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总复习题
总复习题第一篇总论(含绪论)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个体活动,群体活动,一般组织,企业组织2、什么是组织?其有哪些特点?作为动词是管理的一种职能、代名词作为名词是指一群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集合,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协同行动的集合体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标,有特殊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存在,与外部环境有相对明确的界限3、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工作内容(职能)主要有哪些?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过程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4、为什么说管理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是科学的,管理实践是艺术的。
管理者需要根据活动的环境,条件,对象等艺术地运用科学理论。
5、什么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是对组织中人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组织活动过程是一系列资源的组合过程,这与管理的自然属性有关管理为管理主体利益服务,是管理主体为实现其预期目的而需要借助手段的特点决定了管理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
6、简要归纳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
泰勒认为当时的劳动生产率普遍低下,原因有三:劳动使用不当,工人不愿干不愿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方面的原因。
解决方法:改进工作方法,根据工作要求挑选培训工人。
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
7、简要归纳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
经营和管理是两个概念,经营包括了管理,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管理职能本身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构成。
管理原则有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8、归纳西蒙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决策过程: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决策的准则:满足令人满意的准则,人们没有求得最优解的才智和条件第二篇决策一、名词概念确定型决策决策者掌握准确的信息,能够确切知道决策的目标以及每个备选方案的结果,容易迅速对各个方案进行合理判断风险型决策决策者不能准确地预测每一备选方案的结果,但却因拥有较充分的信息而能预知各个备选方案及其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研究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研究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普通性、多科性、历史性、理论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究、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研究、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研究、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研究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研究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学生版)《管理学》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对于管理者来说,进行授权的直接原因在于:A.使更多的人参与管理工作B.充分发挥骨干员工的积极性C.让管理者有时间做更重要的工作D.减少管理者自己的工作负担2.有一种说法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这实际上意味着:A.对于管理者来说只要善于决策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B.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都是由于决策的复杂性而导致的C.决策能力对于管理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D.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面对复杂的环境作出决策3.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4.“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反而不如人少好办事。
但是反过来,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
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C.在不同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5.某公司新近从基层选拔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
上岗之前,公司委托你对他们进行培训,你认为,这种培训的重点应当放在:A.总结他们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B.熟悉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的奖惩制度C.促进他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D.帮助他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6.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一般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等。
当一名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职位趋升时,这三种技能相对重要性的变化情况是:A.同时等幅增加B.概念技能重要性增加最明显,其次是人际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C.概念技能的相对重要性增加,技术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降低,人际技能相对不变D.人际技能重要性增加最明显,其次是概念技能,最后是技术技能7.相对于个人决策而言,群体决策既有其优点,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
管理学复习要点管理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管理者的四大管理职能P9⑴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工作所进行的筹划活动.⑵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⑶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指挥,激励下级,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⑷控制职能是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目标一致而进行的活动.要正确理解各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在管理实践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一般是顺序履行的,即先要执行计划职能,然后是组织,领导职能,最后是控制职能.但另一方面,上述顺序不是绝对的,在实际管理中这四大职能又是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 正确处理管理职能的普遍性与差异.原则上讲,各级各类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具有共同性,都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但同时,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执行这四大职能时的侧重点与具体内容又是个不相同的.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论P10(1)、人际关系角色:人际角色直接产生自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的基础。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作为头头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角色)、领导者角色(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联络者角色(与组织内个人、小组一起工作、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所扮演的角色)。
