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概述(一)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例2:郑州大河村(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原始社会的巢居
于长江流域多 水地区产生, 水地区产生,后 发展成干阑式建 筑。
2、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奴隶社会建筑(草创期)
历史背景:历经夏、 周三代。 历史背景:历经夏、商、周三代。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 草创时期, 建筑特点:中国古典建筑处于草创时期,古典建
外来文化的影响亦表现在南北朝的家具上
室内家具——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使得家具呈 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 室内家具 胡床及高椅进入中原 现出本土固有式与胡人样式并存的状态。 现出本土固有式与胡人样式并存的状态。 至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及全国。 至唐代,垂足而坐的习惯逐渐普及全国。
总的说来, 总的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本国 建筑精丽柔和, 建筑精丽柔和,同时产生大量外来 建筑,佛教广为流传,这时期寺庙、 建筑,佛教广为流传,这时期寺庙、 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 塔和石窟建筑得到很大发展,产生 了灿烂的佛教建筑与艺术, 了灿烂的佛教建筑与艺术,是一个 特殊的过渡时期。 特殊的过渡时期。
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势力增强; 王权削弱,诸侯割据,封建主势力增强;中国历史上进行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与此同时受到外来文化(如佛教) 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与此同时受到外来文化(如佛教)等 的影响。 的影响。
建筑特点: 建筑特点:
本土建筑风格发生大转变,从秦汉古朴凝重转至魏晋柔 本土建筑风格发生大转变, 发生大转变 和精丽圆润。士大夫寄情山水,使得造园之风盛行; 和精丽圆润。士大夫寄情山水,使得造园之风盛行; 外来文化进入中国 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建筑( 进入中国, 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如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建筑(塔、寺、 石窟等)大量建造,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影响。 石窟等)大量建造,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互影响。曾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句。

中华传统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建筑介绍

中华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这种建筑形式主要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采用斗拱、榫卯等结构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屋顶、门窗和装饰艺术。

中华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透视关系,以及建筑与环境的有机融合。

常见的传统建筑类型包括宫殿、寺庙、园林、住宅等。

其中,宫殿和寺庙体现了权力和宗教的象征,园林则展现了文人墨客对自然和生活的审美追求,住宅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

中华传统建筑在历史上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秦汉时期的雄浑大气、唐宋时期的精致典雅、明清时期的繁复华丽等。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二章传统建筑

中国文化要略第十二章传统建筑

灞桥
位于西安市东郊,建于春桥时代的秦穆 公时期。隋代改建并经历代重修。历史悠久, 承载众多名人史传。
赵州桥
位于河北省赵县,本名安济桥,隋代石匠 李春建造,是全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工艺精 湛,巧夺天工。
卢沟桥
位于北京,始建于 1189年,已有八百 年历史。
桥上狮子原有627个,现 存501个。
六、古代园林与亭台楼阁
中国传统建筑的四个特点
一是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 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二是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 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 元构成组群建筑。 三是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 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四是在造型艺术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 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关隘
关隘:原是用于贸易,检查货商出入的关卡;春 秋战国开始修建在交通要道,成为军事防御设施。 关隘的特点:
利用地形设关,因险制胜、易守难攻。
多设在两地区边界的山隘之间,用以控制交通要 冲。
中国十大名关
十大名关,顾名思义是我国历史上起到重要 作用的十大著名军事关口,在历朝历代的保卫战 役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地位,它们分别 是: 山海关(河北秦皇岛)、 潼关(陕西省渭南市) 嘉峪关(甘肃嘉峪关市)、居庸关(北京昌平区) 友谊关(广西凭祥市)、 雁门关(陕西省代县) 紫荆关(河北省易县)、剑门关(四川省广元市) 娘子关(山西平定县与河北交界) 、武胜关(河南湖北交界)
历史上闻名中外的是皇家园林“圆明园”,,占 地五千二百余亩,建于康熙、乾隆年间,建造各种景 区达到一百四十多处,有“万园之园”、“人间天堂” 的美称。
现存完好的三大皇家园林是:
北京三海(中海、南海、) 北海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可以从近百年上溯到六七千年以 前的上古时期。其中,经历了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分别是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代和明清时期。这 几个时期在建筑发展史上的共同特点是修建了大批 有代表性的建筑物,包括宫殿、陵墓、都城以及防 御工事、水利工程等,且在建筑形式、选材等方面 的影响泽及后世。 其中,秦朝修建的秦始皇陵及长城、隋朝修建 的赵州桥、明清两朝的帝王宫殿紫禁城等至今还在 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太和殿:面阔十一开间
(2)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置于石 (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多根木头圆柱, 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3)大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 用以形成屋脊。
(4)斗拱
定义:是我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构件。方形木块叫 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枋、屋面之间。
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很普遍, 用于小式建筑
今傣族的竹楼,侗族、苗族、 布依族的吊脚楼
抬梁式
穿斗式
干栏式
木构架有以下好处和作用:
1.木构架如同现代的框架结构,承重与围护结 构明确分开。屋顶的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墙 壁只起隔断作用。(外墙隔热妨寒,内墙分割 室内空间)
2.人们常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来形容中 国古建筑。由于木材具一定弹性,构架各节点 榫卯又有若干伸缩余地,使房屋具备了防震、 抗震的能力。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为国 内现存最古木塔,经千年历数次强地震而巍然 屹立便是一例。
作用有三:①支撑作用:用以支挑深远的屋檐,并 把其重量集中到柱子上;②装饰作用;③等级作用, 斗拱的大小与出挑的层数有关,层数越多,等级越 高。
发展演变:斗拱可以作为鉴别建筑年代的一个主要 依据。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唐朝的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兴建了大量佛教的寺、塔、石窟。 唐代建筑的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木 柱粗壮,多用板门和和直棂窗,直棂窗便于室内采光,为泥土夯筑。整个建 筑风格庄重朴实,规模宏伟。
佛 光 寺
(四)宋朝,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
宋朝在建筑方面:首先,城市布局打破了汉唐以来的里坊制度; 其次,宋朝的建筑规模一般比唐朝小,无论组群与单体建筑都没有唐 朝那种宏伟刚健的风格,但比唐朝建筑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





