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与《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比较(修改)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二、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制工作以国际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性、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根据我国教育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目前包含27项子标准,分为总标准、教学资源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教学环境相关标准、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五大类。

此外,还设立了4个跟踪研究项目。

标准研制是持久性的任务,国外标准开发周期通常为5年以上。

考虑到我国对于本标准的迫切需要,本委员会采取整体规划,分层推进的策略,按各子标准的难易程度和轻重缓急确定不同的进度,计划在3年内基本完成这套标准体系。

如下表所示,在每一子标准项目的第三列中给出可供参考的国外/国际同类标准研究成果(若有的话),最后一列是标准研究任务的优先级,带***的为急需任务,带**的为次急任务, 带*的为缓后任务。

[注1] NIST-ATP/ALSFP: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高科技计划中的自适应学习系统重点项目(Adaptive Learning System Focused Program)标准项目的形式化描述称之为规范,作为标准草案的规范经论证后可作为试用标准,试用标准经过国家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后将成为国家标准。

每一子标准研究产生的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少数项目例外):(1)规范正文:以简洁的语言对相应的标准做形式化描述,包括标准的目的、作用范畴、术语定义、系统要素和相互关系、元数据定义、数据交换格式等。

(2)实践指南,包含对规范要点的详细解释,并提供如何应用标准的实践范例。

(3)测试规范:描述对用户开发的标准化产品进行测试验证的程序和方法。

由于规范正文是以形式化语言描述的,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缺乏通俗性,因此建议在阅读规范正文时多加参考相应的实践指南,因为实践指南中包含大量针对标准要点的语义解释和相关应用范例。

教育信息化标准

教育信息化标准
2
15.Rights(权限):使用资源的权限信息。
CELTS-41.1
1.3 概述 1.3.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学习对象中与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有关的领域。 本规范用于定义教育资源元数据实例的结构,所界定的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 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 本规范以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LOM)为核心,并针对教育资源的特性建立了分类数据元素。 本规范中,教育资源的属性用于描述该资源的相关特征。各类资源的统一特征使用学习对象元数据 (LOM)进行描述,资源的特色属性主要根据资源特性分类描述。 本规范可以被别的标准所引用,例如用于定义数据模型实现(即绑定)的标准。这样,教育资源属 性实例就能被各种学习教育系统所使用,如管理、定位、评估和交换教育资源等等。
1.2.1 LOM 模型 LTSC 是 IEEE 下的一个专门对教育软件、教育资源、教育信息系统开发管理和维护进行规范的标
准化组织。LOM 是他们的一个重要标准,该标准的草稿发布于 1998 年 3 月,目前,最高的版本是 6.4。 目前该标准的影响较大,是当前最重要的关于学习对象元数据的模型,它主要规范了九个类别的数
同样是在 1997 年,NIST(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的一个工作小组和 IEEE P.1484 小组(现在为 IEEE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LTSC)也开始了类似的工作,后 来 NIST 的工作小组并入 IMS,此后 IMS 开始与欧洲的 ARIADNE 联合组合作,共同致力于学习资源的 元数据规范的定义。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布

基于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

基于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作者:闵秀容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24期摘要 CELTS标准体系是我国致力于规范教育资源的统一标准。

其中CELTS-41是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该规范以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LOM)为核心,并针对教育资源的特性建立分类数据元素。

以CELTS-41规范为指导,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实际情况,通过完整的需求分析,设计出基于CELTS-41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进行详尽的数据库设计。

