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含必修一最后一章)

合集下载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新课标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导学案专题1 基因工程1.1 DNA 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学习目标 1、简述DNA 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二、重点和难点 DNA 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课前预习案三、教材重温及自测 1、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 和 ,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由于基因工程是在 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 。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1)切割DNA 的工具是 ,又称 。

(2)这类酶在生物体内能将外来的DNA 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 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 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3)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 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4)DNA 分子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 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 和 。

例1、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但微生物中很少B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 、不同的限制酶切割DNA 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D 、限制酶的作用部位是特定核苷酸形成的氢键 3、DNA 连接酶——“分子缝合针”根据DNA 连接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它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为coli E ⋅DNA 连接酶。

coli E ⋅DNA 连接酶只能将 连接起来,不能将双链DNA 片段平末端之间进行另一类是从 分离出来的,称为T 4DNA 连接酶。

T 4DNA 连接酶既可以“缝合”双链DNA 片段互补的 ,又可以“缝合”双链DNA 片段的 ,但连接 之间的效率比较低。

例2、下图为DNA 分子的切割和连接过程。

(1)EcoRI是一种酶,其识别序列是,切割位点是与之间的键。

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质壁分离及复原导学案

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质壁分离及复原导学案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学案一、目的要求1.在进行“活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时,尝试排除观察中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探求新知。

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解释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以及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的原因。

二、材料用具紫色洋葱(为什么选择这个材料?)、水、质量浓度为的蔗糖溶液、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培养皿、显微镜三、实验原理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内因外因四、方法步骤用镊子撕取制作临时装片将材料放在载玻片的中展平材料后盖上盖玻片观察:先用观察,再用观察现象:及其以内部分紧紧贴着观察质壁分离处理: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溶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重复几次现象:洋葱表皮细胞发生处理:从盖玻片一侧滴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重复几次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洋葱细胞五、实验结果六、合作探究1.实验材料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动物细胞、细菌、根尖分生区、根尖成熟区细胞分别有什么弊端?2.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是什么液体?3.若用0.5g/mL的蔗糖溶液做实验,能发生质壁分离但不能再复原,为什么?4.如果换成尿素、硝酸钾、甘油等,会怎样?五、活学活用1.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不能出现的现象是A. 液泡体积逐渐减小B. 液泡颜色逐渐加深C. 细胞体积逐渐减小D. 细胞膜与细胞壁逐渐分离2.某同学用30%的蔗糖溶液来处理某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试分析该同学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可能是①根尖分生区细胞②动物细胞③死细胞④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A.②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错误的是A.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溶液渐变成紫色,说明细胞死亡B.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C.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为死细胞D.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4.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C.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实验中,液泡的有无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酒精是无关变量5.下列各项不可以通过质壁分离实验加以证明的是A.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B.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C.细胞液浓度大小的测定D.成熟的植物细胞能进行渗透吸水6.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 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此细胞是活细胞B.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D. 细胞液和细胞外界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KNO3溶液低于细胞液浓度。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Word版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填图]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图]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分析:(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2)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3)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4)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5)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葡萄糖B.血红蛋白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解析:选A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3.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血液解析:选B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从组织液中获得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

高中生物教案全册必修三课时安排:共计20节课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目标:了解生物学中最基本的单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细胞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的图片,讨论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细胞的结构图示和相关说明。

第二课:细胞的代谢活动目标:了解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过程,认识代谢活动的重要性。

内容:细胞的新陈代谢、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教学活动:观察实验,分析细胞代谢活动过程。

作业:写一篇关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文章。

第三课:细胞分裂与生长目标:了解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细胞生命周期的重要过程,认识分裂和生长对人体的影响。

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等细胞分裂方式。

教学活动:观察细胞分裂的视频,分析分裂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细胞分裂与生长的报告。

第四课:人体的组织目标:了解人体的组织结构是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础,认识不同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内容:人体的组织结构、组织类型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组织的结构,讨论不同组织的功能。

作业:整理一份关于人体组织结构的PPT演示稿。

第五课:消化系统目标:了解消化系统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认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口腔、食道、胃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活动: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讨论各器官的作用。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消化系统的思维导图。

第六课:呼吸系统目标:了解呼吸系统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认识呼吸作用的重要性。

内容: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气体交换和呼吸过程。

教学活动:观察呼吸系统的模型,讨论气体交换的过程。

作业:整理一份有关呼吸系统的短文。

第七课:循环系统目标:了解循环系统是人体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系统,认识心脏和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内容:心脏、血管、血液等循环系统的组成。

