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鉴赏精品PPT课件
寄畅园 导游讲解词
![寄畅园 导游讲解词](https://img.taocdn.com/s3/m/57711b7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4.png)
寄畅园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锡惠山麓,别称秦园,为宋代词人秦观的后裔秦金创建明正德年间,原名“凤谷行窝”;后经第三代园主秦耀及秦氏后裔的改造,兴盛于明万历至清康乾年间,是江南著名的山麓别墅式古典园林。
作为山麓别墅式园林的典范,寄畅园强调“山林野趣”,以巧妙的借景、神秘的引泉、精美的理水、自然的叠山等造园手法,创造出自然和谐的山林胜景,寄托了主人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人生的思考。
-穿过门厅,眼前看到的是“凤谷行窝”大厅。
堂前两侧分别有“侵云”、“碍月”两个门洞。
“侵云”指的是锡山龙光塔影,“碍月”则框出了惠山西岭月色。
大家请看,前面这座假山就是八音涧的入口了。
“八音”指的是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合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眼前这座硬山式厅堂式建筑是嘉树堂。
在嘉树堂前有一幅抱柱楹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
这对联说得正是堂前的美景。
您看,池水倒映着园中的知鱼槛、郁盘亭等建筑,远处的锡山和山顶上的龙光塔也被借景入园,相映成趣,小中见大,形成了“山池塔影”的景象。
继续向前,这座深入水中的方亭,叫做“知鱼槛”。
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
知鱼槛的名字从何而来呢?在《庄子·秋水》篇中,记载了战国时庄子和惠子在濠水边一段有趣的哲学对话——庄子说:“水中那从容游着的鱼,是鱼的快乐。
”惠子反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反驳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今天,这对话的原文已制成清水楠木屏,悬挂在知鱼槛的粉壁上。
秦耀年少得志,平步青云,不料却在壮年时被同僚排挤,罢官回锡,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种无奈的选择。
他在心灰意冷之际便只好放逐自我,寄情山水。
他曾为此景点赋诗一首感慨道:“槛外秋水足,策策复堂堂;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庄”,秦耀感悟到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淡看荣辱,冷眼繁华,处事淡定,身处世而心逍遥,山水与你融合在了一起,做一回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又何妨呢?知鱼槛还是欣赏寄畅园“借景”造园的绝佳之处。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797ded19e8b8f67d1cb903.png)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摘要: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园林艺术格调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自然精神境界山水景观苏州园林寄畅园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ae2e3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d.png)
往南便是三层的“凌虚阁”高出林梢,可俯瞰全园之景。再折而西,跨润过桥 登假山上的“卧云堂”,旁有小楼“邻梵”,“登之可数(惠山)寺中游人”。 循径往西北为“含贞斋”,阶下一古松。出含贞斋循山径至“鹤景”和“栖元 堂”,“堂前层石为台,种园的总面积为9900平方米,园内的山水骨架构成了园景的核心。水池偏东, 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形成了山水骨架的主体。据统计,假山约占全园面积 的23%,水面占17%,两者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总结:
寄畅园这座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以其独特的空间布局艺术特征吸引了无数游客 的眼球。从总体布局到山水骨架、建筑格局以及园内景点等方面,寄畅园都展 现出了其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 美丽景观和宁静和谐的氛围。
通过对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和欣赏园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试论寄畅园的特色
寄畅园: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
当提到寄畅园,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这个位于 无锡市惠山脚下的古典园林,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景观和深 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
1、环境特色
寄畅园位于无锡市西郊,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巧妙地 利用地形,将湖光山色与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园内的建筑布局精巧,亭台楼阁、 廊榭轩馆错落有致,使得整个园林显得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五、植物配置
寄畅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园内树木茂盛,绿草如茵,更有 假山、水池等元素相互映衬。植物配置与园内建筑、山水等元素相互融合,形 成了一个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丽景观。
六、借景艺术
寄畅园在空间布局上巧妙地运用了借景艺术。通过借景,将园外的锡山龙光塔 等景观引入园内,使园内景色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借景艺术的运用,不仅增强 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也使得园内景色更加多样化和生动化。
