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案

一、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1.1 田间试验的目的解释田间试验在植物育种和农业研究中的重要性。

强调实验设计对获取可靠和可重复结果的重要性。

1.2 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等试验设计方法。

解释对照组和处理组的概念,并说明如何设置。

1.3 试验实施步骤讲解试验地的选择与准备,包括土壤处理和施肥。

详细说明如何进行种子或幼苗的种植、管理与观测。

1.4 数据收集与记录强调数据准确性对结果影响的重要性。

教授如何系统地收集和记录田间数据,包括植株高度、产量等指标。

二、统计分析基础2.1 统计分析的作用阐述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以解读实验数据。

讨论统计分析如何帮助科学家做出有效的结论和决策。

2.2 描述性统计介绍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量。

教授如何使用图表(如直方图、箱线图)来展示数据分布和离群情况。

2.3 推断性统计解释推断统计的基本概念,包括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展示如何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处理间的差异。

2.4 回归分析与预测介绍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展示如何利用回归模型进行数据拟合和预测。

三、田间试验与统计软件应用3.1 田间试验数据管理讲解如何使用Excel或专门的农业统计软件(如SAS、SPSS、R语言)来管理田间数据。

教授数据输入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

3.2 统计软件操作实例提供统计软件操作的实例教学,展示如何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案例演示如何进行ANOVA和回归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

教授如何解释统计软件输出的结果,并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3.4 数据可视化强调数据可视化在结果展示中的重要性。

教授如何使用图表和图形来清晰表达数据分析的结果。

四、案例研究: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应用4.1 案例一:作物产量试验分析提供一个具体的田间试验案例,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展示如何应用统计方法比较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农学、植物保护等相关专业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研究生选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结合,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实际操作技能和方法。

二、教材1.主教材:《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第三版,张文锋,张大勇,苏纪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辅助教材:•《SPSS数据分析教程》,李可易,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5年。

•《农学实验指导》,曹玉英,张大勇,李琼,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掌握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合理的田间试验;2.掌握常用的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能够熟练使用SPSS软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展示;4.能够编写实验报告,准确地阐述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及结果解释。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课程介绍1.课程简介;2.教材介绍;3.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实验设计原则1.实验设计原则;2.常见因素的选择和控制;3.实验的重复和随机化。

第三章田间试验设计1.田间试验设计的概念和分类;2.完全随机设计;3.区组随机设计;4.阻遏随机设计;5.块设计。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数据的收集和录入;2.数据的预处理;3.数据质量的检查和剔除。

第五章数据的描述和分析1.描述性统计;2.参数检验方法;3.非参数检验方法。

第六章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2.两因素方差分析;3.无重复测量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第七章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2.线性回归分析;3.非线性回归分析。

第八章实验报告1.实验报告的组成部分;2.内容要点;3.报告格式和样例的讲解。

五、实验教学安排1.每周两节课,每周一次实验操作;2.实验操作内容和教学进度同步安排;3.提供实验操作指导书和数据文件;4.建议组成3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1. 介绍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充分考虑到实际农田环境,通过在田间设置试验区域,对不同处理进行比较和观察,以获取与农业相关的各种数据。

为了合理地利用田间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田间试验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讨论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2. 田间试验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它是通过在实际农田环境中设置试验区域,对不同处理进行比较和观察,以获取与农业相关的各种数据。

田间试验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如下:•随机化:试验区域的选择和处理的分配应该是完全随机的,以避免偏倚的结果。

随机化可以通过使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程序来实现。

•重复性:每个处理应该在多个试验区域中重复进行,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重复试验区域的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均质性:试验区域应该在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方面尽可能保持均质,以减少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处理:应该设置一个对照处理,以便与其他处理进行比较。

对照处理可以是无处理或者是一个已知的标准处理。

3. 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重要性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大量的观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

以下是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重要性:•检验假设:在田间试验中,我们通常有一些研究假设需要验证。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观测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检验,并判断其是否成立。

•比较处理:田间试验的目的之一是比较不同处理的效果。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以及这些差异的大小。

•确定样本大小: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样本大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进行样本大小的估计,可以避免样本过小导致结果不可靠,也可以避免样本过大导致浪费资源。

•数据可视化: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将试验数据可视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第三章 田间试验技术

