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
城市雨洪管理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雨洪管理与水资源利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雨洪管理和水资源利用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城市雨洪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既涉及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本文将探讨城市雨洪管理与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一、城市雨洪管理现状城市雨洪管理是指对城市降雨产生的径流进行控制、分流和利用的一系列措施。
在过去,城市雨洪管理主要采取的是集中排水的方式,即将降雨径流通过排水管网排入河流或湖泊。
然而,由于城市建设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增大,排水管网已无法满足城市雨水的排放需求,导致雨洪事件频发,给城市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二、城市雨洪管理面临的挑战1. 水资源短缺:由于城市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加之气候变化等原因,城市水资源供应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难题。
2. 内涝问题:城市内涝是指城市地表水滞留在道路、广场和低洼地区无法排除,引发的洪涝灾害。
由于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变化,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给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3. 生态环境破坏:传统的城市雨洪管理方式采取集中排水的方式,导致大量的雨水被排放至河流或湖泊,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三、解决方案1. 雨水收集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景观喷泉、生活用水等。
这不仅可以减缓城市排水压力,还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绿地建设与蓄水措施: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增强城市的蓄水能力。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筑物和雨水花园之间的空间布局,实施雨水渗透措施,使雨水能够通过渗透地层进入地下水。
3. 科技创新与管理优化: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等,进行雨洪事件的预测和监测,提前做好洪水应急措施。
优化城市排水管网的布局和管理,加大维护和更新力度,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城市规划-5-城市雨水径流控制
5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5. 1径流控制背景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攀升,建筑密度逐步上升,不透水性地面比例持续增加,汇流面积也日益增大,导致城市雨水径流量增大,汇流时间极大缩减,洪峰流量大幅增加,同时水质污染程度更加严重,显著增加城市排水负荷,给受纳水体乃至城市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传统的雨洪控制思路是基于防灾为目的“防”与"排”,力求将雨水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城区输送至受纳水体。
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排为主、单纯排放”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城市的雨洪管理需求;而另一方面,受到历史、经济、社会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城市短时间内很难对现有排水管道进行彻底的升级改造。
在此背景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开始认识到雨水调蓄和综合利用在雨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开始探索和应用新的雨洪控制理念进行雨水的统筹管理调度和资源化利用,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工艺措施储蓄、处理和利用雨水,缓解现有雨水管道的压力,同时减轻对城市地表和地下水体的污染。
与此同时,近年来集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增多,包括安庆市在内的许多大城市在最近几年中相继遭受暴雨袭击,并且发生了严重的暴雨积涝,造成城市基本机能的瘫痪和市民生活的极大不便,已引起各级政府、媒体与公众的普遍关注。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下■ffl发《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 )23 号),通知要求城市建设开发要“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有效控制地表径流”。
安徽省住建厅也出台了《安徽省城市排水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建城(2012〕99号),更加明确指出'‘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体现低影响开发的重要理念,加强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
“要充分考虑蓄、渗、排、用并举,重点突出'两个确保、两个利用、一个推广'"O5. 2径流控制模式传统的雨水排放模式、局限的径流污染控制和狭义的雨水直接利用等单一模式都难以全面解决城市雨洪产生的问题,需要突破对城市雨水的传统观念和狭隘处置方式,从新的角度、更高的层次进行系统研究,建立更科学的雨洪控制利用模式。
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
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雨洪管理逐渐成为城市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有效地进行雨洪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质量。
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雨洪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包括雨水的收集、排放和利用等多个环节。
在城市设计中,雨洪管理需要考虑城市规划、道路设计、建筑设计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城市雨水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有效利用。
接下来,我们将就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进行详细探讨。
城市规划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
要合理确定雨水的收集点,比如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池等,以便在暴雨时收集雨水,减少雨水对城市的冲击。
要合理规划城市的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放,避免城市内出现积水现象。
还要考虑雨水的利用问题,比如将雨水收集用于植物浇灌、城市绿化等用途,以减少城市的自来水消耗。
道路设计也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减少雨水对道路的影响,并确保道路畅通。
可以设计雨水渗透绿化带或者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以减少雨水对道路的冲击。
在道路排水系统的设计中,也需要考虑如何将雨水迅速排放,避免积水影响交通。
建筑设计也是城市雨洪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建筑物对雨水的阻挡,并合理设置雨水收集装置。
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生活或者灌溉等用途,以减少城市的自来水消耗。
在建筑物周围进行雨水排放系统的设计,确保建筑物周围不会出现积水现象。
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城市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雨水的收集、排放和利用等多个环节,以确保城市雨水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有效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质量。
