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育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韦庄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词中的艺术手法,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
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如白描、对比等。
2、难点体会词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思乡、怀旧、感慨身世等。
理解韦庄在词中所展现的独特风格和审美追求。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赏析法:引导学生对词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诗词的氛围。
提问学生对唐朝末年的历史和文化有哪些了解,引出韦庄所处的时代背景。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韦庄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仕途坎坷、漂泊流离的生活。
讲述唐朝末年的社会动荡和战乱,以及这种背景对韦庄创作的影响。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菩萨蛮》,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4、词句解读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一些生僻字词和典故。
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如“春水碧于天”中的“春水”“天”,“画船听雨眠”中的“画船”“雨”等。
5、情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词中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词中既有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留恋,又有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身世的感慨。
6、艺术手法探讨分析词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如白描手法描绘江南风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两句以简洁的语言展现出江南的美丽和宁静。
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江南的美好与作者身世的飘零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7、再读诗词学生再次朗读诗词,注意读出情感的变化。
请几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诗词作品名为《菩萨蛮》。
本课主要内容涵盖了诗词的朗读、理解、赏析和背诵。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
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理解诗意,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2. 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4. 背诵并默写诗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领悟诗词意境,分析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并默写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诗词(5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词,注意停顿、重音和语调,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和韵律美。
3. 理解诗意(10分钟)讲述诗词的背景,解释生词难句,分析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领悟诗词的主题。
4. 赏析诗词(10分钟)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5. 感悟作者思想感情(5分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6. 背诵与默写(5分钟)指导学生背诵诗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进行默写练习。
7.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诗词题目:《菩萨蛮》2. 诗词结构:起、承、转、合3. 诗词意象:春天的美景、作者的情感4. 诗词特色:音乐美、韵律美、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将《菩萨蛮》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其中的生词难句。
2024版《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鉴赏》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全文阅读理解,词句赏析,意象解析,主题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全文内容,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2. 通过对词句的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解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句赏析,意象解析。
2. 教学重点:全文阅读理解,主题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教材,《菩萨蛮》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古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全文:学生自读《菩萨蛮》,理解全文内容,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 词句赏析: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赏析诗词中的精彩词句,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4. 意象解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小山”、“鬓云”、“香腮雪”,探讨作者如何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词中提炼出主题,如女性的婉约之美、时光易逝等。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诗词仿写,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菩萨蛮》2. 板书内容:(1)全文内容(2)词句赏析:重点词句(3)意象解析:意象及意义(4)主题探讨:提炼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全文。
(2)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赏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不少于300字。
2. 答案:(1)背诵内容略。
(2)赏析文章示例:《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在床前,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地上,如同铺满大地的霜。
诗人抬头仰望那轮明月,低头又想起远方的故乡。
全诗意境优美,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
韦庄《菩萨蛮》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唐诗宋词》中的《菩萨蛮》。
详细内容包括词的背景介绍、词牌知识、词文朗读、词义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菩萨蛮》的背景知识,理解词的内涵,感受词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朗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义的理解与赏析,艺术特色分析。
重点:词的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韦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菩萨蛮》,感受词的音韵美。
3. 背景介绍:讲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逐句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词中的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词意。
5. 艺术特色分析:讨论《菩萨蛮》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2. 内容:背景知识朗读与鉴赏词义解析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
