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放”与“收”
浅议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浅议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
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中学生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相当一部分中学生重视课堂学习,忽略课外阅读。
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外阅读要有明确的目的明确的阅读目的,可以避免阅读的盲目性,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而且还对课内阅读起着强化和促进的作用。
学生通过开展课外阅读,能增长课外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阅读能力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延伸。
阅读是吸收知识,写作是运用知识。
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正向迁移作用,喜欢阅读文章和文学作品的学生,在他写作的过程中,口语和书面语反复转换、筛选的思维活动十分频繁,他们常常自然而然地把那些在阅读中吸收的丰富词汇,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运用到习作中去,有时使人耳目一新。
而那些阅读量少的同学,其作文的思维的主要意向却仅仅限于字词追索回忆,其中不完整、不准确的概念出现较多。
例如,写有关课间操片段,有一位同学写道:“在音乐中,五星红旗慢慢升起”。
例中的“音乐”一词概念太大,含义不明确。
如另一位学生写道:“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很明显,后者的形象思维丰富,这与平时阅读量有很大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必须加强课外阅读。
以“读”为本。
书刊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借鉴的各种需要,有力的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他告诉我们,人心产生思想要用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清楚,于是文章形成而文采鲜明,这就是文章形成的法则。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头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头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读者要读懂一篇文章,就应循文思质,研读文本外核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探究写作的缘由,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其交流,感悟文本内核,进行思想沟通,实现内化作者的语用经验,生活经验和语感经验,完成精神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道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此可以看出,中学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拟定为,让学生在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语言文字的正确形式,对文本内容有自己的感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
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逐级提升,力争达到正确解读、准确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本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教会学生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诵读文本,读准字音,弄清词义,了解文本大意。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感悟诵读是进入对文本的审美感知领域的最基本的手段,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品味到语言的美感和风采。
例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对都市闲人的描写,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慢慢的融入到作者营造的情境中:故都中的两个都市闲人,在一层秋雨过后,从故都的秋景中走出来了,眉目已被忽略,穿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
从他们那“咬着烟管”的举止里,那“缓慢悠闲”的声调中,学生可以品读出一份闲适,一份潇洒。
都市闲人简短的对话,可以设定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模仿京腔京调朗读,一个“唉,天可真凉了——”另一个“一层秋雨一层凉啦!”从彼此的叹答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的模仿,感受到都市闲人已陶醉在彼此说话的腔调和韵味中,陶醉在这种腔调所唤起的有一定社会内容的落寞和感伤中,陶醉在彼此感情契合的雨后之秋的凉意之中。
中学语文阅读课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关键词:阅读;切入口;目标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204-01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提高对话的质量,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促成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形成举足轻重。
因而,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对话中的作用,处理好教师与文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便形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合力”,形成最大效能,实现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
一、寻找阅读教学对话的切入口教师在引导阅读教学之前,要研究文本。
我们所学的课文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阐释类文章,即用科学严密的语言写成的说明性、议论性、纪实性的文章。
写作目的在于阐释事理。
这类文章要求语言的“真”。
二是描述性的文章,即用描写的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
这类作品多重表现个人对生活的感悟,抒发个人的性情。
这类文章追求语言的“善”“美”。
前一类文章我们要善于利用文本中严密的语言为典范,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语言,以达到语言寓于逻辑性。
后一类文章我们重在学生的自我感悟,不能将教师对文本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拔苗助长,适得其反,感悟能力的提高是和先前的经验分不开的。
总之,我们要善于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评析等能力,以文本为例子,寻找阅读教学对话的切入口,形成课堂的预设目标,打开课堂阅读教学对话的窗口。
二、选择阅读教学对话的链接点由于教师的生活阅历和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这就导致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不竟相同。
教师如果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和学生进行对话,这无疑会产生层次落差。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性 和 价 值 所 产 生 的 一 种 心 理 需 求 。 确 , 不 的 并 是 所 有的 阅 读材 料 和 呈 现 方 式 都 能 轻 而 易 举 地激 发学生 的阅读兴 趣 , 以 , 了兴趣 , 所 除 还 要有责任 。 只有 充 分 意 识 到 阅 读 与 自 身 发 展 、 生 命 成 长 的 关 系 , 生 才 能 以 主 人 翁 的 态 度 学 置 身 于 阅 读 教 学 之 中 。 然 , 读 兴 趣 和 阅 读 当 阅 责 任 是 相 辅 相 成 、 互 转 化 和 相 互 促 进 的 关 相
