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一网打尽!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一网打尽!跟骨骨折的分型与治疗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入专业年会员01概述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约占跗骨骨折的60%,全身骨折的2%,经常作为多发骨折的一部分,常常合并脊柱及下肢近端的骨折。
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不当会使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导致足跟增宽、高度减低、平足畸形,足内翻或外翻等变化。
因此,恢复后足的正常生物力学解剖和功能成为跟骨骨折治疗的主要目的之一。
02解剖特点•不规则的长方体•6个面,4个关节面•外侧皮质薄,骨面平坦•内侧突起为载距突,骨质坚硬•跟骨外侧壁走行腓骨长短肌腱•腓肠神经位于腓骨肌腱的后方•内侧走行胫后神经血管及肌腱跟骨上面观跟骨内侧面跟骨外侧面跟骨常用的测量指标:Bolher角和Gissane角左图Bolher角: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为25°~40°;右图Gissane角:跟骨外侧沟底向前结节最高点连线与后关节面线之夹角,正常为120°~145°03损伤机制关节外骨折(不累及距下关节):扭转暴力,肌肉牵拉暴力,直接暴力等关节内骨折(约占75%,累及距下关节):轴向暴力(坠落或交通事故等)04X线检查1.侧位片(1)非负重跟骨外侧位:侧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靠于台面,对侧下肢向前上方弯曲,被检侧足外侧紧靠暗盒,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于检查床面入射。
A.摄影方法;B.X线显示可清晰显示跟骨形态及跟距关节面,在评价跟骨骨折时非常重要,同时可在此体位测量跟骨结节关节角等。
(2)负重跟骨外侧位:站于检查床或检查架上,被检侧足负重,身体重心位于此足,紧靠检查床或检查架外缘,足外侧贴近平板探测器,对侧膝关节屈曲置于被检侧足前,跟骨置于照射野中心,中心线对准跟距关节,垂直于平板探测器入射。
A.摄影方法;B.X线显示可清晰显示跟骨形态及跟距关节面,在评价跟骨骨折时非常重要,同时可在此体位测量跟距角等。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21〕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缺乏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及临床路径(贵定县中医院)
跟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1、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伤后1周—2周,血离经脉,淤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道,局部淤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骨折早期,伤后2周—4周,淤血未尽,筋骨未愈,淤肿减退,筋骨不舒。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骨折后期,伤后4周后,筋骨未坚,肝肾不足,瘀肿已消,筋骨不舒,并可伴倦乏力,腰膝酸软等。
二、常见症候/症候施护(临症辩证护理)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1)复位后,管型石膏固定4—6周,(2)伤后抬高患肢,应早期进行膝关节、趾关节的屈伸活动,(3)早期可遵医嘱采用活血袪淤药物外敷。
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1)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做适当固定后即可扶拐逐步下地但不负重行走。
(2)关节面塌陷跟骨骨折闭合复位失败后,可行手术治疗。
(3)有明显移位者,复位后科观察肿胀程度,肢端血供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改变,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解除外固定后,可遵医嘱以活血舒筋通络类中药熏蒸、熏洗、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等治疗。
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生反馈。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手术复位外固定护理1、夹板外固定护理(1)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手法复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3)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位。
(4)注意观察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调整。
(5)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皮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可用中药药棒穴位按摩、中药穴位贴敷、艾灸等治疗。
(6)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而形成压疮,保持下夹板的清洁。
(7)解除固定后,可用中药熏蒸、熏洗、中药贴敷、中药热奄包等进行活血、舒筋、通络治疗。
早读138张高清图全面记录精讲,快速拿下跟骨骨折手术!