教学活动:观察心脏和血管的图片,讨论循环系统的功能。

作业:写一篇关于循环系统的文章。

第八课:泌尿系统目标:了解泌尿系统是人体排泄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器官,认识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导学案

第一课时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标点击】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些细胞的生活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2、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学习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探究】1、学海导航2、例题精析〖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

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

答案: A〖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

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

;答案:B【自我诊断】●.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 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3导学案 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重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与点拨】一、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预习完成】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生活的环境是,可以直接从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和,并把直接排入里。

如果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1)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液【预习完成】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等(1)血浆A.定义:血液中除外的液体。

B.作用: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A.定义:存在于的液体,又叫。

B.生成:动脉中的沿动脉流入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壁进入组织液。

C.回流:大部分能够被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

D.作用: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细胞的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3)淋巴A.定义: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也叫。

B.生成: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小部分被吸收,成为淋巴。

C.回流:经过淋巴循环由流入中。

D.作用: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和等,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思考与交流】1、组成成分间的关系(用箭头和文字画出)2、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练习巩固】1.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二)内环境【预习完成】定义: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等。

【练习巩固】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液(三)细胞外液的成分【预习完成】血浆中含90%为,其余10%为、,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各种、、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
课程名称:细胞分裂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和意义。

2.掌握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理解细胞分裂对细胞生长和遗传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

2.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3.细胞分裂在细胞生长和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掌握细胞分裂的复杂过程。

2.理解细胞分裂在细胞生长和遗传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教师:熟悉细胞分裂的基本知识,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细胞分裂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展示与讨论(15分钟)
1.介绍细胞分裂的基本步骤,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2.分别讲解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和区别。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三、实验或案例分析(20分钟)
1.进行关于细胞分裂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理解。

2.分析细胞分裂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四、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掌握有关概念和技能。

同时,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10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10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共107页)目录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1课时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2课时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时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3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四节细胞的癌变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本章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从微观来看,生物学是建立在分子与细胞基础之上的科学。

细胞的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就已经学过。

由于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这些知识难免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在高中一年级学习本模块《分子与细胞》时,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介绍构成细胞的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否则学生就会感觉过于专业,感觉生物学难学,而失去兴趣。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生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概述细胞生活的环境,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描述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阐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5、列举其他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6、描述种群的特征,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7、说明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

8、阐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稳定性。

二、知识梳理(一)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中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激素、气体、代谢废物等。

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蛋白质含量较少。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 pH 为 735~745,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CO₃⁻、HPO₄²⁻等)有关。

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弧: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传导形式:电信号(神经冲动)。

传导过程: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形成局部电流→兴奋传导。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含必修一最后一章)讲解

高中生物必修三导学案(含必修一最后一章)讲解

文末附必修一第六章导学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内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 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pdf版)

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pdf版)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第一周课时A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研究对象是人体)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人体是多细胞生物体,绝大多数细胞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都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都必须借助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内环境中
2、内环境概念的考察要点
(1)汗液,泪液,尿液,乳汁,消化液等,不属于体液(2)血浆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而淋巴和组织液不含蛋白质。

(3)不同细胞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直接内环境
组织细胞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1 3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1 3 发酵工程及其应用(导学案)

第一章第3节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建构发酵工程的概念2.概述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举例说明发酵工程的应用3.提升对发酵工程基本环节的认识,发展工程思维,认同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物产品4.关注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农牧业的应用,倡导健康、安全的生活和生产【重点难点】阐明发酵工程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及微生物的特定功能,工业化生产人类所需产品预习案一、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1.发酵工程的形成过程:随着人们对的认识,的建立,以及的设计成功,人们能够在严格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发酵工程逐步形成2.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发酵工程一般包括,扩大培养,、,接种,,等方面(1)选育菌种:性状优良的菌种可以从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或获得。

(2)扩大培养:工业发酵罐的体积很大,接入的菌种总体积也较大,因此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

(3)配制培养基:在菌种确定之后,要选择原料制备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要经过才能确定。

(4)灭菌: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

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降。

因此,和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

(5)接种(6)发酵罐内发酵:这是发酵工程的。

在发酵过程中,要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等,以了解发酵进程。

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要严格控制、和溶解氧等发酵条件。

大型发酵罐有计算机控制系统,能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pH、溶解氧、罐压、通气量、搅拌、泡沫和营养等进行监测和控制。