浅谈 中学语 文 阅读教 学方 法
霸 州市 第十三 中 学 陶春 才
语 文 阅 读 教 学 是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文 阅读 是 复 杂 的 心 智 、 感 活 语 情 动 , 是 教 与 学 相 互 作 用 的 活 动 。 阅 读 教 也 在 学 中 要 尊 重 学 生 个 性 化 的 理 解 , 采 用 多 种 要 教 学 方 法 具 体 地 指 导 学 生 进 行 阅读 。 学 活 教 读 就 成 为 了 一 种 负 担 、 力 , 为 了 一 种 磨 压 成 难 , 且 有 时 会 造 成 学 生 的 逆 反 心 理 , 生 的 而 学 体验是痛苦 的, 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苦读 。 其 如 果 阅读 是 来 自 内 在 的 , 学 生 自己 的 精 神 需 是 要 , 就 会 成 为 一 种 愉 悦 的 活 动 , 生 的体 验 它 学 是快乐 的。 样 , 生才会 想读 、 读 、 读 , 这 学 愿 乐 这 也 是 学 生 持 续 阅读 和 提 高 阅 读 能 力 的 重 要 条件。 此 , 文课 程标准 明确提 出“ 为 语 喜欢 阅 读 , 受 阅 读 的 乐 趣 ” 要 求 。 读 态 度 的 主 感 的 阅 动 性 来 自 学 生 对 阅 读 的 兴 趣 , 是 阅 读 活 动 这 程 资 料价 值 , 学 生 的 兴 趣 、 好 和 个 性 化 选 从 爱 择 出发 , 深 、 宽语文课程 的内涵和外延 。 拓 拓 就 学 生而 言 , 突 出 阅 读 行 为 的 自主 性 , 在 要 重 感 受 体 验 , 重 探 究 和 质疑 。 求 以 批 判 的 眼 注 要 光 读课文 , 求读 出自己的见解、 力 自己 的 “ 味 道 ” 从 而 形 成 “ 己 的 课程 ” 只 有 这 样 , 读 , 自 。 阅 才能成为 学生的一种生命化 的过程。
试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走 进知识 的殿 堂 ,必须要有进 入这个殿 感交流上 ;通过交流来感受教材情感上的美 , 以使 学生受到熏 陶 ,怡情怡性 ,从 而 内化 为 学 生 自己的思想 情感。其次在 言行 上要有风
利用 问题 的系统性 ,有 简到繁 ,有 易到难设 堂 的钥匙 。 计 阶梯性 问题 ,不仅要 让学 习比较优 异 的学 那么 ,教 师应该做些什 么呢?
试论 中学语 文阅读教学 的方法与策 略
口 河 南 省桐 柏县 教 师 进 修 学 校 安 家 成
教学是 一项双边 性的活动 ,语 文教学更
( 1 )表扬 为 主。 即使批 评也 要体 现 爱心 ,
帮助 ,又对学生能 力 、个性的发展是 有很有
是如此 ,特 别是 阅读 教学 中,教师 只有扮演 应避免 出现伤 害学 生 自尊心 的字眼。在课 堂 裨益 的。随着教学 改革的深入 ,语 文教师 的
容易于是思考 ,生僻 生疏 的事 理才易引发许
多联想 ,学 习也 是如此 。教师 在阅读教 学中
二、开拓阅读 视野 。关注整体提 高
教材所 收括的 内容是 有限 的,课堂教 学 可抓住课文设 置某些矛盾 ,抓 住学生理解课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承 认 学 生 对 教 材 理 解 的 差 异 也是有 限的 ,然而知识是 无限 的,随着科 学 文过程 中产 生的种种 困惑 ,引导学生开 动脑 性 。课 堂教学 既要注意辐射 面 ,又要注 意穿 文化 的发 展 ,学生 只学 习教材是不够 的 ,也 筋 。
其 次 ,训练方 式要多样化 。不能总是 老 方 法从新 的角 度有效切入 ,使 问题富有形象 文教师要有较 高的艺术修养 和艺术鉴赏能 力 师提问 ,学生举 手回答。可 以师生互提互答 , 性 、启发性 ,从 而激发学生 的兴趣 ,引导他 以及高深 的人 文素养 。只有 这样我l ' r ] z l 能 引 圭可 教师指答 ,学 生齐答 ,还可 以轮流答 ,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教学”1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增强语感当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时,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语法也不是词汇,而是一种对语言的感觉,一种敏感性,也就是语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出来,读出声音,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如何运用语言。
对于语感而言,其实就是一种习惯,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积累,有了脱口而出的能力。
例如有些学生在做成语填空时,可能对这个词的印象不深,但是只要反复朗读几遍,就会把这个空填上,这就是语感所发挥的作用。
1.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在语文课上的阅读锻炼,可以逐渐提升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们会在阅读课上开动脑筋思考书籍里的问题,掌握自主学习方法,而不是被动、机械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在阅读书刊的时候,可以更好地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对问题与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加深对于文中内容的认知与理解,逐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1.3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与阅读积累量,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得到相应提升。
同时,学生也可从课外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在完成自己词汇积累的同时,也会逐渐培养起语感,从而促使写作能力的提升。
1.4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养成中学生正处在构建自己情感框架,学习处理种种关系与感情的关键时期,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辨别能力的提升。
学生在枯燥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忽略自身情感元素的发展。
然而在枯燥的学习中强化阅读,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打破这种不与外界接触的现状,从而更多地接触新鲜的事物与知识,并促使自己以清晰的思路进行分析与思考,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感情观与世界观。
2怎样在语文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2.1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学会如何自主阅读阅读其实是一种习惯,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阅读,怎样阅读,才能逐渐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对于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课外阅读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其文化底蕴,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阅读资源匮乏等。
因此,探索有效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投入到阅读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经典读物。
对于初中低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一些情节生动、趣味性强的童话、寓言故事,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对于初中高年级和高中的学生,则可以推荐一些思想深刻、具有一定文学价值的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在推荐读物时,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书籍的内容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竞赛、角色扮演等。
