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化学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c56f9e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7.png)
茶文化的作用有什么作用1、倡导科学饮茶——保健养身。
茶的药用价值是在人类生活中发现和应用的。
陆羽《茶经》对茶的药理作用的阐述是“茶,味至寒。
若热竭、凝闷、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醒醐、甘露抗衡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指出,“茶苦而寒,最能降火,又兼解酒食毒,使之神思而且很酷。
这也是这种茶的技巧。
煎浓饮,吐“风热痰涎”。
苏东坡认为喝茶比吃药好。
有一首著名的诗“为什么魏帝要有一瓶药,做吕通的七碗茶”。
这是古人对茶的防病保健功能的肯定。
现代科学发现,茶叶的化学成分分为600多种,包括500多种有机化合物、30多种无机盐和600多种微量元素,包括500多种有机化合物、30多种无机盐和20多种微量元素,包括300多种营养素。
它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茶是低脂肪、低热能的天然保健饮料,是人类最安全、最理想的绿化饮料。
在当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的情况下,应提倡不吸烟、少喝酒、多饮茶、饮好茶,以茶养生,用茶保健。
2.践行茶道精神——精神养生。
中国茶道是饮茶的艺术术和饮茶修道怡道养性、熏陶德化的统一,是茶事与文化、修养、教化的统一。
心灵养生即心灵保健,其关键在于心理平衡,保持心境清纯之气。
现代医学证明,人的心理平衡,内分泌正常,使情绪稳定,心境平和,抵抗力增加,生命力旺盛。
要解决心理失衡,促进心理健康,则有赖于人的高尚道德、优美情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内在人格心理。
根据陆羽的《茶经》,喝茶最好节俭。
总结茶道的精髓。
陆羽把饮茶的物质生活引导到注重人文精神和灵魂升华的新境界,以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贯穿于饮茶过程。
现代社会,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充裕和满足,而且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满足。
以茶德为中心的茶道精神,完全能够作用于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人们心灵养生的精神食粮。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常常处于精神紧张、身心疲劳的状态,容易出现心浮气躁,心理失衡的情况,甚至出现迷恋金钱,走上物欲膨胀的境地。
茶水变色原理
![茶水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447a2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d.png)
茶水变色原理
茶水变色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我们在泡茶或者喝茶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茶水
的颜色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种变化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茶水变色的原理。
首先,茶叶中的色素是造成茶水变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色素,如叶绿素、类黄酮和花色素等。
这些色素在与水接触后会逐渐溶解,使茶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另外,茶叶中还含有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它们也会对茶水的颜色产生影响。
其次,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是导致茶水变色的重要原因。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多酚类物质等化学成分,它们在与水接触后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改变茶水的颜色。
特别是在氧化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被氧化成为茶多酚,这种物质会使茶水呈现出红褐色或者乌黑色。
此外,茶水变色还与水质、温度、泡茶时间等因素有关。
水质的硬度、PH值
会影响茶水的颜色,而温度和泡茶时间的长短也会对茶水的颜色产生影响。
比如,用沸水冲泡的茶水颜色较深,泡的时间越长茶水的颜色越深。
总的来说,茶水变色是由茶叶中的色素和化学成分在与水接触后发生的复杂化
学反应所致。
这种变色现象不仅是茶叶品质的体现,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在泡茶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水质、温度和泡茶时间,还要选择优质的茶叶,这样才能泡出色泽艳丽、口感鲜爽的茶水。
通过对茶水变色原理的探讨,我们对茶水的变色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
大家在享受茶水的美妙时光时,能够更加珍惜每一次茶水变色的瞬间,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让我们一起品味茶水变色的奥秘,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吧!。
茶文化与茶叶知识讲义全编
![茶文化与茶叶知识讲义全编](https://img.taocdn.com/s3/m/d7445908e87101f69e319514.png)
导航:怎样鉴定茶叶的好坏?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指标茶叶的定义茶叶的起源及传播中国茶文化中国茶叶的影响茶叶的分类茶-国外饮茶大观饮茶礼仪茶叶基本成份及功效中医说“茶”茶叶的选购茶叶冲泡程序茶叶喝法与使用关于茶叶加工茶叶产业的前景食疗价值怎样鉴定茶叶的好坏?【八项指标】九项指标:外形五项:整碎、色泽、嫩度、条形、净度;内质四项:汤色、香气、滋味、叶底。
无公害茶叶的卫生指标项目指标mg/kg铅(Pb计)≤5铜(以Cu计)≤60六六六(BHC)≤0.2滴滴涕(DDT)≤0.2三氯杀螨醇(dicofol)≤0.1氰戊菊酯(fenvalerate)≤0.1联苯菊酯(biphenthrin)≤5氯氰菊酯(cypermethrin)≤0.5溴氰菊酯(deltamethrin)≤5甲胺磷(methamidophos)≤0.1乙酰甲胺磷(acephate)≤0.1乐果(dimethoate)≤1敌敌畏(dichlorovos)≤0.1杀螟硫磷(fenltrothion)≤0.5喹硫磷(quintozene)≤0.2茶叶的定义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讲茶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在植物分类系统中属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lamydeae)山茶目(Theales)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茶亚属(Thea)茶组(Camellia sect thea.L)下又分两个种:茶种(中国种)、普洱种。
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
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我们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种饮品。
[课件]《茶文化与茶健康》1 (1)PPT
![[课件]《茶文化与茶健康》1 (1)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6e33f628ea81c759f57808.png)
15 《2011年12月江西宁红茶发展战略研讨会》
《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的未来》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1年12月江西宁红茶发展战略研讨会》
《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的未来》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11年12月江西宁红茶发展战略研讨会》
《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的未来》
2001-2011年全国产量(单位:万吨)
研究: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 社会服务:
浙江省茶叶学会秘书长/浙江省茶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 中国茶叶学会提取物分会秘书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自由基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委员
中国社科院茶研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 杭州中国茶都品牌促进会副理事长、丽水市茶产业首席专家 浙江省莲都区区长助理、云和、龙泉、松阳、景宁、福鼎、苍南、天台
——湖北省茶叶种植面积大约有 产量大约 平均亩产值?
