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简算计算及相关案例

合集下载

16道例题六大技巧,搞定四年级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16道例题六大技巧,搞定四年级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算方法!

16道例题六大技巧,搞定四年级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算方法!16道例题六大技巧,搞定四年级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算方法!整数简便运算是小学阶段数学计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以下几种比较典型的简算方法,能帮助孩子快速突破!先来看什么是四则运算,抓住了要点,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1、四则运算的意义(手机横过来看的更清楚)2、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呢?简算技巧如下:一、凑整法就是运用加法和乘法的定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凑整计算,也就是凑成一个整千或整百、整十的数,直接进行简便运算。

例题13643-74+6357-126=(3643+6357)-(74+126)=1000-200=800通过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将3643和6357相加凑成整千,利用减法的性质将74与126可凑成一个整百数,使计算简便。

例题2125×25×4×8=(125×8)×(25×4)=1000×100=100000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果按常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就比较麻烦,也不灵活,如果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算125与84的乘积,得到整千、整百的数,可使计算简便。

例题31400÷25÷4=1400÷(25×4)=1400÷100=14通过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连除的运算规律,先将25和4相乘凑成整百,再用被除数除以这个整百使计算简便。

二、去尾法。

在减法计算时,若减数和被减数的尾数相同,先用被减数减去尾数相同的减数,能使计算简便。

例题42356-159-256=2356-256-159=2100-159=1941算式中第二个减数256与被减数2356的尾数相同,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让2356先减256,可使计算简便。

三、提取公因数法。

就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提取一个公有的因数,使计算简便。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归类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归类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归类一、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a+b)+c=a+(b+c)例1、5.76+13.67+4.24+6.33 =(5.76+4.24)+(13.67+6.33) =10+10 =20例2、37.24+23.79-17.24 =37.24-17.24+23.79 =20+23.79 =43.79 二、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这种题型往往含特殊数字之间相乘(a×b)×c=a×(b×c)特殊数字之间相乘: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 例3、4×3.78×0.25 =4×0.25×3.78 =1×3.78 =3.78例4、125×246×0.8 =125×0.8×246 2 =100×246 =24600三、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a+b)×c=a×c+b×c (a-b)×c=a×c-b×c 做这种题,一定不要急着去算,先要分析各数字之间的特殊关系。

也就是先要仔细观察,找到做题的窍门。

例5、(2.5+12.5)×40 =2.5×40+12.5×40 =100+500 =600例6、3.68×4.79+6.32×4.79 =(3.68+6.32)×4.79 =10×4.79 =47.9例7. 26.86×25.66-16.86×25.66 =(26.86-16.86) ×25.66 =10×25.66 =256.6 例8、5.7×99+5.7 = 5.7×(99+1) =5.7×100 =570 3四、利用加减乘除把数拆分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例9、34×9.9 =34×(10-0.1) =34×10-34×0.1 =340-3.4 =336.6例10、57×101 =57×(100+1) =57×100+57×1 =5757例11、7.8×1.1 =7.8×(1+0.1) =7.8×1+7.8×0.1 =7.8+0.78 =8.58例12、25×32 =25×4×8 =100×8 =800例13、125×0.72 =125×8×0.09 =1000×0.09 =90 4例14、87×2/85 =(85+2) ×2/85 =85×2/85+2×2/85 =2+4/85 =2 又4/85五、连减与连除a-b-c=a-(b+c) a÷b÷c=a÷(b×c)例15、56.5-3.7-6.3 =56.5-(3.7+6.3) =56.5-10 =46.5例16、32.6÷0.4÷2.5 =32.6÷(0.4×2.5) =32.6÷1 =32.6六、需要变形才能进行的简便运算:做这一类题,要先观察,找出规律,然后变形后进行简算。