希望未来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控制思考
浅议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的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建设场地内合理的竖向规划设计、科学的雨水收集及利用、有效地增加场地可透水地面面积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建设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的目的,以促进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的起步与发展。
关键词:场地竖向可持续开发利用与控制90年代以来,随着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不透水地表面面积显著增加,从而导致城市降雨地表径流量和内河汇流的峰值流量增加,同时伴随着内河峰值发生时间的提前。
由此带来了一些突出的环境问题,如城市洪涝灾害的频发,雨水径流的严重污染、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与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等,这些在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附图一: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及其后果由于我国整个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领域的落后,城市建设中对每个新建或改建的开发项目在规划阶段并未明确提出建设用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具体评估的定量要求,而恰恰是城市中一个个新建或者改建的场地内雨洪利用与控制,最终成为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城市雨洪利用与控制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城市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提出具体的、定量的、指标化的场地雨洪控制及利用要求已经迫在眉捷,也是建设场地可持续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此本人对建设场地在规划阶段提出以下三方面见解与大家探讨:1.建设场地竖向传统建设场地竖向确定的方法为:在新建或改建项目场地内竖向规划主要依据整个城市总体竖向规划为指导,确定经济合理场地竖向标高以达到场地内雨水快速排放的理念。
然而城市的市政排水管渠、内河及排涝站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往往滞后于城市场地建设的步伐。
而城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也对现代相关市政排水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场地竖向规划应突破以上这种使场地雨水快速排放的传统理念,对开发场地内的公共广场、绿地及学校内操场建议采取下沉式的竖向设计(如附图二所示),以利用下沉式场所在降雨时对雨水滞留、调蓄功能,从而达到市政雨水汇流的洪峰交错;降低市政排水管渠、内河、排涝站等市政综合排水设施的过流量。
北京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北京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 水文&水资源简介:雨洪利用是减轻北京城市汛期防洪压力、缓解缺水局面的重要措施。
北京从2000年开始系统开展了相关研究,建设了5种类型总面积60ha的6个雨洪利用示范区,建立了雨洪收集、利用的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保障体系。
本文对其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简介,旨在推动雨洪利用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广泛应用。
关键字:雨洪利用城区示范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致使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大,对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构成巨大的压力,也威胁着首都的城市安全。
因此,在国家科技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BMBF)的支持下,在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水务局的资助下,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的研究。
项目的目标是建立实用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体系和推广应用体系,以充分利用雨水,缓解水资源危机、削减洪峰流量,确保首都防洪安全。
因此,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北京城区降雨径流的水质与水量规律、雨洪收集、滞蓄、传输、处理、回用和入渗回补地下水技术、透水砖及地面铺装技术,提出了雨洪利用基本模式和拟定了相关政策和技术规范,建设了5种类型总面积60 hm2的6个雨洪利用试验示范区。
项目于2005年2月通过了专家鉴定,结论认为本项目首次对我国城市雨洪利用进行了系统的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中国城市的雨洪利用具有开创性意义。
1 主要科学技术成果项目分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示范推广研究3个层次开展,通过基础研究为应用和示范推广研究提供依据;通过应用性研究形成雨洪控制与利用的技术体系,通过示范推广研究建立推广应用体系。
1.1 基础性研究成果通过历史资料收集、现场勘探和试验,查清了北京城近郊区的第四系水文地质的地层岩性、分布规律和入渗性能,对表层岩性进行了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出了适宜地下水回灌的地区。
科技成果——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
科技成果——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技术开发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适用范围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成果简介总结集成了3种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的基本模式、4种不同下垫面雨洪控制与利用模式、5种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模式。
总结了雨水入渗地下、收集回用、调控排放共3种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基本模式:集成了针对屋顶、绿地、铺装地面和市政道路共4种下垫面类型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建筑小区、公共区域、河道及砂石坑、地下蓄水空间和智能化管理的共5种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模式。
研发了基于人工降雨的透水地面效果检测设备与评估方法,以及更加方便的“单环积水入渗”透水地面性能测定方法,研制了测试设备。
针对小区雨水利用效果多指标评价体系存在的参数获取难等问题,建立了更加结合工程实际的新的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提出了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的关键技术指标。
提出了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参数的雨洪控制与利用标准和以硬化地面透水率、绿地下凹率、调蓄模数等技术指标为支撑的指标体系,为技术标准编制、效果考核与激励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
在北京市开展了广泛的工程推广示范。
自2011年,项目在海淀区、昌平区以及北京市其他单位大力推广了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建设。
累计推广应用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4295处,其中透水铺装面积971万m2,推广应用工程年雨洪综合利用量2385万m3、减少径流外排量1540万m3。
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节水示范效益。
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推广应用研究。
