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培训资料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初中数学听课记录(范文20篇)第一篇:二元一次方程本课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基础,引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老师使用了实例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方程的含义和解题方法。
通过反复练,学生逐渐掌握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过程。
第二篇:整式的加法与减法这堂课主要讲解了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老师通过清晰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了整式的相加相减规则,并进行了大量的练。
第三篇:平行线的性质本课介绍了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画图和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了平行线之间的关系以及平行线与转角的关系。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掌握了平行线性质的应用方法。
第四篇:相交线与转角这节课主要介绍了相交线与转角的关系。
老师通过绘制大量实例图,并讲解相交线的分类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了相交线与转角之间的规律,并通过实例问题进行了练。
第五篇:角的度量与角的分类这节课主要讲解了角的度量和分类。
老师通过使用角度量具和讲解基本术语,帮助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规则。
学生通过练,提高了角度量和角度分类的能力。
第六篇:三角形本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老师通过多种实例,讲解了三角形的分类、边长关系和角度关系,并进行了相关题训练。
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提高了解题能力。
第七篇:四边形这节课主要探讨了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老师通过绘制图形和解题的方式,讲解了四边形各种特性,并通过实例问题进行了练,提高了学生对四边形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八篇:平行四边形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老师通过讲解和练,帮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学生在练中提高了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的能力。
第九篇: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主要讲解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老师通过图形的比例关系和相似判定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大量练,学生提高了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数学听课记录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数学的老师。
在这个学期里,我将为大家带来20堂精彩的数学课程。
以下是我为你们准备的听课记录,请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吧!第一节课:数学基础知识在这堂课上,我们复习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学习了如何进行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此外,我们还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课:约分与简化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通过例题演示,我们掌握了如何约分以及简化分数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练习题。
第三节课:分数的加法与减法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实例演练和练习题,我们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第四节课: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通过示例分析和练习题,我们巩固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第五节课:百分数与百分比在此节课上,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概念和百分比的意义。
通过例题演示和实际问题,我们能够灵活地将分数与百分数相互转换,并能运用百分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六节课:利率与利息在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利率和利息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例题的分析和应用,我们掌握了计算利息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第七节课:运算律与法则在本节课上,我们复习了整数和分数的运算律和法则,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八节课:平均数与中位数此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练和应用,掌握了如何计算平均数和中位数。
第九节课:比例与比例问题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概念和比例的性质,并通过练习题掌握了求解比例的方法和应用技巧。
第十节课: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在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并通过练习题巩固了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十一节课:三角形的性质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的性质和边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十二节课:正方形与长方形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性质,并通过实际问题来运用所学的知识。
九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0篇
九年级数学听课记录10篇听课记录一: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 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图象(二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如y = ax²+bx + c当y = 0时)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展示几个简单的二次函数表达式,如y=x²,y = - 2x²+3x等。
- 提问学生根据表达式猜测图象的形状。
2. 探究二次函数y = x²的图象(12分钟)- 教师让学生列表,选取x的值(如- 3,-2,-1,0,1,2,3),计算对应的y值。
- 学生计算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
- 教师提问:从图象上看,图象的开口方向如何?对称轴是什么?顶点坐标是多少?学生观察后回答: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x = 0),顶点坐标是(0,0)。
3. 探究二次函数y=-x²的图象(10分钟)- 同样让学生列表、描点、连线,绘制y = -x²的图象。
- 对比y = x²和y=-x²的图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开口方向(y = x²开口向上,y=-x²开口向下)、对称轴(都是y轴)、顶点坐标(都是(0,0))与二次函数系数a的关系。
得出当a>0时,开口向上;当a < 0时,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 =-(b)/(2a)(这里b = 0),顶点坐标为(0,c)(这里c = 0)。
4. 课堂练习(10分钟)- 给出几个二次函数,如y = 3x²,y=-(1)/(2)x²,让学生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是抛物线,a的正负决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公式x =-(b)/(2a),顶点坐标公式(-(b)/(2a),(4ac - b²)/(4a))(简单提及,本节课主要是特殊情况b = 0时的探究)。
初中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初中数学上册听课记录初中数学上册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以下是我对初中数学上册的听课记录:在初中数学上册的第一课中,我们学习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并且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规则和性质。
第二课是关于分数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还学习了如何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并且掌握了分数与整数的互相转化。
第三课是关于小数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有限小数和循环小数。
掌握了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并且了解了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是关于代数表达式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代数变量、代数常数和代数式的概念,了解了代数式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规则。
还学习了如何化简代数式和解代数方程。