(2)、信息传递角色: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从而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整个组织的人依赖于管理结构和管理者以获取或传递必要的信息,以完成工作:监督者角色(持续关注内外环境的变化以获取对组织有用的信息,接触下属或从个人关系网获取信息,依据信息识别工作小组和组织潜在的机会和威胁)、传播者的角色(分配作为监督者获取的信息,保证员工具有必要的信息,以便切实有效完成工作)、发言人的角色(把角色传递给单位或组织以外的个人,让相关者(股东、消费者、政府等)了解感到满意)。
(3)、决策制定角色: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管理者以决策让工作小组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并分配资源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定义在社会组织中,为协调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差异,实现预期的目标(提高组织效果和效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
内涵:1.目标是对未来的追求。
2.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
3.管理工作存在与组织之中。
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二、管理职能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解决冲突。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计划的完成。
三、管理工作的特点1.管理是一项具有高度灵活性的工作2.管理的二重性3.管理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艺术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第二节管理者一、管理者管理者是在一个组织中,按照组织的目的,指挥他人活动的人。
基层管理者: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者:职能层和执行层的管理人员。
高层管理者:组织战略决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般的文化和专业知识、体力、智力与经验;坚强、毅力、责任心和首创精神。
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二、管理者的工作范围人际关系:名义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创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第一节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概况1.在产业革命之前的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活动主要体现在宗教活动、军队管理和治国施政上。
2.以现代工业生产为特征的工厂的出现,对传统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
3.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向人类提出了挑战,人类也为回答现实的问题,开始了对适应新型社会组织工厂管理工作的研究。
4.随着资本义社会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以及随着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管理理论也在不断地发展,出现种种不同的理论流派。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家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亚当斯密三、科学管理思想【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管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思想:A.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大单凭经验的办法。
管理学复习知识
管理学复习知识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2、管理的功能: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尽可能多或高的目标。
3、管理是一个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系统过程,是人们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4、管理从本质上而言是人们为了有效的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
5、有效的管理手段既要讲求效率,也讲求效益。
而效益与活动的完成情况相联系,即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的降低。
6、为什么说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则是一项艺术?管理学是科学是因为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管理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等。
管理是艺术是因为管理知识的运用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
7、管理在中国必将成为第一生产力。
8、管理对象:人力、财力、物力、空间。
第二章管理者支配权、强制权、奖赏权。
3、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品德、知识水平、能力品德: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素质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5、管理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这个在我的笔记中没有涉及)1、通过教育获得各方面知识和管理技能(1)、最新管理知识讲座(2)、管理热点问题专题讨论(3)、管理核心课程(4)、管理技能培训(5)、管理经验交流2.通过实践提高管理能力实践是提高管理技能最有效的方法。
6、管理者是组织中的,为了通过分工协作以充分发挥组织的功能,人们将组织成员分为管理者和操作者。
(未涉及)7、管理者的分类: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
8、奴隶制时代的管理方法: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法典,人类史上第一部制度法典古埃及: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国家。
古罗马:古罗马的法律、立法、司法和行政分权制度都被以后的社会所借鉴。
管理学 复习资料
1、所谓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2、“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者,预测、预谋、预备。
核心是预谋。
3、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也被称作“泰勒制”,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泰勒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理论。
它包括一系列关于生产组织合理化和生产作业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及理论依据。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工作构成的。
韦伯的组织理论4、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一下观点:(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
霍桑试验表明—“社会人”假设,影响人的积极性除了物质利益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因素。
科学管理的“经济人”假设认为金钱是刺激人的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新型管理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5、现代管理学派几个代表人物:(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主要理论:1、组织是一个协调系统。
