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合集下载

江苏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概论复习提纲

江苏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考试·职业道德概论复习提纲

《职业道德概论》复习提纲道德的含义(P3-4)道德的概念是: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

道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善恶的客观标准,就是看其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道德的本质(P8-9)(重点在特殊本质)简答或论述道德的本质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

包括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

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这种性质就是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b: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c: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另外,对道德一般本质的理解又是辨证的,我们在承认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的同时,也要承认道德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

道德的这种独立性突出表现为它既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主要表现为:a.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

道德是非制度化的规范,一种非权力规范,一种内化的规范。

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职业道德的含义(P14)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P2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提纲第一讲职业道德概述一、道德的内涵及社会作用1、道德的含义P1 (可从四个方面理解P2-3)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本质观P6(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3、道德的本质P154、道德的特点P15-16(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5、道德的社会作用P21 (论证、教育、调节、认识)6、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P24-45二、职业道德的内涵1、职业P48(1)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

(2)人的生活分为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人的一半生活是在职业生活中渡过的。

如军人、教师、医生、护士、法官等。

2、职业道德(1)概念P48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2)特点P49一是范围上的有限性。

表现在两方面,成人的意识和行为;从事本职业的人群。

二是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是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三是形式上的多样性。

因行业而异。

(3)形成与发展P49-53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表现为风俗、习惯上的差异以及相互交往中的所谓惯例。

形成于奴隶社会时期。

表现在奴隶主和自由民之间,奴隶是不具有职业道德的。

发展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的职业道德受家长制的等级观念的影响,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资本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大都受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1)形成与发展:P54首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产生的。

其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的职业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特征:P55第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1.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2.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1.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
2. 2.教师职业良心的培养
第三节教师职业公正
1.教师职业公正的含义与内容第四节教师的职业幸福
1.教师幸福的内涵
2.教师幸福能力培养
第二章爱国守法
1.爱国守法的内涵和特点
2.爱国守法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的内涵
2.爱岗敬业的意义
3.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内容
第四章关爱学生
1.关爱学生的内涵和特点
2.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论(提纲)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论(提纲)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方向, 你就永远不可能到达目标

、 师德------教师的名片
教 师
1。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看

——专业化的基础

2。从教师职业的社会声誉看


——道德与文明的表率

3。从教师职业的个人成就看


——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



高 1、高校师德的总体评价——满意
教师得分
李某 张某 赵某
注:①根据你对每位教师的满意程度,在每小项内打分,最 高分为10分,最低为1分,满分为100分。 ②公共课教师只选重点课堂进行评议。
案例1
五 、
案例2

案例3

案例4

案例5

二章
三章
案 例 一
谁是我的师德榜样?
返回
案 例 二
能给她85分吗?
返回

例 三
张老师该不该被处理?
挑 战
金钱--------拜金主义
个人--------个人主义
2、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挑战
师德的标准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内容 态度与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标准
师德的内涵
甘为人梯 无私奉献 照亮别人 升华自我
师德的人格模式
合格是基础 优秀是方向
爱一个人,可能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 爱一个职业,可能造就辉煌的人生
师德内化的源泉

——教师职业的评价与自我评价

1、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谋生---------就业
德 内
责任---------适应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

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

11)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

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描述:《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是我校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教育和学习,使立志从教的我校本科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理个人与职业、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期待。

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

为考察考生具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科目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能准确判断和理解与教师劳动相关的范畴和道德原则,掌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修养,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并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真正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先修课程及应具备的知识首先,学生必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分析任历史不同时期教师职业特点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具体社会现实,唯有如此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中外历史上的各个时期教师职业,更好理解当代教师职业特点。

其次,学生应具备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基本常识。

只有掌握了以上知识才能对大量史料进行分析鉴别,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才能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

再次,从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思政专业核心课程的逻辑关系看,该课程应在学生修完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课程后开设为宜,有了对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的认识,有利于分析各种教学现象,熟练地掌握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三、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绪论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明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师德复习提纲

师德复习提纲

师德复习提纲复习题名词解释1、道德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答:职业道德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可分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职业道德反映各种职业的特殊活动内容和方式;职业道德形式简明,具体实用。

