根据样品的特点和实验条件来进行选择,并严格控制测定过程中的各项操作,以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希望研究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工作。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原理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c6aad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6.png)
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的有机分子之一,对于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精确地测定蛋白质含量是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和其原理。
一、低里德伯法(Lowry法)低里德伯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其原理基于酚在碱性条件下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在存在重铬酸钾的条件下生成一种带有吸收峰的蓝色化合物。
这种蓝色化合物在750 nm波长处有最大的吸光度,其吸光度与蛋白质含量呈线性关系。
二、比色法比色法是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比色剂有布拉德福法和加伦氏法。
布拉德福法主要原理是根据蛋白质中含有的酪氨酸、酪氨酸衍生物等组分在碱性条件下与染料结合,形成有色产物,利用比色计测定产物的吸光度从而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三、BCA法BCA法是一种基于铜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蛋白质-联没有的二瓣基色团(BCA)与四氢呋喃(THF)结合,生成紫色的螯合物。
这种紫色螯合物的吸光度与蛋白质的含量成正比,可以通过比色计测定吸光度值来确定蛋白质含量。
四、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荧光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吖啶橙、铜铁磺胺二异硫氰酸盐(Ferrozine)等。
这些荧光染料在特定的pH值和溶液中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荧光信号。
利用荧光光谱仪测定荧光强度,通过标准曲线得出蛋白质的含量。
五、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利用生物传感器对蛋白质的特异性识别和反应进行测定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通过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或发生反应,产生信号。
利用信号的强度可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六、尿素与氨基酸分析法尿素与氨基酸分析法是通过测定蛋白质降解产生的尿素和游离氨基酸来推测蛋白质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蛋白质降解后,其氨基酸经氧化反应生成尿素,通过检测尿素或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来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703b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70.png)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原理蛋白质相互作用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因为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着许多生物学功能,如信号转导、代谢调控和基因表达等。
在研究这些生物学过程时,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原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其原理。
1. 亲和层析法亲和层析法是一种将目标蛋白质从混合物中纯化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目标蛋白质与其相互作用的配体(亲和剂)固定在填充层析柱中的树脂上,将混合物加入层析柱中,通过蛋白质与配体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使目标蛋白质与填充层析柱中的树脂结合,从而将其分离出来。
亲和层析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相互作用。
2. 免疫沉淀法免疫沉淀法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目标蛋白质的方法。
该方法将抗体固定在磁珠或凝胶颗粒上,将混合物加入其中,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特异结合,将其从混合物中沉淀出来,从而实现目标蛋白质的纯化。
免疫沉淀法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等相互作用。
3. 双杂交技术双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贝尔-拉布实验,将目标蛋白质的DNA序列与另外一种被称为“活化因子”的蛋白质DNA序列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双杂交体。
当该双杂交体与另一种包含另一个蛋白质DNA序列的双杂交体结合时,它们可以通过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来检测相互作用。
双杂交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4.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是一种实时监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
该技术基于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将一个蛋白质固定在芯片上,然后通过流动另一个蛋白质溶液,可以精确地测量这两个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测定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等参数,可以定量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强度和亲和力。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可用于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小分子等相互作用。
总之,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原理,在生命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adc97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a.png)
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它在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和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提取是研究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蛋白质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一、理论基础蛋白质提取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细胞破碎、蛋白质溶解和蛋白质分离这三个方面。
1. 细胞破碎:为了使蛋白质从细胞内释放出来,首先需要破碎细胞壁或细胞膜。
细胞破碎的方法包括机械破碎、化学破碎和生物破碎等。
其中,机械破碎是最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机械破碎设备有高压均质器和超声波破碎器。
2. 蛋白质溶解:破碎后的细胞主要是细胞器和蛋白质,需要选用合适的缓冲液或溶液将蛋白质从细胞组织中溶解出来。
常用的溶解液包括生理盐水、甘氨酸缓冲液等。
3. 蛋白质分离:蛋白质分离是将混合的蛋白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包括沉淀法、离心法、柱层析法和电泳法等。
二、常用方法1. 高压均质法高压均质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
它通过将细胞悬浮液经过高压力和剪切力的作用,实现细胞破碎和蛋白质释放。
高压均质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力将细胞组织迫使通过狭窄的通道,使细胞破碎,并将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大量的样品和需快速处理的情况。
2. 超声波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是利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机械效应,使细胞破碎和蛋白质释放。
超声波的高频振动可以导致细胞膜的振荡和破裂,从而使细胞内的蛋白质释放到溶液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样品和对细胞膜结构破坏要求较高的情况。
3. 酶解法酶解法是利用特定的酶作用于细胞壁或细胞膜,使其发生裂解和蛋白质释放。
酶解法适用于含有高纤维素或硬脂质的细胞组织,常见的酶包括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
4. 离心法离心法是通过离心将细胞破碎后的混合溶液分离成上清液和沉淀物。