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阅读竞赛可以通过设置一些有趣的竞赛题目,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阅读;角色扮演则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增强阅读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学作品产生兴趣。
例如,在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之前,可以让他们观看相关的电视剧片段,让他们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以适应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阅读目的。
对于一般性的了解性阅读,可以采用浏览法。
让学生快速浏览书籍的目录、前言、后记等,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有选择性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浅谈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V l4 (0 o . 2 1 ) o
NO.2 2 P83-P84
浅 谈 中学 语 文 现 代 文 阅 读 教 学
吴 娟 陶 光 松
摘要 : 阅读 教 学是 中学语 文教 学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阅读教 学不仅 可 以使 学 生在 阅读 中吸 收知 识 , 掌握 读 书方法, 养成读书习惯 , 还可以开发智力,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本文对 中学语 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法 、 于 质 疑 等 评 价 能 力 . 而 使 学 生 在 教 与 学 中掌 握 勇 从
阅 读 技 巧 。 以致 用 形 成 运 用 能 力 。 此 , 养 学 生 感 学 因 培 受、 理解 、 赏 、 价 的 能力 在 初 中阅读 教 学 中有 举 足 轻 欣 评
重 的作 用 。 了新 课 标 这 杆 大 旗 , 有 中学 语 文 阅读 教 学 应 逐 步培 养 学 生 的探 究 性 阅读 和创 造 性 阅读 能 力 . 倡 学 提
积 累和 辨析 。 部分 教 学 是 新课 标 小 学 阶 段 1 4年 级 阅 这 -
读 教 学 的重 点 。 新课 标 要 求 5 6年 级 阅 读 教 学应 重 视 训 -
典 型 教 材 . 与 中考 散 文 阅读 内容 相 近 。 学 中 可 设 计 也 教 相 似 题 型 , 中考 阅 读 中 的难 点 。 学 生 掌握 答 题 技 巧 对 让
和 答 题 要 点 , 成 一 定 的 应 考 能 力 , 样 在 考试 中方 能 形 这 沉着 应 战 。 得 优 异成 绩 。 取 说 明文 和议 论 文 阅读 教学 主要 在 八 、 年级 完成 。 九 如 八 年 级 说 明 文单 元 在 教 学 时 应 重 视 课 前 说 明文 文体 知 识 讲 解 . 年级 议 论 文 单元 在 教 学 时 应重 视 课 前 议 论 文 九 文 体 知识 讲 解 , 堂 上 利 用 课 文 设 计 题 型 , 学 生 掌握 课 让 答 题 思 路 和答 题 要 点 , 而 形 阅 读 技 巧 , 练 学 生 的应 从 训
浅谈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摘要】全民阅读危机的警示,《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突出了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走出“阅读教学等同于讲读和朗读”的误区,充分肯定阅读教学,科学定位小说阅读教学幵放的体系。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应該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渗透阅读方法、培养学生人生观等方面提高其有效性。
【关键词】小说阅读;小说阅读教学;有效性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能力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即“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
”[1]由于信息的充斥、网络的渗透、网络文化的流行,伴随电子科技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其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阅读能力都大为改变,信息化社会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韦志成先生说:“从阅读教学的外部功能来说,它统帅语文教学,制约和影响着写作教学、说话教学和听知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中之要。
”[2]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份文件中才写道:明天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种不会阅读、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
通过阶段性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小说阅读教学结合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在课堂上活跃程度有所提高,参与度更高。
经过老师适当指导,能积极发表自己对小说情节、人物的看法,基本形成小说的个性化解读,提升自主鉴赏小说的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说阅读的考试成绩。
根据阶段性研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我们最后阶段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在阅读上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后的感想,对小说有自己的个性化解读上来。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发现学生对小说的阅读兴趣以及鉴赏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采取方式(1)开展个性化阅读根据学生对小说阅读的兴趣档案分组,有小组长负责,确定规定阅读的书目,并写好读书笔记,每组完成一份课外阅读体会,并在班级里交流。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从而增强个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学习兴趣;阅读方法;阅读实践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正向的,是探索知识的动力,点燃智慧的火花。
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积极、热烈。
反之,若没有兴趣,学习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课前做好好预习在上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将要学习的课文,并查阅文章相关的背景及资料,更多地了解文章的知识,以备课上交流。
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激发他们上课时发言的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增强。
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把阅读跟生活紧密相连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
”只有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深得文章旨趣。
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所以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浅谈如何搞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学 景 2 堡 0 1 4 年 曼 第 4 期
