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编辑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赏识、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细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支配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制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抱负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每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老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老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舞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老师要每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舞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沟通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育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三年级国学诵读教案(一)(曾秀香)诵读经典之——《三字经》1、人之初教学目标: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4、通过诵读,使学生大胆释放自我。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
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PPT课件、三字经有关材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2、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3、教之道,贵以专。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六篇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升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升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好。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1. 理解国学经典的基本内容和内涵。
2. 掌握国学经典的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2. 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智慧和道德启示。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材。
2.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引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国学经典吗?有哪些国学经典的名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意义,解释国学经典对于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2. 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如《论语》或《三字经》,讲解其背景知识和故事情节。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前阅读一段国学经典文本,教师提供相关问题。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价值。
四、口头表达(2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国学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小组或个人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展示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国学经典知识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国学经典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如《古文观止》等。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国学经典展览或活动。
3. 鼓励学生写作关于国学经典的文章或作文。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任务。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年级上册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篇一:三年级诵读示范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地诵读文本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情感目标: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授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停顿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在诵读中的困难,如发音不准确、缺乏自信等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优秀的诵读作品或教师亲自示范,引导学生进入诵读的主题。
2. 讲解示范:教师详细讲解诵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正确的发音、语调、语气、停顿等,并亲自示范。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或个人进行诵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4. 总结评价:通过学生的实践,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进步。
5. 拓展延伸: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实践、小组合作等。
2.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展示、实物操作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练习诵读技巧和方法。
2. 作业:布置相关诵读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
3. 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优秀的诵读作品、语音教材等。
2. 教学工具:教学PPT、教学视频播放器、录音设备等。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提高诵读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所学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通过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八、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实践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1一、指导思想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品牌特色,扎实推进《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实施。
二、活动主题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三、活动内容1、参赛对象:三至五年级学生以校为单位参加诵读比赛。
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诵读。
2、诵读内容:选自《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材或经典古诗文(包括《三字经》《弟子规》《晨读对韵》《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
3、比赛形式:以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可以伴以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吟唱、舞蹈等不同形式,配乐表演与所朗诵篇章意境吻合,节奏和谐。
但要注意,参赛形式以诵读为主,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每个节目的时间请控制在6分钟内,超时者取消参赛资格。
4、比赛时间:(待定)5、比赛地点:(待定)四、评比奖励办法1、邀请教育局、县研训中心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
3、对获奖单位颁发集体荣誉奖状,对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指导教师(每个节目1——2名)颁发奖状。
五、相关事宜1、各校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参赛时,必须有专人带队,全程负责学生安全。
3、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2为了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我校特开展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一、指导思想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华传统文化里汲取精华,吸取智慧,我校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国学经典熏陶,提高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打造“书香校园”奠定基础。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设计_(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甲马营镇实验小学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三年级上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古今贤文》十篇及20首古诗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学生反复朗读: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播放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教师朗诵“经典要义”的三句话。
二、学生自读,引导熟读“经典要义”。
1.学生自由朗读“经典要义”,争取读熟。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3.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句话的大概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轻诺:轻易许诺。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点评: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2.抽生诵读,评价提高。
四、小结、交流:你读懂了写什么?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后反思
能熟读这四个小节的内容,并践行于自己的言行之中。
上课时间
执教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守诚信(五)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的8、9、10、11小节
诵
读
目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2、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3、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
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意义:第一,在一个崇尚物利、冷落读书的时代,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高贵。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显示出高远的文化眼光和对国家文化教育的责任心,所以,我说这是一种值得我们深表敬意的高贵!第二,在一个文化碰撞、五色杂陈的文化格局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这是一种坚守。
倡导并实践国学经典诵读实在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坚守,而这种坚守正是缘于对煌煌五千年文化的敬仰与挚爱!第三,在一个远离阅读、训练泛滥的教学生态下,倡导国学经典诵读,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弘扬。
