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套管变形防治技术研究
基于DFN离散裂缝建模技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表征研究
基于DFN离散裂缝建模技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表征研究引言砂岩是一种常见的储油储气岩层,其中裂缝系统对于油气的储存和运移起着重要作用。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的表征和建模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DFN(离散裂缝网络)的裂缝建模技术,并针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裂缝表征研究。
DFN离散裂缝建模技术DFN是一种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用于模拟储层中的裂缝系统。
通过对裂缝的定量表征和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裂缝的分布、形态和演化规律。
DFN建模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采集:通过地质调查、钻探和岩心分析等方法,获取裂缝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裂缝面积、长度、走向等信息。
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裂缝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等方法。
3.裂缝参数提取:从处理后的裂缝数据中提取出裂缝的参数,包括裂缝密度、连接度和关联性等。
4.网络构建:根据裂缝参数,使用网络模型构建DFN。
DFN可以是连续的或离散的,通过连接裂缝节点来表示裂缝网络。
5.模型验证:将构建的DFN与实际裂缝数据进行比对,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表征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中的裂缝系统对油气的储存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表征方法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将介绍基于DFN离散裂缝建模技术的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表征研究。
数据采集与处理首先,需要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地质调查和钻探,获取裂缝数据。
然后,对采集到的裂缝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剔除异常值和噪音。
接下来,使用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裂缝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到裂缝的参数和特征。
裂缝参数提取从处理后的裂缝数据中提取裂缝的参数是裂缝表征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裂缝参数包括裂缝密度、长度、宽度、走向等。
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计算等方法,可以准确提取出这些参数。
DFN构建与模型验证根据裂缝参数,使用DFN建模技术构建低渗透砂岩储层的裂缝网络模型。
超低渗透水平裂缝油藏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技术
超低渗透水平裂缝油藏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技术贾自力;石彬;周红燕;陈芳萍;孟选刚【摘要】七里村油田长6油藏为浅层超低渗透油藏,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水平缝,直井开采效果不理想.为改善开发效果,水平井的水平段设计为纵向穿越不同的流动单元,压裂后形成多条水平裂缝.基于此思路,设计了"一"字型、大斜度型和"弓"型3种形状的井眼轨迹.数值模拟计算了3种井眼轨迹的开发指标,"弓"型井眼轨迹生产效果最佳.在七平1井上开展现场试验,长622 油层实施6段压裂,分别在3个流动单元各造2组水平裂缝,水平井投产后开发效果明显改善,初期日产油、累计产油均达到同区直井的13.0倍以上.试验表明,采用"弓"型井眼轨迹可有效提高水平裂缝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对国内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Chang6 reservoir in Qilicun oil field is a shallow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which artificial fractures are horizontal after fracturing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unsatisfactory with vertical wells.In order to improv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the horizontal s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well is designed so as to cross different flow units vertically and multiple horizontal fractures form after fracturing.Based on this idea, three well paths are designed including straight line shape, high deflection shape and arch shape.Development index are calculated for three well paths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which shows best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n arch shape well path.Field tests were implemented on Well Qiping 1, in which 6-segment fracturing was implemented in Chang622 zone and two groups of horizontal fractures formed in three flow units.Development efficiency was apparently improved after the horizontal well was put on production, initial daily oilproduction and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reaching 13.0 times of that of vertical wells in the same area.Tests show that arch shape well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reserve depletion around horizontal fractures and provides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eservoirs in China.【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17(024)003【总页数】5页(P150-154)【关键词】超低渗油藏;水平裂缝;水平井;"弓"型井眼轨迹;长6油藏【作者】贾自力;石彬;周红燕;陈芳萍;孟选刚【作者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7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75;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陕西延安 7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3七里村油田为超低渗透油藏[1],压裂后人工裂缝为水平裂缝[2-5],一直采用直井开发,单井产量低,年采油速度仅为0.24%。
