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合集下载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精选6篇)《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鉴于女儿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暑假期间,我特意去书店挑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回家之后,我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

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讲得非常在理,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杨鸣在班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于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他说,他看《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书,远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因为王刚把这本书读活了。

联想到女儿的朗读情况,我不禁汗颜进而惴惴不安起来。

每次看她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

每当这时,我都会生气,但同时又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她就是读不准确呢?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这是她平时课文读得不多,课外书看得太少,语感不好造成的。

为什么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写,错别字不多,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呢?为什么好多别字,虽经老师多次纠正,仍顽固地反复出现呢?于老师认为,主要是小学生的字学得多而且快,而实践太少的缘故。

面对这个问题,他一方面教育学生看书写字时要细心;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听写的方法,即每节语文课都利用五六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写几句话,这些句子中含有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字。

如:他让学生听写“我坐在座位上看书”、“战士们像猛虎一样冲向敌人的阵地”“屋外面鬼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村民们急忙钻进地道”等等,其中“坐座”、“象像”、“近进”都是学生易混淆的字。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这学期,我潜心阅读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

他的文字真实自然,于平凡中见真知。

正如于老师自己在书的序言中所写:我的文章不是在书斋中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我写的都是我的故事,我的经验、体会和感受。

此书一共有四辑,第一辑: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第四辑:关于作文教学。

每一辑都结合了于老师自己在实践中的故事、感想,以及他在观、听青年教师课堂过程中的思考,其中有几点使我深受启发。

一、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留下了语言、留下了较好的语感,能不假思索地行文,留下了认识和情感,留下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这是于老师的感悟,我深以为然。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越来越觉得语文课堂一定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与习惯,因为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文中“五重教学法”中的“重情趣”讲到情感,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

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

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

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于老师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于老师在书中举到了他教学生写字的例子,一堂课中的写字指导之后,对于学生生字抄写本上写得不好的字都要点出来,要让孩子达到规范。

对比我自己的写字教学,我觉得自己没有像于老师那样细致地指导,也没有在实际书写过程中那样严格的要求,这是我以后教学中要注意的。

二、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于老师谈“简单语文”的实质是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去做,它不纯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常态语文。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笔记-读后感大全于永正老先生虽已辞世,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于老师生前将自己对教育和对语文教学的实践及感悟,用自己满腔的热情、时间和汗水书写成了一本又一本教学著作,让如我一般的晚辈们,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做得更好,少走更多弯路。

阅读于老师的著作,颇像一位德高望重的仙风道骨的老者,在对我娓娓道来他这一路上风里雨里的收获。

在余老的作品里,我深刻体会到“大道至简”四个字的真正意蕴。

全文没有一丝一毫的,看似高大上的专业术语,没有半点学究气,没有堆砌一套又一套的学院派的理论,全书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像拉家常一样,像知己与你面对面的聊天,你一看就懂,一看就能吸收,一看就不禁拍手叫妙,一看就想拿去试一试。

好的思想分享就应该有冲动去学、冲动去用的效果。

这本书有许多短小篇章构成,读来不累,最适合杂事繁多的民办教师们打开阅读。

可以从头到尾地拜读,也可以根据需要找到相应的页码,认真就某一问题研读,每一篇都是余老先生的实践,都是于老先生在工作闲暇之余用心用笔记录下来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用他的作品来说明语文就得日积月累,正如他把一篇又一篇的教学随笔,根据主题归纳,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

难怪他曾说一个老师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而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坚持写反思,坚持写教学随笔,成功的,失败的,意外惊喜的等等,这些倘若都信笔记下来,年复一年,我们普通老师是不是也会有满满的职业幸福感?也会体悟到教学,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充满无穷无尽的探究的远方?余老先生在书的前言里,以《人生留痕》为标题,我想,于老师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刻起,就对自己的教育一生提出了高要求,他坚决不允许自己死教书,直到教书死。

他的一世,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而要不平凡,就得每天为自己留下工作的痕迹——写反思和随笔。