《2011年12月江西宁红茶发展战略研讨会》
万亩, 万吨,
《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的未来》
——“茶圣”陆羽是哪里人?其所著 《
》是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
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被誉为“当代茶圣 ”的是 国茶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先生,他为新中
3 《2011年12月江西宁红茶发展战略研讨会》
《科技创新与中国茶产业的未来》
浙大茶学科历史
• 1952年:建立茶叶系; • 1957年:招收国外来华留学生; • 1962年:招收国内第一位茶学研究生; • 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 • 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内第一个茶学学科博士 学位授权点; • 1989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 2002年:再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 2007年: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完整版)茶文化与茶健康
![(完整版)茶文化与茶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dc7a802ef121dd36a32d82ea.png)
第一讲茶的起源与影响本讲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茶为何物;二,茶之起源;三,茶的影响。
我们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了解茶的植物学或者生物学的含义。
从植物学或者生物学含义去理解什么是茶,可以从三个方面。
第一,茶树是什么样的植物。
第二,茶叶指什么。
第三,茶叶中有什么特殊的物质。
在植物分类系统里面,茶树属于种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
茶树的形态特征有很多方面。
第一,它有三种树形:①灌木型,我们通常在生产上看到的栽培型的茶树,基本上都是灌木型的,江浙这一带绿茶产区大部分是这样。
②小乔木茶型。
它比灌木型稍微高一点,分枝跟主干比较明显,在广东,福建这些地方会比较多一些。
还有大乔木型茶树,我们教做茶树中的巨人,可以长到几十米高,云南,西双版纳比较多。
灌木型能长到1.5到3米,小乔木型3到4米,乔木型可以栽培可到五米,野生状态可以非常高。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一般看不到红色的茶树,但是在冬天零下十几度,到高山茶去看茶叶,整片都是被冻红的。
茶树是木本植物,寿命几百年,经济学寿命五六十年。
种在地里的茶叶60年后,产量不高或者品质不好。
野生大茶树可以长到几十米,寿命上千年管理的比较好的栽培型茶树,一般在一米高左右,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收。
一般栽的稀一些,可以长到三四米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
茶树的形态特征:外部有根,茎,叶,花和种子等器官构成一个整体。
它是属于高等植物,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种子是繁殖器官。
它的芽可以分成顶芽和腋芽(主要是产物)不定芽。
叶子有四个重要特征。
第一,周边有锯齿,一般在16到32对之间,但是靠近基部是光滑的。
第二,它有明显的主脉。
主脉分出侧脉,侧脉分出细脉。
第三,脉形成一个闭合的网状输导系统,它不通到叶缘,到三分之二时候与上面侧脉连在一起形成闭合网状系统。
第四,嫩的叶背面有茸毛,它里面是鲜爽味的氨基酸含量多,很好喝叶尖的形状有四种,急尖,渐尖,钝尖,圆尖。
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探究
![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7758d9f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7.png)
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探究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大众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初中化学教师也在不断的摸索,怎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化学教师可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茶文化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传统的文化。
为学生打造一个具有我国特色文化的化学课堂,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在化学的课堂中,从而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茶文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髓之一。
它的起源是在神农时代,到现在已经有了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它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以及文明,在历史中积淀了非常丰富的人文精神以及思想内涵。
将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充分达到育人的目的,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将茶文化融入在课堂中,从而达到高效率的化学课堂。
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来促进各个素养的提升,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的探究进行简要分析并阐述。
一、化学与茶文化结合的意义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学目标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就是化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对技能的了解,学生把课堂内所学习的各种知识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其次,学化学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科素养,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同时融入生活情境,加强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的了解,帮助学生提升知识运用以及实践能力。
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在融入茶文化之前,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为学生做好每一项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充分考虑茶文化的融入,能否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知识和生活有机联系。
其次,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渗透茶文化的思想以及文化精神;再其次,需要教师进行思考,课堂中茶文化的融入是否与教学产生矛盾?最后,再为学生设计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案。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考试答案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考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296d4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1d.png)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考试答案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是( ),它的作者是唐朝的( )。
