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语文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1ecd48a027284b73f34250c4.png)
你能准确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手法吗?
• 1、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 ②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 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 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 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 如: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 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衬托
•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以突出乙事物的手法。乙事物由于甲 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 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总结:
•1、 渲染和烘托:都是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 更突出,但二者着眼点不同:前者从正面着笔,
由此言此;后者从侧面用墨,由此烘“托”彼。
• 2、 烘托和衬托:“烘托”是通过 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其目的不在写
把想
而是以此来突出要写的主要事物。 “衬托”是 两种事物都写。
课堂练习
• 望江南 李煜
•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 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注: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 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 问题: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 ①从表面看,这首词主要是写对往昔繁华的眷恋, 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8b8316866fb84ae45c8dfa.png)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 或对立的条件, 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 形象。 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 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 主体。 主体。
•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大地 诗歌上片通过“寒山”矗立、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 空旷以及“秋空”碧澄等场景,来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衬托(正衬出)鹰意气飞扬的形象,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 为下片个人期待施展才华,建功立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业的情怀的抒发做了铺垫。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花月正春风.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氛。诗人抓住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 最有代表性的 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 事物从正面极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力描写秋寒, 力描写秋寒, 这是渲染的手 法。 、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 手法, 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 侧面 描写,作为陪衬 陪衬, 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 事物鲜明突出。 事物鲜明突出。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
![现代文阅读 常用写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d41f21ee06eff9aef8072d.png)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5.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作用是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作用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纲陈述: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观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时注重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小说阅读: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考点题型均是围绕小说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这一核心。
2.阅读策略(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
主要考察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可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来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常见提问方式: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
②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答题模式:文章通过(描写方法)的描写方法,如(举例说明),突出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形象)(2)把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https://img.taocdn.com/s3/m/cc3028b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f.png)
目录
• 对比 • 衬托 • 烘托 • 渲染
01
对比
定义与特点
对比是指在文学、艺术或音乐作品中 ,将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情境 进行比较,以强调其差异和冲突,突 出主题或情感。
对比的特点是强调对比的双方,通过 对比来突显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使作 品更加生动、鲜明和有力。
创造层次感
衬托能够通过对比创造层 次感,使作品更加有深度 和立体感,增强作品的视 觉冲击力。
衬托的运用方式
A
颜色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颜色来突出主题,例如使用冷色 调来衬托暖色调,或者使用互补色来增强对比 效果。
形状衬托
通过对比不同形状来强调主题,例如使用 圆形来衬托方形,或者使用不规则形状来 突出规则形状。
间接对比
通过其他事物的描述来暗示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 事物或情境,进行间接比较。
象征性对比
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两个相对立或相反的事物或 情境,进行象征性比较。
02
衬托
定义与特点
衬托的定义
衬托是一种通过突出一个或多个元素来强调主题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对比一个 元素与其他元素的不同之处,使主题Leabharlann 加鲜明和突出。丰富作品情感表达
渲染手法能够细腻地表达情感, 使作品更具有情感深度,引发读 者共鸣。
渲染的运用方式
细节描绘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细节进行刻画,突出其特点,增强作品的艺 术表现力。
比喻和象征
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具象化,使作品更具 有感染力。
气氛营造
通过对事物或情境的描绘,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感,引导读者 进入作品情境。
对比的作用
01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 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共24张PPT)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96b9bf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a.png)
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作用: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问: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文章的表达效果。
8
对比: 南方的雨:缠绵温柔,像少女的爱,静谧、 闲适很有情趣。 北方的雨:好爽粗犷,像小伙的情,热烈 奔放、厚重激情。