避 暑 山 庄
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 北海九龙壁(局部)
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
明、清两代琉璃瓦的生产,无论 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不过瓦的颜色和装饰受到封建社 会等级制度的限制,黄琉璃瓦只 能用于宫殿、陵寝和高级的祠庙。
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 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的上下 层间的斗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结构的整 体性上具有更大的优点,承德普宁寺的大乘 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翼角
斗拱 山西洪洞广胜寺
唐(上)
宋(中)
元(下)
唐、宋、元建筑
斗拱体积硕大,接近柱高一半; 数量少,柱间一般1、2朵。
屋顶出檐深远,达三四米。
色彩简洁明快,风格庄重朴实。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斗拱 湖北武当山紫宵宫紫宵殿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建极殿(保和殿)
斗拱 北京故宫角楼
第6章中国的古代建筑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 • • •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佘山钟楼简介

佘山钟楼简介

佘山钟楼简介一、佘山钟楼的概述佘山钟楼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佘山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

该钟楼于2008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集观光、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重要场所。

二、建筑特点1.建筑风格:佘山钟楼采用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风格,整体呈现出典雅庄重的氛围。

它由三层构成,高约20米,屋顶覆盖着青色琉璃瓦,四周有精美雕刻的栏杆装饰。

2.建筑结构:该钟楼以木质梁柱为主要结构,采用榫卯连接方式,无任何钉子和铁件。

这种传统建筑结构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精湛的木工技艺,还为钟楼增添了一份独特的历史韵味。

3.艺术装饰:佘山钟楼内外都有精美的艺术装饰。

内部墙壁上绘有传统的中国画,描绘了历史人物和风景,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钟楼外立面装饰着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其中包括龙、凤、花卉等图案,让整座建筑更加华丽和富有艺术气息。

4.钟楼功能:佘山钟楼最初是用于报时和宣告村庄重要活动的场所。

如今,钟楼不仅保留了原始的功能,每天定时敲响报时钟声,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交流中心。

三、历史沿革佘山钟楼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是当地村民自发集资修建而成,旨在提供给村民们一个报时的工具,并且标志着当地社区生活的重要场所。

经过几个世纪的风雨洗礼,佘山钟楼历经数次修复和重建,但仍保留了其原始的风貌和建筑特色。

如今,它已成为松江区乃至上海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四、文化意义佘山钟楼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和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佘山钟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它见证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变迁,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通过参观钟楼,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的面貌,并深入探索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中国古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建筑概述⒈中国古建筑发展过程中国古建筑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形成、发展、成熟、演变的过程,使之成为世界上独具风格的一门建筑科学,它是世界上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早从原始社会晚期(约五万年前)开始,原始氏族公社不断繁荣和发展,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和浅穴居,逐步发展为地面上房屋,并为适应氏族公社生活的需要,出现了相当大的氏族聚居地。

