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近年来,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对教育现代化的意义和发展路径。
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广度,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同时,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发展路径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课程设置方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需求,合理规划课程,注重专业基础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教材编写方面,要注重教材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教学内容要突出前沿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3.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要注重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1. 改变单一教学模式当前,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停留在注重课程内容的改进上,忽视了教学模式的创新。
应当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项目化学习、案例教学、团队合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高校精品课程内涵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策略研究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 , 精品课程作为上一轮“ 质量工 程项 目” 当进 一 步加 强后 续 建 设 , 决建 设 中存 在 的 问 应 解
题, 提升 建设 水平 。
1强化 精 品课程 项 目的 内涵建 设 .
、
精 品 课程建 设和 共享 应用 中存在 的 问题
近年 来 , 一些学 校受 功利 思想 的影响 , 只重 视精 品 往往 课程 的 申报 , 入 大量人 力物 力 , 投 一旦 申报成功 后则 动力 大 减, 忽略了精品课程立项后的后续建设与维护, 使其严重滞 后, 即重 申报形式 , 申报数量 , 不注重课 程 的内涵建设 。
() 3 互动性不好。许多高校没有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平 台 , 学生 互 动 较 少 , 生很 难 了解 到 与 课 程 有关 的教 学 与 学 资 源 , 少部 分 了解 的学生 也很 少 使用 或 者 不知 道 如何 使 而
用 。教 师 与教 师 、 师 与学 生 、 生 与学 生 之 间 的交 流 匮 教 学 乏 , 致 教学 效果 不 理想 , 导 这样 的精 品课 程 只 是一 种摆 设 ,
() 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应 由学 术造诣较高 、 具有丰富授课经验 的教授主讲 , 通过教师 队 伍建设 ,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 、 人员稳定 、 教学水平高 、
教 学效果 好 的 教师 梯 队 , 一定 比例 配备 辅导 教 师 和实 验 按 教师。
() 2 网络资源更新率较差。四川省教育厅对 20 年立 03 项建 设 的 省级 精 品课 程进 行 复 核检 查 ,在 首 批 6 . 级 1f省 】 精品课程中, 确定通过复核 的课程 3 『 , l ] 暂缓通过复核 的 课程 3 0门 ,几乎一半以上课程不符合精品课程建设的标 准 , 中许多课程 录像 、 其 课件 、 习题 、 教材、 反映学科前沿的 最新 成 果等 网络 资源更 新率 很低 。笔者 对 网络 上其 它省 市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科 的 精 品 课 程 遥 遥 领 先 。 清 华 大 学 的 工 科 精 品 课 程 也 无 可 争 辩 地 排 在 国 内 首 位 。 值 得 注 意 的 是 , 信 在 息 科 学 方 面 , 通 高 校 没 有 显 现 明 显 的 优 势 , 圳 普 深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倒 是 一 枝 独 秀 ( 管 本 科 精 品 课 程 与 尽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与 教 学 资 源 共 享 相 互 作 用 、 为 互 影 响 。 一 方 面 , 品 课 程 的 建 设 将 极 大 地 提 升 教 学 精 资 源 建 设 的 质 量 ; 一 方 面 教 学 资 源 的 共 享 又 将 进 另
一
系 仍 占 据 精 品 课 程 构 成 体 系 的 主 体 地 位 , 占 比 例 所 却 由 20 0 3年 的 8 % 逐 年 降 到 2 0 4 0 6年 的 7 % ; 国 l 在 家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规 划 中 , 科 体 系 尽 管 仍 占 据 精 品 本 课 程 构 成 体 系 的 主 体 地 位 ,所 占 比例 却 由 2 0 年 03
部 启 动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与 教 学 改 革 : 程 , 划 用 l : 计
农 学 6 % 学
五 年 时 间 建 设 lo 门 国 家 级 精 品 课 程 ,将 精 品 课 5o
程 建设 作 为 抓 手 , 力 推 进 教 学 改 革 , 高教 学 质 致 提 量 。 0 3年 至 2 0 20 0 7年 , 育 部 先 后 开 展 了 五 届 精 品 教 课 程 遴 选 , 计 评 选 出 12 门 精 品 课 程 , 续 在 全 累 78 陆 国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工 作 网 站 、 国 开 放 中
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而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精品课程及其建设的相关问题,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精品课程的内涵、特点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分析目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和调查问卷两种方法。
文献综述主要用于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知识。