他相信,在这样用心写的过程当中,他的内心会越来越澄明,很多模糊的东西会如拨云见日、朝暾渐朗,他会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近,他会找到通往成功的路径。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精选10篇)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1于永正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

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

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得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读得有感情了。

我把读正确、读流利当作硬任务。

它是“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

为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于先生是严字当头,“一字未宜忽”,就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逗号和句号要读出区别来,叹号和问号要读出不同来。

张田若先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

”所谓“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读出字面背后的意思。

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来。

这期间离不开老师的必要讲解和朗读示范。

老师的范读也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作用。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好、朗读好,万万不可缺少了老师的范读。

课堂上先生和学生经常互读,互相朗读是“对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能把“对话”只是理解为“你说我说”,也包括“你读我读”。

过程真的比结果更重要。

有过程,才有方法可言,才有能力可言。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1终于用了差不多两周时间把于永正的《我是怎样教语文》这本书看完,相信读过这本书的同仁都知道这本书真是语文教师的良师,它和那些国外大教育学家的著作不一样: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很平实,很接地气。

它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平实的例子,有效的方法。

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给就让我受益匪浅,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今年带的这届学生着实令人头疼:已经是四年级的孩子了,却不能正确流利的读好一篇课文;答起题,写起作文错别字连篇。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究其原因: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联系到班级学生的朗读情况:每次提问学生读课文,不是加字、减字,就是读错字。

如果不看他读的内容,单听他朗读你根本不知道他读的'内容的到底是什么。

我还发现这些不会读书的孩子都是背书困难户。

即使会背了,也是结结巴巴漏字添字。

他们并没有理解意思,只是在背一些文字的累积。

我一直认为是因为孩子识字量不足,看书太少,所以不断强调多认字,多看书,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他们作为四年级学生居然把文章读的支离破碎?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是语感不好造成的,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大声读书,培养语感。

语感强了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背书速度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字词方面的教学中很多老师更包括我都奇怪:如果孩子下功夫的话,一个词一个词地默写,错别字不多,可是一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运用字词时,就会写出成串的错别字。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著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论文精选,主要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

文章围绕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如教师的上课、备课,教学艺术,教学手段、写作教学等展开,系统阐述了作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方法和心得。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在我的思想中,我一直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小学阶段最容易教的学科,不就是简简单单认字、组词、朗读、习作,其实和摄影挺像的,专业人士叫摄影,普通的就是拍照,而我对语文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拍照”的阶段。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静下心来阅读了俞琳名师工作室提供的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拜读了这本书后,彻底颠覆我对语文的认知,教好语文“没那么简单”。

趁孩子熟睡的时候,我起身坐在客厅里享受这样的时光,“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点倒和于老师观点一致,因为读书沙龙的书是要循环的,所以我边读也边将自己认同的观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尽管时间飞逝,岁月无痕,但假以时日将所闻、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便能“岁月有痕”。

一位美国学者说:“教1遍不会,教10遍,教10遍不会,教100遍,教100遍不会,别忘了,还有101遍”,的确,教育不就是贵在坚持、重在耐心吗?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少了于老师那种对语文教材的钻研精神,擅于“省时间”的信手拈来我比较认可的他人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我自己的学生的基本学情。

读书少、思考少、研究探讨更是仅限于每次的教研课,故步自封在自己圈定的教学课堂以及对语文教学的认知里。

“四、三、二、一”这是于老师书中谈及的观点,一堂语文课、一篇课文,40%是全班学生时候能把课文读好、读熟,而这最重要的40%我们大部分交给了家长,留给了课后预习,课堂上的检测也只是以偏概全,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

然后30%的是字词句是否落实,20%是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最后10%才是课文内容是否理解。

2023年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2023年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我对老师是神往已久了,他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种期刊杂志中。

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楷模,令人神往,又莫名地心生敬畏。

一个偶然的时机,接触到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细细读之,瞬间一个亲切和气的老师直立在我面前。