2、我国茶区目前大致分成 ( )、( )、( )、( )四大茶区。
3、我国绿茶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按杀青和加工方式又分为( )、( )、( )、( )四种。
4、我国茶叶基本茶类依蒸煮程度大致可以分后( )、( )、( )、( )( )、( )六大类茶。
5、绿茶当中,清明前采摘的叫( )茶,谷雨节气前采摘的叫( )茶。
6、绿茶冲泡复置茶中,碧螺春、蒙顶大德通常使用( )投法,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竹叶青通常使用( )投法。
二、选择题(40分,每题2分)1、茶叶品质存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表示的茶就是( )。
a、碧螺春b、龙井茶c、蒙顶甘露2、名优绿茶传统的储藏用( )a、地窖法b、炭贮法c、生石灰贮法3、“安吉白茶”属哪一类茶?( )a、青茶b、绿茶c、红茶d、白茶4、下面哪项不属于紫砂壶的特性:( )a、透气性b、吸水性c、透光性d、保温性5、品饮乌龙茶,第一浸( )就要好像出。
a 1分15秒b 30秒c 1分钟d 1分40秒6、“武夷岩茶”产自 ( )。
a、广东省b、福建省c、广西壮族自治区d、台湾省7、不蒸煮的茶类就是 ( )。
a、绿茶b、青茶c、红茶d、黄茶8、黄茶的制作工艺为 ( ) 。
a、萎凋、揉捻、发酵、烘干b、萎凋、杀青、揉捻、烘焙c、杀青、搓搓、渥堆、潮湿d、杀青、搓搓、炖黄、潮湿9、使青茶具有绿叶红镶边的形态主要与 ( )工艺有关。
a、肥青b、搞青(晾晒青、摇青)c、萎凋d、搓搓10、宋代哥窑的产地在( )。
a、浙江杭洲b、河南之南汝c、福建建洲d、浙江龙泉11、( )瓷器素有“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美誉。
a、福建德化b、湖南长沙c、浙江龙泉d、江西景德镇12、具有代表性的闽南乌龙茶有( )、黄金桂、永春佛手、毛蟹等。
a、铁观音b、大红袍c、水仙d、肉桂13、红茶类属于全发酵茶类,茶叶颜色深褐油亮,茶汤色泽( )。
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探究
![化学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acfece5d4d8d15abf234e37.png)
2018年第07期我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茶文化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
在历史的长河中,茶文化融合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将茶文化融入到化学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茶文化中的教育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教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积极的意义。
1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学校开始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即在学校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希望以此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化营养,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
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化学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在化学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加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认知。
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教师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化学教学过程中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传统文化的知识融入得过多,与化学教学主题出现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由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化学教学中,并获得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从几个方面加以把握。
首先,教师要正确把握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即化学知识为主,传统文化为辅,从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进行合理的融合,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进一步加深对化学教学内容的学习。
其次,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过去以教师讲解为主,向辅助引导转变,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化学教学相结合的内容更好地渗透到学生中去,使他们主动地学习和掌握。
最后,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师生互动,尤其是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生动的试验情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文化与茶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94acf1e7de80d4d8d05a4fe4.png)
茶文化与茶健康一、饮茶的益处我国悠久的茶文化表明,常喝茶益于身体健康。
如《神农本草经》记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又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食经》上也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东汉著名医学家华佗著《食论》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晋代张华《博物志》说:“饮真茶,令人少眠。
”足见茶之药功卓著。
(一)、提神:茶叶中含有少量咖啡因,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人体的应激反应能力,使人反应敏捷,精神振奋,思维顺畅,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美容: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A、B1、B2、C、E等)和矿物质(钾、钠、钙、磷、镁、锰、铜、锌、硒等),它们能改善皮肤的新陈代谢,增加皮肤营养,消除黄褐斑,延缓皮肤皱纹的产生。
(三)、降脂减肥:茶叶中所含的鞣质、醛类和有机酸类,能与进入胃肠道的脂肪结合,形成难吸收的大分子物质,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脂肪的吸收;茶叶中的上述物质通过胃肠道吸收后,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起到降脂减肥作用。
(四)、延缓衰老:茶叶中所含的鞣质、多酚类等化学成分是一种抗氧化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抑制和清除氧自由基的生成,防止氧自由基对组织细胞的氧化、破坏,保持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
