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d8d14429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c.png)
【翻译】菜盘子里面的苦笋忽然让人眼前一明, 剥去外皮并列排放就像白玉般的幼婴。
我深知耿介实乃苦笋种属的本性,笋节在 苦竹发芽初始即已萌生。
苦竹如魏征般太过美好可爱,告诫孩童手 下留情切莫过多来取用。
自古以来,人才必须要培养,所以请放手 苦竹,让它高入云霄,搏击风雨历练才情。
【补充注释】(1)骈头:并头,是说盘子里有两根并列摆放的竹笋。脱襁:竹笋剥去了外 皮。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白玉婴:白玉般的婴儿,喻苦笋,写其形态色泽。 (2)极知:深知。耿介: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种性:物种的本性,苦笋的属性。 (3)魏征和唐太宗:魏征,唐朝名臣,素有胆智,每犯颜规谏,虽帝怒甚,神色不移。唐 太宗虽然经常被魏征顶撞,却给予充分肯定:“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唐 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殊:特别,很。媚妩:美好可爱。 放:放手。干霄:冲上云霄。
真题演练
态度类: (2014江西卷)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 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 ②翁:苏轼自称。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节诗歌鉴赏课,我们重点分享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回顾
设问方式 1.(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 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2020全国II卷)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 3.(2020天津卷)“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4.(2020全国Ⅲ卷)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5.(2019江苏卷)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6.(2018全国Ⅲ卷)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 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7.(2014辽宁卷)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8.(2014江西卷)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f07a541c763231126edb11cd.png)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组(按诗体分类)][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目的。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郑燮②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年伯: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步骤三)[例2](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答:[思路分析]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建功报国”类,具体来说是报国无门的悲伤。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8b99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f.png)
介绍他人评价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创作动机及本诗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用典或意境
暗示本诗写作格调,从中琢磨出本诗感情 基调。 暗示本诗艺术特色或本诗思想内容。
22/40
(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渐散紫烟笼帝阙,稍 回晴日丽天津。
2.这首诗后两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感情?请简明分析。 (6分)
4/40
(山东卷)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问题。(8 分)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 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 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示了作 者怎样思想感情? 请做简明分析(4分)
2.诗尾联表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 对全诗情 感抒发有怎样作用? (6分)
3/40
(课表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树头蜂抱 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 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 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 这里 借指都城长安③梁: 官帽上横脊,古代以梁多少区分官 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冠饰。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
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2)怎样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4分)
说明表面意思
答:“怪人催去早”有责备催促者催着要早早离开之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6a8e1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f.png)
评价古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例题练习及答案解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中的最高层次,它要求诗歌鉴赏者从诗歌中走出来,拉开距离观照(审视)诗歌作品,用现代观念对诗歌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作出评价。
初学阶段,一般不要求鉴赏者作出实质意义上的评价,只要求鉴赏者判断作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现出的思想倾向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即使涉及到评价这一层次,也多是开放性题目,考生可以任选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多包含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祖国及其山水,忧国忧民;②反对战争,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闷,怀才不遇,表达高洁情操,追求建功立业;④咏史规劝统治者,揭露社会黑暗;⑤表达亲情、友情、爱情、思乡之情;⑥抒发个人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等情感。
总之,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并由此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对古典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
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范仲淹作此词时正在西北守边抗击西夏。
“燕然未勒”意为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史载窦宪追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①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的伤感;②表现了戍边将士不曾破敌立功的抑郁之情。
词的上片是写景,体现戍边将士艰苦的环境:塞下秋天的荒凉、萧瑟,连南归的大雁都无留恋的意思;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拨人的情怀;在落日余晖、烟雾缭绕的群山中间,有座早闭的孤城。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5803b357a6c30c2259019e73.png)
典题示例4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宋】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 雨。
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 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 对鸟语的寂寞之情。 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 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之情。
2、同意胡曾的观点。/周瑜本来就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 的儒将,对赤壁之战的取胜他早已成竹在胸,所以, 不费大力便已打败曹操的百万雄狮。
典题示例3
子夜吴歌 · 秋歌( 李 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问:前人曾说过:“余窃谓删去末两句做绝句,更觉 浑含无尽。”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说说理由。