这本书文字如小泉流水,娓娓道来,好像老师就站在我面前,神态慈爱,和气可亲。

他情愿倾听一个末学后进教学中的烦闷,情愿用自己的人生智慧来为我排忧解难。

我愈发喜欢上这位白发苍苍、久经风雨、充满智慧的老人。

我读(我看小学语文教学),老师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他开宗明义地说:“语文能力是在大量的读、写实践中形成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我想起来我对语文心动的瞬间是来源于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读作文比赛。

那是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上,我在老师的鼓舞下上台读了一篇作文(一件没有织完的毛衣),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我一瞬间感受到了语文的美。

于是我在课堂中给孩子们设置了读书大会。

我结合课本的(愉快读书吧)给孩子们安排读书任务,然后在班级举行读书大会。

孩子们都踊跃参加,读书积极性明显提高。

于老师说:“语文课本里有人文性,老师这本书里更要有人文性〞的为师之道,在字里行间让我感受到一位语文老师对于后来者的殷切期盼。

我也暗暗下决心:要向老师学习,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语文!
读书如雁,飞过千山万水、天南地北;读书如风,拂过古今中外、浩渺星辰。

让我们享受生活中的书香气息,在交流中启迪智慧,在学习中超越自我,更在读书中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效劳于教育教学工作。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离不开书的滋养。

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地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

捧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真的是如沐春风,如望秋月。

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大门,它带着我从各个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

于老师的书让我感悟最深的有三点:大量阅读勤于练笔于老师说:“语文能力是长期读书积淀而成的,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

”看了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杨巧云老师教学语文的成功经验,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竟然写出了“全区3000名小学生统考,前17位都是她班的学生”的好成绩。

这让我明白了:只要遵循孩子的学习规律,坚持大量阅读,坚持写日记,坚持读写结合,就能让自己的学生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

微笑教学牵引兴趣记得初为人师的那会儿,我总是带着微笑走进课堂面对学生。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收敛了笑容,刻意地伪装起来,变得严肃起来。

我总觉得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必须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课堂纪律松懈等也是因为自己的微笑多了,对他们来说没有老师的威严;甚至,把曾经的微笑看作幼稚,视为对学生的放任、不负责任,而恪守“严是爱”“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才是“正道”。

于是,我很自然地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面对学生时板起面孔,说一不二。

读了于老师的书之后,我认识到“微笑教学”才是教学的最佳境界。

于老师之所以在古稀之年还能成为“孩子王”,是因为他那灿烂的笑容。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源头活水”源自于书中的“涓涓细流”。

——题记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

捧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真的是如沐春风,如望秋月。

打开这本书,就像打开了简单高效的语文教学大门,它带着我从各个角度认识语文教学的真谛,了解语文教学的规律。

读了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中的五重教学法让我感触颇深。

“五重教学法”指的是: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反复品读“五重教学法”,文中每一句话都是于老师心灵独白,那一句句朴实话语,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于老师多年教学经验。

书中所讲述一些现象与问题,与我们实际教学生活是那样贴近,所以读起来感受颇多。

一、重情趣“以情感人,理在其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这是于老师的教育座右铭之一。

于老师说的“情”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于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

特别喜欢于老师为学生精心准备的高帽子。

他喜欢把芝麻说成西瓜:“这个问题很难,你居然思考出来了,了不起!”“这段课文读好不容易,你只念了两三遍就这样出色,不简单!”……在学生的眼里,老师的一份宽容和善待,一声同情和劝慰便是伟大,它是老师心中藏着的爱意和善意的自然流露,这种流露便是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和令学生感动的教学艺术。

(一)对学生有情我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

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

我尊重每个学生,不仅要让他们感到我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要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在教学中,教师不想学生之所想,不急学生之所急,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即使表面上看起来和蔼可亲,学生也不会有较深刻的感受。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范文1这段时间在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时至今日,已经读完,在这本书的开篇,于老师所说的"人生要留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看到了他对写作的执着,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怀有"作家梦",就如于老师一样。

用他的话来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自己写教学随笔,写教学反思,写"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并且随时随地他都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并且很好的利用,引导学生写作。

