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20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标:20-1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中国统计年鉴2008:
![中国统计年鉴2008:](https://img.taocdn.com/s3/m/07b11f4ff7ec4afe04a1df7c.png)
中国统计年鉴2008:20-38 科技活动基本情况20-39 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基本情况项目2003 2004 2005 2006 2007科技活动人员 (万人) 40.6 39.8 45.6 46.2 47.8 #科学家和工程师26.7 26.3 31.9 32.9 35.6 研究与试验发展折合全时人员20.4 20.3 21.5 23.1 25.5 (万人年)#科学家和工程师15.5 15.8 16.9 17.7 19.8 #基础研究 2.6 2.7 2.8 3.2 3.6 应用研究7.9 8.1 8.3 8.9 9.3 试验发展9.9 9.5 10.4 11.0 12.6 科技经费筹集额 (亿元) 750.6 789.1 950.4 1020.3 1264.4 #政府资金535.0 596.1 763.4 835.5 1041.7 企业资金47.1 49.8 56.2 52.7 54.3 金融机构贷款11.3 9.1 12.7 11.5 10.2 科技经费内部支出 (亿元) 681.3 706.3 829.7 914.8 1095.0 #劳务费169.1 172.2 155.2 175.5 212.7 业务费313.5 393.5 504.2 528.0 641.9 固定资产购建费138.0 140.5 170.3 211.4 240.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亿元) 399.0 431.7 513.1 567.3 687.9 #基础研究46.9 51.7 58.0 67.9 74.7 应用研究141.1 159.1 176.3 196.2 227.1 试验发展211.0 221.0 278.7 303.2 386.1 #政府资金320.3 344.3 424.7 481.2 592.9 企业资金20.8 22.4 17.6 17.3 26.2 发表科技论文 (篇) 97500 104699 109995 118211 126527 专利申请受理数 (件) 4836 5464 6814 8026 9802 #发明专利3454 4081 5064 6200 7782 专利申请授权数 (件) 2249 3009 3234 3499 4196 #发明专利1393 1972 2088 2191 2587注:数据口径为县以上独立核算研究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不包括转制的研究机构。
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b465b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b.png)
一、引言
目前,中国正处在由经济增长到经济高质量发 展的攻坚时刻,若要在全世界发展的洪流中奋勇争 先,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还要看创新 发展的能力及高质量发展的水平。研发投入作为 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助推中国经济发展攻 坚战中发挥的作用自然不容小觑。而中国的研发 投入总量虽逐年保持较快增长,但却存在着诸如研 发投入强度及质量不够、区域间研发投入差距显著 等问题,这使得研发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在各地 区间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究研发投入对中国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通过识别经济发展中的 短板,以期发现未来经济发展中应特别关注的关键 领域和薄弱环节,使政策制定更加有的放矢。
“高质量”本是一个较为泛化的术语,自党的十 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
质量发展阶段”之后,学者们开始更加关注“高质 量”的时代内涵。詹新宇(2017)以“五大发展理念” 为一级准则层,研究发现绿色和共享能够提高经济 发展质量指数,而创新、协调和开放对部分地区经 济发展质量指数产生阻碍作用。在此基础上,朱卫 东等(2019)增加了效率、质量、结构、安全以及可持 续发展等要素,组成 10 个维度的指标对中国高质量 发展进行计算,提出了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应 放在改善经济结构等方面。
各省(区、市)研发人员中研究人员比例 投入指标
各省(区、市)研发经费投入(万元) 经费投入
各省(区、市)研发经费投入/生产总值
新产品销售收入占 GDP 比重
产出指标 科技产出 技术市场成交额占 GDP 比重
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
投入方面的指标选取依旧从人员及经费两方 面出发,包含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研发人员中研究 人员比例、研发经费投入以及研发经费投入与生产 总值之比四个指标。研发产出主要包括直接产出 和间接产出两方面,其中直接产出大多以专利、科 技著作和论文等来表示;间接产出是指研发成果的 市场化。衡量研发投入的产出指标较多,考虑到测 度的全面性及数据的完整性,本文选取各省(区、 市)新产品销售收入占 GDP 比重、各省(区、市)技术 市场成交额占 GDP 比重以及各省(区、市)国内三种 专利授权数这三个指标代表研发投入的产出情况。
辽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辽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2831252af90242a895e52a.png)
相应的发明、 实用新 员 占辽宁省科 技活动人员 总数的 比例为 2% 5 长到 20 年的 14 亿元 , 长了 5%。但是 利申请授权数逐年增长, 08 9. 2 增 5
08 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辽宁省总科学家和工 这个数值 只占全 国研究与试验发展 (& ) R D 经 型和外观设计数也在不 断增长 。20 年辽宁 左右,
扩散等领域, 而基础研究和教育与培训方面的 投入近 两年增长 明显,
政策则 比 较少 。 同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政府对 年 增长 3%左 右 ,o8 0 2o 自主创新的干 预方式 、 干预对象和干预内容都 年 已 经 达 到 23 6- 3亿 在发生变化 。在干预方式上 , 政府管理 由过去 元 ;其 次是政府 资金 , 的侧重 行政指令手段 向以提供服务和政策 为 大约占2%以上, 0 年均
3
根据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有关促进科技进 以及 工 程师 占绝 大 多
步和技术创新的法律和规定, 辽宁省制定了符 数 , 且所 占比率不 断 而
合自 身实际的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政 增加。 05 20 年科学家和
策, :辽 宁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 工 程师 占科 技 活 动人 包括 《 术进步法办法》 《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 项 目 工 员 的 比 率 为 6. , 6% 1 作奖奖励试行办法》 《 、辽宁省发明创造成果奖 20 年 这个 比率 达 到 0
#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金融机构贷款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 基础研究
27 2 1 2 8 33 1 3. 1 8. 5 6. 4
4. 4. 2 8 6. 7 9 6 7_ 4 8 4 13 18 5. 5 3 7 . 4
技活动
乐 李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通知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d30470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3.png)