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 第三章 田间试验技术
例如:引种武發,一般用乡土树种作对照;杆描武發,研完激素对生根的影响,因於激素 是用水作谂波的,为了消除水给甙臉结果帑来的影 响,一般用水作对照,也叫全会对照。
九、设置保护行
指在试验地的周围设置保护行。小区与小区之间一般不设保护行,重复区之间一般也不设保护行。保护行的树种一般逸捧以不影响甙硷地树木生 长为壹。例如:杉木成發,用柳衫作保护行。
5. 进行区组及小区的区划;6. 试验材料的准备、编号;7. 根据设计图将各个处理对号安排到试验地里;8. 绘制田间栽植图,并且与设计图对照,查看是
否有错误,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9.栽植保护行,并作地标。
试验布置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一定要根据试验的要求和试验地的实际
进行选择;2) 试验材料一定要编号(处理号和区组号), 并且要反复校对,不要出现错误;3) 对试验地的面积计算要根据小区的面积和重
十、设置地标
田间试验在野外较长时间,为了观察管理方便,
便于查找,设置地标是必要的。特别是造林试验,一般在试验范围的四周的每 个角埋上水泥桩。并要钉一个牌子,写明试验用地, 以示警示。
十一、田间试验的步骤
1. 拟定试验计划2. 确定试验因素、处理数、重复数、小区面 积,计算区组面积。3. 选择一个适宜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在下 一章介绍)4. 选择试验用地
试验因素和处理(水平)数的确定1、试验因素的确定:试验因素是根据试验目的来提出的,那么根据试验目的来确定试验因素的类型及多少。同时也要考虑试验的条件、人力、财力、技术水平。
2、试验处理(水平)数的确定1) 处理数的多少依据试验的实际和别人的经验确定。2) 各处理间的效应要有明显的差异3) 各处理间的间距尽量相等
8、试验孑旨标(experiment indicator):指试验中用来判断试验处理效果的性状或标准。

【精品】田间试验与统计实验报告

【精品】田间试验与统计实验报告

【精品】田间试验与统计实验报告今年来,我们在我们的果园进行了一次田间实验报告和统计实验,以明确某种水果的产量情况,评估水果产量的发展态势,并为今后的种植投入提供科学的指导。

该实验的果园里设置了10块小地块,每块大小相同,其中7块为统计实验区,3块为控制区,在10块地都种植了同种水果,以水果数量作为本次实验评估标准。

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每周对果园里7块统计实验区小地块进行检查,注重实验条件的均一性,确保实验室内外设备的稳定性,在实验结束后,对7个实验小块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以下结论:针对每块小地块耕地,其可产水果量呈现从第1块到第7块依次递增的趋势,而比照组的3块小地块的水果量未达到相应的程度,可以认定所用投入存在某种效益。

另外,从本次实验成果来看,水果种植还受到大气湿度、温度、土壤湿度、月夜光照等自然条件影响,其对水果产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此次实验,可以提高我们的农作物种植品质,有助于我们的农业的发展,并研究和分析农业生产,种植技术以及质量检测,以提高今后农作物的产量。

This year, we have carried out a field experiment report and statistical experiment in our orchard to determine the output of certain fruits,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fruit outpu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future planting inputs. There are 10 small plots in the orchard, all the same size, 7 of which are statistical test areas and 3 are control areas. The same fruits are planted in 10 plots, and the number of fruits is taken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this experiment.。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名词解释及问答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田间试验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什么?2.田间试验的四点基本要求是什么?3.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基本功用?4.田间试验从开始到获得试验结论一般要经过哪些过程?第Ⅰ部分田间试验部分第二章田间试验设计1.解释名词:因素,水平,处理2.制订试验方案时需考虑哪些要点?3.举例说明简单效应、平均效应和互作效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4.田间试验主要有哪三方面的误差来源?如何控制?5.环境设计的三原则是什么?分别有什么作用?6.对比法、间比法、完全随机、随机区组、拉丁方、裂区、条区等7种环境设计方法分别应用了环境设计三原则(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中的哪些原则?这些设计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各适合于什么情况下使用?7.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有哪些方面?第三章田间试验实施1.田间试验的布置与管理有哪些主要环节?2.常用的抽样方法有哪些?第Ⅱ部分统计分析部分第四章基本统计概念1.解释名词:总体,样本,观测值、变数、参数、统计数,抽样分布2.各举1-2个例子说明田间试验资料有哪些主要类型?3.举例说明如何计算一个样本的算术平均数、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4.常见的统计分布有哪些?其中哪些是抽样分布?第五章统计假设测验1.解释名词:无效假设,备择假设,两尾测验,一尾测验,α错误,β错误肯定区间,否定区间,显著水平2.统计假设测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是什么?3.各举1个例子说明如何进行以下类型的假设测验:总体方差未知时单个样本平均数的t测验,总体方差未知时两个成组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两个成对样本平均数的假设测验,单个二项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测验,两个二项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测验,单个样本方差的假设测验,两个样本方差的假设测验,适合性测验,独立性测验第六章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1.解释名词:置信区间,置信度2.举例说明如何根据一个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第七章方差分析及其应用1.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有哪些?2.多重比较时如何进行字母标记?3.方差分析对数据有哪些基本假定?在不符合这些假定时通常进行数据转换的方法有哪些?4.各举1个例子说明如何进行以下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裂区试验,多年多点试验,组内又分亚组的单向分组资料第八章直线回归和相关1.以一数据实例说明如何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2.直线回归和相关在应用时需注意哪些要点?。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大纲(农学类专业专科学生)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中,所需的田间试验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在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介绍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讲解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设计实施和试验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既涉及一些严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通过学习为进一步学习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会如何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方法。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 有关试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如整理数据和计算平均数、变异数等,对试验结果有一个数量概念。