早读138张高清图全面记录精讲,快速拿下跟骨骨折手术!跟骨骨折在临床足部骨折中比较常见,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骨折,骨折后情况多复杂,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
由于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并发症多等因素让跟骨骨折的治疗难度比较大。
今天我们结合高清图谱给大家讲解跟骨的解剖及相关手术技巧,值得学习借鉴!跟骨骨折概述1.跟骨解剖跟骨上面观跟骨外侧面观跟骨内侧面观后面观2.解剖学特点1)侧位片:Gissane's角:跟距关节前后关节面之间的夹角,正常范围125°~145°,跟距关节内骨折常造成此角增大或缩小。
跟隆结节角(Bohler's角):跟骨后关节面最高点分别向跟骨结节和前结节最高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正常范围27°~40°,此角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关节面有压缩、下陷。
2)轴位片:通常用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判定预后情况及指导手术方案。
3)Broden's位X片:下肢伸直,踝微屈曲,足内旋与暗盒约成45°,以下胫腓联合为投照中心,球管向头侧倾斜10°、20°、30°、40°摄片,可显示后距下关节由后向前的不同部分,使劈裂的跟骨后关节面清楚显示。
观察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必要时还可以作健侧对比照相,对术后检查复位与内固定情况也很有帮助。
4)CT三维重建: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其三维解剖结构及全面分析跟骨骨折后全骨形态改变。
对距下关节面出现骨移位、分离凹陷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及关节内是否有碎骨片存在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为医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参考。
3.跟骨骨折的放射学评价4.创伤机制•G角处受距骨外侧撞击而骨折;•跟骨外翻、形成外侧壁和主体;•残余力进入内侧柱;•延伸至前柱形成前柱骨折或脱位;•向后作用于关节面形成关节面压缩骨折或舌形骨折。
1)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摩托车伤、电动车伤。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跟骨骨折是最容易导致残疾的下肢骨折之一。
早期并发症,长期的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和再手术非常常见。
这种损伤的治疗很有挑战,最佳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
微创入路近年来得到很好的普及,对降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可能有潜在的益处。
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大部分跟骨骨折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伤等高能量暴力引起,为关节内骨折。
尽管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病,但多为工业领域的较年轻患者。
因此人口学上的特点和伤后致残情况,本病的社会经济学效应非常巨大。
有报道伤后3~5年有很高的伤残率。
跟骨骨折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比遭遇其他骨折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器官移植或心梗的患者都要差。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损伤。
典型的跟骨骨折为下肢轴向暴力时,距骨撞进跟骨造成。
而准确的骨折形态则取决于受伤时足的位置、患者的骨量和暴力的大小。
伤后足跟变短、增宽、内翻移位。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损伤。
严重的肿胀、骨折、水泡,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都可能出现。
也常合并腰椎和其他下肢骨折。
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复位好坏是达到成功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挑战因素之一。
在损伤时的关节软骨损伤及继发的关节骨块移位会导致创伤后关节炎。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很大程度上由距下关节受累范围决定。
关节内骨折01分型和影像学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包括平片和CT。
平片应当包含侧位和足正位,以及 Harris 跟骨轴位。
在侧位片中,Böhler角减小, Gissane角增大,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塌陷(图1)。
如果后关节面仅有外侧部分塌陷移位,可以看到双边征(侧位片中后关节面的关节线内侧部分均可见)(图2)。
足的正位可以显示骨折向前结节和跟骰关节延伸范围。
轴位片可以展示内翻移位和跟骨结节短缩程度。
对大部分关节内骨折来说,CT能有效的评估关节受累范围和移位程度(图2-图B、图C、图D 及图3- 图A和图B)。
图1:一名38岁男性的侧位片上可见关节内移位,跟骨高度丢失,关节骨块压缩,Böhler 角减小,Gissane角增大。
骨折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23版)
骨折等五个病种临床路径及表单(2023版)
一、介绍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的包括骨折在内的五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表单。
以下是这些病种的详细信息。
二、骨折
2.1 临床路径
针对骨折的临床路径旨在提供医生在骨折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指导。
该临床路径包括以下步骤:
1. 骨折的初步诊断和评估
2. 影像学检查确认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
3.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4.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术前评估和患者教育
5. 手术治疗过程,包括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
6. 康复计划,包括康复评估、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7. 随访和复查,包括定期复查和骨折愈合评估
2.2 表单
2.2.1 骨折初步诊断和评估表单
该表单用于记录患者的初步诊断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和疼痛
评分等。
2.2.2 骨折手术前评估表单
该表单用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治疗,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风险评估和麻醉评估等。
2.2.3 骨折手术记录表单
该表单用于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手术部位、手术
方法和手术操作等。