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13.09.26•【文号】国统字[2013]56号•【施行日期】2013.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的通知(国统字〔2013〕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将《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方案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9月26日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60号)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5号),制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和基本原则(一)普查目的。
摸清我国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系统了解我国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主要生产要素的构成,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以及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全面系统、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普查的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以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底数为主,辅之以其他必要的内容。
2.优化方式。
科学设计普查业务流程,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以提高普查效能,减轻基层负担。
3.统一组织。
在普查机构的集中领导下,统一设计方案、统一布置培训、统一实施调查、统一处理数据、统一发布数据。
211245920_基于统计数据的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落后指标分析
![211245920_基于统计数据的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落后指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40b58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3.png)
0引言区域科技创新是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抓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其强弱是衡量区域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尺度。
本研究基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1](以下简称《报告》)公布的数据,从对影响广西总体排位的落后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广西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1广西科技创新水平总体情况根据《报告》,2021年广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53.51%,排在全国第24位、西部地区第6位,均比2020年上升1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梯队,该指数较2020年提高5.23百分点,增幅居全国第二位。
《报告》显示,2020年,广西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一级指标分别提升2位、1位、4位、3位、3位。
12个二级指标中,科技活动财力投入下降1位,科技意识、环境改善指标与2020年持平,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9个三级指标中,有9个指标排名下降,有17个指标排名低于24位。
2影响广西总体排位的落后指标分析2.1科技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科技人力资源的三级指标中,2021年,广西十万人博士毕业生数排位较2020年下滑3位,万人研究与发展(R&D)人员数、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十万人创新中介从业人员数等3个指标排位低于24位。
(1)十万人博士毕业人数。
2021年,广西十万人博士毕业人数为0.4人,远远低于每十万人中有5名博士毕业生的评价标准,比2020年下降0.1人。
博士毕业生的规模水平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充裕与否的重要体现,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6.5百分点,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缓慢,在校和毕业博士生规模与高等教育发达省份难以相提并论。
《广西年鉴2021》[2]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82所普通高等院校中,仅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3个,在校博士生2459人,毕业博士生仅有359人,在校、毕业博士人数均仅占全国的0.5%。
2020中国统计年鉴
![2020中国统计年鉴](https://img.taocdn.com/s3/m/7f42a65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9.png)
2020中国统计年鉴2020中国统计年鉴一、引言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一本全面反映国家及各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参考书。
本文对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全面解读和分析,以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以深入了解。
二、综述2020年,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冲击。
然而,中国通过坚定的领导和科学的措施,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GDP总量看,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01.6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这表明中国经济在疫情冲击下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
尤其是在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速加快至6.5%,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人口与就业2020年,中国的总人口增长持续放缓,年末总人口为14.79亿人,较上年增长0.39%。
同时,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人口比例达到了60.6%。
在就业方面,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2万人,实现了连续多年的稳定增长。
同时,失业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和政府的积极就业政策。
四、农业与农村中国的农业产量在2020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全年粮食产量为6.42亿吨,比上年增长0.9%。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也有了显著进步。
农村贫困问题在2020年得到了进一步解决,全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100万人。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政府对扶贫工作的持续投入和多项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
五、工业与服务业2020年,中国的工业产能稳步提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
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更加显著,为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服务业在2020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