(2)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答案:(1)略。
(2)意象:如“画楼西畔桂堂东”等;修辞手法:如对仗、比拟等。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韦庄的其他诗作。
(2)组织诗词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学会用诗词表达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词义解析2. 艺术特色分析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词义解析1. 生僻字的解释:对于词中出现的生僻字,如“画楼”、“桂堂”等,教师需详细解释其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2. 关键词的解读:如“画楼西畔桂堂东”,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画楼、桂堂的象征意义,以及诗句中的空间关系,从而揭示词人的情感内涵。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韵律。
2. 熟悉《菩萨蛮》的背景和内容,掌握诗歌韵律和语言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领悟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表达诗意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菩萨蛮》的背景和内容,了解唐代诗歌韵律和语言表达技巧。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提高学生鉴赏诗歌和表达诗意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图像展示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
3. 个性化学习法,让学生自由组合阅读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菩萨蛮》的背景和韵律分析2. 第二课时:《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象分析3. 第三课时:《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4. 第四课时:学生课堂朗读和阐述五、教学步骤1. 第一课时:《菩萨蛮》的背景和韵律分析1.1 唐代诗歌背景介绍1.2 《菩萨蛮》的背景与作者介绍1.3 《菩萨蛮》的韵律分析1.4 学生讨论2. 第二课时:《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意象分析2.1 《菩萨蛮》的语言表达技巧分析2.2 《菩萨蛮》的意象分析2.3 学生讨论3. 第三课时:《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义3.1 《菩萨蛮》的文化内涵分析3.2 《菩萨蛮》的审美意义分析3.3 学生讨论4. 第四课时:学生课堂朗读和阐述4.1 学生课堂朗读4.2 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悟4.3 社会性写作:学生以诗歌、散文或随笔等形式,阐述自己对《菩萨蛮》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手段1. 讲义和PPT教学辅助材料2. 多媒体视频和图片3. 标准化答案和答案解析七、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问答和讨论。
2. 课堂笔记和作业评分。
3. 阅读测试和作品评价。
4. 学生小组和评课教师的评估性评价。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
《菩萨蛮》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背诵《菩萨蛮》全文,掌握重要词汇和句式,分析诗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创意写作,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古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菩萨蛮》原文及其释义。
2. 诗词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3. 诗词鉴赏分析方法。
4. 创意写作指导。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朗读、创意写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理解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 诗词朗读(10分钟):全班齐读,个别展示,体会诗词韵律。
3. 诗词讲解(15分钟):讲解生僻字词,分析句式结构,解释诗意。
4. 感悟讨论(15分钟):小组讨论诗词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分享感受。
5. 鉴赏方法(15分钟):介绍诗词鉴赏方法,举例分析。
6. 创意写作(20分钟):指导学生进行诗词仿写或创作。
7. 展示交流(10分钟):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2. 分组策略:按学习能力和兴趣分组,确保讨论效果。
六、学生活动1. 朗读:学生参与全班和小组朗读。
2. 讨论:小组内分享感悟,准备展示。
3. 创作与展示:独立或合作完成创意写作,向全班展示。
七、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朗读中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意写作的质量。
3. 课后作业: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菩萨蛮》。
2. 完成一篇诗词鉴赏短文。
3. 课后创意写作练习。
九、教学反思课后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针对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朗读环节的时间分配和教学方法。
2. 诗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感悟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以及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菩萨蛮》这首词,感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法:分析《菩萨蛮》这首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词中的情感和美感。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菩萨蛮》这首词的主题和意义,以及词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文学形式吗?(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3)介绍词这种文学形式: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长短不一,因此又被称为长短句。
词的内容通常是描写自然风光、人物情感、社会生活等方面的。
2. 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教案(通用3篇)
菩萨蛮教案(通用3篇)菩萨蛮教案篇1菩萨蛮韦庄请同学们阅读五首韦庄的《菩萨蛮》:一红楼别夜堪惆恨,香灯半掩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三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四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仆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五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一.简介: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
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
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
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
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心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
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
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
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二、阅读下面这首《菩萨蛮》,回答(1)—(2)两道小题。
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注①]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注②]似月,皓腕凝霜雪[注③]。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①合:应当。
②垆边人:酒家女。