奈曼低压低渗油藏细分层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3曾联波(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摘 要 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区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的发育规律、渗流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的间距一般呈对数正态函数分布,并与岩层厚度呈正线性相关关系。
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层厚度、沉积微相、构造和应力等因素控制。
裂缝渗透性受现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裂缝的渗透性最好,但其它方向裂缝的渗流作用不容忽视。
裂缝提高了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可动油饱和度,同时又影响井网部署和注水开发效果。
关键词 裂缝 发育规律 渗流特征 低渗透砂岩储层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4)01-0011-07低渗透砂岩储层一般是指空气渗透率<50×10-3μm 2的含油气砂岩储层(李道品,1997)。
由于其岩石致密,脆性大,在成岩过程和后期构造变动中,在非构造作用力和构造作用力影响下可产生各种微断裂和裂隙(本文统称为裂缝),成为裂缝性低渗透砂岩储层。
在低渗透砂岩储层中,裂缝所起的储集作用较小,裂缝的孔隙度通常<0.5%。
裂缝主要是提高储层的渗透率或造成储层渗透率强烈的非均质性,裂缝的渗透率通常比基质渗透率高1~2个数量级。
因此,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对提高这类油气田的开发水平,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裂缝发育规律(1)裂缝间距及其与层厚关系通过不同构造类型露头区和岩心研究,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的间距常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
从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及其附近相似露头区上二叠统平地泉组垂直同一组系裂缝走向的间距测量表明,无论是在全区范围内对所有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还是在与岩心直径相同的10cm 直径圆的小范围内对裂缝进行测量统计,裂缝间距都服从对数正态函数分布规律,只是10cm 直径圆内的裂缝平均间距小一个数量级(图1)。
莫里青油田油层套管变形原因及对策
莫里青油田油层套管变形原因及对策刘金莲【摘要】莫里青油田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埋藏深,压裂改造破裂压力及施工压力较高。
引起油层套管变形的原因包括:破裂及施工压力过高,套管的质量缺陷,井身及固井质量因素,井下作业因素,腐蚀疲劳因素。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套损井的检测工作,增加套管设计强度,提高其抗挤毁能力,选择合理压裂设计方案,合理设计井身结构,杜绝违章操作,加强套管质量监督。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2页(P29-30)【关键词】套管变形;井身结构;井身质量;压裂参数【作者】刘金莲【作者单位】中原石油勘探局钻采处【正文语种】中文1 油田概况莫里青油田油层深2 670 m,含油井段160 m。
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粗砂岩和砂砾岩,含砾较普遍,平均孔隙度12.7%,平均渗透率10.6×10-3 μm2,原始地层压力27 MPa,饱和压力4.95 MPa,油层温度平均102 ℃。
莫里青油田油井套管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莫里青油田油井套管主要参数?油井采用两级套管方式完井。
表层套管:钢级J55,DN339.7 mm,壁厚9.65 mm,下入深度为280~350 m。
油层套管:采用DN139.7 mm 二级组合方式,油层顶部200 m 至井口,钢级N80,壁厚7.72 mm套管;下部为9.17 mm壁厚P110钢级套管。
油井油层段高强度P—110 套管,与上部N80套管相比,抗内压值增加了19.9 MPa,抗挤毁压力提高33.2 MPa。
油藏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储层物性差、埋藏深,压裂改造破裂压力及施工压力较高。
采取封隔器卡封保护套管压裂施工,以确保上部N80 套管不承受压裂施工形成的超高压;为减少摩阻以及降低施工压力,采用DN88.9 mm,N80壁厚6.45 mm 外加厚油管进行压裂施工。
2006年以来,4口井压裂施工后相继出现套管损坏现象:①二次压裂施工后发生或发现套变现象,施工压力均比较高;②套管变形位置多在射孔段内;③套管变形位置在套管接箍附近;④都是由于填砂压裂发生套管变形,损坏深度在砂面以下。
富拉油田稠油井防砂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富拉油田稠油井防砂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X王 坤(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苏丹工程部,河南濮阳 457001) 摘 要:富拉油田是苏丹6区的主力油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油质稠,大多数井出砂严重,目前主要的完井方法是套管射孔完井。
完井生产管柱只是下入电泵或螺杆泵,没有任何防砂工艺。
油井生产周期短、返修率高,通过采用新的防砂完井工艺,可以控制稠油油藏地层出砂严重的问题,延长了生产井的生产周期。
关键词:稠油井;防砂;配套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 E3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8—0104—03 富拉油田油藏储量丰富,埋藏浅,但地质条件复杂,油质稠,大部分井油层出砂严重,导致油井生产周期短、返修率高,通过现场研究与应用新的筛管防砂完井工艺技术,很好的控制了稠油油藏地层出砂严重的问题,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
1 国内外稠油油藏完井技术1.1 完井方法1.1.1 套管射孔完井。