所谓“评价”, 是在分析概括之上的审视, 即是在把握诗歌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 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诗歌的观点是 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 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另外,还须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 正确的判断。评价时允许考生有自己的看法,只 要言之有理就行。
典题示例6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注]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 被迫离开京城,到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 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 夏久雨后转晴的一个傍晚。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案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a3fa1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c.png)
《古诗鉴赏之九: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案教学目标:一、准确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二、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重点: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教学方法:讨论;展示;训练;讲评。
教学条件:导学案;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探究考点: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读懂诗意和审明题意①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是指作者对诗中的景物、事件、人物命运等的态度、评价。
有的直白,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有的含蓄,如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有的隐晦,如王维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的张扬,如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特别是写景抒情的诗作,其观点与态度是不易把握的,这只能从诗作本身仔细领悟与思考作者隐含其中的观点态度。
②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还涉及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或局限性等方面。
2.答题思路a.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
B.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感情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感情的依据和来由。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周晋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
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香,春在无人处。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问: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答:此词既有孤独惆怅的春愁,又有春景无限的欢欣自得。
上片有午梦初回浓浓的春愁,也有自对鸟语趣味横生的悠然;下片有春在无人处的惊喜,也有梨花飘落如雨的怅惘。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
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问: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观点理解评价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观点理解评价题](https://img.taocdn.com/s3/m/54568b0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e.png)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阍①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②
1.作者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于怀虽不大佳,于兴亦不大恶也”意思是:访友不得,虽然心 情不是很好,但是访友的兴致还不错。诗人专程访友,“此日看云独未 还”,友人却看云未还,不能和友人见面畅谈,内心一定有无数惋惜、 怅惘;“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虽然不见友人,但山光 依旧;“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不遇友人,却也不妨暂 且观其山居,以尽访友之兴;“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 诗人抬头就能看到漫天的红霞,低头能观赏曲水绿湾,想到友人身在其 间的雅趣,亦不失访友之兴。
【抢分路径】 评价观点态度掌握“三要点”
“评价型”即评价观点类题型,是指题中给出名家典籍、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 诗词特点的评价,然后让考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试题。 答题时应掌握以下要点。
1.读懂“评价话语”,明确命题方向 题目中所引用的材料(评价话语)是命题的方向,因此,读懂评价语言的鉴赏
谢谢您的观看!
【例3】 (202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 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
《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2023·江西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上湖南崔中丞 戎昱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ad6e55a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8.png)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阐释】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
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判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方法】1.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分析诗中抒作者的观点或态度,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结合诗的内容作细致、全面的分析。
2.把握诗歌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读诗要把握诗情,把握了诗情,才能走进诗作者的心灵,オ能正确地领悟诗作者的态度观点。
如怀古咏史诗,从情感的表现方式上来说,大致上就有两种:一是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表达诗人仰幕或惋惜之情。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但由于两人对项羽的自刎都从自身的处境出发,因此,对历史的思考、表达出来的情感显然是不一样的。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表达了对生活百折不挠的态度;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表达客观地面对现实的生活态度。
二是把史实与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
对这样的诗我们就应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分析出作者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切入点,由此去分析诗作者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
3.分析诗句的含蓄义或理趣义,分析出作者的观点与态度。
大多古诗词的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在诗中表达自己的态度或观点的,而是通过写景或写事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情绪态度。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案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9177106bd97f192279e9a1.png)
诗歌鉴赏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学案【考点阐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诗人用诗化的语言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所设的考点一般是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其情感基调的把握,对其社会意义的分析和对其社会价值的评判,一般不单独设题,而往往与形象、语言或表达技巧联系在一起。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一)山水田园诗: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①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六)咏物诗:①内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②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1ff2966c26fff705cd170a88.png)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 鹤楼上吹笛》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 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 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1.看题目。题目蕴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 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抓住这一切入点, 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如《渡荆门送别》是送别诗,应有 离情别绪在诗中体现,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提示诗歌是怀古 咏史诗。