在对全国288个地级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我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整体现状及问题。
对我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进行了适宜性分类,提出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潜力和发展潜力。
提出进一步发展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对策措施。
效益分析六年来累计推广应用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4295处,涉及面积825km2,年雨洪综合利用量2385万m3、减少径流外排量1540万m3。
每年降低洪涝风险效益41580万元,径流污染削减效益1540万元,节约水资源效益2418万元,年综合经济效益合计45538万元。
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
135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新型雨洪控制利用穆红梅邯郸市大环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 邯郸 056001摘 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但城市环境压力逐渐增加,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成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洪水在城市景观建筑的设计和开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香港技术提出新的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水循环,促进洪水的园林环境良性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新的雨洪水控制应用在城市景观设计内容。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设计;新型雨洪控制;应用正文:改善城市环境条件的重要手段是城市园林工程设计和施工、合理选择景观建筑设计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城市自然资源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建设的城市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充分利用雨洪水控制新技术,减少景观植被受暴雨和洪水的影响,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洪涝影响风景园林的原因(一)园林建设破坏地表径流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单位经常忽略使用价值观赏价值,通过人工方式被迫改变地球表面的配置,地表径流造成严重破坏,出现表面流的现象不是免费的。
洪涝灾害在一个下雨的天气,雨在地球的表面,而不能正常排泄,加深了洪水的危险。
(二)排水设施功能差城市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可能的洪水设计相关的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排除的雨。
但在混凝土排水系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管理的疏忽,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严重的技术问题导致排水系统设计。
在发生洪水的时间不能有效发挥功能的景观建筑排水系统,景观造成损害。
二、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新型雨洪技术的应用(一)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现状的洪水、雨水管理在国内外都是来源于对洪水的恐惧,然后意识到水的有效利用。
雨洪水控制技术也从单一的工程解决方案,工程和非工程组合变换。
雨现在开发新技术在防洪,为目的的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或建立大量的水处理设施,雨水集中处理、分布式处理,有效地减轻洪水灾害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规划指标解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雨洪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北京市制定了《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本文将对该规范的规划指标进行深入解读。
一、规划目标《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划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雨水控制与利用,减少城市地表径流,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雨水控制规划指标1. 雨洪安全指标雨洪安全是雨水控制的基本要求。
规范中明确了不同类型和等级的雨水系统对于不同频率和强度的降雨事件的处理能力要求,包括设计雨量、汇流水位、排放能力等指标,以保障城市的雨洪安全。
2. 汇流控制指标汇流控制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控制雨水的汇流过程,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和速度,以降低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
规划指标中包括汇流系数、降雨过程中的雨水积蓄量和径流控制设施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实现雨洪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3. 蓄水设施指标蓄水设施是指通过建设蓄水池、湿地等设施,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以减缓雨洪的形成和减少雨洪对城市的影响。
规划指标中规定了不同类型蓄水设施的设计容量、流量调控能力等要求,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提供足够的水量供给。
三、雨水利用规划指标1. 雨水收集指标雨水收集是指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景观绿化、冲洗马桶、灌溉等非饮用水用途。
规划指标中明确了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收集效率、储备容量、水质要求等,以保障收集到的雨水能够被有效利用。
2. 雨水处理指标雨水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处理,以提高水质达到相应的利用标准。
规划指标中包括雨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要求、处理工艺和处理效果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利用的雨水符合相关的水质标准。
3. 雨水利用率指标雨水利用率是指雨水系统中实际利用的雨水量占总收集的雨水量的比例。
规划指标中规定了不同利用场所的雨水利用率要求,以推动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雨洪管理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雨洪管理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其中雨洪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雨洪管理技术的应用,对于减轻城市洪涝灾害、补充地下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雨洪管理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雨洪管理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对雨水和洪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以减少其对城市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城市建设中,雨洪管理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能有效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城市化使得大量的土地被硬化,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洪水泛滥。
雨洪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降低洪峰流量,减少洪水对城市的破坏。
其次,有助于补充地下水资源。