(7)分离、提纯产物: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得到产品。

如果产品是代谢物,可根据产物的性质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获得产品。

二、发酵工程的应用1.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1) ,如酱油、各种酒类。

(2) ,如通过发酵制得的柠檬酸,由发酵生产味精。

(3) ,如α­淀粉酶、β­淀粉酶、脂肪酶等。

2.在医药工业上的应用工程、工程等的广泛应用给发酵工程制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整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导学案全集(vip专享)

(整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精品导学案全集(vip专享)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全册)精品导学案汇总生物导学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学习新知(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阅读教材P3完成表1【思考】1.泪液、尿液、消化液、汗液是否属于细胞外液? 2.说出下列细胞的细胞外液分别是什么?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②毛细血管壁的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的细胞 ③吞噬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阅读教材P4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由哪些物质组成? 2.组织液与血浆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相同?内环境的各组分间化学成分最相近的是哪些? 3.白细胞、呼吸酶、血红蛋白是否是细胞外液的成分?4.在组成血浆的离子中哪些含量最高?推测它们可能起到什么作用?HCO 3-和HPO 2-属于碱性物质, 在血浆中可能起到什么作用(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1)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小: 37℃时, 人血浆渗透压为___________Kpa, 相当于细胞______液的渗透压. (3)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含量(4)实例:医院给病人输液必须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溶液或5%的葡萄糖溶液 (5)异常——组织水肿组织间隙液体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肿胀的症状称为水肿, 又称浮肿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①营养不良, 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减少②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代谢产物增加【学习目标】A: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及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媒介 B: 1.达到A 层要求2. 准确判断各种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学习重点】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学习难点】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学习方法】对比归纳法、图形比较 【完成时间】20分钟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定 义 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存在部位生活在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组织细胞概念: 体内大量以___________为基础的液体 分布: 2/3细胞内液: 1/3细胞外液:(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1.体液 血浆: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谢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 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 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毛细淋巴管受阻④过敏反应⑤肾脏疾病导致蛋白尿, 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思考】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 会造成水肿, 请解释之?2.酸碱度: 血浆的pH在_____________之间. 缓冲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机理: ①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HL + NaHCO3——→NaL(肾脏排出)+H2CO3 H2CO3——→H2O+CO2(呼吸排出)②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2CO3——→2NaHCO3(肾脏排出)3.温度: 37℃(影响__________的活性)(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___直接关系: _________系统、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__________系统间接关系: _________系统、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高二生物必修3同步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第1节1.CCDBB 6. CDAAD 11. CBADB 16. CACCA 21. BABBD1.(1)血浆、组织液、淋巴理化性质(2)消化吸收呼吸排泄(3)营养物质代谢废物(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5)循环系统2.⑴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4)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液和血浆细胞内液、血浆、淋巴(5)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物导学案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习目标A层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体验生长素发现过程和方法B层1.达成A层要求2.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 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向光性: 在_________光的照射下, 植物朝向_______方向生长的现象.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达尔文实验1.实验材料: 胚芽鞘2.实验过程及结果①胚芽鞘不做处理, 单侧光照射;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②去掉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射;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③用锡箔罩住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射;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__生长;④用锡箔罩住尖端下端, 单侧光照射;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生长.(A层)思考: 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B层)思考: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 分析: 接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的哪个部位?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个部位?3.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 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_______时, 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________, 因而出现向光性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端(伸长区)曲.(二)鲍森. 詹森实验1.实验材料: 胚芽鞘、琼脂片(能透过某些化学物质)2.实验过程结果①去掉胚芽鞘尖端, 单侧光照射;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②将胚芽鞘尖端和下部用琼脂片隔开; 单侧光照射,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_生长.3.实验结论: 胚芽鞘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_传递给下部.(三)拜尔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①将胚芽鞘尖端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 黑暗条件;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生长;②将胚芽鞘尖端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右侧, 黑暗条件;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生长;2.实验结论: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是因为_______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__造成的.(四)温特实验1.