3、自律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自律规范主要倚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4、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旅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5、教师的职业道德原则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教师的劳动特点,体现了教师职业活动特点,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总原则,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6、热爱学生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

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的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表现。

7、人生观是人们对自觉生命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核心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目的、意义)?人应当怎么活着(人生态度、活法)?8、人生目的对人日常具体活动行为目的起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

9、人生意义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10、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11、人生理想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12、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内容归纳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内容归纳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内容归纳教师职业道德概论内容归纳***第⼀章导论⼀.道德的定义:道德是由⼀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们之间以及个⼈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特殊本质:指道德作为⼈类社会⼀种特定、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①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式。

道德是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A道德是⼀种⾮制度化的规范。

B道德是⼀种⾮权利规范。

C 道德是⼀种内化的规范)②道德是⼀种实践精神。

(重点)。

道德不仅是⼀种社会意识,是⼀种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且是⼈类掌握世界的特殊⽅式,是⼈类完善发展⾃⾝的活动。

道德是⼀种以指导⾏动为⽬的,以形成⼈们正确的⾏为⽅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实践的。

道德作为实践精神是⼀种价值,是道德主体的需要同满⾜这种需要的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

同时,道德⼜不仅仅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动,是有⽬的的⾏动。

三、道德的基本功能(了解两种论调)持道德决定论的道德主义思想家⽚⾯夸⼤道德的能动作⽤,认为⼈们的道德⽔平或杰出⼈物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愿望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我国,从孔⼦开始的不少思想家都认为道德能决定⼀具社会的治乱兴衰,倡导以德治国。

在西⽅,也有⼀些思想家持与此相类似的观点。

应该说,道德主义看到了在社会发展中重要作⽤,有丰富的德治思想,但⼜过分夸⼤了道德的社会作⽤,因⽽是⼀种形⽽上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与主张道德决定论的道德主义相反,主张道德⽆⽤论的⾮道德论的⾮道德主义根本否认了道德的能动作⽤。

如我国战国时期的韩⾮在批判儒家的仁义道德观时就极⼒否认道德的社会作⽤。

⽂艺复兴时期意⼤利的马基维利主张执政者只管做对⾃⼰有利的事,根本不要顾及什么道德。

另外还有代表⼈物叔本华和尼采。

应该说,⾮道德主义看到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作⽤的局限性,强调政治⽃争不能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有⼀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它⾛向了道德虚⽆主义,因⽽也是⼀种形⽽上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标:《教育政策法规》是我校针对所有师范专业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教育和学习,使立志从教的我校本科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理个人与职业、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理论科目之一,主要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规范、范畴、原则、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等。

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期待。

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

为考察考生具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科目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能准确判断和理解与教师劳动相关的范畴和道德原则,掌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修养,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并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真正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明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2.重点、难点重点:教师职业的特点难点:教师的职业道德3.教学内容:第一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第三节学习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二) 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职业道德提纲一(精选5篇)

职业道德提纲一(精选5篇)

职业道德提纲一(精选5篇)第一篇:职业道德提纲一第一章道德的本质、内容及作用1.道德的含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用善恶评价并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既是一种善恶评价,表现为心理和意识现象;又是一种行为规范,表现为行为和活动现象。

P12.道德概念的含义:1)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2)是用善恶观念为标准来评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

3)是依靠信念、习俗和社会舆论的力量来调整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和各种行为。

P13.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社会生产方式在内的社会存在,其中最重要的对社会起着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P24.道德的内容: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

P31)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体系等。

2)道德关系是被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所派生的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与集体的关系。

3)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行为、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等。

P3道德行为是人们相互交往中所采取的有意识的、经过选择的能够进行善恶评价的行动。

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行为所作出的善恶判断。

道德教育是按一定的道德要求、道德理想对人们的品质和性格进行陶冶和铸造。

道德修养是人们对自己的意识行为所作的自我解剖、自我改造。

5.道德体系是由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以及某些特殊领在内的道德要求等因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P56.道德的特点:1)相对独立性。