雨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合理收集和利用,可以有效地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再者,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通过雨洪管理技术,可以营造更多的绿色空间和水体景观,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二、常见的雨洪管理技术1、绿色屋顶绿色屋顶是在建筑物的屋顶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植物的根系可以吸收雨水,减少屋顶的径流,同时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2、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浅凹式的绿地,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雨水进行过滤、渗透和储存。
雨水花园不仅能够减少雨水径流,还能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改善水质。
3、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铺设在城市道路、广场等地面上,使雨水能够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表径流。
4、下凹式绿地下凹式绿地是低于周边地面一定深度的绿地,能够收集周边地面的雨水,增加雨水的渗透和储存量。
5、蓄水池蓄水池是专门用于储存雨水的设施,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洗车、消防等非饮用用途。
6、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对雨水进行净化和处理。
绿色基础设施:雨洪控制利用新途径
绿色基础设施:雨洪控制利用新途径2010-08-05 来源:中国建设报网作者:张伟王建龙【大中小】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开心网人人网【导语】重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研究成果的应用,在城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将有效控制城市雨洪问题,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效益重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研究成果的应用,在城市范围内全面推广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将有效控制城市雨洪问题,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效益城市化使大量的街道、公路和建筑等不透水区域向城市周围蔓延。
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灰色基础设施”下,雨水难以渗入地下,形成了远高于城市开发前的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洪峰,导致产生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和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引入“绿色基础设施”新理念,应用于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领域,通过一系列绿色雨水设施削减城市径流和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城市雨洪问题,实现环境、生态、景观等多种功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应用人工模拟自然生态方式,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洪涝灾害、科学利用雨水资源、保护城市水环境、促进城市良性水循环绿色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灰色基础设施”,不同学者、学科和不同组织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有关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可追溯到130多年前,美国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中就有绿色基础设施理念雏形。
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绿色基础设施已不仅局限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而是向更多相关专业扩展,其理念和内涵也不断得到完善。
美国马里兰州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委员会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是“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域在全州范围内的网络”。
美国佛罗里达州土地征购和管理咨询委员会将其定义为:“对自然区域及其生态功能形成完整保护模式的标准,以更好地实现多种利益(如鱼类和其它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水源地保护等)”,实施绿色基础设施有助于土地资源保护、废气排放控制、气候调节、水资源调控、水源供应、土壤侵蚀控制、营养物质循环、废物处理、污染控制等。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
作者:郑克白, 徐宏庆, 康晓鹍, 李艺, 吕志成, 张书函
作者单位: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李艺,吕志成(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张书函(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4)
刊名:
给水排水
英文刊名: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年,卷(期):2014(5)
引用本文格式:郑克白.徐宏庆.康晓鹍.李艺.吕志成.张书函北京市《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解读[期刊论文]-给水排水
2014(5)。
雨水的控制与利用
雨水的控制与利用【摘要】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而我国年降雨量达6190亿m3,有效的控制和利用雨水对缓解我国干旱缺水的状况是非常有意的。
本文在分析我国雨水的控制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雨水控制利用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
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我国是雨水资源国家,年降雨量达6190亿m3,但由于大范围地采用管道直排式的传统雨水处置方式;不健全的集蓄、利用设施;不断增加的不透水面积比例以及大量弃流排放的雨水等使得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
如在北京,1995年不透水面积占城市行政区总面积的67%,平均每年要流失0.6亿m3的雨水,占城市生活用水量的7.6%,相当于市政和环境用水量的2倍。
预计到2010年,流失的雨水资源将达到2.3亿m3。
因此,在我国现行的排水体制下,城市的雨洪水将带来以下问题:(1)城市雨水资源流失严重数据显示,在一般情况下目前我国每年的缺水量达到400亿m3,400多座城市处于缺水的状态,换句话说,将近2/3的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占了大约27.5%。
我国城市的雨水资源总量大约为110亿m3,但其中被收集回用的比例还不到10%,如果能将流失的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必将有效地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这一迫切的问题。
但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人们对水量的需求也迅速增长,城市的缺水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同时,城市不透水铺面的日益增大,径流系数也随之增大,导致了雨水径流的大量流失,这都限制了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导致资源白白浪费。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理论与实践
程应 用 。如 在北京 、上海 宁波 天津 、杭 州 、成都 、深圳 、武汉等 。
北 京 建 筑 工 程 学 院 城 市 雨 水 与 水 环 境 研 究 团 队 与 国 内 外 建 筑 师 、 观 景 设 计 师 、政 府 部 门及 开 发 商 协 作 把 雨 洪 控 制 利 用 新 的 理 念 与 技 术 有
:
因此
.
