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_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性探源 理性,也就是指一种合理化的过 程,虽然从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已经可以看到理性的影子,但严格意 义上的理性是以赫拉克利特的 “逻各 斯”为起源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 是永远变动的,而且这种变动是按照 一定的尺度和规律进行的,这就是他 的逻各斯学说”[1];阿那克萨戈拉提出 “努斯” 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他 第一个明确地将“努斯” 视为理性的 精神实体,也就是万物的本源”[2];巴 门尼德将哲学分为关于真理的哲学和 关于意见的哲学,他认为关于真理的 哲学是运用理智思索“存在” 的理性 哲学,这种哲学能给人提供确定的知 识;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 和“灵 魂回忆说”,他在对现世世界进行了重 新构建,认为“普遍的东西(即共相) 只能为思想所产生,或为思想所把握, 它只有通过思维的活动才能得到存在。 柏拉图把这种有普遍性内容规定为理 念”[3];到了亚里士多德,理性主义发 展到顶峰。如果说之前的理性是一种 未被人意识到的无意识的理性,亚里
2. 近代理性对世界的外化 西方近代哲学不但是重建并发展 人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性自身 出发外化世界的过程,外化世界是不 同于简单的把世界与个体相对立,而 是将世界纳入认识个体理性范围中,这 种外化集中体现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 学体系中。 (1) 康德的批判哲学。由于受了 休谟怀疑论的影响,开始了康德哲学 的“批判时期”。康德自己曾说:休谟 “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 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 完全不同的方向。”[8] 康德的《纯粹理 性批判》主要在回答休谟提出的问题, 康德在书中提出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 可能”。莱布尼茨提出 “充足理由律” 补充“矛盾律”,企图把后天经验知识 先天地综合起来,康德认为莱布尼茨 独断地使用上帝的 “前定和谐” 作为 充足理由律的补充,是对经验的不合 法的超越。在康德看来,不必设定上 帝的作用,只要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 考察,就能找到先天综合判断的根据。 他发现,感性和理性的“前定和谐”确 实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由上帝保证,而 是人的知性的最高统觉能力的表现;这 种 “先验自我” 的能动统觉是感性和 知性能够结合根本保证,也是个体经 验知识具有普遍的客观必然性的先天 条件,但这样形成起来的知识仍只是 有关经验现象的知识,不是对物自体 的认识。康德认为只有把认识严格局 限在主观的经验范围内,打消认识物 自体的非分之想,才能获得真知。 相对于经验派和理性派的从客观 世界获得知识,康德认为单纯通过经 验或理性认识世界会陷入“二律背反”, 在通过理性外化世界的道路上,康德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德国 思辨哲学的顶峰黑格确立的同笛卡尔 提出的 “我思故我在” 一样确立了自 我意识的确定性,不同于笛卡尔的是, 在确立了“我思”的第一原理之后,黑 格尔撇开客观对象,单以自我意识的 能动活动为基础,建立整个人类知识 及其“对象性”,是一种主观知识“外 在化” 的过程,将客观世界纳入理性 认识之中。 三、意义及影响
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要求摒弃“中 世纪式的理性” 呼唤一种新的理论与 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孕育在自由的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思想家于是开始了 对经院哲学反思和批判。十五、十六 世纪是欧洲哲学史上重要的转折期,人 文主义及自然哲学思潮迅速发展,“人 文主义者冲破神学的迷雾,离开人的 社会性、历史性去探寻纯粹的、抽象 的人的本质”。[6]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从 中世纪神的理性走出来转向人的理性, 并提出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 我都具有”。文艺复兴时期是破除神的 理性,重唤人的理性,恢复人的尊严 的时期,这种对人性的重新思考对后 来的科学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 文主义者对人的理性本质的探求,是 新兴资产阶级从人的感性特点到人的 理性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它丰富了人 性论和人道主义的内容,进一步揭露 了神学造成的愚昧、黑暗、没落,为
作为一个唯物的理性主义者,在 斯宾诺莎看来,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 的,可以把知识分为三类:由感官经 验得来的知识,由理性得来的知识,由 理性直观得来的知识。其中第一类是 “虚妄的原因”,第二类、第三类是必 然真实的,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观念本身的清楚、明白是真观念的内 在标志。心灵应遵循的途径是:首先 确认真观念,然后根据真观念下定义, 最后根据定义推论。
士多德的理性则暗含了作为认识主体 的人的觉醒,“古代希腊哲学从赛诺芬 尼开始将人格神转变为理性神,这个 过程经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直到亚 里士多德将它确定为不动的动者,就 是理性,就是思想,可以说是达到了 顶峰”。[4]