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完井方法。
这种方法是钻穿油气层后,由电测确定层位,下入油层套管,注水泥封闭环形空间,然后用射孔注射穿套管和水泥环,构成油气流入套管的通道。
1.1.2 尾管射孔完井。
是将技术套管下到油层顶部,钻开油气层后,尾管悬挂在技术套管内,注水泥封闭油气层环形空间。
射孔后构成尾管和套管与油气层的通道。
这种方法多用于较深的油气井,可减少套管和水泥的用量。
但是,技术套管作为生产套管,必须满足对油层套管的强度、耐压和密封的要求。
1.1.3 先期裸眼完井。
先期裸眼完井是在油气层顶部下入套管固井后,再钻井油气层。
这种完井方法可以隔绝上部地层对油气层的干扰,用与油气压力平衡的钻井液钻开油气层,而且油气层也不受水泥的污染。
这种完井方法一般认为在产层物性一致、井壁坚固不坍塌、裂缝性油气藏和稠油层的完井,但要求卡准地层,准确的在靠近产层的顶界下入套管。
1.1.4 后期裸眼完井。
这种完井方法是在钻穿油气层后,将油层套管下至产层顶部注水泥完井。
《2024年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范文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中,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性对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影响。
这类油藏因其内部复杂的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低渗透性,使得其渗流规律与常规油藏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旨在研究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并对其反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实际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1. 孔隙结构特征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孔隙结构复杂,孔喉大小不一,连通性差。
这种结构特点导致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受到阻碍,表现为低渗透性。
2. 渗流规律由于孔隙结构的复杂性,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规律表现出非达西流特征。
在低压差下,流体流动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特征,随着压力差的增大,渗流逐渐接近达西流。
3. 影响因素影响低渗透非均质油藏渗流特性的因素包括:岩石类型、孔隙结构、流体性质、温度和压力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油藏的渗流特性。
三、反问题研究反问题研究主要是指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反推油藏的参数和性质。
在低渗透非均质油藏中,反问题研究对于优化开发策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1. 反问题模型的建立根据实际生产数据,建立油藏的反问题模型。
该模型应综合考虑地质、工程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最优化目标。
2. 参数反演利用反问题模型,对油藏的渗透性、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反演。
通过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高参数反演的精度和可靠性。
3. 优化开发策略根据反问题研究结果,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开发策略进行优化。
通过调整井网密度、注入参数、采收策略等,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采收率。
四、实例分析以某低渗透非均质油藏为例,通过实际应用本文所述的反问题研究方法,分析其渗流特征和开发策略。
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开发效果,验证反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结论通过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征及反问题研究,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的渗流特性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实际开发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
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问题、开发难点及开发新思路2009-01-01 12:00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
结合胜利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国际上把渗透率在0.1毫达西至50毫达西之间的油藏界定为低渗透油藏。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陕北地区就探明低渗透油藏储量数亿吨,其平均有效渗透率只有0.49毫达西,而当时能够成功开发的只是渗透率为10毫达西以上的油藏。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低渗透油藏——盐湖沉积低渗透油藏,它除了具有渗透率低的特点外,还常常因为结盐结垢导致油水井作业频繁、井况恶化等。
但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我国陆上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
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因此,进一步探索动用低渗透油藏,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渗透油藏开发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油田,从发现到投入开发,人们对它的认识是有限的。
但是,随着大规模开发的进行,为了便于管理,按初期对油藏的认识,人为地划分开发单元在所难免。
而接下来的地质研究和油水井动静态研究,也随之按人为划分的单元展开。
这就等于把一个局限性的认识关进一个特制的笼子里,进行局限性的研究。
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随着地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这种人为划分的单元与油藏分布的实际状况存在很大差别。
人为划分的单元,绝大部分情况下把本来连片的油藏割裂开来,使地质研究乃至地质认识出现局限性,直接导致油藏认识的不完整性,成为制约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瓶颈之一。
低渗透油田套管损坏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
套管 损坏 点 位 于 泥 岩 夹 层 、 层 的 套 管 损 坏 井 有 隔 2 5口, 占界 面 以下套 管损 坏井 的 4 .%。 39
23 平面 分布 特征 .
区域 间压力 不平 衡 是 鄯 善 油 田套 管 损 坏 的又 一 主