(五)、预防心血管病: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证实,茶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改善冠心病人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防止血小板凝集等,有利于防止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并能降低心梗后的死亡率。
有人还对喝茶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为不喝茶、偶尔喝茶、常喝茶三个组,发现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生率为3.1%,偶尔喝茶者患病率为2.3%,常喝茶者为1.4%。
(六)、防龋齿:导致龋齿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依靠唾液糖蛋白牢固地贴附在牙面上,形成一种稠密、不定形、非钙化的`团块——牙菌斑,使菌斑下方的牙釉质脱钙,形成龋齿;而茶叶中所含的鞣质、有机酸和多酚类物质有抑菌作用,可防止牙菌斑的产生。
茶叶中的化学
![茶叶中的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f7b73642caaedd3383c4d357.png)
茶叶中的化学一、茶的历史渊源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西双版纳地区。
中国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尔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树,而且还有“茶树王”。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
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搜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其中有这样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
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
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据考察,“茶”字最早出现在《百声大师碑》和《怀晖碑》中,时间大约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后,在此之前,“茶”是用多义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义是“苦菜”,上古时期人们对茶还缺乏认识,仅仅根据它的味道,把它归于苦菜一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人们认识到它与一般苦菜的区别及其特殊功能时,单独表示它的新字也就产生了。
茶与粮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可是,“由于气候等原因,当地并不产茶,官府为了增强控制少数民族的力量,对茶叶的供给采取限量,直接分配的办法,以求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
与此同时,官府不仅控制茶叶的供应,俞且,以少量的茶,交换多数的战马,给兄弟民族带来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历史上的“茶马互市”。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从唐朝开始,流传到我国西北各个少数民族地区,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然而,中国在茶业上对人类的贡献,主要在于最早发现了茶这种植物,最先利用了茶这种植物,并把它发展形成为我国和东方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灿烂独特的茶文化。
如我国史籍所载,在未知饮茶前,“古人夏则饮水,冬则饮汤”,恒以温汤生水解渴。
以茶为饮则改变了人们喝生水的陋习,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
讲义-茶文化(学生用)
![讲义-茶文化(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7df340e518964bcf847ca8.png)
茶文化嘉应学院生命科学院钟艳梅什么是茶文化?⏹一切与茶有关的物质和精神现象,内容包括:茶事、茶饮、茶礼、茶俗、茶艺、茶道以及与茶相关的众多文化现象。
茶文化内容⏹一、茶之历史;二、茶之现状;三、茶之栽培;四、茶之加工;五、茶之名品;六、茶之艺道;七、茶之器具;八、茶之文化;九、茶之名人;十、茶之掌故;十一茶之传说;十二茶与健康;十三茶的利用第一章茶的历史一、茶的发现和利用⏹1.起源传说⏹2.茶的发现和利用: 药用→食用→饮用距今大约五六千年的历史⏹3.茶字的由来⏹“茶”字读音(Cha)在西汉时己确立,字形在中唐之前一般写作“荼”,到中唐时“茶”的音、形、义才趋于统一。
二、茶树原产地三、茶文化的悠久历史⏹(一) 茶文化的起源⏹茶文化起源地--巴蜀地区⏹历史原因:⏹先秦纳贡(茶贡)、汉魏立业(形成茶业)、西晋称冠(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1.茶文化的形成条件:自然条件——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社会条件——茶的自然属性与中国文化精髓相结合2.茶文化的发展概况(1)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茶文化的萌芽时期(2)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形成时期(3)宋代是茶文化大发展时期(三)茶文化的传播(主要在唐宋时期)⏹1.境内传播(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2.向外传播(主要在日本的传播)1.境内传播途径----茶马交易(茶马互市)2.向外传播途径—随佛教传播、丝绸之路千利休陀茶道简介1、提出“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
2.为达到精神上的目的,营造某种特定气氛,千利休特地设计了别开生面的茶室3.采用中国唐宋时期点茶器具和方法,至今日本还保留有陆羽“二十四器”中的二十种.4、在洗器、点茶过程中设计每次茶会的主题和对话,主客应答.以便通过茶艺回忆典籍、铭文,把人们引入一个古老肃穆的气氛.5.设有简单的茶道点心(称为“怀石料理”),以示简朴,从中追求“苦寂”的意境.第二章茶的现状我国茶叶生产特点:1.茶区辽阔;2.茶叶种类繁多;3.茶树品种资源丰富;4.生产量与消费量逐年增加一、中国茶叶分类•中国茶类按加工方法分为两大类: 基本茶类(6大类)、再加工茶类(6大类)1. 六大基本茶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2.分类绿茶分蒸青绿茶晒青绿茶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分小种红茶(条状)(福建特产、有松烟香)、工夫红茶(条状)、红碎茶(碎粒状)乌龙茶(青茶)分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3.六大茶类的特点(略)4.再加工茶类(6大类)•花茶、紧压茶、速溶茶、果味茶、保健茶、茶饮料二、世界茶叶生产情况•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以印度最多,其次是中国、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尼•世界茶叶总产量中,红茶约占75﹪,绿茶约占22﹪,其它约占3﹪。
中国的茶文化介绍
![中国的茶文化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1b518e4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f.png)
中国的茶文化介绍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的过程。
【基本茶类】绿茶(不发酵);白茶、黄茶(轻微发酵);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红茶(完全发酵);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加工茶类】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一、茶树的学名:茶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与庭园种植的茶花同属不同种。