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中世纪,哲 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人的理性被上帝 的理性取代,“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 它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 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中的 科目”[5] 但是,中世纪的神学家为论 证上帝的存在所使用的工具恰恰是理 性,上帝的理性根本是人的理性产物, 人的理性在上帝理性的遮掩之下保存 下来,但是经过中世纪的理性仍不完 备,这种不完备在后来的文艺复兴运 动中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 [2] [4] 汪子 嵩. 希 腊哲 学史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5]《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6] [7] 冒丛虎. 欧洲哲学通史 [M]. 天 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8] 康德.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M]. 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5
近代哲学在历时和共时上都产生 了重大影响,在共时上主要体现在对 政治、科技的影响,在历时上则主要 体现在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
1. 对近代西方科技、政治的影响 西方近代哲学是在近代自然科学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总结自然科学 时间和所运用的方法产生、发展起来 的,同时也反过来给科学研究的实践 以理论指导并提供了较系统、自觉地 科学方法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的同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资产 阶级的各种社会、政治、法律、道德 等学说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种基 础上建立起来社会契约论、人道主义、 自然法学说也进一步为新兴资产阶级 所从事的反封建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 了理论基础。 2. 对现代西方哲学理性的影响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是指马 克思主义产生后当代的西方哲学,现 代的西方哲学中虽然出现了“反理性” 思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实际上 是从反面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所致,因 为没有理性也就没有所谓的反理性主 义哲学。同时,也因为人们对反理性 主义哲学的不满而重新拿起了理性主 义的武器,造成理性主义在现代的某 种复兴。例如结构主义的兴起就是因 人们不满于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思 想所产生的。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西方近代 哲学的主流是一种人的有意识的理性 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从理性自身 去外化整个世界的过程,这对当时和 对现代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笔者 认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与其说是 一种认识论转向倒不如说是理性主义 更为恰切。
44
学术沙龙
2011.04
学教育
一是由果溯因的“分析法”,二种是由 因索果地“综合法”,所谓理性活动就 是“心灵的推理”,就是心中各种感觉 观念的加减。
后来的约翰·洛克强调唯物主义 和经验主义,他提出“白板说”,断言 心灵是一块白板,没有天赋的思辨和 实践原则,一切知识都源于后天经验。 经验分两类:外部感觉经验和内部反 省经验,心灵对观念加以抽象,由此 得到复杂、抽象的观念。自我意识在 洛克这里得到了明确。
学教育 2011.04
学术沙龙
理性主义: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
张贺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为经验派和理性派,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国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 是认识论转向,但总体来看,经验派和理性派在认识论转向背后的支撑都是理性主义,包括近代哲学外化过 程中对康德、黑格尔等的影响中都可以有理性主义的支撑作用。本文从理性探源入手,通过对理性派及经验 派的主要人物观点的论述,分析理性对二者的支撑及外化过程的作用。
[关键词] 西方近代哲学;理性;外化
对于何为近代哲学的主题,国内 学界持不同观点。大多数学者将近代 哲学的主题看作本体论后的认识论转 向,即从研究世界由什么构成到研究 以下三个问题:1、人有无认识能力 2、 如果有,通过什么能力认识世界 3、人 以什么标准判断认识是否为真,由此 发展出经验派和理性派。对于国内学 界的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笔 者认为仅仅将近代哲学的主题看作认 识论的转向并不完全恰当,还要看到 近代哲学虽然经历了认识论转向,但 其主题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即 1、建 立了近代理性并不断完善化 2、不断从 理性本身出发外化世界。