寄畅园
![寄畅园](https://img.taocdn.com/s3/m/fa0f85e1172ded630b1cb6d7.png)
课题名称浅谈寄畅园造园艺术摘要寄畅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站在新时代的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一个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范本。
本文主要从寄畅园的历史和造园手法等方面入手,探究寄畅园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着力分析寄畅园的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人文景象,这对我国现今园林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寄畅园;造园法则目录1 概况 3 2借景艺术 3 3叠山艺术 3 4理水艺术 3 5建筑艺术 4 6植物造景艺术 4 7 小结 4 参考文献 4 谢辞 51 概况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
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至2000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2]。
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致。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2 借景艺术借,是借景,是景物之间相互资借关系处理,以丰富园景,增加园趣,扩大景观效果[3]。
借景,是我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一,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可以互借,也可以外借。
寄畅园面积1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寄畅园主要赏景建筑都背东面西。
为便于西借惠山,从知鱼槛、涵碧亭、环翠楼、凌虚阁等主要观赏点望去,但见惠山绿嶂巍峙,山顶游人蠕动,既远又近。
“名园正对九龙岗”,“春雨雨人意,惠山山色佳”[4]。
寄畅园鉴赏精品PPT课件
![寄畅园鉴赏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a2dc6665ce0508773213a8.png)
布局解析
• 寄畅园在动态布局的方面做得很优秀:石板桥,与北岸相通。水心 岛上筑有水心亭,依水而筑。池西筑有假山群,堆筑相当精巧,达 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地步。全园只筑有三厅建筑:园北依墙 筑有蝴蝶厅,规模宏伟,为全园主要建筑;园西依墙筑有桂花厅;园 南端筑有宴厅。为北、西南三个不同方位观赏全园的最佳观景点。 三厅之间,上用串楼下用回廊进行串联,依照地势高低,曲折透逸 。双层隔墙上均有什锦漏窗,从楼下回廊与楼上串楼观赏,将园景 分成高下两个层次,转换成前后左右四面,既可观赏西园的景色, 又可观赏东园的景色,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达到多角度 、多方位、多层次的观景效果。这种用串楼复廊隔景,又用双层漏 窗借景,是寄畅园建筑者的独创,在私人园林中少见。
门前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入室为古朴门厅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而整座假山又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细细揣摩可看出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狮子来静中寓动妙趣横生假山脚下还有意设臵洞沟谷道弯曲而上使人误以为拾谷道而上可直上惠山涧水也好象从惠山顺流而下假山脚下的水边还臵有零星矶石高低曲折伸向水中使假山和水池自然吻合水石相错意景清逸
园内叠山分析
• 一是选石。石质要 统一,黄石、湖石, 不能混用。
• 二是造型。所谓假 山,其实不假,其 气质甚至胜出真山。
•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 山,仿得是气质,不 是做真山的模型。
•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 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 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 石有立体感。
• 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 姿百态,漏窗本身和由 它构成的框景,如一幅 幅立体图画,小中见大, 引人入胜。特别令人感 兴趣的是,在同一园林 中,不会有雷同的漏窗 出现。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c698c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8.png)
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第一篇: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论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寄畅园景观特点分析摘要:江南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江南气候温和湿润、水网密布、花木生长良好,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园林艺术格调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园艺术自然精神境界山水景观苏州园林寄畅园正文: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涵盖宽泛,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
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
因此,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