表现在 A.道德的变化同经济关系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B.道德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C.道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2)历史性、阶级性、全人类性和批判继承性。

P67.道德的作用:1)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作用A有助于使人们辨别善恶B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C了解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意义D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整体的责任,正确进行道德理想的抉择。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1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职业的特点:(社会性)、专门性、独立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2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

复性③教师劳动的效果要经过比较长的①教师的劳动任务相当复杂②三、艺术性和创造性。

艺术性:①表现在课堂教学艺术上②在德育工作具有艺术性四、主体性和示范性示范性①由学生具有模仿天性所决定②人的认识规律也是教师劳动具示范性的原因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②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③教师是一代新人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④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

二、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①教育部门上虽然是不物质生产部门,却同物质生产紧密相关②教师的劳动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扶持三、教师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又称“师德”是职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4第二、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 第三、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特殊属性:①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深藏于习性之中②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

③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④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五、道德影响深广性)师爱岗敬业②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③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④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合力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③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判情趣具有促进作用④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①激励②控制③调整④矫正 四、促进作用①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②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③有利于社会公教师职业理想\ 6以集体容,以造就四有新人为目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谦洁从教、为人师表等为具体内容要求,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师德的优越性和先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的特殊表现;道德是社会共同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是师德的来源和基础,是与师德相一致的。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学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学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单、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占35分)第一章J道德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道德唯一的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O道德的功能(多)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DO行为习惯的特点是什么(稳定性、群众性、持久性)J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1以服务人民服务为核心。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P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判) DO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J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J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基本内容: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

规范体系:由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和主要范畴等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第二章J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A 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

B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C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

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D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

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E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J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含义?1、它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docx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docx

第一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L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就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存在而言,它是对教师职业活动意义、行为规范、及其实践活动给予道徳价值性关注的领域,是一个关于教师为师之徳的领域; 从其农现特征來看,师徳是指教师在职业小理解或追寻职业意义、履行职业道徳规范或准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站质。

2.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关系:(联系)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耍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姝表现;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徳的主要价值来源和基础。

(区别)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二者适用的范围有所不同。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1.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1.层次性高2.教冇性强)2.教师职业良心的培养(1.要具有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前提2.具有高尚的师徳品质——基础3.要有正确的荣辱观--重要途径。

)第三节教师职业公正1.教师职业公正的含义与内容:教师的职业公」E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

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生等人际关系Z中。

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1、坚持真理,伸张正义(1)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严格的审视和鉴别,使学生学到真知实学。

(2)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以木来而目。

(3)教师而对社会现实,必须伸张止义,主持公道。

2.—视同仁,爱无差等(1)平等对待男学生和女学生(2)平等对待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成绩取决于哪些方面?(3)平等对待家庭背景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会带来什么影响?(4)平等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

智力和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先天还是后天?(5)平等对待不同个性的学生。

个性是否有好坏之分?3.办事公道,赏罚分明:一是“赏罚”有据,二是“赏罚”有度。

一个“好学牛:” 和一个“差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是否用同一惩罚标准?4.因材就教,长善救失。

教师职业道德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提纲

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责任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群体性和个体性。

3、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1)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2)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生产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

3)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道德的特殊属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的调节手段非强迫性的3道德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4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条件的。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1内在的稳定性2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3适用对象的限定性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教师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意识水平高层性2、道德境界高尚性3、道德意识自觉性4、行为举止示范性5、道德影响深广性(1更广,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广泛作用于在校学生,而且还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2更深,是指教师道德深刻作用与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品质3更远,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学生时代,而且影响他的一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和未来)6道德内容的先进性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一、调节作用1)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2)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3)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4)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

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问题呈现形式】: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所以,教师劳动决不仅是上完课了事,他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其教育应尽可能渗透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身处社会之中,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

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生活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正因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极为复杂,所以,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和分析,有效地利用各种正面影响克服其负面影响,并立足学生现实,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育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决定的。