第五课是关于方程与不等式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且学会了如何解这些方程和不等式。
还学习了如何应用方程和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课是关于图形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直线、线段、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还学习了如何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第七课是关于比例与相似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还学习了相似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并且掌握了相似图形的计算方法。
第八课是关于数据的学习。
我们学习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表示。
学会了绘制统计图表和计算统计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以上是初中数学上册的主要内容和学习重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建立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七年级[X]班。
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长])1. 教学内容。
-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温度计上的刻度、楼层的标识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
- 提问学生对这些现象中的数字有什么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正数、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反应。
- 学生们积极观察展示的图片,对教师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发言。
- 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正数和负数的一些实际意义,如温度计上零上和零下的温度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二)知识讲解([时长])1. 有理数的概念([时长])- 教学内容。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字,包括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然后给出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教师通过举例详细解释有理数的概念,如3是正整数,属于有理数; -2是负整数,也是有理数;1/2是正分数,是有理数; -3/4是负分数,同样是有理数。
- 强调0也是有理数,它是特殊的整数。
- 学生反应。
- 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讲,在笔记本上记录有理数的定义和教师所举的例子。
- 少数学生对有理数概念中的“整数和分数统称”理解较慢,教师发现后,再次举例说明,这部分学生逐渐理解。
2. 有理数的分类([时长])- 教学内容。
-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有理数分类的思维导图,将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整数又分为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 让学生根据分类,将一些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归类练习,如5, -1,0,1/3, -2/5等。
-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分类,强调分类的标准和依据。
- 学生反应。
- 学生们积极参与练习,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但有个别学生将 -1错误地归为分数类,经过教师提醒后改正。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具体课程名称]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4.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
二、课程导入。
老师一上来就抛出了一个超级有趣的问题:“假如你有 100 块钱去买零食,薯片5 块一包,巧克力 10 块一块,那怎么买才能花光钱还能让自己吃得最开心?”这一下就把同学们的兴趣勾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三、教学内容。
1. 知识点 1:[具体知识点 1 的名称]- 老师讲解得那叫一个清晰,通过举例子、画图表,让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比如说,讲到函数的概念,老师就拿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来举例,说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越长,行驶的路程就越长,这就像一个函数关系。
- 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画函数图像,加深理解。
有个同学画得歪歪扭扭的,老师笑着说:“你这图像像个小怪兽在跳舞呢!”大家都笑了,不过在笑声中也记住了正确的画法。
2. 知识点 2:[具体知识点 2 的名称]- 这个知识点有点难,不过老师有妙招。
他先让我们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有的小组说得不太对,老师也没有批评,而是耐心地引导,最后大家终于都搞明白了。
- 做练习题的时候,老师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看到有同学不会,就弯下腰轻声细语地讲解,那模样就像个亲切的大朋友。
四、课堂互动。
1. 提问环节。
- 老师的问题可多了,而且一个比一个有挑战性。
有的同学被问得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则自信满满地回答出来,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2. 小组活动。
- 小组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很积极,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的小组甚至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过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
- 老师在旁边看着,时不时地给点提示,让小组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五、课堂小结。
临近下课,老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把重点又强调了一遍。
还说:“今天大家表现都很棒,希望回去之后好好复习,下次上课我可要检查哦!”六、教学评价。
八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
八年级上数学听课记录一、讲师介绍本次数学课的讲师是张老师,拥有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张老师的教学风格严谨而不失生动,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二、主题概述本次课程主题是“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后续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1.一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kx+b(k≠0)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
当b=0时,一次函数退化为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当k>0时,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当k<0时,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3.一次函数的性质:一次函数具有连续性和可导性,其导数即为函数的斜率k。
4.一次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成本与数量的关系等。
四、案例分析或实践介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张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例如,张老师通过分析汽车行驶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斜率的意义,并掌握如何通过已知条件求出函数表达式。
此外,张老师还介绍了如何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最大利润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
五、思考和讨论环节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供学生们思考和讨论,以巩固和加深对一次函数的理解。
问题包括:如何判断一个函数的图象是否为直线?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如何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张老师耐心地解答了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六、结论和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一次函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图象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1篇
重点:正比例函数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教学方法分析(2分钟)。
对于本节课的概念采用“问题——猜想——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
5.教学过程分析(5分钟)。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探索发现合作交流。3)归纳结论解决问题。4)知识运用巩固新知。5)反思小结提炼规律。6)布置作业
2.从学生的掌握力度看,这么多的内容学生能否完全掌握全部内容?