要原 因之 一 。
从 平 面上 的分 布看 , 鄯善 油 田不 存在 成片 套管
损坏 的情 况 , 要集 中砂体 平面 矛盾 突 出以及 断层 主 附近注 采 不完善 的局 部 区块 , 于局 部注采 不完 善 位 区块 的套 管损坏 井 占套管损 坏井 总数 的 6% 。 4
33 套 管损 坏与 管体 腐蚀 有关 . 套管 腐蚀 是指 原 油 天然 气 中含 有 的 SC , 、O 和 H s及 地 层 水 和 注入 水 中含有 的各 种 腐 蚀 性 物 质 与套 管 中的 F 或 曙 发 生反 应而腐 蚀 管体 。腐蚀 e
用机理 , 出了套管损 坏井的预 防及相应 治理措施 。 提
关键词 : 油田开发 ; 油水井 ; 管损坏 ; 套 影响 因素 ; 变形机理 ; 防措施 预 中图分类号 :E 5 T 26 文献标识码 : A
前
言
在注水开发油 田, 油水井套管损坏是一种极为
套管 损坏井 数 9 .% , 中 , 管 变形 按 变形 量 划 02 其 套 分 , 形 量 小 于 1 l 变 51n的 有 2 T l 2口 , 套 变 井 的 占
1 套管损坏井基本类型
按套 管损 坏类 型划分 , 套管 错断 和套 管破裂 共
有 8口占套管损坏井数 98 套管变形 7 .%, 4口, 占
l 4
l 2 0
糕
8
羹e
榔 4
套管损坏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套管损坏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的研究摘要: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深井、超深井、复杂地层井、含腐蚀介质油气井的开采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套管的损坏率不断提高,影响了油气井的开采寿命,经分析研究认为套管的损坏原因主要由地质因素、工程技术因素、油气井开发方式等构成,针对不同的套损原因和机理,当前各国钻井界已采用了多种防治措施,通过综合利用这些技术,对延长套管寿命、进行套损修复、增加油气井的开采,均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套管损坏损坏原因机理防治技术一、套管损坏原因1.1变形和挤毁套管的变形和挤毁这两种损坏方式主要是由地质因素造成,油气井随着油气的开采,地层压力迅速释放,特别是油井出砂,使得储集层砂岩疏松,形成空洞,当上部覆盖地层和下部支撑地层的应力向储集层释放时,储集层就可能发生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整个地层的应力变化,导致套管受挤压破坏,这种破坏形式在各大油田均有存在。
巨厚盐膏层的蠕变同样会产生套管的变形和挤毁破坏,这种现象在新疆塔河油田、江汉油田等地区普遍存在[2]。
在钻井和开采过程中,随着水分子对盐膏层的侵蚀,盐膏层的压力体系会产生变化,盐膏层发生蠕动变形,这在钻井过程中非常明显,其蠕变速度之快可导致下套管和固井作业的时间不够,在套管下入后,进行固井作业准备期间,盐膏层的蠕动就可能使套管变形。
并且,经验显示盐膏层厚度越大,蠕变速度越快。
1.2 错断套管的错断大多数由地层的断层滑移变形等造成,也可由盐膏层的蠕变造成,其对油气井的危害程度大于套管的变形和挤毁破坏,一旦形成错断,油气井就会报废,无法进行修复。
错断的产生往往在地层倾角较大的地区,由于对油气储层的开采,破环了原始地层的应力平衡,打破了原始地层结构力的相对静止状态,造成地层的蠕动,使地层的上下层面发生相对位移,对穿过地层的套管形成剪切,造成套管错断。
1.3 磨损套管的磨损大多由工程技术因素造成的,磨损方式可以分为纵向磨损和横向磨损。
纵向磨损主要由起下钻具、起下采油管具等施工引起,套管内管柱与套管之间的纵向相对运动造成这种磨损现象;横向磨损主要是由钻柱旋转,与套管之间形成相对转动引起,这些磨损方式在定向井、水平井等斜度较大的井或者是狗腿度严重的井,存在较为严重。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研究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hree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原理
PART Five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未来 发展
PART Two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研究 背景
PART Four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压裂 裂缝暂堵转向技术的实践 应用
PART Six
结论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 藏压裂裂缝暂堵转 向技术的研究背景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特点
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 天然能量不足,产量递减快 开发难度大,需要采用特殊技术 分布范围广,开发潜力大
压裂向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暂堵转向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实 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和挑战
暂堵转向技术对胜利油田的贡献和 效益
应用效果分析
提高采收率:通过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有效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 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可减少重复压裂次数,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生产参数:根据不同油藏条件,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提高生产效益。 减少环境污染:该技术可减少压裂液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强化裂缝监测技术:实时监 测裂缝扩展情况,确保压裂
效果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大 数据和机器学习,提高压裂
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未来发展趋势和展望
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和研发更高效、环保的压裂裂缝暂堵转向技术,以 满足油田生产的需求。
智能化发展: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压裂裂缝暂堵转 向技术的智能化,提高油田生产效率。
《2024年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范文
《裂缝性特低滲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篇一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利用逐渐成为石油工业的焦点。
