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经典题目(附答案)
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不求甚解(节选)-阅读理解答案解析【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https://img.taocdn.com/s3/m/1894c7bd81c758f5f61f679c.png)
12.(1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做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种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不求甚解 练习
![不求甚解 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ce3dee76294dd88d0d26b39.png)
《不求甚解》练习一、课内练习:1、加点字注音:咬文嚼.字()2、文中作者所要批判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作者自己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段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读书”与“不求甚解”之间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求甚解”的确切含义是什么?6、文中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练习:(1)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2)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并不尽然。
(3)其实,人们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
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
何尝没有时间读书呢?(4)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不求甚解》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不求甚解》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5c95d1804d2b160a4ec007.png)
阅读训练一. 学校积极参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
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请阅读后认真完成第(1) — (3) 题。
①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
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
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为宗旨,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本期“经典阅读”活动推荐的名著是:《童年》(高尔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 、《名人传》(罗曼•罗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
阅读经典吧,经典著作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你干渴的心田,绽放你理想的花朵;。
1. 标序号的四句话有两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
第句,修改意见:第句,修改意见:2. 仿照画线部分补写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语意连贯,结构基本相同,修辞手法一致。
3.为配合“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校刊《萌芽》将开辟专栏绍这四部名著,请为二.阅读《善读可医愚》,完成以下问题。
①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
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
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
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
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
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
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
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
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②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
“善读”这点很重要。
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精品课件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213a729561252d381eb6e38.png)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求甚解”和“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在读书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因人因时因 书而异。
父亲的家世我也是成人后才得知,但 在我很 小时候 ,我就 知道他 的成份 是地主 。在那 个唯成 分论的 年代里 ,我好 像天生 就低人 一等。 别的孩 子肆意 欺负我 ,我不 敢做丝 毫抵抗 ,我怕 他们骂 我是“ 小地主 ”;小 学每学 期开学 都要填 成份, 那是我 最伤心 欲绝的 时刻。 每次在 我胆颤 心惊地 填上“ 地主” 时,我 都有生 不如死 的感觉 。为此 我曾经 在心里 恨过父 亲很长 时间, 我恨他 让我小 小年纪 就要承 受那么 多的屈 辱和难 堪!
我问他:不想读书是不是觉得功课太难 了?
他答道:也没有多难,就是不想太累了 ,高考 复习很 无聊。
我劝他:再坚持几个月,苦一阵子熬一 熬就过 去了。
他回答得很干脆:太没劲!考上又能怎 么样? 现在我 家邻居x x大学 毕业上 班了, 挣的还 没我爸 高呢!
我再问他:你爸爸现在一身伤病常年要 吃药, 你不是 不知道 吧,还 有,你 爸爸为 了多挣 点钱, 一年到 头在外 面跑, 只有过 年才能 回家一 趟,这 些你也 很清楚 吧?
他无话可说了。
最后,我实在忍不住,不得不扎他一句 :
“如果现在你连高考都比不过别人,凭 什么以 后你能 比别人 成功? ”
微信那头一阵静默。
后来,小立打消了退学的念头,告诉家 人他会 继续读 书,备 战高考 。
从十八线小城出身,依靠读书这条独木 桥,到 如今过 上在旁 人眼里 还不错 生活的 我,只 想用自 己的亲 身经历 ,告诉 小立这 样的年 轻人:
常听见这样的感叹:要是当初2018年 中国大 学毕业 生薪酬 排行榜 通过对 280多 万以及 多届毕 业生调 研后, 计算出 了各高 校毕业 生的薪 酬状况 。
《不求甚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求甚解》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ee76a7763231126edb11ca.png)
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
(14分)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
《不求甚解》精品课件 【练习含答案】
![《不求甚解》精品课件 【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a9b6e9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4.png)
C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8.下列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C
A.我们既不能彻底反对也不能片面支持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B.读书做学问必须严谨,坚决杜绝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C.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D.读书不能死抠一字一句,有些不重要的书也可以马马虎虎。
内容梳理
说说陶渊明式“不求甚解”的含义。
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虚心, 不要骄傲自负;二要前后贯通,不固执于一点。
批驳方式 边驳边立,条理分明。
本文的作者在树立批驳的靶子后,从“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 明此话的两层含义,提倡“不求甚解”的虚心的读书态度,如此,便 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之后,作者又从“会意”的角度入手,举例指出 古人读书就是“不求甚解”,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读书不要死抠 字眼儿,为某一局部放弃了整体,而在于会意。在文末,作者强调了 重要的书要反复读。作者便是如此在批驳别人的观点的过程中,逐步 阐明自己的主张的。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词语释义 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 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 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 达的样子。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 观其大略:只看事物的大概,不研究它的小细节。
题目解析
“不求甚解” 出处出 自 陶 潜 《 五柳 先 生 传 》 : “好读书 ,不求甚解” 。 原意是读书 只 领会要旨 ,不过 于在字句上花工夫, 属褒义。
文章主题
《不求甚解》一文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 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 反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 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精神实质。
不求甚解 阅读理解答案
![不求甚解 阅读理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389a98ba0d4a7303763a43.png)
1.这篇文章从论证方式上分属于什么议论文 ?批驳的靶子是什么?(2分)
驳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的概括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 (3分) 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也就是不求甚解。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4分)
首先承认读书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然后通过 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 可以分开论述); 接着提出观点:读书的要诀,全 在于会意;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 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
6.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⑦段有什么作用?(3分 ) 补充论证,论证了不求甚解绝不是马马虎虎,这样 使得文章的论证更加严密没有漏洞。
7.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结 合你的阅读经历谈谈体会。(3分)
(1)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 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 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 (2)不赞同。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求 甚解”实际上就是精读,强调的是读懂读透,这也是 读书的一种方法。 (3)以上两种读书法各有利弊。“求甚解”和"不求甚 解”的读书方法,在读书过程中应灵活应用,因人因 时因书因需而异。