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1)协作的意愿: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调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
组织为了获得和提高成员的协调意愿,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金钱、威望、权力等客观的刺激,另一方面要通过说服来影响成员的主观态度,培养协作精神。
(2)共同目标: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
组织成员非常重要的职责是帮助成员加深对共同目标的认识,努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在现实中或理解上的背离。
(3)组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联系。
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3、经理人员的职能:(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系统。
经理人员组织,确定和阐明经理人员的职务,并找到合适的人来担任这些职务。
《管理学》复习提纲
《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管理概论1.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1管理的定义1.2管理的特点1.3管理的层次2.管理学的发展历程2.1古典管理学2.2行为科学管理学2.3现代管理学3.管理学的基本原理3.1奥布里特思管理学三要素3.2赫茨伯格和麦格雷戈理论3.3瓦尔斯管理学理论3.4人力资源理论第二部分:组织结构与设计1.组织的概念和特点1.1组织的定义1.2组织的特点1.3组织的目标和功能2.组织结构2.1组织结构的层次和类型2.2组织层次的划分与协调2.3组织结构变革与改进3.组织设计3.1组织系统和流程设计3.2组织文化和价值观设计3.3组织变革和创新设计第三部分:领导与管理1.领导的概念和作用1.1领导的定义1.2领导的作用1.3领导的类型和特点2.领导力的培养和发展2.1领导力的特征和要素2.2领导力发展的路径和方法2.3领导力的实践与机会3.管理者的职责和行为3.1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3.2管理者的行为和技巧3.3管理者的沟通和决策第四部分:团队与协作1.团队的概念与关键要素1.1团队的定义和特点1.2团队的关键要素和环境需求1.3团队的发展和维护2.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方法2.1团队协作的意义和价值2.2团队协作的方法和技巧2.3团队协作的挑战和解决方案3.有效团队的特征和评估3.1有效团队的特征和标准3.2有效团队的评估和改善3.3有效团队的激励和奖励第五部分:决策与控制1.决策的概念和过程1.1决策的定义和特点1.2决策的过程和类型1.3决策的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2.决策方法和工具2.1决策方法的分类和选择2.2决策工具的应用和评估2.3决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3.控制的概念和要素3.1控制的定义和特点3.2控制的要素和流程3.3控制的方法和技巧第六部分:管理与社会责任1.管理伦理与道德1.1管理伦理的概念和特点1.2管理伦理的道德要求1.3管理伦理的影响和问题2.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2.2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2.3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实践3.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3.1环境管理的意义和方法3.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3.3环境管理在管理中的应用以上是《管理学》复习提纲的一个简要版本,主要包含了管理概论、组织结构与设计、领导与管理、团队与协作、决策与控制、以及管理与社会责任等重要内容。
《管理学》复习资料大纲整理总结
《管理学》复习资料大纲整理总结一、名词解释1.正式组织:是指企业组织体系中的环节,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担当着明确职能的机构。
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情感,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2.组织的层级化:由于组织任务存在递减性,从最高的直接主管到最低的基层具体工作人员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层次。
3.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4.创新:是在某种既有的原型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特点的过程。
5.沟通: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6.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地改变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客观发展的需要。
7.反馈控制:管理人员分析以前的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它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偏差所在并找出原因,拟定纠正措施以防止偏差发展或继续存在,就是反馈控制。
8.前馈控制:是指通过观察情况、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规律、预测趋势,正确预计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将可能发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为避免在未来不同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事先采取的措施。
9.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0.激励:是利用某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二、简答题1.绩效考核的过程和方法有哪些?(1)方法:①评分量表法②配对比较法③强制选择法④现场考评法⑤目标管理法⑥关键事件法;(2)过程:①确定工作的构成②确定绩效评价标准③评价的实施④评价的面谈⑤制定绩效改进计划⑥绩效改进的指导。
2.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有哪些?①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②经营战略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③技术及其变化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④企业发展阶段对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
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答: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4.激励的原则答:①与目标相结合原则②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原则③公平性原则④明确性原则⑤时效性原则⑥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原则⑦按需激励原则5.滚动计划基本思想和评价(详看)(包括特点、应用方面)答:基本思想→是按照“近细远粗”的原则制定一定时期内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调整和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移动,把短期计划和中期计划结合起来的一种计划方法。
管理学复习资料
1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
2组织宗旨: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并以一个或一组目标来表示,这个目的被称为组织宗旨。
3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的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方法。
4管理幅度: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属人数。
5组织沟通:指在不同组织之间或组织内部各单元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其信息的接受者和发送者是不同的组织单元。
6概念技能:是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
7任务环境因素:指对某一具体组织的组织目标实现有直接影响的那些外部环境因素。
8指导性计划:是由上级给出的一般性的指导原则,具体如何执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9职能权力:是某一岗位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岗位直接指挥的权力。