分离出的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柱层析或电泳等方法实现蛋白质的纯化。
5.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利用柱状吸附材料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1b6d80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3.png)
简述四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及其
原理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因此测定蛋白质含量对于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四种:浊度法、酶测定法、比色法和免疫测定法。
下面我们将简述这四种方法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1.浊度法
浊度法是利用蛋白质的吸光度特性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具有较强的吸光性,在紫外到可见光谱范围内均有吸光度。
因此,在适当的光谱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就可以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
浊度法的基本流程是:将样品加入溶剂,在适当的光谱范围内测定样品的吸光度,然后按照蛋白质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2.酶测定法
酶测定法是利用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的特性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中有一类叫做可氧化氨基酸,如组氨酸、苯丙氨酸。
3.硫氰酸法: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中的硫氰酸氨基酸,将其与特定的试剂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再与染料反应,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4.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蛋白质与染料反应,产生的反应产物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再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测定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化学研究方法和思路
![蛋白质化学研究方法和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ea9de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8.png)
蛋白质化学研究方法和思路蛋白质化学研究是生物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蛋白质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和生物合成的深入研究。
以下是蛋白质化学研究的一些常见方法和思路。
1.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通过各种色谱技术(如凝胶过滤、离子交换、亲和色谱等)从混合物中分离目标蛋白质。
使用电泳技术(如SDS-PAGE)对蛋白质进行分子量分析。
2. 蛋白质结构分析:通过X射线晶体学获得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利用核磁共振(NMR)光谱学分析蛋白质的二维结构。
通过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观察蛋白质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
3. 蛋白质功能研究:通过体外酶活实验研究蛋白质的催化功能。
利用细胞生物学实验(如共转染、基因敲除等)研究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功能。
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如免疫沉淀、酵母双杂交等)研究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
4. 蛋白质修饰研究:分析蛋白质的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修饰形式。
研究修饰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5. 蛋白质表达调控:研究蛋白质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如miRNA、转录因子等对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分析蛋白质的降解途径和稳定性。
6. 蛋白质组学:利用高通量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
通过蛋白质组学数据挖掘,发现新的蛋白质功能和研究途径。
7. 计算生物学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如SwissProt、UniProt等)查询和分析蛋白质序列信息。
通过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蛋白质与配体的相互作用。
8. 系统生物学:研究蛋白质在生物网络中的角色和功能。
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分析蛋白质在复杂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在进行蛋白质化学研究时,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会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以揭示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
![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0a04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00.png)
一、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之一,其作用和功能十分广泛。
对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简述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二、紫外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中所含的芳香族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在紫外光波长区域呈现吸收峰的特性。
通过测定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蛋白质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单、快速,并且需要的试剂和设备较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三、比色法比色法是通过比较试剂与蛋白质形成的色素溶液与标准物质的吸收率来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常用的试剂有美罗芬试剂和布拉德福试剂等。
这种方法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测定低浓度的蛋白质样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蛋白质可能对试剂的反应性不同,因此在选择试剂和测定条件时需要谨慎。
四、BCA法BCA法是一种以铜离子为氧化剂,利用蛋白质中的还原型氨基酸和BCA试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测定蛋白质浓度的方法。
BCA法对于共轭蛋白质和含有还原剂的试样有较好的适用性,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蛋白质样品,可能会出现干扰,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验证和控制。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简述了几种测定蛋白质方法及其原理,包括紫外吸收光谱法、比色法和BCA法。
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
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新的测定方法,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蛋白质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六、个人观点蛋白质测定是生物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不同的测定方法能够提供不同的信息和结果。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认为对蛋白质测定方法的理解和熟练掌握,能够为蛋白质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出现,为蛋白质研究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已经对测定蛋白质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希望我们的文章写作能够给您的学术研究和科研生活带来一定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会破坏Pr表面的水合层,也 促使Pr变得不稳定而聚集析出.