而调查问卷则主要用于了解当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各类参与者对于精品课程的认识和需求。
三、研究计划及预期结果
本研究计划于**年**月开始,预计于**年**月结束,包括以下主要步骤:
(1)文献综述: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理论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2)调查问卷: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实施,了解当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各类参与者对于精品课程的认识和需求。
(3)实证分析: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了解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结果总结:将研究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结合起来,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并形成研究报告。
预期研究结果为:全面了解当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思路,并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实用性建议和改进方案。
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我 国国家精 品课 程项 目启动于 20 年 ,计 划用 03 五年时间建设 150门国家级精 品课程 ,并带 动和促 0
吴启迪进一步对精品课程作 了精辟 的概括 ,即国家精 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 内容、一 流
进省级和校级精 品课程建设 工作 ,以实现优 质教育资 源共 享 ,提 高 高校 教 学质 量 和人 才 培养 质 量 。2 0 07
对其进行 了理论 研究 与实践探 索 ,取得 了很大 成绩 。 本文 旨在对 已有研究成果进 行概括和 总结 ,以期 为深
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具体地说 ,“ 精品课 程是指具 有 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 的优秀课程 。其 建设 要根据人 才 培养 目标 ,体现现代教育思 想 ,符 合科学性 、先进性
[ 摘
要] 国家 精 品课 程 建设 作 为 教育 部 “ 质量 工 程 ”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众 多 专 家 、学者 对 其 进 行 了理 论探 索 。
主要集 中在 :精 品课 程具 有 “ 一流 性” 和 “ 特色 性” 的 内涵 与定 位 ;师 资 队伍 建 设 、教 学 内容建 设 、教 学 方 法 与 手段
实 践性 不强 、评 审指标 与 管理模 糊 等 问题 ,因此应 在 扩大 覆 盖 面 、重 视 实践 教 学 、改 善 评估 方式 、加 强 课 程 网 络 资源 建 设 以实现 优质 教育 资源 的共 享等 方面 加大 建设 力度 。
[ 关键 词]精 品课 程 ;课 程建 设 ;研究 综述 [ 图分类 号] G 4. 3 中 62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 号] 17—7721)503—4 6201(000—040
*
开放性 四大特点 。 ]
[ 收稿 日期 ]21—61 000 8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指体 高校教 育特 色和具 有一 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 程。
节, 高专学校精品课程 的师资 队伍 建设应 紧紧 围绕 “ 双师 型” 队伍的 目标进行 。 课 程主要负责人与主讲 教师应 为具 有丰 富实践 经验
高校 精品课程 的建 设要体 现现 代教育 思想 , 合科学 性 、 符
中图 分 类 号 : 6 20 G 4 .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教育教学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 品课程建设在 全 国 精
体现教学改革 和教 学研究 的成果 , 导思想 把握 准确 , 指 应 是指导学生 自学 的纲要 , 体现新 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 为根
各高等学校受到普 遍 的重 视。加强 精品课 程建 设是 深化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的研究
吴海峰
( 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山东 曲阜 235 ) 7 15
摘 要: 课程 建设是提 高教 学水平的 中心环节 , 是衡 量 学校 办学水平 和教 学质 量的 重要 标 志 , 文 阐述 了 本
在高校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基本 内容和在精 品课 程建设过程 中应注意的几个 问题 。 关键词 : 高专 ; 精品课程 ; 学质量 ; 教 课程 建设
先进性 、 创新性 、 系统性 、 适用性 , 有示 范性 和辐射 推广 具 的作用 。本文 主要研究 了在高校 的专科 ( 高专 ) 育 中进 教
行 精 晶 建 设 的 内 容 和 应 该 注 意 的 问题 。
一
的“ 双师型” “ 师 素质 型” 或 双 的副高 级 及 以上职 称 的教
力的关系 , 把讲授 的重点 由单 纯讲 授知识本身转 向同 时讲 授获得知识 的方法和思维方法 ; 同时强凋理论教学与 实践
作者 简介 : 吴海峰( 9 4 ) 男 , 16 一 , 山东金乡人 , 济宁学院计算机科学 系副教授 , 研究方 向 : 计算机教学 。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综述
表 1 0 3~2 1 2 0 00年度相关文献数量表
校是否拥有一批受学生欢迎的高水平的国家 、 、 省 校级精 品课 程已成为该校能否成为合格本科 院校 的重要标志 J 。段德 君
提到 , 课程建设是教 学改革 的核心 和重心 , 教学 内容 、 课程体
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既是学校教学改革 的核心 , 也是教 学
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J 。而精 品课程建设 是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 的载体 , 可以使高校课 程体系得 以改革 、 学模式得 以转变 , 教 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
