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合集下载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2《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37张PPT)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1)判断坡度的陡缓
C A
B
D
b
ac d
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
ab线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cd线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的辨识
小组合作 (2)识别地形部位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等常见 的地形部位,并分析特征。
学生登山应选择
图中①、② 哪条
线路较合适?
①线路等高线 稀疏,坡度较 缓比较合适
登山 要求距离短可选择陡坡,要求省力可选择缓坡 攀岩 等高线重叠的陡崖处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学以致用 结合实例,分析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A、B两河流适
C
宜学生体验漂
A
D
流的是哪一条?
B河流等高线
稀疏,坡度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梯田
情境导入
雕刻在大地上的等高线
众所周知,云南省全境都适合旅游,元阳县被认为是最难抵达的 小县城之一,然而,元阳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它就是元阳梯 田。元阳梯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众多游 客和摄影师前来观赏和拍摄。
元阳梯田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与相对高度。(区域认知)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区域认知)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综合思维 和地理实践力) 4.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量出土豆的高度, 把这一高度平均分 成三份,并在土豆 ,周 一根废弃的筷子沾 上墨水,从“土豆 山”的最高处,垂 直向下插到底

七年级地理上册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七年级地理上册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例题解析【例1 —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 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 米B. 9003 米C. 8999 米D. 9009 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 高度。

答案:C(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 B, C, D, E 。

(2) H 点与G 点的相对高度是 米。

(3)沿B 虚线和C 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其原因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②等深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深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判断海底的坡度大小。

坡陡的地方,等深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深线稀疏。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 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

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

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

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一条等高线,海拔比A峰高。

答案:(1)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2)200(3)B此处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4)M基础知识二、分层设色地形图①定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这样的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希望大家喜欢!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低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近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疏坡度和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七上地理《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练习

七上地理《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练习

七上地理《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练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等于两点的海拔高度之差)。

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连线,称为等高线;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之差2、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地方,坡度缓3、(重点)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断5种地形部位(课本第25页)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升高)②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④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鞍部(相邻两山顶之间的低地)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修路、爬坡水渠、水库选址)水库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如下图中甲处)大坝坝址则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的最窄处或洼地、小盆地的狭窄出口处(最好在峡谷处,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系数大,如图中乙处)交通建设的线路选择要求坡度平缓(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如图中ABC)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不同颜色代表的地形绿色表示平原 , 蓝色表示海洋 ,黄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山 ,白色表示雪线以上2、陆地表面的五种地形(海拔和地势特点)课本第27页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崎岖不平、具有陡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很小);丘陵(海拔较低,200~500米,崎岖不平的地形区,地势起伏较大);盆地(海拔不定,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描点、引线、连线,注意处理好相同海拔的点之间是上凸还是下凹参见课本28页的图)。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高 原
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
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具有耸立的山峰、 陡峭的山坡。(地势起 伏很大、坡度较陡。)


盆地:四周高, 中间低。


丘陵:海拔一般在
500米以下,地势起 伏较大。
平 原
平原:海拔一般
在200米以下,宽 广平坦。
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沿等 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 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 形垂直剖面。
绘制方法: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沿着某个方向画一条 直线。然后将该直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 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 把这些交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地 形剖面图。
(五)地形剖面地形图
A
B C D 300 200 100 E F G H
山脊
等高线向 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 高处凸出
鞍部
两个山顶 之间的低 下部分
陡崖
等高线重 叠的地方
山脊和山谷的区分:
40
山脊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读图完成下题:
1.甲处地形部位是 陡崖 。 2.A点的海拔是 300 米。 3.CD一段是 山脊 (山谷或山脊), 4.沿AB线路和沿CD线路爬到山项,坡度较陡是 AB线路 。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000米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 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叫海 拔高度(绝对高
度)。
1500米

500米
海平面

2、等高线和等深线
500米 400米

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共42张PPT)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5)图中①到甲村的图上距离为2 厘米,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千 米。
右侧四副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 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哪一幅( )
笔记
1.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全图一致)
2.判断坡度
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3.地形部位
200 300
山峰——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密集处流速快
(2)水库、大坝选址:选择盆地出口处(口袋型地形)
(3)气温: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一般公路选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
5.五种地形类型 平原:200m以下,地势平坦,用绿色表示 高原:500m以上,内部和缓,外部陡峭 丘陵:500m以下,起伏较大,相对高度小于200m 山地:500m以上,起伏最大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种颜色:绿色、黄色、蓝色、白色 绿色——平原;黄色——山地 蓝色——海洋;白色 ——冰川积雪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地形类型
平原:200米以下,用绿色表示 高原:500米以上,内部和缓,外部陡峭 丘陵:500米以下,起伏较大 山地:500米以上,起伏最大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三、地形剖面图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
图中代号表示的地形名称是:① 、
④ 、② 。(2)甲所在虚线
区D、平原(3)
①处的海拔可能是( )A、700米
B、800米 C、750米
D、
850米(4)该图的等高距为 米;
乙河的流向为自
流。
地理
地形图的判读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32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32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A
随堂检测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随堂检测
4.图中①~④的地形部位名称依次是 ( )A.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B.山峰、山谷、山脊、陡崖C.山谷、陡崖、山峰、山脊 D.陡崖、山谷、山脊、山峰
A
随堂检测
5.图中河段 AB流向大致是 ( )A.自西向东流 B.自东南向西北流C.自北向南流 D.自西南向东北流
精彩课堂
一、等高线地形图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实验感知等高线地形图。把大小不等的三个硬币,从下到上由大到小依次叠在一起,假设这是一座山,如何把这座“山”绘制在平面(纸)上呢?
精彩课堂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些等高线的高度具体是多少呢?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精彩课堂
等高线分布的稀疏、密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精彩课堂
【总结归纳】等高线地形图的性质: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密陡疏缓)
精彩课堂
精彩课堂
【总结归纳】常见的山体部位:
精彩课堂
【学生活动】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部位。活动准备:动手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具体步骤是先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图。握紧拳头是立体的地形,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
地理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情景导入
19世纪末,红河谷里的居民抓到了两个英国人,搜出来一些画有许多密集线条的图纸,他们说是捉蝴蝶的,图纸上画的是蝴蝶。当地居民收留了他们。但这几张“蝴蝶”图后来却带来了侵略的英国军队。“蝴蝶”图长什么样呢?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着色规律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 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优点 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 特点
缺点 高程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程差被忽略了
活动 绘制并判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等深线 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