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
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寄畅园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寄畅园](https://img.taocdn.com/s3/m/d8090530de80d4d8d15a4f8e.png)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本科课程作业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园林史》课程江南园林——寄畅园赏析学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山水占地面积达全园的三分之一多,该园以山水为主,搭以疏朗的建筑。
形成一座以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山麓别墅。
而其又是叠山、造水等方面的佼佼者,同时也极大应用了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园林中借景、障景手法的典范。
[关键词]江南园林;寄畅园;自然。
一、历史背景寄畅园就位于惠山,明嘉靖年间,南京的兵部尚书秦金在此地建了别墅,称“凤谷行窝”。
万历年间,官至湖南巡抚的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无锡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因在秦氏流传百年也被叫做“秦园”。
二、园林布局寄畅园位于锡山和惠山之中,做假山以借惠山余脉。
园以水为主题,分别引自惠山寺日月池和二泉书院积香池(现已无水),水体整体形状呈葫芦状,鹤步滩和知鱼槛位于中部,把水体分为大小两个空间。
而先月榭和嘉树堂分位于左右,使得两者都获得了最好的观赏位置。
同时水面七星桥的设计,使水达到断而未尽。
寄畅园的山石以土石为主,与惠山余脉融为一体,南部为九狮山,峰回路转。
在北部开凿出一条山谷,建为八音涧。
三、风格特色“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良好的地理条件对一个园林由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寄畅园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山地园林的代表,寄畅园东临锡山,西靠惠山,为其打造了独一无二的天然条件。
构造的园林也是清新雅致,具有山林野趣。
总体来说,寄畅园的园林特色具有以下几点特点:1.改造自然,忠于自然。
设计者在园中堆叠假山、营造水体,并不是单纯地挖湖堆山。
而是为了巧借自然,使山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同时园林以山水为主体,使其尽可能展现自然的风貌。
不同于众多的文人园林,注重的更多是个人情感的表达,秦代后裔追求的是自然。
2.人工与自然的巧妙结合寄畅园建筑主要集中在南部,却没有和园中假山形成明显的界限,而是与自然融合在一起。
寄畅园案例分析
![寄畅园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1caa7d7375a417866f8f7f.png)
4
园林设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
中”。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说到: “中国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 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 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话说 得非常贴切。众所周知,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 自然的一种介质,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 更是大多数人闲暇放松的乐土。寄畅园就是 这样的一个园林, 它的文化含量丰富, 个性特 征鲜明,同时又多彩多姿, 极具艺术魅力, 在中 国古代园林中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后其曾孙秦耀于万历年间大修,改建成“寄畅
园”。
A
2
寄畅园整体上可分为5 个区块:山水区、入口区、卧云堂
区、嘉树堂区和湖石假山区,主园路贯通这5 个区。山水区
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在基址原有地势地貌基础上,
通过“因高堆山,就底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是对基
址环境的理性利用和回应,也是寄畅园根据基址环境特征表
A
6
一·崇尚自然、妙造自然
寄畅园的造园思想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法自 然”的思想观是一种至善至美的境界, 寄畅园之所以崇尚自然、 追求自然, 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 而在于对潜在自 然之中“道”与“理”的追求。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 构, 纳寄畅园为山麓园, 景物皆面山而构, 纳园外山景于园内。在 营造建筑、山水与植物上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 并竭力追求顺应 自然的天成之美。因此,寄畅园在形式上呈现出来的是不规则、 不对称的布局, 植物配置不按直线排列, 姿态自然天成, 不受人工 约束。在寄畅园的设计中虚实关系表现为山为实, 水面为虚; 近景 为实, 远景为虚; 景物为实, 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 这是受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ppt课件
![景观园林案例分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560728a8956bec0875e31c.png)
