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学》复习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学

1.岩石是由矿物和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2.火成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冷却固结的产物。

3.熔体:岩浆中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称为熔体。

4.定向构造:岩石中的矿物平行某一平面或某一方向排列所形成的构造统称为定向构造。(如千枚状、片状、片麻状、条带状等构造)

5.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6.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分类和描述岩石特征为主,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及室内的观察与测试,如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野外产状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做出研究,可以对各类岩石作出进一步的分类和命名。

7.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并通过归纳和演绎对有关各类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及构造背景进行研究。

8.地球在演化的过程中热能的来源:

(1)增生过程中外界行星物质对地球的撞击,动能转化为热能;

(2)地球本身的重力压缩导致体积缩小内部加热(在内部分异的过程中可导致位能转化为热能);

(3)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

9.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部地幔组成的构造层,它们具有刚性特征。

10.软流层:是具有高温塑性特征的圈层,它们之中不仅有固态的地幔岩石,而且含有地幔部分熔融的熔体,因此软流层具有低的地震波速。

11.岩浆是上地幔或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绝大多数岩浆成分以硅酸盐为主,含有挥发分,也可以含有少量固体物质,是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12.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13.母岩浆:能够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派生岩浆的独立的液态岩浆称为母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称为进化岩浆。

14.岩浆的形成:

(1)源区岩石

(2)热能积累(a.热流产生的热对流;b.放射性元素衰变c.地幔或地壳内部粘性剪切力的作用;d.外界行星的碰撞)

(3)压力降低

(4)挥发组分的加入

(5)时间的积累

15.了解岩浆源区岩石特征的途径:

(1)岩浆中的地幔捕虏体

(2)通过火成岩的化学特征反演源区状态

(3)通过高温高压试验研究。

16.岩浆分凝是指熔融的岩浆液滴从源区岩石的粒间分离集中的作用。

17.控制岩浆分凝的因素:

(1)熔体分数

(2)源区岩石的渗透性

(3)熔体与残留固体的密度差产生的浮力

(4)熔体与残留固体的流变性质

(5)源区岩石的范围

18.岩浆的上升:断裂上升和底辟状上升

19.岩浆的侵位:

(1)底辟作用:(底辟上升和底辟侵位是连续的过程)岩浆加热顶部围岩使其粘度降低,自身则因浮力上升,迫使围岩向下流动,并占据其腾出的空间。

(2)顶蚀作用:热的岩浆上升引起顶部围岩被挖蚀、炸裂,在顶部围岩炸裂块体下沉的同时,岩浆侵入到裂隙中,如此反复,岩浆实现向上迁移侵位。

(3)岩墙扩展作用:指的是岩浆在压力的驱使下注入围岩裂隙,并通过挤压围岩使其扩展成狭窄的岩浆通道(岩墙),并沿该通道上升。

(4)火口沉陷作用:在近地表地区,已就位的岩浆房因岩浆喷发作用而变得空虚,上部岩层就会断裂成块体发生沉陷,围岩中形成环状裂隙,岩浆则趁虚而入形成环状杂岩体。20.平衡浮力高度:当岩浆上升至与其密度相当的围岩时,岩浆体停止移动并形成侵入岩的位置成为平衡浮力高度。

21.中浮面:岩浆在地表下能够稳定停留的位置称为中浮面。

22.岩浆的性质:a.密度(影响因素:成分,温度,压力)、b.粘度(影响因素:成分,温度,压力,结构,挥发分)、c.温度(基性岩浆温度高,酸性岩浆温度低)、d.挥发分(影响结晶温度和岩浆喷出方式)

23.分异作用是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作用。

24.分异作用按结晶相与熔体相是否发生分离分为:扩散作用、熔离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气体搬运作用:

(1)扩散作用:岩浆体内温度不同,高熔点组分有高温区向低温区扩散,最后形成低温区高熔点组分集中的现象。

(2)熔离作用是指原来混熔的熔体因物理或化学的原因分离成不混熔或混熔程度低的两种熔体的过程。

(3)分离结晶作用是指岩浆在结晶作用阶段,早结晶的高熔点矿物因重力分异作用和流动分异作用而与熔体分离,并使残余岩浆的成分发生连续的变化。

(4)气体搬运作用:岩浆中含有一定的挥发组分,其中以H2O为主。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压力降低或结晶度增加,都会使挥发组分过饱和出溶,形成包括气相和热水溶液相的流体。流体携带部分易溶物质和密度小的组分向上迁移,在岩浆体顶部富集,完成气体搬运过程,并最终在此沉淀处所携带的组分而导致岩浆的成分分异。

25.同化混染作用:岩浆在上升或停留于岩浆房期间,除与围岩具有热交换外,还可能与围岩发生物质交换,其结果是熔化围岩和捕虏体,或与其发生反应,从而使岩浆的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同化混染作用。

26.AFC模式:热的岩浆同化冷的围岩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使岩浆温度下降导致结晶作用,同时结晶作用又会释放出结晶潜热,为同化作用补充热能,一般认为,岩浆房中的岩浆演化,是同化混染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同时进行的,这即是AFC模式。

27.岩浆混合作用是由两种不同成分的岩浆一不同的比例混合。产生一系列过度类型岩浆的作用。

28.岩浆混合作用收三个因素制约:

(1)两种岩浆的热状态;

(2)两种岩浆的相遇机制(a.新生岩浆从岩浆房底部注入与原驻留岩浆发生混合;b.深部岩浆进入不同成分的浅部岩浆房发生混合;c.层状岩浆房相邻熔体层之间因对流作用而产生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