◆ 教 学 研 究 ◆
浅谈如何搞好中学语文阅教学
侯 玉敏
语 文 是一 门工具 性非 常 强 的基础 性 学 科 学 习语文离不 开 阅读 . 并且新 的语文课 程标准一 再强调 . 语文课 要使学生 具有独 立 的 阅读 能力 . 学 会 多种 阅读 的方法 . 有较为 丰富的知识 积 累. 还要有 良好 的语 感 。语 文 教师要在 日常 的课 堂教学 中 . 培养 学生养 成 良好的 阅读习惯 .注重学 生的情感体 验 . 发 展学生 的语 文能力 . 从而 提升学生 的综合 素 养 教 师还要让学 生能够 阅读 日常的报纸 杂 志. 能初步 鉴赏文学作 品 . 丰富 自己。 这是课 程标准对 中学 阶段的要求 那 么作为 中学语 文教 师 . 尤 其是 在新 课 改的理 念下 . 新 的教 学观念 和教 学 方法 给语文 课 堂注 入 了新 的 活力 . 阅读 也越来 越受到人 们 的重 视 。阅读 课 堂也逐 渐走 向 自主性 、人 文性 和开放性 。 语 文教学离 不开 阅读 . 阅读 教学是语 文课 堂
浅谈中学语文的阅读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的阅读教育【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获得审美体验。
本文作者针对阅读教学的现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初步的探索,提出对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育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课堂教学课外阅读1941年叶圣陶先生指出:“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可见,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1.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钱理群先生曾指出,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于“打好两个底子”,即“打好终生学习的底子与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
从阅读教育上说,“终生学习的底子”就是阅读主动性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就是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阅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做到“授人以渔”,实现学生“学会学习”“终生教育”。
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即在在阅读中归纳和提炼阅读材料的能力;阅读理解力,即理解和感受文字情感的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即独立思考、批判思考和创造思考的能力。
更主要的是,文学作品中积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对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审美能力的形成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教育的终极目标,即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的阅读教学理论逐渐涌现,在经典阅读的基础上也不断的吸收新的阅读概念。
但是,现行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淡薄、主动性较差和课外阅读量较少等问题。
主要表现为:2.1 教法单一,教师的讲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有积极阅读的主动性;2.2 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2.3 学生没有在阅读中体会到美的享受,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课外时间,更愿意沉浸在电视和网络中。
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探讨开拓思维,提升课堂效率,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14-01阅读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丰富,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我们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阅读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本文结合有效教学,来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因此,我想语文教师首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会让学生的阅读学习真正达到有效。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感兴趣和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能唤起学习者自我——主动地学习,而且学习的效率高、效果好。
罗杰斯认为学习者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或看到它与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学习的时间可以缩短三分之二到五分之四。
而且,这样所学的东西保持效果好,并有利于发展自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灵活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潜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从而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有效教学很重视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与阅读能力,这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如果我们的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没有对语言的感知,也没有对文章中情感的体会,这样的阅读过程必然会导致学生认认真真走过场,糊里糊涂得结论的后果。
作为阅读课的教学,我们只有真正重视了“读”的作用,发展了学生“读”的能力,才真正领悟了阅读的本质。
二、关注个体差异,重视学法指导阅读教学要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样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浅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我们知道,阅读与写作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从知识和一定的实践中转化而来的。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可以这么说,阅读能力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写作水平也能影响阅读能力的提高。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有这样一句话:“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语文教育中,阅读最为基本。
”可见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搞好阅读教学呢?阅读的本质就是“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当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是为了少讲,以读代讲。
通过读,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学生自己搞清的问题就不用老师点拨的原因。
因为课本是循序渐进的。
只要熟知作品,就能自学到相当程度,并且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是一种主动接受,是自我消化和吸收。