贝聿铭说过,“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 空气;但对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 ”当年他在北京设计的香山饭店就把白墙灰砖引入以红墙黄瓦 闻名的北京,他的设计中习见的月亮门,光影交错下那清晰的 轮廓和剪影效果,分明来自他对苏州园林的记忆。 窗最早 的功能也是透光,可是一旦人文发展起来,雕琢就无法避免。 苏州的窗的式样之多,号称世界之最,光窗框有矩形、菱形、 多边形、圆形、月芽形、宝瓶形、桃形……中间的窗芯更是成 百上千,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套方、冰裂、鱼 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 ······就算在外围墙上也做作成假漏窗模样,仅仅装饰 而已。 窗简直可以说是苏州文人的心之七窍,要包孕映衬、 虚实,曲直、开合、动静、隐显,要取舍朝晖斜阳、日光月影、 雾雪霜露、芭蕉夜雨。为了开窍,费心费力费钱,据说沧浪亭 全园有108种花窗样式,在游廊中间还要隔以粉墙,成蜿蜒曲折 的复廊,中间分隔墙上嵌设漏窗,一字排开,连绵不断,这样 对视成景,在园中可以透过漏窗看悠悠碧水,看对岸的杨柳依 依;在园外则可透过漏窗望见枝头春意闹,山池亭台在花树中 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2
苑园游览区
万寿山前山景区 万寿山后山景区 万寿山后湖景区 万寿山东部景区 万寿山西部景区 昆明湖景区
23
万寿山前山景区
水平轴线——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 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 门,西止石丈亭,长廊全长 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 中最长的游廊廊上的每根枋梁 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 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 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 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一、借景:众多古典园林中最有特色的布局技巧,包含远借,邻借, 仰借,俯借、时借等。 颐和园的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在选址时就以数十里外 的重峦叠嶂的西山为远景,林木青葱的玉泉山及以上的玉峰塔为中 景,以园中之景为近景,形成一幅美丽画卷式的景观。 二、名景移植 颐和园的昆明湖的造景采取了移植全国各地名胜的手法。昆明湖— —杭州西湖;佛香阁——六和塔;转经藏——杭州法云寺藏经阁; 谐趣园——无锡寄畅园;十七孔桥——卢沟桥;买卖街——苏州 水街市;望蟾阁——黄鹤楼
无锡-寄畅园解析
![无锡-寄畅园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ceffafce2f0066f4332241.png)
是园亭究属游观之地,必
著名的造园名家张涟(字南垣) 须建立家祠,始可永垂不
数建筑毁于兵火,后稍作补葺。 1952年,秦氏后裔将私园献给国
史
“沤寓”。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06年)之夏,“葺园
和他的侄儿张轼精心布置,掇
朽”,将园内嘉树堂改为
山理水,疏泉叠石,园景益胜。 “双孝祠”,寄畅园为祠
家,即作保护性修复。又将原贞 节祠纳入园中,即今“秉礼堂”
瞰 图
东入口
凤谷行窝
九狮台
梅亭
寄
秉礼堂
含贞斋
八音涧
嘉树堂
畅
园
平
面
图
南入口
邻梵阁 卧云堂 碑亭 美人石
锦汇漪
先月榭
鹤步滩
知鱼槛
凌虚阁
郁盘亭
砖雕门楼
七星桥 涵碧亭
东入口
造 园 总 体 布 局
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 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 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寄 畅 园 鸟 瞰 图
位于惠山古街横街寄畅园入口对面 清康熙、乾隆两帝,分别六次南巡,七次到无锡,每次抵锡必到惠山,临幸寄畅园。此房为当时地方官员迎候皇帝,提前集中在此恭 候之处。故借用“朝房”名称,称“寄畅园朝房”,实际使用次数只有十余次,因而面积不大。
寄 畅 园 鸟
南入口
造
园
空
间
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
手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
解【
】寄 畅 园 江 南
私 家
造园 园林 析
园林中中国古典寄畅园解析 共51页
![园林中中国古典寄畅园解析 共51页](https://img.taocdn.com/s3/m/5c28fc7ecfc789eb172dc878.png)
园景之一八音涧
• 八音涧 原为悬淙涧,又 名三叠泉。全用黄石堆 砌而成。西高东低,总 长36米。涧中石路迂回, 上有茂林,下流清泉。 涓涓流水,则巧引二泉 水伏流入园,经曲潭轻 泻,顿生“金石丝竹匏 土革木”八音。八音涧 上,1981年复建原有的 “梅亭”一座,黑瓦粉 墙,金山石柱,典雅大 方。
园景之一知鱼槛
寄畅园布局解析
• 造园家在园林布局、风景部署以及细部处理上,决不斤斤于 园中一山、一水、一亭、一榭之奇巧纤丽,而是着重于山水 屋树的各尽其宜,园林整体的和谐协调,达到山为水峙、水 为山映、亭为花掩,树为泉漱的程度。所有山水泉石、竹木 亭榭,不以一景见长,不以局部为奇。而是相辅相成,相互 借资,隐现出没,得自然之意,由内部发出,构结外景,使 得内外空间渗透交流,远近风景统一扣连。因造园家将山石 泉池,绿化建筑等诸般构成园林风景之部件掌握自如,故长 于利用地形,巧于结合外景。对全园布局,宜山宜水、宜亭 宜榭、该起该伏、该大该小、当掩当露、当疏当密,胸中预 有成法,故使此园景色,举凡亭榭廊房,所见无不有山,而 水为之灌潄。涧池泉潭,所见无不有水,而山为之砥柱。全 园包孕着千变万化的山水画面,在全园树木苍蔚蒙茸、浓淡 叠交的气氛笼罩下,又体现了此园苍凉廓落
廊桥
园景之一七星桥
• 七星桥;横跨在锦 汇漪上,由七块黄 石板直铺而成,平 卧波面,几与水平, 乾隆曾吟有“一桥 飞架琉璃上”之句。 过桥,就是嘉树堂, 古屋三间,堂旁有 廊桥,通涵碧亭, 亭四方架水上。
寄畅园布局解析
• 动观布局
寄畅园在动态布局的方面做得很优秀:石板桥,与北岸相通。 水心岛上筑有水心亭,依水而筑。池西筑有假山群,堆筑相当精巧, 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地步。全园只筑有三厅建筑:园北依 墙筑有蝴蝶厅,规模宏伟,为全园主要建筑;园西依墙筑有桂花厅; 园南端筑有宴厅。为北、西南三个不同方位观赏全园的最佳观景点。 三厅之间,上用串楼下用回廊进行串联,依照地势高低,曲折透逸。 双层隔墙上均有什锦漏窗,从楼下回廊与楼上串楼观赏,将园景分 成高下两个层次,转换成前后左右四面,既可观赏西园的景色,又 可观赏东园的景色,真是“一步一景,步移景换”,达到多角度、 多方位、多层次的观景效果。这种用串楼复廊隔景,又用双层漏窗 借景,是寄畅园建筑者的独创目录
中国园林建筑ppt课件
