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用东南亚学案

合集下载

东南亚第一课时学案

东南亚第一课时学案
A.全部为热带雨林气候B.全部为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旱季播种,雨季收获
D.热带雨林气候地区随时播种,一年到头都有收获
4.下列关于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南半岛的地势南部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B,高山和大河由东向西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C.中南半岛的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是东南亚重要的工矿区D.中南半岛河流的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3、火山活动对人类有许多危害,为什么印尼爪哇岛有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和种地呢?
五、人口分布:
【达标测评】
1.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特点是()
A.大山众多,平原少B.多高原、山地和盆地
C.多平原,少山地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下列河流最终注入印度洋的是()
A.湄公河B.湄南河C.红河D.伊洛瓦底江
伞、防水凉鞋、防晒霜、羽绒服、太阳镜、晕船药品、轻便的登山鞋、防暑药品等。
需要带:,
理由:。
三、地形及气候对东南亚农业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所产生结果:
四、思考探究:为什么东南亚地区火山地震活动特别频繁?
1、
2、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之称;印度尼西亚岛屿数却名列前茅,达13667个,素有“千岛之国”的称号。
板书设计:
教学(学习)反思:
【达标测评】
【板书】
【反思】
散水头中学导学案
执笔:审核:学案编号: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东南亚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掌握东南的地理位置。
2、认识东南亚的地形分布大势,能归纳出其地形特征。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

《东南亚》教案(样例5)第一篇:《东南亚》教案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东南亚》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②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问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③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通过读图,得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东南亚的地形与地势特点,并能说明其人口和农业沿河分布的原因。

③从水运的便利、水资源的分布、沿河地形平坦等方面分析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通过观察地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增加科学探究的意识。

②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

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活动一东南亚的范围1、(出示多媒体图1)东南亚的范围是什么? 那么它们在图上的具体位置是在那儿?那么它的位置是? 明确: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在图上的位置是与中国的南部相连,而马来群岛则是横穿赤道。

它的北面是亚洲,东南面是大洋洲, 西面是印度洋,东面是太平洋。

因此它是联系亚洲与大洋洲,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2、(出示多媒体图2)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其中临海国、岛国、内陆国分别有哪些?11个,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是临海国,其中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文莱是岛国,老挝是内陆国。

《东南亚》精品导学案

《东南亚》精品导学案

第七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国家、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掌握马六甲海峡在海洋运输中的地位。

(4)了解东南亚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重要的矿产的分布及人口分布的简况。

能力目标(1)使学生通过分析东南亚的重要的地理位置,推理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运输地位。

(2)让学生运用地图分析东南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印度洋海啸灾难,反思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

(1)重点: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国家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

(2)难点:通过读图分析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不同地形特征。

(3)疑点:华人与华侨的区分。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

其次:重点学习本节课所学的“地区”代表———《东南亚》。

根据其内在逻辑关系教学思路大致按照:由组成→范围→国家→华人华侨→地形→河流→人口→城市→首都→气候→物产→农业→马六甲海峡→火山地震→海啸→六大板块。

最后:指出通过对《东南亚》这一个地区的学习,从而掌握学习“地区”的一般方法,从而为自我学习其他“地区”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自制课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思考图文结合分析师生合作解决课时安排:2~3节一、导入新课展示图7-1东南亚地形分布图导入:二、设疑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地区”在整个初中地理课程的位置,做到对课程结构的心中有数(详见课件)。

◆组成【图片观察】展示图7-1“东南亚地形”分布图,观察其组成,中南半岛(提醒注意中南半岛西南面还有个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哪些岛屿)。

◆范围相对位置:东临太平洋,南接大洋洲,西濒印度洋,北与中国等接壤。

纬度位置:10°S~°N(北回归线)之间。

【设问思考】东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一带(热带)◆国家【图片观察】展示图7-8“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

中南半岛:有哪几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按照由东向西顺序)哪些内陆国有哪些马来群岛:有哪几个国家地跨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国家有(马来西亚)地跨两大洋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华人华侨【教学过渡】由新加坡(岛国)首都:新加坡。

《东南亚》 导学案

《东南亚》 导学案

《东南亚》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3、认识东南亚丰富的物产资源。

4、分析东南亚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5、理解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

(2)东南亚的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

2、难点(1)东南亚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东南亚城市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三、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东南亚大致位于 10°S 25°N 之间,绝大部分位于热带;经度范围约为 90°E 140°E。

2、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交通位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二)范围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1、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山水相连,南部狭长。

2、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两万多个岛屿组成,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众多。