答案: 本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南方的雨和北 方的雨的特征。在对比当中,感情抒发更加细腻、 真切,流露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衬托,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15
作用: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16
3.烘托 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17
陪衬
陪衬
陪衬
陪衬 主要内容
陪衬
我写的就是陪衬
陪衬 陪衬
陪衬
18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 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 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 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的叫 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adce3bf6856a561253d36f0c.png)
渲染、烘托、衬托与对比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
衬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是两种事物都写。
对比: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
1、烘托与衬托的区别(1)衬托和烘托都是着眼于“托”,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或某种情感得到凸显。
(2)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①衬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事物(形象、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②烘托主要通过对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做外在的侧面的描写来实现。
2、衬托与对比的区别(1)①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②衬托可以明显的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
(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常用于描写。
(3)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4) ①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②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3、渲染与烘托的区别(1)①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人物的行为、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修饰,来突出形象,表现主题。
②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而从侧面着意刻画,以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鲜明突出,收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③渲染属于正面描写,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2) ①渲染和烘托都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达主题。
②如果把渲染烘托中的具体描写当着托体,那么所要表达的对象就是主体。
(3)在渲染和烘托中,托体和主体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4)渲染和烘托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要正确认识它们,还要正确把握它们的相对性。
①在一段描写里,对主体理解不同,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也不同。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_ppt(1)
![诗歌鉴赏之衬托对比渲染烘托_ppt(1)](https://img.taocdn.com/s3/m/44506a09cc175527072208be.png)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问:上片的景物描写对下片中所提到的周公 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上片写大江,写江山如画,写多少豪 杰,特别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 千堆雪”的描写,渲染了场面的雄伟壮丽 的同时,为下片写对周瑜的建立功业之情 感抒发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1、以物烘托人。 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 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 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 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 的低沉气氛。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 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 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 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渲染,是意象描写对意境营造而 言; 烘托,主要是景物之描写对情感 抒发的烘托。 对比和衬托则是两个对立或相近 的意象之间的关系。
烘托
烘云托月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 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 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 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 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 一事物突出另一事物。
答题是应包括“以…… 正(反)衬出……,其作用 (目的/动机)是为了突出 (突显)……”。反衬手法运 用的同时自然就包括对比手法 了.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问:诗人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情 感的?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衬托、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e9804f5f90f76c661371a56.png)
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
一、渲染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二、烘托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 。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c0e6149fad6195f302ba648.png)
诗歌鉴赏答题模板诗歌鉴赏中的渲染、烘托、衬托、对比【--个人简历模板】下面,试就渲染、烘托、衬托、对比这四个运用广泛而且极易混淆的术语作一番解说。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例如,白乐天《琵琶行》(第二节)极尽笔墨之能事,通过对琵琶声及其富于变化的演奏的铺叙渲染,表现了音乐的高妙;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对春江月夜景色的渲染,流露出离愁,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和对宇宙人生的探索。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一言以蔽之,渲染即对事物进行正面描写铺叙,追求笔墨酣畅,痛快淋漓。
烘托也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一般采用外晕、围染的烘托办法,即“烘云托月”。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xx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染、衬托、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700c17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3.png)
衬托可以用来增强情感表达,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情感 更加深刻、丰富和真实。
创造意境
衬托可以用来创造意境,通过描绘或强调某物或情境,使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氛围。
示例
以绿叶衬托红花
通过描绘绿叶的茂盛和生机,突出红花的鲜艳和 美丽。
以静衬托动
通过描绘静态的场景或事物,突出动态的场景或 事物的生动和活力。
作用
突出主题
通过对比,可以强调主题或情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 要表达的意思。
增强表达效果
对比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更加容易 理解和接受。
引发思考
对比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 和差异。
质地对比
数量对比
如大与小、长与短、圆 与方等。
以悲衬托喜
通过描绘悲伤的情境或情感,突出喜悦的情境或 情感的快乐和幸福。
04
对比
定义
01
对比:通过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和矛盾,强调事物之间的对比关 系,以增强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 。