10正式沟通:指通过正规的组织程序,按权力等级链进行的沟通,或进行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需的信息交流。
简答:11论述组织结构的类型(论述加图形)复杂化程度+ 规范化程度+ 集权化程度= 组织的结构低--高低--高低--高论述:组织结构也可以通过组织的复杂程度、规范化程度和集权化程度来描述。
复杂化程度:描述该组织内部的差异化程度。
规范化程度:反映组织所建的赖以指导员工行为的规则和程序的多少。
集权化程度:用于描述该组织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上层还是下层的程度。
1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13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4简述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既保持了公司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发挥了各事业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使总公司和最高管理层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得以从事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各事业部相当于公司内部独立的组织,不论公司内外,彼此都可以开展竞争,比较成绩优劣,从而可克服组织的僵化和官僚化;它也有助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
缺点:各事业部往往只重视眼前利益,本位主义严重,调度和反映都不够灵活,不能有效的利用公司的全部资源;管理部门重叠设置,管理费用增加;由于各事业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企业,因此对事业部一级管理人员水平要求极高;集权与分权关系敏感,一旦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协调一致。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管理有哪些主要职能?简述其含义。
参考答案:管理主要有以下的六个职能: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设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方案、实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实现作出完整的谋划。
2)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自己的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去指挥与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职位权力是指由于管理者所处的位置而由上级和组织赋予的权力,个人影响力是指由管理者自身素质产生的影响力。
3)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和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4)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5)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对组织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包括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两个方面。
(对内协调主要是沟通,即部门和部门、部门与个人、团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形成良好的内部人际关系。
对外协调主要是处理公共关系,即如何处理组织与政府、传媒、客户、公众的关系,以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6)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照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计划是控制的标准和前提;控制的目的是为了计划的实现,有时控制也会导致计划和组织的调整。
)2、如何理解管理的二重性?参考答案: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生产力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由人们相互协作劳动、社会化生产而产生的,为了保证这种社会化生产持续、稳定地进行,需要按照要求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组织效益,这样便在管理学中形成了一部分属于生产力范畴的内容,如管理的数量模型、库存管理、成本控制、财务管理等内容。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单选1、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的是()B.韦伯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和⾼层三种,⾼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长远全局性决策3、管理的⾸要职能是:()A.计划4、管理的主体是()D.管理者5、管理是由许多⼈协作劳动⽽产⽣的,它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
管理具有同⽣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是()B.社会属性6、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是()B.社会⼈7、()对于⾼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C.概念技能⼆、多选题1、制定事业层战略框架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观点有三种基本战略,包括下⾯()B.成本领先战略C.⽬标聚集战略D.产品差异化战略2、在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中,条件评价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任务结构和()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C.领导者的职务权⼒3、按计划的时间期限可以把计划分为()B.短期计划D.中期计划E.长期计划4、法约尔认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A.计划B.组织C.指挥D.协调E.控制三、判断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最⼤贡献是进⾏劳动效率的研究。
(√)2、决策的最终⽬标是要选出⼀个最佳的、最满意的、最合理的⽅案。
(×)3、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书中,他最早提出⼀套⽐较完整的⾏政组织体系理论,因此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
他就是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韦伯。
(×)4、管理的⼆重性是指⽣产⼒和⽣产关系。
(×)四、简答1、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如果现在让你去分析⼀个组织的管理环境,你会从哪些⽅⾯进⾏分析?3、“⽆效的沟通主要是由信息发送者引起的”,你是否赞同这⼀观点?请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领导⽣命周期理论,谈谈你对如何领导下属的看法。
5、何为控制?控制的过程包括哪些内容?6、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影响集权与分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假如你是销售部经理,你⼿下的员⼯出现⼯作不积极的现象,你如何激励你的下属?9、如果你有机会创办⼀家企业,在没有资⾦限制的情况下,你会创办怎样的企业(做什么?多⼤规模?)?你会为你的企业设置哪些部门?每⼀部门的责职是什么?10、某公司为扩⼤市场,要举办⼀个展销会,会址打算选在甲、⼄、丙三地,获利情况除与会址有关外,还与天⽓有关,天⽓可分为晴(N1)、普通(N2)、多⾬(N3)三种。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1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1)一、单项选择1.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B.有效地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C.以最少的投人获得最大的产出D.制定组织目标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提出了不同于古典管理理论的新观点和新思想,创立了( )。
A.人文关系学说B.人际关系学说C.行为科学学说D.社会关系学说3.关于计划工作基本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计划是高层管理者的职责范畴B.计划工作居首要地位C.计划工作是有目的的行为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4.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 )原则。