这为中国建筑奠定了木构架建筑的发展雏型。

至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其后期建造了宫室、宗庙、陵墓及规模相当大的灌溉工程和防御工程,并已能建造规模较大的木构架建筑,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院落群体组合。

西周出现了瓦。

至春秋营建了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建在夯土台上。

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主要结构方式。

同时等级制明显出现。

战国时代进入封建社会,城市规模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建造多层木构架房屋,砖、彩画出现,建筑制度开始确立。

战国后期的秦朝,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宫殿(阿房宫),陵墓(秦始皇陵)、万里长城、全国性公路(驰道)及水利工程。

秦亡汉兴,西汉及东汉先后建设了规模宏伟的首都长安和洛阳。

四百多年后为魏、蜀、吴三国所代替,汉末曹操营建了规制整齐的邺(yè)城。

考古说明,汉代已大量使用成组的斗拱,木构楼阁逐步代替了高台建筑。

同时砖石建筑亦发展起来,砖券结构出现,并采用各种瓦、下水管及墓葬中使用大块空心砖。

至此,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基本形成了。

晋朝建立和东晋南迁到南北朝结束,在局势较稳定的长江流域,都城规划布局原则在汉末邺城传统上进一步发展,作为都城中心之皇宫,位置北移,并设规制整齐的东西市。

佛教建筑繁荣发展,出现了大量宏伟华丽的寺、塔、石窟和精美雕塑。

隋朝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首都大兴城规模宏巨、分区明确、街道整齐,超越前代。

到了唐朝,建筑等级更为详密。

陵墓、木构殿堂、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无论布局、造型均气魄雄伟,具有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艺术特征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五、历代古建筑艺术风格
《中国旅游文化》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 (二)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 (三)皇权至上的等级观念 (四)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观念
一斗三升
一斗二升
《中国旅游文化》
绿釉陶望楼
汉代木构楼阁 (东汉墓 明器)
绿釉陶戏楼
绿釉陶水榭
不详
《中国旅游文化》
该门楼门户 高大,门柱 上施一斗三 升拱,简洁 有力,有一 来宾正恭恭 敬敬地向守 门者行礼。 二层有望楼 两个,一仆 人似持剑作 四方瞭望状。
门楼图
《中国旅游文化》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 色,灞陵伤别。
精制有余,豪劲 不足。
《中国旅游文化》
仿

唐 佛
朗寺
——

气香
,港

志 莲
美净
平苑

仿唐佛寺 “志莲净苑”
(我国和日本在香港合作兴建)
《中国旅游文化》
南禅寺大殿复原立面图
南禅寺大殿
《中国旅游文化》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 于五台县东冶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 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秀拔,举折平缓, 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转角处额 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 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体量虽 小,但让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 士,蓄势待发,充满自信与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课件 (一)

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课件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建筑-课件中国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审美观念、风俗习惯、科技水平、地域特征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建筑的演变、建筑材料、建筑特点和建筑装饰等方面阐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的演变中国传统建筑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古代建筑,分为夏、商、周、战国和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二是现代建筑,它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受到外来建筑方式的影响,在保持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

古代建筑主要分为寺庙、宫殿、陵墓、民居四类。

由于历经不同朝代和地域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但大致可以分为森森巨宫式和朴实无华民居式两种风格,其中以大量的宫殿建筑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故宫、颐和园等。

二、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有木材、石头、土、砖、瓦、灰泥、丝绸、漆等多种。

其中,木材和石头是三千多年来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结构材料。

如已历经数百年、数千年历史的佛教寺庙常常是以木梁和石头为主要结构材料搭建的。

三、建筑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是精益求精、注重细节、基于地域文化的特征和讲究对称等。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空间观念,通过巧妙处理空间大小和比例关系来表现建筑的美感。

如中国寺庙大多宏伟壮观,气势宏伟,以藏经、斋房、客堂、塔楼、殿堂等建筑组合而成,并构成了殿前、碑廊、回廊和庭院等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四、建筑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讲究对称美。

它的装饰艺术包含了雕刻、绘画、陶瓷、漆器等多种艺术形式。

例如,在故宫中贴著名的“九龙壁”便是传统建筑装饰的代表作之一。

九龙施展着各式各样、不一而足的神态,它们的姿态、神气各不相同,却总体上呈现出了一种气势磅礴、壮阔高远的美感。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审美观念。