(三)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1)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北部地势高峻,与中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马来群岛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2、气候(1)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每年 11 月到次年 5 月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为旱季;6 月到 10 月盛行西南风,降水丰沛,为雨季。

(2)马来群岛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3、河流(1)中南半岛河流大多发源于中国,自北向南流,注入印度洋或太平洋。

主要河流有湄公河、湄南河、红河等。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2)马来群岛河流短小湍急。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

教师用的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尊敬的教师,您好!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七年级东南亚地理指导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本教案内容详尽,涵盖了东南亚地理知识的全貌,适合七年级学生学习。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2.了解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分布等情况3.理解东南亚地区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二、教学内容1.地理位置介绍东南亚集中于南亚、东亚和大洋洲之间的狭窄区域,主要囊括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

2.自然地理环境介绍东南亚的地质构造、大陆架特征、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更加直观。

3.人文地理环境介绍东南亚的人口分布、语言和宗教信仰以及各国文化习俗等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4.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情况介绍东南亚各国的政治体制、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可以通过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5.东南亚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介绍东南亚对我国的响,包括贸易、文化交流、旅游等方面。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线上搜集资料、线下观察考察和小组合作学习等。

1.线上搜集资料通过利用各种搜索引擎,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章等,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2.线下观察考察可以让学生观察东南亚的地图、卫星图像,研究区域特征,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组织学生到国外留学或者游学,近距离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情况。

3.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研讨,并提交成果报告。

各小组的成果可以通过展板、PPT等形式呈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总结通过此教案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七年级东南亚地理知识,了解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从而掌握区域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此外,学生们也可以了解东南亚对我国的地缘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影响,从而更好地学习和应用东南亚地理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教学设计《东南亚》教案共2课时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掌握东南亚的物产特点,包括矿产、农产品等。

(4)了解东南亚的人文风情,包括宗教、节日、服饰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资料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

(2)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

(3)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2.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2)东南亚的矿产、农产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展示东南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2.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分组讨论:根据地图、资料,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2)小组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

3.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物产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矿产、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物产特点。

4.探究东南亚的人文风情(1)展示东南亚人文风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宗教、节日、服饰等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人文风情。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哪些内容?(2)学生回答: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自然环境、物产、人文风情。

2.深入探究东南亚的自然环境(1)展示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气候特点?(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点。

3.深入探究东南亚的物产(1)展示东南亚农产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谁知道东南亚的主要农产品?(3)小组讨论:分析东南亚的农产品特点。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

地理《东南亚》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表,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点。

(2)运用比较法,探讨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

(3)采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

(3)培养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3)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1)东南亚的气候对农业和渔业的影响。

(2)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政策和战略。

(3)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原因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表:东南亚地图、气候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等。

2. 案例材料:东南亚各国经济发展报告、文化特色介绍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软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地图和图表,引导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提问:你们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1)讲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分析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差异。

(3)介绍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东南亚国家,分析其经济发展策略和文化特色。

(2)引导学生探讨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原因和特点。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材料,分析东南亚各国的发展优势和挑战。

(2)全班讨论: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共同探讨东南亚的发展前景。

(2)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重要城市。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

初中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2)掌握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3)了解东南亚的民族、宗教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 东南亚的位置介绍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介绍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国家。

3. 东南亚的地图识读让学生观察东南亚地图,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东南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东南亚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介绍东南亚的主要国家。

(3)分析东南亚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地理位置和边界。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个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让学生了解其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主要国家。

四、课后作业1. 绘制东南亚地图,标注主要国家和首都。

2. 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了解其气候特点、主要农作物和物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第二课时: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农作物1.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介绍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其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东南亚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东南亚的稻米、橡胶、棕榈油、茶叶、咖啡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和产量。

3. 东南亚的物产介绍东南亚的丰富的矿产资源、热带水果、海鲜等物产。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

《东南亚》教案东南亚教案导入在开始本节课之前,请先向学生介绍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家。

东南亚是一个多元化的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风景以及独特的文化。

接下来,让学生们猜测一下,为什么东南亚地区会如此特殊?知识要点1.地理位置2.自然资源3.民族与文化4.经济发展5.旅游资源6.国际关系教学内容地理位置首先,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它是亚洲的东南部,东临南海,西接印度洋,北靠亚洲大陆,南濒澳大利亚。

在这个地区,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海峡和海域,如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苏门答腊海峡和巴士海峡等。

这些海峡和海域对于全球航运业和地缘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资源接下来,介绍东南亚的自然资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棕榈油、木材等资源。