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特色和写法,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了熏陶,即有兴趣又不易疲劳,往往记忆牢固,印象更新。
这样,似乎在“读”上费时较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抓住根本,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告诫我们:要多读多练。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有一句至理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那么,阅读对写作来说究竟有哪些作用呢?笔者根据自己20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1)通过阅读,可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以前的学生读得太少,一写起文章来就是畏难发愁,觉得没什么可写。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书读得太少,积淀得太少。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读书多的学生作文一般写得好。
因此,加大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广泛的阅读,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这样就可以解决学生没什么可写的问题。
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两个措施:①开放阅览室。
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读书,特别读与写作有关的书籍,提高学校图书的利用率。
②发动学生,让学生订阅有关杂志和报刊,如《语文报》、《作文报》、《中学语文》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是笔者认为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能力的培养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大问题是,教师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语文能力的培养。
尤其是在阅读方面,教师或多或少会将时间放在文章的内容解析、笔者风格和外在事物的解释上,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和语用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因此,我们需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去读懂、理解、把握和运用语言来表达的能力。
二、忽略语文阅读的多元文化视角
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往往将文本内容纳入自己都熟悉的文化视角中,而忽略了其他学生可能有的文化视角。
这种文化视角单一、狭隘的做法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认知与能力发展。
所以,我们需要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多元文化视角,推广本地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打破传统文化的局限性,具体化语言表述的丰富性。
三、忽视课程运用的创新和有效性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反思探索与时俱进的课堂运用,展现语文课的高效性,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体验中吸收语文相关内容。
比如教育模式的改革、课程创新、教材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才能有效的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关注多元文化视角,以及关注课程运用的创新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中学生们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语文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语言和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摘要】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教学五大模块——听、说、读、写、思,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沟通其他模块的基石,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因此,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活动创新【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39-01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但是,在当今应试教育喧嚣尘上的大环境下,很多老师迫于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常常只是简单枯燥地选取海量的“阅读理解短文训练”。
可怕的是:选文和选文后所附的考查题目每每千篇一律,甚至还把语文阅读变出“阅读公式”。
结果,自然是弄得学生们怨声载道,反过来也把老师们弄得毫无激情。
一堂原本应当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游戏,难怪不少学生一提起阅读就觉得头疼欲裂,提起上语文课就直打瞌睡。
久而久之,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就渐渐地丧失了它原本应有的活力和妙趣。
更令人心惊的是,语文课竟然沦落到了学生们偷偷做其他功课作业的境地。
这样一种局面,对学生来说,是可怕的;对老师来说,则更是可悲。
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调整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好恶为中心,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想浅谈自己在课内外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
首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文豪歌德就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这句话同样适合于中学生的阅读训练。
课外阅读,应当提倡“兴趣阅读”。
所谓“兴趣阅读”,其实,就是不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房事要求教师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这种“兴趣阅读”,也是让学生努力学会自我解放,从而剔除阅读的功利色彩,静下心来,读点自己喜欢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唯美。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摘要: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做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阅读习惯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如苏康所说:“阅读,改变人的精神世界。