Wae 、 r) 开放教育 资源 ( E O e d ct n eo re) 开 O R, pnE u ao  ̄R sucs 、 i
是精 品课程 内涵 的提 出, 为精 品课 程建设 的发展奠定 了基
础; 二是精品课程要素研 究 , 现有 的精 品课 程要 素研 究主要 包括教 师 队伍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 法 、 材 、 学管理 等五个 教 教
2 国内精 品课 程相 关研 究 。笔 者 以 “ . 高校 精 品课 程 建 设” 作为主题 词 , 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作 为检索源 , 以 进 行了文献 检索。截 至 2 1 0 0年 1 3 2月 0日, 检索到与高校精
品课程建设研究 主题相关度较高 的文献共有 1 3篇。 由表 1 7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强强有力激励机制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支持教师学习者共同大动力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参与并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精品课程的多校共极参加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实现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工作激建形成教学资源全国范围内最优化共享的全新建设管理模励等三大要素的有效结合是健全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
本科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精 品课程具有相对 、 发展和动 态的特 点 , 是高 水平 的、 前沿 的、 色化 特 课程体 系。精 品课程是各门类 、 专业的校 、 国家 三级精 品课 程体 系 , 省、 某
一
建设精品课程 , 理念要 变革 , 要将 研究型教 学理念 贯彻始终。所 谓研
体 系的精 品课程都是相对意义上 的高水平。在不 同的时期和 阶段 , 课程 究型教学理念 , 就是教书要 以素质教育为主 , 强调 “ 四基”( 基本素 质、 基本
的课程体 系和特点 , 精品课程是 多层次 、 多样化 且各具特 色的。但精 品课 统 规 划 和 整体 构 架 。
的 优 秀教 材 为 核 心 , 以高 素 质教 师 队伍 为 前 提 , 优 化 的教 学 内 容 为 基 础 , 理念 ; 以 强调在教学过程 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 、 基础理论 的传授 , 究方法 研
精 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 一流 教学 内容、 一流教学方 法、 一流教 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 性课程 。不 同学科 、 专业和 学校具有 各 自 程的核心 内涵是永恒不变的 , 即以现代教育 思想 为先导 , 以适应相应 层次
精品课程 建设 的建议 : 1 精品课程建设要与学校整体培 养方案相辅相成 , . 要有科学合理 的系 在精品课程 建设规划的 整体 构架上 , 突出“ 要 重基础 、 口径 ” 宽 的教育
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 高人才培 养质量 的奠基 性工作。精 品课程 主动、 自主学习, 建立各 门类 、 专业的校、 、 省 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 改进学校 育人环境 , 激发 师生工作 学 习
的 积极 性 和 创 造 性 有 重 要 的作 用 。 二 、 品 课 程 的 内涵 和 特点 精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
Ab ta t sr c :At rs n ,t eeae sme p o lmss c sa sn eo rg a ee t h r r o r be u h a b e c fp o r mmig,lc ft eieso p n a k o h d a f
s a e i iu t s i h h r f h e c i g r s u c s t h u l i g o h o — u l y c u s s h r ,d f c l e n t es a e o et a h n e o r e ,e c i t e b i n ft e t p q ai o r e . f i t n d t S h n g r h u d s r n t e h u li g a d ma a e n ft e t p— q aiy c u s sfo t e o t ema a e s s o l te g h n t e b i n n n g me to h o — u l o re r m h d t la e s i o m ,t e e t b ih n fs s e ,t e m e s r so n o r g me t h v l a i n o e a e d rh p f r h s a l me to y t m s h a u e f e c u a e n ,t e e au t p r — o
FAN n f 。 W ANG i Yu —ei Ja
( cd m c fi f eA r u u a Unv r t o e e,B o igHe e 0 1 0 ) A a e i Af r Of c g i l rl i s y f b i adn bi 7 0 1 as i ct e i H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与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高职高专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精品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开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声誉。
本文将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高专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1.走人本发展之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声誉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身心健康状态的影响。
因此,精品课程的建立必须走人本发展之路,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
为了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必须尊重教师人本价值,注重教师个体发展和教师人格素养培养。