③霜雪:形容女子手腕白皙。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答:。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
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优秀5篇)温庭筠菩萨蛮的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2、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教学方法诵读法、精读法、讨论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屏风上的小山重重叠叠,在晨阳的映照下金光闪闪忽明忽灭,蓬松如云的鬓发将掩未掩到雪白的脸颊,臃懒地起身后画起漂亮的眉毛,迟迟地梳理打扮。
插上头上的花饰,仔细地在镜子的前后照来照去,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穿上新贴图案的绣花丝绸短袄,那图案上是成双成对金色的鹧鸪。
2.概括上下片所写内容。
上片:女主人公睡醒后娇慵形象。
下片:梳妆打扮的过程。
三、赏析。
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发言。
1、找出词的韵脚,再前后读一读,说说在语感上有怎样的听觉之美?明确: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两仄两平,相互交错,既有整饬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富于听觉之美。
这就是词这种文学作品特有的音乐美。
2、词写了哪些意象?想一想作品如何营造出视觉之美的?明确:篇中写了“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美好的环境,柔美的鬓发,雪白的肤色,美丽的装饰,美妙的女子,构筑了一个富于视觉之美的境界。
3、“双双金鹧鸪”和前面哪些写照相照应?又有怎样的含义?明确:“双双金鹧鸪”与“懒”和“迟” 相照应,见物生情,顾影自怜,孤独哀伤。
4、词中的女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又有怎样的情怀?明确:篇中女主人公并非“无情”,只是她的“情”深藏不露,偶尔从“懒”、“迟”的动作中轻轻逗出,不经意地又从她“双双金鹧鸪”的衣饰图案中淡淡映现—原来她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
客观而论,此词表面所写不过一女子晨起梳妆之过程、姿容服饰之精美,及其慵散无聊之心绪、自矜自怜之情怀,描绘了一幅唐代宫廷仕女图。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4.通过分析《菩萨蛮》的艺术语言和美学思想,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
3.掌握《菩萨蛮》的创作背景、诗歌结构、思想内涵、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1.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唐代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之一,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
首先,唐代诗歌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反映了唐代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其次,唐代诗歌注重表现个性,强调主观世界的表达,反映了社会大众个性解放的呼声;最后,唐代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形式的丰富性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展现了唐代文化的多元化和艺术的卓越性。
针对唐代诗歌的特点和特色,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分析、仿写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唐代诗歌的时代背景、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同时,通过分析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价值;最后,通过让学生进行唐代诗歌的仿写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2.掌握赋格的写作技巧赋格是一种旋律独特、声音和谐的音乐形式,通常由两个或多个声部同时进行。
在文学中,赋格指的是用多个旋律和节奏不同的句子交错、重复、变幻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写作中,赋格不仅能够增加文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是表达感情和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赋格的写作技巧时,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练习、评价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一些优秀的赋格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赋格的艺术魅力,学习其重复、交错、转化等技巧;同时,通过让学生进行赋格的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评价学生的赋格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
2024年菩萨蛮教案温庭筠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该诗选自教材第四章《唐五代诗词》,详细内容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菩萨蛮》的背景、意境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默写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诗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入诗词的学习。
2. 讲解背景:简要介绍作者温庭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诵诗歌:带领学生朗诵《菩萨蛮》,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4. 分析诗意:详细讲解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5. 例题讲解:分析诗中的一句典型意象,解释其表达效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默写诗中两句,并解释其意义。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分享各自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2. 作者:温庭筠3. 背景介绍:唐五代诗词4. 意象:山水、楼台、春草、夕阳等5. 情感:怀古、抒怀、感伤6. 修辞手法:对仗、夸张、比喻、拟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菩萨蛮》中的意象和情感。
《菩萨蛮》中的意象丰富,如“小山重叠金明灭”,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山川景色;“水纹簟上琥珀枕”则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情感方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怀古之情、抒怀之感伤。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
《菩萨蛮》中的修辞手法多样,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对仗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荒凉的景象;“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采用比喻手法,寓意人生的短暂。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2024年高中语文教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菩萨蛮》。
理解并分析《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解读诗词。
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诗词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感受诗词中的美好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典诗词,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古典诗词的魅力在哪里?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收获?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菩萨蛮》,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同学们,你们觉得《菩萨蛮》中的哪些词语和句子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1)讲解《菩萨蛮》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分析《菩萨蛮》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5.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菩萨蛮》中的画面。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菩萨蛮》的理解。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菩萨蛮》。
