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部编版语文
jié
顾颉刚
duò
怠惰
yí
程颐
dí
启发
wànɡ
zhòu
虚妄 步骤
zhì zhé
停滞 折扣
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因循守旧,不知改进。 墨守 2、辨别虚伪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辨伪去妄
3、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不攻自破
4、没有事实根据的。 虚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 点吗?
不是,本文的标题只是论题,即怀疑精神 与做学问的关系问题。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者先要会疑”或“学消极方面辨 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引用名言提出了论点, 同时学者的名言作为论据证明论点,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领域, 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让 我们大胆怀疑,谨慎求证,去追寻真理, 走向成功。
1.层层深入论证,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 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常常”是经常的意思,是为了强调所有的学问家 全部都包括在内,都善于经常的怀疑、提问、评判、修正过去 学者的学说。这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 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周密性。 不能,有先后关系。只有先怀疑才能和学说辩论,进而评判真 伪,最终到达修正错误的目的,体现出议论文语言的周密性和 逻辑性。
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认识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问题的答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怀疑的正面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主旨及关键词•掌握思维方法:质疑、怀疑、探究三、教学难点•贯彻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素养1.引入新课•让学生表达对于科学的认识和喜爱,并引出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并了解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接受本课的主旨。
2.阅读与理解•供给素材:《怀疑与学问》阅读文章•提供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文章,并记录文章重点词汇和句子,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
3.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搜寻资料解决问题,包括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包括社会现象等。
•提出问题示例:有哪些科学家的探究遇到了阻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搜查资料,把握本文主旨和作者观点。
4.思考和探究结果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科学的角度下探究问题。
5.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类似的科普文章,比如著名的《怎样解读科学新闻》等,并探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可开展课外研究课题,如“推崇远离日光”的危害性”等。
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关键词和主旨。
•能够辨别作者观点和态度,并从实证分析,以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能够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在科学化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8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视察:察看,审察【P94】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P94】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P95】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P95】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 反驳、攻击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2020/7/3
13
3.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
2020/7/3
4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020/7/3
5
作者 简介
2020/7/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 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 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020/7/3
12
2.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书二】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PPT说课教学课件
第(6)(7)(8)(9)是用事例去论证第(1)句提 出的论点。 第(6)句是第一层:提出一个小论点。第 (7)(8)句是第二层:用大学问家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 (6)句的小论点和第(1)句的全段论点。第(9)句则 是由点到面证明。
1.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 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 论点。先从反面阐明,再从正面阐明。
3.“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 生”:举实例论证论点。
4.“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 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 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 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 那么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 数不少。曹操就是一个。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臣良将!推迟了曹魏 政权的建立。以前事,无须多论。
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事互不信任, 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 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 失。因此,同志之间应互相信任,去疑存诚。当然对某些 人和事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但这就另当别 论。 1.文段的论点是_多__疑__,__往__往__是__不__好__的___。
拓展延伸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俗话 说:疑心生暗鬼。确有一定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 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杯弓蛇影”使人大病 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 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 用;
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 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自学指导一
读课文3----5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 学问》 课件( 共31张P PT)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rú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教学⽬标】 1.学习⽂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2.运⽤递进式结构进⾏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 ⼀、故事导⼊ 有⼀只鹅,在很⼩的时候就被主⼈放到⼀个⼤肚长颈的瓶⼦中养着。
鹅的⾝⼦窝在瓶⼦的肚⼦⾥,脖⼦刚好能伸到瓶⼝之外。
每天主⼈都忘不了来喂这只鹅,鹅呢,在瓶⼦⾥养尊处优很快就长⼤了。
当鹅的⾝⼦膨胀到了不能经由瓶⼝从瓶⼦⾥被拿出来的时候,⽤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与瓶⼦分离? 请⼤家帮帮这只鹅,看如何把它与瓶⼦分离。
除了思考这个分离的⽅法之外,有没有同学想提出⾃⼰的疑问? ⼆、助读资讯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
1920年毕业北京⼤学哲学系,是我国现代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现在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活动⼀:探究课⽂,明确结构 1.通读课⽂,提取本⽂的中⼼论点。
明确: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这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家找找看,课⽂哪⼀段的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 明确: 怀疑是从消极⽅⾯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组合作完成,找出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并说说这些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明确: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定有许多⼝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共39张PPT)
3.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
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第4段说的怀疑“传说”, 第5段则说怀疑书本,比第4段进了一 层。这两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两段的
•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 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 经过自己的怀疑。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 本条件。
因为——————,所以我们 不断——————————,而且不 论——————————。其实怀疑 不仅是————————,也是—— ——————————————。因 此——————————————。
二、论证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 如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顾颉刚
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
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
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而有的人却收效
差。无论历史与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为
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呢?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论点和论题的区分:
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和主张,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 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论题是作者所要议论的问题,结构式是词语或词组。
请判断以下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论题 )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论点)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都不是 ) (4)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论点 )
2.两个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 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3.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怀疑与学问
阅读课文,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2)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二部分:(3—6)阐明总论点,这是本文的论证部分。
第一层:(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 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层:(6)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发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研读第四、五段:
1 .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2. 第四段举例论证有何作用? 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简明易懂。
3. 第五段是怎样论述正确对待书本、学问的态度的?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先正面说,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 部以后,这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然后从反面说,如果不是这样,就 是盲从,就是迷信,最后引用孟子名言,使论证更有力。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引用名言“学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 《怀疑与学问》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它要求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
只有经过怀疑的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真正掌握知识。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因此,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
学问家们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名言警句: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XXX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XXX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XXX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XXX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XXX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XXX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XXX。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8课-怀疑与学问ppt教学课件
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2.本文的语言有什 么特点?
明白朴实、简洁准确、 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 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 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
第十八课 怀疑与学问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 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 必要的,十分重要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解本文运用分论点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人教部编本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共43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第四、五段思考讨论:
1 、 什么是怀疑的精神? 2、举例论证有何作用? 3、“怀疑”“思索”“辨别”这三 个步骤能否前后对换?为什么? 4、引用名言有何好处?
第 1、(2)(3)(4)(5)四句同第(1) 六 句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 段 又可分哪几个小层次?
第(2)(3)(4)(5)四句是用道理去论 证第(1)句提出的论点。
• 道理论据:(1)“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学,学则疑”—(张2)载“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
(子3)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
• 1、2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
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
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 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 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问
2.怀疑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用_道__理___论证和__举__例__论证的方法
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 的心理状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确有一定 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 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杯 弓蛇影”使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 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红 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 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
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学者先要会疑”、 “学则须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怀疑与学问》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8课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围绕“怀疑”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举例论证,阐述了怀疑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有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证方法,以及领悟文章所传达的怀疑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议论文的分析和论证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怀疑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
2.难点:领悟怀疑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论证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怀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批判性思维。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5.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议论文基本结构–引论:提出论点–本论:论证分析–结论:总结观点2.论证方法3.怀疑精神–方法与实践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进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怀疑与学问》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8课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本文主要阐述了怀疑的重要性以及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文章以怀疑为起点,通过对怀疑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学问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他们在面对抽象的理论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引导他们运用怀疑的精神去探究学问,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掌握怀疑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学问观念,养成敢于怀疑、善于怀疑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怀疑的重要性,掌握怀疑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将怀疑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辅导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杜威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背景。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体会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探讨怀疑的方法和技巧。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怀疑的精神去分析、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强调怀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问观念。
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怀疑的精神去探究学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怀疑的重要性2.怀疑的方法和技巧3.怀疑与学问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PPT教学电子课件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怀疑”是“辩论” 的前提条件; “评判” 是 “修正”的前提 条件。“怀疑”“辩论”“评判”“修正” 这四步构成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所 以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 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第4段: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 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段: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 是非。
第6段: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 怎么看?