![中国园林建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f28d7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1b.png)
沧浪亭平面图
未入园门先成景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沧浪亭的复廊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廊段。
2. 廊子是一种“虚”的建筑物,两排细细的 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廊顶。
3. 廊子的结构构造及施工一般也比较简单。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二、廊的类型
从廊的横剖面来看,可分为四种形式:双 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
豫园仰山堂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3. 范围园林空间
即利用建筑物围合成一系列的庭院; 或者以建筑为主、辅以山石花木, 将园 林划分为若干空间层次。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上海豫园龙墙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 组织游览路线
以道路结合建筑物的穿插,创造一 种步移景异、具有导向性的游动观赏 效果。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寄畅园案例分析讲述
![寄畅园案例分析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6a7dcb1667ec102de2bd8940.png)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寄畅园西靠惠山, 东南是锡山, 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 然条件, 以水面为中心, 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 水廊为主, 池中有方亭, 相互对映。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 背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 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 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 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从 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 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 走出厅堂, 则视线 豁然开朗, 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 又必须经过山间 曲折的小 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 造成了对比效果, 使人感到 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寄畅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艺术的杰出 代表,
园林设计讲求“寓诗情画意于自然景物 中”。陈从周教授在《说园》中说到: “中国 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 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 成‘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境界”, 这话说 得非常贴切。众所周知, 园林历来是人们亲近 自然的一种介质, 对于生活在都市的人来说, 更是大多数人闲暇放松的乐土。寄畅园就是 这样的一个园林, 它的文化含量丰富, 个性特 征鲜明,同时又多彩多姿, 极具艺术魅力, 在中 国古代园林中可算得上是艺术的极品。
江南之秀
组员:汪若男 黄洲 刘林峰 蔡超玥 彭夏春
寄畅园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 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寄畅 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1988年1月13日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 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
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
无锡寄畅园赏析
![无锡寄畅园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299560f5335a8102d22009.png)
园林史课程论文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学院:班级:姓名:学号:展开的天然山水画卷——无锡寄畅园赏析摘要:寄畅园是江南地区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别墅型私家园林,其巧妙的选址,别具匠心的叠山理水,偏多野趣的景色,无不表现出别墅型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不愧是一座优秀的屮国古典园林。
关键字:寄畅园因借自然叠山理水花水配罝建筑布局正文寄畅园位于无锡城西的锡山和惠山间平坦地段(即锡山风景名胜区内),占地约1公顷,属于中型别墅型私家园林。
元代原为佛寺的一部分,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辟为别墅;后经秦氏几代人的经营,寄畅园更为完美,名声大噪。
清咸丰十年(1860年),园曾毁于兵火。
如今的园林是后来重建的,但山水格局未做变动,依旧传承着文人园林简远、雅致的特质。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名,很多都含有隐喻(象征)的特点。
寄畅园也不例外,其初名为“凤谷行窝”,后取王義之《兰亭序》“一觥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更名为“寄畅园”。
1寄畅园布局寄畅园总体布局为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