A.现实性B.协调性C.权变性D.关键性5.下面决策方法中,具有“匿名性”特点的是()。
A.群众评议法B,哥顿法C.头脑风暴法,D.特尔菲法6.某产品有三个生产方案,其成本状况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0;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单位变动成本为60;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300若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量为( )。
A. 150 .B. 300C. 500D. 7007. 20世纪初期,有一位社会学家提出了建立“理想的组织模式”的设想,他就是( )。
A.赫伯特•西蒙B.哈罗德•孔茨C.马克斯•韦伯D.林德尔•厄威克8.如果企业进行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那么,它需要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这种企业适于采用( )组织形式。
A.集权式B.分权式C.均权式D.不确定9.评价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有关信息的获得来源于( )。
A.上级人员B.下属人员C.高层领导D.协作部门10.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侧重于研究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A性格理论阶段B行为理论阶段C效用领导阶段D权变理论阶段二、判断改错(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丫;错的划X并改正)1.( )泰罗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就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一、组织及其类型1. 组织的定义和特征组织是由一群人为了达成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社会机构。
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分明、权责明晰、各项活动协调、人员合理配置等。
2. 组织类型及其优缺点- 功能型组织体系:优点是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缺点是不灵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 事业部型组织体系:优点是对不同市场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缺点是部门之间可能会产生互相竞争的问题。
- 国际化组织体系:优点是可以通过跨国运营来扩大市场规模,缺点是面临诸如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挑战。
二、领导与管理1. 领导力及其类型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在任何情境下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能力激励、指导他人以达成共同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包括任务型领导力、关系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力、服务型领导力等类型。
2. 管理概念及其过程管理是指在特定目标下,对人、物、财务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活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
管理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阶段。
三、决策与沟通1. 决策分类及其特点- 战略性决策:长期、风险大、关系到企业目标。
- 管理性决策:中期、影响范围小、调整企业运营。
- 操作性决策:短期、影响范围小、解决具体业务问题。
2. 沟通要素及其效果沟通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姿态等方式交流信息和思想的过程。
沟通要素包括信息源、信息传达方式、信息接收方、信息反馈等,沟通的效果可能包括理解程度、信任度、合作度等。
四、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1. 组织文化定义及其元素组织文化是指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管理方式和工作风气等的总和。
组织文化元素包括文化符号、文化信念、文化价值等。
2.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其类型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法律责任、合规责任、社会责任等类型。
五、人力资源管理1. 人力资源管理概念及其要素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活动。
管理学复习资料全
第一章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益是第一位的。
有效管理既讲究效益,又讲求效率解决人类发展难题的方法和手段有:生产,组织,战争,贸易,道德,管理。
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协调。
什么事该做,取决于我们的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取决于我们做事的方式方法。
效率和效益相比,效益是第一位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管理学家们通常认为基本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人们在一定情景下,通过综合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者分类:一、按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二、按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业务管理者、财务管理者、人事管理者、行政管理者、技术管理者和其他管理者等。
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论述)管理者的错位是导致一个组织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确理解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组织分工,明确各类管理者的职责,是一个管理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
所有管理者都要从事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
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凝聚一支能力互补、志同道合的队伍,从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素质要求;一、品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责任感;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即具有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知识:政治、法律方面知识;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知识;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科学技术方面的知三、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第二章政治环境因素:对外开放,逐步走向国际化,政策多变,地区纷争不断,政府与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经济环境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增大,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短缺成为各组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个组织所处的经济环境因素通常包括其所在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物质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消费水平等方面,利率,通货膨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股市指数和经济周期是一些可以用来反映经济环境的指标。
社会环境因素:老龄化趋势,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不断更新。
大学--管理学--复习资料.docx