2.看作者。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 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 断。作者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 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 作品风格、思想抱负等。如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只 有了解了他在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 以读懂该词所表达的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七点入手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5.看关键词句。诗词中的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 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诗中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 词。抓住了这个词,诗人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就 容易把握了。如晏几道的《思远人》中“念”“行 客”“归鸿”等词语,暗示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 之情。
• 谢谢!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于谦《石灰吟》 苏轼《题西林壁》
思想内容分类
(五)别离愁绪。
具体内容
依依不舍的留念
举例 柳永《雨霖铃》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20a67b2fdd36a32d7375812d.png)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近年鉴赏诗歌的题型看,古代诗歌内容上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如果说以上三点是鉴赏诗歌的“形”,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那么“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是评价诗歌的“神”,由“形”入“神”,体现了探究事物的一般规律。
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尽可能地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思想的发展轨迹,围绕具体诗作的字词句篇中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作出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在鉴赏过程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根据诗歌题材,把握思想内容1.儿女情长写这类内容的诗多为爱情诗、闺怨诗,诗人或表达对恋人的挚爱,或抒写对自由幸福的追求,或倾泻对负心者的不满,或揭露扼杀爱情的罪恶等。
如《静女》、《氓》、《孔雀东南飞》。
评价这类诗的内容,首先要整体把握作品体现的情感倾向是积极的、褒扬的,还是消极的、贬斥的;其次要从分析人物的性格入手,通过不同人物对爱情的不同态度,去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分析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分析诗歌内容。
2.建功立业(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陆游《书愤》里的“早岁那知世事艰”等。
(2)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这种内容多在怀古诗词中表现。
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缅怀古代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失地、为国立功,但又无人问津的悲愤。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通过怀古,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流露宦途失意之情。
(3)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通过战斗场面的描写,表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奋起抗敌的英雄气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描写戍边将士平定边患的坚强意志和豪迈气概。
这类诗内容多为边塞诗或怀古诗。
边塞诗尽管内容异彩纷呈,但都体现着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分析时要善于把握这一主旨。
古诗词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诗词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589390c301f69e3142329442.png)
【知识点:古诗词鉴赏之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
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什么现实意义。
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评价时要针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现状和作者当时的思想认知范围,客观公平、实事求是,既不不能过分地贬低,也不不能拔⾼高。
1.评价古诗的作者的观点态度,除了了上⼀一节中提到的⼋八个⽅方⾯面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整体把握诗意,发挥想像和联想读⼀一⾸首诗,如不不从整体上把握其意境,是很难深刻理理解诗的含意的。
古诗讲究“启、承、转、合”,意思是前⾯面⼏几句句往往是为表情达意蓄势,⽽而最后的诗句句才是诗⼈人要表达的主旨。
创作诗歌需要联想和想像,同样地,鉴赏诗歌也离不不开联想与想像。
诗歌的语⾔言⾼高度简洁凝练,作者为读者留留下了了相当⼤大的⾃自由想像与联想的空间。
透过⼀一些关键字词,读者可以联系诗⼈人本身,想像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感受、处境等,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由⼰己推⼈人,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2)从背景出发诗歌也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首诗的形成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历史事实的感悟有关。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或赞美或嘲讽总是带有时代烙烙印的。
因此,联系诗歌创作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对感受作者思想感情,明⽩白作者观点态度是有很⼤大帮助的。
因⽽而特别提醒考⽣生,千万别忽视了了诗词后所附的有关注释。
这些解释,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年年代,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了创作的背景,有的提示了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它对理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往往能帮助考⽣生准确把握全诗的思想主题,因⽽而不不能忽视。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观点态度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92639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48.png)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观点态度一、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1)要知人论世。
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来分析。
(2)体悟要深入。
作者写诗歌一般不是单纯地为了叙事、咏物,而是“赋诗言志”,要抒发某种主观感情、人生体验或对家国世事的认识与感悟。
因此,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前提条件。
(3)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诗歌的内容。
对诗人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诗歌中的相关语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诗歌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4)归纳要全面。
有的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单一的,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5)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狭隘。