作者简介:张贺(1984—),男,河北 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政治与公共管理。
45
发展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科学、文化、教 育,发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理 论基础。”[7]
二、近代理性的建立、发展及外化 1. 近代理性的建立和发展 理性在近代大致呈三种形式:① 把理性作为人的认识能力,如洛克的 白板说;②把理性看做人的本质,如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③把理性当 做客观世界的精神,如黑格尔的 “绝 对精神”。在古希腊自然理性,中世纪 神理性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理性的基 础上,近代哲学思考、建立并发展出 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如果说近代以前 理性是一种无意识的,那么近代的理 性建立的出发点就是人的认识,是更 具完备意义的。 “经验派” 和 “理性派” 是近代哲 学的主流派别,在这个时期,二者因都 推崇人的理性、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而 同属于理性主义哲学,虽然观点不同, 但却是相互批判吸收的。 经验派的主要观点是承认知识和观 念源于经验。强调观察、实验,倡导经 验归纳法、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实在性, 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和休谟。 始祖佛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和 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认 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感官直 觉是认识起点,倡导把经验与理性相 结合,个别上升为普遍的公理,达到 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但培根还没 有提倡明确的自我意识,仍是对自然 简单的反映和加工,霍布斯克服了培 根的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托马斯·霍布斯哲学的基本立场 是唯物经验主义,带有理性主义成分。 他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感觉,这 种感觉是外物和感觉器官的机械作用 引起的。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有两种,
与 “经验派” 强调知识源于经验 不同,“理性派” 认为认识源于理性, 强调数学方法的普遍意义、理性演绎 法、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必要性。“理 性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 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理性派创始人笛 卡尔怀疑并否定感官经验的可靠性,强 调理性思维的可靠性,认为心灵清楚 认识到的东西才是真的,并断言感官 具有欺骗性,观念分为三类,有些是 天赋的观念,有些是通过感官从外界 的来的,有些是心灵自己制造的,其 中唯有“天赋观念”推理的可靠基础。
大卫·休谟是一个主观唯心的经 验主义者,他把感觉分为两类:印象 和观念。印象是活跃的知觉,而观念 是比较微弱的,没有天赋观念,一切 都是感觉印象的摹本;人的理智对象 也有两类,即“观念的关系” 和“事 实”,前者我们由直观、推证发现其确 然性,后者只能通过感觉经验而得到 概然性的判断。
“经验派”认为确定知识源于经验, 其中包含理性主义因素,广义的理性 主义贯穿在“经验派” 之中,从培根 洛克是自我意识从不明显到明显的变 化过程。
唯心理性主义者莱布尼茨认为心 灵像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观念和真 理是作为禀赋、自然的潜能存在于心 的,他将真理分两种:推理的真理和 事实的真理。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 偶然的,推理的真理是根据“矛盾律”,
百度文库
它不依赖经验而是来自 “天赋的内在 原则”,是我们凭借理性直觉或理性推 论获得的;事实的真理根据 “充足理 由律”,是我们依赖感官经验获得的, 这种知识是不确定的。
2. 近代理性对世界的外化 西方近代哲学不但是重建并发展 人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从理性自身 出发外化世界的过程,外化世界是不 同于简单的把世界与个体相对立,而 是将世界纳入认识个体理性范围中,这 种外化集中体现在康德和黑格尔的哲 学体系中。 (1) 康德的批判哲学。由于受了 休谟怀疑论的影响,开始了康德哲学 的“批判时期”。康德自己曾说:休谟 “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并且在我 对思辨哲学的研究上给我指出来一个 完全不同的方向。”[8] 康德的《纯粹理 性批判》主要在回答休谟提出的问题, 康德在书中提出 “先天综合判断如何 可能”。莱布尼茨提出 “充足理由律” 补充“矛盾律”,企图把后天经验知识 先天地综合起来,康德认为莱布尼茨 独断地使用上帝的 “前定和谐” 作为 充足理由律的补充,是对经验的不合 法的超越。在康德看来,不必设定上 帝的作用,只要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 考察,就能找到先天综合判断的根据。 他发现,感性和理性的“前定和谐”确 实是存在的,但并不是由上帝保证,而 是人的知性的最高统觉能力的表现;这 种 “先验自我” 的能动统觉是感性和 知性能够结合根本保证,也是个体经 验知识具有普遍的客观必然性的先天 条件,但这样形成起来的知识仍只是 有关经验现象的知识,不是对物自体 的认识。康德认为只有把认识严格局 限在主观的经验范围内,打消认识物 自体的非分之想,才能获得真知。 相对于经验派和理性派的从客观 世界获得知识,康德认为单纯通过经 验或理性认识世界会陷入“二律背反”, 在通过理性外化世界的道路上,康德 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德国 思辨哲学的顶峰黑格确立的同笛卡尔 提出的 “我思故我在” 一样确立了自 我意识的确定性,不同于笛卡尔的是, 在确立了“我思”的第一原理之后,黑 格尔撇开客观对象,单以自我意识的 能动活动为基础,建立整个人类知识 及其“对象性”,是一种主观知识“外 在化” 的过程,将客观世界纳入理性 认识之中。 三、意义及影响
