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 导学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课型:自读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知识,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明确论题,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
【学习重点】
1、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
【学习难点】
1、理清文章整体结构
2、结合现实理解课文的苦乐观点。
【知识链接】
1、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主办了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主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继续宣传他的政治改革主张,宣传西方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说。
2、整句和散句:指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致相等,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主要表现为排比句、对偶句、近似于对偶或者排比的两个句子等。散句,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比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后面两个句子,不是排比,也不是对偶,但他近似于这这两种句式,就是整句中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地头树荫下坐着一群歇晌的人,忽然从大路上老远走过来一个人,大伙挺纳闷:是谁呢?顶着这么毒的日头走路?”这组句子就没有整句的三种形式,它是散句。
3、对举和对比:对举和对比都是指内容安排方面的方法,而不是指句子的形式特点。对举,是指列举出的两个并列的事物,相互映衬;对比,是指列举出的相反性质的两个事物,突出的是事物的不同。
【自主学习】
1、(1)、《最苦与最乐》选自,作者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曾参与过“戊戌变法”。(2)、文章开头连用四个句,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
。
解析:(1)《梁启超全集》梁启超。饮冰室主人(2)设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引出作者的观点——背着未了的责任最痛苦。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契.约( ) 揽.( ) 悲天悯.人( )卸.却()
3、解释下列词语
失意:指不如意,不得志;意见冲突,不和睦。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无入而不自得:君子无论处在什么境遇都能保持安然自得。(语出《礼记》)
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达观:泛指畅通,心胸开阔,见解通达。
契约: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
死而后已:一直走到死的时候才放得下,指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仁人志士: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
(1)人生什么是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
()
(3)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也说,“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4)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析:(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举例论证(3)道理论证、比喻论证
(4)道理论证(提示:该题的句子还可进行标点符号的复习)
【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
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明确: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
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解析: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到了责任。
6、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
解析:因为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如果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寻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7、在作者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
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尽责等于痛苦,尽责等于快乐,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8、课文论述的问题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出中心论点。课文标题是论点还是论题?
解析:论述的问题是人生最苦和最累的是什么;中心论点是“负责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课文标题是论题,因为它只提出了课文讨论的对象,没有标明对讨论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