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2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2 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c7f1f85a6c30c2259019eec.png)
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同时,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在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仍具有现实的意义,学生应重点掌握。
本课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机地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分析儒家的“纲常伦理”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
学法指导1.整合教材。
教师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驶知识的能力。
2.以“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建议(一)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回顾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是怎样被袁世凯窃取的。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斗争,这一斗争表现在文化思想方面的情况怎样呢?以此导入新课。
八年级历史第8课 新文化运动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第8课 新文化运动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b5bee7856a561252d36fa5.png)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时间、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后改为《新青年》)
3、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李大钊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还向青年提出六点希望:
《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4、主要阵地: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1868-1940 浙江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你觉得陈姨太的 思想和做法正确吗? 2、正确的做法应 该怎样? 封 建 迷 信 害 死 人 !
YOU
WILL BE
DIED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 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 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 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 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鲁迅《电的利弊》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后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向往社会 主义的苏俄,并以苏俄为榜样改造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 胜利》等一系列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C
9、创办《青年杂志》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A)
10、新文化运动的斗争锋芒指向(
D)
A 北洋军阀 B 封建迷信思想 C 帝国主义 D 维护封建制度的礼教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2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2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099a45c77da26924c5b0cc.png)
答案:前期:提倡某某,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1)在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
答案: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2)最早在中国举起宣传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物是谁?
C.与立宪派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B)
A.《每周评论》创刊B.《青年杂志》创刊
C.《科学》杂志创刊D.《天演论》发表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A)
①某某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D)
①《新青年》 ②《万国公报》 ③《民报》 ④大学
C.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答案:李大钊。
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历史意义)。
答案: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某某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某某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合作探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第43~44页,学生合作完成以下内容:
6.拓展延伸:(1)我们怎样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课件展示资料)
答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中国的近代化共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8课新文化运动1
![第8课新文化运动1](https://img.taocdn.com/s3/m/201243234b73f242336c5f7f.png)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8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即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历史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二、学法指导整合教材。
可以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三、预习攻略1、北洋军阀为维护其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______的逆流,______年9月,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______》,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______》和______成为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提倡______,反对______;提倡______,反对______;提倡______,反对______。
3、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篇论文,歌颂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后,宣传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____运动,为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四、合作探究1、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这些有没有现实意义?我们现在还需要民主和科学吗?怎样才能使民主和科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呢?2、新文化运动从前期宣传民主和科学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它们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和影响?五、巩固检测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民报》的创刊B、陈独秀创办《新青年》C、《中外纪闻》的创办D、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2、读图: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戊戌变法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拥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A、民主与科学B、民主与法制C、民主与自由D、博爱与人权4、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逆流的背景下发起的B、《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C、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D、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5、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近代史上,为挽救民族危亡,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第8课__新文化运动__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
![第8课__新文化运动__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7c0f58ecdaef5ef7bb0d3c7e.png)
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通过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学习,锻炼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内学生自行设计
问题自行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通过
对批孔尊孔问题的讨论,认识历史事件的客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社会,
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
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归纳法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及代表人物
2、前期的主要内容
3、后期的主要内容(新阶段)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993c6033687e21af45a9fb.png)
第8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经济发挥反作用;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能力;收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饱含激情的作品中,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生的意义总是将个人的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重点难点】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引导学生回顾在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观看《袁世凯攫取辛亥革命胜利成果》和《袁世凯复辟帝制》等资料,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被袁世凯所攫取。
为了根除封建思想,在思想领域进行反封建运动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课件出示课题)第8课新文化运动学习新课:(课件出示)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一些?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师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第43—44页,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进行共同探究,得出结论)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归纳)(1)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独裁专制统治(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3)思想文化上,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指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背景的方法,一般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归纳,指出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虽是其直接原因,而政治、经济领域的原因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认识事物要全面。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b30cfd376baf1ffd4fad40.png)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袁世凯穿起祭祀服在北京天坛祭天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阵地)
1918年6月,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第二次毕业生与老师在 北大办公处门前合影。前排左起第五人为蔡元培,第六人 为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 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 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 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 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 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学习活动
新诗欣赏 建议:搜集筛选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诗,组织同学独诵、齐诵。
学习测评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青年杂志》的创办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 C、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2、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宣传(D)
A、民主 B、科学 C、新文学 D、马克思主义
史海拾贝
胡适写白话游戏诗
老梅牢騷發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請平心靜氣,這是什麼論調!文字 沒有古今,卻有死活可道。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 “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 本來同事一字,聲音少許變了。並無雅俗可言,何必紛紛胡鬧?至於 古人叫“字”,今人叫“號”; 古人懸梁,今人上吊;古名雖未必不佳,今名又何嘗不妙?至於古人 乘輿,今人作轎; 古人加冠束幘,今人但知戴帽;這都是古所沒有,而後人所創造。 若必叫帽作巾,叫轎作輿,豈非張冠李戴,認虎作豹?‧‧‧‧‧
初二川教版历史 第8课新文化运动
![初二川教版历史 第8课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c5c682d2f60ddccda38a01e.png)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 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 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
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
积极准备称帝,掀起尊
孔复古的逆流。
袁世凯在北京天坛祭天(1914.12.23)
袁世凯先后正式颁布祀孔、祭天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祀孔、祭天
制度,并亲自到孔庙和天坛顶礼膜拜,把尊孔复古之风推向高潮。
中国人不拜天,
又不拜孔, 留此膝何为?