只有教师处于健康状态,才能创造出更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更高水平的教学实践。
2.把握优质教学资源编写精品课程,需要集齐各种教学资源。
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把握将直接影响课程的编写质量。
在这里,优秀的教学资源,包括国内外优秀的学术论文和课堂视频,教育设计和教学材料,以及高校教学论文和教学视频等等。
在整理和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时,应将其与现代教学理念和先进教育技术相结合,以使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和现代性得到彰显。
3.关注教学形式创新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形式单一,很多同学在上课时很难集中精力听讲。
在精品课程的编写时,应该关注教学形式的创新。
例如,增加实验、讨论与模拟等与现实情形密切相关的环节,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达到教学最佳效果。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发1.加强实践教学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从教学资源的开发入手,充分发挥好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作用。
可以开发实训课程和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统一的技能,并最大限度地翻译学生的学习成果。
2.强化师资队伍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个优秀的教师队伍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持续的Professional 成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工作群体。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申报精品课的几点体会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申报精品课的几点体会摘要: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课程建设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推进教员教学能力向高水平跃升的有力抓手、推动各项教学资源向高层次融合的基础保障。
但通过分析来看,当前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没有深度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的发展无法保证、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审查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从如何加强教员对精品课课程意义的理解入手,针对自身参与精品课程的申报和被审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为后期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对策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所在学科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自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许多精品课程资源,各大高校也纷纷组织了优秀的师资队伍,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相当显著。
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正视并重视起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推动后期精品课申报的质量,防止精品课建设的随意性。
一、精品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没有深度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建设的是顶尖的教育资源、顶尖的教师队伍。
院校教员要做的是让教学内容有所提升、让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有所改革。
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些院校和教员并没有深度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建设虽然是参与申报了,但却将其当作提高院校、教研室或自身知名度的有效措施,关注点更多的在自己所申报的课程数量多少和精品课程数量在同类课程中所处的名次,并没有让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要知道精品课程建设是一有利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项目,它发挥了优秀教员的才能,汇集了各种优秀的课程内容,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
所以初期没有正确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势必会导致建设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将直接影响精品课建设的质量,导致精品课建设“只为看、不为战”。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程 不仅难 以达 到精 品课程 的建 设 目标 , 还造成人力 、 物力 , 乃至较大 的教育经 费 损失 ,更无法发 挥示范和辐射 作用 。因
感官调 动于一身 的多媒体 ;教学模式 已
从传统 的 “ 教师为 中心” 转换 为“ 师为 教
主导 , 学生为 主体 ” 教学方 法 已从传 统 ;
实践课程没有多大区别 。 其次 , 大部分 的 网络精 品课程 的 网页 以静 态方 式展 现 ,
性 ” 用 , 能改革 教学模 式 , 作 才 优化 教 学 手段 ,促进 现代 信息技术 在教学 中的广
泛应用 。 然而 , 目前部分学校 的网络精 品 课程 建 设存 在 许 多不 足 , 为 评 而建 ” “ 、 “ 目建设 ” 盲 现象 较为严 重 , 致有些 课 导
精 品课 程 是 一 种 具 有 示 范 性 的教 学
( )网络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开发 不 一
足
1教学资源及 其呈现缺乏 多样性和 .