1 •管理概念,管理者的角色答:概念-〉管理就是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决策和计划、领导、组织和控制,以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者,领导者,管理者),信息角色(监督者,联络者,发言者),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 泰罗科管理理论主要内容、霍桑试验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是科学管理之父)1. 工作定额2. 劳动方法标准化3.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 差别计件付酬制5.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霍桑试验: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访谈试验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工作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3•现代管理原理(人本管理、系统管理、权变管理)系统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其实质是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
是以一个全面的自在的发展为核心。
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共同意愿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
系统原理-〉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经济技术系统。
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组织目标设计而运行做好这个系统的活动。
权变系统-〉管理是根据组织内部外部条件的变换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既管理无定式应因事,因时,因人而异。
4•决策、决策方法(决策树方法、量本利法、风险决策发、不确定决策法)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决策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决策者本人的直觉)定量决策方法(决策问题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量本利法-〉盈亏平衡法(根据业务量,成本,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一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依据业务量成本的大小来决策的一种方法)决策树方法-〉是指将构成决策方法的各种因素,以树状形势表达出来,并据以分系和选择决策的一种系统方法。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管理概述1、什么是管理学?管理学具有哪些科学性质?答: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现象、揭示管理的基本规律、探究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性质:是一门以社会科学为主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学科;是一门软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
2、什么是管理?怎样理解管理的属性?答:管理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权利为依托,以可利用的资源为保障通过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对组织活动科学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目标过程。
属性—(一)自然属性:○1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般要求,是共同劳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即有机组合各种劳动要素并使其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社会属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具有维护和巩固的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连。
3、简述我国古代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一)先秦时期的主要管理思想流派有○1儒家流派,○2道家流派,○3法家流派,○4兵家流派。
(二)古代管理思想与实践有○1行政组织理论,○2经济管理思想,○3人事管理思想,○4系统工程思想,○5军事管理思想,○6行政管理思想。
4、简述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答:自从原始社会万起开始,由于阶级、阶层和国家的产生,社会公共事务变得复杂多样,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国内秩序和一个协调的国际秩序。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逐渐萌芽了一些早期的管理思想。
文艺复兴后,随之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了专门的论述管理的著述,管理思想基本形成。
18世纪后,随之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管理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促进管理思想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5、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对今天的管理有何启示?答:欧文的人事管理思想主要从人出发,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给工人提供廉价食物,实行职业技术教育,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工人的素质和工作积极性。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管理学复习要点(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总论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智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2、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智能各个组织层次之中)3、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角色(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即使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3决策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杰伦。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人及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能力(概念能力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得思维能力)5、泰罗:贡献:1工作额定2标准化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差别计件工资制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对泰罗的评价:把人当经济人:主要用经济手段进行刺激,局限于基层管理6、法约尔:贡献:1企业基本活动和管理的五种职能(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2管理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管理学》复习材料