假山约占全园面积的23%,水面占17%,山水一共占去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建筑布置疏朗,相对于山水而言数量较少,故王穉登《寄畅园记》评价:“兹园之胜……最在泉,其次石,次竹木花药果蔬,又次堂榭楼台池沼。
”寄畅园区位图寄畅同平面图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
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
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
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
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
寄畅园详细介绍PPT精选文档
![寄畅园详细介绍PPT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a45c7e8ea76e58fafbb00331.png)
31
32
园区总平面图 5
区位条件
• 寄畅园位于无锡西南一隅,西靠惠山,东临锡山, 泉水丰沛,自然环境幽美。
• 园区布景时较好地利用了周边环境以组织借景, 例如在丛林间隙中引入锡山的龙光塔;在园中某 处向西望去又能看到惠山与园内假山合二为一的 景象。
寄畅园与周围环境关系图 寄畅园区位图
6
7
8
9
10
11
寄畅园水域示意图
25
理水
• 借水源,造水景——“活” • 寄畅园从西、南二处引二泉水入园; • 西面一支引自二泉书院中的香积池,过八音涧后流入锦汇漪;南面一支引
自惠山寺的日月池,经镜池后也注入锦汇漪。 • 有聚有散;有静有动;有大有小;有声无声;……
景观空间序列及引水示意图
26
27
28
29
3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2223Fra bibliotek24理水
•江南古典园林中,几乎没有无水的园林。通过造园,自然界中各种形态的 水被纳入到园林的景色之中加以利用,称之为“理水”。 •造园先理水,寄畅园以山为重点,以水为中心,以山引水,以水附山;传 承了中国古典园林“大水宜散,小水宜聚”的基本手法
1
2
3
4
寄畅园概述
• 无锡寄畅园,又名秦园。明正德年间由秦 金建造,初名“凤谷行窝”,至今已五百 余年。其后人寄情山水,取王羲之“取欢 仁智乐,寄畅山水阴”之意,更名为“寄 畅园”。
• 寄畅园以水面为中心,西侧、北侧为假山 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 中有方亭,相互对映。
山水区 ——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二;在原 有地势地貌基础上,通过“因高堆山,就 地挖池”的造园手法塑造而来。
寄畅园教学提纲
![寄畅园教学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e856b40e33687e21af45a967.png)
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
,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精炼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
别具一格。
•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
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寄畅园的空间布局的艺术特征
• 寄畅园西靠惠山, 东南是 锡山, 园的总体布局抓住 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 以 水面为中心, 西、 北为假 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 池、 水廊为主, 池中有方 亭, 相互对映。
寄畅园区域图
寄畅园坐落在无锡 市西郊东侧的惠山 东麓,惠山横街的 锡惠公园内,毗邻 惠山寺。
历史
•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 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 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 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 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 两字名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 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 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 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 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 致。
• 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背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 塔为借景, 空间感、 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水、 假山是 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畅园在借景、 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 水平甚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内叠山分析
• 一是选石。石质要 统一,黄石、湖石, 不能混用。
• 二是造型。所谓假 山,其实不假,其 气质甚至胜出真山。
• 三是险峻。假山仿真 山,仿得是气质,不 是做真山的模型。
• 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 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立 体的三度空间,所以须有原则才使画中之 石有立体感。
• 堆塑漏窗以软景为主,图案一 般以吉祥物为主题。
自然形体取材范围较广,图案 题材多取象征吉祥或风雅的动 植物,属于花卉题材的有松、 柏、牡丹、梅、竹、兰、菊、 芭蕉、荷花等,属鸟兽的有狮、 虎、云龙、凤凰、喜鹊、蝙蝠, 以及松鹤图、柏鹿图等,物品 题材有花瓶、聚宝盆、文房四 宝和博古等,还有表现戏剧人 物和故事、象形文字的图案。