关键词 CELTS-41;图书馆管理系统;教育资源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4-0089-04Design of a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ELTS-41 Norm for EducationResources//Min XiurongAbstract The CELTS standard systems are the unified standard of China to normalize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of which the CELTS-41 is the nor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sources. It considers the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norm to be the core, and it establishes sorted data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CELTS-41 norm, allowing for the true fact of the college library, this paper first makes detailed demand analysis, then designs the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CELTS-41 norm, and it also makes particular data base design.Key words CELTS-41; library management system; education resourceAuthor’s address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China 4300791 引言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是我国致力于规范教育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该标准体系是由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委员会启动的中国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简称CELTS(Chinese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项目[1]。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体系介绍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体系介绍
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CELTS)体系介绍
清华大学 郑莉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内容目录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发展 标准体系介绍 标准化相关工作介绍
2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发展
2001年1月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化 委员会 2002年4月改名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 标准委员会 2002年12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 成为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 技术分技术委员会 目前已建立五大类28个标准研制项目,其 中2004年提交第一批10个国家标准报批稿
3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
教育管理相关标准 指 导 性 标 准 本 地 化/ 行 业 化 规 范
教学资 源相关 标准
学习者 相关 标准
教学环境相关标准
4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指导类标准
通用规范 体系架构与参考模型规范 (CELTS-1,CD2.0) 术语规范 (CELTS-2,CD2.0) 基于规则的XML绑定技术 (CELTS-4 CD2.0) 标准本地化与例化应用规范 (CELTS-25,CD1.0)
20
专用规范
LMS的JavaScript绑定规范 (CELTS-44,NP)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平台与媒体标准引用组谱规范
(CELTS-17)
描述了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涉 及的相关技术标准,提供规范化的标准引 用集。 目的:
针对学习系统可能所处的操作环境(比浏览器 平台、工作站平台等)提供几套不同的标准引 用集。
9
CELTS系列标准培训 2006.1

专题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专题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1、基本概念 图片的类型:
矢量图是用一些数学方式描述的线条和色块组成。 位图是由像素组成的。 动态图像,包括视频影像和动画,它们实质上都是快速 播放的一系列的静态图像。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专题三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二)图片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专题三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一)文本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文本素材的常见格式
扩展 名
TXT
RTF DOC WPS
PDF
编辑工具
记事本 写字板 Word WPS Office Adobe Acrobat
特点
也叫纯文本,是无格式的,即文件里没有任何有关 字体、大小、颜色、位置等格式信息 拥有字体、大小、颜色等部分格式 拥有最丰富的格式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在单位尺寸内包含的像素数量。分辨率的单位是 p pi(点/英寸),如:图像的分辨率是1200ppi 就表示该图像每 英寸长度内包含1200个像素。同一单位内包含的像素越多,图像 分辨率就越高,图像细节就越丰富。图像的分辨率和图像大小之 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分辨率越高,所包含的像素越多,文件占用 空间也就越大,所需的图像处理时间也就越多。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专题三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二)图片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1、基本概念 颜色深度:
颜色深度又称颜色位数,是表示色彩或灰度细腻程度的指标。 色彩位数以二进制的位(bit)为单位,用位的多少表示色彩数 的多少。

网络教育的概念

网络教育的概念

第一章网络教育的概念: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在网络教育中,教师和学习者的角色变化:教师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习者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自身认知结构的建构者。

对网络的教育技术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和学习环境观。

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学科的本体研究、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网络教育的评价研究等。

当前对网络教育的研究,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学习效果研究(2)基于WEB学习环境中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作业:1、名词解释——网络教育2、简述题——(1)国内外网络教育发展现状(2)当前网络教育应用研究的主要课题3、(3)影响网络教育应用效果的因素分析第二章学习资源概念的形成经历了媒体、媒体环境、学习资源三个阶段。

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

是支持学习者不同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既包括引导和促进学习者展开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参与性机会,也包括保证学习过程持续进行的各种支撑条件。

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关系:首先,网络学习环境是设计的结果,是系统开发的蓝图,是为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而对未来学习进程中种种可能的因素进行的描绘;网络教学系统是开发的结果,是蓝图的具体实现。