02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状 、大小、色彩、质地、数量等方 面的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 差异,从而突出主题或情感。
突出主题
渲染通过对环境和人物行为的描绘和刻画,强调和突出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 品的主题和意义。
引发读者共鸣
通过渲染,可以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意 境,从而增强作品的情感共鸣力。
示例
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通过对故 乡的景色、人物、风俗等方面的渲染, 突出了故乡的贫困和落后,表达了作 者对故乡的忧虑和思考。
表现手法之烘托、渲 染、衬托、对比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6b2e041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c.png)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作为文学创作中的四种重要手法,烘托、渲染、衬托和对比在内容上,分别强调营造氛围、深化人物形象、补充情节细节和突出主题思想,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由于这四种手法在创作中使用频繁,很容易被误用或混淆。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阐述烘托、渲染、衬托和对比的明确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它们。
1. 烘托烘托是一种营造浓烈氛围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利用环境、气氛、气味、天气等元素,来增强情节与场景的渲染力度,从而使作品更具可感性、更具吸引力。
烘托的特点之一就是重在渲染,因此在描写时,通常需要使用大量的形容词、修饰语、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漫长的雨夜,孤独的街道上没有了往昔的繁华和热闹,取而代之的是寂静和恐惧。
路面上的水坑深浅不一,泥泞的土地和被冲刷的花草都被淋得透湿,马路两旁的灯光朦胧,唯独寂寥无声的雨滴打响了这座城市之夜的序曲。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烘托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描写环境与氛围。
通过雨、路面、花草和灯光等因素的描述,创造出这个城市夜晚惨淡与寂静的气氛。
2. 渲染渲染是一种深化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对人物的生理特征、心理状态、言语行为等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志向、人生观等深层次的内涵。
渲染的特点之一就是富有感染力,因此在描写时,能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黝黑的皮肤,红润的双唇,那向下弯曲的长长的眼角显得十分的魅惑,略带浓重黑色眼圈显得深邃。
不甘于寻求庇护的性格让他干脆地在城市边缘搭建了一座小小的帐篷,而平时显得嗬嗬嗫嗫的他,在卖艺时却可以轻松自如地扭曲身体,在人群中展现出他那无所畏惧的自我。
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渲染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内心和行为等方面。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情境。
3. 衬托衬托是一种补充情节细节的手法,主要是通过在主题或情节周围编排一些次要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凸显主题的焦点,并突出故事的主旨。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97083f4cc850ad02de8041aa.png)
高考备考:“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即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
本文主要以《风景谈》为例,对这四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比较。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实质上是一种所要表达的内容按比较程式构成的组建方法。
这种组建,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这是古诗例。
再看现代散文《风景谈》第四幅画面‚石洞雨景‛:‚我们都曾见过西装革履烫发旗袍高跟鞋的一对儿,在公园的角落,绿荫下长椅上,悄悄儿说话,但是试想一想,如果在一个下雨天,你经过一边是黄褐色的浊水,一边是怪石峭壁的崖岸,马蹄很小心地探入泥浆里,有时还不免打了一下跌撞,四面是静寂灰黄,没有一般所谓的生动鲜艳,然而,你忽然抬头看见高高的山壁上有几个天然的石洞,三层楼的亭子间似的,一对人儿促膝而坐,只凭剪发式样的不同,你方能辨认出一个是女的,他们被雨赶到了那里,大概聊天也聊够了,现在是摊开着一本札记簿,头凑在一处,一同在看,——试想一想,这样一个场面到了你眼前时,总该和在什么公园里看见了长椅上有一对儿在偎倚低语,颇有点味儿不同罢?‛画面中突出了两对人物形象。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https://img.taocdn.com/s3/m/73c121db33d4b14e85246856.png)
衬托、对比、渲染、烘托的同与异【摘要】:衬托、对比、渲染、烘托是高考诗歌鉴赏常考又常混的四种艺术手法。
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相似点,又有那些区别?很多考生对这个问题迷惑不解。
本文试图做一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异同一、分析论述(一)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同或者相似的次要形象从正面突出主要形象的手法。
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就是利用次要形象“桃花潭水”从正面来突出主要形象“汪伦送我的情谊”之深;又譬如,在“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利用天台山之高,从正面突出天姥山的巍峨。
反衬,即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或者相异的次要形象,通过对比,从反面突出主要形象。
如毛宗岗所说“写鲁肃老实,以衬托孔明之乖巧”即属此类。
又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以“百丈冰”的极寒反衬花枝凌寒不屈的俏美挺拔。
又譬如: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有爆竹声连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
只觉得天地圣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鲁迅《祝福》)鲁迅在《祝福》的结尾写鲁镇祝福的氛围,实际上是为了反衬祥林嫂死去之悲。
譬如: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注】,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问:“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答:【答案】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二)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274eaac0b9f3f90f76c61b66.png)
古诗词表达技巧鉴赏
篇章结构
考纲分析
以篇章结构为切入点,是古诗词阅读的重要方 法。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高考直接以篇章结构为 考点命题的省市多了起来,而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从篇章结构类设题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象征手法的作用
①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 的形象。 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 物,寄托深远之意。
例
相 思 王维
表现 手法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5)赋、比、兴
1 、赋:就是详细地叙事写景,并表示出 作者的态度。
2、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鹿柴》中的后两句: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林深树密, 阳光很少,直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才有几道 余光斜射进来,把地上的青苔照得一片明亮。 正如闪电能显现夜的黑暗一样,这一点点亮 光,反而使人更感到林的昏暗、幽深。 再如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 眠”,暗的“江枫”与明的“渔火”相映成 趣。
3、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
辞”。“他物”常是诗人对眼前或意中 的景、事、物的描写,渲染一种与诗人 接下来要抒写的事物相吻合的气氛、情 调,并很自然地导出要抒发的情感,故 “兴,起也,引物以起吾意”。
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 “比”。
感兴(其七)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因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写丹橘耐寒、甘美是想引出自己的不 媚世俗的节操,也含有以丹橘自喻的 意思,可称“比兴”。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汇编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26d8b3d3f61fb7360b4c6543.png)