二、茶树的种类:茶树有灌木、小乔木和乔木之分。
栽培茶树多为灌木类,主要枝条都由根颈处分出,无明显的主干,树高1~3米。
乔木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树势高大,达数米至十多米,我国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大茶树都属此类。
小乔木茶树介于两者之间,分枝部位较高,有明显主干,树势较高,在我国福建、广东较多。
三、茶的化学成分: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通常作为鉴定真假茶的成分指标。
西自西藏自治区的察隅,东至台湾省东海岸,南起海南省榆林和三亚,北到山东省荣成。
一、江北茶区茶树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几乎都生产绿茶。
二、江南茶区是中国最主要茶区,占总产量的2/3,品种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也有小乔木。
三、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重庆和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四、华南茶区积温最高,最适宜茶树生长。
一、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及各种维生素)二、抗癌三、增强免疫功能四、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五、抗辐射,癌症患者因采用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症,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遵医嘱饮茶后,有90%的患者放射病症状明显减轻。
六、抑制有害微生物,EGCG对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七、抗龋齿八、美容。
茶叶生物化学(含实验)DOCX(一)
![茶叶生物化学(含实验)DOCX(一)](https://img.taocdn.com/s3/m/2740e5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b.png)
茶叶生物化学(含实验)DOCX(一)茶叶生物化学 (含实验)引言概述茶叶是一种被广泛饮用的饮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还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益处。
本文将对茶叶的生物化学成分进行探讨,并介绍与茶叶相关的实验。
一、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茶叶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包括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茶多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生物活性。
1. 儿茶素 1.1 儿茶素的分类 1.2 儿茶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3 儿茶素的提取方法2. 黄酮类化合物 2.1 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分布 2.2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2.3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3. 茶多酚 3.1 茶多酚的种类和含量 3.2 茶多酚的生物活性 3.3 茶多酚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二、茶叶中的咖啡因咖啡因是茶叶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兴奋神经系统、提神醒脑的作用。
了解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及其释放规律对于合理饮用茶叶具有重要意义。
1. 咖啡因的含量测定 1.1 咖啡因的提取方法 1.2 咖啡因的定量分析方法2. 咖啡因的释放规律 2.1 不同种类茶叶中咖啡因的释放规律 2.2 咖啡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2.3 咖啡因对人体的影响三、茶叶中的氨基酸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赋予了茶叶特有的香气和口感,还对茶叶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1. 主要氨基酸类别 1.1 茶叶中常见的氨基酸 1.2 氨基酸在茶叶中的作用2. 氨基酸的分析与检测 2.1 氨基酸的提取方法 2.2 氨基酸的定量分析方法四、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茶叶的香气来自于其中存在的挥发性成分,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茶叶特有的芳香,还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1. 主要挥发性成分 1.1 茶叶中常见的挥发性成分 1.2 挥发性成分与茶叶的香气关系2. 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与检测 2.1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2.2 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五、茶叶的发酵过程及影响因素茶叶的发酵过程是指茶叶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对茶叶的品质和风味具有重要的影响。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f5d86ad9852458fb770b56a1.png)
六 茶叶中的糖类及茶皂甙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由C、H、O三种元 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 产物,植物中的绝大多数成分都是通过它们合 成的,所以糖类不仅是植物贮藏养料的骨架, 还是其它有机物质的前体。
按其水解的情况,茶叶中的糖类化合物分类
❖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VFC)(Volatile fragrance compo.02%左右,是由性质不同,含量差异悬殊的众多 挥发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 目前已鉴定的茶叶香气成分约为700种。主要成分 仅为数十种,如香叶醇、顺-3-已烯醇、芳樟醇及 其氧化物、苯甲醇等。
性质:蒽酮比色法测定茶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 与蒽酮的浓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灰绿色产物。
茶叶中的皂甙(theasaponin)
❖ 茶皂素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甙的混合 物。 基本结构为皂甙元、糖体、有机酸三部分 组成。
• 糖体为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
• 有机酸主要为当归酸和乙酸。
• 一般性质: • (1)茶皂素是一类性能良好的天然表面
❖ 茶叶芳香物质有的是红茶、 绿茶、鲜叶共有的,有的是
各自分别独具的,有的是在
鲜叶生长过程中合成的,有
的则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形
成的。
❖ 茶叶香气因茶树品种、鲜叶 老嫩、不同季节、地形地势 及加工工艺,包括酶促氧化 的深度和广度、温度高低、 炒制时间长短等条件的不同 ,而在组成和比例上发生变 化,也正是这些变化形成了 各茶类独特的香型。
不同的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有26种。 NH2
R—C—COOH H
三 茶叶中的嘌呤碱(purine)
咖啡碱(caffeine,占茶叶干重的2-4%);咖啡碱在咖啡
为什么茶叶可以泡水喝?