结构简算计算及相关案例

结构简算计算及相关案例

4、挠度: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任一横截面的形心 在垂直于原来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该截面的挠度。
5、预拱度:为抵消梁、 拱、 桁架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 产生的挠度,而在施工或制造时所预留的与挠度方向相 反的校正量。
4
极限状态法与容 许应力法的区别
4.1 概念不同
极限状态设计法:当以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 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 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按此状态进行设 计的方法称极限状态设计法。它是针对破坏强度设计法 的缺点而改进的工程结构设计法。
事故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人将拆下的废弃物堆积在脚手架上堆积物过于沉重加上砸墙时造成脚手架晃动导致脚手架被压232009年6月30日浙江临安市正在进行外墙装修的白天鹅大酒店突然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事故造成2死5242009年8月16日青岛市威海路一商厦在进行网点门头整修过程中施工脚手架突然发生倒塌造成19人受伤
2009年6 月30日,浙江 临安市正在进 行外墙装修的 白天鹅大酒店, 突然发生脚手 架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2死5 伤。
2009年8 月16日,青岛 市威海路一商 厦在进行网点 门头整修过程 中,施工脚手 架突然发生倒 塌,造成19人 受伤。
3
结构设计的几 个概念
3.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2001)
3、计算准备阶段 明确计算所用的规范、规程等相关设计依据;决定 计算采用的理论(如:容许应力法还是极限承载法); 列出荷载组合工况(含组合系数)及荷载组合结果。 4、分析计算阶段 根据组合的荷载工况和组合的荷载,按照力的传递 途径依次进行构件的受力计算分析。
5、成果整理阶段
将前4个阶段的成果汇总整理为正式的计算书。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柘岱口小学——张军华“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一部“重头戏”,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六年级总复习中,“简便计算”却是学生在计算类习题中最容易出现错误。

我通过尽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剖析、小结,学生的错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错题:3/7×1/4+25,×2/7+0.25×1/7=1/4×(3/7+2/7+1/7)=1/4×1=1/4错误率:班里15个学生正确使用了“乘法分配率”,却有11个学生在括号中计算出现错误,错误率达73,。

错因分析:这道题的错因出现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了判断”,多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习题,括号中的数相加都是“整数、整十数或是整百数等”,像这题“(3/7+2/7+1/7)”学生原有经验在脑子里的第一反映肯定等于“1”,便使他们懒于去计算,造成错误。

施教策略:纠正:3/7×1/4+25,×2/7+0.25×1/7=1/4×(3/7+2/7+1/7)=1/4×6/7=3/14教育学生做题目“认真、仔细,不可以凭感觉去做。

”错题:(13/16-7/10)×160 3.6×(7/18+5/12-4/9)=13/16×160+7/10×160 =3.6×7/18+3.6×5/12=130+112 =1.4+1.5-1.6=242 =1.3 错误率:在计算练习中,总是会有10,——30,的学生出现“题目错抄或漏抄”现象。

错因分析:“抄错数值、抄错符号或是漏了数值”等现象在学生的计算题练习中普遍存在,分析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书写字迹糊涂,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写的数值而造成的错误;二是审题不仔细,骄傲自负而造成;三是对学习不负责任,任意而为,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

《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案例背景分析: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计算水平总体不高,不少学生一提到计算就十分反感,认为这是老师在故意为难自己。

最初接触各种类型计算时确实存在一定的接受难度,但是随着数学教学的深入,学生自然能发现,很多教学内容是以简便计算为目标的,这也是数学应用的重要部分。

因此在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时,我设计了这节课。

这部分内容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或可以转化成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分别相乘比较简便,可以直接应用乘法分配律分别相乘,再求和,算出结果;另一种是:求两积之和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正好是整百、整十的数,可以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把相同的加数提出来,先求和,再相乘,算出结果。