它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和建筑装饰,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气息。

在当今社会,不断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必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历史文化。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八大建筑流派详解

中国建筑流派之一(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

卧砖到顶,起脊瓦房。

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

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

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

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崐通。

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崐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者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

院落极多,有前院、后院、东院、西院、正院、偏院、跨院、书房院、围房院、马号、一进、二进、三进……等等。

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

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者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盖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下面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的简述:1.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发达,通过榫卯和用绳索固定木材实现结构的稳定。

2.抬梁大柱:传统中国的建筑追求稳定和持久,因此常常采用高大的梁和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

这些抬梁大柱为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使建筑具备了极高的抗震能力。

3.坡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坡面屋顶,即四斜面或多斜面的屋顶结构。

坡屋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积雪,同时也带来了美观的外观特征。

4.围墙院落:中国古建筑的常见形式是围墙院落,即由一道高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落。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同时也体现了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

例如,建筑的平面布局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元素的摆放也追求左右对称。

同时,建筑的整体形态和比例也要求平衡和谐。

6.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雕刻、彩绘、琉璃、彩瓦等装饰技术。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建筑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鳌等神兽和吉祥图案。

7.室内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布局也非常讲究。

宅院通常按照主次次序进行布局,中轴线是主要的布局原则。

古建筑的室内常常设置有钟鼓楼、偏房、庭院等区域,以及宴会厅、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

8.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还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的选址、建筑形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达到吉祥、避邪和保护居住者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这些特征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中国传统古建筑——亭子

中国传统古建筑——亭子

中国传统古建筑——亭子亭子,是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中非常迷人而又能典型反映中国文化艺术成就的一种建筑类型。

特别是在中国园林中,亭子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景观,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无园不亭”、“无亭不园”。

在我国,亭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上溯到商周以前(“亭”字的出现相对较晚,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亭”字记载是先秦时期的古陶文和古钦文)。

汉以前的亭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类:城市中的亭,如街亭、市亭、都亭、旗亭等;行政治所的亭(汉高祖刘邦曾做过泗水亭的亭长);边防报警的亭;驿亭(或称邮亭,是秦汉时期设在交通要道上的“亭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亭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亭功能的改变,大致以魏晋南北朝为界。

古代最早的亭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设有亭史。

到了秦汉,亭子的建筑扩大到各地,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亭作为点景建筑,开始在园林中出现。

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如杨广在洛阳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

唐代宫苑中亭的建筑大量出现,如长安城的太液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建筑也极为精巧。

明清时期,古亭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对亭的造型、选址和周围环境的设计十分讲究。

《园治》中将亭定义为:“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营造法原》中将亭定义为:“亭为停息凭眺之所”。

由于亭小巧玲珑,通透空敞,视野良好,具有休息、赏景、点景等功能,所以,它很早就受到园林建造者的重视。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亭的形式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材料多以木材、竹材、石材、钢筋混凝土为主,近年来玻璃、金属、有机材料等也被人们引进到这种建筑上,使得亭子这种古老的建筑体系有了现代的时尚感觉。

简介:1.亭长一类的小吏。

《晋书·刘卞传》:“﹝刘卞﹞少为县小吏,功曹夜醉如厕,使卞执烛,不从,功曹衔之,以他事补亭子。

”2.一种小型建筑。

唐杜甫《题郑县亭子》诗:“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凭高发兴新。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述一、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1)敬天祀祖——历代帝王建了祭天、祭祖、祭社稷的坛庙建筑。

(2)皇权至上——北京明清故宫最大限度地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

(3)以中为尊——建筑中轴线几乎成为体现神权和皇权的凝固线。

古人以中为尊,崇拜“中”的意识与他们对北极星(紫微星)的崇拜有关。

(4)阴阳五行——因为南为阳,北为阴,故天坛在南,地坛在北。

(天南地北)二、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巧妙而科学的木结构建筑(1)抬梁式:是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2)穿斗式:使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型殿阁楼台,所以适合南方民居。

(3)井干式:是以圆木或是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除山区林地之外,很少见到了。

抬梁高大上;穿斗抗震强;井干用材多。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木架结构为主的中国建筑体系,在平面布局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既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缺点:木结构建筑受木材本身长度的影响,宫殿不易建成高大宏伟的建筑,所以只能依靠地形和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取得宏伟壮丽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北向,有少数建筑受地形限制,或是阴阳五行风水思想影响而改变方向。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轴对称形式修建,纵轴为主,横轴为辅。