对待雨 水 的传统 观 念 及 其排 除方 式 显 然有悖于 构
的
.
对可 持续基础设施提 出 了几 项原则
.
第
一
.
对现 存基础设 施 的
建资 源 节约 型
环 境 友 好 型 社 会 和 水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的理 念 与 城 市
、
最 佳 管理
并 在 不 同 部 门 之 间 对 设 施 进 行 有 效 整 合 以达 到 充 分 利 用
代 传 统 以 城 市 为 中心 的 管 理 方 式
并将水 质保 护 作 为基础设 施 管理
” ,
方式
:
研 究经 济 高效 的雨 洪 控制 利 用技术和 管理 体 系将是 我 国城 市
。
的基 本 内容
设计
.
。
英 国还 提 出
“
可 持续城市 排水 系统
。
其 核心 也 是 科 学
今 后 面 临的重 大课题
,
LEE D
.
通过提供
个 全 国 性 认 可 的认 证 体 系
。
以提
鉴
.
他们 对 待城 市 雨 水 已从 过去 尽 快简单排 放 转 变为限 制和 削减雨
高和 促 进 建 筑 行 业 综 合
雨洪管理措施
雨洪管理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的雨洪问题日益突出。
雨洪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水灾风险,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合理有效的雨洪管理措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雨洪管理的重要性雨洪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措施来减轻雨洪对城市的影响,保护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雨洪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雨洪管理能够减少城市的涝灾。
在雨季来临之前,采取一系列的防洪措施,如清理排水渠道、加固堤坝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涝灾。
雨洪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对于城市来说,防洪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较强的防洪能力,才能在暴雨来临时有效地减轻洪水的冲击,保护城市的正常运转。
雨洪管理能够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
在雨季期间,大量的降雨水会通过排水系统排入河流或湖泊中,如果这些水体的水环境质量较差,就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因此,雨洪管理在保护水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雨洪管理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
在暴雨来临时,城市的抗灾能力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合理有效的雨洪管理,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及时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二、雨洪管理的常见措施1.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绿化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花园的地形和植被,使雨水在花园内部渗入土壤,达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作用。
雨水花园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减少雨水径流和排放,从而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
2.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绿化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花园的地形和植被,使雨水在花园内部渗入土壤,达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作用。
雨水花园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减少雨水径流和排放,从而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
3.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一种利用雨水进行绿化的措施。
通过合理设计花园的地形和植被,使雨水在花园内部渗入土壤,达到雨水的收集和净化作用。
雨水花园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减少雨水径流和排放,从而缓解城市的雨洪压力。
雨洪管理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雨洪管理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其中之一便是雨洪管理。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合理的雨洪管理策略成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雨洪管理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重要性及挑战。
首先,了解雨洪管理的概念是必要的。
雨洪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减少城市内部的洪水灾害风险,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城市设施和财产免受洪水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大面积的工地、建筑物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地表面裸露,降雨后的径流量大大增加,容易引发洪水。
雨洪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措施来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
其次,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雨洪管理策略有哪些?城市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内部的排水系统,以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合理规划排水管道,设置合适的天然湿地和蓄水设施,能够有效减少洪水的发生。
例如,在城市绿化中,可以引入湿地景观设计,增加雨水渗透和净化功能,达到雨洪管理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利用雨水进行植物浇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节约水资源。