《管理学》复习材料题型:一、单项选择题(2分一个,共10小题,20分)二、问答题(5分一个,共8小题,40分)三、计算题(1小题,15分)四、综合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5分, 25分)绪论:一、亚当.斯密的主要成就、分工作用1.亚当.斯密的主要成就是什么?他认为为什么要进行劳动分工?主要成就:●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强调劳动分工●提出“经济人”观点分工的原因:●可以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有利于创造新工具和改进设备二、泰勒“科学管理之父”1.泰勒出版《科学管理原理》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2.科学管理理论:优点:1:泰勒是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的人2: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3:由于采用了科学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在这个时期的发展需要缺点: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错误2: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3:只解决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问题3.泰勒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实际产量只是劳动能力的1/3?如何解决?原因:●劳动使用不当,包括工作分配不合理和劳动方法不正确●由于薪酬和工人本性等原因,工人不愿干或不愿多干●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原因解决方式:●改进工作方法,并根据工作的要求挑选和培训工人●改进分配方法,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改进生产组织,加强企业管理✓设置计划部门,把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三: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之父”1.法约尔管理思想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提出管理14原则●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方面的内容2:法约尔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构建了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韦伯“组织理论之父”1:科层组织:官僚组织、官僚政治,是一种通过公职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世袭或个人魅力来进行管理的理想的组织制度●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机构的目标所要求的日常活动,是作为正式职责来分配的●执行这种职责所需要的权利是按一种稳定的方式来授予的,并且由官员能加以控制地采用某种强制手段来严格限制●对于正常而继续地履行职责来行驶相应的权力的方法有所规定:只有按一般规定符合条件的人才被雇佣五:梅奥及霍桑实验结论1.霍桑实验的结论是什么?●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2.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管理导论:一.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2.管理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门知识、利用专门技术和方法来进行专门活动的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管理是一个包括多阶段、多项工作的综合过程二.管理的职能1.管理的本质是对人行为进行协调2.管理的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管理自然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管理社会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复习资料ManagerSomeone who coordinates and oversees the work of other people so that organizational goals can beaccomplished.First-line manager, middle manager and top manager. (concepts & difference)First-line ManagersManagers at the lowest level of the organization that manage the work of nonmanagerial employees.Middle ManagersManagers between the first level and the top level of the organization who manage the work of first-linemanagers.Top ManagersManagers at or near the upper levels of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the goals and plan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基层管理者(First-line manager)通常称为监工。
在制造工厂中,基层(或最低层)管理者可能被称为领班。
在运动队中,这项职务是由被称为教练的人担任的。
中层管理者(middle manager)可能享有部门或办事处主任、项目经理、单位主管、地区经理、系主任、主教,或部门经理的头衔。
高层管理者(top manager)处在或接近组织最高领导位置的管理者的头衔,通常有诸如总裁、副总裁、校长、总监、总经理、首席执行官或者董事会主席。
The four contemporary functions of management:Planning: Defining goals, establishing strategies, and developing plans to coordinate activitiesOrganizing: Arranging work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Leading: Working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to accomplish goals.Controlling: Monitoring, comparing, and correcting the work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10 managerial roles developed by Mintzberg. (英文版在p11)Interpersonal roles: Figurehead, Leader, LiaisonInformational roles: Monitor, Disseminator, SpokespersonDecisional roles: Entrepreneur, Disturbance handler, Resource allocator, NegotiatorOrganizational cultureThe shared values, principles, traditions,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 that influence the way organizational members act .组织文化:共有的价值体系。
在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随时间演变的价值观、信条、仪式、神话及实践的体系或模式,这些共有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看法及对周围世界的反应。
当遇到问题时,组织文化通过提供正确的途径来约束雇员行为,并对问题进行概念化、定义、分析和解决。
Programmed decisions & nonprogrammed decisionsProgrammed decisions : A repetitive decision that can be handled by a routine approach. Nonprogrammed decisions : A unique that requires a custom-made solution.程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它是能够运用例行方法解决的重复性决策。
程序化决策变成了依据先例的决策,管理者仅须按别人在相同情况下所做的那样做,经理只需求助于一个系统化的程序、规则或政策就可以了。
非程序化决策(Nonprogrammed decisions)这些决策是独一无二的,是不重复发生的。
当管理者面临结构不良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时,是没有事先准备好的解决方法可循的。
它需要一种定式的反应。
Purposes of planning●Provides direction to managers and nonmanagers alike.●Reduces uncertainty by forcing managers to look ahead, anticipate change ,considerthe impact of change, and develop appropriate responses.●Minimizes waste and redundancy.●Establishes the goals or standards used in controlling计划可以给出方向,减小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以及设立标准以利于控制。