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一;马来西亚和泰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民族与文化然后,让学生了解东南亚的民族与文化。

这个地区拥有多种民族,如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越南人、老挝人和柬埔寨人等。

在这些民族中,华人是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东南亚的文化具有多元化、包容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例如,泰国的佛教文化、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越南的儒家文化等。

经济发展接下来,分析东南亚的经济发展。

这个地区拥有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区域内贸易的不断发展,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中,越南和缅甸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

旅游资源然后,介绍东南亚的旅游资源。

这个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如泰国的曼谷、越南的河内、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等。

这些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

地理《东南亚》教案•相关推荐地理《东南亚》教案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理《东南亚》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地理《东南亚》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3)了解东南亚人口稠密、华人众多的特点,了解华人、华侨在开发东南亚和支援我国经济建设中做出的贡献。

(4)了解东南亚的旅游资源和社会风貌。

技能目标(1)会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树立各国发展应该因地制宜的观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

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教学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演示、讨论、归纳等方法,制作多媒体。

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诗歌方式引入:读陈毅赠缅甸友人的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

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讲授新课]1.展示:图9.1“东南亚在亚洲的位置”和9.2“东南亚的国家和地区”,明确东南亚的范围,主要国家和重要的地理位置。

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1)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2)国家:共11国,其中东帝汶为新建的国家。

第二节《东南亚》学案

第二节《东南亚》学案

区域地理——《东南亚》学案【学习目标】见书本P25。

【课堂过程】一、东南亚的地理位置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2、在图上适当的位置标出马六甲海峡和克拉地峡。

二、东南亚丰富的物产读P27图2-2-10填写下表:三、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2、在上一页东南亚政区图中用颜色鲜艳的笔描画出下列表格中东南亚的主要河流。

3、根据河流的流向尝试归纳东南亚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四、东南亚的经济1、东南亚大量出口农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什么经济仍落后?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材料】东南亚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长期的殖民统治,使经济落后。

殖民者将东南亚作为掠夺廉价资源的宝地,压抑本民族工业的发展,以便使其成为其工业品的销售地,从中赚取巨额利润,致使各国经济结构比较畸形、单一,主要以生产少数几种农、林产品或矿产品为主,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基础薄弱,经济上仍以初级产品为主。

但是东南亚各国在独立后,为了振兴经济,重视发展工业,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发展出口加工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如果你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并正在巴厘岛召开领导人会议,你觉得应如何实现东南亚整个地区的新发展,走上富裕之路?讨论发言。

五、中国与东南亚1、东南亚华人华侨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泛亚铁路4、中国与东南亚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张局势【作业】请选择一个东南亚国家制作PPT介绍该国的地理特征或选择东南亚的一个热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做成PPT,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时间控制在8—10分钟。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

东南亚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了解东南亚人口分布特征,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地形。

3. 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我们国家与哪个国家接壤?2. 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大概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3. 展示地图: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国家。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S—25N之间。

2.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与我国山水相连。

南部是狭长的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有大小岛屿两万多个,我们习惯上叫它南洋群岛。

3. 讲解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航道。

四、课堂活动1.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国家和地理位置。

2. 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五、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堂活动,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点以及华人和华侨对东南亚的开发和繁荣作出的贡献。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他们在探究东南亚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3)了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和旅游资源;(4)理解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东南亚的国家和城市;(3)采用案例和故事,了解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东南亚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3. 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和旅游资源;4. 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三、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国家和城市;2. 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四、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2. 资料和数据;3. 案例和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东南亚的位置;(2)提问:你知道东南亚有哪些国家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国家和首都;(2)出示资料和数据,让学生分析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和旅游资源;(3)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了解的东南亚事物。

3. 课堂讲解:(1)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讲解东南亚的国家和城市;(3)讲解东南亚的主要物产和旅游资源;(4)讲解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2)分享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6. 布置作业:(1)绘制东南亚国家地图;(2)写一篇关于东南亚旅游资源的文章;(3)调查身边的东南亚事物,了解其来源和特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的参与度如何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

2.1东南亚教案(精选4篇)2.1东南亚教案篇1§2.1东南亚(1)课型:新授课课时支配: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

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

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力量目标: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3.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对我国邻国的状况有大体的了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东南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特征,河流特征等要素2.了解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对东南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训练读图力量和对比分析力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回忆,并回答问题。

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为本节课的新课部分做铺垫。

二、导入新课:观看亚洲政区图。

指导同学读图。

回忆与中国相临的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最南端的,与我国的广西、云南交界的就是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以及位于这三个国家以南的国家,往往呈现出一派别具一格的热带风情,由于这里是亚洲的最东南角,这个地区就被人们叫做东南亚。

