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4 12《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a1a796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b.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2课《古诗二首》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诗歌,感受古人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诵读《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情感表达。
•通过朗读诗歌,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
二、教学安排1. 教学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幻灯片等。
•材料准备:准备课本中《古诗二首》的内容。
2.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介绍本课要学习的《静夜思》和《春晓》两首古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
2.解释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组演练朗读《春晓》,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生自由朗读并感悟诗歌之美。
第三步:拓展开展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写下自己的小诗歌。
三、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效果评价•多角度观察学生的表现,包括诵读、理解和表达等方面。
•综合评价学生对《静夜思》和《春晓》的掌握情况。
2. 教学反思•是否简单清晰地解释了文本内容,确保学生理解。
•是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增强课堂互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古诗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f48882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3.png)
4.融入生活实际,增强体验:将古诗中的意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5.拓展课外阅读,丰富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更多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事迹,提高文学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小组内都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2.讨论主题: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讨论以下问题:
a.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b.诗人通过哪些词汇和句式表达了情感?
c.古诗中是否蕴含了道德观念或人生哲理?
3.小组分享: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成员补充。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熟练朗读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掌握古诗的基本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诗中的重点词汇,如“春晓”、“花落”等,丰富词汇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古代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让学生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如勤奋、诚信、爱国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在古诗的朗读节奏、韵律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式结构理解不够深入,创作古诗时用词和句式运用不够熟练。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c1e89225f0e7cd184253640.png)
《古诗二首》本文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儿童生活。
《池上》像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一片浮萍,有动作描写,有心理刻画。
诗中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池》描绘了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荫、几片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 “首、采”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多媒体课件、图文影音素材。
第一课时——教学《池上》一、故事导入,激趣入境: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
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文插图课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说出图画大意。
二、诵读古诗,识字学词:1.出示学习要求。
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
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
三、理解古诗,质疑问难:1.出示插图,《池上》这首诗,写的就是图上的事。
请大家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偷”“不解”“浮萍”的意思。
4.小组合作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5.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6.指导朗读:全诗语速平缓,语气轻松活泼。
要读出小娃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形象。
7.指导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四、指导写字,总结诗文: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412古诗二首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77605780eb6294dd886cec.png)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复习巩固:教师引导背诵古诗《池上》。
2.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3.板书课文题目并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4.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1.齐背古诗《池上》。
2.欣赏图片,产生学诗的兴趣。
3.齐读课文题目。
知道“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里指小荷花池。
4.了解作者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
8.我会填。
(1)“小池”的意思是( ),这里指( )。
(2)《小池》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二、指导看图,初读古诗(用时:10分钟) 1.播放《小池》动画,引导学生交流:从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指导学生边自读边思考: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4.指导全班齐读。
1.观看动画,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画面。
2.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试读生字,纠正字音。
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齐读古诗。
9.我知道。
(1)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的( )、树荫、( )、蜻蜓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2)“露”有两个音,在这里读( )。
(3)“柔”是( )结构的字,读( )。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习诗的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2)引导学生结合画面简单理解第一、二句诗。
(3)播放课件,老师配乐范读。
(4)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指导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古诗。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池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3.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当。
(1)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个词?(2)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句话?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首古诗。
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4篇)
![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68ab17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2.png)
一年级语文古诗教案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4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1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
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烧不尽:烧不完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
你觉得小草怎么样?(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生:是顽强!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
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填空;离离—()一岁—()野火—()春风—()板书设计:二次备课一年级语文古诗二首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e3418b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4.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2.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境,理解其中的意义;4.学会赏析诗歌,领会其中的情感与美感;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静夜思》2.《登鹳雀楼》三、教学重点1.《静夜思》的理解与朗诵;2.《登鹳雀楼》的理解与朗诵;3.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2.黑板、粉笔3.课堂教具:图片、微型录音机4.教师准备道具:墨迹、毛笔、文房四宝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 课前准备•利用图片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古代生活环境。
•播放《静夜思》的配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
2.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晚上睡觉时的感受,然后顺势引入《静夜思》。
3. 学习与朗诵学生齐读《静夜思》,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并进行逐句分析和理解。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登鹳雀楼》1. 课前准备•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地点背景。
•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导入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鹳雀楼的意义,引入《登鹳雀楼》。