在语文教学生态之下倡导国学诵读,让学生在与经典文本的亲密接触之中,在朗朗书声之中,在自我的理解感悟之中,去陶养感悟语言的灵性与润泽自我的人格。
这就是对语文教学之道的回归与弘扬,对教学观念的改变有着巨大的意义。
第四,中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中特别关键的时期,在高中学生中进行国学诵读的实验,这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雕塑的负责!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这时让他们读读经典,让学生在名篇佳句、锦绣华章的书香中熏陶浸染,既感受汉字内涵之深厚,又领悟人生哲理之睿智,就不单单是对语文教学的贡献了,用雅言传承文明,以经典浸润人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心灵的雕塑的尽职尽责!愿和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好,传承经典,润物无声。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讲:孝曾经,美国杂志记者劳特斯问李嘉诚先生: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勤劳?是比别人聪明?比别人更会沟通?李嘉诚就用两个字回答:气概。
气概是什么?气概是一个人的格局,一个人的高度。
如果一个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培养他的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章:《三字经》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三字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三字经》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三字经》中的故事讲解和品德教育。
教学步骤:1. 介绍《三字经》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三字经》全文。
3. 分段讲解《三字经》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的品德教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章:《弟子规》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学习中国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弟子规》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步骤:1. 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弟子规》全文。
3. 分段讲解《弟子规》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的诵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章:《百家姓》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百家姓》,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2.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教学内容:1. 《百家姓》的背景介绍和原文诵读。
2. 《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解释和理解。
3. 《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1. 介绍《百家姓》的背景和重要性。
2. 带领学生诵读《百家姓》全文。
3. 分段讲解《百家姓》中的重点字词和意思。
4. 通过家族故事,让学生了解《百家姓》中的家族传承和文化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百家姓》的理解和记忆。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小学三年级国学教案《天津市国学经典诵读指南》
三年级上学期《武清区国学经典诵读指南》教学设计草场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武清区国学经典诵读指南》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
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国学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弟子规》十四篇及“国学知识”三篇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其法只有一句话:“同学们,跟我念。
”只是让儿童多听多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默念……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神。
想方法多听多念。
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
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背,背不出来再看书,自己找难点,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
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兴趣、有信心。
最重要而特别要注意的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
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
三年级国学经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经典;2. 理解国学经典的价值和意义;3. 学习国学经典的诵读与抄写。
二、教学内容1. 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2. 《弟子规》的学习3. 《百家姓》的学习4. 《三字经》的学习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国学经典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导学引导学生讨论国学经典的概念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3. 学习《弟子规》3.1 通过阅读《弟子规》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起源和作者;3.2 分段学习《弟子规》,帮助学生理解每段规则的含义和作用;3.3 配以相关的示范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和记忆。
4. 学习《百家姓》4.1 通过阅读《百家姓》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百家姓》的特点和意义;4.2 分段学习《百家姓》,帮助学生掌握其中常见姓氏的读音和意义;4.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培养学生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5. 学习《三字经》5.1 通过阅读《三字经》的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来源和作者;5.2 分段学习《三字经》,帮助学生理解每篇诗句的意义和教导;5.3 配以相关的诵读和抄写活动,提高学生对《三字经》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6. 总结与拓展6.1 综合性学习任务:设计相关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篇国学经典进行研读、表演或创作,并在课堂上展示;6.2 拓展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其他经典著作,培养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表现,评价其发音准确性和语调抑扬的情况;2. 观察学生抄写国学经典的仪态和认真程度,评价其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程度;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展示,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国学经典课的学习,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尊重和追求。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教案
子曰:“弟子①,入则孝②,出则悌③,谨而信④,泛爱众⑤,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幼小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用前一种意义。
②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悌,是说要用悌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的人。
⑤过:过错,过失。
⑥惮:害怕,畏惧。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慎终:居父母丧,要依礼尽哀。终:指父母的去世。
②追远:祭祀祖先,要恭敬虔诚。远:指祖先。
子禽问于子贡曰①:“夫子至于是邦也②,必闻其政,求之与③?抑与之与④?”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⑤。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⑥?”
②针对情景二,让同学们设计出最好的解决矛盾的方法。
③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是否还碰见过这样的矛盾,提
出来让大家一起帮自己解决。
练习设计
把今天所学内容回家后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6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个体修订
教学内容
学习第一单元《守诚信》的第二节的经典诵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1第一单元守诚信课时集体备课内容个体修订教学内容学习第一单元守诚信的第二节的故事和生活实践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让学生在形象中感悟理解经典要义进一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国学课程《国学经典》教案
(三上)
班级:
教师:
2016年月至月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第一单元守诚信
第1课时
集体备课内容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6-1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6-1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上渔者》2、《陶者》3、《蚕妇》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三)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1-1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1-1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塞下曲(其三)》2、《哥舒歌》3、《塞下曲》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千字文》(四)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16-20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16-20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凉州词》2、《剑客》3、《乌江》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五)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21-2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1-25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1、《八阵图》2、《行宫》3、《河满子》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八阵图》2、《行宫》3、《河满子》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一.诵读内容:《千字文》(六)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千字文》26-29则。
2.了解这4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26-29则。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六、教学反思:杨山小学2017 -2018 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