然而,雨洪管理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城市空间的限制。
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城市规划与设计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考虑多种功能需求。
在雨洪管理中,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内部的空间来安排雨水的收集和利用,这对规划师和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技术和经济问题。
雨洪管理的策略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来实施,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引入雨水收集系统,保证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但是,这些技术的成本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维护和管理,这给城市的经济压力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此外,公众意识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公众对于雨洪管理的认知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管理效果的好坏。
只有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雨洪管理的认识和意识,才能形成全民参与的格局,共同建设更加可持续的城市。
总之,雨洪管理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城市雨洪利用控制模式探讨
城市雨洪利用控制模式探讨[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城市雨洪利用控制现状、雨洪负面效应探讨了雨洪控制模式内涵及如何优化选择、决策实施,进而有效防控大面积雨洪灾害发生,对提升我国雨洪利用控制水平,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字]城市雨洪;利用控制;模式我国城市雨洪利用控制现状“下雨天,到北京来看海”,这是2011年6月23日北京经历近十年来最大暴雨后,网友的戏谑。
当日,北京全市范围的平均降水量高达35毫米,而城区降雨量平均值则为57毫米,城市中10余座立交桥下总积水量均高出2米。
其中最大降水点位于北京石景山区,其平均降水为182毫米,高于百年一遇的均值。
这场暴雨并非突如其来,然而正如多数人体味到的“海景”一样,北京并没有经得起雨洪的考验。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我国各大城市的农业、工业大规模生产,并切实提升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逐步显现了城市水资源紧缺等系列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城市缺水总量高达60亿立方米,在近700座城市中,有400余座城市常年无法享受充足供水,而足足有150座城市则呈现出严重缺水状况。
倘若以人口来计量,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20余座城市中,便有尽90%的城市处于长期缺水状态,以上数据充分暴露出了我国城市现行雨洪利用控制中的诸多弊端。
雨洪利用控制技术系统不同程度涉及到流域治理、城市规划、水资源、水环境污染整治控制、排水系统及城市水源规划、城市道路与景观设计等多重领域,足以见得其重要性。
然而,面对我国各大城市日益凸显的雨洪、雨水问题,相关研究与实践领域却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利用控制雨洪模式单一、观念落后、管理决策系统先进性不强、许多项目实施效果不强、旧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与城市迅猛发展不协调、始终依靠狭隘雨水资源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进而无法从根本层面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引发的各类突出问题。
而这些不良现状则大大阻碍了我国现代城市雨水系统的持续发展,令城市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状况不良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要】随 现 城市 源 逐 短 城市 洪 制 利用 为 建 重 议 城 洪 以 轻 防洪 摘 着 代 水资 的 渐 缺, 雨 控 与 成 城市 设的 要 题。 市雨 利用 减 城市 压
力、减 少洪灾.保障城 市安全渡汛和充分利用雨洪资源、缓 解水资源危机为 目标 。采取 相应的 生物 、工程 、农 艺和 法规 建设 、调 度管理 的综合措施 ,对雨 洪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
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的地砖 ,以减小径流。 行道树周 围以疏松 的树皮、木屑 、碎石 、镂空金
属盖 板覆 盖 。 ( )生 态 小 区雨 水 利 用 系 统 。小 区 3
沿着 排水 道 修 建 有 渗 透 浅 沟 ,表 面植 有 草 皮 ,供 雨 水径 流流 过 时下 渗 。超 过渗 透 能 力 的雨 水 则 进 入雨洪 池或 人 工 湿 地 ,作 为 水 景 或 继 续 下 渗 。德
其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 国 、 日本 、德 国 等 经 济 发 达 、城 市
源 ,满足城市 E益增长 的供水需求 ;如何利用与 l 改造现有 的排水 系统 ,缓解城市 的排水与排污压 力 ,是城市发展必须 面对 的重要课题 。城市雨洪
利用 技术 就是 目前 得 到 广 泛 证 实 ,行 之 有效 的城 市供 水 与排水 新 理念 。 城市 雨 洪 利 用技 术 是 从 2 纪 8 代到 9 0世 0年 0 年代 逐渐 发展 起 来 ,将水 资 源利 用 与 雨 洪灾 害防
化进程发展较早的国家,城市雨洪利用发展较快 。 目 前德国的雨洪利用技术 已经进人标准化 、产业 化阶段 ,市场上 已大 量存在 收集 、过滤 、储存 、
渗透 雨水 的产 品。德 国 的城 市 雨 水 利 用 方 式 有 3 种 :( )屋 面雨 水 集 蓄 系统 ,集下 来 的雨 水 采 用 1
简单 的处理后 ,达 到杂 用 水 水 质 标 准 主 要 用 于 家
庭 、公共 场所 和企 业 的非 饮 用 水 ,如 街 区公 寓 的 厕 所 冲洗和庭 院浇洒 。法 兰克福 一个 苹 果轧 汁厂 ,
范相结合 的系统工程 。针对城市 区域 内的屋顶、 道路 、庭院 、广场 、绿地等不 同下垫面降水所产
国还制 订 了一 系列 有 关 雨 水 利 用 的 法 律 法 规 。如
1 城 市雨洪利用 国内外发展 状况
11 国外城 市雨 洪利 用发 展情 况 .
