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心理和行为上可能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分离焦虑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往往会产生分离焦虑。
他们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但却无法得到满足,导致情感上的空虚和不安全感。
2. 自卑感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会出现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因为父母的离开而觉得自己没有价值,缺乏自信心。
3. 忧虑和焦虑留守儿童常常会面临对未来的忧虑和焦虑。
他们担心父母在外工作受到欺负或遭遇意外,担心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4. 社交问题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社交困难。
他们可能会缺乏朋友,有时甚至会被同龄人孤立或排斥。
5.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可能缺乏引导和约束,导致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容易受到诱惑和负面影响。
二、对策1. 提高大众的关注和关心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关心,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留守儿童的处境,并且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健康。
2. 家庭教育对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至关重要。
父母需要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保持和孩子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缓解他们的分离焦虑和不安全感。
3. 政府和社会的关怀政府和社会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关怀。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缓解焦虑和忧虑。
4.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积极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和资源。
比如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中心,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辅导,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5.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自信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的儿童。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的一些具体内容。
1. 孤独感:留守儿童经常一个人度过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怀,感到孤独和无助。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和互动,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社交关系。
2. 情绪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安慰,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问题。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机制,提供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习积极的情绪调节方法。
3.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例如自卑、自闭、焦虑等。
对策: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提供相应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5. 家庭关系问题: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容易疏远,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对策: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的紧密度。
6. 自我认同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对自我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缺乏清晰的自我认同。
对策:为留守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成长经历和正能量的启发,引导他们积极探索自我身份,并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7. 心理抵抗力问题:留守儿童由于长期面临困境,容易缺乏心理抵抗力,面对诸多压力无法有效应对。
对策:加强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的培养,通过培训和活动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都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留守儿童是指那些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无法与其共同生活的儿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症: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父母是否安全,是否会突然离开自己等。
2.抑郁症:留守儿童可能会因为长期无法与父母在一起而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他们可能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
3.自卑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可能会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产生自卑感。
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难以建立自信。
4.行为问题:留守儿童可能会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教而出现行为问题,如打架、偷窃等。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未来造成不良影响。
三、如何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1.增加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联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加强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同时,教师也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
3.提供心理辅导:对于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留守儿童,应该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治疗。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或亲属长期外出务工等原因,留在农村家中生活的未成年人。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可能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1. 孤独感:由于长期缺乏亲人的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和孤立,缺乏归属感。
2. 情感淡漠: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无法感受到父母的温情,缺乏亲情关怀,导致情感淡漠甚至冷漠。
3. 自卑感:由于缺乏父母的鼓励和肯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影响自信心的培养。
4. 忧虑和压力:留守儿童经常面临各种压力,如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缺乏父母的安抚和支持,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
5. 行为问题: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立生活,缺乏父母教育的指导和约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自闭、偷窃等。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 政府关注和支持: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并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改善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2. 学校教育支持: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适应能力。
3. 家庭关怀和陪伴:家长和亲属应尽量减少外出务工的时间,多留在家中陪伴孩子,提供爱和关怀。
家庭成员应多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保持家庭的温暖氛围。
4. 社区关爱服务:社区应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情感支持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5. 引导兴趣爱好:帮助留守儿童发展兴趣爱好,参加体育、艺术等活动,增加社交圈子,丰富生活,提高自我认同感。
6.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和了解度,促进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他们。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经常与外界隔离,缺乏家庭关怀和安全感,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以及应对方式等角度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焦虑和孤独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由于长期和陌生人相处,留守儿童也很容易产生焦虑情绪,表现在儿童在与他人交谈时语言支离破碎、情绪低落等。
2.自卑和沮丧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的关爱,留守儿童常常自我否定,觉得自己没有优点和价值。
同时,无人倾听自己的需求和声音,使得留守儿童在与他人相处时,缺乏自信和沟通能力,甚至表现出沮丧和抑郁的情绪。
3.逆反和攻击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表现在逆反和攻击上,这是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的引导和规范导致的。
留守儿童经常表现出反叛情绪,甚至采取极端行为,如辍学、吸烟、逃家等。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1.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是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和照顾。
同时,长期的分离和孤独也加剧了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
2.家庭缺乏沟通农村家庭多为传统农家,很多家长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缺乏沟通技巧和心理疏导能力,导致无法与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难以了解和满足留守儿童的需求和情感。
3.学校与社会环境农村学校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方式往往单一和机械,缺乏相应的专业心理教育。
同时,农村社会环境相对单一,文化水平低,社会矛盾和压力也很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方式1.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的是家庭的关爱和关注。
