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个单元的考试题,非常棒!抄写内容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个单元的考试题,非常棒!抄写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6126828cc1755270622081f.png)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本案中甲说“先拿去用吧”实际上是拒绝了乙“给我吧”的要约,而提出了一项新的要约、乙走时将照相机带走则是通过行为做出承诺,所以甲乙之间属于借用关系。
(2分)(2)判决相机归丙所有。
乙在借用期间占有甲的照相机,又将照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乙属于无权处分行为,但是丙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合理的市场价格,受让时不知情,已交付)可以取得照相机的所有权。
(4分)交付前,林某对张某拥有债权;(1分)交付后,林某拥有电脑的所有权(或物权)。
(1分) (2)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1分)林某所述“天气寒冷”“伙计手上长了冻疮”不符合不可抗力的情形。
(1分)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违约方应当赔偿损失,(1分)林某的违约行为给张某造成了损失,所以法院判决林某向张某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1分)遗弃(1分)白某有义务抚养年幼的儿子和扶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朱某却拒绝抚(扶)养(2分)。
(2)两个请求都会得到支持。
(1分)根据婚姻法规定,朱某的伤残赔偿金属于个人财产,白某不能占为已有,应归还朱某(1分);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抚养费、扶养费的判决,朱某可要求白某支付一定数额的抚养费、扶养费(1分)(1)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
苏稻公司依法享有“稻香村DXC及图”商标专用权。
(1分)未经苏稻公司许可,北稻公司在其生产的糕点中使用苏稻公司持有的注册商标,苏州工业园申联超市销售该侵权商品,因此苏稻公司对此提起侵权诉讼。
(2分)(2)可以。
(1分)我国民事诉讼多采取“原告就被告”的法院管辖原则。
(1分)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本案中,作为被告之一的苏州工业园申联超市,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1分)1.近日,小明通过淘宝网购买了一件价值千元的某名牌T恤,收到货后发现有衣服脱线质量问题,便要求退货。
高中政治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课件选修5
![高中政治专题2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课件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2d27c0493186bceb18e8bb84.png)
环
环
节
节
一
三
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学
业
环
分
节
层
二
测
评
[学习目标] 1.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2.理解民事权利 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明确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 3.知 道法律规定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 4.通过对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学习, 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增强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初步树立民法 精神。
【提示】 小壮、小壮父母和学校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教材 P18 探究问题
【提示】 (1)小春爸爸要求还款的权利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根据法律 规定,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侵害时起计算,所 以应从借条的还款日期起计算。本案中,小春爸爸手中的借条没有还款日期, 所以诉讼时效应以小春爸爸要求还款的日期为准。因此,本案未超过诉讼时效。
2.分析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谁?
【提示】 本案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 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双方买卖的标的—— 手机。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第 3 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
1.全面理解民事法律关系
(1)基本内涵:是由民法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 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1.民事权利的实现: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 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2.公民依法维权意识增强: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各 项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2.1 民法的基本原理
![2.1 民法的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269b76a417866fb84a8e0a.png)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第一框民法的基本原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民事法律关系,我国民法通则,民事立法的现状与前景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主体的种类3、民事权利与义务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积极维护权利的重要性和履行义务的必要性。
(二)能力目标1、引导和培养学生从具体的案件材料中,寻找和概括法律争议点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能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解决身边的一些简单争议,增强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民事法律关系等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实际生活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1)民事法律关系(2)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3)诉讼时效2、教学难点民事权利与义务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分析比较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最近小林同学遇到了一件烦心事。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帮她出出主意啊?请学生看教材上探究框的案例,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小林拾到皮包后,应不应该归还失主?(2)如果下林听了父母的建议,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他的行为还是“拾金不昧”吗?引导:(1)应当,“拾金不昧”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上的一项义务。
民法通则第79条,第92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给失主,如果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得利”。
如果失主向拾得人索要遗失物,拾得人不给,这种情形叫“非法侵占“罪。
”(2)是。
因为失主的寻物启事,明确以特定金额作为报酬,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拾得人归还失物时,可以要求失主履行其承诺,支付报酬,至于当事人决定是否接受,则是其行使权利的问题,放弃报酬也是行使权利的一种方式。
(小林若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由其法定监护人,如父母,代为行使这项权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应该依法办事。
法律依据:《民法通则》第79条、92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主,如果据为己有,就构成“不当得利”。
高考政治总复习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课件
![高考政治总复习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903152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5.png)
(2)专利权 专利种类: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权的获得:发明人或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向国家知识产 权局申请,获审查批准后授予专利权。 保护: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不得实施其享有专利的发明创 造,即使是独立作出相同的发明,也不得实施该发明。 专利保护期限: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10年。保护 期满后,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信息技术2.0 高考政治总复习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课件
微能力认证作业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考点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1.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民事主体,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之 中,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 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Jessica! She was the most talented dancer of all!