尤其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金融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中国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六、投资与消费2020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放缓,比上年下降3.1%,这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和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影响。
邵阳市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按国民经济行业分信息化基本情况
![邵阳市统计年鉴2020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按国民经济行业分信息化基本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6b634294ba0d4a7302763aea.png)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303 101 26 31
22 26
310
47
23 30 24
40
4
40 30
1 66 174
5 5 105 31 27 8
1
54
29
2 28 16
1438 107 28 31
25 30
378
53
25 33 24
45
4
40 31
1 72 190
5 5 108 33 28 12
1
54
29
2 28 16
99.6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99.0
100.0
100.0 97.1
100.0
97.8
100.0
1 6 24
3814 32 1
1 6 24
99.8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3168 31 1
1 5 24
82.9 96.9 100.0
100.0 83.3
100.0
1444 107 28 31
25 30
382
53
25 34 24
46
4
40 31
1 72 190
5 5 108 33 28 12
1
52
28
2 28 16
90.2 94.4 92.9 100.0
88.0 86.7
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4a9e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7.png)
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文章时,我们首先需要对该年鉴的概述进行介绍。
中国统计年鉴是由中国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一本重要统计资料参考书,对于了解中国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统计年鉴内容丰富,包含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
它主要以年度数据为基础,涵盖了中国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人口与就业、固定资产投资、能源资源环境、价格指数、对外经济贸易、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统计数据。
中国统计年鉴的编制非常严谨,数据来源可靠,统计方法科学,因此在学术研究、经济决策、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统计年鉴的APA格式进行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在撰写学术论文、报告等中如何正确引用和参考中国统计年鉴的信息。
同时,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将对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丰富的统计资料资源来支持和促进学术研究与社会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围绕以下主要方面展开: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阐述: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提供一个概述,介绍中国统计年鉴的重要性以及其在中国统计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会解释为什么选择中国统计年鉴作为研究对象,并简要介绍本文的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将涵盖中国统计年鉴的历史背景、编制机构以及年鉴包含的主要内容和信息。
我们将介绍年鉴的组织结构、数据来源和统计方法,并探讨其编制过程中的挑战和改进措施。
我们还将分析年鉴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提供一些相关案例和统计数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第二个要点将重点关注中国统计年鉴在决策制定、政策评估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应用。
我们将介绍年鉴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变化、人口统计、环境保护等方面。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https://img.taocdn.com/s3/m/d47c22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b.png)
中国统计年鉴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统计年鉴中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数据。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根据最新的统计年鉴数据,中国的就业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就业人员数量在过去几年中稳步增长。
然而,各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具体来说,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数占比则持续上升。
这表明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服务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农业和工业。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地区的就业人员数占比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中国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预测中国就业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下: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农业和工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
同时,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服务业的业态也将更加多元化,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将逐步崛起。
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将逐步加快,从而为就业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中国的就业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更加均衡的经济发展。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就业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近年来,中国政府按照三次产业划分,对各地区的就业人员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地区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的现状和特点。