2.有关从试验数据进行归纳的统计推断原理和程序。

3. 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设计的要点及特点。

4.能根据所给试验条件,能够正确选用试验设计方法,并做出试验设计。

5.掌握EXCEL常见函数主要功能和数据分析工具。

第三部分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共60学时,讲授44学时,实验8个计16学时。

本课程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为基础,介绍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着重讲解农学类专业常用田间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统计分析方法。

本课程概念较多、理论抽象、系统严密、实践性强、公式复杂、符号繁多、计算量大,除课堂讲授外,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习题作业,并结合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有针对性的安排上机实习和田间实习,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环节1、课堂讲授着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突出重点和难点。

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介绍主要结合例题来讲解。

2、实验及习题实验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教学的基本内容是很有作用的。

本课程拟安排八个实验,利用EXCEL所提供函数和数据分析工具实现所授统计方法计算。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篇一: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作业题参考答案】=txt>作业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0分)1 边际效应2 唯一差异性原则3 小概率实际不可能性原理4 统计假设 5 连续性矫正1 边际效应:指种植在小区或试验地边上的植株因其光照、通风和根系吸收范围等生长条件与中间的植株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2 唯一差异性原则:指在试验中进行比较的各个处理,其间的差别仅在于不同的试验因素或不同的水平,其余所有的条件都应完全一致。

3 小概率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或可以认为不可能发生。

4 统计假设:就是试验工作者提出有关某一总体参数的假设。

5 连续性矫正:连续性矫正:?2分布是连续性变数的分布,而次数资料属间断性变数资料。

研究表明,当测验资料的自由度等于1时,算得的?2值将有所偏大,因此应予以矫正,统计上称为连续性矫正。

二、填空(22分)1、试验观察值与理论真值的接近程度称为(准确度)。

5、用一定的概率保证来给出总体参数所在区间的分析方法称为(区间估计),保证概率称为(置信度)。

6、试验设计中遵循(重复)和(随机排列)原则可以无偏地估计试验误差。

7、样本标准差ss=(?(x?)n?12),样本均数标准差sx=x2s1.72440.5453。

n1012(?e?)iikk(o?e)222228、次数资料的?测验中,??=(),当自由度为(1),?c= ?)。

(?ci?11eei9、在a、b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的结果分析中已知总自由度为26,区组自由度为2,处理自由度为8,a因素自由度为2,则b因素的自由度为(2),a、b二因素互作的自由度为(4),误差的自由度为(16)。

10、统计假设测验中直接测验的是(无效)假设,它于与(备择)假设成对立关系。

211、相关系数的平方称为(决定系数),它反映了(由x不同而引起的y的平方和u??(?y?)占y总平方和ssy??(y??y))的比例。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农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草业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本课程群的教学理念是以应用为导向,以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原理和思路为重点,以灵活应用数据处理软件为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及其数据分析方法,提高科学研究、逻辑推理、试验设计及数据处理的能力,特别是科学创新能力。

使用优良的设计方法及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解决农业科学(或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本课程自2004年被列为河北省精品课程以来,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网络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建设,已完成预期建设目标。

分述如下:1.课程建设目标(1)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适合与我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大纲,构建适应于不同专业、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体现教育教学的现代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2)摸索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3)探索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推进科研,教学科研同步提高的途径。

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学术水平和素质。

(4)选用国内优秀的教材,并组织或参与《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系列教材的编写,建设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体系。

(5)完善网络资源的建设,为学生课下学习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资料和案例。

(6)建立适合于本课程特点的考试方式和评定标准,扩充试题库。

2.课程建设内容及进展情况(1)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情况按照我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原《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体系进行整改,按照专业类别、学历层次组织教学,构建一个既能够体现植物生产类特色、又能传授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课程群。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群中包括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专科)、《生物统计学》(本科)、《试验设计与分析》(本科)和《应用统计学》(本科)四门课程。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概论:1.生物统计的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①统计原理②统计方法③试验设计2.生物统计的作用是什么?①提供试验或调查的方法②提供整理或分析资料的方法3.通常把样本容量小于或等于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4.生物统计:应用概率论和数据统计原理方法来确定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总体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

是真值,不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称为统计量,是参数的估计值,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在试验或调查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随机误差也叫抽样误差,这是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系统误差也叫片面误差,这是由于试验的初始条件相差较大,其条件未控制相同,测量的仪器不准,操作错误等所引起。