他经常开玩地说:"写,让我变成了一条猎狗,睁大眼睛看世界,张开鼻孔嗅四周,竖起耳朵听动静。

干什么呀?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我看到他对读书的执着,他教的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除了让每一个孩子读好每一篇文章外,还引导学生读课外书,做读书摘录。

他自己也大量阅读,坚持阅读,读出人物的年龄,说话的语气,此时的心情,甚至读好标点符号。

他留给我的还有他对教育的执著。

他始终秉持着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他的课上得很有意思,他的课堂就是孩子们所喜欢的课堂。

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老师。

于老师自己说道:"和孩子共处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孩子",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一个孩子。

他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曾经是孩子。

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显然于老师是成功的,他对教育的种种执著都源于一个字"爱":他爱教育事业,爱语文,爱孩子!他给我们留下了的这个大大的"爱"字,时刻激励着无数的语文人。

读于老师的这本《我怎样教语文》,给我留下了更多的思考,让我明白了怎样让人生留痕。

一、脚踏实地地做于老师说:"好文章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都说实践出真知,读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时隔几年,我又重新拿起那本熟悉的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这本书是我2017年买的,也就是我入职前读过的。

距离今天已有六七年时间了。

其实入行以来,我看过不少关于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书籍,我时常觉得好像很多书,看过都忘了。

但这次回看书籍,我才惊讶地发现:这些名师的智慧之光,原来在我阅读时,就已悄悄在我心里种下了那一颗颗种子,而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生根、发芽,甚至开出花来。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改变了自己,改变了生活。

重读经典书籍,亦有收获。

今天,我会结合我六年来的教学实践,围绕于老师的作文教学这一板块的“下水文”,谈谈自己的收获和心得:什么是写“下水文”?“下水”,其实是叶圣陶先生打的一个比方,是从游泳借用过来的。

游泳教练教人游泳,总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如果教的人深谙水性,跳下去示范给学员看,对学员好处更大。

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若能经常动笔写写,便知其中深浅难易,提前感受学生写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便于更有效地帮助学生。

因此,在学生写作文之前,老师自己先写一遍,这就叫写“下水文”。

于永正老师认为,教师写一篇“下水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他正是这样亲身实践的。

一、两相对比,助力学生领悟写法于老师分享了自己写“下水文”的经历和心得,他认为,学生在写作文时,难免出现描写不细致的问题。

这时候,与其不断地教他们怎么写,不如亮相一篇老师的“下水文”,老师的细腻描写与学生的寥寥数语,两相比较,学生自然会看出自己的问题所在,悟出修改的方法。

这种“下水”指导的优越性是任何口头说教都难以比拟的。

正是于老师的生动经历,启迪了我后来的教学实践。

有一次,孩子们写他们经历的一件趣事,要把它写得生动、具体。

根据我过往对孩子们写作困难的了解,他们总是会缺少一些细节刻画。

为了克服这一难关,我提前“下水”,写了一篇《饺子里的“彩蛋”》。

我选了饺子里包硬币并期盼着吃到“彩蛋”这一事,其中将我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孩子们听得一个个眼睛里放光芒,好像也跟我一样经历了一场寻“彩蛋”之旅!兴致盎然之余,我将我在其中运用的思路和方法,稍加点拨,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就来了,也进一步知晓了写这篇文章要把握的重点。

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和经验的书,它让我对于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我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

一、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于永正老师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他强调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理念贯穿在他的整个教育实践中,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他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他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音乐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三、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他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他还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取有趣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于永正老师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认为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信任。

五、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于永正老师的个人魅力也是他成功的关键之一。

他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执着。

他的教学风格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和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所在。

这种感染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六、总结反思:不断提升于永正老师在书中还提到了他的总结反思方法。

他认为总结反思是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

他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他还注重听取学生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案。

这种不断反思和总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

总之,《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是一本充满教育智慧和经验的书籍它让我对于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具体可操作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策略将会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指引我不断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在我的思想中,我一直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是小学阶段最容易教的学科,不就是简简单单认字、组词、朗读、习作,其实和摄影挺像的,专业人士叫摄影,普通的就是拍照,而我对语文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拍照”的阶段。