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要求摒弃“中 世纪式的理性” 呼唤一种新的理论与 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孕育在自由的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思想家于是开始了 对经院哲学反思和批判。十五、十六 世纪是欧洲哲学史上重要的转折期,人 文主义及自然哲学思潮迅速发展,“人 文主义者冲破神学的迷雾,离开人的 社会性、历史性去探寻纯粹的、抽象 的人的本质”。[6] 这个时期的哲学家从 中世纪神的理性走出来转向人的理性, 并提出 “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特性 我都具有”。文艺复兴时期是破除神的 理性,重唤人的理性,恢复人的尊严 的时期,这种对人性的重新思考对后 来的科学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人 文主义者对人的理性本质的探求,是 新兴资产阶级从人的感性特点到人的 理性本质的认识的深化,它丰富了人 性论和人道主义的内容,进一步揭露 了神学造成的愚昧、黑暗、没落,为
作为一个唯物的理性主义者,在 斯宾诺莎看来,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 的,可以把知识分为三类:由感官经 验得来的知识,由理性得来的知识,由 理性直观得来的知识。其中第一类是 “虚妄的原因”,第二类、第三类是必 然真实的,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 观念本身的清楚、明白是真观念的内 在标志。心灵应遵循的途径是:首先 确认真观念,然后根据真观念下定义, 最后根据定义推论。
士多德的理性则暗含了作为认识主体 的人的觉醒,“古代希腊哲学从赛诺芬 尼开始将人格神转变为理性神,这个 过程经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直到亚 里士多德将它确定为不动的动者,就 是理性,就是思想,可以说是达到了 顶峰”。[4]
在基督教一统天下的中世纪,哲 学成为神学的婢女,人的理性被上帝 的理性取代,“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 它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 合并到神学中,使他们成为神学中的 科目”[5] 但是,中世纪的神学家为论 证上帝的存在所使用的工具恰恰是理 性,上帝的理性根本是人的理性产物, 人的理性在上帝理性的遮掩之下保存 下来,但是经过中世纪的理性仍不完 备,这种不完备在后来的文艺复兴运 动中得到了改善。
参考文献: [1] [2] [4] 汪子 嵩. 希 腊哲 学史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5]《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6] [7] 冒丛虎. 欧洲哲学通史 [M]. 天 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 [8] 康德. 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M]. 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5
近代哲学在历时和共时上都产生 了重大影响,在共时上主要体现在对 政治、科技的影响,在历时上则主要 体现在对后现代哲学的影响。
1. 对近代西方科技、政治的影响 西方近代哲学是在近代自然科学 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总结自然科学 时间和所运用的方法产生、发展起来 的,同时也反过来给科学研究的实践 以理论指导并提供了较系统、自觉地 科学方法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的同时,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为资产 阶级的各种社会、政治、法律、道德 等学说也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这种基 础上建立起来社会契约论、人道主义、 自然法学说也进一步为新兴资产阶级 所从事的反封建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 了理论基础。 2. 对现代西方哲学理性的影响 所谓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是指马 克思主义产生后当代的西方哲学,现 代的西方哲学中虽然出现了“反理性” 思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实际上 是从反面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所致,因 为没有理性也就没有所谓的反理性主 义哲学。同时,也因为人们对反理性 主义哲学的不满而重新拿起了理性主 义的武器,造成理性主义在现代的某 种复兴。例如结构主义的兴起就是因 人们不满于存在主义的非理性主义思 想所产生的。 所以,从总体上来看,西方近代 哲学的主流是一种人的有意识的理性 重建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从理性自身 去外化整个世界的过程,这对当时和 对现代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笔者 认为,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与其说是 一种认识论转向倒不如说是理性主义 更为恰切。