资源和 “ 教学平 台” 网络化是 精品课程 。 建设 的重要组成 部分 ,也是精 品课程成 败的关键 。只有在 网络环境 中为学生提 供优质 的教 学 内容 和实 施教 学活 动 , 利 用 网络技术 的支持在全 国范 围内实现资 源共享 , 才能充分 发挥精品课程 的“ 范 示
、
精 品课程 与网络精 品课 程
【 关键词 】 网络精品课程
教 学管理 教 学模式
教 学资源
什 么是课 程 , 策三在 《 学论稿 》 王 教
网络精 品课程 建设在课程 改革 中具
中指 出 ,第一 ,课程是教学 内容和进程 “
的总和 。 第二 ,课程 ’ ‘ ‘ 和 教学计划 ’ ‘ 、教 学 大纲 ’ ‘ 、 教科 书 ’ 两种 称谓 , 以并 行 可 不悖 , 互相补充 , 结合起来 。 具体说 , 以 可 用课程 一词来概括 ;同时要分别地 对它 的总规划 、具体规划进行研 究 ,并贯彻 试、 、 计 程的意思” 课程学 习者学 习活动 。 的总体 ,其 中包 含了教育 目标 、教学 内 容 、教学活动乃 至评 价方法在 内的广泛 的概 念。 根据教育部启动 的“ 高等学校教 学质 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的 国家级 精品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调查分析研究——以贵州高校为例
程 ” 网并形 成 中 国高 教精 品课 程 网站 , 上 向全 国高
等学校 免费开 放 。在 这样 的大 背景 下 , 高校 纷 纷 各 在 自己的校 园网上建 设 精 品课 程 网站 , 每个 学校 把 的国家级 、 省级 、 级 重点 课程 发 布 到 网上 , 精 品 校 使
课 程最 大限度地扩 展 了受 众 的人 群 , 年来 取得 了 近 良好 的教学 示范效果 。
品课 程 网站 的建设具 有一定 的现实 意义 。
改革工 程精品课 程 建设 工 作 。通 过 精 品课 程 建设 ,
优化高 校课 程资 源 的配 置和使 用 , 有 限 的课 程 资 使
源发挥最 大的作用 , 产生最好 的教育 效益 , 大 限度 最
地 提高教 育 质 量 。教 育 部 除 了 对 “ 国家 级 精 品 课 程” 给予 经 费 资 助 外 , 要求 这 些 “ 家 级 精 品 课 还 国
级、 校级 三级精 品课程 , 并把这些 课程建 成精 品课 程
一
、
研 究 的 背景 和 目的
网站 向师 生 免 费 开 放 。但 网 站 的 建设 运 行情 况 如 何 , 否发 挥 了网上教学 资源的作用 , 一个值得关 是 是
注 和研 究 的问题 , 在资 料查 找 过 程 中也 发现 这 是个
我 国高校 精品课 程网站 经过几 年的发展 已具有 相 当 的规 模 ,0 一9 % 的 高校 都有 了 自己的精 品 8% 0
课程 网站 。贵州 高校在 近年来 的发展 中也 非常重 视
空教 室 、 网络 视频教 学 软件 、 步进 教程 和 Bak or l bad c 等完成 的多功 能 、 多媒 体交互 的课程
高职院校《纳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纳税实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一、引言纳税实务是财政金融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税收征管意识和纳税合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法规和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更新,这就给高职院校《纳税实务》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构建《纳税实务》精品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纳税实务》课程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当前,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更新快,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税收政策调整力度不断加大。
这就要求高校在《纳税实务》课程建设中要密切结合当前税收政策和税法实务,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纳税实务》课程是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纳税实务》课程,学生可以获得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本知识,学会纳税申报和纳税筹划等实务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税收征管意识和能力。
加强《纳税实务》课程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有利于满足社会对税收专业人才的需求。
1.优化培养目标(1)传授学生掌握税法知识和税务实务技能的基础,使其能够胜任税收从业工作。
(2)培养学生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税务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进行纳税申报和纳税筹划等工作。
(3)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纳税观念和自觉遵纪守法的税收意识,提高纳税合规意识。
2.优化教学内容(1)结合税收法规更新,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保持前沿性和实用性。
(2)拓展实务案例教学,引入真实的税收案例,加强实践性教学。
(3)加强税务政策和税收实务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纳税情况。
(1)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活跃性和趣味性。
(2)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与税务机关、企业等单位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
1.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纳税实务》精品课程首先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档案管理系统为例
关 键 词 : 品课 程 ; 程 建 设 ; 类 分 析 精 课 聚
中 图分 类 号 : 3 G4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7 O ( O 2 0 3O 7 一3 1 7 — 8 0 2 1 ) 0 一 l 5O
●核心期刊论文数量
16 2
9
7 7
1 研 究 背 景
面:
数 量 没 有一 定 的变 化 规 律 , 是 在 2 1 和 2 1 年 数 量 明 但 00 01
第1卷 第3 l 期 2 1年 3 02 月
软 件 导 刊
Sofwa e Gui e t r d
v0 . l O. 1 1 N 3 M a Ol r2 2
高 校 精 品课 程 建 设 研 究 现 状 与 问题 分 析