• 五是意境。山之意境 有不同的类别。人常 言泰山以雄著称,黄 山以奇著称,华山险, 峨眉秀,庐山迷,审 美特征不同。假山也 同样分这些类型,所 以须选一种审美倾向, 然后刻意追求之。
水系分析
二泉之水
双龙泉
日月池 方池
金连池
八音涧
叠水分析
寄畅园的水池的处理很成 功。水面南北纵深,池岸 中部突出鹤步滩,上植大 树二株,与鹤步滩相对处 突出知鱼槛亭,划分水面 为二,若断若续。
•
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
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
自然条件分析
• 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 东经119°33′至120° 38′,属 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 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 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 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气温,1月平均气温 在2.8℃左右;7月平均气温在 29℃左右。全年无霜期220天左 右。无锡市区年平均降水量在 1048毫米。雨季较长,主要集 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 发量,属湿润地区。无锡市区 日照时数2011年,2019.4小时。 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风、 连阴雨、寒潮和大风等。
文化背景
•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 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秦金殁,园归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年),秦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秦梁卒, 园改属秦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秦燿。万历十九年(公 元1591年),秦燿因座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回无锡后,寄抑郁之 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 两字名园。1952年秦氏后人秦亮工将园献给国家,无锡市人民政府进 行整修保护,逐渐恢复古园风貌。寄畅园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至2000 年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锡惠名胜区对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毁坏 的寄畅园东南部进行了修复,先后修复了凌虚阁、先月榭、卧云堂等 建筑,恢复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林景观,使整个古园气机贯通,充满雅 致。
无锡寄畅园
(1)寄畅园简介………………………..1 (2)寄畅园山体分析………………………..7 (3)寄畅园水体分析………………………..9 (4)寄畅园细节分析………………………..13 (5)寄畅园景观分析………………………..25 (6)寄畅园布局解析………………………..42 (7)寄畅园造园手法……………………….. 50 (8)寄畅园的局限性………………………..53
叠水分析
池北又有平桥浅低,似隔还通, 层次丰富。山的轮廓有起伏、有 主次。其中部较高,以土为主, 二侧较矮,以石为主,土石间栽 植藤蔓和树木,配合自然。山虽 不高,而山上高大的树木却助长 了它的气势。假山间为山涧,引 惠山泉水入园,水流婉转跌落, 泉声聒耳,空谷回响,如八音齐 奏,称八音涧,与“天下第二泉 ”相连。
总体布局
• 寄畅园西靠惠山, 东南是锡山, 园的 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 以水面为中心, 西、 北为假山接惠 山余脉。东部以水池、 水廊为主,
池中有方亭, 相互对映。
• 园的面积虽不大, 但近以惠山为背 景, 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 空间感、 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 水、 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 中的黄石做成, 所以, 寄畅园在借景、 选址上都相当成功, 处理简洁而效 果丰富, 水平甚高。
• 漏窗图案变化多端,千 姿百态,漏窗本身和由 它构成的框景,如一幅 幅立体图画,小中见大, 引人入胜。特别令人感 兴趣的是,在同一园林 中,不会有雷同的漏窗 出现。
• 漏窗很少使用在外围墙上, 以避免泄景。如果为增强围 墙的局部观赏功能,则常在 围墙的一侧做成漏窗模样, 实际上并不透空,另一侧仍 然是普通墙面。
叠水分析
寄畅园水池是自然式 的,池岸斗折蛇形, 犬牙交错,自然活泼 ,水则百折千迥,有 始有终,有聚有散, 收放有度。
寄畅园大门
院内漏窗分析 • 漏窗大多设置在园林内部的分隔 墙面上,以长廊和半通透的庭院 为多。透过漏窗,景区似隔非隔, 似隐还现,光影迷离斑驳,可望 而不可即,随着游人的脚步移动, 景色也随之变化,平直的墙面有 了它,便增添了无尽的生气和流 动变幻感。
目录
寄畅园简介
• 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寄畅园的面积为 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 于因借,混 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 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 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 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 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 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精炼的建筑,在江南 园林中别具一格。
园内洞门分析
• 洞莲瓣式、如 意式、贝叶式等。 其外形形状包括圆 形、方形、八方形、 葫芦形、梅花形等
月窗式
汉瓶式
著草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