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笃《望岳》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华试题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华试题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髓试题
1.阅读下面的唐诗
,回答后边的问题。

( 4 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如何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1)高大雄伟
(2)不畏困难,勇于攀高的英气壮志。

(二)阅读下面诗歌
,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每题 2 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点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愉悦之情。

《望岳》阅读习题及答案

《望岳》阅读习题及答案

个人收集整理-ZQ《望岳》习题.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地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地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地地气势和地景色..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地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地特点..“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地..“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地语句:.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地语句:.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地语句:.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地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地誓言地语句:. 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地语句:.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地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地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地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地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地哲理?.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答案:.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高大雄伟.神奇秀丽.参天耸立 . 诗人对祖国山河地热爱.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地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地景象.(强调不是简单地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地语言描绘)“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地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地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地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地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地高大巍峨..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地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地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地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地热爱.、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地高大雄伟,神奇秀丽.、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地形象.(如果考试时要求“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只需要答出其中一点就得分.1 / 1。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望岳》《春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望岳》《春望》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望岳》《春望》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望岳》中诗人仰望的泰山巍峨雄奇,《春望》中诗人所望长安因战乱残破不堪。

B.《望岳》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泰山神奇秀丽,《春望》借花表达了感时伤世之情。

C.两首诗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并且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D.《望岳》一诗景象壮阔,风格雄放刚健,《春望》景象破败凄凉,风格沉郁顿挫。

47.《望岳》和《春望》,内容都围绕“望”字展开,请简要说明在两首诗中诗人分别望见了怎样的景观,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情感。

【答案】46.C 47.《望岳》景观:泰山的高大巍峨和神奇秀丽。

情感:热爱、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或“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景观:长安城凄惨破败(或沦陷后的国都长安的断壁残垣、荒芜破败)。

情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或感时伤怀)、念家悲己的感情。

【解析】46.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C. 《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

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而《春望》运用了对偶、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春望》没有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本项说法不当;故选C。

47.本题考查比较六十。

《望岳》的“望”字:望到了泰山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泰山的遮天蔽日的形象。

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本诗中“岱宗”指的是什么?**答案:**“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位于山东,是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 (2)诗中“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诗人用“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景色,意指泰山的美景是自然界的杰作,具有非凡的神韵和秀美。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立志攀登至泰山之巅,以俯瞰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里的“凌绝顶”意味着达到最高点,而“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能够看到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从而体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高远的志向。

##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岱宗夫如何”中的“夫”:**答案:**“夫”在这里用作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用于加强语气。

- “齐鲁青未了”中的“未了”:**答案:**“未了”指的是没有结束,这里形容泰山的青翠景色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 (2)翻译下列句子。

- “造化钟神秀”:**答案:**自然界集中了神奇的秀美。

- “荡胸生层云”:**答案:**心胸中激荡起层层云气。

### (3)文章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阴阳割昏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大,山的南北两面,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明暗分明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用阴阳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望岳》阅读题及答案

《望岳》阅读题及答案

《望岳》阅读题及答案
《望岳》阅读题及答案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5、⑴D⑵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望岳阅读答案-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望岳阅读答案-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望岳阅读答案-中考古诗鉴赏真题(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望岳阅读答案-中考古诗鉴赏真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望岳_3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望岳_3

中考语文试题汇编诗词鉴赏——望岳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①齐鲁青未了未了:②会当凌绝顶会当: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参考答案:(1)①不尽②终要,终当(2)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诗, 达成第 4-5 题。

(5 分 )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 对上边诗歌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 全诗环绕“望”字着笔, 由眺望到近望, 再到凝视 , 最后是
俯望。

B.“齐鲁青未了”一句运用了齐鲁的历史典故来衬托出泰山
之高。

C.“割”字写出了泰山以其高度将南北的阳光切断 , 突出其铺天
盖地的形象。

D.颈联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泰山独有的景观, 储藏着诗人对
泰山的热爱。

5.“会当凌绝顶”中的“凌”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
请用自己的话归纳。

(2 分 )
4.(3分)B(简析:“齐鲁”指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地理地点, 未用历史典故 )
5.(2 分) 不怕困难 , 敢于登攀绝顶 , 俯视全部的壮心气派和远大
志向。

( 意意思对即可 )。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答案】25.B 26.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颔联前一句“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一句“割”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泰山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选项“比喻的手法”表述有误;故选B。

26.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概。

这两句诗朗朗上口,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鼓励了无数人在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敢攀登,因此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就因“割”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赏析“割”字的妙处。

【答案】27.D 28.示例:“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写出了泰山横亘而形成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情形(或者“泰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表现了山的雄伟高峻,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解析】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诗人登临绝顶”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的意思是定当,一定要。

