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提高) 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分子的性质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子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构成及分类。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分子的构成和性质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分子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了解分子是由哪些原子组成的。

2. 提出问题:分子是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的?请同学们做出自己的思考。

二、讲解1. 概念: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不同分子由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原子组成。

2.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取决于其中所含原子的种类、数量和空间排列方式。

3. 分子的分类:根据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分子可分为离子性分子、共价性分子和金属性分子。

三、实验1. 设计实验:将若干种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度和导电性,从而探究分子性质的影响因素。

2. 实验步骤:将盐、糖、醋等物质依次溶解于水中,记录其溶解度和电导率的实验现象。

四、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讨论不同分子的性质表现在实验中的差异。

2. 总结:分子的性质包括溶解度、导电性等,这些性质受分子内原子种类、数量和化学键影响。

五、拓展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六、作业1. 思考问题:为什么蜜蜂能够利用蜂蜜来制作蜂巢?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2. 作业:撰写一份小论文,介绍分子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分子的性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提高)巩固练习

初中化学分子的性质(提高)巩固练习

分子的性质(提高)分子:熊亚军【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从显微镜下观察分子和原子的运动已经成为可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从科学预测分子、原子的存在,到真实看到分子、原子,科学研究是一个大胆假设、实践验证的过程B.分子间有间隔,固体中分子排列是有规律的C.分子是由更小粒子构成的D.分子是有外壳的实心球体,通常情况下静止不动2. 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B.C.D.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B.空气受热体积膨胀C.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D.1体积酒精和1体积水混合小于2体积4.(2014·四川中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5. 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

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

这一现象说明()A.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B. 同种分子大小相等C. 同种分子运动速率相同D. 同种分子分子间距离任何情况都相等6.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

如果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碳原子,则下图中能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是()7. 用微粒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分子运动速率变慢C.一种分子改变成另一种分子 D. 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去8.(2014·黑龙江中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9.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隔B.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C.闻到路边怡人的花香——分子不停地运动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存在引力10.(2014·福州)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11. 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形成红色溶液,此实验能说明()甲:分子不断运动乙:分子大,原子小丙: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丁:分子间有间隔A. 甲丁B. 乙丙C. 甲丙丁D. 甲乙丙二、填空题1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

必考知识点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分子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分子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子的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 掌握分子的极性、溶解性和反应性等性质;
3. 能够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分子的性质。

【教学重点】:
1. 分子的极性;
2. 分子的溶解性;
3. 分子的反应性。

【教学难点】:
1. 理解分子的极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2. 掌握不同类型分子的溶解性规律;
3. 理解不同分子的反应性差异。

【教学环节】:
一、导入(5分钟)
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问学生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的性质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二、讲授(15分钟)
1. 分子的极性:介绍分子中的键的极性概念,并通过实例说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区别;
2. 分子的溶解性:讲解不同类型分子在溶解过程中的规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3. 分子的反应性:通过实验和实例分析不同类型分子的反应性差异。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观察水和油的混合性质;
2. 实验二:观察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实验三:观察硫酸与氨水的反应。

四、总结(10分钟)
1. 总结分子的极性、溶解性和反应性等性质;
2. 请学生讨论分子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选择一个具有特定分子性质的实例,分析其性质及原因。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分子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提高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设计实验的能力。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的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的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
初三化学知识点分子
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 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九年级化学分子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分子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分子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分子的知识。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它是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基本单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九年级化学中关于分子的知识点。

1. 原子和分子的区别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而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例如,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结合而成。

2. 分子式分子式是表示分子组成的化学式。

它由元素符号和表示元素个数的下标组成。

例如,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分子。

分子式能够清晰地表达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个数。

3. 共价键和离子键共价键是由原子间的电子共享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形成使得原子能够达到稳定的电子构型。

如果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差异较大,形成的是极性共价键;如果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差异较小,则形成的是非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化学键。

一个原子失去一个或多个电子形成正离子,另一个原子获得这些电子形成负离子,通过静电相互吸引而形成离子键。

典型的例子是氯化钠分子,其中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离子Na+,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负离子Cl-,它们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4. 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分子。

它们在空间上存在偏离电荷中心的极性键,使得分子整体呈现极性。

例如,水分子由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由于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所以水分子呈现部分负电荷。