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采取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孩子联系,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让留守儿童感到家的温暖。
2.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应该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和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属照看的儿童。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形成叛逆行为。
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提升亲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积极向上的人才做出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这些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与孤立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长期处于孤独与孤立状态,容易产生心理隔阂。
2. 情感缺失: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缺乏安全感和亲情支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空虚和缺失。
3. 心理压力: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家庭状况不稳定,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承受着来自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4. 自我认同困惑: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影响到自我认知和发展。
5. 教育与成长障碍:缺乏家庭的教育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等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城市打拼,而这其中不乏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其父母或监护人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无法陪伴在身边,长期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1. 心理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长期处于父母不在身边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往往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等。
2. 情感失调与父母长期分离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情感失调,甚至对家庭缺乏归属感。
当父母长期离家不归时,孩子们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从而产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3. 心理压抑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没有人能及时倾听、给予支持和安慰,这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抑。
在长期没有得到消解的情况下,这种心理压抑可能会发展成抑郁等心理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1. 父母回家让父母回到农村来陪伴孩子,可以有效解决孩子的孤独感和情感失调问题。
确保孩子与父母之间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情,帮助孩子促进情感的稳定和成长。
2. 安排亲近人的陪伴为孩子安排亲近的人陪伴,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人际关系。
亲近的人可以是祖父母、叔叔阿姨、堂兄姐等。
真正关心爱护孩子的人,能够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关怀。
3. 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和疏导情绪。
心理辅导师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针对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行开导和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问题。
此外,家长也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方法,随时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
4. 安排丰富的课外活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出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的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心理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这就需要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一、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有时会感觉孤单、失落和无助。
他们缺乏亲情关爱和感受到的家庭温暖,长时间的独居会使得心理上出现偏差。
他们可能会对未来感到不确定,会出现自卑、焦虑和抑郁等问题。
二、行为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独处,往往缺乏人情味和交际能力。
这样就会出现在家里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特别是在与人沟通方面,表现比同龄人差。
有时,留守儿童会表现出反社会行为,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很重要,需要家长从细节上入手。
比如,在电话和微信上与孩子留言、说说话,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在寒暑假回家的时候,尽量多陪伴孩子;在一些重要节日一定要回家,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团聚和幸福。
二、学校教育学校可以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一些教育活动和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增强自信心,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三、社会关注留守儿童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应该关注这部分人群的问题。
比如,在农村设置一些留守儿童的活动中心,让他们有一个社交场所,同时,引导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支持与协作。
家庭应该加强关爱和监护,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应该提高关注度和予以帮助,让留守儿童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候,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赚钱给他们买礼物,这种幻想让他们更加渴望父母的陪伴。
2. 自卑感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较大。
这使得他们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情绪波动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伤害。
4. 学习成绩下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终可能导致辍学。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逐渐改善,许多劳动力也选择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
然而,留守儿童常常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和心理关爱而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工作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
1. 家庭缺失带来的亲情空缺由于父母外出工作,留守儿童没有常年陪伴在身边的父母,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家庭带来的亲密关系。
这使得留守儿童心理上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 社交环境的局限影响交往能力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大多与同龄人和其他成年人的接触较少,这导致他们相对于城市的同龄人来说,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和技巧。
他们可能变得内向、孤僻,缺乏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育资源不足对学业发展造成影响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有限,这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是一大问题。
他们面临着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培养优秀的学习能力。
这使得留守儿童心理上可能感到自卑和沮丧,对学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4. 情感困扰引发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到各种情感困扰,例如对父母的思念、对外界的不信任等。
这些情感困扰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他们可能对社会充满怀疑,与同龄人的情感交流也会受到影响。
5. 自我认同和价值观缺失父母的缺席和留守儿童在农村环境中的生活,使其接触的是传统农耕文化,相对于城市的父母来说,教育留守儿童往往更倾向于传统的价值观和观念,这使得他们在自我认同的建立和塑造上存在困难。
6. 心理健康问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力减弱,甚至引发一些身体疾病。
心理健康的稳定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7. 校园暴力成为心理健康的威胁由于走读学校的留守儿童扎堆在学校中,相对于寄宿制学校,走读学校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校园暴力等问题的侵害。
这些问题不仅直接伤害到身体上,更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关注心理健康 关爱留守儿童
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或城镇的孩子。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方面。
留守儿童面临着孤独、挫折、焦虑等心理压力,而缺乏足够的关注和关爱会导致这些问题的恶化。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他们的成长成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孤独感。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
他们缺乏家庭温暖,缺乏父母的关爱,孤独感更加明显。
其次是挫折感。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但由于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怀,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应对这些挫折,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再次是焦虑感。
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感,担心父母的安全和自己的未来,这种焦虑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提高家庭关系质量。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家庭关系,增强亲子沟通,减少孤独感。
