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学
定教先学后教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能力提升课堂思考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学习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
一、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一)原有的观念与认识问题
1、教师对新课改纲要和课程标理解不够透彻;
2、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但教师难于驾驭课堂;
3、教学中仍然习惯依赖教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师现有的水平和教材使用之间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不用费心琢磨教什么的问题。而新课程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与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但是我们的教师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有限,又受到传统的“依纲靠本”观念影响,面对给予的空间无所适从,更难把握教学内容的整合、取舍,因此,课堂教学缺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学生考试与升学问题《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然而现在师生普遍反映,一方面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脱离实际,如果说课改后,学生考试成绩下降,考不上重点高中,这样不仅给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造成困惑,还会使课改难以推行下去,
(四)课堂教学中的形式化和绝对化的问题一是过于重视教学中的形式化。设置问题肤浅、没有思维活动过程、没有创新;把合作、探究式学习简单理解为小组合作,而且不管是否需要“合作、交流”都要小组“讨论”一下。这样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新课堂的“形似”而走形式。二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比如新课程倡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应对?
(一)、在课程内容上,要突破狭隘的科学世界的束缚,达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和谐与统一,谋求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的整合,使自然科学课程中渗透伦理精神和审美体验,而人文科学课程中也渗透着科学精神和理性的光辉。
(二)、教师的角色要发生转变。教学中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指导者和领导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三)、教师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同时,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在教学中“既会当导演,又会当演员,又会当观众,既会扮演节目的主持人的角色,又会扮演音乐指挥家的角色”。
(四)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课程内容强调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要把科学、艺术和道德融入人的生活、人的成长过程之中,使学生的“个人知识”以及他自己的特殊文化世界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