3、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处理,经过几千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创造了多彩的艺术形象。

三、古代建筑的等级1、屋顶:“大屋顶”和飞腾的挑檐是我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外观特征。

汉代以来,我国古代工匠设计了多种屋顶形式和重檐屋顶结构,利用各种屋顶形式的组合创作出了丰富的形象。

具体有以下几种:(1)庑殿顶:俗称“五脊顶”,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最新《导游基础知识》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03
看图区分封土的形式
PART 03 \ \ \
二、陵墓建筑的结构
| 陵墓建筑
(一)地面部分
1. 封土 自产生灵魂观念以后,人们开始 产生筑坟的念头。大约从周代开 始,出现“封土为坟”的做法。
2. 陵园建筑 陵墓前还有一大片建筑园林和 “石像生”仪仗队,所以陵园 范围极大,陵园建筑也很多。
PART 03 \ \ \
中国古代按建筑所有者的社会地位规定建筑的规模和形制。
| 概述
PART 01 \ \ \
五、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件
| 概述
(一)台基
台基也称基座,是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 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 腐,同时可弥补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 的欠缺。台基根据材料、层数和结构的 不同来区分等级。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 概述
PART 01 \ \ \
二、传统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一)敬天祀祖
| 概述
中国古代帝王认为“万物本乎天,人本 乎祖”,万物由天而生,人类由祖宗而 发展,所以对天、对祖先必须进行祭祀, 这样可以得到上天的恩施,得到祖先神 灵的荫庇。
| 概述
造型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庑殿顶 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 得稳重、协调。
【拓展阅读】 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陛石
PART 01 \ \ \
装饰主要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 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雕饰 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上的石雕、 金银铜铁等建筑物。
| 概述
PART 01 \ \ \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简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

它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观念。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结构、建筑造型和建筑装饰等方面。

在建筑结构方面,中华传统建筑注重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进行组装,以实现建筑的稳固和灵活性。

这种结构体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并形成了丰富的结构形式,如斗拱、柱头、斗栱等。

同时,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追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华传统建筑追求简洁、谦逊和平衡的原则。

建筑形式多为
单层或多层的檐式建筑,强调线条的简洁和建筑的比例关系。

建筑的布局也注重五行学说和风水的影响,以求达到吉祥、福气的效果。

在建筑装饰方面,中华传统建筑追求精美的装饰和细致的雕刻。

建筑表面常常
装饰有对联、雕花、彩绘和窗棂等。

这些装饰既满足了建筑的功能,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和故事。

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
的场所,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中华传统建筑,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审美观念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理解。

因此,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是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情,它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第一篇: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广东围龙屋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客家人聚族而居,以围屋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围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昆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陕北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

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

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接口窑。

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

石窑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

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

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

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

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

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地方潮湿。

民间多用竹木建居,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

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

中国古典建筑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介绍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代表,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其建筑特点在于追求天人合一,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同时,中国古典建筑也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中国古典建筑的布局通常以院落为单位,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以主体建筑为中心,两侧配以厢房或耳房等辅助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落。

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屋顶曲线优美,屋檐起翘,给人以宏伟壮观的感觉。

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也非常丰富,主要采用红、黄、黑、白等颜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在装饰方面,中国古典建筑采用各种木雕、石雕、彩绘等工艺手段,使得建筑外观更加华丽、精美。

此外,中国古典建筑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利用自然地形、水系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环境。