其次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他们的心理应对能力。
再次是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
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除了以上措施,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为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做出努力。
首先是家长和亲人。
父母应该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陪伴,多关心他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其次是教师和社会志愿者。
教师和志愿者应该多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再次是社会各界。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关注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是每个人的责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一、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家乡寄宿在亲戚朋友家中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二、问题分析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支持,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2. 情绪问题: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3. 人际关系困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缺乏与同龄人的交流,容易在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
4. 学业压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面临学业压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与关心者之间的信任和情感联系。
2. 心理疏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排解负面情绪,提升心理素质。
3. 人际交往技巧:教授农村留守儿童与人沟通、解决冲突和建立友谊的技巧,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
4. 学习方法指导:提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的指导,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有效应对学业压力。
5. 兴趣培养:鼓励农村留守儿童培养兴趣爱好,参与集体活动,增加社交机会,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6. 家庭教育: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提升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增加与子女的沟通和陪伴时间。
五、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1. 学校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意识。
2. 社区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站,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平台。
3. 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走访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关怀和心理支持。
4. 家庭教育培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培训,提高父母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学龄儿童。
他们为了等待父母的归来,每天独自面对学习、生活、游戏等问题,时间长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孤独感
耳朵听过百鸟鸣没有人说话
眼睛看过千里远景没有人陪伴
这是留守儿童最真切的写照。
他们面对的是空旷而寂寞的环境,他们很难融入到一个有温度的家庭中,感受不到家庭带来的温暖与亲情。
孤独感成为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负担,更容易在心灵上形成奇怪和扭曲思想。
二、心理脆弱
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和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对自我产生了负面认识,缺乏自信心和个人独立自主能力,思维上不成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人际交往关系。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欺负,甚至良好的成绩也难以成为心灵上的安慰。
三、行为偏差
留守儿童长期处于室内环境,缺乏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这很容易诱导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偏差行为。
若家庭环境在良好程度上还差,那么这样的孩子成年后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当然,也会因为在学校中缺乏联系,没有朋友,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得到重视。
班主任和家长应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照顾好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需求。
例如,学校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开展有意义的户外课程,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父母在平时的交往中,多了解孩子的需求,并寻找机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关注孩子,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交、人际、情感心理适应能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保护留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在家乡寄居亲友家或独自生活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下面将列举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问题一:情感失落与孤独感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情感失落。
解决策略:建立亲子联谊活动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组织义工团队或心理健康专家,定期组织亲子联谊活动,让父母和留守儿童有机会进行交流,加强亲子关系的建立。
通过活动,父母可以向儿童表达爱和关心,缓解他们的孤独感。
问题二:学业困难及学习压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困难往往是由于缺乏父母辅导和学习资源的限制,导致学习压力增加。
解决策略:提供学习支持和资源学校和社区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和资源支持。
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由志愿者或高年级学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帮助。
政府也可以提供经济支持,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和设施。
问题三:心理问题与社交障碍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家庭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他们也面临着社交障碍,不懂得与同伴交流和相处。
解决策略: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和开展社交技能训练政府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学校可以开展社交技能训练课程,教导留守儿童与人相处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问题四:缺乏自信与自尊心父母的长期离家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缺失,对自己缺乏信心,容易受到欺负和排挤。
解决策略: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活动,如戏剧表演、艺术作品展示等,鼓励留守儿童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问题五: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缺失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容易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解决策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和培训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和培训,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导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农村就业状况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父母出去打工或迁往城市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常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情感疏离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孤独感1.: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往往感到无助和失落。
焦虑和抑郁2.:长期面对父母的缺失和不确定性,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自卑感3.: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常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
情感疏离4.:由于缺乏亲情关怀,留守儿童在情感上与父母和亲人疏离,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学业压力5.: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往往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家庭教育1.: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
完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2.:建立起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合作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4.: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建立合理的学校教育机制5.:改变传统的农村学校教育方式,注重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加强社会关爱和参与6.: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解决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留在农村由其他亲属或祖辈照料的儿童。
他们长期处于父母缺席的状态下,面临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
1.分离焦虑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经常出现分离焦虑情绪,害怕父母不再返回家,对离别的情感难以处理,甚至出现行为反叛等问题。