浅析“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的异同对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很多同学对于一些艺术手法很难弄清。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就弄不清它们的异同。
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一、对比对比是中国古代研究“诗法”时所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
它常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物或极端的色、形、态,如黑与白、曲与直、动与静、喜与愁等,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旨在表现尖锐的差别和对立。
因此,对比常由同一层面上的对立两极构成,在“对照”中见“比较”。
例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在生活画面的尖锐对比中,熔铸着诗人对现实的控诉。
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一车千余斤的炭只换得“半匹红绡一丈绫”,即使“惜不得”,但在“宫使的驱将”下,也只得“系向牛头充炭直”。
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衬托衬托与对比不同。
它不是同一个层面上人物与人物、物象与物象间的对照比较,而是两个层面间的背景、环境对人物、物象的映衬相托。
它们有“主”有“从”,以“从”衬“主”。
现代作家马烽说:“文学作品和绘画一样,应该有远近,有浓淡。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图画,流水、小桥、茅屋、人物,刻画得很细致,而山峰、云雾只是个淡淡的影子,因为作者要表现的主要是前面的这些东西,山峰和云雾只是个陪衬。
”(《谈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反衬与对比的比较。
用相同性质的事物相衬,一宾一主,以宾衬主,这是“正衬”。
如若用相反的事物相衬,使两者差异更分明,这就是所谓的“反衬”。
反衬很容易与对比相混淆。
对比是将同一层面内两个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
尽管作者有时所要强调突出的只是其中之一,但作为比照而出现的另一事物,仍是该层面比照整体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在此之外的任何其他事物。
而“反衬”用于表现“第二层面”背景、环境与“第一层面”中心物象间的关系。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https://img.taocdn.com/s3/m/e232a26e6137ee06eff918e0.png)
精品课件
11
2.衬托 《搭把手不孤独》
郭冬临:她不漂亮吗? 冯巩:她漂亮,是因为你在旁边衬托的。
精品课件
12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 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分正衬和反 衬。 正衬:用相同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 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以丑衬美,即 “鲜花插牛粪上”。
——诸葛亮《出师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俗谚
精品课件
6
【经典例题】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
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
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
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
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
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衬托,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精品课件
15
作用: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精品课件
16
3.烘托 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精品课件
17
Hale Waihona Puke 衬陪衬陪衬陪衬 主要内容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的明确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36abe7eb9f3f90f77c61b10.png)
、不同的概念1、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
赵师秀《约客》诗云:“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烘托用在诗文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此法引入诗歌创作中,指从侧面用笔,对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之物更加突出。
齐已有《早梅》一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此诗以“禽窥素艳来”一句便用烘托之法,表现出早梅之素艳。
3、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
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美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即“绿叶衬红花”。
白居易有《钱塘湖春行》一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平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此诗以西湖生气勃勃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此外,“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以六宫后妃之美衬玉环更胜一筹的美。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以丑衬美。
《谢亭送别》唐代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此外,“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王维《鸟鸣涧》)以鸟之“惊、”“鸣”反衬春山“夜。
高中作文《渲染和烘托、对比和衬托、烘托和衬托的区别》
![高中作文《渲染和烘托、对比和衬托、烘托和衬托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9be565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5.png)
渲染和烘托、对比和衬托、衬托和烘托的区别一、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
诗歌则往往用来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如孟浩然《早寒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湘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预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首诗写寒秋时节诗人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产生的思乡的悲哀和对前途的迷惘。
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写出深秋时节的景象。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北风呼啸,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飒的气氛。
诗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从正面极力描写秋寒,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在诗文中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深秋的萧杀凄凉景象,颔联写天上地下,江间关塞,到处惊风骇浪,动荡不安,萧条阴晦,这种景象使诗人翻腾起伏的忧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现出来。
这些景物描写是从侧面着意,用笔墨于景物,实则形象地衬出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是烘托手法。
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
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怀》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飒的氛围,再通过这种氛围烘托出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种沉郁悲壮、萧条涌动的浓重悲凉的氛围,再以这种氛围烘托内心的情感。
二、对比和衬托衬托则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想也是,偌大的土地,倘只有一种雨,一种色调, 一个模样,那该多么没劲、单调、乏味啊。
我爱南方的纤纤细雨,也爱北方的滂沱大雨。 南方的雨——像我的姐妹,北方的雨——像我的兄弟。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
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
嘟的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
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2.环境描写。
精选课件
23
谢谢!