Strategic managementWhat managers do to develop the organization’s str ategies.The steps in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process.Step 1: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s current mission, goals, and strategiesStep 2: Doing an external analysisStep 3: Doing an internal analysisStep 4: Formulating strategiesStep 5: Implementing strategiesStep 6: Evaluating ResultsPS:Steps 2 and 3 combined are called a SWOT analysi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DepartmentalizationThe basis by which jobs are grouped together.The concept of product departmentaliz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rganic and mechanistic organizationOrganic organization : An organizational design that’s highly adaptive and flexible .Mechanistic organization :An organizational design that’s rigid and tightly controlled.Contingenc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design●Degree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Technology use by the organization●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follows strategy.●Size of the organization●Overall strategy of the organization●Strategy Frameworks:InnovationCost minimizationImitation●Strategy and Structure●Size and Structure●Technology and Structure●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StructureCommunicationThe transfer and understanding of meaning.Communication process: (The Proces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Explain all the components of the communication process.●List the communication methods managers might use.●Describ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n how it takes place.●Explain the barriers to effectiv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how to overcome them.Encoding, decodingEncoding : Converting a message into symbol.Decoding : Retranslating a sender’s messageNonverbal communication & body languageNonverbal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transmitted without words.Body language:Gestures, facial configurations, and other movements of the body that convey meaning.Verbal intonation:An emphasis given to words or phrases that conveys meaning.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ocessActivities necessary for staff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sustaining high employee performance.●Ensuring that competent employees are identified and selected.●Providing employees with up-to-dat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do their jobs.●Ensuring that the organization retains competent and high-performing employees who arecapable of high performance.Human resource planningEnsuring that the organization has the right number and kinds of capable people in the right places and at the right times.HR planning consists of 2 steps :1. Assessing current human resources2. Meet future HR needsJob descriptions and job specificationsJob Description :A written statement that describes a job.Job Specification :A statement of the minimum qualifications that a person must possess to perform a given job successfully.Traditional training methods●On-the-job :Employees learn how to do tasks simply by performing them, usually after an initial introduction to task.●Job rotation :Employees work at different jobs in a particular area, getting exposure to a variety of tasks.●Mentoring and coaching●Experiential exercises●Workbooks/manuals●Classroom lecturesManaging change●Organizational Change●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Managing change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very manager’s job.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 of changeMotivationThe process by which a person’s efforts are energized, directed, and sustained t oward attaining a goal.Theory X:The assumption that employees dislike work, are lazy, avoid responsibility, and must be coerced to perform.Theory Y:The assumption that employees are creative, enjoy work, seek responsibility, and can exerciseself-direction.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PhysiologicalSafety NeedsSocial NeedsEsteem NeedsSelf-ActualizationLeadershipThe process of influencing a group to achieve goals.Managers and leaders (difference)The University of Iowa studies (laissez-faire, democratic, autocratic)Identified three leadership styles:Autocratic style:A leader who tended to centralize authority, dictate work methods, make unilateral decisions, and limit employee participation.Democratic style:A leader who tended to involve employees in decision making delegate authority,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in deciding work methods and goals, and use feedback as an opportunity for coaching employees.Laissez faire style:A leader who generally gave the group complete freedom to make decisions and complete the work in whatever way it saw fit.Research findings: mixed resultsNo specific style was consistently better for producing better performanceEmployees were more satisfied under a democratic leader than an autocratic l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