这两种情况分别在例题和“试一试”中进行教学。

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初步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体验简便算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学目标:1.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试题的特点,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联系现实问题主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感受数学规律的普遍使用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数学规律提高计算效率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加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能比较熟练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反向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片断:一、自主探究教学例1(一)提出问题师:上周,我们进行了“红色研学活动”为了这次活动,同学们自己准备了午餐消费记录单,我们对单价和数量进行了统计:发现买薯片这种零食的人数最多。

结构计算步骤实例

结构计算步骤实例

结构设计1.1 设计资料1.工程名称:邵阳县石齐中学教学楼楼设计。

2.工程概况:建筑面积为3040m2,主体五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层高3.6m,室内外高差为0.45m。

3.地质条件:土层分布为:a层:杂填土和腐殖土,厚约0.6m ;b层:褐色粘土,厚约0.6~5.5m ;c层:岩石,5.5m以下,4.基本风压W=0.35kN/m2,地面粗躁程度为B类,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70kpa。

1.2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的优点,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它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

墙体只给围护和隔断作用。

按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

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采用横向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楼板为现浇混凝土楼板,横向框架还要承受横向的水平风载。

在房屋的纵向则设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连接,这些联系梁与柱实际上形成了纵向框架,承受平行于房屋纵向的水平风荷载。

1.3 结构缝的设置在结构总体布置中,为了降低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和体型复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可以设置沉降缝、伸缩缝将结构分成若干独立的单元。

当房屋既需要设沉降缝,又需要设伸缩缝,沉降缝可以兼做伸缩缝,两缝合并设置。

其沉降缝和伸缩缝均应该符合建筑规范要求,并进可能做到多缝合一。

1.4 框架计算单元的确定3.4.1 计算单元一榀计算框架的选取如图1.1所示。

图1.1 框架计算单元简图1.4.2 框架梁、柱截面尺寸估算1 计算单元取相邻两个柱距的1/2宽作为计算单元,如上图阴影所示。

2 框架几何尺寸(1)框架截面尺寸(a)横向框架梁h=(1/8~1/14)l=(1/8~1/14)×6600=471~825mm;取h=600mm;b=(1/2~1/3)h=(1/2~1/3)×600=200~300mm;取b=300mm;取b×h=300mm×600mm。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简便运算归类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重点简便运算归类

一、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a+b)+c=a+(b+c) 或a+b+c+d=(a+c)+(b+d)例1、5.76+13.67+4.24+6.33=(5.76+4.24)+(13.67+6.33)=10+10=20例2、37.24+23.79-17.24=37.24-17.24+23.79=20+23.79=43.79二、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这种题型往往含特殊数字之间相乘(a×b)×c=a×(b×c)特殊数字之间相乘: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例3、4×3.78×0.25=4×0.25×3.78=1×3.78=3.78例4、125×246×0.8=125×0.8×246=100×246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

如:8.3×67÷8.3÷6.7等。

三、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a+b)×c=a×c+b×c(a-b)×c=a×c-b×c做这种题,一定不要急着去算,先要分析各数字之间的特殊关系。

也就是先要仔细观察,找到做题的窍门。

例5、(2.5+12.5)×40=2.5×40+12.5×40=100+500=600例6、3.68×4.79+6.32×4.79=(3.68+6.32)×4.79=10×4.79=47.9例7. 26.86×25.66-16.86×25.66=(26.86-16.86) ×25.66=10×25.66=256.6例8、5.7×99+5.7= 5.7×(99+1)=570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分析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简便计算”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思维训练手段。

然而,在六年级总复中,“简便计算”却成为学生在计算类题中最容易出错的部分。

经过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剖析和总结,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惯差,粗心大意例如,对于题目3/7×1/4+25%×2/7+0.25×1/7,班里15个学生正确使用了“乘法分配率”,但有11个学生在括号中计算出现错误,错误率达到73%。

这道题的错误原因在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了判断。

多数利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题,括号中的数相加都是“整数、整十数或是整百数等”,像这题“(3/7+2/7+1/7)”学生原有经验在脑子里的第一反映肯定等于“1”,便使他们懒于去计算,造成错误。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教师应该教育学生做题目时要“认真、仔细,不可以凭感觉去做”。