提出要定孔教为国教 祭孔要行跪拜礼 康有为 (1858~1927)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十月革命的胜 利,使中国先进 的知识分子开始 抛弃资产阶级共
和国的方案,向
往社会主义的苏 俄,并以苏俄为 榜样改造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躯。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 ) 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躯是( A )
A.李大钊 C.鲁迅 B. 陈独秀 D. 胡适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
——陈独秀
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 ——鲁迅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 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93c3ae284ac850ad024261.png)
学法:1、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文化运动 这一课,我将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在课程的导入 环节,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图片,同时我 还选取了一首背景音乐,即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名谣 《兰花草》。当熟悉的旋律在耳边响起,很多同学 都跟着哼起了这首歌,课堂的气氛一开始就融入到 新文化运动欣欣向荣的景象之中,可以感觉到学生 的情绪正处于兴奋的状态,真可谓歌声与微笑齐飞, 其乐融融。当音乐停止,笑声还沉浸在欢乐的氛围 之中,这时,我将话锋转向本课内容。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八课
《新文化运动》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四、教学法分析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
《新文化运动》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中的最后 一课学习内容。
2、教学内容
本课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①《新青年》的创办;②“新世纪的曙 光”。《新青年》的创办是是新文化运 动兴起的标志,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 鲁迅和胡适等人,以《新青年》杂志为 主要阵地,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 想,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 思想解放潮流,新世纪的曙光才得以出 现。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世纪的曙光 新世纪的曙光即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利。 2、颂扬新世纪的曙光 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 《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两篇论文,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 利。
3、新世纪的曙光的影响 1918年年底,李大钊等人在北京创办 了《每周评论》。从此,中国的先进知 识分子用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 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 期。
3、教材地位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1 川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名师教案1 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c01262eefdc8d377ee3239.png)
新文化运动【课标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思想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经济发挥反作用;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能力;收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饱含激情的作品中,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认识人生的意义总是将个人的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重点难点】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二、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
【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导学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等多法结合。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但并没有摆脱西方列强的侵略;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中国的前途在哪里?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到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以此导入新课。
学习新课: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43-44页,找出答案,对于学生无法得出答案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e519e8cc7931b764ce1590.png)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复习导入:前一个学习主题我们讲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他们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它们的结果如何? 恩,都没有取得成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在思考,他们想到改革的失败在于中国有着强大的阻碍,是什么样的阻碍呢?那就是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和等级观念,要使中国获得独立,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就必须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开化人们的思想,从而进行全面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获得解放,于是他们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次解放思想的什么运动?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版历史八上第二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结束篇目,具有总结全主题并向下一主题过渡作用。前面讲述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近代化事件,从器物、政治制度等方面学习西方,初步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新文化运动,从思想的高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场空前深刻、理性的反思,第一次向几千年封建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让人们从封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新文化运动高举某某和科学两面大旗,使人们接受了某某和科学的洗礼,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
自主先学能力,合作能力,看书归纳能力
过渡:掀起新文化运动有了领导者,又是通过何种方式、以何内容来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启迪国民的呢?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归纳为:“三提倡,三反对”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学生看书找出,讨论回答,培养了他们提取信息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过渡:在中国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的时候,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新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 新文化运动
![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8课 新文化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953893317375a417866f8f2f.png)
第8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1.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
2.简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前导学】1.小组合作:阅读教材,划出重要知识点。
2.小组合作:观察插图,提取历史信息。
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填空,理顺基础知识。
(1)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年,在上海创办《》(后改名《》)。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和。
主要内容:前期;1919年五四运动后宣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
它高举与的旗帜,对和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的觉醒,为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演练展示】1.知识再现:针对小组合作1,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2.图说历史:针对小组合作2,观察插图,说出提取到的历史信息。
3.夯实基础:针对小组合作3,核对填空答案,小组自纠自查。
【质疑拓展】1.小组讨论: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背后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尊孔与袁世凯尊孔的区别在哪里?2.小组讨论: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引领时代风潮的有过哪些派别?他们代表哪些力量的利益?他们从事的活动最终的结果怎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得到改变了吗?3.小组讨论:本课学习中,你的疑问是。
【当堂检测】()1.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课时,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该首选查阅的是A.《万国公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2.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代表人物是: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A.君主立宪时代B.民主共和时代C.民主科学时代D.尊孔复古时代()4.1918年,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鲁迅()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场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辩论会,以下是同学们辩论的部分内容,正确的是()①主阵地是《新青年》②代表人物有李大钊、李鸿章、鲁迅、张之洞等③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④内容包括: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6.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川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04f03f4431b90d6c85c748.png)