9. The boy is __t_a_le_n_t_e_d__ (talent) in music. He wants to be a musician.
10. The man was __se_r_i_o_u_s_ly__ (serious) hurt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民事法律责任,也简称为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而 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民事责任包含两种:一是不履行合同的约定义务 而引起的民事责任;二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引起的民事责任,即侵 权的民事责任。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受法 律保护,民事义务受法律约束。民事责任以违反民事义务为前提,一方 主体不履行义务就可能侵犯另一方主体的权利,因而需要承担民事责任。
浙江2018最新版学选考 选修五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复习提纲
![浙江2018最新版学选考 选修五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1bb27f050722192e4536f6cd.png)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知识梳理(针对浙江选考考纲考点)民事主体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温馨提示:并非所有的公民都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权利能力实际上是所有公民均具备的,是他们作为民事主体的资格。
行为能力则因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未成年人就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比如: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
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所以作为民事主体,一方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1.如何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民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人们必须自觉在法律的规范下来协调和解决冲突,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另外,民事权利主体还应该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2.违反义务,有什么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哪些?(1)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法律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违反义务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
2021-2022高二政治选修5课后作业:2.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政治选修5课后作业:2.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27c45e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7.png)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选择题1.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有()①主体②法律事实③内容④客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民事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因此选D项。
答案:D2.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法律部门,民法所调整的是()A.劳动关系B.公平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C.纵向的经济管理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解析:民法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民事法律关系包括公平民事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B项符合题意。
答案:B3.民事法律关系()①是民事主体间发生的社会关系②是由民法调整和爱护的社会关系③须同时具备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关系④是当事人均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C4.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①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②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③甲养的鱼因渔场消灭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恳求乙予以返还④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②④属于道德层面,仅仅是口头承诺结婚和善意接待来客,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也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①③正确,选C项。
答案:C5.下列关于民事权利力量和民事行为力量的生疏,正确的是()①公民的民事权利力量和民事行为力量是全部公民从诞生时起就具备的②法人的民事行为力量和民事权利力量同时发生,同时毁灭③法人的民事权利力量与民事行为力量是全都的④公民的民事权利力量和民事行为力量因人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公民的民事行为力量并非随着诞生而具备的,它因公民的年龄、智力状态而有所不同,而民事权利力量是全部公民从诞生时起就具有的。
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B6.关于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说法错误的是()A.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B.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应准时提出相关恳求C.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爱护权利的主见D.道德大事的诉讼时效可适当延长答案:D7.下列属于维护民事权利的有()①于某的丈夫隐瞒彩票中巨奖哄骗其离婚,于某起诉到法院②音乐创作人张怀季指责新版《西游记》侵权③赵某要求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赐予赔偿④李某起诉解除婚姻关系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我国民法调整公平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高中政治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政
![高中政治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第二框 积极维护人身权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5政](https://img.taocdn.com/s3/m/b562b01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2c.png)
第二框积极维护人身权[读教材·填要点]知识点一生命健康俱可贵1.人身权人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要求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和尊严。
这种受到法律保护的人格和尊严,就属于民法中人身权的主要部分。
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和健康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
3.侵害生命健康权的法律责任民法通那么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或死亡的,应当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费、丧葬费等。
知识点二某某肖像受保护1.某某权(1)某某是我们用来表现自我、区别于他人的符号。
某某总是与特定个人相联系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个人在人格上的基本特征。
(2)民法通那么规定,公民享有某某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某某,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
[关键一点] 一般来说,在未成年之前,个人的某某是由父母决定的。
在成年之后,每个人有权决定继续使用或者改变自己的名字,但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某某户籍管理的规定。
此外,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2.肖像权(1)肖像权是人们对其外部形象所享有的人格利益。