以 兰州 大 学 网络 教 育 学 院 档案 管理 系统 为 例
2 1 矩 02
例 为 1 . 6 , 于 第 四位 。其 它 方 面 的研 究 比例 相 对 较 4 2 居
品课 程 建设 项 目启 动 以 来 就 有 相 关 研 究 。该 板 块 的 研 究
小, 均在 1 以 下 。对 表 1中 的数 据 进 行 整 体 分 析 与 总 0 结 , 以将 精 品课 程 的研 究 现 状 与 特点 归 纳 为 以 下 几 个 方 可
作者简介 : 范雅 琳 (9 8 ) 女 , 中师 范 大 学 信 息技 术 系硕 士 研 究生 , 究 方 向 为 信 息 技 术 ; 18一 , 华 研 李益 (9 9 )女 , 中师 范 大 学信 息技 18~ , 华
术 系硕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信 息技 术 。 研
软 件 导 刊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二) 精品课程建成之后 , 对于其共 享的方法随
之引起 了广大 教育工 作 者 的重 视 。随着 共享 理念 的 不断 加深 , 优质 的教 学资 源得 到 了共享 , 使更 多 的师
提升学校荣誉或 者满足教师 自身职称评 定等为 目
(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o m me r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J i n a n ,S h a n d o n g 2 5 0 1 0 3,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c o u r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a l o n g —t e r m p r o j e c t .S h a r i n g e x c e l l e n t c o u r s e i s o f g r e a t i m —
程的建设和共享还存在着一些 问题。本文主要探讨精品课程在建设和共 享过程 中存在 的一些 问题 , 并提 出解决这
些 问题 的 对 策 , 以 更好 的 建设 精 品课 程 , 实现 资 源共 享 。
关键词 : 精 品课程 建设 ; 精品课程共 享; 问题 ; 对策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4 2 . 0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4 3 8 5 ( 2 0 1 3 ) 0 6— 0 5 4课程 建设 与共 享 的现状
通过 共享 资源 , 也 提高 了精 品课 程 建设 者 自身 的水 平, 带动 了其他 课程 的建 没和教学 改革 , 不 同程度 上 提高 了高校 教 学质 量 。 二、 高校 精 品课 程建 设 与 共 享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需要充分结合网络教学特点,突出学科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推广策略,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文将探讨高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推广策略。
一、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1. 教学内容设计精心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首先需要有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规划。
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符合网络教学的特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挖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确保教学质量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还需要重视教学质量的保障。
在课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还要注重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积极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通过不断调研和改进,确保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达到最佳水平。
3. 教学团队建设建设网络精品课程需要具备专业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建设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只有建设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才能够确保网络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1. 多样化的推广方式在网络精品课程的推广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推广。
除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进行推广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进行推广。
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网络精品课程的相关信息和宣传材料,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关注并参与其中。
还可以利用校园宣传、媒体报道、教育展览等方式进行推广,确保网络精品课程的广泛传播。
2. 与企业合作推广在推广网络精品课程时,可以与企业合作进行推广。
可以与知名企业合作,联合举办线上线下的教育活动,提高网络精品课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大学精品课程持续建设问题研究——以广外大省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为例
本研究的 目的就在于根据 我们建设 《 国际贸易》省级精 品课程建设 的实 际情况 及存在 问题 ,以点带面地研究前述问 题 ,尤其是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问题 ,从而为更好地建设精
高 。2 0—0 9年 已 批 准 的 国 家 精 品课 程 达 34 0 32 0 16门 ( 通 本 普
高校教 师本身的教 学和研 工作量都 已经很 大的情况下 ,如
何 使 广 大教 师有 积 极 性 、有 动 力 去主 动进 行课 程 建 设 是 一 个 迫 切 需 要研 究的 问题 ; 课 程 被评 上 精 品课 程 之后 如何 提 高 在 其使用效 率并 且通过使 用带动 内容的 更新完 善也是 一个现
问题 研 究 》 的 主 要 研 究 成 果 。