”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触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就要求学生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方式,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及对以往阅读教学的不断反思,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加强朗读,让课堂充满活力近年来,语文课要“书声琅琅”的观点得到普遍认同。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课堂上不乏精彩的朗读指导,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景美文美,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春回大地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记录春天景色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反复诵读。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读了起来,课堂教学不再停留在烦琐的讲解分析上,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朗朗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吟唱,或背诵。
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高雅气质。
声情并茂的朗读胜过千言万语的讲解,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文章之美。
二、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中,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吕叔湘先生 曾经说过 : 阅读 课也好 , “ 作 表述 、 意味和 感情色彩 加以沟通 , 为一体 。 良好的 阅读 习惯是 伟大 教 育家叶 圣 陶先生 融
文 课 也 好 , 流 行 一 套 程 式 。 ” 师 按 这 套 最后 由课 文 的 整体 性把 握 过 渡到 局 部 分 都 教
节, 以备讲评 , 圈出生字词 , 求学生 画出要 只有在 特定 的语 言环境 背景 下才 具有 特定 学 的 内部规 律 ,对 我们 当今 的语 文 阅读教 要 点和疑点 ,然后思 考文章 写的是什 么内容 , 的含义 。至 于划分段落 和层次 。 是为 了更 学 有着充 分的现实指 导意义 。 也
合 语 文 教 学 的特 点 。 究 起 来 , 实 不 然 。 细 其 这 联系 ,能够 更好地 把 握文章 的脉 络和 作 者 计 ” 一种 很好 的教学 模式 , 够培 养学 生 是 能
种教学 方式 违背 了整体—— 局部— —整 体 的意 图。教 师在这 一回归整体 过程 中, 能 多方面 的能力 。但 是在这 一过程 中, 有许 要 也
一
程 式去教 , 学生 按这 套程式 去学 , 不必 动 析 、 都 理解的深 入探究 , 一过程 中 , 必须树 思 想 是 在 充 分 吸 收传 统 文化 精 华 的 基础 这 也
脑 筋。现 在语 文阅读课 教 学流 行的 正是这 立整体观念 , 不能单独 地把字 、 与句子 、 词 段 上 ,又 借鉴 了外 国先进 文 学教 育成 果之后 样 一种模 式 ,教 师首 先要 求学 生标 出 自然 落甚至课 文割裂开来考 虑。 因为这 些字 、 词 提 出来 的 .给 我们 深刻 揭 示 了语 文 阅读教
l 文 育 I -关 注】 语 教 .【 -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
阅读写作 课程教育研究·195·有时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它少了冷冰冰的挑剔、盛气凌人的指导,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文章的探讨,和教师的建议。
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激发情感,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如在写春游的建议时,有学生建议到校园外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到绿树野花、可以到田间挖野菜、到小河里钓鱼、自己烧饭、野炊。
我在作文后写道:“看了你的建议,老师被你笔下的乡村美景陶醉了,那真是一个春游的好地方,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踏青赏花钓鱼呢。
”并给了他五颗星。
学生看到后,高兴的笑了。
3.心灵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
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
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
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的对话,而不是编造故事,迎合教师。
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让学生写作文《假如我是老师》。
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多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站在讲台边听课。
”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
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
于是我给他写了我的感想:“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
”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需要教者持之以恒加以指导;更需要学者形成爱好,学会学习。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探讨许承斌(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石康中学 广西 合浦 536124)【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传授阅读方法,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分析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放”与“收”
发表时间:2015-04-27T11:38:25.37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期(上)供稿作者:王斌[导读] 以笔者听过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者事先收集了有关苏轼的许多资料,做成了比较精美的课件。
王斌
(平昌县鹿鸣小学平昌 636400)
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位参与课程改革的老师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尽可能的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却遇到了新的困惑: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出现一放就乱、一放就难收的尴尬局面;老师在发挥主导作用时,又常常想面面俱到,于是一讲起来就没完没了,不知不觉中平等对话就演变成了“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不堪,导致一收就“死”。
笔者认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至少是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教者在什么情况下该大胆的“放”拿捏不准;二是教者对学生的“放”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三是教者在什么情况下该适度的“收”拿捏不准。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尽管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教师应以一种对话者的身份出现。
因为从阅读角度说,阅读是体验和思考别人已经体验过的经验和已经思考过的问题,也是在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是一种心灵的探索。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要有个“放”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阅读体验的过程。
以笔者听过的一节阅读教学课《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者事先收集了有关苏轼的许多资料,做成了比较精美的课件。
实施教学时,教者很有激情的介绍着苏轼的相关情况,同时展示着课件,最后只是让学生猜一下“老师刚才介绍的是谁”这么简单的问题。
教者设计的环节乍看很是精彩,细细想想很是不妥。