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2)民法通那么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知识点三名誉隐私不可侵1.名誉权(1)对于人格的社会评价,在法律上被称为名誉。
公民和法人都依法享有名誉权。
(2)民法通那么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2.隐私权(1)隐私,不一定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法律对隐私的保护,是针对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为了保障人们私人生活的安宁,使其不受干扰。
(2)我国宪法关于通讯自由、住宅不受侵犯等公利的规定,表达了对公民隐私的保护。
[关键一点] 名誉权和隐私权均以尊严性精神利益为客体,我国民法对于公民的隐私,是与名誉权一并保护的。
民法课件3(2) 民事权利和义务页PPT文档
![民法课件3(2) 民事权利和义务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ba848675727a5e9846a6139.png)
B、特点
a、客体通常是特定的。 b、权利主体特定,而义务主体不特定。 c、支配权的实现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行为,但
义务人不得实施妨碍其支配权实现的行为。 D、支配权因支配而产生排他的效力。
(2)请求权 A、概念
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 权利。
诉讼时效的抗辩? 《民法通则》第135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 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民事权利的行使 1、行使的方式: (1)自己行使 (2)通过他人行使——代理 2、行使的限制: (1)禁止权利滥用
《德国民法典》第226条规定,权利的行 使不得专以损害他人为目的。
(2)权利的行使不得违反公共利益。 (3)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应依诚实信
用原则
(三)民事权利的保护
1、自我保护(私力救济) A、自行协商 B、调解 C、正当防卫
《民法通则》第128条 《德国民法典》第227条第2款:正当防
卫,是指为使自己或者他人的权利免于 遭受现时的不法侵害而有必要进行的防 卫。
附:区分的意义:
(1)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 (2)是否借助他人的行为实现权利的内容
3、根据权利能否独立存在划分 (1)主权利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权利中, 能够独立存在的权利。
(2)从权利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权利中 ,以主权利为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受 主权利的效力影响的权利。
附:区分意义
主权利转移或者消灭时,从权利也随之 转移和消灭。
4、既得权、期待权 (1)既得权
成立要件已全部实现的权利。 (2)期待权
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事权利和义务](https://img.taocdn.com/s3/m/a10ce686ad02de80d5d84019.png)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知识总结第一框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1)民事主体含义:是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民法总则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根据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态,将公民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从年龄上来讲,十八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客体:是民事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具体的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所有权关系的课体是物,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人身权的客体是人格利益。
(3)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也相互联系。
往往一方的权力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二、民事法律权利的实现除了必须具备法律依据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实际行动。
三、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四、民法对诉讼时效的规定: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权利受到损害时起算。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10303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d.png)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概念是什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民事权利的含义及内容包括哪些?1、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其中一种行为的可能性;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其中一种行为或者不实施其中一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
2、根据民事权利是否以财产利益为内容,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
财产权既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也包括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3、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其中一种利益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
民事义务是指义务主体为满足权利人的利益需要,在权利限定的范围内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4、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利可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支配权,是指主体对权利客体可直接加以支配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都属于支配权。
权利和义务的含义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问题一:权利和义务的含义,(要标准的解释) 权利的概念法律对公民或法人能够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要求他人相应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
权利:权利是主动的,是法律赋予你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权利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与义务相对应。
什么叫权利什么叫义务1、权利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2、权利:权利是主动的,是法律赋予你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权利从通常的角度看,权利是法律赋予权利主体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认定及保障。
一般是指法律赋予人实现其利益的一种力量。
高中政治选修5_《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
![高中政治选修5_《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bddb4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f.png)
各专题的框架结构和重点、难点问题(一)专题一“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点、难点问题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第一, 我国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
第二, 我国法律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第三, 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也对我国法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广泛性现实性平等性一致性(二)专题二“民事权利与义务”的重点、难点问题1.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构成要素和产生特征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2. 物权的种类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三)专题三“信守合同与违约”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合同的法律特征和合同的订立法律特征:(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2)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3)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4)一经成立生效后必须共同遵守。