![为什么茶叶可以泡水喝?](https://img.taocdn.com/s3/m/825112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8.png)
茶叶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它可以泡水喝的原因主要与其成分和物理特性有关。
以下是几个可能导致茶叶可以泡水喝的原因:
1.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茶叶中含有多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溶于水中,从而形成茶水。
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咖啡因和茶多酚。
咖啡因具有刺激神经系统的作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清醒;而茶多酚则具有抗氧化和抗癌的作用,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茶叶中还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健康也有很多好处。
2. 茶叶的物理特性:茶叶中的化学物质可以与水发生物理反应,从而形成茶味。
当茶叶浸泡在热水中时,茶叶中的化学物质被释放到水中,从而形成了茶水。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也会随着水蒸汽被挥发到空气中,从而使人体感受到茶叶的香味。
此外,水温和浸泡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茶水的口感和质量。
3. 茶文化的传承:茶叶作为一种饮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它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礼仪、饮食和医疗等方面。
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茶文化不仅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叶饮用方式和习惯,而且也对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现在的人们都无法想象没有茶叶这种饮品的生活。
总的来说,茶叶可以泡水喝的主要原因是其成分和物理特性决定了它可以与水发生相互作用,形成茶水,并带给我们健康、文化和心灵上的享受。
当然,在泡茶时需要注意选用好的茶叶,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制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的营养和美味。
智慧树答案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知到答案见面课章节测试2022年](https://img.taocdn.com/s3/m/97ea25d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b.png)
中国茶文化与茶健康见面课:和敬廉美——中国茶德1.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提出()为“中国茶德”。
答案:廉、美、和、敬2.()被称为“茶圣”。
答案:陆羽3.日本提倡的茶道精神是()。
答案:和、敬、清、寂4.唐代刘贞德把茶的好处归纳起来,称茶有十德“以茶散闷气,以茶驱腥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德,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
”答案:对5.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浓茶漱口,既去烦腻,且苦能坚齿,消蠹”。
答案:错见面课:神奇之叶——茶为国饮1.中国茶叶已迎来人年均消费量1.5公斤时代。
答案:对2.茶叶被称为“中国国饮”,天然保健饮品,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
答案:对3.绿茶为世界首要茶类,产量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5成。
答案:错4.中国茶园面积占全球总茶园面积的()左右。
答案:60%5.2017年全国茶园面积排第一的是()。
答案:贵州6.中国在世界茶叶行业不是排第一的是()答案:出口量7.2017年全球茶叶产量前三名分别是中国、印度和()。
答案:肯尼亚8.当今遍布五大洲近()个国家或地区种茶。
答案:60见面课:神奇之饮—茶叶成分1.茶多酚的主体成分是()答案:黄烷醇类(儿茶素类)2.以下哪类不属于茶叶特征性成分()答案:蛋白质3.以下哪类不属于茶多酚的衍生物()答案:花青素4.茶多酚有标准样。
答案:错5.茶叶滋味主要由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成分决定。
答案:对见面课:色香味形——名茶品评1.绿茶又可分为蒸青、晒青、炒青和凉青。
答案:错2.我国的六大茶类的分类的标准是加工工艺和品质特征。
答案:对3.下列哪些属于按茶树品种命名():答案:铁观音4.绿茶最典型的香气类型为()答案:清香5.茶叶审评时,最先评价的是()答案:外形6.审评用水温度一般为()℃答案:1007.西湖龙井干茶外形属于()答案:扁平形第一章1.1933年到2005年,中国产茶量占世界第一()答案:X2.关于茶叶的著名传说有答案:神农尝百草;达摩禅定3.茶文化的核心为答案:茶哲思4.茶文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茶之人文精神的全部形态。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e988f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6.png)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文学、绘画、品茶礼仪、茶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背景。
以下是我总结的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1.历史与传承茶文化始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演变出了独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礼仪。
茶文化中保存了许许多多的传统茶制工艺和茶道,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部分。
茶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至今仍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品茶礼仪品茶礼仪是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着一种可以独立成体系的茶道。
作为一种细节极多的学问,品茶礼仪包含了制茶、煮水、选具、控火、冲泡、赏茶等过程。
茶艺师讲究在制茶、器具、服饰、礼节、人态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
很多人认为品茶礼仪是茶文化最美丽、最神秘的表现形式之一。
3.气质修养茶文化注重厚德载物,它提倡的并不是个人的能耐,而是一种对他人、社会、环境、智慧和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因此,茶文化也是一种气质修养的方式。
喝茶能让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身心得到放松,进而培养人的文明素养和雅致生活品位。