其中,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和渗流特性,对开发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理模拟实验作为研究此类油藏的有效手段,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介绍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物理模拟实验以实际地质条件为基础,通过对油藏储层结构和流体的特性进行简化与再现,对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测和分析。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物理模拟方法模拟储层内部的多尺度孔隙结构和复杂的流动过程,揭示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三、实验方法(一)实验设备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需要使用专门的物理模拟设备,包括模拟储层、流体注入系统、压力测量系统等。
其中,模拟储层应能够模拟实际储层的孔隙结构、裂缝分布等特性。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样品:根据实际储层条件制备相应的实验样品,如模拟岩心等。
2. 建立实验装置:搭建物理模拟设备,设置相关参数,如压力、温度等。
3. 注入流体:通过流体注入系统向模拟储层注入原油或其他流体。
4. 观测记录:通过压力测量系统等设备观测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5.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应用实例以某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为例,采用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储层特性和流体流动规律进行了研究。
首先,通过物理模拟设备建立与实际储层相似的物理模型;然后,向模型中注入原油,观测其渗流过程;最后,通过压力测量等手段收集数据,分析得出该油藏的渗流规律和开发策略。
根据实验结果,优化了开采方案,提高了采收率。
五、结论与展望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物理模拟实验方法为研究此类油藏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储层的特性和流体的流动规律,为实际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范文
《缝洞型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基础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缝洞型油藏的开发逐渐成为国内外石油工业的关注焦点。
缝洞型油藏因其独特的储层结构和复杂的流动特性,给开发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效果,本文从基础研究的角度出发,对缝洞型油藏的储层特征、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缝洞型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难点1. 储层特征缝洞型油藏是一种以裂缝和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的油藏类型。
其储层具有多尺度、多层次、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导致储层内流体流动复杂,难以预测。
2. 开发难点(1)储层评价难度大: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难以准确评价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分布情况。
(2)开采效率低:受限于复杂的储层结构和流动特性,缝洞型油藏的开采效率往往较低。
(3)开发成本高:缝洞型油藏的开发需要采用复杂的技术手段和较高的投资成本。
三、提高开发效果的基础技术研究1. 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技术(1)利用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储层精细描述,确定裂缝和溶洞的分布范围及规模。
(2)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结合岩石物理实验数据,评价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分布情况。
(3)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储层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2. 优化开发方案设计(1)根据储层特征和流体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井网部署和开采顺序。
(2)采用水平井、多分支井等钻井技术,提高井筒与储层的接触面积,提高开采效率。
(3)结合注水、注气等措施,调整储层压力,优化流体的流动路径,提高开采效果。
3. 先进开采技术应用(1)采用超声波振动、电磁波等物理场技术,增强储层内流体的流动能力。
(2)应用纳米材料等新材料技术,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降低开采难度。
(3)利用智能油田技术,实现缝洞型油藏的智能监控、智能决策和智能开采。
四、实例分析以某缝洞型油藏为例,通过应用上述基础技术研究,实现了以下效果:1. 通过储层精细描述与评价技术,准确掌握了储层的物性参数和流体分布情况,为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吉林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吉 林 油 田油 水 井套 管 损坏 因素分 析 及 预 防措 施
孙 超
( 国石 油 吉 林 油 田公 司采 油 工 艺 研 究 院 , 林 松 原 18 0 ) 中 吉 3 0 0
摘 要 : 过 统 计 分 析 吉林 油 田套 管 损 坏 的 区域 分 布 、 型 、 间 、 态及 层 段 等 方 面 . 究 了套损 现 象发 生 的特 征 规 通 井 时 形 . 研 律 , 析 了 吉林 油 田套 管损 坏 的 主 要 影 响 因素 及 作 用机 理 , 有 针 对 性 地 提 出 了预 防 套 管 损 坏 的 综 合 配 套 技 术 措 分 并
一
套 损油井 占本 井 型 的 比率 远小 于水 井 , 现 了注水 体 导 致井筒 周 围地应 力集 中而 发生套 损 的特点 。
表 l 吉 林 油 田 主 要 地 区 套 损 井 类 型 比 率 统 计
地 区
1 吉 林油 田套 管 损 坏 状 况 分 析
1 1 套 损 井 的 区 域 分 布 .
近年 来 吉林油 田套 损油 水井新 增速 度约 为每 年
井 , 到 明显 效 果 , 收 当年 下 半 年 发 现 套 变 井 降 至 7
口[ 。
6 0口井 , 中扶 余 、 立 、 木 等早 期 开 发地 区 由于 其 新 新
投产 年 限相对 较长 , 是套 管损 坏发 生 的集 中地 区 , 三
挟余 新立 新术 新民 乾安 红岗 其它
变形 井 逐 年 增 加 , 1 7 仅 9 8年 当年 发 现 套 管 变 形 井 2 0口。在 1 8 3 9 0年上 半年将 注水 井 口压力 降至 3 5 . MP a以下 , 且为 防止 注入 水乱 窜 关 闭 了部 分 注水 而
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
低渗油藏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摘要:本文结合低渗油藏的特点,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低渗油藏以小层为单位按单砂体合注合采,使用水平井开发,适当增大生产压差,尽量减小注采井距等措施,通过在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关键词:低渗注水开发改善措施低渗透油田由于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注水开发或储层改造才能正常生产。