课堂小结
新文化运动 的兴起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
3.胡适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新文化运动 前期的主要内容
4.鲁迅的《狂人日记》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1.新文化运动新阶段到来的标志 2.《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第二学习主题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课堂小结
导入
北京大学红楼
北京大学旧址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 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新青年》高举起“民主”和“科学”两 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支火炬,指引着人们向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发起了猛烈的冲击。
李大钊
1889.10.29~1927.4.28 字守常 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
主义的团体纷纷创办。 毛泽东、邓中夏、周恩来等一批先进青年接受 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庶民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与科学旗帜,对封建 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每周评论》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的《每周评论》,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 起了重要的思想鼓动和指导作用。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
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布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41ba6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cc.png)
《第8课新文化运动》学案课题课型使用者上课时间第八课新文化运动讲授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孔子的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儒家维护其统治的本质教学进程:(各项目标具体,细化)1.背景:——————————2.代表人物:————————3.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4.开始标志:——————————5.内容:前期:————后期:————6.意义:——————【学】: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小字课文及插图讲解或指导学生阅读,说明那时的思想界,由袁世凯为首的国内外反动势力掀起了一股文化逆流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学生观看书中《新青年》杂志封面.3.代表人物:二. 新文化运动的要紧内容:指导学生观看本课43页中的《青年杂志》封面,有条件的还可加以放大,让学生对《新青年》杂志有一直观印象,并指出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核心杂志。
指导学生阅念书中小字内容,归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章及要紧思想,进而指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要紧阵地。
【议】:讨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客观评判,以真切明白得“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展现升华学生做练习部份【练】:反馈检测教师检查完成情形作业:辅导书第8课板书:课后反思:第八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历史背景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3.代表人物:二.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三.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新文化运动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及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
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
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
重新审视“伟大理想”等词语的真正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预习导学】
1.北洋军阀为维护其统治,在思想领域里掀起了一股的逆流,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掀起了。
《》和成为这一运动的主要阵地。
2.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宣传新阶段,1918年李大钊发表《》、
《》文章。
1919年五四运动后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运动。
它高举与的旗帜,
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
【问题探究】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标志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在哪里?前期主
要内容有哪些?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和内容有什么变化?从前期宣传民主和
科学到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和影响?
【例题精析】
例1.(2008年扬州)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
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 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
【解析】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以地主阶级
掀起的洋务运动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成为了近代化的开端;第二阶段是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以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和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为代
表,对宣传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过程;
陈独秀 李大钊 《新青年》
第三阶段是学习西方的思想,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反思、批
判和宣战,高扬民主和科学大旗,对人们思想进行了一场大洗礼。
故选A 。
例2.(2008泰安)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解析】这四个口号或主张分别出现于:①是洋务运动,②是新文化运动,③是辛亥革命,④是戊戌变法。
故选D 。
例3.(2008苏州)读图:与
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清末新政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解析】由陈独秀、李大钊和《新青年》图片可知,与此有关的是新文化运动。
故选D 。
【目标检测】
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
A .宣传马克思主义
B .与洋务派论战
C .与立宪派论战
D .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
A .《每周评论》创刊
B .《青年杂志》创刊
C .《科学》杂志创刊
D .《天演论》发表
3.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
①民主 ②科学 ③自强 ④求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阶层是 ( )
A .先进的知识分子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资产阶级革命派
D .中国共产党党员
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 )
①《新青年》 ②《万国公报》 ③《民报》 ④北京大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胡适 ⑤毛泽东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7.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有 ( )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③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有人考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情况,应该建议他去 ( )
A .北京
B .上海
C .南京
D .广州
9.下列人物中在中国最早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
)
A B C D
10.下列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
①《敬告青年》②《狂人日记》③《庶民的胜利》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新文化运动是()A.空前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B.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D.反对北洋军阀的群众运动
1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此处的“民主”是指()
①反对迷信②反对专制③反对军阀独裁④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高举“科学”的大旗,其直接目的是()A.反对专制 B.反对愚昧 C.反对旧道德 D.反对旧文学
14.对东西方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是某一文化运动的特点之一。
“打倒孔家店(即打倒孔子的一切)这一口号出()
A.洋务运动中 B.戊戌变法中 C.新文化运动中 D.辛亥革命中
15.阅读下列材料,正确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二“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摹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
……”
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材料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1)分别写出这四则材料的作者。
他们在20世纪初的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2)材料一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3)请结合四则材料写出这次运动的具体内容。
(4)材料四的作者歌颂的是什么?请你写出他的两篇著名文章。
(5)这次运动有何意义?
【质疑反思】
1.D 2.B 3.A 4.A 5.D 6.C 7.B 8.B 9.B 10.D 11.A 12.B 13.B 14.C
15.(1)这四则材料的作者分别是陈独秀、胡适、鲁迅和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
(2)民主和科学。
(3)前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4)歌颂的是十月革命,《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
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
生做了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