2.结合所学,写一篇关于《菩萨蛮》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附:《菩萨蛮》原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菩萨蛮》的情感内涵,特别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对话和互动,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人物形象的解析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一课时四.教学过程:(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生: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回文本抓字词)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
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生:美、慵懒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
(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
《菩萨蛮》教案[全文5篇][修改版]
第一篇:《菩萨蛮》教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菩萨蛮》教案【教学目标】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慵懒的女子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能让学生基本把握词中的白描和反衬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关于“词”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词起源于民间,中唐后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极盛于宋代。
“词”的别称:诗余、曲子词、乐府、长短句等分类: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有“词牌”。
一段称为一“阕”。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二、唐五代词(一)花间词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二)南唐词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为代表的词派。
南唐词,特别是后主李煜的词,与花间词相比,境界有所扩大。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狭窄。
三、知人论世: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
(完整版)韦庄菩萨蛮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韦庄生平简介:介绍韦庄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菩萨蛮词牌介绍:讲解“菩萨蛮”词牌的起源、格式和特点。
3. 词句解析:对<菩萨蛮>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4. 意境分析:分析<菩萨蛮>中的意境特点,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创作风格探讨:探讨韦庄<菩萨蛮>的创作风格,以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韦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掌握菩萨蛮词牌的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词牌的认知。
3. 深入理解<菩萨蛮>的词句含义、意境特点和创作风格,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菩萨蛮词牌的格式和特点,<菩萨蛮>中的意境分析。
2. 教学重点:韦庄<菩萨蛮>的词句解析,创作风格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PPT。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描绘江南水乡的画作为背景,引入<菩萨蛮>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韦庄生平简介:通过PPT展示韦庄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伟大词人的一生。
3. 菩萨蛮词牌介绍:讲解“菩萨蛮”词牌的起源、格式和特点,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 词句解析:分别对<菩萨蛮>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解析,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表达效果。
5. 意境分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分析<菩萨蛮>中的意境特点,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6. 创作风格探讨:引导学生从词句、意境等方面,探讨韦庄<菩萨蛮>的创作风格,以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7.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江南水乡”为主题的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韦庄生平简介2. 菩萨蛮词牌格式及特点3. <菩萨蛮>词句解析4. <菩萨蛮>意境分析5. 韦庄<菩萨蛮>创作风格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韦庄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
完整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菩萨蛮》这首诗。
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唐五代诗词》第三节《花间集》,详细内容包括《菩萨蛮》的作者简介、创作背景、词牌介绍、诗句解析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菩萨蛮》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2. 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理解其意境和情感;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掌握《菩萨蛮》的诗句内容,了解其作者、创作背景及词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菩萨蛮》课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味;(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词背后的故事。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朗读《菩萨蛮》,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韵律;(2)介绍词牌特点,分析诗句结构;(3)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一首与《菩萨蛮》意境相近的诗词,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自主分析一首陌生诗词,锻炼鉴赏能力;(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菩萨蛮》作者、创作背景、词牌特点;2. 诗句解析;3. 课后作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菩萨蛮》;(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2. 答案:(1)背诵部分:自行检查;(2)分析部分:意象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花间集》中其他诗词,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菩萨蛮》的意境和情感,提高诗词鉴赏能力”;2. 教学过程中的“解析诗句内容,理解意境和情感”和“例题讲解”;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写出自己的理解”。
《菩萨蛮》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菩萨蛮》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菩萨蛮》。