大小

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读 分层设色 平原
地形图 比较容易判读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表的起伏
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随堂练习读长城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3题。
1.长城城墙所在的山体部位主要是( A )
A.山脊 B.山谷 C.山峰 D.陡崖
从等深线上标注的数值,如100米、200米。可以看 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 度的大小。
活动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等高线地形图
识别图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①③:山峰;②:陡崖; ④⑥:山脊;⑤:山谷; ⑦:鞍部。 比较图中④和⑥两地的坡度差异。
④地等高线较⑥地稀疏,坡度 比⑥地平缓。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 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 (如图),是沿等高线地形 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 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 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 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 度的陡缓。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 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 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 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 形图上附有图例说明各种颜色表 示的高度或深度范围。

1 4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1 4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4.等高线地形图特征1)密陡疏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2)凸低为脊: 李高线最大警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3)凸高为谷 :等高线最大变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爷、4)同图同距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似高度差,同-幅地图上等高距-致5)闭合,不相交: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由图幅限制,在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等高线一般不相交(陡崖处除外).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坡面径流的方向:垂直于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流凸低为脊: 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同低直山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问高值山出为山谷6.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色而成。

7.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类型(1)平原: 地表宠平坦,海拔一般低于200米(2)高原: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海拔-般高于500米(3)丘陵:地势起伏相对较大,海拔-般低于500米(4)盆地:四周高,中间低(5)山地:山峰耸立,山坡较陡,海拔-般高于500米地形面剖面图: 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图 (可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计算两点相对高度和温差的方法从等高线地形圆上,读出意两点所高度海拔根据公式.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可以根据对流层平均垂直减率进-步求出它们的温度差。

(海拔每升高 100m.气温下降0.6℃).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法: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 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似相对高度H可用下公式求 : (n-1)d<H< (n+1)d求A,乃两点闻的相对高度。

七年级地形图的判断知识点

七年级地形图的判断知识点

七年级地形图的判断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及其生态环境的科学。

对准确定位及描述地球的各个自然特征十分重要,这就需要使用地形图作图。

地形图是一种能够准确描述地球各个自然特征(如高低海拔,山脉,河流等)的地图。

在地理学中,地形图在探索、描绘地球表面特征方面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学习地形图时,理解如何正确判断地形图是至关重要的。

接下来将要讨论的是七年级地形图的判断知识点,旨在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形图。

1. 地形图符号的理解地形图通过一些符号来表示地球上的自然特征,比如山脉、河流、湖泊、岩石等等。

初学者需要充分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才能正确地解读地形图。

2. 起伏的理解在解读地形图时,你需要了解地图上的线条及其颜色所代表的含义。

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着不同高度的地形。

蓝色线条代表河流的流向,越靠近中央的线越宽,表示河水越深,越靠近两边的线就越窄,表示河水较浅。

高处的地方用棕色线条表示。

3. 高度关系的理解地形图是用轮廓线表示高度关系的地图,因此,在解读地形图时,需要注意轮廓线上的数字,以及轮廓线之间的高差。

每一条轮廓线上的数字代表的是该线所表示的等高线高度,高低之间的数字差距越大,表示高差越大。

4. 路径判断的方法在解读地形图时,还需要了解路径的判断方法。

在判断路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高差、天然条件等因素,比如路程是否陡峭、是否能穿越悬崖、是否有河流等障碍。

5. 大地方位的判断最后一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大地方位的判断,即方向的判断。

在解读地形图时,需要明确方向,以便更好地理解地图。

学生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方位点来判断方向,比如问路时就可以根据方位点的位置与自己的位置来确认自己的方向。

总之,判断地形图是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重要环节,需要充分掌握符号,起伏,高度关系,路径和大地方位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不断练习,掌握基本技能之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地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学习是劳动,是填塞思想的劳动。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⑴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⑵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⑶等高线:把各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叫做等高线。

①等高线的特性:a.同一等高线的点海拔高度相同。

b.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c.在同一幅图内,除陡崖外,表示例外高度的等高线不能相交。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a.山顶:山的最高部分,等高线成封闭曲线,内高外低。

b.山脊:山岭的顶部,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低为山脊)。

c.山谷:山脊之间的坑洼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凹进(山谷处能形成河流,中间海拔低,两边海拔高为山谷)。

d.鞍部:相邻两山之间相对低下的部分,有一对等高线组成的中间部分。

e.陡崖:相似垂直的山坡,多条等高线重叠的部分。

f.盆地:四周高中间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③等高线稀罕坡度缓和,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⑷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之间着上例外的颜色: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棕色表示高山,蓝色表示海洋。

⑸等深线:把海洋中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高线或者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凹凸起伏或者海底的坡度的大小。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一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