听课人
xxx
听课
时间
xxxx年xx月xx日
听课记录表
听课
学校
xxx
听课
班级
xxx
班级
人数
xx
授课
教师
xxx
题目
19.2.1 正比例函数
观测点
教室后排
主要
亮点义。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建模思想,为继续研究初中阶段其他函数提供思想及方法
2.学情分析(1分钟)。
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变量、函数、函数解析式的意义。根据给出的实际问题,列式表示函数关系也都有一定的训练。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了准备。但是对于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并不扎实,需要进一步巩固。对新的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和理解,存在困难。
提高升华
6.教学反思(30秒)。
因本节课内容安排比较充实,故可能在个别环节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作业的设计也存在不具备典型性、代表性的问题。
从你
的观
测点
谈这
一节
课的
优点
缺点
亮点:1.老师语言清晰,镇静的表示了自己的说课内容。
2.说课的内容充分概括本节课主要知识点。
3.老师着装合理。
初中数学优质课听课记录
初中数学优质课听课记录今天我参加了一堂初中数学的优质课,由于课程内容精彩纷呈,我特地进行了详细的听课记录。
以下是我的听课记录,希望对大家学习数学有所帮助。
1. 导入部分- 老师用一个有趣的数学难题引入课堂,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
- 老师解释了这个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让我们明白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点一:整数运算- 老师先复习了整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法则。
- 老师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详细展示了整数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3. 知识点二:分数的运算- 老师讲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 老师通过实际物品的划分演示,加深了我们对分数的理解。
- 老师讲解了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了练习。
4. 知识点三:代数方程- 老师引入了代数方程的概念,并解释了它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 老师通过实际例子,解释了如何列方程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 老师示范了一些常见的代数方程的解法,并帮助我们理解了解方程的意义。
5. 知识点四:几何图形与测量- 老师让我们回顾了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等。
- 老师通过实物展示、投影仪演示等方式,介绍了常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 老师指导我们进行几何图形的绘制和测量实践,加强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6. 知识点五:概率与统计- 老师简单介绍了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让我们了解到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老师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帮助我们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
- 老师讲解了一些概率计算的方法,并鼓励我们进行实际的统计调查。
7. 总结部分-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强调了重点和难点。
- 老师鼓励我们多做练习,通过实践提高数学水平。
- 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堂数学优质课的学习,我不仅巩固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还学到了很多新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
老师的讲解方式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让我们理解了复杂的数学知识。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数学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年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记录(通用16篇)
2024年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记录(通用16篇)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并且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范文范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范文,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1)小数化分数,再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0.21.50.3751.25。
问:要把小数扩大100倍(缩小10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指名说(目的:为后面的移动小数点作准备)。
(2)分数化小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课件出示题(指名化)(强调: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3)把分数改写成百分数:课件出示课题(指名改写)。
启发思考观察:百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都是100的分数可以直接转化成百分数)。
(4)填空。
指名说0.25=25/100=25%说明了什么?(说明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可以互化)。
初中数学听课笔记范文上午听了一节王老师的数学课,颇不理想。
尽管数学课知识方面我不够专业,无法评判,但是从课堂总的安排来看,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是备课不深入,没有结合课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来备课,教师没有挖掘出教材深层次反映出来的数学规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很肤浅,一知半解,尽管学习了,但仍然是懵懂的。
其次,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本节课,学生集中精神听课不超过25分钟,个别学生甚至不到15分钟,而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加以要求。
所以在评课时我给这位老师讲,要时刻关注学生课堂表现,不断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这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果这一点做不到,那么自己的`教学效率就上不去。
第三,没有实现当堂完成作业。