其次,网络学习环境是由网络教学系统创设的。

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对于网络教学系统的持续运行而言,起到基础设施的作用,它为支撑网络学习环境中各组成要素提供承载和支撑条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共同保障网络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顺利展开。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
本规范意在规定一个基本的元数据模型,在此之上能建立各种不同的实现,例如用于支持软件代理 对学习对象的自动和自适应的调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GB 4880-1991,ISO 639:1998 语种名称的编码表示 · ISO/IEC 646:1991 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的 ISO 7 比特编码字符集 · ISO 8601:2000 数据元素和交换格式——信息技术——日期和时间的表示 · GB/T 2695-2000: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 ISO 3166-1:1997 国家及其地区名称的编码表示——第一部分:国家代码
相关数据元素的集合。(此定义适用于CELTSC -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 3.4 可选数据元素(optional data element)
在数据结构中定义,但不一定要求在数据结构的实例中出现的数据元素。“可选”属性属于数据元 素的约束属性。 3.5 扩展数据元素(extended data element)
对数据元素的某种要求,用于确定一个数据结构的合法性,包括“必须”、“条件”、“可选”、 “扩展”等。 3.8 值域(value space)
某一数据类型(ISO/IEC 11404:1996 )的取值范围。
注:在本规范中,值域一般以枚举的形式直接给出,或通过引用别的标准/规范加以定义。

CELTS-41.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难点实现

CELTS-41.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难点实现

CELTS-41.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难点实现
周磊
【期刊名称】《电脑知识与技术》
【年(卷),期】2012(008)024
【摘要】CELTS-41.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教育资源属性标注及教育资源库系统的体系结构中都存在实现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规定,为了能够使教学资源库平台能够符合规范,笔者通过一个子演示系统对难点进行了实现,希望能够对教育工作者及开发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5755-5757)
【作者】周磊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山东东营257061;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相关文献】
1.网络教育资源为什么存在“数字废墟”--中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之难点剖析 [J], 王竹立
2.《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 [J], 余胜泉;朱凌云
3.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简介 [J], 余胜泉;朱凌云
4.电子物证技术规范化难点分析与研究 [J], 王云峰;韩常
5.基于ACTN架构及接口技术规范OTN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谢洪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建设与发展研究作者:罗庆倩杨子艳贺思德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年第02期摘要:泛在学习环境是一个共建、共生的教育生态系统,学习资源是其实现“无处不在”学习的前提保障。

本研究从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存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出发,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剖析泛在学习资源的生态建设与应用发展,最终提出教育生态学启示下泛在学习内容的发展原则。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泛在学习;学习资源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3-0029-04一、引言泛在学习是继E-Learning、M-Learning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习模式,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学习活动。

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利用手边可取的终端设备无缝获取所需的信息的学习方式,具有易获取性、即时性、交互性、情境性、社会性、非正式性、适应性、自然性、永久性等特点。

然而,泛在学习及其环境的建设与应用仍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

泛在学习的实现与普及不仅仅需要基础设施、智能学习环境、人文学习环境的建构,还需要学习资源的建设,也就是在学习内容层面,考虑如何为泛在学习环境提供适合泛在学习特征的学习资源。

[1][2] 从泛在学习的特点分析,建构具有生成性、动态性、智能性、联通性、开放性和适应性等特性的学习资源是其实现“无处不在”的学习的基本保障。

本研究从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特性、存在的现状及发展需求出发,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剖析泛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生态建设与应用发展,最终提出教育生态学启示下泛在学习内容的发展原则,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泛在学习资源建构提供参考。

二、泛在学习资源现状与发展需求泛在学习的交互空间是一种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无缝对接,从“人—机”交互回归到“人—人”交互,让设备“消失”—学习者在获取信息时注意力集中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感知不到设备的存在。

因此,学习资源就成为了学习行为发生到结束的中间导向。

教育部关于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通知(1)

教育部关于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通知(1)

教育部关于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通知(1)【法规类别】院校与教职员工【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2.10.10【实施日期】2002.10.1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发布《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快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发展,规范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我部研究制定了《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 CELTS-42》,并经我部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印发你们。

该规范内容同时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上发布。

同时,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要求,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正在加快教育信息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并开始进行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的测试实验室建设和标准的认证工作。

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我部将随时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网站上予以发布。