订立合同:要约和承诺要约条件:(1)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2)要约经受要约人承诺, 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3)要约必须由特定人发出;(4)要约必须向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5)要约应送达受要约人,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必须具备的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承诺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向要约人作出;(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要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5)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
2. 合同重在履行合同履行的原则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违约责任强制实际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四)专题四“劳动就业与守法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1. 劳动争议的处理含义和类型处理的方式:调解、仲裁和诉讼2. 经营者的义务10项内容(五)专题五“家庭与婚姻”的重点、难点问题1. 如何区分家庭暴力与虐待?定义区别:特征,表现方式2. 关于未办理结婚登记的“事实婚姻”含义无效婚姻(六)专题六“法律救济”的重点、难点问题1. 各诉讼法的共有原则(l)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试卷+试卷]高中政治 2.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文本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5
![[试卷+试卷]高中政治 2.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文本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5](https://img.taocdn.com/s3/m/b798ae4c27d3240c8547ef12.png)
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一、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包括:1.物物是存在于人体之外,能够为人力所支配并且能满足人类某种需要,具有稀缺性的物质对象。
2.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是专指为满足他人利益而进行的活动,主要是提供劳务、提供服务类的行为(如运送货物、按摩服务等)。
保管、运输、加工承揽、演出等合同关系的客体都是行为。
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如发明创造、文学作品等。
智力成果是一种无形财产,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4.人格利益人格利益包括生命健康、姓名、名誉、荣誉等。
人格利益是人身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除此之外,有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还可以是某种民事权利(如权利质押关系的客体是权利)或者民事义务(如债务移转合同的客体即被移转的债务)。
二、诉讼时效的分类1.一般诉讼时效如我国《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的:“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这表明,我国一般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2.特别诉讼时效特别诉讼时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民事法律关系而制定的诉讼时效。
特别诉讼时效优于一般诉讼时效,也就是说,凡有特别诉讼时效规定的,适用特别诉讼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41条规定:“法律对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3.特别诉讼时效分为三类(1)短期诉讼时效。
短期诉讼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
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
”(2)长期诉讼时效。
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3)最长诉讼时效。
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诉讼时效具有强制性,任何诉讼时效都由法律、法规强制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对诉讼时效的延长、缩短、放弃等约定都是无效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分类:按主体分为国有、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
②取得方式: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 取得所有权;对于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 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 ③财产共有的形式: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2)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
权。
范围:在我国,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
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役权等。 (3)担保物权:财产的所有人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 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 范围: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
行政区划的名称、产品的通用名称等不能用作商
标。 (3)保护: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未经许可, 他人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 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也不得销售假冒注册
商标的商品;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
满可申请续展注册,次数不限。
【特别提醒】
国家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保障
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社会关系,激发人 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自主创新, 提升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行使权利有界限
(1)对人身权保护的限制:如,消费者对生产者、 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 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借机诽 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
权。新闻单位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
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内容基本属
实,没有侮辱内容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其名誉
知识产权 1.范围
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2.著作权 (1)含义:创作者对精神产品——作品——享有的 支配和获取利益的权利也称为“版权”。 (2)类别: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前者包括发 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 包括复制权、翻译权、出租权等等。
著作权人对上述权利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许可 他人行使并获取报酬,还可以将著作财产权转让 他人。 (3)保护:国家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除署名权、
例
(1)Y公司的行为侵害了陶女士的什么权利?