(影响准确性)第一章1.田间试验:指在田间土壤、自然气候等环境条件下栽培作物,并进行与作物有关的各种科学研究试验。

试验指标:在试验中具体测定的性状或观测项目称为试验指标。

试验因素:指试验中人为控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原因。

因素水平:对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称为因素水平。

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叫试验处理。

试验小区:安排一个试验处理的小块地段称为试验小区。

试验单位:指施加试验处理的材料单位,也称为试验单元。

2.田间试验的特点?要求?特点:①田间试验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条件的效果。

②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试验误差。

要求:①试验目的要明确②试验要有代表性和先进性③试验结果要正确可靠④试验结果要具有重演性3.土壤差异的表现形式:梯度变化斑块状变化4.田间试验对照的设置形式:空白对照互为对照标准对照试验对照自身对照肥底对照5.田间试验设计?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有哪几种?田间试验设计:按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试验地的具体情况,将各试验小区在试验地上作最合理的设置和排列,称为田间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后答案1. 田间试验的概念和意义田间试验是一种农业科学研究方法,旨在通过对农作物在实际田间环境中的种植和管理,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建议和决策。

田间试验的意义在于:•评估新的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效果和适应性。

•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合理选择适应性更强的品种和种植技术提供依据。

•评估农药、肥料和其他农业生产输入品质及其使用方法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收集和处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试验结果,为农业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田间试验的步骤田间试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试验目标确定试验目标的确定是田间试验的第一步。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确定试验的主要内容和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试验方案。

2.2. 试验设计与样本选择试验设计的选择是田间试验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试验设计包括随机区组设计、区组设计、蛇形区组设计等。

根据试验要求和资源条件,选择适当的试验设计,并确定样本数量和选择方法。

2.3. 试验布置与操作根据试验设计和样本选择的结果,制定试验布局和操作流程。

包括土壤处理、播种、施肥、灌溉、农药处理等。

在试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试验田地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尽量减少误差。

2.4. 数据采集与处理根据试验目标和指标,采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采集要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可以采用现场测量、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

采集到的数据要经过预处理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和推断。

2.5. 数据分析与结果阐释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相关性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推断统计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分析结果应该结合试验目标和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解释和阐述。

3. 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统计分析在田间试验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试验设计和样本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适当的试验设计和样本选择,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次数分布和平均数、变异数通过科学实验的观察、测定和记载,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资料。

对于这些资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整理和分析,才能透过数据表现看到蕴藏在数据中的客观规律。

所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步骤。

第一节总体及其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团,称为总体(population>,总体往往是根据事物的属性人为规定的。

总体所包含的个体数目可能有无穷多个,这种总体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也可能是由有限个个体构成,这种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

例如水稻品种湘矮早4号的总体,是指湘矮早4号这一品种在多年、多地点无数次种植中的所有个体,其个体数目是无限的,所以是无限总体。

而诸如“某一小区种植的所有大豆植株”,“一包小麦种子”,“一块玉M田的果穗”等总体,由有限个个体组成,因而是有限总体。

总体可以是根据属性人为定义的,因此可能是抽象的,例如“水稻品种”可以是一个总体,它是指所有的水稻品种;“江苏水稻新品种”也可以是一个总体,它是指江苏省新近选育成功的所有水稻品种。

b5E2RGbCAP同一总体的各个体间在性状或特性表现上有差异,因而总体内个体间呈现不同或者说呈现变异。

例如同是湘矮早4号,即使栽培在相对一致的条件下,由于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它的植株高度也彼此不一。

每一个体的某一性状、特性的测定数值叫做观察值(observation>。

观察值集合起来,称为总体的变数(variable>。

总体内个体间尽管属性相同但仍然受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造成观察值或表现上的变异,所以变数又称为随机变数(random variable>。

p1EanqFDPw由总体的全部观察值而算得的总体特征数,如总体平均数等,则称为参数。

参数是反映某类事物的总体规律性的数值,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求得对总体参数的了解。

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1.田间试验:指田间土壤、自然气候等环境条件下栽培作物,并进行与作物有关的各种科学研究的试验。

(1)田间试验的特点:①田间试验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条件的效果。

②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③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误差。

(2)田间试验的根本任务:是在自然或田间条件下选育和鉴定新的作物品种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客观地评定优良品种及其适应区城;研究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及其应用范围,使科研成果能够合理地应用和推广,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3) 田间试验的作用:①田间试验是联系农业科学与生产实践的桥梁。

②田间试验研究成果能推动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向前发展。

(4) 田间试验的要求:①试验目的要明确;②试验要有代表性和先进性;③试验结果要正确可靠。

2.试验误差:受非处理因素的影响使观测值与试验处理真值之间产生的差异称为试验误差。

(1)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区别:①系统误差:是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可知的或可掌握的。

②随机误差:由多种偶然的、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随机误差带有偶然性质,在试验中,即使十分小心也难以消除。