近三年时间,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一直在践行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尤其是在理科教学上,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看这个教师能不能当堂完成作业,并以此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效率。
遗憾的是,尽管这节课内容很简单,只有两个知识点:图形的展开和正方体的对应面和相邻面,讲完之后还有15分钟时间,而这15分钟时间,学生却无所事事,干等着下课。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word版本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word版本
今天我听了一节数学课,老师讲授有关直线与圆的知识,新知识我是从未接触过的,
但老师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一字未改地地竭力讲解,使我慢慢地进入学习状态,得以清楚地揣摩和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点。
老师首先定义了什么是直线,解释说:“直线又叫线段,它没有终点,可以无限延长
着向前,一直延伸到未知的地方。
“接着,老师向我们展示了直线的cartesian坐标平面,并对其常用的数字表示和几何表示做了详尽的讲解。
接下来,老师把这个概念引入到圆的概念。
他表示,圆是由一条直线形成的,直线的
端点即为圆的圆心,以该点为中心圆的半径为定义的椭圆。
接着,老师讲解了如何表示一
个圆,以及如何通过圆和直线交点的排列,组合成多边形、椭圆以及海伦公式( Hilen Formula)的概念。
最后,老师还举例介绍了如何计算出圆形的圆周长,以及使用定积分表示圆面积。
老
师用具体的实例,将理论贴到实际分析和抽象,使得我更加深入理解了学习数学所必须理
解和掌握的知识。
七年级数学听课记录40篇
七年级数学听课记录40篇第一篇:数与式的认识在这堂课上,老师首先讲解了数与式的概念。
数是用来计数和度量的,而式则是由数、运算符号和字母组成的。
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我们了解到了数与式的区别和联系。
同时,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基本运算,并带领我们做了一些简单的练习。
第二篇:整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这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整数的加法和减法。
首先,她向我们解释了整数的概念,即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
然后,她介绍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并通过一些实际例子进行了讲解。
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篇:整数的乘法和除法在这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她首先讲解了整数的乘法规则,包括正数相乘、负数相乘和正负数相乘的结果。
然后,她讲解了整数的除法规则,包括正数除以正数、负数除以正数和负数除以负数的结果。
同时,老师还解释了除法中可能出现的余数和商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了讲解和练习。
第四篇:分数的认识在这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概念。
她解释了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分子表示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总的份数。
同时,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相等、约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概念,并通过一些例子进行了讲解和练习。
第五篇: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在这堂课上,老师教给了我们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她首先讲解了分数的加法规则,包括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和异分母分数的相加。
然后,她讲解了分数的减法规则,包括同分母分数的相减和异分母分数的相减。
同时,老师还通过一些实例进行了讲解和练习,巩固我们的学习成果。
第六篇: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在这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她讲解了分数的乘法规则,即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同时,她还讲解了分数的除法规则,即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了讲解和练习,帮助我们掌握分数的乘除运算。
第七篇:小数的认识在这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小数的概念。
她解释了小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结合表示方式,并通过一些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小数的应用场景。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2.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3. 授课地点:[教室地点]4. 授课班级:七年级[X]班。
5. 授课内容:[章节名称]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时长])1. 教师活动。
-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如温度计上的刻度、海拔高度等,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的概念。
- 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们能再举一些例子吗?”2. 学生活动。
- 学生积极思考,纷纷举手回答。
例如,收入和支出、前进和后退等。
3. 教学评价。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在数学中的表示方法,自然地导入新课。
这种导入方式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时长])1. 有理数概念的讲解([时长])- 教师活动。
- 在黑板上写出一些数,如 +3, -5, 0, 1/2, -0.7等,然后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 进一步解释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并且通过举例,让学生判断每个数属于有理数中的哪一类。
- 学生活动。
- 学生认真听讲,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
在教师举例让学生判断时,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判断。
- 教学评价。
- 教师讲解清晰明了,从具体的数到抽象的概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己举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 有理数的分类([时长])- 教师活动。
- 在黑板上画出有理数分类的思维导图,将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两大类,整数下面再细分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下面再细分正分数和负分数。
- 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对一些给定的有理数进行分类练习。