4.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2分)
(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 (2)读书的方法, 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 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
5.第⑥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 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 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 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 样能取得成功)。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习题 (有答案)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习题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cfa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1.png)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习题(有答案)【2019年中考益阳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现在,焦虑、着急和不耐烦仿佛成了一些人的常见病,干什么事都显得急不可耐,总是等不得、坐不住、慢不了和静不下。
②比如,有的人看到他人成名成功了,一下子会乱了自己的方寸、节奏和步伐,变得焦躁不安、心慌意乱;有的人看到他人提拔重用了,顿时沉不住气,千方百计走捷径;有的人则经不起一点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弯路和曲折,不愿也不舍得花更多时间做那些默默无闻、精雕细琢的事,恨不得一蹴而就,早日“梦想成真”;还有的人甚至变得有话不好好说,遇事不好好商量,碰到点问题动辄“一急二躁三冒火”,等等。
一言以蔽之,没耐心。
③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是“高尚的秉性”,能够成就事业,更成就人生。
④耐心成就成功之美。
在相当意义上说,耐心是成功的“通行证”。
在人生的征途上,哪有一帆风顺?总会遭遇挫折,有时还布满荆棘,如果没有耐心,不能坚持到底的话,则很难看到成功的模样。
⑤耐心成就过程之美。
耐心是一种积极的等待和良好的心态。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
《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
”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
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
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从谈起。
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
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
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
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成就人生之美。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求甚解》基础练习
![《不求甚解》基础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78a4a43f59eef8c75fbfb3ee.png)
《不求甚解》基础练习1.下列各组加黑字音全正确的一项()。
A.鄙视(bì)怡情(yí)滞碍(zhì)吹毛求疵(cī)B.藻视(zăo)统筹(chóu)狡黠(jié)寻章摘句(zāi)C.诀窍(qiào)伦理(lùn)诘难(jí)狂妄自大(wàng)D.阐证(chăn)修剪(jiăn)睾肾(gāo)开卷有益(yì)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装潢消遣羡慕缺陷B.辩驳辩证辩析辩论C.专研专心专注专科D.揣摩湍急踹开湍雪3.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语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一项是()。
A.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使心情愉快)B.书有可浅尝者,有可蚕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
(用舌尖辨别食品的滋味)C.若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这里指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D.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谈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打开书本阅读从中获得收益)4.培根是______国科学家。
5.《不求甚解》的作者是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本文选自______。
6.读史使人______,读诗使人______,数学使人______,科学使人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
7.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狡黯()诘难()滞碍()阐证()劝诫()死抠()8.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统chóu()澡饰()làn加()味同jiáo蜡()吹毛求呲()huò然贯通()9.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怡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寻章摘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2013江苏连云港中考试题(二)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2013江苏连云港中考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5327f9f68bd63186bdebbc13.png)
不求甚解阅读答案(2013江苏连云港中考试题)不求甚解邓拓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bdb1d0cc22bcd126ff0cb3.png)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
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
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
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
初中语文九下四单元13课《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跟踪测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九下四单元13课《短文两篇之不求甚解》跟踪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5cb7e2804d2b160a4ec034.png)
《不求甚解》跟踪测试题
1、马南邨,原名(),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有杂文集《》等。
2、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3、判断第五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作用。
4、第七段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5、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看法的。
《不求甚解》跟踪测试题答案
1、邓拓、《燕山夜话》
2、主要观点:不求甚解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具体内容:读书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了解大意;要重视整体理解,不在文字上钻牛角尖;要注重把握精神实质;
3、举例论证;从反面举了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著作,实际却有很多曲解,因而被列宁批评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述了“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进而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不能去掉;作者明确“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的态度,这是作者对上文的补充论证,使本文的论证更加严密、更加全面。
5、看法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考查一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强化对议论文文体答题技巧的训练。
不求甚解(2007福建泉州永春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
![不求甚解(2007福建泉州永春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fd43878ad02de80d4d840c2.png)
不求甚解马南邨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4ec74d69dc5022abea00b4.png)
《不求甚解》阅读选择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不求甚解马南邨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求甚解
一:“好读书”与“不求甚解”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好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前提,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正因为如此才提出“不求甚解”一说。
二: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作者看来,“不求甚解”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表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二是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三:作者提出“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都书可随意而为之?
答:不是,作者只是提出了一种读书方法,关键在于会意,而真正重要的书则需要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样的读书是长期的,是能够得到收获的。
四:“一般人常常认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一句中“不尽然”中的“尽”可否省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
“尽”是全的意思,句意是不求甚解也不全是不好的,即不求甚解也有好的时候。
此处的“尽”字体现了议论文用词的严密性。
五:作者对“不求甚解”进行了怎样的论证?完成下表
事例结论
以谦虚的态度读每本书
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
思的著作
诸葛亮读书多而泛“大略”读书的人往往知识面更广
六: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两种读书要求:观其大略和认真读书,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
在这里“观其大略”的意思具体指阅读的方法,即读书要学会宽泛地浏览,而不纠结于细枝末节,“认真读书”则落实在读书态度上。
总结:
文章先竖靶子,后引出处,再释作者新解,接着援用例子、引用语录,加以阐述,最后总结上文。
文中的三处例证、引证,或古或今,或中或外,信手捏来,恰到好处。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和我们促膝谈心,娓娓道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