非极性分子是指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均匀的分子。

它们在空间上不存在偏离电荷中心的极性键,使得分子整体呈现非极性。

例如,氮气分子由两个氮原子通过三键结合而成,两个氮原子之间的电负性相等,所以氮气分子呈现无极性。

5. 分子量和摩尔质量分子量是指分子中所有原子质量的总和。

初三化学 分子 原子 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化学 分子 原子 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化学分子原子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分子原子(一)分子1. 分子的概念2. 分子的基本性质3. 运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 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及区分。

(二)原子1. 原子的概念2. 原子的构成3.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二. 重点、难点1. 分子的概念和涵义2.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 用分子的知识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4. 原子的概念和涵义5. 原子的构成6.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三. 教学过程(一)分子1. 分子的存在2. 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得出结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酒精、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3. 分子的定义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在物理变化中没有其它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中有其它物质生成。

我们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我们分析分子与物质变化的情形。

我们已经知道,湿衣服晾干,糖溶于水,酒精和水混合,都没有其它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进一步分析湿衣服晾干是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糖溶于水是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的空隙中,酒精和水混合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混合。

在这些过程中,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得出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我们也知道,硫燃烧、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进一步得知硫燃烧时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都发生了改变,生成了二氧化硫分子。

酒精燃烧时,酒精分子和氧气分子都发生了改变,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由此可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分子在物理变化中不发生改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起变化,变成别的分子。

硫的分子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二氧化硫分子。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不相同,二氧化硫分子不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氧气分子只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酒精和水都是无色液体,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离子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必考知识点一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

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

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二、必考知识点二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

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初中化学分子特性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特性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特性教案
教学内容: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分子特性的相关概念;
2. 能够区分不同种类的分子,并能够解释其性质的差异;
3.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子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不同种类分子的性质对比与解释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引入分子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分子在化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利用实例让学生猜测分子的特性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二、概念解释(15分钟)
1. 讲解分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包括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键的种类等;
2. 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极性、氢键等概念。

三、实验探究(30分钟)
1. 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分子的性质,如溶解度、熔点、沸点等;
2.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种类分子的特性以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2. 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回答和解释,确保学生对分子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探讨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实例来说明;
2. 提醒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复习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子的结构与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验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化学知识。

05分子和原子 提升讲义-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课程

05分子和原子 提升讲义-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课程

分子和原子一、内容概述通过对分子、原子的学习,掌握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的基本性质。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纯净物与混合物。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一)、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强调化学性质)。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很多,如氧气、氮气、水、二氧化碳、酒精、氨等等,都是由相应的分子直接构成的。

这些分子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旦分子发生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随着改变。

2、不能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因物质性质既有化学性质又有物理性质的涵义,而许多物质的物理性质如溶点、沸点、光泽、延展性、硬度等,单个分子是体现不出来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2、分子是运动的;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4、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分子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是解释日常现象的理论依据。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四)、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强调化学变化,原子核不变)。

原子与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分子在化学反应里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可“分”。

2、几点说明: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

如核反应时,原子核发生裂变,说明原子也是可分的。

②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例如氖气、铝等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五)、原子和分子的联系与区别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见下表。

(六)、用分子的观点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时,我们应该从分子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去深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如水结冰→液态水→水蒸气。

就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发生了变化,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和物质的离子的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和物质的离子的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和物质的离子的性质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和物质的离子的性质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和其组成单位的性质。

物质的分子和物质的离子是两类常见的组成单位,它们在物质的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物质的分子的性质和物质的离子的性质进行归纳。

一、物质的分子的性质1. 分子的组成分子是物质的最小组成单位,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的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例如,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其化学式为H2O。

而溴分子由两个溴原子结合,其化学式为Br2。

不同的分子组成会导致不同的物质性质。

2. 分子的质量分子的质量取决于分子中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

我们常用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分子的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来计算得到。

例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H2O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1.0079*2 + 15.9994 = 18.015。

3. 分子间力的作用分子间力的作用对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分子间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等。

这些力使得分子之间产生相互吸引力或排斥力,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等性质。

4. 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指的是分子中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

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呈现不对称分布,而非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分布均匀。

分子的极性影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溶解性质。

例如,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溶解性较好;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溶解性较差。