连收集作者相关信息都要老师一手包办,那学生还有机会自己学习吗?这样做害处至少有两点:1、老师代替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失去了根据需要去收集有关信息的实践机会。
2、老师长期的一手包办下去,必将让学生养成学习上的依赖思想,他们会觉得此类知识都不需主动查找积累,反正老师会收集好告诉他们。
这是典型的该“放”的时候不敢放现象。
那么,什么情况下该大胆的“放”呢?笔者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必须大胆的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
其一,当遇到需要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和识记字词时要大胆的“放”。
换句话说,就是在积累原始知识时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事语文实践活动。
以上面提到的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者正确的做法是放手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课堂上由学生进行交流。
如果考虑公开课时间性,可事先作具体分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找相关信息,课堂上分组展示。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把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能根据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学习内容,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以备交流,同时又帮助学生培养了学习习惯,锻炼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能力,在收集资料、课堂展示中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感受到了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另外,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有关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教者不可直接告知学生,这样做能培养学生主动索取新知的意识,有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其二,在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时必须大胆的“放”,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悟,从而形成个性化阅读。
学生阅读时,教者要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多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主动性,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提高阅读思维的有效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万不得已不要打扰学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是古圣贤们早已总结出来的语文学习之道。
教者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反复地去读、去背,从读中扩大识字量,从读中体会选材的匠心,从读中发展思维的能力,从读中汲取人文的养料。
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这样,学生才能形成个性化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注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关系。
”这也是在提醒我们,学生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对话者,是学习上的合作者,老师绝不是学生的主宰者,更不是知识的小贩。
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让学生尽情地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当然,“放”,不是放手不管,不是放任自流。
在阅读教学中,“放”,是让学生有自由阅读、自由感悟的空间,有一个咀嚼回味的余地。
“放”的好,有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感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
“放”前,老师要做必要的方法指导。
笔者认为在“放”前,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1、学习小组划分。
2、阅读方法提示。
3、课堂讨论交流方式。
4、评价体系构建。
教者若能指导学生之间展开互评,更能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者必须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大有裨益。
在“放”的过程中,教者也不是不闻不问,无所作为,教者应该发挥全程监控的作用,应该视学情适时而动。
学生在阅读体验中,难免会出现思维障碍甚至认知偏差,教者要细心观察,及时察觉,在学生的思路堵塞处因势利导,点拨启发,疏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学生遇到困惑、出现认知偏差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作点暗示,让学生有种“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的感觉。
例如:笔者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发现学生初读文章后似乎对文中蕴含的感情体会不够深刻,于是适时提出:文中父亲说了哪些话?请找出来读一读,学生听了后立刻在文中寻找勾画,马上回答:父亲共说了5句话。
笔者便接着问,那你能体会出父亲每次话语中所包含的感情吗?这样,经过我的简单而有效的点拨,学生的思维再次活跃起来。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这些平平常常的话语含义丰富,对文中父亲的爱子之情体会也格外深刻。
“放”后什么情况下需要适度的“收”呢
笔者认为,学生在阅读时无所适从,遇到了共性困惑,这个时候是“收”的大好时机。
其次,当学生有了充分的阅读体验后,想把自己在阅读中的心得感悟说出来的时候,是最佳“收”的时机。
例如:笔者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当学生理解了全文后,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楚王和臣下的谋划,主要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学生立刻回答,有的认为是针对晏子的,有的说是针对齐国的。
这时笔者对学生说,先不要忙着回答,请从文中找找依据。
这样安排,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
问题很快得到了圆满的解答。
另外,当教者需要作必要提醒的时候,教者应创造机会巧妙的“收”。
当然,收的过程,不是死抓不放,老师演独角戏,教者也应精心组织,以多样化课堂讨论形式开展。
收的过程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不过老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收”的过程,是老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是重难点点拨的过程,是激发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是提升学生阅读感悟的过程。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放”和“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完全切割;“放”和“收”是互相渗透的关系,“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放”和“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放”的适度,有利于“收”的效果,“收”的巧妙,有利于“放”的开展。
可以说,处理好了“放”与“收”的关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