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部分低渗油藏极为严重,使油藏生产处于瘫痪状态。
因此,急需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提高低渗油藏的开发效率。
一、低渗油藏的特点低渗透油藏通常具有储层渗透率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油藏相比,具有如下特点:低渗透油藏油层连通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储层渗透率低,流度低,孔隙吼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低渗油藏见水后,采液和采气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二、低渗储层注水开发存在的问题1.注水井启动压力高,地层和注水压力上升快低渗透油藏注水井在注水较低时不能吸水,只有当注水压力提高到一定界限(启动压力)后才开始吸水。
低渗透油藏容易在注水井周围憋成高压区,致使注水压力很快上升,达到地层破裂压力,不能正常工作。
长庆油田某区块这种矛盾十分突出,该区块1987年投产,到1995年,单井日注水量从74m3降至46m3,减少28m3,井口注水压力由8.2mpa升到12.2mpa,提高了4.0mpa,启动压力从7.7mpa升至10.8mpa,增加3.5mpa。
视吸水指数由9m3/d·mpa 降低为3.8m3/d·mpa,降低了58%。
注水井地层压力升高,有效注水压差减少,使注水量满足不了油藏开发需要。
注水压力升高,超过界限,还会造成油、水井套管变形损害。
2.生产井的注水效果差,地层压力和产量下降快低渗透油藏生产井一般在注水半年后才会见到注水效果,而且注水效果远不如中高渗透油藏那样明显,压力和产量只能稳定不降或小幅度恢复,大大低于投产初期水平。
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综述
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及保护措施综述赖晓晴①孙金声①王宝成②许登成②(1.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3 2.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甘肃 735200)摘要:综述了国内外裂缝性油气藏损害研究现状,裂缝的成因及类型,对裂缝性油气藏从岩石特性和外来流体对油气藏损害的潜在因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保护油气藏的措施,认为隔离膜完井液是今后对油气藏进行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裂缝性油气藏损害机理暂堵机理隔离膜钻井液完井液综述一、前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从世界石油工业发展趋势来看,物性好,规模大的油气藏愈来愈少,某些开采难度大的油气藏如裂缝性油气藏、低渗透油气藏所占的比例呈日益增长的趋势。
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大多数油田具有油藏非均质性严重、低渗透、油藏类型复杂等特点。
这些油田中,裂缝往往十分发育,非均质、断层和裂缝的交互作用形成大小不等的死油气藏,使得剩余油分布复杂,开发难度加大,采收率降低。
西南部的油气资源主要聚集在碳酸岩裂缝性油气藏中。
除此之外,我国还存在大量的泥岩裂缝性油气藏。
这些都表明,我国的裂缝性油气藏蕴含着巨大的调整挖潜能力,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石油工业增储上产的重要资源基础。
裂缝性油气藏是指油气渗流通道主要为裂缝的油气藏,这些油气藏多为碳酸盐岩油气藏,低渗透砂岩、砂泥岩油气藏,它们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如碳酸盐岩虽然只占沉积岩的两成,却含有五成以上的油气探明储量,裂缝是碳酸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缝的存在提高了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性能。
1996年秦同洛教授提出:“低渗透油田之所以能够进行开发,与油藏中存在的裂隙系统有关,不存在裂缝系统的低渗透油气藏一般是不能进行经济有效地开发的”。
说明低渗透油气藏对油气奉献的通道也是依靠裂缝。
泥岩裂缝油气藏是在泥岩、页岩等岩石组合中,以裂缝主要储集空间形成的特殊油气藏。
各种类型裂缝性油气藏都属于经济效益最好的油气藏之一,它控制着油气的渗流分布。
增产增注技术-低渗透砂岩油藏改造技术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厚度较薄,且存在较多的天然裂缝和节理。
由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渗透率较低,导致单井产能较低,采收率不高。
产能低下
注水开发难度大
储层改造困难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压力高,注水井吸水能力差,难以实现有效注水开发。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常规的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取得明显效果。
03
02
01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面临的挑战
通过储层改造技术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提高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储层改造
研究适合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注水技术,提高注水效率和采收率。
注水开发
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提高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单井产能和采收率。
01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表示整条搜索 的 5, I am an integer power.解释一下 len(x) 花费搜索 的 1004 down "chaining"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upgraded version.解释一下 game-upgraded st year's game-downloaded version.解释一下,如果一个
增产增注技术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案例分析
花费搜索 的 1
THANKS FOR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详细描述
压裂技术
总结词
通过酸液对地层进行溶蚀,清除地层中的堵塞物,提高地层渗透性,增加原油产量。
详细描述
酸化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增产增注技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酸液,可以溶解地层中的堵塞物和岩石颗粒,从而清除地层中的障碍,提高地层的渗透性。酸化技术可以分为常规酸化和深度酸化,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低渗透砂岩油藏。