(2)理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3)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菩萨蛮》。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菩萨蛮》的字词释义、句子翻译。
2. 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
3. 体会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教学难点:1. 《菩萨蛮》中意象的分析。
2. 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了解《菩萨蛮》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菩萨蛮》,结合注释理解词意,体会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修辞等。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体会词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菩萨蛮》的艺术特色和杜甫的思想感情。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菩萨蛮》,深入研究杜甫的其他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背诵《菩萨蛮》的情况。
2. 学生对《菩萨蛮》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杜甫的时代背景,如战争、民生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菩萨蛮》的创作背景。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对比教学:选取杜甫其他忧国忧民的诗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菩萨蛮》的主题。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菩萨蛮》的文本、注释、背景图片等。
韦庄《菩萨蛮》教案
韦庄《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韦庄的《菩萨蛮》。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菩萨蛮》。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韦庄诗歌中的情感美,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意象分析。
2.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理解。
3.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菩萨蛮》的原文、译文和相关资料。
4.2 学生准备:预习《菩萨蛮》,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介绍韦庄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菩萨蛮》,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美,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对诗歌进行合理评价。
5.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5.6 课后作业(1)背诵《菩萨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鉴赏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了韦庄的《菩萨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感受诗歌美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但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六、教学拓展6.1 比较学习(1)让学生选取其他诗人描写江南的诗歌,与《菩萨蛮》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情感。
教学反思-《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
《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菩萨蛮》教学设计与反思1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李树锐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其作品,理解词句的内容、含义及主旨。
2、体会辛弃疾壮志难酬的爱国悲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菩萨蛮,词牌名,属小令。
“书江西造口壁”即诗人将这首词书写在江西造口的石壁上。
二、整体感知:1、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省历城县人)。
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
其祖父辛赞,经常给予抗今复地、洗雪国耻的教育。
20岁那年,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
后归南宋,曾任建康符(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知滁州(今安徽省滁县),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江西安抚使等职。
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
有《稼轩长短句》集。
2、背景资料:宋孝宗淳熙二、三年,作者在江西为官,曾多次上书,陈述抗金复国方略,都未被采纳,他来造口登临时,联想起四十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抚今追昔,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先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作者对中原的怀念和壮志未酬的苦闷的词。
3、教师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词。
三、细读品味:1、“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历史的血泪,这是感慨,也是控诉。
“多少行人泪”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一个“望”字,一个“可怜”,表达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和对它的衰亡的惋惜。
上片,控诉金兵南下,对北方国土和抗敌军民表示了深切的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菩萨蛮》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2
《菩萨蛮》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第一中学魏娜娜【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温庭筠,让学生能基本说出“花间词”和“温韦”的诗词风格。
2、通过分析,让学生能感受并说出词中的人物形象(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贵妇形象),并进一步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无聊。
3、介绍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并能结合具体诗句作一定的鉴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此处应用ppt,播放歌曲《菩萨蛮》;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兴趣)
播放姚贝娜演唱的歌曲《菩萨蛮》,引出接下来所要讲解的词《菩萨蛮》。
二、花间词
(此处应用ppt,图片展示“花间词”相关知识
目的;补充文学常识)
3
花间词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
共18人。
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
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
“温韦”并称。
三、知人论世: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荃集》,存词70余首。
四、《菩萨蛮》
(一)诵读诗歌,至少三遍。
(二)了解词的大意
4
(三)整体把握
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情景?
描写美丽而又寂寞的贵族女子晨起梳妆的生活情景。
五、诗歌鉴赏
1、“小山重叠金明灭”写什么?
(此处运用ppt,图片展示画有小山眉的古装仕女图;目的:增强认知力)
“小山”是小山眉,是唐明皇所定十种眉形之一。
“金”是指女子额间的一种妆容。
“重叠”“明灭”即指女子晨起后所展现出的隔夜残妆。
2、“鬓云欲度香腮雪”写出什么姿态?
初起床,头发零乱未整要遮掩脸庞。
把鬓发拟人化“欲度”就是“欲掩”,赋予乌溜溜的鬓发以一亲芳泽的意念。
赋予静态以动态美。
3、“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展示女子什么心态?