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

(2)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3) 田间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途径:田间试验误差的来源1、试验材料本身所存在的差异;2、试验操作和田间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3、环境条件的差异。

(4) 田间试验误差的控制途径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2、改进操作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3、控制引起差异的主要外界因素;3. 试验指标:用来衡量试验结果的好坏或处理效应的高低、在试验中具体测定的性状或观测的项目称为试验指标。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设计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设计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教学设计前言在农业领域,田间试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可以评估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方案、不同排水系统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的应用也使得对田间试验数据的分析更加精准。

因此,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现代农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理解田间试验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学习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该知识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3.学会使用统计软件对田间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为农业科研提供支持。

教学内容1. 田间试验基础1.田间试验的概念和目的;2.田间试验的实施步骤:–试验设计;–地力和土壤改良;–择时、择地;–施肥方案;–病虫害防治;–防治采收和保管。

2. 统计学基础1.理解统计学基础概念,如均值、标准差、正态分布等;2.掌握实验方差分析方法;3.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实验分析。

3.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案例1:不同种类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分析不同种类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给出建议。

案例2:不同病害防治措施对水稻收成的影响。

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分析不同病害防治措施对水稻收成的影响,并给出建议。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结合实例模拟;2.田间实践操作;3.分组讨论;4.数据统计软件实战操作。

教学评估1.田间试验操作考试;2.统计软件操作考试;3.考察学生对于标准实验设计的理解和利用。

总结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现代农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田间试验基础和统计学基础知识,以及实战操作能力,将有利于提升学生以后的工作能力。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试验计划书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为优化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将在本地的农田中进行,作物为小麦。

三、试验设计1. 试验设计类型:随机区组设计,包括3个处理(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和3个重复。

2. 种植方法:处理A:机械播种;处理B:手工播种;处理C:机械与手工结合播种。

3. 肥料类型:处理D:常规化肥;处理E:有机肥;处理F:化肥与有机肥混合。

4. 播种密度:处理G:常规密度;处理H:增加密度;处理I:减少密度。

5. 观察与测量: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定期测量株高、叶面积、穗数、粒数等生长指标,并在成熟期采集样本进行品质分析。

6. 产量统计:收获后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并计算平均产量。

四、统计分析方法1. 数据整理: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2. 方差分析:使用ANOVA检验,比较各处理之间的产量差异,确定最佳种植方法、肥料类型和播种密度组合。

3. 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柱状图和散点图,直观展示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产量与其他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4. 回归分析: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产量与生长指标的回归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的产量变化。

五、试验实施计划1. 时间表:试验开始时间-xxxx年x月xx日,结束时间-xxxx年x月xx日。

2. 人员安排:由专门的研究人员负责试验的全程跟踪和记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物资准备: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种子、肥料、播种工具等物资,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4. 播种与观察:按照试验设计进行播种,并定期观察作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各项生长指标。

5. 收获与测量:在成熟期进行收获,统计各处理的产量,并测量其他品质指标。

6. 数据整理与分析: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初步分析,得出初步结论。

7. 报告撰写: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撰写试验报告,提出优化农业生产的具体建议。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β《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目1一、判断题: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每小题2分,共14分) 1 多数的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所以较难控制。

( × ) 2 否定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 )3 A 群体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 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 )4 “唯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 )5 某班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知84.321,05.0=χ)。

( √ ) 6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若回归系数,则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可以用于由自变数X 可靠地预测依变数Y 。

( × )7 由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文字、符号或数值。

(每个空1分,共16分 )1 对不满足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的资料可以作适当尺度的转换后再分析,常用方法有平方根转换 、 对数转换 、 反正旋转换 、 平均数转换 等。

2 拉丁方设计在 两个方向 设置区组,所以精确度高,但要求 重复数 等于处理数 ,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3 完全随机设计由于没有采用局部控制,所以为保证较低的试验误差,应尽可能使 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 。

4 在对单个方差的假设测验中: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212ναχχ-<或2,22ναχχ>;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12ναχχ-<;而对于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2,2ναχχ>。

5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可加性 、 误差的正态性 、 误差的同质性 。

6 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80%,若每穴播两粒种子,则每穴至少出一棵苗的概率为 0.96 。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设计一、任务背景农业生产在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试验验证和数据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和优化生产。

通过此次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常见的田间试验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技巧。

二、任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主要目标为:1.学习和熟悉常见的田间试验方法,掌握试验设计与施测技巧;2.学习和掌握田间数据采集、清洗和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3.学习和掌握经典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能够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三、任务流程本课程设计主要流程如下:1. 田间试验设计和施测在实验田地中选择一块相对平坦且纯净的地块,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用于施测和数据采集。

设计两个或以上处理,每个处理至少3个重复,随机布置实验。

在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用农业生产中的常见农药、肥料或其他生产调节剂进行处理,按照说明书标准用量进行喷施。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田块的其他条件一致,并严格按照施药时间、用量、面积等记录实验数据。