裂缝性油藏水平井调堵工艺技术应用
裂缝性油藏水平井调堵工艺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2-09-15T01:19:15.275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9期5月作者:尤静[导读] 红河油田属典型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尤静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油一厂甘肃庆阳 744502摘要:红河油田属典型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天然裂缝在区域内广泛发育,开发方式主要采用水平井分段压裂投产。
自“平注平采”试验开展以来,对应油井部分出现快速水淹或短期见效后水窜现象,严重制约注水开发效果。
目前国内外尚无裂缝性油藏水平井调堵成熟工艺和经验,本文通过对直井调堵技术经验进行分析总结,优选出三类堵剂体系,同时结合水平井调堵工艺难点,制定出水平井施工工艺。
关键词:水平井;调剖体系;调剖工艺1研究背景红河油田属典型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天然裂缝广泛发育,自2010年以来,油田开发方式从直井注水开发向水平井分段压裂投产转变。
水平井开发初期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天然能量迅速降低,导致产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升高,能量补充势在必行。
为探索水平井注水补充能量试验,2013-2014年先后对长8、长9油藏开展“直注平采”试验5个(长8油藏三个、HH156注CO2;长9油藏2个井组)、端点注水试验5个(均为长8油藏)。
其中长8油藏3个“直注平采”井组全部水窜,端点注水井组2个水窜,3个无明显反应。
5个水窜井组平均水窜时注水时间25天,水窜时注水量398m3,属典型裂缝性水窜。
2014-2015年先后在长8、长9开展“平注平采”试验17个(长8油藏2个、长9油藏15个),其中长8油藏2个井组均有油井发生水窜,长9油藏6个井组出现水窜迹象。
针对红河油田注水水窜快,存水率低导致水驱效果差的问题,2014-2015年先后开展直井调剖4口、水平注水井调剖堵水试验10口。
其中水平注水井调剖堵水取得一定工艺突破,为下步有效解决裂缝性油藏水窜难题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2直井调剖效果及认识红河油田长8油藏注水时平均水线推进速度144m/d,远大于基质驱水线推进速度(0.61m/d ),“直注平采”快速水窜,属典型裂缝性水窜。
低渗裂缝性油藏封堵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
低渗裂缝性油藏封堵体系的优选及性能评价林飞;李春颖;徐摩【摘要】The high water cut oil wells were unable to product normally because of the existance of fracture and natural micro-fracture in the low permeability fractured reservoir.In order to avoid the injected water going across to the old seam of oil wells in the process of water flooding and enhancing the sweep efficiency and oil recovery,the superfine cement plugging technology was put forward.Base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water cement ratio of superfine cement,the concentration of corrosion inhibitor, reducing agent and defoaming agent in the plugging system was optimized,and the mechanical deformation capacity was also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water cement ratio of superfine cement was 0.7 and the optimum cement slurry was the mixture of 800 head superfine cement,0.4% corrosion inhibitor,0.5% reducing agent and 0.5% defoaming agent. Because of the double efficacy of plasticizing and toughening,the slurry system had good mechanical deformation capacity and the flexural strength reached 48.9 MPa.This can completely met the plugging strength requirements in the field.This system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old seam plugging of oil well in the fractured reservoir.%低渗裂缝性油藏由于压裂裂缝及天然微裂缝的存在,油井大量出水,已无法正常生产,为了避免水驱过程中注入水沿老缝水窜至油井,提高注入水波及效率和原油采收率,提出老缝超细水泥封堵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套管变形防治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新民油田套管变形特点,进行机理分析,研究适应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特点的套管变形防治技术,通过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实现新民油田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低渗透油藏;套管变形;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e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64-02
新民油田属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进入注水开发中后期油水井套管变形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油田采出程度,防止区域规模套变,有必要对新民油田的套变机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对套损井的防治技术作以深入研究。
1 新民油田套管变形特点
新民油田为特低渗透油田,开发主要目的层为扶余油层,储层发育天然裂缝,对注水开发起主导作用的裂缝方向基本近东西向。
新民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形态为椭圆、错断、弯曲和套管漏。
统计表明,套管变形井在平面和纵向有明显特点。
平面上,受裂缝方向和分布控制,套管损坏井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或与断层垂直的方向上。
纵向上,套管损坏点主要集中在层间交界处(b/a界线)。
其两层交界面为泥岩破碎带。