二、抄错或漏抄例如,对于题目(13/16-7/10)×1603.6×(7/18+5/12-4/9),总是会有10%——30%的学生出现“题目错抄或漏抄”现象。

分析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书写字迹糊涂,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写的数值而造成的错误;二是审题不仔细,骄傲自负而造成;三是对研究不负责任,任意而为,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

为了纠正这种错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要认真审题,仔细书写,对于出现抄错或漏抄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纠正学生在“简便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更需要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研究惯和态度。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我们需要教导他们在做题前仔细阅读题目,抄题时要与原题核对,做到“谨小慎微”,静心、沉心、细心去研究。

在运算中,有近40%的学生存在着简便计算的“凑整”思想,但却不清楚运算道理,不明白如何来“凑整”,导致改变原有数值的大小,从而产生计算错误。

四年级-简便计算-、-归纳-、整理、最全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四年级-简便计算-、-归纳-、整理、最全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类型四:乘法分配律
(甲+乙+丙)×a = 甲×a+乙×a+丙×a
左边
右边
类型四:乘法分配律
(甲+乙+丙)×a = 甲×a+乙×a+丙×a
(甲+乙+丙)× = 甲× +乙×
学生排队 打肉


+ 丙×

类型四:乘法分配律
(甲+乙+丙)×a = 甲×a + 乙×a + 丙×a
类型四:乘法分配律
(甲+乙-丙)×a = 甲×a + 乙×a- 丙×a
20×55 =20×(50+5) =20×50+20×5 =1000+100 =1100
类型五:连除 简便计算
a÷b÷c =a÷(b×c) = =
类型五:连除 简便计算
a÷b÷c =a÷c÷b = =
类型五:连除 简便计算
a÷b÷c =a÷b÷c = =
类型五:连除 简便计算
a÷(b×c) =a÷b÷c = =
简便计算 知识归纳
简便计算 旳 关键:
类型一:连加 简便计算
①使用 加法互换律、结合律 凑整 (把能凑整旳数 互换 、结合在一起。)
②措施:观察个位: 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易错点 要用小括号。
例题1 简算 24+127+476+573
错误答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4+127+476+573 =24+476+127+573 =500+700 =1200
正确答案: 24+127+476+573 =24+476+127+573 =(24+476)+(127+573) =500+700 =1200

超实用,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归类,附练习题

超实用,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归类,附练习题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归类,分享给孩子!小学数学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计算技能,现在,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简便计算的解题方法,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Ⅰ.提取公因式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数字的个位上的数字接近整数,整十,整百…..只要借1.或2,3,4…..就能凑整,非常有利于我们的简便运算,不过借了几,就要记得还(⊙o⊙)哦,做Ⅲ. 拆分法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例5.1:57×101=57×(100+1)=57×100+57×1=5700+57=5757Ⅵ. 利用基准数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接近的中间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例7.5:(0.75+125)*8=0.75*8+125*8=6+1000 . (运用乘法分配律))例7.6:(125-0.25)*8=125*8-0.25*8=1000-2(同上)例7.7:(1.125-0.75)÷0.25=1.125÷0.25-0.75÷0.25 =4.5-3=1.5。

(运用除法性质)例7.8:(450+81)÷9=450÷9+81÷9=50+9=59.(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例7.9: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例7.10:4.2÷(0。

6*0.35)=4.2÷0.6÷0.35=7÷0.35=20.(同上)例7.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7.12:(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例7.13:(48*25*3)÷8=48÷8*25*3=6*25*3=450.(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附练习题,提高观察能力和做题效率。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错题案例分析柘岱口小学——张军华“简便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一部“重头戏” ,它被视作对学生进行 思维训练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在六年级总复习 中,“简便计算”却是学生在计算类习题中最容易出现错误。