2. 数据采集、清洗和处理在实验的整个生长周期中,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数据采集,包括生长情况、产量、品质等参数,并记录相关天气和环境条件,构建完整的数据集。

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删除缺失值和异常值,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特征。

3. 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对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构建模型,对结果进行解读和推断,确定最优方案。

4. 报告撰写和展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编写相应的报告,介绍试验设计、采集和处理方法、主要结果和统计分析过程,并对结果进行解读。

撰写完毕后进行展示,向导师和同学讲解分析思路和创新点。

四、任务要求1.实地进行田间试验,采集完整、准确、可行的数据,保证数据质量;2.熟练运用R或Python等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3.编写完整、规范的报告,包括数据处理步骤、分析过程、结果和结论等部分;4.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任务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进。

田间实验及统计分析知识点总结

田间实验及统计分析知识点总结

1、试验的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试验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1、试验的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试验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之间彼此接近的程度2、试验单位:指施加试验处理的材料单位,也称为试验单元。

可以是一个小区,也可以是一穴、一株,一穗,一个器官。

试验小区:安排一个试验处理的小块地段,简称小区3、系统误差:是指在一定试验条件下,由某种原因所引起观测值具有方向性的误差,又称偏性。

系统误差是试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可知或可掌握的。

系统误差影响试验的准确性3、随机误差:由多种偶然的,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带有偶然性质。

随机误差影响试验的精确性。

统计分析的试验误差主要是指随机误差,这种误差越小,试验的精确性越高。

4、田间试验误差的控制途径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采用标准化的操作管理技术;控制土壤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5、广义的田间试验设计狭义的田间试验设计6、田间试验设计应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7、区组:将一个重复全部的处理小区分配于具有相对同质的一小块土地上,称为一个区组8、重复:是指试验中将同一试验处理设置在2个或2个以上的试验单位上。

同一试验处理所设置的试验单位数被称为处理的重复数。

重复的作用:估计试验误差、降低试验误差。

统计学已经证明,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Sˉx与样本标准差S和样本容量n之间的关系式为Sˉx =s//n.即平均数抽样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适当增大重复次数可以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9、土壤肥力差异梯度变化时的试验设计(重点是区组的安排和试验小区方向的安排,灵活掌握):一定要使小区的长边与肥力变化方向平行,使区组的长边与土壤肥力变化方向垂直。

10、抽样单位:试验单位上由一个或多个个体组成并能获得一个调查数据的集合称为抽样单位。

抽样单位可以是一种自然单位,也可以由若干个自然单位合并而成,还可以是人为确定的大小、范围和数量等。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011001学时:56实验学时:12学分:0.75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生物界各种现象和试验调查资料的一门科学,其主要任务是解决生物学科研究中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问题。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概率与概率分布、理论分布和抽样分布、统计推断、参数估计、卡平方测验、方差分析、一元回归及简单相关分析。

它的任务不仅是验证学生所学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更重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训练学生进行科学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拓展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逐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联想思维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有关的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通过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素质和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教学方法:坚持一人一组,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的教学原则;坚持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采用预习与讲授相结合,力求通过严格的上机基本操作训练,验证试验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三、教学目的要求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

培养学生严肃、严密、严格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方式及方法以学生平时上机操作过程为主要考查内容,通过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指导、观察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过程、结合评定学生对实验数据计算的准确度、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以及实验报告书写的规范性得出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的成绩。

五、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及参考书实验教材:朱永平、毛孝强、吴渝生. 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参考书:1.胡良平. 实用统计分析教程.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2.沈其君. SAS统计分析.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3.惠大丰. 姜长鉴。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

一、简答1.田间试验的意义、特点和要求:指田间土壤、自然气候等环境条件下栽培作物,并进行与作物有关的各种科学研究的试验;特点:①试验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条件的效果。

②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③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误差;要求:(1)试验目的要明确(2)试验要有代表性和先进性:自然条件和农业条件(3)试验结果要正确:正确性包括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4)试验结果要能够具有重演性2.田间试验常用术语(熟悉概念):试验指标、试验因素、因素水平、试验处理、试验小区、试验单位、总体与个体、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3.样本容量:样本所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常记为n。

通常将样本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将样本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观测值:对样本中各个体的某种性状、特性加以考察,如称量、度量、计数或分析化验所得的结果称为观测值。

4.什么是试验误差?试验误差与试验的准确度、精确度有什么关系?试验误差指观察值与其理论值或真值的差异。

系统误差使数据偏离了其理论真值,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偶然误差使数据相互分散,影响了数据的精确性。

//试验误差的来源,如何控制?答: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①误差的来源(1)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2)试验操作和管理技术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差异(3)环境条件的差异;②控制方法(1)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2)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做到标准化(3)控制引起差异的外界主要因素5.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答: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其作用是(1)降低试验误差; (2)获得无偏的、最小的试验误差估计; (3)准确地估计试验处理效应; (4)对各处理间的比较能作出可靠的结论。