(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网站网址是http://)教育部2002年10月10日目录1 概述1.1 目的1.2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定义与缩略语3.1 本应用规范使用的基础术语3.2 缩略语4 元数据元素属性定义4.1 元数据元素的属性描述4.2 数据元素定义的规定5 元数据结构5.1 元数据的基本结构5.2 元数据元素及定义6 限定词汇与编目词汇表6.1 限定词汇6.2 本规范的限定词与编目方式定义6.3 受控词汇和编目方案6.4 一致性7 参考文献附录A 供参考的部分教育学科课程分类第三级词汇表(课程内容)A.1 语文课程内容分类A.2 数学课程内容分类A.3 英语课程内容分类A.4 地理课程内容分类A.5 历史课程内容分类A.6 化学课程内容分类A.7 物理课程内容分类A.8 生物课程内容分类A.9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类A.10 音乐课程内容分类A.11 美术课程内容分类1 概述1.1 目的本规范提供一个面向基础教育的教学资源数据模型。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与《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
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定位 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互补的关系
不同的内容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为了配合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工程而制定的资源开发指导规范,其主要目的是统一各学校开发资源的行为,使得各学校的资源能够在大范围内共享,其主要核心是按照资源类型的不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资源属性标注标准,资源库系统的功能要求、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是一个概念上的数据模型,学习对象包括一切实体,无论是数字的或非数字的,只要用于学习、教育或培训即可。它的核心也就是定义一组学习对象的基本数据元素,包括九大类别100多个数据项。本规范是IEEE学习对象模型(LOM)的译稿,目前LOM模型还在讨论之中,尚未形成正式的标准。
试题属性
按资源类型资源属性进行定义 (以文献资料为例)
属性名
数据类型
编写说明
素材编号
Number(10)
素材的唯一标识码;入库时计算自动生成
学科(专业)
Char(15)
素材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或专业,编码类型,见编码表
适用对象
Char(15)
指明其内容适用于哪个层次的教育对象,编码类型,见编码表
资源建设相关标准的研究简介
需求推动标准发展
国外相关标准
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 IEEE LTSC(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LOM(Learning Object Metadata:学习对象元数据模型) OCLE(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Dublin Core的Dublin Core元数据标准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

网络教育技术标准CELTS

标准化效果
• 系统的标准化 • 开发了大量标准化的资源和系统 • 系统集成实现了模块间数据上的互 操作 • 验证了标准化的效益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及其元数据的基本表示结构
作用:指导练习测试数据的设计,易于不同系统
进行数据交换
支持的CELTS标准
《内容包装CP规范》 CELTS-9:定义学习资
源(主要是课件)的打包格式
作用:规范学习内容进行交换时的数据格式,以
方便交换
支持的CELTS标准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 CELTS-31:定义
教育资源元数据的数据模型及其应用模式
CELTS体系
学习对象元数据(CELTS-3)
学 习 资 源 类
教育资源建设规范(CELTS-41) 基础教育资源元数据应用规范(CELTS-42)
课程编列(CELTS-8)
内容包装(CELTS-9) 测试互操作(CELTS-10)
内容分级(CELTS-29)
CELTS体系
学习者模型(CELTS-11)
基本概念
• 学习对象 – Learning Object
– 学习对象定义为用于学习、教育或培训的数字或者 非数字的任何实体;通常指其以数字化形式的存在 – 粒度可大可小:一张图片,一段文本或者一门课程
基本概念
• 学习对象 的理解:
– – – – – – 有特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自包含 构成学习内容的基本单元 从重用的角度来界定学习对象
通用类 标题 语言 描述 关键字 范围 粒度
LOM简介
重要人物与思想 Important people and thoughts 中文 介绍计算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人物以及思想 思想|thought 重要人物|important people 教育类 计算机发明至今 较小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CELTS)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CELTS)

网络教育技术规范(CELTS)学力定义规范(CELTS-14/V1.0)( 试行规范)中国网络教育标准化委员会I目次1 概要 (1)1.1 范围 (1)1.2 目的 (1)2 引用 (1)3 缩写 (1)4 概念模型 (2)4.1 学力信息模型框架 (2)4.2 扩展信息 (2)5 基本数据类型 (3)6 学力信息定义 (4)6.1 学力内容信息 (4)6.2 学力认证信息 (9)7 附录 (13)7.1 附录A:实践指南 (13)IICELTS-14 学力定义规范1 概要学力是描述学习者能力水平的信息。

本规范定义一个普遍适用的学力信息模型。

1.1 范围该模型主要定义了三种学力信息,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介绍了该模型中的数据元素。

1.2 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学力信息模型所提供的信息框架能满足学习技术系统对学力的基本要求。