3. 学习与朗诵学生齐读《登鹳雀楼》,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并逐句分析和理解。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赏析其他古诗,写下自己的感悟。
2.学生学习制作古诗文海报,展示给同学。
七、教学反馈1.全班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表演,评选最佳表演者。
2.学生撰写《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诗感悟,进行交流。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且通过朗诵和赏析,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古诗二首》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0f09d455f0e7cd185253631.png)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原文chí shàng 池上xiǎo wá chēng xiǎo tǐng,t ōu cǎi bái lián huí。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ù jiě cáng zōng jī,fú píng yī dào kāi。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两个僧人坐着下围棋,竹树树阴遮盖了棋盘。
再无他人能在竹林外见到他们,人们在竹林外的话可以听到两位僧人微小的落子声。
xiǎo小chí池sòng宋•yáng杨wàn万lǐ里quán泉yǎn眼wú无shēng声xī惜xì细liú流,shù树yīn阴zhào照shuǐ水ài爱qíng晴róu柔。
xiǎo小hé荷cái才lù露jiān尖jiān尖jiǎo角,zǎo早yǒu有qīng蜻tíng蜓lì立shàng上tóu头。
译文: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
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篇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2课《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ff9698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3.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12课,内容为《古诗二首》。
本课主要介绍了两首古诗,分别是《静夜思》和《登鹳雀楼》,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体会古诗的美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了解《静夜思》和《登鹳雀楼》这两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的内容和意境。
2.背诵这两首古诗,感悟其中的情感。
难点1.对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进行理解和表达。
2.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保持流畅和得体。
四、教学安排第一堂课1.引入: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静夜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第二堂课1.复习《静夜思》:对上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确保学生掌握。
2.学习《登鹳雀楼》:同样方式进行学习,理解内容和意境。
3.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情感。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引入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讲授法:带领学生逐句学习古诗,讲解内容和意境。
3.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一、学生准备1.学生整理课桌椅,安静就座。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用品是否齐全。
二、课堂教学1.引入:播放古诗《静夜思》的音频,呈现相关图片,引入古诗内容。
2.学习《静夜思》:逐句讲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掌握古诗的语调和韵律。
4.复习《静夜思》:对上节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三、课堂总结1.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朗读2首古诗。
七、课后作业1.背诵《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8e36709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7.png)
12 古诗二首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夏天池塘里的景致,第一首是叙事诗,第二首是写景诗。
《池上》一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池》通过描写一潭清澈的池水中,蜻蜓落在荷叶上休息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顺应学生喜读好背,记忆力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将教学重点放在读、背和识字、写字上。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加强课堂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方式教学。
1.认识“踪、迹”等12 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 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预习课文。
2 课时1.认识“首、踪”等5 个生字。
2.理解古诗《池上》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活泼、可爱,体会作者对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的赞美。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二首》,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出示两首古诗)生: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夏天池塘里的情景。
师:对,是这样的原因。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走进诗人描绘的画卷中,去寻找那时候夏天里的有趣事情和美丽景色吧。
二、读诗。
1.师: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池上》,(板书课题)这首诗大家都已经预习了,那你们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吗?(出示: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一生写诗3600 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生齐读)2.师:了解了作者,现在来读诗,大家会读吗?同学们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04bf92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94.png)
-学习古诗的韵律:让学生辨识古诗的韵律特点,如平仄、押韵等,通过朗读和背诵,体验古诗的音乐性。
-培养文学素养: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文化底蕴。
其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发表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可能是由于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朗读体验环节,学生们对古诗韵律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计划在课后组织一些朗读训练,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去感受和练习古诗的韵律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情感和景象。它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春晓》这首古诗。它描绘了春天的早晨,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这首诗展示了古诗在实际中表达情感和景象的应用。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选自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两首古诗:《春晓》和《静夜到春天的美好;《静夜思》则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教学内容围绕这两首古诗展开,让学生们通过朗读、理解和感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中的“意境领悟”,教师可以展示春天的图片和夜晚的月亮,让学生对比诗中的描述,帮助学生将文字与实际景象联系起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ce6c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7e.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2《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二首》的内容和意义。
2.能背诵《古诗二首》。
3.能初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二、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的教材和图片。
2.课程PPT或教学板书。
3.背诵卡片。
4.情感小故事或声音材料。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二首》配图,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好奇。
2.介绍古诗的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及诗歌的意义。
第二步:学习识字(10分钟)1.分段逐字逐句教授生字,注重正确的发音和书写。
2.演示如何正确朗读整首古诗。
第三步:理解与诠释(15分钟)1.分段翻译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形象和情感,进行简单的情感渗透。
第四步:背诵与朗读(15分钟)1.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朗读进行跟读练习。
2.组织学生背诵整首古诗,培养语感及记忆能力。
第五步:情感引导(10分钟)1.以情感小故事或音乐配合《古诗二首》展开情感引导。
2.引导学生感悟古诗中的情感,并与自身经历连接。
第六步:反思与总结(5分钟)1.让学生就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与总结。
2.激发学生对《古诗二首》的进一步探究与理解。
四、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二首》。
2.写一段简短的对《古诗二首》的感悟或理解。
3.画一幅与《古诗二首》意境相关的图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背诵古诗的过程中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配合情感设定,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以上就是本次《古诗二首》教案的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12《古诗二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6ebe85f192e45361166f54f.png)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
认识“首、踪、迹”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池上》《小池》两首古诗。
3.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学会想象诗歌中包含的画面。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想象诗歌包含的画面。
【教学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解题,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教学“首”。
知道这是表示数量的量词,还可以说“一首歌”“一首曲子”等。
课题中的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划出来,读一读。