二、物质的离子的性质1. 离子的组成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

离子通常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阳离子),非金属原子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阴离子)。

例如,氯离子Cl-由氯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

2. 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荷由离子所失去或获得的电子数量决定。

正离子带正电荷,负离子带负电荷。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理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理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理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既抽象又有趣的科学学科,而其中的分子原理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分子原理涉及到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方面,对于我们理解化学现象和发展新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分子的构成和性质,然后学习分子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最后对分子间的力进行深入探索。

首先来了解一下分子的构成和性质。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因此我们要先了解原子的性质。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具有各自的原子序数和特性。

在化学式中,原子可以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

分子的性质由其构成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类型决定。

例如,氧分子O2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双键结合而成,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支撑燃烧的特性。

接着,我们要学习分子的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

而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主要存在于非金属元素之间。

金属键则是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形成的。

分子结构指的是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

分子的结构对于分子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石墨中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导致其具有导电性和润滑性。

最后,我们要深入探索分子间的力。

分子间的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

吸引力使得分子能够靠近,形成固体或液体。

而排斥力则使得分子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其过于凝聚。

离子键和金属键都属于吸引力,由于吸引力的强度较大,因此这些物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共价键由于电子共享的特性,使得分子间的力较弱,因此其熔点和沸点较低。

除了上述的基本知识点,分子原理还包括其他一些内容。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概念。

极性指的是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在极性分子中,由于正负电荷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分子会具有一定的电性。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溶解性、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的选择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学习中的分子原理知识点非常广泛且有深度。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分子

北京课改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分子

第三节分子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分子(如水)、原子等。

说明:我们身边的物质有的是由分子构成。

如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氧化汞(HgO)等。

也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Fe)、铜(Cu)、银(Ag)等。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停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③分子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

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④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成更小粒子——原子,可见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4.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更小的粒子——原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性质(提高)
责编:熊亚军
【学习目标】
1.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高清课堂《分子和原子》一)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

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

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

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而1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要点二、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概念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

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改变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

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如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时水分子就变成了氧分子和氢分子,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从分子的观点看,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在混合物中各成分是不确定的,所以混合物也就不会保持一定的性质;而纯净物中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纯净物具有确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要点诠释】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后分子是否发生了改变。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分子概念
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B.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微粒D.分子是静止不动的微粒
【思路点拨】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答案】A
【解析】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A 正确;除分子外,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B选项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选项C错误;一切微粒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选项D错误。

【总结升华】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举一反三:
【变式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O B.2O C.O2 D.O2-
【答案】C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变式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模型是(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A.B.C.D.
【答案】D
【解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类型二、分子性质的应用
2.每年五、六月份,人们在栀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

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思路点拨】根据人们在栀子花树旁闻到怡人的香味的过程考虑分子具有的特点。

【答案】A
【解析】构成栀子花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空气中不断扩散,当栀子花的香味分子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人就会闻到香味,所以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

【总结升华】熟记分子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2015•辽宁中考)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C.空气液化﹣分子间间隔改变
D.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思路点拨】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D
【解析】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C、空气液化,是因为分子间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
D、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D。

【总结升华】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取一滤纸条,等间距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几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氨水使紫色石蕊变蓝B.浓盐酸使紫色石蕊变红
C.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D.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
【思路点拨】掌握分子的特点,针对实验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D
【解析】由图示现象可以得出A、B正确;分子是时刻在不断运动的,所以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故C说法正确;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

【总结升华】熟记分子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举一反三:
【变式1】(2014·山东中考)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解释
A a烧杯溶液变红色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B a烧杯溶液变红色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 b烧杯溶液为无倒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D b烧杯溶液为无倒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
【答案】A
【解析】b杯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部分进入到a杯中,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呈碱性,氨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可观察到a烧杯溶液变红色,故A正确。

【变式2】某同学为探究分子的特性,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B.品红放入水中,整杯水逐渐变红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
D.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
【答案】B
【解析】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酒精分子和水分子有的运动到相互之间的间隔中去了,所以总体积减小,与分子运动无关,故A错误;品红放入水中,消失了,而整杯水逐渐变红,由于品红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中,与分子运动有关,故B正确;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后得到了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分子在不断运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两支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空气和水的注射器,前者比后者容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比液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容易压缩,与分子运动无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