44
学术沙龙
2011.04
学教育
一是由果溯因的“分析法”,二种是由 因索果地“综合法”,所谓理性活动就 是“心灵的推理”,就是心中各种感觉 观念的加减。
后来的约翰·洛克强调唯物主义 和经验主义,他提出“白板说”,断言 心灵是一块白板,没有天赋的思辨和 实践原则,一切知识都源于后天经验。 经验分两类:外部感觉经验和内部反 省经验,心灵对观念加以抽象,由此 得到复杂、抽象的观念。自我意识在 洛克这里得到了明确。
学教育 2011.04
学术沙龙
理性主义: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
张贺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 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流派为经验派和理性派,西方近代哲学的主题国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 是认识论转向,但总体来看,经验派和理性派在认识论转向背后的支撑都是理性主义,包括近代哲学外化过 程中对康德、黑格尔等的影响中都可以有理性主义的支撑作用。本文从理性探源入手,通过对理性派及经验 派的主要人物观点的论述,分析理性对二者的支撑及外化过程的作用。
[关键词] 西方近代哲学;理性;外化
对于何为近代哲学的主题,国内 学界持不同观点。大多数学者将近代 哲学的主题看作本体论后的认识论转 向,即从研究世界由什么构成到研究 以下三个问题:1、人有无认识能力 2、 如果有,通过什么能力认识世界 3、人 以什么标准判断认识是否为真,由此 发展出经验派和理性派。对于国内学 界的这种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笔 者认为仅仅将近代哲学的主题看作认 识论的转向并不完全恰当,还要看到 近代哲学虽然经历了认识论转向,但 其主题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即 1、建 立了近代理性并不断完善化 2、不断从 理性本身出发外化世界。
作者简介:张贺(1984—),男,河北 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政治与公共管理。
45
发展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科学、文化、教 育,发展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提供了理 论基础。”[7]
二、近代理性的建立、发展及外化 1. 近代理性的建立和发展 理性在近代大致呈三种形式:① 把理性作为人的认识能力,如洛克的 白板说;②把理性看做人的本质,如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③把理性当 做客观世界的精神,如黑格尔的 “绝 对精神”。在古希腊自然理性,中世纪 神理性和文艺复兴时期人的理性的基 础上,近代哲学思考、建立并发展出 近代意义上的理性,如果说近代以前 理性是一种无意识的,那么近代的理 性建立的出发点就是人的认识,是更 具完备意义的。 “经验派” 和 “理性派” 是近代哲 学的主流派别,在这个时期,二者因都 推崇人的理性、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而 同属于理性主义哲学,虽然观点不同, 但却是相互批判吸收的。 经验派的主要观点是承认知识和观 念源于经验。强调观察、实验,倡导经 验归纳法、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和实在性, 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和休谟。 始祖佛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和 观念起源于感性世界的基本原则,认 为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感官直 觉是认识起点,倡导把经验与理性相 结合,个别上升为普遍的公理,达到 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识。但培根还没 有提倡明确的自我意识,仍是对自然 简单的反映和加工,霍布斯克服了培 根的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托马斯·霍布斯哲学的基本立场 是唯物经验主义,带有理性主义成分。 他断言人类所有的知识都来自感觉,这 种感觉是外物和感觉器官的机械作用 引起的。我们获得知识的方法有两种,
与 “经验派” 强调知识源于经验 不同,“理性派” 认为认识源于理性, 强调数学方法的普遍意义、理性演绎 法、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必要性。“理 性派” 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笛卡尔、斯 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理性派创始人笛 卡尔怀疑并否定感官经验的可靠性,强 调理性思维的可靠性,认为心灵清楚 认识到的东西才是真的,并断言感官 具有欺骗性,观念分为三类,有些是 天赋的观念,有些是通过感官从外界 的来的,有些是心灵自己制造的,其 中唯有“天赋观念”推理的可靠基础。
大卫·休谟是一个主观唯心的经 验主义者,他把感觉分为两类:印象 和观念。印象是活跃的知觉,而观念 是比较微弱的,没有天赋观念,一切 都是感觉印象的摹本;人的理智对象 也有两类,即“观念的关系” 和“事 实”,前者我们由直观、推证发现其确 然性,后者只能通过感觉经验而得到 概然性的判断。
“经验派”认为确定知识源于经验, 其中包含理性主义因素,广义的理性 主义贯穿在“经验派” 之中,从培根 洛克是自我意识从不明显到明显的变 化过程。
唯心理性主义者莱布尼茨认为心 灵像一块有纹路的大理石,观念和真 理是作为禀赋、自然的潜能存在于心 的,他将真理分两种:推理的真理和 事实的真理。前者是必然的,后者是 偶然的,推理的真理是根据“矛盾律”,
百度文库
它不依赖经验而是来自 “天赋的内在 原则”,是我们凭借理性直觉或理性推 论获得的;事实的真理根据 “充足理 由律”,是我们依赖感官经验获得的, 这种知识是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