//试验方案:指根据试验目的与要求而拟定的进行比较的一组试验处理的总称。

如何制定一个完善的试验方案:⑴明确试验目的(2)根据试验目的确定参试因素(3)合理确定参试因素的水平(4)应用唯一差异原则(5)设置对照(6)明确试验因素与试验条件的关系6.控制土壤差异的小区技术主要包括?答:(1)小区形状(小区形状指小区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常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边际效应明显、土壤差异不清楚时用正方形)(2)小区面积、(3)重复次数(一般2~5次,通常3~4次):增加重复次数、降低小区面积比增大小区面积、降低重复次数效果好(4)设置对照区、(5)设置保护区(作用:防止边际效应;防止人、畜践踏(6)区组和小区的排列7.控制土壤差异通常采取三种措施:(1)选择合适的试验地(2)采用适当的小区技术(3)应用正确的试验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8.田间试验有哪两种设计方法?随机排列设计有哪些方法?随机区组设计的主要优点有哪些?答:(1)顺序排列设计和随机排列设计(2)随机排列设计方法: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和裂区设计 (3)简单易用,灵活,符合试验设计三原则,对试验地要求低易于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概论:1.生物统计的内容包括哪三个方面?①统计原理②统计方法③试验设计2.生物统计的作用是什么?①提供试验或调查的方法②提供整理或分析资料的方法3.通常把样本容量小于或等于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

4.生物统计:应用概率论和数据统计原理方法来确定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总体的一部分称为样本。

由总体计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

是真值,不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由样本计算的特征数称为统计量,是参数的估计值,受抽样变动的影响。

准确性:也叫准确度,指在试验或调查中某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观测值与其真值接近的程度。

精确性:也叫精确度,指在试验或调查中同一试验指标或性状的重复观测值彼此接近的程度。

随机误差也叫抽样误差,这是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内在和外在的偶然因素所造成。

系统误差也叫片面误差,这是由于试验的初始条件相差较大,其条件未控制相同,测量的仪器不准,操作错误等所引起。

(影响准确性)第一章1.田间试验:指在田间土壤、自然气候等环境条件下栽培作物,并进行与作物有关的各种科学研究试验。

试验指标:在试验中具体测定的性状或观测项目称为试验指标。

试验因素:指试验中人为控制的、影响试验指标的原因。

因素水平:对试验因素所设定的量的不同级别或质的不同状态称为因素水平。

试验处理:事先设计好的实施在试验单位上的具体项目叫试验处理。

试验小区:安排一个试验处理的小块地段称为试验小区。

试验单位:指施加试验处理的材料单位,也称为试验单元。

2.田间试验的特点?要求?特点:①田间试验研究的对象和材料是农作物,以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反应作为试验指标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各项栽培技术或条件的效果。

②田间试验具有严格的地区性和季节性。

田间试验普遍存在试验误差。

要求:①试验目的要明确②试验要有代表性和先进性③试验结果要正确可靠④试验结果要具有重演性3.土壤差异的表现形式:梯度变化斑块状变化4.田间试验对照的设置形式:空白对照互为对照标准对照试验对照自身对照肥底对照5.田间试验设计?常用的田间试验设计方法有哪几种?田间试验设计:按照试验的目的要求和试验地的具体情况,将各试验小区在试验地上作最合理的设置和排列,称为田间试验设计。

常用方法:顺序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6.田间试验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①重复—②随机排列—(无偏估计试验误差)③局部控制—(降低试验误差)7.掌握裂区设计图(26页10图)IПШA1 A3 A2 A3 A2 A1 A2 A1第二章1.田间试验资料按性质分:数量性状资料质量性状资料2.检查与校核目的是确保原始资料的完整性与正确性3.计量资料的整理的基本步骤:求全距—确定组数和组距—确定组限—求组中值—归组、划线计数、作次数分布表4.常用统计图有:直方图、多边形图、条形图、折线图、圆图5.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统计数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6.算术平均数:指资料中各个观测值的总和除以观测值的个数所得的商,称为算术平均数。

特性:离均差之和为零离均差平方和最小7.度量资料变异程度的指标有:极差、标准差、方差、变异系数8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的计算。

如9,8,7,10,12,10,11,14,8,9的计算。

平均数=(9+8+7+10+12+10+11+14+8+9)/10=9.8中位数:依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7,8,8,9,910,10,11,12,14 由于n=10为偶数所以中位数=(x5+x6)/2=(9+10)/2=9.5标准差:2.098变异系数:CV=s/x×100%=2.098/9.8×100%=21.41%第三章1.事件的概率具有哪些基本性质?①对于任何事件A,有0≤P(A)≤1②必然事件的概率为1,即P(Ω)=1③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为0,即P(φ)=02.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平均数µ=0、σ²=1的正态分布称为标准正态分布。