我通过尽一个学期的 收集、整理、剖析、小结,学生的错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学习习惯差,粗心大意错题: 3/7×1/4+25 %×2/7+0.25 ×1/7=1/4 × (3/7+2/7+1/7) =1/4 × 1 =1/4错误率: 班里 15 个学生正确使用了“乘法分配率” ,却有 11 个学生在括号中计算 出现错误,错误率达 73%。

错因分析:这道题的错因出现在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影响了判断” ,多数利用“乘 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习题, 括号中的数相加都是 “整数、整十数或是整百数等” , 像这题“ (3/7+2/7+1/7) ”学生原有经验在脑子里的第一反映肯定等于“ 1”,便使 他们懒于去计算,造成错误。

施教策略:纠正:3/7×1/4+25%×2/7+0.25 ×1/7=1/4 × (3/7+2/7+1/7) =1/4 × 6/7 =3/14=242 =1.3错误率: 在计算练习中,总是会有 10%现象 错因分析:“抄错数值、抄错符号或是漏了数值”等现象在学生的计算题练习中普 遍存在,分析有这几方面原因:一是书写字迹糊涂,自己都看不清楚自己写的数 值而造成的错误;二是审题不仔细,骄傲自负而造成;三是对学习不负责任,任 意而为,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

施教策略:纠正:(13/16-7/10)× 1603.6 ×(7/18+5/12-4/9 )教育学生做题目“认真、仔细, 错题:(13/16-7/10)×160=13/16×160+7/10×160 =130+112 不可以凭感觉去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便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便计算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是指利用已知算式的特点和数学知识,巧妙地计算出结果。

下面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些简便计算的例子:
1. 计算乘积:在计算乘积时,可以利用相同因数的特点进行简化。

比如,计算7 × 8时,可以利用乘法交换律,将式子变为8 × 7,再利用各位数相乘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2. 乘法分配律: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便计算。