套变井变点在b/a界线上下50m 范围内的占变点总数的80%;套返井漏点多发生在第三系以上地层段(200m以上地层段)。
2 套管变形机理
新民油田套管变形的研究表明,套管变形与低渗透油田开发特点(注水开发、压裂投产)有关,套管腐蚀损坏与浅层水物理化学性质、增产措施(酸化)有关。
2.1 泥岩吸水蠕变造成套管损坏
油水井新井投产投注后的一段时间内,地应力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套管的抗外挤强度远大于最大主应力,所以套管不会发生变形;油田注水开发后,在裂缝的作用下注入水进入泥岩时,泥岩吸水软化,其成岩的胶结力逐步消失,使不等三维地应力逐步趋于相等,并成为潜在的应力释放带。
这时泥岩开始蠕变,随着注入水作用时间的延长,蠕变速度加快,使井眼周围的地应力重新分布,这样就必然在井壁形成应力集中,作用于套管上。
对于非射孔段,套管受椭圆形应力作用无法释放,迫使非均匀水平应力挤压套管,当最大周向应力大于套管抗外挤强度时,套管发生椭圆变形。
泥岩蠕变产生的应力作用使套管发生变形是新民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套变井中58.1%属于椭圆变形。
2.2 岩层滑动引起套管损坏
注水开发油田,当注入压力达到一定值后,注入水通过裂缝窜到泥岩层,使之吸水,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此时地层在重力作用下,有沿地层倾角下滑的趋势,当地层倾角大于地层滑移临界倾角时,地层产生滑移。
如果当滑动地层中所含坚硬岩石的
抗压强度大于套管的抗外挤强度时,套管被剪切;如果其值小于套管抗外挤强度时,套管将会弯曲。
新民油田套变井中,27.9%属于套管错断,14%口属于套管弯曲,可见地层滑移是新民油田套管损坏的另一主要原因。
2.3 腐蚀造成套管损坏
井下套管腐蚀有4种类型:电化学腐蚀、化学腐蚀、细菌腐蚀、氢脆。
最常见的腐蚀是电化学腐蚀,其次是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主要是浅层水造成套管外表面腐蚀,现场最常见的是溶解氧、co2和h2s造成的。
反应式:h2oh++oh-
fe2++2(oh-)=fe(oh)2
4fe(oh)2 +o2+2h2o= 4fe(oh)3
这种反应长期下去,套管被腐蚀穿孔,或出现严重麻点现象,使套管强度降低,造成浅层套管漏。
新民油田已治理套返井中,均为浅层套管漏。
3 防止套管变形技术
通过对套管变形机理的分析研究成果,新民油田主要采取防止注入水窜入泥岩隔层、注水井早期注防膨胀剂、采用高强度壁厚套管、防止套管腐蚀等四项有针对性措施,防止套管变形,通过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3.1 防止注入水窜入泥岩隔层
3.1.1 提高固井质量,保证层间互不相窜
针对防窜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针对不同区块的地层特点和地层压力,分别采用双凝双密度水泥浆固井;油层段以上每 20m配置一个扶正器;油层段每10m配置一个扶正器,保证套管居中;应用复合外加剂调整水泥浆性能,控制水泥浆上返速度和上返高度。
固井水泥上返高度在油层顶界150m;向井内挤注作业时,井底压力不得超过地层破裂压力。
3.1.2注入压力限制在地层破裂压力以下
注入压力应以满足注水量、防止套管变形为合理注入压力,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则应考虑改善注入水质和降压增注。
3.1.3压裂改造油层时,控制裂缝规模,防止裂缝窜入泥岩隔层
根据同位素测试和井温曲线解释新民地区压裂施工排量控制在2m3/min~2.5m3/min之间;施工压力与油层地应力差值为
3mpa~5mpa,泥岩隔层对人工裂缝能有效遮挡。
对于目的层上部隔层遮挡能力差的油层压裂时,采用空心玻璃珠作为漂浮支撑剂,控制裂缝高度的垂向延伸。
井温测试表明采用控高压裂技术施工,有效控制了裂缝纵向延伸。
3.2 注水井早期注防膨胀剂
受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影响,裂缝型注水开发油田,注入水将不同程度地侵入泥岩。
为避免注入水进入泥岩引起套管变形,针对新民地区储集层泥岩含量较高的特点,选zfy-1型粘土防膨剂,处
理半径3m~5m,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3.3 采用高强度壁厚套管
由地质力学可知,岩层中存在垂向地应力和两个相互垂直、大小不等的水平地应力。
在钻井过程中,当地层被钻穿时,应力状态发生变化,所以在选择套管钢级时,要首先对该地区进行应力测试,根据所测地应力值,设计油层段套管强度,防止套管发生变形。
目前新投井油层顶界以上100m至人工井底下入p110×9.17mm套管,效果明显。
3.4 防止套管腐蚀
在防止套管腐蚀方面采取了3项技术,取得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提高封固质量以隔绝腐蚀介质与套管之间的通道;采用阴极保护技术;酸化时要根据油层压力、疏松程度等因素设计酸的浓度和用量,确定合理的反应时间和注入压力,反应后及时替挤酸液,以减少其对套管腐蚀。
4 套管损坏井的修复和利用技术
随着套管损坏井增多,探索了套返井综合治理技术、应用小直径封隔器、打更新井等三项主要技术,实现套管井的有效利用。
4.1 套返井综合治理技术
4.1.1 套管贴补治理技术
工艺原理是根据套损井的实际情况采用厚壁的加固管,两端用软金属进行密封,对套管补贴部位采取爆炸的方法将软金属进行燃
爆焊接,固定在套管上;施工步骤为下验套返管柱打压找出破损段后,用刮削器刮削破损段以上套管,同时用热水清洗井筒,保证贴补套管内壁无油污及锈垢。
下贴补管到破损段中部,投撞击球引爆补贴器内火药,待井口有气流返出,即为补贴成功。
下试压管柱试压15mpa不漏为合格。
应用此技术民17-8等6口井已治理成功。
4.1.2 注水泥堵漏技术
用皮碗封隔器将预注水泥段隔开,正注水泥,起出管柱候凝,下刮削器刮削套管,下试压管柱试压15mpa不漏为合格。
目前已应用此技术成功治理13-23等20口井。
4.2 应用小直径封隔器
油水井套变后,其内径大于95mm,可应用小直径封隔器,实现分层压裂、分层注水。
新民油田15口套变水井采用小直径分注,效果良好。
采用小直径压裂19口,截止2010年12月增油3 050t。
4.3 打更新井
一口井严重套变后,不可能修复,但对整个区块开发有举足轻重作用时,采取大修技术措施,封固原井眼,打一口更新井,满足区块开发的需要。
例如39-1大修封井后,打一口更新井39-1.1 ,满足区块注水开发的需要。
5 套管变形防治技术应用效果
通过套管变形防治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套管变形井数,同时增加了分层注水合格率和有效率,为油田稳产奠定了井网基础。
5.1 有效治理了套管漏井
套返井累计治理20口(油井18口),恢复产能3 420t;小直径油井压裂19口井,累计增油3 050t。
5.2 提高了水井分注率,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奠定了扎实井网基础
新民油田通过防治套管变形技术应用,水井分注率由2006年的94.1 %提高到2010年的96.8 %,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为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6 结论
1)新民油田套管损坏的形态主要是椭圆、错断和套漏,其平面分布主要在断层附近和与断层垂直方向上,纵向主要分布在b/a界线附近及油层泥岩段,套漏主要发生在第三系以上地层段;
2)主动预防是减缓套管损坏的基本途径。
注水开发时,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提高固井质量,控制人工裂缝高度,注水井注防膨剂以及按地应力设计套管钢级等综合防变技术,是防止套管损坏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仲茂,卢万恒,胡江明.油田油水井套管损坏的机理及防治[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