作 者 简 介 : 何 元 贵 ,女 ,广 东 外 语 外 贸 大 学 国 际 经 济 贸 易 学 院 、国 际 贸 易研 究 中心 教 授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 国 际经济 学 、高等教 育 。
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 出 : “ 才培 养是 学 人
学 已有 1 5门课程 被评 为省级 精品课程 ,其 中包括 《 国际 贸
易》 。根据 《 国际贸易》课程建 设情况 ,我们认 为参加评选
和 评 上 精 品 课 程 之 后 的 年 检 ,对 于 精 品 课 程 的 更 新 完 善 和 质
文 章 编 号 : 1 7 — 9 2( 0 1 0 — 0 3 0 20 6 2 1) 109 —4 6
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
浅议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分析以及加强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提升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通过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进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
2、培养优秀人才:精品课程建设将优质资源集中于培养方案、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3、促进教育公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网络平台等手段,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
二、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现状分析虽然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当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展不平衡:各高校间精品课程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些高校缺乏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2、创新能力不足:部分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过于注重传统学科,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涉及不够深入,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高校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导致精品课程建设受到影响。
三、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针对上述问题,以下是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措施:1、推进均衡发展: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各高校的支持力度,使得各高校能够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
2、提高创新能力:高校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4、优化评价体系:高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学生评教、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评估课程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推进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能 。 再 次 。 课 程 体 系 构 建 过 程 中 , 充 在 要 分 把 握 高 职 教 学 能 力 的 内 涵 . 以知 识 本
品课 程 内容 开 发 与 建 设 的 核 心 精 品 课 程建 设 的主 要 内容 精 品课 程 建 设 是 以加 强 “ 师 型 ” 双 师 资 队伍 建 设 为 前 提 . 以现 代 化 的 教 学 内 容 为基 础 . 以建 设 具 有 较 强 针 对 性 、 用 实 性 的优 秀 教 材 为 核 心 . 以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为平 台 . 以现 代 教 育 思 想 为 先 导 。 以科 学 管 理体 制 为 保 障 的系 统 工 程 . 集 理 念 、 是 师 资、 内容 、 法 、 术 、 度 于 一 体 的 整 方 技 制
精 品 课 程 建设 的依 据 和 原 则
精 品课程 建设 涉及教 师 、学生 、 教 材 、 学 技 术 手 段 、 育 思 想 和教 学 管 理 教 教 制 度 等 方 面 的 变革 , 因此 . 品课 程 建 设 精
应构 建合理 课程体 系下 的课 程标 准 . 在 整 合 教 学 内容 、 施 创 新 与 实 践 教 学 、 实 改
高职 专论
21. 与实践
水
蔡
健 王 薇 刘 海明 何
钢 邬 雨刚
( 州农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江 苏 苏 州 2 50 ) 苏 10 8
摘 要 : 程 建 设是 教 学 质 量 的 中 心 环 节 , 学 校 办 学 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志 , 实 现人 才 培 养 目标 的 基 本 保 证 , 课 是 是 高 职 院 校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是 提 高 高职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关 键 。 因此 , 分 析 高 职 院 校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依 据 、 贝 、 位 应 原 U定 及 管理 保 障 机 制 , 重 探讨 高 职 院 校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 主 要 内容 : 双 师 型 ” 资 队伍 建 设 、 学 内容 建 设 、 学 方 着 “ 师 教 教 法与 教 学 手 段 建 设 、 材建 设 、 验 实 训 基地 建 设 。 教 实 关键词 : 高职 院校 ; 品 课 程 ; 设 ; 践 精 建 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2003年到2007年已经进行了5年,全国高校建设了一批计算机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见表1)。
本文以计算机类课程为例,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1、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单位集中在几所重点学校