二、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陶渊明其一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连用两组叠字,两个典型意象,既描写出居所环境的优美,也寓指两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和深厚。
B.诗歌三、四句写别离的憧憬,上承一、二句的情感,下与九、十句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的伤感。
C.诗歌七、八句通过想象“君”与嘉友不需交谈,也不需借助外物,自然沉醉,侧面表现了“嘉友”的魅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https://img.taocdn.com/s3/m/13d6eed9b14e852458fb5717.png)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
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 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 才进行批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 壁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 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思想内容: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
或久戍边关,(边塞诗)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 怀远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 思念故国,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 写征人思乡。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 (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 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角声、鸦鸣、 柳、亭),或因梦寄情。 行旅诗的主要意象:归雁、圆月、客船、天涯、 他乡、孤灯、无眠、晚钟、醉酒、凄风、苦雨、 慈母。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 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 慨的媒介。辛弃疾登上京口北固亭, 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抗击北方劲 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 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
(三)思想情感: 1)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达到借古 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目 的。 如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 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作者站在长安附近的潼关边,想到 了什么? 明确:这首散曲,从潼关要塞想到古都 长安,又从古都长安想到历代兴亡,想 到了无论盛世和乱世百姓所受的苦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 写并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词句的具体描写进行分析,不要只答情 怀而不加分析。 答案:“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 乐观、豁达地面对风雨的胸怀。
题组二 对他人的评价的评价
2.(2013 银川一中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 ①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 ③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 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 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当时被谪出知瀛州。② 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解题方法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目的解答首先要回答作者 观点态度“是什么”,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对别 人的评价进行再评价的题型解答时首先回答“对不对”“好 不好”的问题,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讲清“为什么”或“怎 么样”。 ★答题步骤 1.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确定答题步骤。 2.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 3.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 方并阐述理由。
技法盘点
★命题方式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 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2013·北京卷) 《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 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2013·江苏卷)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 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 理由。(2011·辽宁卷)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 什么?(2011·天津卷)
点击进入课案训练 点击进入备用知识 点击进入古代诗歌 鉴赏滚动检测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 能力。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极力赞美山北晚景,也表达了诗人 喜爱山北晚景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要准确把握题目要求, 抓住要求的重点,在诗句中找出相关信息,有理有据地分析总结, 还要切记“句不离篇”的原则。 答案:观点——山北晚景是连图画也应难以描绘的。 情感——对 山北晚景的赞美与喜爱。
1.(2014 中山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① 始闻秋风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② 五夜飕飗 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此诗为刘禹锡晚年的作品。 ②飕飗(sōu liú): 风声,这里指天亮前秋风带来的寒意。
2.(2014 海口高三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②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 留我看斜阳,唤起 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 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 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 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的信中提到:“某 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 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沈德潜说:“下半首英气勃发,少陵操管(即杜甫、曹操和管 仲)不过如是。”结合诗句,概括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勃发 英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要 求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答案:颈联通过“马思边草”和“雕眄青云”从侧面渲 染出秋风秋色的魅力,表现了诗人对秋的热爱赞美之 情;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虽然“扶病”,但是依然要迎着 秋风登上高台,翘首四望,表现了诗人豪情勃发,虽老 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志。
对点精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组一 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评价
1.(2014 泉州高中毕业班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 面的问题。 山北写望 林 逋 晚来山北景,图画亦应非。 ① 村路飘黄叶,人家湿翠微 。 樵当云外见,僧向水边归。 一曲谁横笛,蒹葭白鸟飞。 【注】 ①翠微:青绿色的山气。
“图画亦应非”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观点和情感?请简要 概括。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 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解析:两种选择都可以,但要言之成理,说明理由。 答案: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词人认为人生如行旅, 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词人超然物 外、恬淡自安的洒脱。 ②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词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 幸,表达了词人对宦海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