- 学生活动。
-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分类练习,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 教学评价。
- 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有理数的分类,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20篇
数学听课记录一:整数运算本节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整数运算的基本知识。
首先,老师重点强调了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原则。
我明白了同号相加是直接将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加,并在结果前面加上相同的符号;而异号相减是将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加,并在结果前面加上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老师还给我们讲解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让我对整数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数学听课记录二:小数的四则运算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四则运算。
老师先让我们回顾了如何将小数相加、相减,然后又教给我们如何将小数相乘、相除。
我发现小数的四则运算与整数的运算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要注意保留小数点的位置。
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示范,我对小数的四则运算有了更好的掌握,并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数学听课记录三:等式的性质在本节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等式的性质。
首先,老师教给我们判断一个等式是否正确的方法,那就是在等式的两边进行相同的变换,如果等式仍然成立,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给我们许多例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数学听课记录四:倍数和约数今天我们学习了倍数和约数的知识。
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倍数,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数。
然后,老师又告诉我们什么是约数,约数是指能够整除一些数的所有正整数。
通过一些例子的演示,老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并且教会了我们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一些数的倍数或约数。
数学听课记录五:分数的加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老师先帮助我们回顾了分数的定义和化简方法,然后教给我们如何对分数进行加减运算。
在加法运算中,我们需要先找到分数的通分,然后将分子相加并保持分母不变;在减法运算中,我们需要先找到分数的通分,然后将分子相减并保持分母不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分数的加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习题。
数学听课记录六:图形与面积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图形和面积的知识。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八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八年级[X]班4. 授课课题:[课题名称]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老师一进教室就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看个超酷的东西。
”然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
老师问大家:“这个四边形看起来有点怪,要是我想知道它的面积,你们觉得该怎么办呢?”有同学说分成三角形来算,老师笑着点头说:“你这个想法很机灵嘛,就像把一个大难题拆成小问题来解决,这可是数学里很重要的思想哦。
那咱们今天就来深入学习一下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里面可有不少有趣的门道呢。
”学生反应学生们被老师的神秘劲儿吸引,都盯着黑板看,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
听到有同学回答正确,大家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感觉像是被打开了新思路的大门。
# (二)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活动老师开始正式讲解,先从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讲起。
老师拿着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说:“咱们来变个魔术。
”然后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一个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就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看,这不就变成咱们熟悉的长方形啦。
长方形的面积咱们都会算,长乘以宽,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同学们齐声回答:“底乘以高!”老师特别满意,说:“太棒了,大家都很聪明。
那这个底和高在平行四边形里可是有特殊意义的哦,底就像房子的地基,高就像房子的高度,缺一不可。
”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梯形,说:“梯形这个家伙可有点调皮,它的面积计算又不一样咯。
”老师又开始用分割法,把梯形分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然后详细地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一边写一边说:“这个梯形的面积啊,就是(上底 + 下底)乘以高再除以2。
就好像是把梯形想象成一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不过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的一半,高还是梯形的高。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第一堂课:数的性质和数的读写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第一堂课主要介绍了数的性质以及数的读写方法。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对数的基本概念和数的读写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开始时,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数的性质。
数的性质是数学的基本概念,它包括整数的正负性、绝对值的概念以及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数的概念。
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片,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了数的性质。
