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阅读
13短文两篇
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__yí__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有人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liàn)__练__达人情。

”开卷有(yì)__益__,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所以,热爱读书吧!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那样。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怡”指快乐,愉快,与心情有关,部首为“忄”旁。

注意不要因形辨音读作tái。

“练达”形容阅历多而通达人情世故。

注意“练”不要写作“炼”。

“开卷有益”指读书有好处。

注意“益”不要写作“意”。

2.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①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

②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还能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③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就必须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答案】去掉“都”或把“双升”改为“上升”。

(2)第②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还能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3)第③句是__条件__复句。

(从“并列”“选择”“转折”“条件”中选择恰当的填空)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修改语病、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及复句类型的判断。

(1)①句“都”与“双升”语义重复。

去掉“都”或把“双升”改为“上升”即可。

(2)②句“长知识”与“增技能”是两个表示并列的短语,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3)细读第③句可知,这句话中后半句是成为真正的读书人的必要条件,所以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3.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C)
①“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作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D.④②①③⑤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阅读语段可知,此文段主要内容是阐述“读书”。

通读各句可以发现,④句首先明确指出读书要“选得精”“读得彻底”,故此句置于首位;②句紧跟④句,从反面论述读书需要“精选”;①句从“熟读深思”角度,阐述读书需要“读得彻底”;⑤句进一步论述读书的意义和方法;③句紧跟⑤句,阐述“少读”但“精读”的意义。

故恰当的排序是:④②①⑤③。

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

(1)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比喻论证)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对比论证)
(3)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道理论证)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

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①举例论证: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加具体而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采用生活中的道理或者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论点,使论证更加概括深入。

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以强调突出论证。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从而使论证通俗易懂。

(1)句根据“犹如”二字即可得知为比喻论证。

(2)句作者通过“鄙”“羡”“用”三个词的对比,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的人对待读书的不同态度,故而是运用了对比论证。

(3)句根据“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即可得出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4)句根据“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可知运用了道理论证。

5.为了推进我市“中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行动计划,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公益海报设计评比活动。

下面为其中的两幅参赛作品,请欣赏这两幅海报,并按要求作答。

甲、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结合画面内容谈谈理由。

(建议答题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甲这一幅作品。

理由:甲作品中表现的是师生同读,老师跟学生或对一篇文章或对一首诗进行理解性或欣赏性阅读,体现了师生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重视阅读这一社会倡导。

所以我更喜欢甲这一幅作品。

示例二:我更喜欢乙这一幅作品。

理由:乙作品中表现的是亲子阅读,在一个家庭中家长在为自己的孩子做指导性或提示性阅读,既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也体现了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所以相对于“全民阅读”这个方面来说,此图更具有宣传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要求读懂图意,最后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

在图文转换的过程中要从提示性文字方面对两幅图观察后得出认识,然后再进行对比即可。

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使人优美
毕淑敏
①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

②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

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

为了这份美好,人们使出了万千手段。

比如刀兵相见的整容,比如涂脂抹粉的化妆。

为了抚平脸上的皱纹,竟然发明了用肉毒杆菌的毒素在眉眼间注射,让面部微小神经麻痹,换来皮肤的暂时平滑……让我这个曾经当过医生的人,胆战心惊。

③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却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读书啊!
④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

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

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

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⑤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

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

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书读得不够广博和投入。

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

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还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

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而且永不磨损。

⑥读书让我们知道了天地间很多奥秘,而且知道还有更多的奥秘,不曾被人揭露,我们就不敢用目空一切的眼神睥睨天下。

读书其实很多时候是和死人打交
道,图书馆堆积的基本上是哲人的木乃伊,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亡灵的墓志铭。

你在书籍里看到了无休无止的时间流淌,你就不敢奢侈,不敢口出狂言。

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

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

⑦你想美好吗?你就读书吧。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金钱,但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坚持下去,持之以恒,优美就像五月的花环,某一天飘然而至,簇拥你颈间。

(有改动) 6.作者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建议答题字数:6字左右)
【答案】读书使人优美。

【解析】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的提取。

中心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

通读全文,可以判断,本文标题就是作者要阐述的中心论点,即“读书使人优美”。

7.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列举那些令作者“胆战心惊”的美容术?(建议答题字数:40字左右)
【答案】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引出下文“读书使人优美”的观点做铺垫,使读者在触目惊心的同时更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作答此类题目时,要在文中找到列举内容所在的位置,因为语段位于开头,所以一般具有引出中心论点(论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及充当论据的作用。

8.阅读第④~⑥段,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读书可以使人优美的。

(建议答题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①读书能使人养成洗耳倾听的习惯和姿态,让人神采倍添。

②读书能使人会心展颜,而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而且物美价廉、利于储存,还能重复使用。

③读书能使人自知,让你的红唇胜过任何颜色的涂抹,更加光艳夺目。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

作答时要围绕“读书使人优美”和第④~⑥段内容进行分析。

如第④段中“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

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

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又如第⑤段中“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

再如第⑥段中“当你把他人的聪慧加上你自己的理解,恰如其分地轻轻说出的时候,你的红唇就比任何美丽色彩的涂抹,都更加光艳夺目”,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建议答题字数:90字左右)
【答案】比喻论证。

把书比作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的富矿,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

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或:读书可以让人会心微笑)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画线语句,了解内容可知,作者把书比作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的富矿,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然后联系比喻论证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10.想象你将在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按要求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①自选一个角度;②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③120字左右。

材料一:据统计,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韩国为9本,日本为11本。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1.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材料二: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

材料三:古代教育家董遇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答案】示例一: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6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的9本、日本的11本相比,确实有不小的差距。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

示例二: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6本。

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

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但至少可以累积。

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

【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发言稿的能力。

作答此题要明确题干要求。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量低的问题;材料二反映的是阅读经典著作的问
题;材料三反映的是古代教育家董遇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的问题。

结合三则材料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按照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