明确本课的任务:学习《池上》这首古诗。
(板书:池上),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逐句检査朗读,随机出示折叠卡片认读“踪迹”“浮萍”,并正音。
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
卡片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卡片认读“浮萍”,结合浮萍的图片,借助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识记: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
——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教师分别出示“小娃采莲回”和“浮萍一道开”的图片,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诗句连一连。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古诗二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bd5416af45b307e9719709.png)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认识本课生字,会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具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教学过程】教学1: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
今天,老师带来一些照片,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这两首古诗。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
5.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2.《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2.《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46232c6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61.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12.《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古诗二首》。
2.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3.能够简单解析古诗的意义。
4.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感受其中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古诗的朗读和理解。
2.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语文课本《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
3.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古诗的艺术表现形式。
4.班级讲台。
5.教学课件。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古诗二首》,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排版和节奏感。
第二步:课文学习(15分钟)•学生跟读古诗,掌握诗句的朗读技巧。
•解读古诗,讲解古诗中的含义。
•分角色朗读,增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步:诗歌欣赏(15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帮助学生感受古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感受。
第四步:小结(5分钟)•整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顾。
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二首》。
2.写一篇复述《古诗二首》的文章,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培养了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了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下节课中,应该继续巩固古诗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带着这份教案,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诗的世界吧!。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d01d3c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4.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古诗二首》。
2.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3.能通过古诗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古诗二首》的朗读与理解。
2.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一些古代文化背景知识。
2.帮助学生从古诗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古诗二首》教材及教学PPT。
2.讲解古诗中出现的生字词语表。
3.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创作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学习《古诗二首》(15分钟)第一首古诗让学生先独立阅读《古诗二首》,然后进行齐读。
辅导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语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二首古诗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第二首古诗,理解其中的意思,并进行朗读练习。
3. 感悟与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就古诗中的意境、情感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开拓视野,丰富情感。
4.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解释他们的答案,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5.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课后要多次朗读古诗,加深理解。
六、课后作业背诵并熟读《古诗二首》,并在本人家长的陪同下解释古诗的意义。
七、教学反思在将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古代诗歌,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以上为本节课《古诗二首》的教学方案,希朳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73c4d7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5.png)
《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和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头饰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课件:展示古代诗人吟咏诗词的场景。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3.板书课题:《村居》、《咏柳》。
4.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古、诗、村、居、童、飞、纸、风、丝、垂、绿、咏、碧。
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4.学生再读古诗,读通顺。
5.指名读,齐读古诗。
6.去掉拼音读。
7.游戏识字:找朋友(把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后放在黑板上,让学生认读并贴上相应的汉字卡片。
)8.学生再读古诗,了解字义。
9.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整体感知。
10.学生表演读(加上动作)。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1.学生自己读古诗,思考: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2.学生交流:你知道了哪些诗句的意思?3.教师引导: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帮他?4.学生交流:对于不懂的地方进行讨论和解答。
5.教师小结: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也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语言美。
6.学生再读古诗,熟读成诵。
7.学生表演背诵(加上动作)。
8.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交流拓展。
9.教师小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10.学生再读古诗,抒发情感。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关键笔画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2.教师范写生字“古”、“声”,边写边讲解要点。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找出优缺点。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 古诗二首)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 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ef4a996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a.png)
中小学新教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课文:12 古诗二首)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二首》2.了解并理解每首古诗的意境和内涵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景象和感受4.培养学生对古诗诗意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古诗二首》的朗读和理解•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抽象意境和情感表达三、教学准备1.课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2.黑板、粉笔3.幻灯片或图片展示4.相关音频资源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古诗中的景象,引导学生猜测古诗的主题内容,并鼓励他们自由发表关于古诗的想法和感受。
第二步:朗读古诗(10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
第三步:理解古诗(15分钟)分段解读古诗,解释生字、生词的意义,并帮助学生理解整首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第四步:分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用词技巧,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五步:创作活动(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段类似的古诗,或者画出古诗中描绘的景象,鼓励发挥想象力。
第六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老师适时加以点评和指导。
第七步: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的美感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多读诗多感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学习。
六、延伸阅读•《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部分的其他古诗•《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古诗•《古诗词大全》等古诗选集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fe5f2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5b.png)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优秀教案一、课程背景1.1 学科和年级•学科:语文•年级:一年级1.2 教材信息•书名: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章节:《古诗二首》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和《咏鹅》的内容、作者及背景。