我记得当时老师用天气预报的温度来进行解释,让我们明白正数表示温暖的天气,负数表示寒冷的天气。
这样的比喻使我更容易记住和理解数的性质。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数的读写方法。
数的读写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技能。
老师教我们怎样正确快速地读写数字,并强调了数的单位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列举了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单位的例子,如时间、长度、重量等。
通过这些例子,我学会了数的单位在读写数字时的作用。
除了数的性质和数的读写方法,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练习。
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练习题,要求我们根据题目中给定的数字,正确读写出来。
这样的练习对于我们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帮助。
我记得当时我有一道练习题做错了,老师很耐心地给我指导,并解释了我错误的原因。
通过这次错误,我意识到数的读写需要细心和准确,不能马虎。
此外,老师还引导我们思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他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的应用在各行各业都有体现。
这让我明白了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节数学课,我对数的性质和数的读写方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我明白了数学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地掌握好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大全
数学听课记录第一节课:本节课老师主要讲解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
首先,老师给我们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整数的例子,如取温度、表示海拔等等。
然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
接着,老师讲解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告诉我们同号相加取绝对值,异号相加取差。
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课:本节课老师开始讲解了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首先,老师讲解了整数相乘的规律,告诉我们两个数同号相乘为正,异号相乘为负。
接着,老师介绍了整数的除法运算,告诉我们除法的结果可以是整数、小数或无理数。
老师还教给了我们两个整数相除的方法,一种是用长除法,另一种是用分数除法。
最后,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三节课:本节课老师开始讲解了小数的概念和运算。
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小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小数点的作用。
然后,老师讲解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告诉我们要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加或相减。
接着,老师讲解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告诉我们要注意小数点的移动。
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四节课:本节课老师开始讲解了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方法,告诉我们分子是被分成的份数,分母是总份数。
然后,老师讲解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告诉我们要先找到相同的分母,然后按分子相加或相减。
接着,老师讲解了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告诉我们要注意分子和分母的乘除运算。
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五节课:本节课老师讲解了关于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运算。
首先,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然后讲解了它们的计算方法。
接着,老师教给了我们一些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技巧,如通过近似法、列举法等。
最后,老师布置了一些练习题,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情境导⼊,初步认识问题1 请同学们回忆⼀下⼀次函数的图象、反⽐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2 如何⽤描点法画⼀个函数图象呢? 【教学说明】①略;②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探究1 画⼆次函数y=ax 2(a >0)的图象. 画⼆次函数y=ax 2的图象.探究2 y=ax 2(a >0)图象的性质在同⼀坐标系中,画出y=x 2, 212y x =,y=2x 2的图象. y=ax 2(a >0)图象的性质1.图象开⼝向上.2.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3.当x >0时,y 随x 的增⼤⽽增⼤,简称右升;当x <0时,y 随x 的增⼤⽽减⼩,简称左降.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已知函数24(2)k k y k x+-=+是关于x 的⼆次函数.(1)求k 的值.(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 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 随x 的增⼤⽽增⼤?四、运⽤新知,深化理解五、师⽣互动,课堂⼩结1.师⽣共同回顾⼆次函数y=ax 2(a >0)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1.教材P 7第1、2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创设情境,导⼊新课向学⽣展⽰国际数学⼤会(ICM--2002)的会标图徽,并简要介绍其设计思路,从⽽激发学⽣勾股定理的兴趣。
可以⾸次提出勾股定理。
⼆、做⼀做通过学⽣主动合作学习来发现勾股定理。
(1)、让学⽣尽量准确地作出三个直⾓三⾓形,两直⾓边长分别为3cm 和4cm ,6cm 和8cm ,5cm 和12cm ,并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下列表格:a b c2a 2b +2c34 6 8 512三、议⼀议1、你能发现直⾓三⾓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图象交流的基础上,⽼师板书:直⾓三⾓形的两直⾓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听课记录(一)
听课记录
间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一次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是什么?二次函数图象是什么形状呢?
问题2 如何用描点法画一个函数图象呢? 【教学说明】 ①略;②列表、描点、连线.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画二次函数y=ax 2
(a >0)的图象.
画二次函数y=ax 2
的图象.