目前德 国在 新 建 小 区之 前 ,无 论 是 工 业 、商 业 还
由于全球范 围内水资源 紧缺和暴雨洪水灾害
频繁 ,近 2 来 美 国 、加 拿 大 、德 国 、意 大 利 、 0年
生 的径 流 ,雨 洪利 用 技 术 采 取 相应 的设 施 ,或 收
把屋顶集下来 的雨水作为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成
为工 业项 目雨 水利 用 的典 范 。 ( )雨 水 截 污 与 渗 2
集利用 ,或渗入地 下 ,以达 到充 分利用水 资源、
改善 生态 环 境 、减少 城 市 外 排 径 流量 、减轻 区域 防洪 压力 的 目的。
1 国内城市雨洪利用发展情况 . 2
我 国城 市雨 水 利 用 设 施 以往 主要 局 限 在 缺水
・
2 2l 2月 7・ oO年
农 业 与 技 术
地 区 ,以水 窖 、塘 坝 等一 些小 型 、局 部 的非 标 准 性 方式 应用 ,也有 许 多 问题 有 待研 究 。虽 然 ,个 别 城市 和地 区 已经 进行 了雨洪 利 用 工程 初 步 实施 和推 广 。从 总 体上 看 ,我 国城市 雨 水综 合 利用 目 前还 处于起 步 阶段 。但 随着城 市 水 资源 短 缺 的进
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 ,若无雨水
利用措 施 ,政 府 将 征 收 雨 水 排 放设 施 费 和雨 水 排 放费 。
法国、墨西 哥、印度 、土耳 其、以色列 、 日本 、 泰国、苏丹 、也门 、澳大利亚等五大洲约 4 多个 o
国家 和地 区在 城 市 和农 村 开 展 了不 同规 模 的雨 洪
第3 O卷 第 1 期 21 00年 2月
农 业 与 技 术
A r u tr &T c n lg g i l e e h oo y c u
v0 . O No 1 13 .
F b2 O e .0l
・ 6・ 2
城 市 雨 洪 控 制 与 利 用
张 璇 王 健
( 大伙房水库管理 局,辽宁 抚顺 130 ) 107
【 关键词】 ; 洪 ; 水 城市 雨 利用 雨
中图分 类 号 :T 9 1 1 4 U 9 .1 文献标 识码 :A 利 用研究 ,并 召开过 十届 国际雨水 利用 大会 。
中国 的城 市化 进 程 ,伴 随着 城 市 用 水 量 的迅 速提 高 。城 市 规 划建 设 中 ,如何 利 用 现 有 的水 资
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
池 或通 过渗透 补充 地 下 水 。德 国城 市 街 道 雨 洪 管 道 口均设 有截 污挂 篮 ,以拦 截 雨 洪 径 流 携 带 的 污
城市雨洪利用技术与单纯缺水地 区雨水收集
系统 不 同 ,在 利 用 雨 水 资 源 和 节 约 用 水 的 同时 , 还具 有减 缓 城 区 的雨 水 洪 涝 , 回补地 下 水 ,控 制 雨水 径 流污染 、改善 城市 生态 环境 等广 泛 的意义 。
一
水利 水 电学 校 )也 于 20 00年 开 始 启 动 ,总 投 资
60 万 元 ,项 目于 20 年底 完成 。20 年 国务 院 00 04 01
批准 了包括雨洪 利用 规划 内容 的 “ l 纪 初期 首 2世
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北京市政府 6 号令 6
中明确 要求 开展市 区的雨水 利用 工 程 ,在 20 奥 08 林 匹克场馆建设 中也将采 纳雨水 利用技 术 。 从 20 到 20 00年 04年 在 北 京 城 区 共 建 设 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