2.让学生能够正确背诵并朗读这两首古诗。
3.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2.教学内容:《古诗二首》3.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导入《古诗二首》的内容,引起学生兴趣。
4.2 学习古诗《静夜思》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诗《静夜思》。
2.逐句解读古诗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慨。
3.播放朗读该首古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4.3 学习古诗《咏鹅》1.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古诗《咏鹅》。
2.逐句解读古诗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中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3.播放朗读该首古诗的音频,让学生跟读。
4.4 合作学习•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5 课堂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悟,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背诵古诗。
五、评价与反馈1.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学习和提高。
六、延伸阅读•让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相关的古诗文,拓展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结语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的优秀教案,通过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品味。
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茁壮成长!。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b20e100195f312b3069a517.png)
12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迹”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背诵古诗。
3.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字词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难点)4.感受诗中儿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板书:古诗二首。
2.教学“首”。
(1)量词,一首歌,一首诗等。
(2)古诗二首指的是哪两首?画出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来到池边,看见发生在荷花池里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
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
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
(揭示诗题)4.板书课题:池上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宝宝,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首”为翘舌音,“踪”为平舌音、后鼻音,“萍”为后鼻音)(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
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共九画,下半部分是“自”,第三笔是长横,第四笔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爪字头的撇是横撇。
3.生字宝宝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
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找到并叫出它们的名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古诗二首设计说明《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
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音乐、画面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2.古筝曲《春江花月夜》。
(教师)3.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学生)4.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片呢!今天,老师把照片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
(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
(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
(4)指导学生书写。
①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③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
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
板书诗题。
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介绍诗人。
(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设计意图:让“现实生活”这一活的资源与生动的画面结合在一起,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让学生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为轻松学习古诗奠定了基础。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
预设: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
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
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
萍:扩词,看图片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
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
(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5.齐读古诗。
6.趣味诵读。
师引导: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
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把古诗读准、读好,是教学古诗最基本的目标。
在这里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读,力争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律。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
(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
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相机理解“莲蓬”。
课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
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
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
)来,读出你的高兴。
(被采访的学生读)②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
)来,读出你的激动。
(被采访的学生读)③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
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
(学生齐读)4. 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
(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
(齐读)(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
(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
(3)认识浮萍。
①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②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
(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图片。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5)可是小娃哪里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
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
)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把诗中的小娃和现实中的人物心理进行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整首诗的意境。
巧妙引导学生讨论“这种‘偷’可恶吗?”并回想自己做过的恶作剧,意在让学生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学生通过想象“偷采白莲”的小娃的心理,将作者情、诗中情与自己的情感融会贯通,产生共鸣。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
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脑中放电影,把简单的四句诗想象成一个小故事,一边背一边体会意境,利于学生当堂背诵,提高学习效率。
五、指导写字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
(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4.展评学生写的字。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指导书写的过程,不只是提高书写技能的过程,更是学生主动发现写字规律的过程。
此环节让学生先观察生字再分析字的间架结构,降低了书写难度,加上教师规范的书写,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二课时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
)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
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
(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
)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
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古诗前运用多媒体以背诗说话引入,以诗找景,以图解诗,以景悟情,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
教师相机指导:(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
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
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
(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
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
(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
(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第一学段识字的重要目标,因此,本环节的设计重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
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识字,把理解字义和识记字形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领悟生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