2.自我认同困惑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我认同困惑,缺乏自信和自尊心,不清楚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3.心理孤独感在亲情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往往产生心理孤独感,感觉无人关心和照顾,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
4.学习压力过大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承担过重的压力,希望透过好的表现来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学习成绩成了他们心理压力的源头。
二、解决策略1.建立关爱机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可以建立关爱机构,提供一对一的关爱辅导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心理关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和社区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以应对分离焦虑、心理孤独等问题。
3.社会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来,帮助他们建立亲情替代物,增加社交体验和社会认同感,减轻孤独和压力。
4.父母关怀引导父母在外务工期间,应当通过电话、邮件、视频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传递关怀和爱意,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父母的工作状态,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预期。
5.社会关注和政府扶持全社会应当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推动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相关政策和项目,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这就是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独立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他们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长期以来导致了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凸显。
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1. 孤独感: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缺少亲情关爱,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心理上产生障碍。
2. 自卑感:在和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留守儿童会感到自己和别人有很大的差异,产生自卑感。
3. 学习压力: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家庭的指导和鼓励,长期独立学习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4. 人际关系问题:缺少与父母亲密的交流,使得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容易产生不信任感,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在农村,家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形式,因此要加强对爷爷奶奶、亲戚等家长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亲情关爱。
父母在外打工,应该利用假期和节假日回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传递对孩子的爱和关心。
2. 学校心理辅导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要加强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这样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孤独和自卑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内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学会正确处理心理问题。
通过课堂教育、心理测试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增加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4. 家庭访谈和社区帮扶教育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访谈,了解家庭的情况,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提供帮扶措施,比如为家庭提供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帮助,有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而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或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留守儿童往往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温暖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不良的家庭环境、社交困难和教育资源匮乏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焦虑感,导致自卑和情绪不稳定。
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提供相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2. 学校支持:学校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和情感支持。
3. 社区支持: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留守儿童参与,增加他们的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
社区还可以建立志愿者团队,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关怀。
4. 父母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培训机制,教育父母如何正确对待和引导他们的孩子。
提供与父母沟通和关爱方法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支持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5. 心理咨询: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和焦虑。
心理咨询师可以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社区和家长都应该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我们也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大众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建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 缺乏父母陪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情感孤独、无助感、恐惧和抑郁等问题。
2. 面临的家庭压力: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部分为外出务工,工作中遭受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这种压力会传递给孩子,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
3.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照顾,留守儿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压力过大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不良行为。
4. 缺乏情感支持:留守儿童长期无法获得家庭和社会的情感支持,无法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影响。
5. 社交能力缺失: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孤僻、内向、心理障碍等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建议: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尽可能多地和他们沟通,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
2. 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农村留守儿童应该得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改变消极情绪和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3. 增加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建
立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
4. 提供学习帮助: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帮助,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的多元智能,让他们在学业上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5. 培养社交能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多参与社
交活动,建立更多的社交场所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
交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父母/监护人
学校教育
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实施帮扶制度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个别辅导3. 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
社会支持
1. 政府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2. 动员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物质与精神帮助3. 村级组织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搭建服务平台4. 推进城乡服务保障体系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人际交往能力
与人交往能力不足,社交圈狭窄
普遍现象,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普通儿童
二、教育对策
对策方向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家庭教育
1. 父母或监护人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式教育2.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成长变化3. 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描述比 Nhomakorabea/情况孤独感
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导致情感缺失
普遍现象,约43.8%的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情感交流少
自卑感
因家庭状况、父母不在身边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普遍存在,影响性格发展
心理压力
担心家庭经济、学习压力等
较高,影响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摘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