比如,计算7 × 9 + 7 × 6时,可以先计算7 × 9和7 × 6,再将结果相加。

3. 除法的前后变换:在计算除法时,可以利用除法的前后变换进行简化。

比如,计算70 ÷ 10时,可以变换为7 ÷ 1,得到结果7。

4.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相反运算,可以利用它们的关系进行简化。

比如,计算36 ÷ 6时,可以利用6 × 6 = 36的关系,得到结果6。

5. 利用倍数关系:在计算时,可以利用倍数关系进行简化。

比如,计算24 ÷ 8时,可以利用24是8的3倍的关系,得到结果3。

这些是一些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简便计算的例子,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公式
1、强度
M (矩形: 圆形: 3A 2A Ib V V 2 圆环: 工字钢: ) A A1
2、刚度 4 5ql max 简支均布荷载:
384EI
6.2常用材料特性
1、极限状态设计法: 荷载组合时需乘安全系数,一般恒载乘1.2,活载乘 1.4。
2、容许应力设计法: 荷载组合时直接叠加即可,可不用乘系数
5
临时设计的五 个阶段
1、明确目的阶段 弄清设计目的(使用功能),在此基础上,判别 临时结构的设计可靠度(安全级别)、分析出临时 结构设计所要计算的工况以及工况所对应的荷载。 2、收集资料阶段 收集计算所需的地质资料、荷载数值、材料性 能、现场有的材料等基本信息。
2005年9月6日, 位于北京西单的西西 工程4号地综合楼工 地发生模板支架坍塌 事故,事发时现场共 有47名工人施工。事 故造成8人死亡,20 多人受伤。该工程施 工方为中国第二十二 治金建设公司。
连墙措施 不可靠,11层 脚手架瞬间坍 塌,造成2人 死亡、2人重 伤和10人轻伤 的重大事故
2009年3月24日, 位于江苏镇江闹市区 一幢6层楼脚手架突然 坍塌,造成正在拆楼 改造的工人1死3伤。 事故原因主要是因为 工人将拆下的废弃物 堆积在脚手架上,堆 积物过于沉重,加上 砸墙时造成脚手架晃 动,导致脚手架被压 趴。
4、挠度: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任一横截面的形心 在垂直于原来轴线方向的线位移,称为该截面的挠度。
5、预拱度:为抵消梁、 拱、 桁架等结构在荷载作用下 产生的挠度,而在施工或制造时所预留的与挠度方向相 反的校正量。
4
极限状态法与容 许应力法的区别
4.1 概念不同
极限状态设计法:当以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 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 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按此状态进行设 计的方法称极限状态设计法。它是针对破坏强度设计法 的缺点而改进的工程结构设计法。
2011年10月8日13时40分左右,大连市旅顺口区蓝湾三期 住宅楼工程在地下车库浇筑施工过程中,发生模板坍塌 事故,造成13人死亡、4人重伤,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 失1237.72万元。
席卫江,大连阿尔滨集团建筑公司一分公司安全部 长。未认真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对所属安全员履职 督促检查不力,在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条件下, 利用PKPM软件编制《旅顺郭水路小孤山地段(蓝 湾三期)B-1#模板施工方案》,该方案存在一定缺 陷,对这起事故发生负有一定责任。
2、竹胶板检算
取宽度为1m宽的竹胶板进行计算 q强=44.94 kN/㎡×1m=44.94 kN/m q刚=42.94 kN/㎡×1m=42.94 kN/m
bh3 1 0.0153 I 2.81 107 m 4 12 12
临时结构设计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适用的范围 计算的目的
结构设计的几个概念 极限状态法与容许应力法的区别
临时设计的五个阶段 验算前的准备工作 模板设计验算案例讲解与练习 支架稳定
1
适用的范围
适用的范围
适用于建筑施工所需的临时结构的设计 或计算,对于永久结构,应按相关设计规范 规定执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通报 》
2014年,共发生29起较大及以上事故。模板 支撑体系坍塌事故5起,死亡22人,分别占较大 及以上事故总数的17.24%和20.95%;卸料平台 坍塌事故1起,死亡5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事故 总数的3.45%和4.76%;外脚手架坍塌事故1起, 死亡3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事故总数的3.45%和 2.86%
3.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4、强度设计值:钢材或连接的强度标准值除以相应抗 力分项系数后的数值。
5、屈曲:杆件或板件在轴心压力、弯矩、剪力单独或 共同作用下突然发生与原受力状态不符的较大变形而失 去稳定。
3.3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2013年3月21日 20时30分,桐 城市盛源财富 广场工程在浇 筑主楼中庭5层 屋面梁柱混凝 土过程中,模 判决结果:被告人王某乙明知自己不具备相关资质, 仍违规担任该工地的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 板支撑系统失 稳坍塌,造成8 审核不到位,审核相关技术方案时不负责,安全技术 人死亡,6人受 交底不到位,且未编制B1区脚手架搭建方案,未通 伤。 过专家论证,对该事故的发生负有重大责任。
2010年5月8日 凌晨零时26分,广 州天河区临江大道 猎德污水处理厂正 在进行封顶施工的 四期工程脱水机房 屋顶突然坍塌,正在 楼顶浇注混凝土的 19名工人被压。事 故造成1人当场身 亡,另有16人受伤 入院。
2010年5月8日10 时35分,在广州 市天河区奥体南 路一在建大型商 场工地三楼楼面, 正在浇灌混凝土 时突然发生坍塌 事故。在场施工 的8名建筑工人被 埋,造成4死4伤。
容许应力设计法:以结构构件的计算应力σ不大于有 关规范所给定的材料容许应力[σ]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的方 法,一般的设计表达式为σ≤[σ]。
4.2设计指标不同(以钢结构设计抗拉指标为例)
1、极限状态设计法: 强度设计值=钢材的屈服点强度/材料抗力分项系数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4.2设计指标不同(以钢结构设计抗拉指标为例)