同时,建筑内部的空间布局也十分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总之,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中国古典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对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讲)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第一讲)
坚固性: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 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 -600年的历史。
福建永定土楼
第一部分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民族风格
承启楼
历时48年(1709) 才建成,整个土 楼是按八卦形状 建造的,“高四 层,楼四圈、上 上下下四百间, 圆中圆,圈中圈, 历经沧桑三百 年”。它占地 5376平方米,直 径73米,外墙高 22.9米,
小结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节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 发展演变;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那些基本特征?
北方:墙较厚屋面较 重,用料比例相应粗 壮,建筑外形也就显 得浑厚稳重。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和多民族风格
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 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 建筑一“干阑式”建筑; 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 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 毡的毡包式居室; 甘肃、新疆维吾尔族 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 土墙平顶或土墙拱顶的 房屋; 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 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 称之为窑洞;
一、建筑外形上的特 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 外形上具有独特的风 貌,它有屋顶、屋身 和台阶三个部分。其 中屋顶的造型最有代 表性。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第二节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我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①庑殿顶:俗称“四面坡顶”。一般用于宫殿、庙宇等特别重要的建筑,属于最高级别。 ②歇山顶:俗称“九脊殿”。 用于宫殿、庙宇中稍次要一些的建筑。为第二等级的屋顶。 ③悬山顶:用于一般的官吏府宅屋顶,为第三等级的屋顶。 ④硬山顶:用于我国的民居建筑中,属于比较低级的屋顶。 ⑤攒尖顶:常用于楼、亭、阁等点缀性建筑。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 • • • • • • • 第三节 庭院式组群的构成机制…………………………. 一、组群总体构成……………………………………. 二、庭院单元构成 …………………………………… 第四节庭院式组群的空间特色和审美意匠 …………… 一、突出建筑的空间美 ……………………………… 二、突出组群的时空构成 …………………………— 三、突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 ………………………— 四、突出“单体门”的铺垫作用 ……………………—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一、台基的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一、台基的原始功能和派生功能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 • (一) 台基的基本组成 1.台明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 (一) 台基的基本组成 2.台阶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 (一) 台基的基本组成 3.石栏杆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 分”——台基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 (一) 台基的基本组成 4.月台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二)内里空间构成
1.围合构成因子:(4)顶部因子 2种:“露明”、天花:软 性、硬性、藻井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二)内里空间构成 1.围合构成因子:③软性隔断
(博古架)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③软性隔断 多宝格(博古架)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二)内里空间构成
2. 陈设构成因子: 家具因子、帷帘因子、字画因子、灯具因子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另外,地面居.

第二章
• • •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一节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 一、平、立、剖面构成
第二章
• • •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一节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 一、平、立、剖面构成
第二章
• • •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一节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 一、平、立、剖面构成
第二章
第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一节 单体建筑的基本形态
二、基本型:一明两暗
一间3.2米左右,进深4.0-6.4 米左右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三、“正式”和“杂式”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4.技巧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4.技巧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二、 屋顶的组合形态 (水平组合)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二、 屋顶的组合形态 • (水平组合)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 1.整体构成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2.扇的构成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3.格心构成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4.技巧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4.技巧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二、 外檐装修与内檐装修 4.技巧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一、屋顶的单体形态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三、程式演进与台基石权衡的完善 过度的两阶制 (东道主) •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三、程式演进与台基石权衡的完善 御路台阶(成熟) •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分”——台基 三、程式演进与台基石权衡的完善 抱鼓石 •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二、 屋顶的组合形态 • (垂直组合---重檐)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二、 屋顶的组合形态 • (垂直组合---重楼) • )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二、 屋顶的组合形态 (垂直组合---重檐+重楼)
第二章
第四节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单体建筑的“上分”——屋顶
三、屋顶的审美意匠 鸱(chi-)尾→鸱吻→龙吻 仙人走兽(结构的需要)
第三章 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 • • • 第三章 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一节建筑组群的离散型布局 一、庭院式布局 二、非庭院式布局……………………………………”
中国传统建筑概述(一)
张成明 2009.4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
• 第一节 木构架建筑的历史渊源 一、原始建筑的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1.巢居(南方)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
2.穴居(北方,黄土高原典型)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
另外,地面居.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木构架体系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二)内里空间构成
1.围合构成因子:(1)硬性隔断 ②中性隔靳 ③软性隔断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二)内里空间构成
1.围合构成因子:(4)顶部因子 2种:“露明”、天花:软 性、硬性、藻井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章 建筑组群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 • • • • • •
第二节 庭院单元的基本类型……………………………” 一、居住型庭院(A型庭院)…………………………— 二、宫殿型庭院(B型庭院)…………………………— 三、寺庙型庭院(C型庭院)…………………………— 四、园林型庭院(D型庭院)…………………………. 五、过渡型庭院(E型庭院)…………………………‘ 六、交叉型庭院……………………………………….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 分”——台基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 (二) 台基的组合方式 1.单台 2.月台 3.重台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节 单体建筑的“下 分”——台基 二、台基形态与构成机制 (二) 台基的组合方式 须弥座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一)屋身立面构成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一、 屋身立面与内里空间 (一)屋身立面构成 马头墙(封火墙)
第二章
单体建筑形态及其审美意匠
第三节 单体建筑的“中分”——屋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