不绝对。因为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 “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要是做学 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 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 义,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 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 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8 怀疑Leabharlann 学问第1课时CON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3 必记字词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学习目标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 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分析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的特点。
必备知识 走近作者
——赫塞
教材课后习题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 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 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 条件。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较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下面这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怀疑与学问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於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肯随便轻信,便是怀疑的精神,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我们听说古代有三有三皇五帝,便要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於何书?最先见于何书?书是何时人著的?书是何时人着的?著者何以知道?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便要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飞动的甲虫?有什麼科学根据?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对於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授课ppt+课后习题课件
1. 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大量的名人名言,也举了大量具 体的事例。第①自然段引用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第② 自然段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第⑤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第④自然段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 例子论证“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⑥段 举了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阐述了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
2.它们的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这几个“常常” 是按照逻辑 顺序排列的,第一个“常常”是总说,第 二至四个“常常” 之间的关系是先“辩论”,接着“评 判”,最后“修正”。
四、 课内名言: 1.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课外名言: 4.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5.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 则 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怀疑”与“谦虚”对于我们都需要,两者并不 矛盾。“怀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求得真知而独 立思考,“谦虚”是指应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而渴 求新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谦虚才能求知,而求知须 经怀疑,以力求真知。因此,两者都是我们在认识世 界过程中所需要的:我们既要有谦虚精神,又要有怀 疑精神。
一、作者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遇事先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 是怀疑精神。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是: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1.理解课文中论述的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 伪去妄,才能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道理。(重点)
2. 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过的知识,温故知 新,培养自读能力。(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导入
一个人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 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最终收效都一样,其最 后成果都相同,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而有的人却收效差, 成果小,彼此有差异,有的甚至差异很大,非常悬殊。无论 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 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重要的。
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引用名言:孟子所 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3.课文第6段的第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前半句归结 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论点。
4.课文第6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它们找出来,说 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
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 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 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 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这段 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 内容深入了。
第二部分 (第3—5段) 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 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教师小结: 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精读感知
1.课文第1、2段的破折号后注明了作者,这表明了什么? 是完整的引用格式,体现了作者治学严谨的风格。
“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 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 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 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论点, 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5.对课文第3段中四句话之间的层次关系怎样理解?
因果关系:因为(1)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2) 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 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3)譬如国难 危急的时候……,所以(4)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 (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 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程颐( yí) 停滞( zhì )
腐草为萤(yíng )
(2)词义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
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启迪】 开导;启发。
【盲从】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墨守】战国时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形容
不能。因为人只有先怀疑才可能 思索,只有思索才可能辨别是非,三 个步骤是按人对事物进行怀疑时的先 后顺序排列的,进行调换后就不符合 人的认知规律了。
深层探究
1.课文中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 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1)第4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5段 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 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 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 者构思的周到。
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 (第1、2段) 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 精神(或“学 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 论点。
2.引用这两句名言 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并 证明中心论点。
3.课文第1、2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
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 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 或者是“学则须疑”。如果用我们自己 的话来表达,总论点就是“研究学问必
。 须有怀疑精神”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 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2)背景链接
这篇文章论述的是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作用。顾先 生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建。据说他幼 年读书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顾先生读书总 喜欢把自己的主张批注在书上,书上写不下了,便记入笔记 本里。
2.生字难词 (1)字音
顾颉刚 ( jié ) 塾师 (shú )
板书设计
中心论点:做学问“会疑”与“须疑”。(举例论证) 分论点
课后反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们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认识 真可谓百花齐放:“人类有需要就有创造”“创造必须对生 活有足够的热情”“阅读积累是创造的前提”而且能引经据 典,有理有据,将文本的创造内涵作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诠释。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 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 第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 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 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5.本文中论据的种类有哪些? 本文中共用了两种类型的论据: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体现在第1、2、5、6段中。事实论据体现在第4段 和第6段中。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 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 们很有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 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 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中山大 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主任,中央 研究院通信研究员和院士。
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 宜。
总结课文
课堂小结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 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 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 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 益的。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 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 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批判地 吸收。”邦达列夫(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一生 都在怀疑,在探索。”正因为他们的怀疑,才有了后来 的学问。凡事多问些“为什么”吧!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 “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 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 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 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 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
6. 课文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 举例论证还是类比论证?
这句是类比论证,通过跟做学问有相同特点的事例来 进行类推,从而说明“事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 是举例论证。如果是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 此句中“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7.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
2.拓展延伸
你一定有过不少怀疑的经历。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 一次,以《我尝到了怀疑的甜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记叙文。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美国一家工厂的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 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 方画了一条横线,机器很快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 一万美元。有人不服气,这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 美元;知道在哪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问: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有价。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三、铺石奠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做学问应该如何 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 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 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下 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8.课文中第5段“怀疑、思索、辨别”三步的顺序能否 调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