懒洋洋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
展示怨妇的愁绪和不得不妆扮的爱美心理,其中一个“弄”字,更彰显了一份刻意美化自己容颜的心理。
鉴赏“懒”“弄”“迟”三个字的妙处。
5
“懒”写出了女子迷惘若失的情态。
“弄”写出女子反复摆弄欣赏,极度要美,又无限幽怨的情态。
“迟”对应“懒”,渲染了女子无情无绪的神态。
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写什么?
美人手持小圆镜,面向大圆镜,顾盼着头发上的簪花,足见其美化自己容颜的细心和耐心。
容颜美丽动人。
5、“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仅仅是写女子穿衣吗?
这只是孤芳自赏,容颜如花,但穿衣时看到绣在衣服上双对的金鹧鸪时,脸上多了哀愁。
这是托物寄情,意在言外的写作手法。
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子什么思想?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结尾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独处深闺,满怀惆
怅,而入眼的是成对的鹧鸪,写出了女子的追求,愿双双对
6
对,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六、总结
(此处运用ppt;目的:本节课知识汇总)
艺术风格: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这首词客观地描写女子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似乎不动一点感情,不作任何旁白,但是细细体味,词人匠心独运地选取了一些能表现主题的镜头,含蓄地表达中心,且运用了反衬、比喻、白描等手法。
七、问题探讨
这是一首写闺中女子的词作,也有人说这首闺怨词中词人有所托寓, 你认为词人寄托了什么感情?
提示:称诗言志,知人论世——屡试不第,坎坷终生,流露出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这慵懒美丽的女子,正是作者内在被压制着甚至不免懈怠了的美好追求。
要爱惜自己的美好品质,不能因一时挫折就堕落、放弃,这正是士大夫读书人品格上的操守:穷则独善其身。
这或是温自我之写照和志气的砥砺。
八、思考讨论
男子作闺音,语出清代学者田同之《西圃词说.诗词之辨》:“若词则男子而作闺音,其写景也,忽发离别之悲。
咏
物也,全寓弃捐之恨。
无其事,有其情,令读者魂绝色飞,
7
所谓情生于文也。
”而后,“男子作闺音”便渐渐被用来概括
男性文人代女性设辞,假托女性的身份、口吻,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现象。
九、作业
(此处运用ppt,课件展示秦韬玉的《贫女》;目的:深化知识深入理解男子作闺音这种文学现象。
)
鉴赏秦韬玉的《贫女》,深入理解男子作闺音这种文学现象。
十、板书设计
时尚
外在形象明艳女子
富足
内在情感孤寂怀才不遇十一、教学反思
《菩萨蛮》属花间词,本课时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虽然学生对词不陌生,但是为了让学生尽快的感受词的特点,课初先引导学生回顾了词的相关常识,如词的来源、词的分类、词牌等,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掌握较好,由此引
出对“花间词派”的了解。
鉴于学生的资料中有了详细的解
8
读,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如了解了“花
间词”的风格特点、代表作家等,然后借助多媒体补充介绍成派的原因: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以上这点学生是不了解的,需要补充介绍。
这首词主要围绕感受温庭筠词作风格展开。
先由词的韵律美导入,让学生找出韵脚,然后不同形式的诵读,感受韵律美。
接着让学生找出物象,感受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的风格。
最后结合重点句揣摩人物情感及词所表现出的深意。
韦词正如其词风格明白晓畅,由学生自己解决了内容的解读,然后引导学生对主旨的探究。
整个的教学过程比较流畅,教学环节设计较好,教学目标明确,讲解到位,力求由师生互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上课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首先,温词涉及的古代的生活常识较多,以及词句的解读有多样性,所以借助投影展示的内容较多,因而教学进程前松后紧,韦词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
其次,诗词诵读不到位,准确把握诗歌情感是建立在对
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对诗歌内容解读后却没有足够时间来再
9
次诵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学会大胆舍弃一部分内容,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探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