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
![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b06e77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5.png)
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第二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20__年下半年,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五年一次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
这次调查依托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进行,发放问卷32100份,回收合格问卷30078份,覆盖了分布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各类科技工作者群体,回收率为93.7%。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数据来源本次调查依托中国科协分布在全国的209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抽取调查样本,且在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循了科学的抽样社会调查原则,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对本次调查样本的结构分析显示,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基本合理,能较好地代表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整体状况。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占42.3%,中部占20.7%,西部占25.7%,东北占11.3%;从性别看,男性占近六成(59.6%);从年龄看,平均年龄为37.89岁,35岁以下占近四成(37.9%);从政治面貌看,中共党员占近半数(49.3%),民主党派占4.0%;从职称看,正高占8.6%,副高占23.6%,中级占38.5%,初级占21.1%,没有职称的占8.2%;从学历看,博士占9.5%,硕士占15.5%,本科占47.1%,大专占21.5%,高中及以下占6.4%;从教育背景看,工、医、理、农专业分别占35.4%、20.7%、16.0%和9.3%,管理学占7.4%,其他学科占11.1%。
从从事职业看,科学研究人员占8.1%,工程技术人员占30.6%,卫—1—生技术人员占19.2%,农技推广人员占5.2%,自然科学教学人员占21.2%,科技管理人员占11.3%,其他占4.3%;从所在单位类型看,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占13.7%,高等院校占18.8%,中学和技校占6.9%,医疗卫生机构占19.1%,技术推广与服务组织占6.9%,大型企业占25.8%,中小企业占6.4%,其他占2.3%;从所在单位行业看,教育占24.3%,制造业占23.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占20.2%,农、林、牧、渔业占10.4%,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占9.1%,其他合计占13%。
20-3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06-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
![20-3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情况(仅全国指标,便于2006-2018多年数据分析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25e046106bec0975f565e22d.png)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R&D经费支出
(亿元)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R&D项目(课题)情况
R&D项目(课题)数
(项)
R&D项目(课题)人员全时当量(万人年)
R&D项目(课题)经费支出 (亿元)
科技产出及成果情况
发表科技论文
(篇)
#国外发表
出版科技著作
(种)
专利申请受理数
(件)
258.2
429096 26.6
323.2
476708 27.4
363.5
830948 90722 34633 24490
905985 108727
35733 29860
964877 134058
37541 40610
1016345 156750 40919 56641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358 970 963
7833
2409 975 997
8630
2442 1039 1090 9225
2491 1070 1150 9842 Nhomakorabea2529 1356 1540 10632
2560 1713 1814 11732
2596 2021 2199 13062
59.4 29.0 12.0 14.8
841520 35.4
765.6
894279 36.0
777.2
1062512 182247 38101 72744
1109965 218301 37472 9559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
2015
2016
2017
2018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情况 R&D人员全时当量 (万人年)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R&D经费支出 (亿元) #基研究 应用研究 试验发展 #政府资金 企业资金 R&D经费支出与 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 科技产出及成果情况 发表科技论文 (万篇) 出版科技著作 (种) 科技成果登记数 (项) 国家技术发明奖 (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项) 专利申请数 (件) #发明专利 专利授权数 (件) #发明专利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及 技术市场情况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亿美元)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 技术市场成交额 (亿元)
375.9 25.3 43.0
307.5 14169.9
716.1 1528.6 11925.1 3013.2 10588.6
2.06
387.8 27.5 43.9
316.4 15676.7
822.9 1610.5 13243.4 3140.8 11923.5
2.10
403.4 29.0 49.0
325.4 17606.1
12033 6552 5481 9836
11272 6036 5236
11407
12515 6674 5840
13424
14185 7468 6717
17697
注:1.2017年起专利申请受理数改 为专利申请数(以下相关表同)。
2.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 值之比,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2019
165 53284 58779
66 171 3464824 1338503 1753763 404208
170 54204 59792
66 170 3697845 1381594 1836434 420144
184 53629 65720
67 173 4323112 1542002 2447460 432147
975.5 1849.2 14781.4 3487.4 13464.9
2.12
438.1 30.5 53.9
353.8 19677.9
1090.4 2190.9 16396.7 3978.6 15079.3
2.14
164 52207 55284
66 187 2798500 1101864 1718192 359316
480.1 39.2 61.5
379.4 22143.6
1335.6 2498.5 18309.5 4537.3 16887.2
2.23
195 52067 68562
65 185 4380468 1400661 2591607 452804
13685 7307 6378
22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