精选课件
24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精选课件
8
对比: 南方的雨:缠绵温柔,像少女的爱,静谧、 闲适很有情趣。 北方的雨:好爽粗犷,像小伙的情,热烈 奔放、厚重激情。
答案:
本文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南方的雨
和北方的雨的特征。在对比当中,感情抒发
更加细腻、真切,流露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
热爱。
精选课件
9
精选课件
10
答案:文章把海尔集团和三鹿公司进行对比,前者 因诚信发展壮大,而后者因不讲诚信而衰败。运用 对比使文章的论点“诚信乃立身处世之本”更加突 出,更有说服力。
精选课件
20
4. 渲染
“渲染”词义 ①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一件小事情,用不着这么~。
加颜色、加料
精选课件
21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来 突出形象。
作用:突出形象,营造意境,加强气氛,深化主题。
精选课件
22
渲染的方法: 1.反复: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 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
精选课件
14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了,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 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 “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 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荚竹桃,明亮 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 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上边睡着了。
四溢的杏花村和青烟缭绕的山野、村舍……
北方雨,使人想起黄钟大吕,金戈铁马,想起浑厚的
高原,平坦的沃土以及犄角般的玉米和火一样燃烧的红高
粱……
我曾在南方的雨巷,戴着小斗笠,踩着古老的青石板,
领略过那牵丝的长脚雨的恩泽。把份只有雨趣,而无淋漓
之感的温馨,令我铭心难忘。
精选课件
7
我也曾在北方的阔野,赤着脚,打着一把软弱无力的 小花伞,迎接过那如浇如注的倾盆大雨的洗礼。那份彻头 彻尾的痛快,那份恨连灵魂也一块冲刷了的大愉悦,使我 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诸葛亮《出师表》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俗谚
精选课件
6
【经典例题】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
南方的雨,下得缠绵、温柔、纤细、持久;
北方的雨,下得豪爽、酣畅、粗犷、干脆。
南方的雨,像南方少女的爱,羞羞答答,多情、含蓄;
北方的雨,像北方小伙的情,炽烈如焰,热情、奔放。
南方的雨,使人想起洞箫牧歌、春花秋月,想起酒香
精选课件
13
回忆鲁迅先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
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
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
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
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
保姆一道睡着了。
精选课件
11
2.衬托 《搭把手不孤独》
郭冬临:她不漂亮吗? 冯巩:她漂亮,是因为你在旁边衬托的。
精选课件
12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 用一些事物 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分正衬和反 衬。 正衬:用相同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 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即“绿叶衬红花”。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衬哀, 以丑衬美,即 “鲜花插牛粪上”。
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 青年小伙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 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山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
——赵树理《小二 黑结婚》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 静而和平的夜。
——朱自清《春》
精选课件
19
烘托的作用: 从侧面着意描写,将……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 物鲜明突出。
找出上面文段中的衬托,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精选课件
15
作用: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精选课件
16
3.烘托 画:用水墨或淡的色彩点染轮廓外部,使事物鲜明突出。
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精选课件
17
陪衬
陪衬
陪衬
陪衬
陪衬
精选课件
陪衬
18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精选课件
1
1. 对比
中西差异
精选课件
2
Iphone6
精选课件
Iphone6s
3
精选课件
4
【知识点梳理】
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放 在一起进行比较,也叫对照,主要目的在于展现二者 的不同。
精选课件
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