●定义一个具有良好适应性的学力信息模型,实现学力信息在学习技术系统间的交换。

●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学力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引用本规范主要借鉴 IEEE 1484.20“Reusable Competency Definition version 0.4”与IMS “Reusable Competency Definition version 0.1”。

具体资料可以参阅以下网址:IEEE: /wg20/index.htmlIMS: /specifications.html3 缩写下面是本规范中的英文缩写及其解释:·IEC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国际电工委员会·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MS IMS Global Learning Consortium, Inc. 全球学习联合公司·IS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SPM smallest permitted maximum 最低峰值14 概念模型本节用图示的方法介绍了本规范所依据的学力信息模型。

教育标准分类

教育标准分类

国际教育信息化标准SC36是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建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I)下的第36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信息技术标准(InformationTechnolgyforLearning,EducationandTraining,简称ITLET),以国家成员体作为参与单位,目前有44个成员国,其中包括23个正式成员国和21个观察员身份成员,并与31个标准研究相关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的研制、发布和推广,目前包括31个正在研究的标准项目,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经正式发布25项国际标准。

具体看论文。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6届大会教育委员会通过《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修订文本,从而形成自1976年以来的第三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是经过国际社会广泛协商,并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正式批准,按照教育等级和学科来组织管理教育课程和相关资格证书的参照分类。

作为一个分类框架,它隶属于联合国国际经济与社会分类系列。

最早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制定于1976年,并于1997年修订。

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大会通过决议,要求总干事根据10年来各国教育政策和结构发生的变化,审查和修订1997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有两个重要分类单位,即根据教育课程划分教育等级,根据资格证书区分受教育程度。

在新版教育标准分类中,根据教育课程内容复杂程度和专门化程度将教育体系从低到高分为9个等级序列,即0级早期儿童教育、1级小学教育、2级初中教育、3级高中教育、4级中等后非高等教育、5级短期高等教育、6级本科教育(学士或等同)、7级硕士教育(硕士或等同)和8级博士教育(博士或等同),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等级序列。

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第一,学前教育从0岁开始。

早期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

教育资源研究热点述评

教育资源研究热点述评

【作者简介】荆永君,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钟绍春,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资源研究热点述评荆永君,钟绍春(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教育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其相关问题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鉴于教育资源的研究工作将对今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笔者对教育资源建设的规范和途径、资源的存储、搜索、共享、配送和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了教育资源相关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育资源;建设规范;建设途径;存储;搜索;共享;配送;评价【中图分类号】G 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700(2008)02-0026-04 教育信息化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必然形成一种全新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具有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点,其中教育资源是所有应用的核心[1]。

教育信息资源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发展潜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大词典》对教育资源涵义的解释是:“(1)通常指为保证教育活动正常进行而使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总和。

(2)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

”[2]教育资源是以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为基本功能,具有支持教学和提高教育效果的功能。

从资源的本质角度出发,有人把教育资源定义为:“教育资源是指支持、促进、教育的物质、能量、信息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和条件。

”[3]随着远程教育的出现和发展教育资源并不局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教育资源的外延变得更为宽泛和丰富。

本文所探讨的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

一、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的研究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pdf

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pdf

CELTS-31: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一)本规范的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资源的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以统一开发者的行为,达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性,以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广泛共享,并为学习者或教育者等对教育资源的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能获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

同时也为不同资源库系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本规范提供强制的资源技术最低要求和推荐的资源评价指标,以保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使用价值。

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由于教育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会出现大量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育资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建设好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库,促进各资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制订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主要分八大类:试题库、试卷素材、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对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的评价,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是基础,是需要规范重点和核心;第三个层次是对资源的评价与筛选,需要对评价的标准规范化;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式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

(二)本规范的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学习对象中与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管理有关的领域,对教育资源技术开发、属性标注、资源管理系统开发、教育资源的质量控制等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本规范定义了一个概念上的数据模型,用于定义教育资源实例的结构。

本规范所界定的教育资源是指:以数字信号在互联网上进行传输的教育信息,它属于学习对象的一个子集。

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

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

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一、概述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

由于教学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造成资源的不易管理和利用。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促进各类资源之间的数据共享,提高教育资源检索的效率与准确度,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制订本教学资源建设规范。