在闲暇时,大家可以坐下来,泡壶茶,聊天、品茶,享受属于自己的文化时刻。
4.医疗功能在中国古代,茶文化与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茶在医疗方面是很有用的。
茶叶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具有扶阳助消化、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等功效。
普洱茶不仅可以降脂降压,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水肿、糖尿病等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因此,很多人在享受茶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茶叶对身体的保健作用。
5.自然与生态茶文化非常重视保留自然生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农作物霜冻前后的茶,被称为“霜茶”,它需要大自然的自由雨露、温差及土壤、空气等条件,是茶文化中自然生态最好的体现。
茶园的最大特征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些茶园甚至还涉及到环保、绿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化学与茶文化编号:87 姓名:黄雾霖学号:111201032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
远古时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相传是用茶解了毒。
茶叶被当成了药材,后来人们认识到茶可以作为清热解渴、提神益思的饮料。
汉代已把茶作为饮料。
说到茶文化,有人认为茶道便是茶文化的内涵。
茶道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
中国茶道包涵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导引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是“和”(简称“七义一心”)。
儒家重视礼义引控之和,体现中和之美;道家倡导纯任自然之和,体现无形式、无常驻规之自然美;佛家推行超越现世的主客体皆空的宗教式之和,体现规范之美。
中国茶道并蓄儒释道三家“和”思想之精华,突出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
关于茶文化真正内核,茶学界争论很久,没有一个具体的说理可以一统认知。
茶道学者金刚石则另有观点:茶文化的真正内核是其母体源——茶叶的药用功效,早在2000多年前已被公认。
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茶在药用上很大程度还属于经验性质的。
20世纪后期以来,茶叶生物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学研究的参与,使得对茶叶的药用有效组份及其药理功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可以这样说,品茶的人100%都知道有益身体健康,这个有益不是假设的,而是靠科学证明的结果,人们品茶更多的是为了对自身有益才品的。
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谈到茶所构筑其它外来文化赋予的属性,假如没有这个药用功能,就算赋予茶黄金也不会走到今天的世界,茶的本质不外乎是植物,更不是生活必备资料。
如果没有药用功能,也不具有生活必用品属性,那茶也就如万千植物一样,山高水低处自由生死。
基于这一点,我们才有更多的话题来了解和关爱茶,由此才生出了其文化特征。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尽管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在种茶,16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人民在饮茶,但各国最早的茶树品种、培植技术、加工工艺及饮用方法却毫无例外地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因此,中国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茶的祖国”。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发展中的一大宝库,作为中国人更应以此为荣。
在中国人的眼里,茶不仅仅是解渴的饮品,更是生活中彰显文化品位的一部分。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中国家庭生活开门七件事之一,以茶会友,客来敬茶是我国民族的传统礼节。
茶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我们几乎天天都接触到茶,那么你知道茶又哪些化学成分吗?茶叶的化学成分有500种之多,其中有机化合物达450种以上,无机化合物约有30种。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归纳起来可分为水分和干物质两大部分。
其具体类别如1所示。
表1—茶叶化学成份的分类:水份:占鲜叶重75~78%干物质:占鲜叶重22%~25%无机化合物:水溶性部分占干物重2~4%不溶解部分占干物重1.5~3.0%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干物重20~30%氨基酸占干物重1~4%生物碱占干物重3~5%茶多酚占干物重20~35%糖类占干物重20~25%有机酸占干物重3左右%类脂类占干物重8左右%色素占干物重1左右%芳香物质占干物重0.005~0.03%维生素占干物重0.6~1.0%从表中可知,茶叶中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组成复杂,但它们的合成和转化的生化反应途径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大别分为红茶和绿茶两种。
红茶是将茶叶暴晒在日光下或微温后,使茶叶萎软,再搓揉,使它发酵,至茶叶转褐色,再烘焙制成的。
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亦称可以喝的古董,可长期存放、愈陈愈香,越陈越香品质越好。
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搓揉,烘焙成的。
红茶和绿茶中所含化学成分相同,不过分量方面略有不同而已。
目前已经证实,茶叶中和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组份,为此,下面介绍一下茶的药用成份:咖啡碱分子式是C8H10N4O2·H2O, 是白色粉末,纯粹的茶碱是白色针状结晶体,有苦味,能够溶解于热水,不易溶于冷水中,所以开水不热,茶叶是泡不下来的。
茶碱能够兴奋大脑,使思想灵敏,医药上用它作兴奋、强心、利尿的药剂。
它还能够解吗啡或酒精的毒,所以酒醉的人要喝浓茶。
咖啡碱是茶叶中一种含量很高的生物碱,一般量为2~5%。
每杯150毫升的茶汤中含有40毫克左右咖啡碱。
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因此具有提神的作用。
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常和茶多酚成络合状态存在,所以它和游离态的咖啡喊在生理机能上有所不同。