(6分)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与人之间有着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差异,用一个标准、方法、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是难以奏效的;从教师劳动的内容上说,既有知识的传授、智能的开发,又有思想品质的教育,还有审美情操、劳动习惯、健康心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就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教师的劳动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些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如思想品质的教育),对有些教育的对象(如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反复进行,耐心细致,长期坚持。

同时,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过程都是动态地不断发展的,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分)①、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②、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③、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④、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提纲一、“道”表示道路,以后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或道理等。

“德”,即“得”。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荀子《劝学》篇。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三、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这种特殊的规范性表现在: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规范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四、道德的起源。

1、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2、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

五、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六、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七、职业道德的特点:1、职业道德在内容表达上,带有强烈的职业特征;2、职业道德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3、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4、职业道德在功能与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八、教师职业的产生。

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产生的社会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九、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实现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

它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深远的意义。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是教师迎接新实际挑战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

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4)严格自律,以身作责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1)教育劳动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动性的人。

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

(2)学生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①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接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有“主动权”;②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在劳动过程中具有反作用:接受或抵制教师的影响。

(3)因此,教师劳动的效果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单方努力和能力,而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3)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1)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高度社会化和分工的更加复杂和精细,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

与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最富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一代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3)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呼唤创新人才(人才素质综合化、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多样化),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师劳动的重要内容。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劳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序或方法可以套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5)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优秀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艺人,而不是搬运知识个“壮工”)(6)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认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

“教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8)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教师应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一代新人.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干扰而进行讲课、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

(当然并不意味着学校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

它既表现为一种热爱科学、追求科学、为科学献身的意志,有表现为一种不迷信、不武断、不盲从、不附和的理念与态度。

其核心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真”精神。

大学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自身的自由与完善为终极目的的价值信念和思想态度。

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

(4)开拓创新精神大学内在地充盈着的开拓创新的精神。

无此,大学的“大学性”将受到质疑。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要创新;二是指人才培养要创新;三是指大学是新观念、新知识和新型专业人才的源泉,成为社会新文化的的“生长点”,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5)理性批判的精神首先,从文化传递的视角来看,大学是整理、选择、保持、传递和发展的文化场所。

其次,从思想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是各种思想观念兼容并包、交相汇集的场所。

再次,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看,大学不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是社会理想的制定者与实行者。

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首先,教学过程必然是育人的过程;其次,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

③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需要。

(2)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1)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①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2)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②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③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1)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育公正是社会总体公正的要求公正的本义是指公平、公道、理公、道正、公而无私,正而无邪。

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

社会公正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

②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③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2)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真理②办事公道③一视同仁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1)二者的不同:①产生的时期不同②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③法律有更强的刚性度④作用范围不同(2)二者的密切关系①根本原则相同②在作用上相辅相成③多方面交叉重合④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确立依据及具体要求(P.84)(1)基本内容:①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②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确立依据①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

②教育人道主义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

③教育人道主义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3)具体要求①尊重学生。

②关心学生③同不尊重学生、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①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辈分关系:代际关系、朋友关系、代际——朋友式关系)②师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③师生之间的管理关系(管理被管理关系)④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心理感应关系)⑤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2)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①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着与被教育者的关系②关系层次上具有差异性③高校师生关系在情感、角色期待上具有互动性④高校师生关系在评价标准上具有冲突性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1)确定学生主体观念①应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性②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③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2)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①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人格)②尊重、培养学生个性(学生心理上、性格上、气质上和专业特长上的独特性)。

(3)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①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②关心学生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

③要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距离。

(异性间尤其要注意)(4)、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①严而有理②严而有度③严而有方④严而有恒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1)教师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A.培养教师认识集体之必要性的道德理性;B.形成教师对集体的高尚道德情感;C.提高教师选择道德行为的能力。

(2)社会规范和激励机制: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外在条件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1)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理解教学工作本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教学理念有导向作用,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不断成长、发展的支撑品质。

教学理念的特征:①教学对象的主体性(教学出发点—目的是人;教学的主体是人).②教学目标的发展性。

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康、丰实的个性;其次,要激活学生经验,实现知识向智能转化;最后,要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能力③教学要求的全面性。

通过各种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形成学习信念,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不是将知识仅仅作为一种现成的结果来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