实验过程及结果①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放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黑暗条件;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生长;②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左侧放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 黑暗条件; 结果: 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论: 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_____________. 温特将其命名为__________.(五)1931年, 郭葛生长素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 英文缩写____________.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效应的物质, 除了IAA外,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 能从______部位运送到______部位, 对植物的___________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有机物.2.本质: ____________3.特点: ①产生部位: _________(与动物激素相比, 植物激素无特定的_____________)②能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4.功能: 调节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本质: __________2.合成原料: __________3.合成部位: ________芽、叶,________的种子4.分布: 相对集中在生长________的部位, 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_______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子和果实.5.生物导学案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A: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调节的机制B: 达到A层要求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对人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学习难点】内环境稳态及生理意义【完成时间】20分钟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基础: 人体各个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机制: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 内环境稳态的恒定主要依赖_______________的调节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和______的共同作用下, 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现代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 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稳态失调的原因: ____________的变化过于剧烈; 人体自身的_________出现障碍实例: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是维持机体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适宜的______和________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正常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直接影响能量代谢;_______、_______等代谢废物过多可能会引起中毒症状;【实验原理】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 如碳酸等; 人和动物吃的食物, 经消化吸收后经过代谢也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_________, 会使_________发生偏移, 但一般情况下, 机体能使PH 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溶液, 在加入酸或碱时, 能使PH 的变化减弱)和___________在加入酸或碱后PH 的变化, 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自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变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据原则: 主要是_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_原则 【材料用具】用具: 4副防护手套、烧杯、量筒、彩色铅笔、PH 计或万能PH 试纸、镊子 试剂: 自来水、0.1mol/LHCl 、0.1mol/NaOH 、生物材料(肝脏匀浆、马铃薯匀浆、用5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方法步骤】分组并画记录表格: 设计表格记录不同材料的PH 变化 测自来水的变化用缓冲液代替自来水, 重复上述步骤, 并记录实验结果用两种生物材料重复步骤, 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 测酸对自来水PH 的影响 测碱对自来水PH 的影响1.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 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也不要入口,若有溅出或洒落应立即用水冲洗15分钟, 并告诉老师.2. 每次换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时, 一定要充分清洗烧杯.【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记录数据, 绘出曲线, 并说出实验结论.1.对自来水的处理结果: 滴加盐酸后, 自来水的PH______; 滴加氢氧化钠后自来水的PH_______ 2.对缓冲液的处理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比较以上曲线变化规律可知,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_ ___而不同于____________. 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可以维持PH的稳定.第1章第2节一.选择题1.CCDBC 6. DDBDD 11. CCABC 16. CA 二.非选择题1.(1)7.35—7.45 H2CO37.35 CO2和H2O (2)降低 NaHCO3乳酸钠和CO2(3)NaHCO3肾脏(4)H2CO3NaHCO3PH2. (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消化循环(4)循环泌尿循环呼吸3.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 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并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液面齐平, 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4)结果预测和结论:①液面上升, 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②液面不变, 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③液面下降, 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5)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漏斗管中液面上升, 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原因是海水浓度高于淡水, 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 故血浆渗透压高.生物导学案第二章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学习目标】A: 说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B: 1.达到A层要求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学习重点】反射弧各部分的组成和功能【学习难点】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学习方法】对比归纳法、小组讨论【完成时间】20分钟周围神经系统: 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概念: 在_________________的参与下, 动物体或人体对____________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思考】草履虫遇到盐水或醋酸刺激时会立即发生反应, 含羞草被碰触后会下垂这些现象属于反射吗?(二)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2.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结构名称组成 作用 受损对反射的影响( ) 神经元细胞体: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突起 树突 轴突 特点: ___________ 功能: 将兴奋传给细胞体 特点: __________ 功能: 将兴奋由细胞体传向外围 (2)功能: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传导兴奋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4)神经纤维: 由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共同组成. (5)神经: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 外包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神经。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3 2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导学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3 2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导学案)