学校分布情况:27所大学建设了47门精品课程,其中获得2门以上精品课程的学校有5所,共19门占精品课程40%,其中:清华大学5门,西安交大4门,哈尔滨工业大学4门,国防科技技术大学3门,电子科技大学3门。
获2门精品课程的学校有6所,分别是西北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共有12门课程。
精品课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分布很不均衡,11所重点大学获得了31门精品课程,占总数的66%,说明精品课程的建设集中在几所重点大学。
2、国家精品课程已覆盖了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但层次和专业类特点不明显,有些课程有重复建设现象
非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有6门: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微机原理。
已建成精品课程16门,占精品课程总数的34%(16/47),其中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11门,占精品课程总数的23%(11/47):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精品课程数量很多,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微机原理4类核心课程的精品课亟须加强,特别是多媒体还没有精品课程。
计算机专业的10核心课程中已有9门精品课程,它们是程序设计、离散数
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仅数字逻辑还没有精品课程。
3、不同层次:本科47门课程,专科44门课程
专科的精品课程门数已逐渐超过了本科,说明专科更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
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分为两期,第一期1500门,第二期3 000门,截至2007年,已建设1678门,其中本科1270门,专科408门。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选拔一批高质量的课程,实现资源的共享。
截至2008年,国家精品课数量已达1678门,但离“高质、共享”的初衷尚有较大距离。
主要表现为:
1、高校中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申报成功之后,普遍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基本上还是申报时的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站部分教学内容过时、老化,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原先不足部分也未及时补充,一些精品课程质量相对下降,已经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精品课程,因此点击率低,几乎无人问津。
2、资源共享问题未能彻底解决。
教育部已经连续3年发文件,要求精品课程网站登录要取消密码、口令,然而仍有精品课程无法自由访问。
此外,由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单位担忧发生知识产权、版权的问题,当申报成功之后,立即拆掉某些原创性或精彩的电子资料,使得进入名义上的精品课程网站之后,未能访问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3、教师访问精品课程网站达到的效果还只能是浏览许多优秀资源而已,不能马上为他建自己课程网站所用。
主要原因有:
(1)精品课程建设的结构化程度不高,内容覆盖度不足,还不能为各层次学
校、各类专业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
(2)资源的颗粒度太大,不能提取精品课程中的小颗粒度资源,重构一个个性化的适合自己的课程网站。
(3)目前还没有一个公共平台,以支持用户可以方便地操作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内容。
4、精品课程经费支持不足。
如2004年的精品课程经费每门仅30 000元。
拍摄课堂录像价格是600元/小时,30000元仅够支付录像之用。
持续建设困难还由于相当部分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拨,无省拨,学校经费支持也很少;国家一次性下拨,有的已经用完,今后建设将无经费支持。
此外也有人员的变动(离退休,挂名负责人返回到原岗位)原因,使课程建设处于停顿状态。
三、促进国家精品课持续建设的方法和建议
以上的情况虽无精确统计数据,但确实存在,在有的课程中还是比较普遍的。
目前教育部加大了支持和建设力度,主要做法一是从2007年开始二期建设,课程数高达3000门;二是拨巨款建设国家级资源共享平台,这可能会使目前情况有所好转。
根据我们的研究,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来促进国家精品课持续建设。
1、理顺精品课程建设的秩序。
前5年,评选精品课程的网评专家并不知道应建哪一门课程的哪一类哪一层次的精品课,只是从“质量”上把关,因此造成某些课程的某层次、某类“扎堆”,而有的课程某专业类或某层次精品课程“空白”。
今后的建设可以委托教指委提出具体要求,按“订单”评选,加强建设的针对性。
2、建设和运行精品课程拟寻求“以国家建设、共享共建为主,学校建设为辅”的机制。
精品课程的运行、经费支持不能完全依靠一所学校。
3、精品课的建设目标应由课程建设转向到课程的内容建设,即为使用者提供小颗粒度的服务,提高实用性。
4、加强质量监控,延长精品课生命期。
目前基本是“只管生,不管养”,虽有每年更新30%内容的要求,但监控不到位,可操作性差。
如果没有一个监控的机制,将会产生一堆网站垃圾。
四、大力加强质量监控机制研究
整体上精品课程的质量是好的,但没有人做过定性的分析。
不过有不少教师反映,有基础的课程已经评得差不多了,每年再评这么多,来不及建设新的精品课程;亦有的认为近年评的质量不能保证。
同时,已评上的精品课随着时间推延,有的也有“老化”的现象。
因此建立精品课程的质量监控机制是使精品课程从整体上能保持一流质量的关键。
监控质量指标体系,应由领导部门制定统一的要求。
标准“虚实结合”:实的可以有点击率统计、更新内容、经费投入数、网站开通天数等;虚的是指印象、总体感觉。
教育部各学科教指委可以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发挥作用,他们应能准确把握建设哪些精品课程,需要哪些类型、哪些层次(并非不论什么课程,各种类型、各层次都要建设),在评选和监控方面也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精品课程的生命力在于全国高校师生的使用。
如何吸取到他们的评价意见是难点。
一定要避免由建设单位自己找几位专家写评价意见的办法,那样容易走过场。
社会应用给出评价最为公正、公平,也是力度最大的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