板书:其次章了解地区第一节东南亚三、讲授新课:指导同学读图。

强调方法的把握远比学问的把握重要。

指导同学根据(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

一.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1.通过读图把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西南与大洋洲相临。

经纬度位置:大致在30°n至10°s之间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通过读图强调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列表比较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自然环境各方面的相同点和差异2.通过地形图分析:(1)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南部地势低平(2)马来群岛地势坎坷,山岭多、平原少。

初中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

初中东南亚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联系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理位置。

2. 了解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特点。

3. 掌握东南亚的地形和主要城市。

4. 了解东南亚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2. 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特点。

3. 东南亚的地形和主要城市。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杨紫琼的照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她的家乡在哪里?2. 引导学生回答出杨紫琼的家乡是马来西亚。

3.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马来西亚所在的地方,即东南亚。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1页,阅读“东南亚的位置”部分。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指出它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2. 讲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指出它地处热带,四季常青,分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

3. 讲解东南亚的农业特点,指出它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4. 讲解东南亚的地形特点,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5. 讲解东南亚的主要城市,如曼谷、吉隆坡、雅加达等。

四、课堂互动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东南亚的问题,如东南亚的国家数量、主要农产品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张东南亚地图,标注出主要国家和城市。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东南亚旅游的短文,介绍东南亚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气候和农业特点、地形和主要城市。

通过课堂讲解和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东南亚》优质学案(第1课时)

《东南亚》优质学案(第1课时)

第2讲 东南亚(第一课时)【考纲解读】一、知识回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是东亚岛国,山清水秀,多火山、地震,近年来有不少中国游客赴日本旅游购物。

材料二 日本本土示意图。

(1)日本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___岛。

(2)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境内多火山,著名的活火山为__________,也是日本最高的山峰。

日本地震频发,假如你赴日本旅游,正在商场一楼购物时突发地震,你逃生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简述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日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日本的文化具有东西方融合的特色B.耕地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水平高C.京都和奈良是日本著名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D.日本四面临海,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十字路口”的位置1. 东南亚位于亚洲_______,包括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在右图中写出东南亚的组成B:__________H:__________2.分析东南亚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2)海陆位置东临______、北邻______、西邻______,南邻_______(3)经纬度位置纬度位置:__________经度位置:__________3.繁忙的马六甲海峡(1)在上图中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

(2)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性地处__________和大洋洲,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间的十字路口。

(3)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图识地(1)找出太平洋、印度洋、大洋洲、中国、印度,说出位于东南亚的方位(2)找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来群岛(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1. 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右图中标明两种气候的分布这两种气候的主要特点:全年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

地理初中东南亚教案模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掌握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了解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3. 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2. 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

教学准备:1. 教材《东南亚》相关内容。

2. 世界地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政区图。

3. 东南亚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东南亚所在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东南亚位于哪个方位吗?它包括哪些国家?”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东南亚》。

环节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教师出示东南亚地形图、政区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哪个部分?(2)东南亚包括哪些国家?(3)东南亚与哪些大洋和洲际相邻?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2. 主要国家及其邻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邻国,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国家有哪些?(2)这些国家与中国相邻的是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东南亚在我国地理位置、气候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你们能回忆一下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1. 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并回答以下问题:(1)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2)这些气候特点对农业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

7.2 东南亚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7.2 东南亚 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导学案
课堂目标:
1、记住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记住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记住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自主学习:
(一)自学12页“十字路口的位置”部分内容
1.读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7.18“东南亚的地形”,东南亚位于,范围包括和两部分。

2、读图7.18“东南亚的地形”,重要的地理位置。

①东南亚的纬度大部分位于~之间,地处带。

②东南亚地处洲与洲、洋与洋之间的“”。

3、完成28页活动1。

4、读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及左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马六甲海峡位于半岛和岛之间,是从、
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洋和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日本从波斯湾进口石油,向西欧等国出口工业产品,都要途经该海峡,因此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它的“海上生命线”。