在对咖啡碱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报告中的结论是:在人正常的饮用剂量下,咖啡碱对人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咖啡因与茶碱既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又不会降低心率,并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利尿,能从整体上提高新陈代谢水平,排泄代谢产物,促进脂肪消耗。
多酚类化合物可溶性的多酚类化合物在红茶中的含量约为干重的10~20%,它主要由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和酚酸组成,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约占茶多酚总量的70%。
儿茶素类中主要包括表儿茶素(简称EC)、表没食子儿茶素(简称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简称EGCG)。
这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份。
已证明,它们具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消炎抑菌、防辐射、抗癌、抗突变等多种功效。
鞣酸是制蓝黑墨水及鞣制皮革的原料,也能够溶于热水中,而难溶于冷水。
绿茶所含的鞣酸量比红茶多,所以绿茶味比红茶味涩。
鞣酸能够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阻碍食物的吸收,使大便秘结的作用。
维生素类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
维生素B族的含量一般为茶叶干重的100~150ppm左右。
菸酸(维生素B5)的含量是B族中含量最高的,约占B族中含量的一半,它可以预防癞皮病等皮肤病。
茶叶中维生素B1含量比蔬菜高,维生素B1能维持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核黄素(维生素B2)的含量约每100克干茶10~20毫克,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每天需要量的5~7%,它可以增进皮肤的弹性和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叶酸(维生素B11)含量很高,约为茶叶干重的0.5~0.7ppm,每天饮用5杯茶场即可满足人体需要量的6~13%。
它参与人体核苷酸生物合成和脂肪代谢功能。
茶叶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高级绿茶中维生素c的含量可高达0.5%,维生素C 能防治坏血病,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创口愈合。
茶叶中维生素E(生育酚)的含量约为茶叶干重的300~800ppm,主要存在于脂质组份中。
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可以阻止人体中脂质的过氧化过程,因此具有抗衰老的效应。
茶叶中维生素K的含量约每克成茶300~500国际单位,因此每天饮用5杯茶即可满足人体的需要。
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凝血素。
矿质元素茶叶中含有多种矿质元素,如磷、钾、钙、镁、锰、铝、硫等。
这些矿质元素中的大多数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茶叶中的氟素含量很高,平均为100—200ppm左右,远高于其他植物,氟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减少乙酰胆碱的分解,促使体内三磷酸腺苷含量增加,提高肌肉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度,因而可提高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导。
氟素对预防龋齿和防治老年骨质疏松有明显效果。
局部地区茶叶中的硒素含量很高,如我国湖北思施地区的茶叶中硒素含量最高可达3.8ppm。
硒对人体具有抗癌功效,它的缺乏会引起某些地方病,如克山病的发生。
茶叶富含锰,可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并能激活特异性免疫功能。
氨基酸茶叶中的氨基酸种类已报道有25种,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占氨基阁总量的50%以上。
众所周知,氨基酸是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
有的氨基酸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如谷氨酸能降低血氨,治疗肝昏迷。
蛋氨酸能调整脂肪代谢。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组份外,茶叶中还含有一些次要的活性组份;它们的含量虽然不高,但却具有独特的药效。
如茶叶中的脂多糖具有防辐射和增加白血球数量的功效。
茶叶中几种多糖的复合物和茶叶脂质组份中的二苯胺,具有降血糖的功效;茶叶在嫌气条件下加工形成的a一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药效成分不断被发现,并通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证实其保健功能。
近年来,各国的研究结果都证实了这一点,即饮茶确实有益人体健康.由韩斌、韩文领著的《饮茶养生与药茶疗病秘验方》一书中,在《现代医学对茶叶的认识和应用》一节里,列举了茶叶的31种功用,应该是很全面的了:助消化、提神醒脑、延年益寿、降血脂、减肥、明目、利尿、消肿、抗菌消炎、抗动脉硬化、降血压、防高血压、防治冠心病、抗辐射(例如电视的辐射)、安神、镇静、陶冶性情、营养剂、可治糖尿病、美容作用、防治贫血、抗疲劳、解疲劳、醒酒、解酒毒、生浸解渴、防癌、抗癌、益气增力、抗菌止泻、解毒。
但是对于女性,喝茶也有要注意的不好之处:1.每个月生理期来临时。
但若此时习惯在饭饱之际喝茶的话,这茶叶中含有高达至50%的鞣酸,它会妨碍我们的肠粘膜对铁质的吸收,大大减低铁质的吸收程度,因而在肠道中很容易和食糜中的铁质或补血药中的铁结石产生沉淀的现象。
2.正值怀孕期也不适合喝绿茶。
一般浓茶中含带的咖啡碱浓度高达10%,会增加孕妇的尿和心跳次数与频率,以及加重孕妇的心与肾的负荷量,更可能会导致妊娠中毒症.3.孕妇将要临产前也不宜喝太多茶。
因产前若喝太多浓茶的话,茶中的咖啡碱会产生兴奋作用而引起失眠,倘若孕妇在产前睡眠不够,那可能会导致分娩的时候筋疲力竭,甚至还会造难产,4.刚生产完之后想亲自哺乳的产妇也不宜喝太多茶。
因为这段期间要是喝下大量的茶,则茶中含有高浓度的鞣酸会被粘膜给吸收,进而影响乳腺的血液循环,会抑制乳汁的分泌,造成奶水分泌不足。
5.正值更年期的女性,除了头晕和浑身乏力以外,有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因而脾气不好、睡眠品质差等现象,若再喝太多茶更会加重这些症状,最后,介绍几种有益于健康,有药用作用的茶叶。
节食者——推荐喝乌龙茶功效:助消化、去痰、解酒食油腻之毒、消脂。
浮肿者——喝薏仁茶功效:清热、利湿、治疗水肿压力造成便秘——要喝荷叶茶功效:清暑利湿、治水气浮肿、生发清畅。
节食便秘——喝决明子茶功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涨气者——喝大麦芽茶功效:开胃健脾、和中下气、消食除胀。
消脂——喝柠檬茶功效:笑脂肪、助消化、美白肌肤、滋润肺腑。
积食——喝普洱茶功效:帮助消化、消除油脂。
护胃——喝玫瑰花茶功效:活血散淤、治肝胃气痛。
清火排毒——菊花茶功效:清暑退热解毒、消脂肪、降血压。
油腻——喝陈皮茶功效:理气调中、疏肝健脾、导滞消积。
食肉者——喝山楂茶功效:能消除油脂、帮助排泄体内废物,散淤化痰。
利尿降脂——酸溜根茶功效:利尿降脂,适於肥胖者和高血压者。
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