(2)诉讼是本案当事人可以选择的解决纠纷的唯一
方式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途径
的理解,获取案例中“默认定制式”、“强迫消费”
的有效信息,推知出侵犯消费者的权益,根据维 权途径说明诉讼不是解决纠纷的唯一方式。
【答案】
【特别提醒】
名誉权和隐私权均以尊严性精神
利益为客体,我国民法对于公民的隐私,是与名
誉权一并保护的。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二者涉及的内容不同。隐私是公民不愿公开的
秘密,而名誉是一种社会评价;
(2)侵害的方式不同。侵害的名誉往往是采取侮辱、
诽谤的方式,而侵害隐私表现为公开散布;
(3)权利主体不同。名誉权的主体为公民或法人享
(2010年高考浙江卷)陶女士前不久发现自己 的手机增加了每月17元的移动梦网费,可是她从 来没有订过此项业务。陶女士到Y公司营业厅查 询后才想起,半年前她的手机收到过一条短信息, 说其正在享受Y公司提供的每日娱乐新闻等短信 预订服务,当时陶女士没有在意,随手将该消息 删除了。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告知陶女士,此类服 务采用的是默认定制式,不回复即表示同意订阅。 陶女士认为这是强迫消费行为,侵犯了她的合法 权益,要求该公司返还被扣除的移动梦网费,但 遭到了Y公司的拒绝。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 陶女士一纸诉状将Y公司告上了法庭。
人身 权 生命健康权 内容 法律禁止侵 害公民 的身体,侵 害公民身 法律 体造成伤 禁止 害或死亡 的,要赔偿 和支付相 关的费用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禁止干 扰公民 正常生 活,禁 止 以口头、 书面等 形式宣 扬他人 隐私
法律禁 未经本 法律禁止 止用侮 人同意, 他人 辱、诽 不得以 干涉、盗 谤等方 营利为 用、假冒 式损害 目的使 公民的 公民、 用公民 姓名 法人的 的肖像 名誉
3.人身权的类别 人身权可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人身权的 类别及其内容可见下表:
人身 生命健康 权 权 内容
姓名权
肖像权
名誉权
隐私权
法律 保护
生命健康 权是一个 人最基础 的权利。 法律保护 公民的生 命健康权
公民有权 法律保护公 决定、 民 公民享 使用和 的通讯 有再现、 依照规 自由、住 使用和 公民的 定改变 宅不受 排除他 人格尊 自己的 侵犯等 人侵害 严受法 姓名,有 隐私权 自己肖 律保护 权使用 保障公 像的权 笔名或 民私人 利 者其他 生活安 别名 宁
和完善,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充分,维护 合法权利的渠道也越来越丰富。
侵权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我国《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的方式主要有以下10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更换、 重作;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 名誉;赔礼道歉。除此外,如丧失或加倍返还定 金、民事罚款、收缴非法所得、强制收购等,也 是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以上方式可以单独适用, 也可以合并使用。这必须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性 质、情节、违反民事义务的情况及民事责任方式 的特点等予以确定。
(1)Y公司的行为侵害了陶女士作为消
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2)不是。理由:本案中,陶女士与Y公司之间的 纠纷是一种民事财产权益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自 愿平等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如
果双方当事人有自愿达成的有效的仲裁协议,可
以选择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点拨】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
专题知识归纳
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
1.合法地行使权利 (1)为什么:①社会各成员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 有各自的利益,社会主体之间就可能形成各种利 益冲突。②积极行使和维护民事权利,既可以保 证社会主体合法利益不受损害,也有助于促进法 制的完备,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2)怎么样: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在行使权 利的同时应履行相应的义务。②遵循自愿、公平、 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③遵守法律,法律 没有规定的,遵守国家政策。④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护期满后,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4.商标权 (1)含义:商标是经营者采用标明自己产品或服务 来源,并以此与他人产品或服务相区别的文字或 图形标记。如果经营者向国家商标局申请获得注
册,该标记就成为注册商标。
(2)注册商标的相关条件:文字、图形、字母、数
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以及这些要素的组合可
以用于注册商标,国名、国旗、国徽、县级以上
专题二
民事权利和义务
考点内容解读
人身权
1.人身权的内涵 公民的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 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是以实 现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2.人身权的地位和作用 人身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它是其 他民事权利存在的前提,是现代文明社会进步和 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有,而隐私权只能为公民所有。
财产权
1.范围:财产权制度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法律 制度。广义的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狭义的财产权通常指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
2.保护财产权的法律依据:我国法律明确规定,
保护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3.行使财产权 (1)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 已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 益的权利。
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外,其余权利有保护期
限,保护期届满后,任何人可免费使用。 3.专利权 (1)专利种类: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2)获得:发明人或设计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
获审查批准后授予专利权。
(3)保护:他人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不得实施其 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即使是他人独立作出相同 的发明。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的保护期限为:发 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保
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
复制他人作品,供教学科研人员使用等。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未经著作权人同意,直接使 用其作品,但应当按照规定支付使用费。这种法 定许可的情形包括,报刊转载其他报刊上发表的 作品;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 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某一作品片段或者短 小的文字作品,摄影作品等。
权;主要内容失实,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为 侵害名誉权。
(2)对知识产权的限制:如,在特定情形中,使用 作品不需要著作权人同意,也不需支付使用费。
这种合理使用的情形包括,出于个人学习、研究、
欣赏之目的而使用他人的作品;为介绍、评论而
在自己的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的作品;为报道时
事新闻而在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