表明诗人未登顶前的雄心和气概,而非登临绝顶之后的感慨;本项有误。

故选D。

28.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态势。

泰山之高,使得山南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昼,而山北面则被阴影笼罩,昏暗如夜。

一个“割”字,生动地表现了泰山如同一把大刀,将天地、明暗一分为二,突出了山的分界鲜明,强调了泰山的高峻和气势。

它不仅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而且突显了山的气势磅礴,使读者感受到山的宏大与威严。

“割”以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崇敬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同是借景抒怀,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人生追求有何异同?
【答案】同: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追求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异:杜诗更侧重目标的确立、目标的高远;
王诗更侧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可从主题或内容方面比较异同。

《望岳》的写作背景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相同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意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两句是写作者登楼所感,意在鼓励人们追求进步、积极向上。

所以,两句诗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并有为理想目标而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

不同点:依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意可知,杜甫在诗歌中体现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侧重人生目标的确立。

依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意可知,王之涣的诗歌侧重体现了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及其过程。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18、跨越百年的美丽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写词语经过居里夫人的wán qiánɡ()拼搏,镭终于在世人面前放射出光芒。

居里夫人为人类作出了zhuó yuè()的贡献。

她既不是为了rónɡ yù()也不是为了tóu xián( ),而是为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镭射线能破坏、杀死细胞和细菌, yǒu xi ào 控制qīn shí()人类健康的癌细胞,帮助治疗癌症。

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无比敬敬仰。

2、按要求选一选(1)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远的性格 B.白净的脸庞 C.淡泊的神情(2)加点字音节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尘埃挨打 B.头衔街道 C.酸碱减法(3)部首判断正确的两项是()A.兜(白) B.毒(母) C.匣(匚)3.用“味”字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跨越百年的美丽》令人()无穷。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玛丽·居里终日在破木棚里忍受刺鼻的( ),品尝疲劳的( )。

她一生所作的贡献值得我们细细()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

②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1)括号里的词语,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精神。

(2)以下不是支撑居里夫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科学实验的力量是()A.不断探索、寻求真知的科学精神B.荣誉和奖金C.为科学献身的精神(3)仿照例子,表达你对“美丽”的看法。

美不在外表,而在内心!美丽是袁隆平用一生的精力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美丽是美丽是5.对本课题目“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

B.居里夫人长得很美,过一百年人们还记得她。

C.居里夫人伟大的研究成果,以及她那坚定执著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望岳》《登飞来峰》《独坐敬亭山》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望岳》《登飞来峰》《独坐敬亭山》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望岳》《登飞来峰》《独坐敬亭山》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

”登高成为文人抒怀的一种途径。

这组诗中共同使用了“①”的意象,意蕴丰富:《望岳》中其缭绕山间,诗人望之,感到②,不禁产生了登山的渴望;《登飞来峰》用其借代奸邪小人,用典直抒胸臆,表现作者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独坐敬亭山》中其无伴且慢慢飘离,读之,便能深切感受到作者的③。

31.古代文人万般诸事皆可抒怀,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的一项是()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答案】30.云心胸激荡孤独、无奈31.A【解析】3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

结合《望岳》“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可知,这三首诗中共同使用了“云”的意象;《望岳》中的“曾云”,“曾”同“层”,重叠。

“曾云”即“层云”,诗人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独坐敬亭山》中的“孤云”是指天上孤单的白云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孤独和无奈。

据此概括作答。

3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情感。

A.“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表达了作者时逢战乱对离散亲人、兄弟的担忧。

同时战乱一家堪忧而千家堪忧,更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那变革现实、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故选A。

《望岳》阅读习题及答案

《望岳》阅读习题及答案

望岳习题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的气势和的景色;2. “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3.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特点;4.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5.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6. 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7. 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8. 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9. 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的语句:10. 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11. 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13. 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2.高大雄伟 3.神奇秀丽 4.参天耸立 5.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6.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积聚、汇聚之意;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12.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13.1、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3、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如果考试时要求“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只需要答出其中一点就得分;。

《望岳》诗歌鉴赏及答案

《望岳》诗歌鉴赏及答案

《望岳》诗歌鉴赏及答案第一篇:《望岳》诗歌鉴赏及答案诗歌鉴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望岳》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则形象的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2、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4、理解不正确的是(D)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唐·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华试题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华试题

望岳中考语文诗歌精华试题
1.阅读下面的,答复后面的问题。

(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高大巍峨
(2)不畏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二)阅读下边,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4分,每题2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2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除了必要地大量阅读,还应该适当地进行练习题的训练。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1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1B12、“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岳》阅读练习及答案篇2四、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分)8.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本诗开篇以设问提起,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雄奇壮阔生发的感慨。

“青未了”突出了泰山苍翠、连绵不断的特点。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阴阳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写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视野,时已薄暮,诗人顿觉眼界大开。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答案:8、【解答】ABC.正确;D.有误,“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赏析有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望岳》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望岳》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望岳》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选择题: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