探究2 y=ax 2(a >0)图象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x 2
,
2
12
y x =
,y=2x 2
的图象. y=ax 2
(a >0)图象的性质 1.图象开口向上.
2.对称轴是y 轴,顶点是坐标原点,函数有最低点.
3.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简称右升;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简称左降.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已知函数
2
4
(2)k
k y k x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
(1)求k 的值.
(2)k 为何值时,抛物线有最低点,最低点是什么?在此前提下,当x 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回顾二次函数y=ax 2
(a >0)图象的画法及其性质.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请与同伴交流.
1.教材P 7第1、2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国际数学大会(ICM--2002)的会标图徽,并简要介绍其设计思路,从而激发学生勾股定理的兴趣。
可以首次提出勾股定理。
二、做一做
通过学生主动合作学习来发现勾股定理。
(1)、让学生尽量准确地作出三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3cm 和4cm ,6cm 和8cm ,5cm 和12cm ,并根据测量结果,完成下列表格:
a b c
2a 2b + 2c
3
4 6 8 5
12
三、议一议
1、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图象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板书: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 和b ,斜边为 c ,那么2
2
2
c b a =+。
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四、想一想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 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长为c ,画一个边长为c 的正方形,将4个这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按下图放置。
教师提出3个问题:
(1)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分别为多少?(用 a,b 表示) (2)大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哪几个图形面积相加得到? 五、用一用
通过例题的讲练使学生体验勾股定理应 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
全课小结:1、勾股定理
2、至少了解一种勾股定理的验证方法;除了掌握勾股定理外,还应初步学会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应用勾股定理。
听课记录
间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复习回顾:同学们回顾一下:
①y=ax2,y=a(x-h)2,(a≠0)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y随x的增减性分别是什么?
②如何由y=ax2(a≠0)的图象平移得到y=a(x-h)2的图象?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探究2二次函数y=a(x-h)2+k的应用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已知抛物线y=a(x-h)2+k,将它沿x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又沿y轴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3(x+1)2-4,求原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2 如图是某次运动会开幕式点燃火炬时的示意图,发射台OA的高度为2m,火炬的高度为12m,距发射台OA的水平距离为20m,在A处的发射装置向目标C发射一个火球点燃火炬,该火球运行的轨迹为抛物线形,当火球运动到距地面最大高度20m时,相应的水平距离为12m.请你判断该火球能否点燃目标C?并说明理由.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把抛物线y=(x-1)2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所得抛物线经过Q(3,0),求平移后抛物线的解析式.
【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师引导解疑.
【答案】1.B 2.B 3.C 4.y轴,(0,6),<0 5.3,2 6.y=(x-1)2-4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①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②如何由抛物线y=ax2平移得到抛物线y=a(x-h)2+k.
【教学说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加深理解掌握y=ax2与y=a(x-h)2+k二者图象的位置关系.
1.教材P15第1~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
科目
数学 课题 二次函数y=ax 2+bx+c
的图象 授课教师
班级
听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第 节
听课人
向中伟
教学内
容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把二次函数y=-2x 2+6x-1化成y=a(x-h)2
+k 的形式.
2.写出二次函数y=-2x 2
+6x-1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 如何画y=ax 2
+bx+c 图象,你可以归纳为哪几步?
探究2 二次函数y=ax 2
+bx+c 图象的性质有哪些?你能试着归纳吗?
探究3 二次函数y=ax 2
+bx+c 在什么情况下有最大值,什么情况下有最小值,如何确定?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 将下列二次函数写成顶点式y=a(x-h)2
+k 的形式,并写出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例2 用总长为60m 的篱笆围成的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 随矩形一边长l 的变化而变化,l 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 最大?
①S 与l 有何函数关系?
②举一例说明S 随l 的变化而变化? ③怎样求S 的最大值呢?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北京中考)抛物线y=x 2
-6x+5的顶点坐标为( )
A.(3,-4)
B.(3,4)
C.(-3,-4)
D.(-3,4)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评:
1.教材P 15第1~3题.
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评价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