在这个特别的假期,静下心来阅读了俞琳名师工作室提供的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拜读了这本书后,彻底颠覆我对语文的认知,教好语文“没那么简单”。

趁孩子熟睡的时候,我起身坐在客厅里享受这样的时光,“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点倒和于老师观点一致,因为读书沙龙的书是要循环的,所以我边读也边将自己认同的观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尽管时间飞逝,岁月无痕,但假以时日将所闻、所感、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便能“岁月有痕”。

一位美国学者说:“教1遍不会,教10遍,教10遍不会,教100遍,教100遍不会,别忘了,还有101遍”,的确,教育不就是贵在坚持、重在耐心吗?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少了于老师那种对语文教材的钻研精神,擅于“省时间”的信手拈来我比较认可的他人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我自己的学生的基本学情。

读书少、思考少、研究探讨更是仅限于每次的教研课,故步自封在自己圈定的教学课堂以及对语文教学的认知里。

“四、
三、
二、一”这是于老师书中谈及的观点,一堂语文课、一篇课文,40%是全班学生时候能把课文读好、读熟,而这最重要的40%我们大部分交给了家长,留给了课后预习,课堂上的检测也只是以偏概全,没有真正的了解到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

然后30%的是字词句是否落实,20%是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解决,最后10%才是课文内容是否理解。

这样一个比例才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得不反思,我们经常备课的时候,将重心放在了如何解决难点问题,如何落实重点,难怪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数学能考100分,语文则是90分边缘,他对语文的重难点毫无兴趣。

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无论怎样与“读”绝对密不可分,一堂阅读教学课,没有读书声、没有反复的朗读、品读、悟读,怎能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呢?书中讲到,要让孩子善读,体验读的乐趣,从兴趣的激发到语感的养成,在读中找到通过朗读带来的被认可的参与感,从而提升孩子表达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市面上也有很多的口才速成班,吹捧如何能短时期的让孩子大胆发言、出口成章。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坐在台下听他人的无稿发言或者演讲,别人的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文字间流淌着逻辑思维,像极了一幅思维导图。

这不是他背熟了一篇稿子,而是他胸中有墨,心中有书,呈现出来的仅仅是他那汪洋大海里的一缸水而已。

因此语文的阅读教学,贵在读,重也在读,在读中积累,其实就是语言的积累。


老师也说,积累就是背诵、积累就是海量的阅读,仅依赖于课本上的文章那远远不够,其次就是除此之外,就是反思,读有所思、读有所感,将所思所感用文字的方式凝固下来真的是人生教育路上的一笔财富。

曾经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坚持每课一思,记录班上的趣闻,现在翻看的时候点滴的经历和成长都历历在目,“岁月有痕”真好。

“见字如见人”,书写的重要性不言而论。

针对这一观点,我脑海中回忆我身边朋友的书写,从他们的书写和他们的性格进行比对,真的比较吻合。

一年级的孩子大多没有规范的学过写字,从握笔姿势的去规范、从字的间架结构去观察、从描红中去体验、从展示中去得到肯定,从而培养孩子对写的兴趣。

于老师的书中有这样的做法,我觉得很适合也可以借鉴,晨读之前开始五分钟的写字课,一到教室就沉浸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屏气凝神,开启新的一天,朗读能让教室优美,而写字更能平复孩子的心境。

写完后下午集中的点评、个别的展示、每个人作品的圈点勾画,让孩子们爱上写字、爱上语文,让书写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习生活中美好的回忆,使成长的过程中更稳重不浮躁。

最后,我想说,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静心修好自己的专业,在语文教学的路上做一个“摄影师”而不是一个“拍照人”。

从今天起我们要先开始勤阅读,开始下笔写写教后反思、记记教学趣事,要先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

只有浑身书香、满腹翰墨的
我们,才能够将孩子们带领进那个充满知识、充满乐趣、充满诗书芬芳的语文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