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时期的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在行为上表现出程度各异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了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数量是2290.45万人。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面面观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也是不容易发觉和影响深远的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的是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事情会显得柔弱无助,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二是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和喜欢具有自豪感,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全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
三是寂寞无聊心理。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都感到家庭空落,心理觉得寂寞无聊,进而产生心理躁动和抑郁问题。
如一位初三女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妈妈,你知不知道,自从你和爸爸、妹妹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有多么寂寞,有多么伤心,从你们走后,我几乎从来没有笑过,天天我一个人在家里哭,回想着以前咱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四是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
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五是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埋怨父母的无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心理间题,其中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北京的中国社会调查所近日公布的调查也显示:超过半数的父母明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僻;三成的父母知道孩子交了不良朋友,经常惹是生非。
华中师范大学在湖北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两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父母不在身边,从他们缺少关爱的眼神里很难找到这个年龄的孩子们应有的那种天真与活泼,他们普遍过早的成熟了,却又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父母那种不可替代的爱抚。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亲情缺失造成的心理障碍。
亲情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多数农民工每年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
如15岁的初三学生张志刚,父母双双离家打工已8年之久。
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
尉氏县蔡庄镇中学初二四班有26名留守学生,只有一位家长曾打电话到学校询问孩子的情况。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并缺少联系,使孩子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父母双亲的呵护和相伴,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性格极易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亲子分居后,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支撑,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危机。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调查显示,父母均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单亲外出的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又显著高于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造成的行为偏差。
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着直接、持久和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空白。
由于体力、素质等原因,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自律能力较弱。
由于长期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等行为,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甚至沾染上不良习气,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有的留守孩子受父母在外打工的影响,把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也定位为打工挣钱,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老师们反映,班上的“双差生”多数是留守儿童。
周俏春等在《13岁孩子当妈妈》一文中报道: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
监护权的缺失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社会化和道德发展都将带来影响,从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流行的东西就很容易钻空子。
留守孩子的成长之路一旦走偏,纠正起来的代价和精力是难以估算的。
三是安全感缺失造成的正常人格发展障碍。
留守儿童一般都处于弱势的地位,他形成了天然的自我保护意识,当这种意识极端强化时,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进而不愿和人交往,对人不信任,对自己不自信和没有公共意识等心理障碍,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可能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四是社会环境复杂造成的心理抵抗能力降低。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目前的社会环境复杂,良莠并存,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
可是他们的父母远在他乡,关爱和引导缺位;同时中小学周围林立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潘多拉魔盒”。
内部疏于防范、外部诱惑多多,久而久之,留守儿童中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三、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女童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大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的成长问题。
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
首先,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主要在政府。
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品格问题甚至青少年犯罪等,都必须依赖政府制订更有利措施。
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组织有关留守儿童的专项调查研究。
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到重要决策层面上加以重视,作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
各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积极酝酿,制定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中贫困孩子接受教育的政策,并计划投入一定资金资助这些孩子。
其次,学校应该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教育的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
家长要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
从感情上拉近与留守学生的距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前提。
采用多种方法,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
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学校教育的管理机制。
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
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
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
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五是推行寄宿制管理。
六是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孩”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解开心灵的“疙瘩”。
再次,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选择好合适的监护代理人。
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农民工应该学会家庭教育这门课。
目前,大多数父母与留守儿童一个月打不了一次电话,还时常无话可说。
专家提倡父母与孩子书信往来,更能表达感受和心声。
如果有小学低年级或更小的孩子,父母最好留在孩子身边,即使外出打工,也要保证能随时回家看望孩子。
还有,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有农村现实生活环境的制约,也有做父母的自身在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
不少人认为,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也是自己辛苦打工价值的体现。
这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念,往往会适得其反。
最后,农村社区承担起本地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
可以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牵头,妇联、教育等部门配合,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
社区要建立帮扶机制,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是通过“两免一补”办法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救助,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二是组织机关干部与留守儿童“一加一”帮扶结对子,每个干部作为责任人联系1—2名留守儿童,每周交流一次,加强心理上的沟通,并负责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做义务校外辅导员,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同时,社区要承担起优化学校周边环境的重任,对社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关爱、教育、救助留守儿童活动。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政府等各个方面的关注与协调合作。
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整个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下一代。
心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