3.随机变量x在平均数µ左右一倍、二倍、三倍、1.96倍、2.58倍标准范围内取值的概率各是:0.6826/、0.9545、0.9973、0.95、0.99。

4.双侧概率:随机变量x落在平均数µ加减不同倍数标准差σ区间之外的概率称为双侧概率。

单侧概率:用双侧概率可以求得随机变量x小于µ-kσ或大于µ+kσ的概率,称为单侧概率。

掌握这两种概率的图上表示。

第四章1.显著性检验的目的与对象分别是:目的在于判明,表面差异主要是由真实差异造成的,还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从而得到可靠的结论。

对象:(x1-x2)2.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若随机事件的概率很小,如小于0.05,0.01,0.001,称为小概率事件。

小概率事件虽然不是不可能事件,但在一次试验中出现的可能性很小,不出现的可能性很大,以致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

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实际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

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的应用:①当t<t0.05(df),p>0.05时,差异不显著,不能否定H0.②当t0.05(df),≤t<t0.01(df),即0.01<p≤0.05时,差异显著,应否定H0:µ=µ0,接受HA: µ≠µ0③当t≥t0.01(df),即p≤0.01时,差异极显著,应否定H0:µ=µ0,接受HA: µ≠µ04.计算:掌握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正太总体平均数µ的置信区间,了解两样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5. 38.7、39.0、38.9、39.6、39.1、39.8、38.5、39.7、39.2、38.4,总体平均数为39.5,试检验该样本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该题为原总体σ²未知,且为小样本,采用t检验法①提出假设:H0: µ=µ0=39.5,HA:µ≠39.5②计算t值:t=(x-µ0)/Sx df=n-1 x=( 38.7+9.0+…+38.4)/10=39.09 µ0=39.5S=0.4370 Sx=0.1382 ∴t=(x-µ0)/Sx=|39.09-39.5|/0.1382=2.967③统计推断由df=n-1=10-1=9查临界t值,得t0.05(9)=2.262,t0.01(9)=3.250,计算所得的t=2.967在t0.05(9)=2.262,t0.01(9)=3.250之间。

即0.01<p≤0.05,差异显著。

5.计算下列资料总体平均数的95%,99%置信区间:119/22/104/32/53/31/118/57/30/101/50/48/68/70.平均数x=64.5 s=33.53 ∴标准误Sx=8.961∴95%的置信区间为:x- t0.05(13)×Sx≤µ≤x- t0.05(13)×Sx 查表3得t0.05(13)=2.160即64.5-2.160×8.961≤µ≤64.5+2.160×8.961 ∴45.14≤µ≤83.8699%的置信区间为:x- t0.01(13)×Sx≤µ≤x- t0.01(13)×Sx 查表3得t0.01(13)=3.012即64.5-3.012×8.961≤µ≤64.5+3.012×8.961 ∴37.51≤µ≤91.49第五章1.方差分析:是一种在若干能相互比较的资料组中,把产生变异的原因加以区分开来的方法与技术。

多重比较:对差异显著的的处理平均数进行多个平均数两两间的相互比较称为多重比较。

2.单因素试验资料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Xij=µ+αi+εij 在这个模型中Xij表示为试验全部观测值总体平均数µ、处理效应αi、试验误差εij之和。

3.统计资料在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情况下需进行多重比较。

多重比较有:最小显著差数法(LSDα)、最小显著极差法(LSR)包括:q法、新复极差法(SSR 法)它们三者的关系为:LSD法≤SSR法≤q法。

当秩次距k=2时,取等号。

4.掌握模式表、方差分析表、平均数相互比较表以及LSD值计算表的计算。

(作业题)第六章1.Χ²检验分:适合性检验与独立性检验。

在df=1时常进行Χ²的连续性矫正。

当实际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经Χ²检验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时,需进行Χ²检验的再分割。

2.适合性检验:判断实际观察的属性类别分配是否符合已知属性类别分配理论或假说的假设检验称为适合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根据次数资料判断两类因子相互独立或彼此相关的假设检验就是独立性检验。

3.独立性检验的类型:2×2,2×c,r×c。

4.掌握适合性检验的计算,独立性检验中的2×2列联表检验方法的计算(155页7/8题)第七章1.相关分析:用数学式表达生物现象中非确定的关系之间联系的性质和程度,此过程称为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用回归方程来揭示生物现象中相关变量之间联系的形式。

回归截距:回归系数:相关系数:2.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1、1],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0、1]。

3.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数学关系式:4.掌握回归方程建立的六个步骤以及相关系数的计算。

①作散点图②计算回归系数b,回归截距a,建立直线回归方程③写出直线回归方程④进行误差估计⑤直线回归的显著性检验⑥绘制回归直线图相关分析:5.173页第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