2.2.4 骨折康复评估表单
该表单用于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包括骨折愈合程度、功能恢
复和康复建议等。
三、其他病种(待补充)
(在此补充其他四个病种的内容,包括临床路径和表单的介绍)
四、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2023年版的骨折等五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表单。
这些临床路径和表单可为医生提供指导,以在疾病诊断、治疗和康
复过程中优化患者的医疗管理。
备注:本文档内容仅供参考,请以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政策
要求为准。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9个住院病种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2017)1、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2、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3、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4、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5、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6、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7、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9、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10、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1、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12、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3、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4、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15、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16、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17、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18、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19、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跟骨骨折分型及治疗
跟⾻⾻折分型及治疗跟⾻⾻折的分型和治疗⽆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科跟⾻⾻折分型及治疗⾻三科苏⽅贵跟⾻⾻折(calcaneusfractures)的特点:①最常见的跗⾻⾻折,占跗⾻⾻折的60%,占全⾝⾻折的2%,约75%为关节内⾻折,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
②预后差;因跟⾻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质量差,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
3年~5年丧失劳动⼒。
③治疗⽅案个体化强,⽅法多不统⼀。
跟⾻的解剖学特点侧位X-Ray ⽚Gissane''s⾓:正常范围125°~145°,跟距关节内⾻折常造成此⾓增⼤或缩⼩。
跟隆结节⾓(Bohler‘s⾓):正常范围27°~40°,此⾓缩⼩表明承重⾯及后关节⾯有压缩、下陷。
跟⾻的解剖学特点轴位X-Ray⽚通常⽤来确定⾻折类型及严重程度。
判定预后情况及指导⼿术⽅案。
跟⾻的解剖学特点Broden''s位X-Ray⽚指的是下肢伸直,踝微屈曲,⾜内旋与暗盒约成45°,以下胫腓联合为投照中⼼,球管向头侧倾斜10°、20°、30°、40°摄⽚,可显⽰后距下关节由后向前的不同部分,使劈裂的跟⾻后关节⾯清楚显⽰。
观察距下关节后关节⾯,必要时还可以作健侧对⽐照相,对术后检查复位与内固定情况也很有帮助。
跟⾻的解剖学特点CT检查及3D重建能够更加直观的观察其三维解剖结构及全⾯分析跟⾻⾻折后全⾻形态改变。
对跟距下关节⾯出现⾻质移位、分离、凹陷性⾻折的严重程度及关节内是否有碎⾻⽚存在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为医师治疗⽅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参考。
临床表现①疼痛;与⾻折出⾎量有关(预防筋膜综合症)②张⼒性⽔疱形成;⾎性;清亮。
③⾻擦感;④患⾜畸形;跟⾻⾻折的临床分型⽬前,跟⾻⾻折的临床分类⽅法超过20种,均有其各⾃的适应证及优、缺点。
其分类主要依据X线及CT表现。
临床应⽤较⼴泛的是Essex-Lopresti及Sanders分型。
根骨骨折
(二)骨折分型 跟骨骨折有多种分类方法,由于未波及距下关节面的骨折 其结果常常好于累及到关节者,故Esses+Inprestijian将跟骨 骨折分为关节外和关节内骨折。关节外骨折按解剖部位分 为前结节骨折、内侧结节骨折、载距突骨折及体部骨折。 关节内骨折包括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
(三)临床表现 伤后的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不能负重,随后淤血,有 水泡形成,明显的移位会产生足的外观畸形,足内、外翻 运动受限。严重者表现为足弓塌陷,足跟横径增宽,高度 减低。 (四)诊断 1.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需拍跟骨正位、侧位、轴位 片。正常跟骨后上部与距骨关节面构成20°~40°角(跟 骨结节关节角)。跟骨骨折时此角可减少或消失。 2.cr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骨折块的多少、移位的大小、翻 转的方向以及跟骨外侧壁增宽及外踝撞击的程度。
(2)切口裂开 由于跟骨骨折后,其高度塌陷,该部位皮 肤挛缩,伤后2周左右手术,骨折复位后,造成皮肤相对 缺损,加上钢板内固定后,缝合切口皮肤张力高,且该处 软组织少,此种情况下切口易裂开,钢板外露,一旦出现 此并发症,往往需要皮瓣转移闭合创面,方可治愈。护理 措施:若条件许可,伤后尽早手术,最好在严重肿胀或张 力性水疱出现前手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预防肢 体肿胀,减轻皮肤张力。指导病人功能锻炼时应循序渐进, 不可运动过度,防止切口裂开。
3.体位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减少患 肢的不适和疼痛。 4.观察足趾的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温度、活动情况。 5.合并症的观察与处理 (1)颅底骨折注意病人神志、瞳孔有无异常,有无头痛及其 严重程度,有无喷射性呕吐,有无耳、鼻流液,“熊猫眼" 迹象。出现脑脊液耳漏和鼻漏时处理:①避免用力咳嗽; ②不可局部冲洗、阻塞外耳道和鼻腔;随时以无菌棉球吸 干流出的脑脊液,保持口、鼻、耳清洁;③抬高头部。 (2)脊柱骨折有无双下肢感觉、活动异常,大小便有无 障碍。处理:参见“脊柱骨折"相关内容。 6.骨科常规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等。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4种手术入路方式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4种手术入路方式分型第1个得到广泛接受的分型系统是Essex-Lopresti于1952年提出的,他把骨折分为是否累及距下关节的两型。
