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文中学会观察与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范文中学会观察与表达

如今中学生面对写作,尤其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着畏惧心理或者说满心困惑。拿到作文题,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写,或常常不知怎样下笔才好而成了言之无物,或不择材料瞎写一通而成了言之无序。现今的作文教学又大多围绕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等进行教学,这样教学虽也能融进观察与思考、语言与章法,但这样的作文教学让人感到作文教学似乎陷入一个无系统连贯性、随意性强的状态,教师教无明确的计划、无具体的目标,学生自然学无系统的思维方法,无一套比较完整的写作知识和方法。从而导致学生作文水平、作文质量难以提高。

一、在学习观察中正确运用五官

比如朱自清的《春》对景色的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视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花里带着甜味儿;(嗅觉、味觉)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像、视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听觉、视觉)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视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肤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嗅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听觉)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听觉)

如果从写作学角度来分析这两小段,我们就会发现作者之所以将春天到来时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运用了五官和运用了想像。这样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又获得新知,会激起模仿写作的兴趣。

二、学会细致观察和动用联想、想像

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新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在这一段中,作者对满井春天的足迹描绘得相当细腻,这得益于对景物的观察细致,以及运用联想和想像,将视觉感受化为形象化的语言。将这段细细分析给学生,让学生认真品味,定能获益不少。

三、学会观察人和社会场景

如杨绛的《老王》中对老王最后一次见面的描写: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这段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细致生动,完全得益于作家的细致观察和人文关怀,让我们读来无不感到触目惊心和悲酸。由此启发学生,做人要有一颗爱心,要注意观察我们身边的人。

再如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中最后一段“金满斗会”的场面描写:

大伙儿唱得最热闹的叫“金满斗会”。有一次,由村子里人发起,到时候住处院子两楼和那道长长屋廊下,集合了乡村男女老幼百多人,六人围坐一桌,足足坐满了三十来张矮方桌,每桌各自轮流低声唱《十二月花》,和其他本地好听曲子。……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

这段文字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将“金满斗会”的场面有条不紊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既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场景,又教给学生如何表现场景方法。是个非常好的范例。

四、学会将观察的感受、体会和思想认识表达出来

我们知道写作观察不同于科学观察。科学观察追求观察的客观性、真实性,是极力避免主观色彩和情感色彩;而写作观察则要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主观认识,有着强烈的观察主体的主观色彩和感情色彩。

如袁宏道的《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

鹄。”“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记?己亥之二月也。”

又如上文杨绛的《老王》中加点的文字,就是作者观察后的深切感受,如果没有这段感受的描写,那么我们就不会对老王病重之深有更深的体验认识,也就无法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老王》中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认识,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写照。这段文字也引导我们认识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和美丽善良的心灵以及对小人物老王命运的不幸而悲悯。

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感受认识和思想认识表达出来,只有这样观察才有意义。教材中这样的范文实在太多了,作为教师如果善于利用,那么写作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