第2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系统思想解释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和原理(生命观念)2.结合资料和示意图阐明PCR的原理,说出PCR所需的条件及其反应过程(科学思维)3.结合模式图说出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并理解构建目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课前自主探究一、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1.目的基因(1)概念:用于改变或获得等的基因。

(2)实例:培养转基因抗虫棉用到的目的基因是。

2.筛选合适的目的基因(1)较为有效的方法:从相关的和的基因中进行筛选。

(2)实例: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之前,科学家不仅掌握了Bt基因的,也对Bt基因的表达产物——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3)认识基因结构和功能的技术方法:技术、数据库、工具。

3.利用PCR获取和扩增目的基因(1)PCR的含义:PCR是的缩写,它是一项根据的原理,在体外提供的各种组分与反应条件,对进行大量复制的技术。

(2)原理:(3)条件:参与的组分在DNA复制中的作用解旋酶(体外用代替) 打开DNA双链DNA母链提供的模板合成DNA子链的原料催化合成DNA子链引物使能够从引物的端开始连接维持反应体系pH稳定(4)过程:PCR过程包括三步(填图)(5)结果:每次循环后目的基因的量增加一倍,即成形式扩增(约为,其中n为数)。

提醒:①在PCR过程中实际加入的为dNTP(即dATP、dGTP、dTTP、dCTP),既可作为合成DNA子链的原料,又可为DNA的合成提供能量。

②引物既可以是DNA单链,也可以为RNA单链。

细胞内的DNA进行复制时,也需要引物,一般为RNA片段。

③真核细胞和细菌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

因此,PCR反应缓冲溶液中一般要添加Mg2+。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1)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并且可以给下一代。

(2)使目的基因能够和发挥作用。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填图]3.构建过程[填图]易错易混辨析:1.目的基因就是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2.从已知结构和功能清晰的基因中筛选目的基因是获取目的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1章 发酵工程 单元素能提升(含解析)

(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学案:第1章 发酵工程 单元素能提升(含解析)

单元素能提升一【单元知识构建】【单元提升交汇点】提升点一发酵工程与其他相关知识的综合交汇点1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细胞结构,联系必修课程模块1中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1)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核糖体。

(2)不同点:醋酸菌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无核膜、染色体,无线粒体等众多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交汇点2发酵条件的控制,联系必修课程模块1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因素(1)果酒的制作前期需要氧气,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然后控制为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

控制发酵温度约为18~30 ℃。

(2)果醋的制作一直需要充足的氧气,控制发酵温度为30~35 ℃。

但泡菜的制作一直需要密封。

【对点训练】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菌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2.请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在食品工业上应用的问题:(1)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该菌种产生酒精的场所是________。

果醋的制作常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当进行果醋制作时,要持续通入氧气,并且要适当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

(2)果酒发酵时间一般为10~12 d,但也可能因为________等外界条件而发生改变,可定期取发酵液与______________(填试剂)反应检测发酵情况,如发酵液中含有酒精则溶液呈现________。

(3)果酒进一步发酵能获得果醋,酒变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1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章教案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一)、细胞膜的成分:1、细胞膜成分:主要是脂质...,还有少量糖类..和.蛋白质①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②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③少量糖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2、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①磷脂双分子层----基本骨架②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③糖蛋白------------外侧外侧,与细胞识别有关3、细胞膜的特点(1)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①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②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③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2)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和数量....的种类.....(取决于载体蛋白①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的吸收等。

②原因:遗传性决定载体种类、数量决定选择性。

(3).二者的区别与联系①区别: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方面的特性,选择透过性体现了细胞功能方面的特性,主动运输能充分说明选择透过性。

②联系:细胞膜的流动性是表现其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相反,如果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细胞可能已经死亡了。

4、细胞膜制取:①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②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楚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

可看到浸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变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处。

注意:选用红细胞的原因是“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二)、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给靶细胞。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梳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错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血液中除错误!血细胞外的液体.②组织液:存在于错误!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错误!细胞间隙液.③淋巴:错误!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错误!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错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用:是错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错误!1。

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提示: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提示: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提示: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典题分析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例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末附必修一第六章导学案-------------------------------------------------------------------------------------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 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习内容: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 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1)渗透压○1定义:溶液渗透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渗透压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______,PH为____________。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__________等离子有关。

(3)体温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左右。

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________由外环境提供,同时产生的________又必须排出体外,但细胞并没有和外界直接接触,必须通过内环境的中介作用。

学法指导: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既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也是学习难点,学习时可以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可以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景(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这样可以加深对组织液的认识及对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理解,即内环境的“内”和细胞外液的“外”是相对的,从人体角度看是内环境,从细胞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所以说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的外环境。

通过直观经验及课本的图片,可以得出结论: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其次还有脑脊液等。

但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直接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不是内环境,而属于外界环境。

重难点释疑:1.血浆组织液淋巴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异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各种血细胞体内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2.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 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当堂训练: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2.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 3 8. 5 C. 6 D. 103.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4.如图所示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B液为_________,C液为_________,D液为_________。

三者共同构成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___。

(2) 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_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________浓度升高,导致________病的发生。

课后作业:总结与反思: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内容: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

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

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重难点释疑:1. 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

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

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2.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

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当堂训练:1.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A.凝固的状态 B.绝对不变的状态C.相对稳定的状态 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2.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条冷水浸泡过的毛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4.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 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5.下列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直接关系的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循环系统④泌尿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内分泌系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⑥6.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

若只饮水不进食,则()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7.下图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据图回答:(1)图中[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