4、作用: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 也称为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 接作用)。
5、作用效应:由作用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 例如内力、变形和裂缝等。 6、抗力: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如 承载能力等。
3.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可靠性: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 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2、可靠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 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3、极限状态: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 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 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3.1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2001)
2009年11月 14日,浙江 温州市绕城高 速公路北线工 程仰义枢纽前 京村段一高架 桥匝道,在施 工时发生倾塌 事故。事故造 成1人死亡、 7人受伤。
1.2 模板支架与脚手架坍塌案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3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通报 》 2013年,共发生26起较大及以上事故。 其 中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13起,死亡54人,分别 占较大事故总数的50%和51.43%;
2015年1月12日11 时50分左右,芜湖华强 文化科技产业园配送中 心建设工地,在混凝土 浇筑过程中发生坍塌事 故,造成15名工人被埋。 经紧急营救,7人被当 场救出。8名被埋人员 经救出后确认已经死亡。 经初步判断,该事故系 施工企业违规施工所致。 目前,施工企业主要负 责人已经被有关方面控 制。
1、强度 :材料或构件受力时抵抗外力的能力。其值为 在一定的受力状态或工作状态下,材科所能承受的最 大应力成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后者亦称承载能 力。 2、刚度 :结构或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
3、变形 :荷载引起的结构或构件中各点间的相对位移。 可恢复的变形为弹性变形,不可恢复的变形为塑性变形。
3.3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2-2005)
2
计算的目的
法律层面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公路水运 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均规定:对下列 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 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
调查报告:王青海,安徽省龙达建设集团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工程 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把关不到位,审核 相关技术方案不负责任;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在中庭部位模板 支架搭设、模板辅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等施工过程中,只 是由该项目的质量检查员进行口头安全技术交底,没有书面交底 记录等资料;明知前述重大隐患未消除,仍然违反混凝土框架结 构浇筑程序组织施工,其行为已涉嫌犯罪,建议由司法机关依法 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建议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依法撤销其与安 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2011年10月8 日,大连市旅顺 口区一工程在浇 筑地下车库顶板 混凝土过程中, 发生模板支撑系 统坍塌事故,造 成13人死亡。
2010年1月3 日下午14时44分, 昆明新机场建设 工地一在建桥梁 发生垮塌。经初 步核查,发生事 故的施工作业面 人员约41人,伤 亡情况如下:轻 伤26人,重伤8人, 死亡7人。
1、强度:构件截面材料或连接抵抗破坏的能力。强度 计算是防止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的计 算。 2、承载能力:结构或构件不会因强度、稳定或疲劳等 因素破坏所能承受的最大内力;或塑性分析形成破坏机 构时的最大内力;或达到不适应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 内力。 3、强度标准值:国家标准规定的钢材屈服点(屈服强 度)或抗拉强度。
3、计算准备阶段 明确计算所用的规范、规程等相关设计依据;决定 计算采用的理论(如:容许应力法还是极限承载法); 列出荷载组合工况(含组合系数)及荷载组合结果。 4、分析计算阶段 根据组合的荷载工况和组合的荷载,按照力的传递 途径依次进行构件的受力计算分析。
5、成果整理阶段
将前4个阶段的成果汇总整理为正式的计算书。
2、容许应力设计法: 强度容许值=钢材的屈服点强度/某一安全系数
TB10002.2-2005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3.2.1钢材基本容许应力对屈服强度的安全系数,各钢 号基本上都采用1.7左右。
•JTJ025-86公路桥涵钢结构与木结构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第1.2.5条——与铁路规定一致。
4.3荷载组合时安全系数处理方式不同
2009年6 月30日,浙江 临安市正在进 行外墙装修的 白天鹅大酒店, 突然发生脚手 架坍塌事故, 事故造成2死5 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