《教育资源描述规范与技术要求》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和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结合广东高校资源建设的实际而制订的。

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规范,主要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制作的要求和资源属性的描述。

1.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为资源开发提供一致的规范要求,实现资源基本属性结构的一致,以保证资源的广泛共享,并为用户有效查找、评估、获取和使用资源提供支持。

2.参考文献本规范应该与以下国际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同步使用。

如果以下标准/规范发生变化,那么变化的内容也应该作用于本规范。

●ISO 639:规定人类语言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 646:规定ASCII字符集的国际标准。

●ISO 8601:规定日期和时间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 3166:规定国家名称表示方法的国际标准。

●ISO/IEC 10606-1(1993):规定32位字符集的国际标准。

●MIME类型:对因特网邮件格式的一种扩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1998年颁布●国家标准GB/T 13745-92《学科分类及代码》一级分类表●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教育部教育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1二、教育资源类型本规范所面向的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媒体素材媒体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优势在于它是国际标准组织牵头制定, 比较权威;另外,它是针对通用学习对象来进行定义,较为宏观, 指导面更广。其局限性在于,它是个较为通用的标准,没有考虑 具体行业特色之处,不能涵盖具体行业大多数需求,在每一个具 体的行业应用中,都需要制定进一步的扩展标准,比如教学管理、 教育信息管理、教育资源建设等。另外,该规范的制定,没有我 们国家的人士参与,对中国教育的国情现实没有考虑,还需要进 行本土化改造。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优势在于它的具体、可操作性强, 它针对资源建设这一具体业务领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贴 近资源建设的实际,解决了当前资源建设分类混乱、属性标注不 规范、相互不能互换数据等突出问题。另外,参与该规范的制定 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内的知名学者、一线的资源建设人员,充分 了解资源建设的具体需求,也对我国的教育实际有比较充分的了 解,有很强的本土化色彩。
互补的关系
我们认为两个规范是互补的,而不是冲突的,它们定位的层次 和指导的对象均不相同,两个规范都是必要的,而且它们的承 接关系是非常自然的。《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是一个通用的、 宏观的指导标准,它包括必须数据元素集和可选数据元素集, 必须数据元素集是每一个具体应用领域都需要遵守的,可选数 据元素集供各个不同的具体应用领域借鉴。《教育资源建设技 术规范》则是针对教育资源建设领域,对《学习对象元数据规 范》作进一步扩展与本土化处理,另外,资源建设具体规范和 指导,不仅仅是资源属性,还有资源的评价标准、资源库系统 体系结构与功能标准、资源数据互换格式标准、资源开发的技 术标准等,这些内容对是《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映射到具体 应用领域中的重要扩展。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与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的比较
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定位 各自的优势与局限 互补的关系
不同的内容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是为了配合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工程而制定的资源开发指导规范,其主要目 的是统一各学校开发资源的行为,使得各学校的资源 能够在大范围内共享,其主要核心是按照资源类型的 不同,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资源属性标注标准,资源 库系统的功能要求、资源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资源 制作的技术要求。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是一个概念上的数据模型, 学习对象包括一切实体,无论是数字的或非数字的, 只要用于学习、教育或培训即可。它的核心也就是定 义一组学习对象的基本数据元素,包括九大类别100多 个数据项。本规范是IEEE学习对象模型(LOM)的译 稿,目前LOM模型还在讨论之中,尚未形成正式规范
资源评价指标
元数据
资源库系统功能
扩展分类属性
技术要求
教育资源建设技 术规范
不同的定位
从两个规范的来源与定位来看,它们并不是冲突的 关系,而是一个从通用到具体行业应用的承接关系。 《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是IEEE LOM模型的译稿, LOM模型历经国外专家的多年研究,提出了比较全面的 通用学习对象的数据规范,有较大的参考价值。而《现 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则针对具体的教育资源 建设,提出非常具体的资源属性标准,具有很强的实践 指导意义,而且《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制定也不 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IEEE LOM模型的基础上,选择 了一些较为通用的属性,并结合资源的具体特色以及我 国教育的具体情况,确定了一些资源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