Soeur和Remy于1975年提出了基于损伤机制的关节内骨折分型法:垂直压缩力、剪切力、垂直压缩及剪切力联合作用。
Stephenson改进了Warrick和Breemner在1953年提出的分型,该系统是基于损伤机制,测定原发矢状位骨折线,以骨块和主要的碎片的数量来分型。
Crosby和Fitzgibbons建议:根据跟骨后平面的三维CT来分型:Ⅰ型:指后平面骨折碎片没有或较小移位,延伸到后平面的关节内骨折其碎片分离或压缩不超过2mm;II型:指后平面骨折移位但无粉碎,延伸到后平面的关节内骨折其碎片分离或压缩超过2mm;III型:指后平面粉碎性骨折。
Crosby和Fitzgibbons认为:该分型系统可准确预见骨折预后情况。
I型:骨折只需闭合治疗即可得到较好疗效;II型:效果较为复杂,III型:一般预后不佳。
Sanders报道了一种基于冠状位和轴向位CT的分型方法:I型:指所有未移位的骨折,无论骨折线的多少,均无需手术治疗;II型:指后关节面被分为两个部分的骨折,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IIA、IIB和IIC;III型:指中心的压缩骨块将关节内骨折分为三部分,包括IIIAB、III AC和IIIBC;IV型:指骨折高度粉碎,经常有超过4个关节内骨折碎片存在。
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外侧扩大“L”形切口):特点:Benirschke等于1993年提出。
比较符合跟骨外侧解剖的特点,虽然创伤相对大,但损伤外侧结构的机会少,显露清晰,目前最为常用。
方法:外侧广泛切口:起点为外踝上2cm及跟腱外侧缘,在脚垫处弧形向前,平行于脚垫至腓骨短肌腱止点,并向上成角,以便于探查跟骰关节面。
全层切开皮肤,避免造成斜面;骨膜下剥离形成皮瓣后再使用拉钩。
切开跟腓韧带暴露腓骨长短肌腱。
骨折临床路径
骨折临床路径
引言
骨折是指骨头的完整性被破坏,通常由于外力导致。
临床路径
是指在医疗机构中,为患者提供一种按照最佳实践方式进行治疗和
管理的流程。
本文将介绍骨折患者的临床路径,旨在优化治疗流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骨折临床路径
入院阶段
1. 评估患者病情:医生通过体格检查、X光片等辅助检查,了
解骨折的类型、部位和程度,并评估患者的伤情及疼痛程度。
2. 给予急救处理:对于复杂骨折或出现严重外伤的患者,采取
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等。
手术治疗阶段
1. 术前准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患肢准备、手术常规
检查和麻醉评估等,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2. 手术操作:根据骨折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选取合适的手
术方式和手术器械进行手术治疗。
3. 术后护理:手术后,进行术后疼痛管理、伤口护理、血流恢
复监测等,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康复护理方案。
出院及康复阶段
1. 出院评估:医生会对患者的伤情进行评估,确保患者伤情稳定,能够适应出院后的生活。
2. 出院指导: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术后康复指导、药物
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
3. 康复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指导和康复训练等。
结论
骨折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执行,能够规范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并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通过完善相关流程和标准,临床路径能够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跟骨骨折的住院患者.一、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TCD编码:BGGOOO〕.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编码:〕.〔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5〕〔ZY/〕 o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一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2.骨折分类〔1〕不涉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2〕关节面轻度受累的骨折.〔3〕关节面严重受累的骨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治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证瘀血未尽,筋骨未愈证肝肾缺乏,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治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跟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W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诊断标准的新鲜骨折患者.2.除外开放性骨折、跟距关节而严重受累的骨折和病理性骨折.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工程1.必需的检查工程〔1〕跟骨正侧位、轴位X线片;〔2〕血常规、凝血功能、尿常规;〔3〕肝功能、肾功能;〔4〕心电图;〔5〕胸部透视或胸部X线片.2.可选择的检查工程: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行CT或MRI检查.〔八〕治疗方法1.手法复位、钢针撬拨经皮内固定及夹板或石膏外固定.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3.外治法.4.功能锻炼.5.其它疗法.6.护理调摄.〔九〕出院标准1.骨折局部疼痛缓解,肿胀减轻.2.进针点无感染征象.线片检查显示Bhler' s角、跟骨外形根本恢复或到达功能复位.4.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其他并发症.〔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因并发其他部位损伤致使治疗时间或卧床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者,退出本路径.2.合并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3.治疗过程出现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二、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TCD编码:BGGOOO. ICDTO编码:〕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住院日期:―年_月_日出院日期:—年—月B标准住院日W14天实际住院日:天。
骨折临床路径
骨折临床路径简介骨折是指骨骼断裂或破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骨折临床路径是指在骨折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医疗团队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流程进行治疗的路径。