精品课件
(三)选择性沉淀法
选择一定的条件使其它蛋白质变性沉淀而不影响目标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例如,将提取液加热至一定温度 并维持一段时间,是某些不耐热的蛋白质变性沉淀等。 应用选择星辰殿,徐实现对系统中需除去的及欲提纯 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均有较全面的了解。
若蛋白质分子带有足够的电荷,在SDS-PAGE中进
行电泳,由于分子筛效应, u 仅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最基本的特征: 固定相
流
动相 各种物质得以分离的最基本原因:就在于它们在
这
两个相之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两相作相对运动时,
这些物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的分配,即使它们的分
配系数只有微小的差异,通过这个过程也能得到最
大的分离效果。
精品课件
层析技术的种类
气相层析
按两相状态来分 液相层析
吸附层析
分配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
精品课件
(四)蛋白质结晶
蛋白质结晶即是溶液中的蛋白质由随机状态转变为有 规则排列状态的固体,常用语分析研究其结构。 蛋白质结晶是一个有序化过程,当蛋白质溶液达到过 饱和状态,能够形成一定大小的晶核,溶液中的分子 失去自由运动的能量,不断地结合到形成的晶核上, 长成适合于X线衍射分析的晶体。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Biblioteka 离子交换层析法*原理: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颗粒(作为固定相)
填充在层析柱内,由于阴(阳)离子 交换树
脂颗粒上带正(负)电荷,能吸引溶 液中的
阴(阳)离子。然后再用含阴(阳) 离子的
溶液洗柱。含负电量小的蛋白质首先 被洗脱
下来,增加阴离子浓度,含负电量多的 蛋白
质也被洗脱下精品来课件,于是两种蛋白质被分
二、离心技术分离蛋白质
离心技术是利用物体 告诉旋转时产生强大的离 心力,使置于旋转体中的 悬浮颗粒发生沉降或漂浮, 从而使某些颗粒达到浓缩 或与其它颗粒分离之目的。
精品课件
三、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
层析技术(chromatography)又称色谱技术,是利用 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
精品课件
制备过程中注意事项:
要求自始至终保持在天然状态 1. 避免一切过激因素--如过酸或过碱,高温,
重金属等的影响。 2. 通常都在低温条件下操作。 3. 尽可能使样品中蛋白质的浓度维持在较高
水平。
精品课件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 术
精品课件
一、蛋白质沉淀与结晶
精品课件
(一)盐析法
概念:将中性盐加入蛋白质溶液,破坏水化膜 和电荷而使蛋白质沉淀,叫盐析。各种蛋白质盐 析所需的盐浓度及PH不同,加入不同浓度的中性 盐可使各种蛋白质依次分别沉淀出来。
第十章 蛋白质的研究方法与原理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概 述
精品课件
直接从生物组织中提纯蛋白——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包括以下过程:
1.破碎生物组织,并用适当的缓冲液将蛋白质抽提出来; 2.将有关的蛋白质分级沉淀下来; (盐析法或有机溶剂法) 3.应用层析法或电泳法使它们各自分开; 4.蛋白质结晶; 5.蛋白质纯度鉴定和含量测定。
精品课件
高效液相层析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又称“高压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 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 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 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优点:操作简便 对易变性的蛋白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适用范围十分广泛。
缺点:分辨能力差,纯化倍数低
精品课件
(1)盐的种类 对同一种Pr而言,价数愈高的盐离子,盐析能力 也愈强:
PO3-4>SO42->C2O42->(CHOHCOO-)2> AC->CL->NO3->Br ->I->CNS-
K+>Rb+>Na+>Cs+>Li+>NH4+ 常用的中性盐有如硫酸盐、磷酸盐等。
按层析机理来分
凝胶排阻层
析
亲和层析
柱层析
按操作方式来分 精薄品课层件 层析
(一)凝胶过滤层析
又称分子筛或凝胶过滤(gel filtration)
原理:载体为有一定孔径的多孔性亲水性凝胶。当分 子大小不同的混合物通过这种凝胶柱时,直径大于孔 径的分子将不能进入凝胶内部,便直接沿胶粒间隙流 出(全排出)。较小的分子进入能容纳它的孔穴,绕 道而行,在柱内保留时间就比较长。这样,较大的分 子被先洗脱下来,而较小的分子后被洗脱下来,从而 达到相互分离的目的。
精品课件
四、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
电泳(electrophoresis)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方向电极移动的现象。
精品课件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型去污剂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Q
u=
(迁移率)6πrη
u 与 Q、 r有关
精品课件
(3)蛋白质浓度 [Pr]较高,在较低无机盐浓度时,蛋白质便开 始析出,盐析界限比较宽。 [Pr]较低,需要无机盐的浓度也高,即盐析 界限变窄。
精品课件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
分辨力比盐析方法高,提纯效果好
1.基本原理
(1)在PI附近,Pr主要以中性离子形式存在。此时若添加 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可使溶液电离常数减小,
精品课件
硫酸铵(常用盐析剂)
优点:盐析能力较强 具有较高的溶解度 较低的溶解度温度系数 价格低廉 不产生副作用。
缺点:缓冲能力较差 PH难控制
精品课件
(2)PH和温度 S。代表蛋白质在无机盐溶液中的溶解度
除取决于Pr的种类,还受PH及温度影响: • PH=PI时,S。的数值极小 • S。随温度增加而减低。 盐析过程中,若增高温度,有助于Pr的析出。
亲和层析法
原理:利用生物高分子具有能和某些相对应的专一
分子可逆结合的特性。 如,酶的活性部位能和底物\抑制剂\辅助因子专
一性地结合,改变条件又能使这种结合解除. [酶的变构中心与变构因子(或称效应物)之 间、抗体与抗原之间、激素与受体之间,结 合蛋白与结合物之间]。 这些被作用的对象物质称之为配基(liga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