信息反馈:
反思:
小结: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地峡
马六甲海峡
设想中的克拉地峡运河将横贯泰南 ,初步测算需耗时10年,耗
资280亿美元。运河开通后,船舶无须经马六甲海峡,可直接从 印度洋的安达曼海进入太平洋的泰国湾,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 航程至少缩短约1200公里,大型轮船可节省2至5天时间,每趟航 程预计可节省近30万美元。
中国—— (支持态度)
仰光
河内 万象
曼谷 金边
根据地形特征 判断人口和城
市分布
热带气候与丰富物产
1、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
主要稻米出口国:
泰国、缅甸、越南
各种经济作物最大产地 橡胶: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泰国 油棕: 马来西亚、印尼 椰子: 菲律宾、印尼 蕉麻: 菲律宾 金鸡纳、胡椒: 印4、度主尼要西矿亚产:锡(马来西亚),石油 (印尼、文莱)
马来半岛
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
马 来 群岛
日本为什么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三、地形与河流
中南半岛
地形特征: 山河相间 南北纵列分布
河流走向: 由北向南
东南亚地形和河流
1)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
中 气候特征:
产生水患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②降水丰富来洪量大
③经常受飓风的强烈影响
④大河入海口,海潮顶托强烈
⑤受地震影响,海啸频繁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例题】(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28分)依据图文资 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 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米, 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6 示意该国主 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新加坡
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面, 由新加坡岛和及多个小岛组成, 面积为682.7平方公里, 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 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 相望。约有400万人口 , 其中华人占76.7% 。是 一个地小人稠的城市岛国,世 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新兴的工业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不利条件: 领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贫乏,粮 食、生活用水需要进口。 2、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表现在(扼守海上交通要道马六甲海峡东口) (2)港口优良(新加坡港是天然良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世界大港之一)
缅甸
中国

柬埔寨 国
文莱
马 来西亚 新加坡



菲 律 宾
西亚
东帝汶
不属于东 南亚
100°E 北回归线 10°N 0° 10°S
120°E
一、东南亚在世界上的位置
亚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洋洲
东南亚地跨两大洲
十字路口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处在连接两大洲、沟通两大洋的“十字路口”
二、东南亚的范围
10°N
东南亚热点问题探究
1、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泛亚铁路 3、大湄公河的水能开发 4、克拉地峡
1、东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泛 亚 铁 路
说一说 修建泛亚铁路的重大意义
1、云南、广西乃至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在资源、 产业、人才、科技和资金等方面都具互补性。
2、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运输主要 通过海运,海运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劣势也 很多,比如容易受到船期、台风的影响,停 靠地点少等缺点。该铁路可以使中国西南与 东南亚各国的交通方式多样化。
(1)日本企业选择泰国作为生产基地原因是:(6分)
①劳动力丰富而廉价;②地价低; ③市场广阔
(2)从农业区位选择的角度,指出泰国 盛产天然橡胶的自然因素。(6分)
(3)泰国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简①要热评价量图充中甲足区②域水降稻水生产丰条沛件。③(1土6分壤) 肥沃。
开凿后可以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安全性提高。 拓宽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减少对海运及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新加城—— (坚决反对)
一旦开凿成功,将会影响马六甲海峡国际运输地位,进而影响 新加坡经济。
泰国—— (支持态度)
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开凿后,不仅可以为泰国的石油贸易提供快捷,安全的路 线,还可以带动泰国的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①水热条件好;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 ⑤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寓;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不利条件:多旱涝灾害
12.K湖是本区域最大的淡水湖,其水域面积的季节差异很大。该
湖水域面积最大的时期一般出现在
A. 1—2月 B. 4—5月 NhomakorabeaC. 9—10月 D. 11—12月
13.M城有“水城”之称,水患较多,
3、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 业。 (2)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 力量,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加工工业。 (3)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3、中国内陆省区西下印度洋和西进中东、北非、 西欧等可缩短运距3000-5000公里,保障国家的交 通战略安全。
3、澜沧江—湄公河的开发
1、图示河流依次流经 了哪些国家?
中国、缅甸、老挝、 泰国、柬埔寨、越南。
2、各国开发湄公河的什么 资源?
落差大,开发水能 资源
4、克拉地峡 北连中南半岛,
南接马来半岛,泰国南部的一段狭 长地带,约北纬10°处 。
南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半 岛 气候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 候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马 气候特征:
来 群
全年高温多雨
岛 气候成因: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随堂演练】
1.(08广东文基)有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描述 不正确的是
A.马来西亚可见成片的橡胶园 B.泰国可见成群的大象 C.新加坡多对流雨 D.新加坡(103°50′E,1°17′N)海峡波浪滔天
中国
七、东南亚多自然灾害
阅读材料:北京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印尼苏
门答腊岛西北侧海域发生8.7级地震,震源深度仅10公里, 并引起海啸,导致近30万人死亡,12万人失踪,其中印 尼损失特别严重。
思考: 为什么东南亚多自然灾害?
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东南亚
找出 由图中 中南半 岛各国 首都的 分布规 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