本文将介绍骨折临床路径的目的、特点、步骤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骨折临床路径的目的是规范和优化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医疗费用的开支。
通过制定规范的治疗路径,可以使医疗团队更好地协调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延误和重复,提高治疗效果。
特点1. 多学科协作:骨折临床路径需要医生、护士、药剂师、物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的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形成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
2. 标准化流程:骨折临床路径明确了诊断、手术、术后治疗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使整个治疗过程更加规范、高效。
3. 个性化护理:骨折患者的特点各异,骨折临床路径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管理标准化:骨折临床路径明确了医疗文书的要求和编写规范,统一了医疗信息的记录和整理,便于后续统计分析和研究。
步骤1. 评估和诊断: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
2. 手术准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手术方案并进行术前准备,包括交代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3. 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或骨折复位。
4. 术后管理:包括术后镇痛、抗感染、预防血栓形成等措施,以及术后康复训练和护理指导。
5. 随访和复查: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进行必要的复查,如X线检查、功能评估等。
6. 出院和康复: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确定出院时间,并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康复指导和家庭护理。
应用骨折临床路径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同时,骨折临床路径也为医疗团队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度版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骨伤病19种临床路径
目录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肱骨髁上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3)孟氏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0)桡骨远端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25)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1)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38)外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中医临床路径 (46)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临床路径 (51)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57)骨蚀(股骨头坏死)中医临床路径 (63)胫腓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1)跟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78)踇外翻中医临床路径 (82)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88)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95)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101)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临床路径 (106)附骨疽(慢性骨髓炎)中医临床路径 (112)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一、锁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 分型青枝型骨折横断型骨折粉碎型骨折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第1 页共119 页疗方案”。
锁骨骨折临床常见的证型:血瘀气滞证瘀血凝滞证肝肾不足证(三)治疗方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锁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锁骨骨折(TCD编码:BGG000,ICD-10编码:S42.001)的患者。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 跟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跟骨骨折(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提出跟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跟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跟骨骨折calcaneus fracture凡发生于跟骨的骨折均称为跟骨骨折。
3 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有明确的足跟部外伤史,特别是高处坠落史。
3.1.2症状体征主要症状是足跟部疼痛、活动受限。
查体可见局部肿胀,压痛,皮下瘀斑,足弓变浅或消失,足跟增宽,呈外翻畸形。
合并脊柱骨折时则有胸腰部疼痛,活动受限。
合并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可出现足部剧烈疼痛,皮肤感觉障碍和张力异常增高等表现[1,2]。
3.1.3影像检查X线片检查:应拍摄跟骨前后位片、侧位片和轴位片,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类型、关节面塌陷情况以及测量Böhler角(25~40°)、Gissane角(平均120~145°)和跟骨的高度、宽度、外翻的角度等。
对合并伤患者还应拍摄相应部位的X线片[3]。
CT检查:应包括横轴面及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用于判断跟骨骨折的部位、移位和塌陷程度,特别是后关节面骨折情况。
CT图像三维重建可直观显示跟骨骨折的细节[4]。
3.2分型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两种,一是基于X线片检查的Essex-Lopresti分型法,分为舌型骨折和关节塌陷型骨折,又根据严重程度分为不同亚型[5]。
二是基于CT检查的Sanders分型法,它根据冠状位和轴位CT图像中后关节面骨折的情况,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划分为四大类型和不同的亚型:I型,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无论后关节面骨折线有多少;Ⅱ型,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移位≥2mm,根据原发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ⅡA、ⅡB和ⅡC;Ⅲ型,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为三部分移位骨折,又分为ⅢA、ⅢB及ⅢC三个亚型,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凹陷骨折线;Ⅳ型,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包括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3、单纯压缩骨折及爆裂骨折骨块后移位不超过椎管1/3;
4、除外病理性骨折;
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3、各种保守治疗无效半年以上,X线片显示为晚期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变,有全膝置换术指征者,不进入本路径;
4、除外以下情况:1患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2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3除外膝关节创伤引起的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及髌下脂肪垫损伤等疾病;5、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回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以内;2中期:伤后2周~4周;
3晚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无移位型2伸直型3屈曲型4半脱位型
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2、患者适合并接受回医治疗;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诊断标准TCD:BGG000、ICD10: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方法
入院后尽快行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
1、麻醉方法: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病情许可也可不采用麻醉;
2、治疗方法:闭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3、复位后X线片;
4、辨证运用回药制剂根据骨折三期回药内服、外用辨证施治,早期以清血道、除恶血、消肿止痛为主治疗;
5、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局部无明显肿痛,X线片复查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
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
(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
(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
(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3.手术内植物:接骨板、螺钉、张力带钢丝、髓内钉。
4.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5-8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足侧位及根骨轴位片。
2.必要时查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
3.术后处理: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3)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4)术后康复:以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2.伤口愈合良好:引流管拔除,伤口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伤口情况)、无皮瓣坏死。
3.术后X线片证实复位固定满意。
4.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伤口感染、皮瓣坏死,脱位、神经血管损伤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内科合并症:老年患者常合并内科疾病,如脑血管或心血管病、糖尿病、血栓等,骨折手术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而需要进一步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的选择:由于骨折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内固定材料,可能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二、跟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
行踝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日期
住院第4-11天
(术后第3日)
住院第5-12天
(术后第4日)
住院第6-15天
(术后第5-8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必要时)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病程记录
□伤口换药(必要时)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摄患侧跟骨正侧位片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手术及
伤口评估,确定有无手术并
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情况,
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出
院诊断证明书等所有病历。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康复锻
炼及注意事项,如:复诊的
时间、地点,发生紧急情况
时的处理等
重要医嘱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患肢抬高、制动
□抗生素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伤口换药(必要时)
□镇痛等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骨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
□患肢抬高、制动
□停用抗生素(如体温正常,
伤口情况良好,无明显红肿
时停用)
□其他特殊医嘱
临时医嘱:
□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电解质(必要时)
□伤口换药(必要时)
□镇痛等对症处理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日后拆线换药(根据
伤口愈合情况,预约拆线
时间)
□一月后门诊复查
□如有不适,随时来诊
主要护理工作□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心理和生活护理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