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社会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学》课件 《社会学》第十章
4.社会舆论 引导行为方向。 监督有关部门。 促进社会团结。 预防越轨行为。
3.宗教 维护现存的秩序。 提供精神的支柱。 加强社会的整合。 约束人们的行为。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过 渡 页 15
LOGO 第十章 • 第三节
一、越轨行为的概念
第 16 页
反叛性越轨:是指行 为者有意甚至公开挑战社 会规范的行为,如抢劫、 走私等。
LOGO 第十章 • 第三节
三、越轨行为的功能 • (一)越轨行为的正功能
第 21 页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并表明社会所能承受 的限度
01
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维 护社会的统一和团结 的作用
02
发挥安全阀机制 的作用
3.过度的社会控制往往不利于社会发展
第7 页
TRANSITION PAGE
过渡页 8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分类与手段
LOGO 第十章 •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分类与手段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 (一)按范围分
第9 页
1.宏观控制
指利用政权的力量对整个社会 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 ,也就是利用社会控制机制从整体 上来协调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从而 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LOGO 第十章 • 第三节
五、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第 28 页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
+
+
+LOGO源自第 29 页2.外在控制 指社会运用诱导性手段引导社会成 员遵守社会规范或者运用强制性手 段对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制裁, 从而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LOGO 第十章 • 第二节
3.宗教 维护现存的秩序。 提供精神的支柱。 加强社会的整合。 约束人们的行为。
TRANSITION PAGE
第三节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过 渡 页 15
LOGO 第十章 • 第三节
一、越轨行为的概念
第 16 页
反叛性越轨:是指行 为者有意甚至公开挑战社 会规范的行为,如抢劫、 走私等。
LOGO 第十章 • 第三节
三、越轨行为的功能 • (一)越轨行为的正功能
第 21 页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 并表明社会所能承受 的限度
01
在一定条件下起到维 护社会的统一和团结 的作用
02
发挥安全阀机制 的作用
3.过度的社会控制往往不利于社会发展
第7 页
TRANSITION PAGE
过渡页 8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分类与手段
LOGO 第十章 •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分类与手段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 (一)按范围分
第9 页
1.宏观控制
指利用政权的力量对整个社会 在总体上加以控制,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 ,也就是利用社会控制机制从整体 上来协调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从而 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LOGO 第十章 • 第三节
五、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第 28 页
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
+
+
+LOGO源自第 29 页2.外在控制 指社会运用诱导性手段引导社会成 员遵守社会规范或者运用强制性手 段对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进行制裁, 从而使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LOGO 第十章 •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 显功能 是指某一制度运作的活动产生的能为其参与者
所观察得到或意想得到的结果,这些后果有助于该 单位的适应或顺应。 • 潜功能
是指一种制度运作的活动产生了不易被人们察 觉、认识到的或没有意想到的结果。 • 古代科举制:培养人才/控制人才
三、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 正功能——积极
提高了社会系统的活力和适应力,促进了社会系统各个部分之间 关系的协调、稳定和一致,为维持社会系统良性运行做出了积极 贡献。
包括所有的职能机构及保证社会制度实施的实体。 4.设施系统
包括实质性和象征性设施,是社会制度运作的空间场所和物质基础。
三、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
社会制度的产生: • 基于人类生活的需要 • 起源于风俗习惯(萨姆纳) • 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相关(马克思) 社会制度的演进:
• 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 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法理型权威(legal rational authority) 在权威系统中,信仰体系具有关键作用,它决定什么是合法
或非法,因而也就决定了权威系统的根本性质。
习俗---准则---规范---制度(自然/计划)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不同层次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功能,其影响和
制约的范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社会制度具有如下 基本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社会整合功能 3.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4.社会化功能
二、社会制度的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学的研究重点:中间层次的制度 一、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三、教育制度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生产和分配物品以及服务的制度化体 系,它规范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行为。
所观察得到或意想得到的结果,这些后果有助于该 单位的适应或顺应。 • 潜功能
是指一种制度运作的活动产生了不易被人们察 觉、认识到的或没有意想到的结果。 • 古代科举制:培养人才/控制人才
三、社会制度的正功能与负功能
• 正功能——积极
提高了社会系统的活力和适应力,促进了社会系统各个部分之间 关系的协调、稳定和一致,为维持社会系统良性运行做出了积极 贡献。
包括所有的职能机构及保证社会制度实施的实体。 4.设施系统
包括实质性和象征性设施,是社会制度运作的空间场所和物质基础。
三、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
社会制度的产生: • 基于人类生活的需要 • 起源于风俗习惯(萨姆纳) • 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相关(马克思) 社会制度的演进:
• 权威的三种理想类型: 魅力型权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法理型权威(legal rational authority) 在权威系统中,信仰体系具有关键作用,它决定什么是合法
或非法,因而也就决定了权威系统的根本性质。
习俗---准则---规范---制度(自然/计划)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不同层次的社会制度产生不同的功能,其影响和
制约的范围也不相同。一般来说,社会制度具有如下 基本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 2.社会整合功能 3.传播和创造文化的功能 4.社会化功能
二、社会制度的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学的研究重点:中间层次的制度 一、经济制度 二、政治制度 三、教育制度
一、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生产和分配物品以及服务的制度化体 系,它规范着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经济行为。
社会学概论第十二章课件
第二节 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生物学理解 P229
1、体征解释:圆胖、瘦长、健壮型 2、遗传解释:XYY染色体
(二)、心理学解释 P230 ★ 弗洛伊德:儿时心理受创可能导致成年后的偏差行为; 行为理论:人们依据奖惩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偏差行为能带来好处的话, 人们就会倾向于这么做。
第二节 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
第三节 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P235 ★
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 (宏观:对整个社会的总体控制;微观:对社会各个具体领域的控制) 制度化控制和非制度化控制 (按照整套条文规定控制;不以明文规定来控制) 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依靠外部社会力量;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已持有的观念) 积极性控制和消极性控制 (用奖罚性的手段;有惩罚性的手段)
第三节 社会控制
(四)、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P238 ★★★
2、社会过控,是指过分强调了社会控制而忽视了社会成员的个性表达及自由要求。 社会失控,是指社会控制相对削弱,社会成员的自由散漫性提高。这两种情况都不利 于社会关系的协调、社会整体效应的发挥。应当避免和克服。
3、要判断失控或过控,必须弄清楚社会控制和个人自由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中的 个人没有绝对的自由,因此社会控制仅仅是限制和制约了个人的绝对自由,而并没有 限制和制约个人的相对自由。
(三)、社会学解释 P231 ★★★
失范理论:莫顿认为社会规范可以区分为关于目标的规范和手段的规范,当这两个规范发生断裂时就会发生偏差行为。 五种目标-手段适应方式类型。
适应方式
社会认可的目标
社会认可的手段
遵从
+
+
革新
+
-
形式主义
-
+
社会学概论PPT教学课件 第七章 社会制度
1、如果你的政府是以传统型权威而非法理型权威为基础, 将会怎样?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将会有何区别? 2、想象一个由女性主导的社会,那将会是怎样的社会?
教育制度
教育是一个人或一群人把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有意识地、 系统地、正规地传授给另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过程。教育制 度是针对这一过程而设立的各种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对这 一过程确定的原则、设立的规范体系和组织体系、设备设 施等。 教育制度与其他制度相比有其独特的地方,它在推动社会 进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其功能主要是:1)传授科学文化知识;2)实现社会化; 3)文凭功能;4)社会选择功能等。
的生存和发展。
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对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2)对 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劳动分工的规定;3)对社会经济运行
中交换活动的规定; 4)对市场运行的规定;5)对经济
活动中相互承诺的规定等。
家庭制度
家庭制度是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 一套规范体系,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
一、制度创新
二、制度变迁
三、制度变迁的动力
四、中国的体制改革
一、制度创新
1、制度创新的涵义 制度创新是指在一定制度框架内对选择集或规范系统进行 革新和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旨在改变旧的制度框架,以
提高制定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效率。
2、制度创新的分类
2、制度创新的分类
二、制度变迁
二、制度变迁
(一)制度变迁 (二)制度变迁的原因 (三)制度交易
(二)制度变迁的原因
1、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的不断发展 2、现实社会制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 3、社会制度有自身特定的生命周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课件9第九章社会控制
3.社会控制的多重性与闭环性。多种控制手段的 控制作用叠加在控制对象之上,使他们同时受 到多种控制手段的作用。社会控制是具有反馈 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社会控制系统具有自我 调节、自我修正的功能。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1.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 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将社会控制划 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积极控制就是鼓励 控制对象要有某些行为,既包括记功、升级、 提干、颁发奖章等正式控制方式,也包括微笑、 点头等非正式控制方式。消极控制就是禁止或 限制控制对象不要有某些行为,既包括记过、 降级、停职、判刑等正式的控制方式,也包括 嘲讽、白眼等非正式控制方式。
3.制度控制的具体形式(1)政权。政权的 社会控制,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凭借军队、 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专政工具,对损 害国家利益、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进 行制裁。国家政权可以从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等各方面控制社会。所以,国家 政权是一切控制手段的基础和最强有力的 控制力量。(2)法律。法律的社会控制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育作用;威慑作 用;惩罚作用。
(6)标签论。越轨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 的结果。正是他人给某一行为下定义、贴 标签才使这一行为成为越轨,并引发出进 一步的越轨行为。越轨是由某些人的主观 意识赋予的。在标签论看来,第一次越轨 是由别人加标签造成的,后来的越轨行为 则是枉加标签的后果,是社会造成了越轨 行为。标签论注意到了贴标签者与被贴标 签者的身份与地位的不同。基本上是社会 上有地位的人或阶层给下层人贴标签,而 上层人的此类行为或更严重的行为则被认 为是正常的。因此,贴标签常有不平等的 性质。
会认为合法的制度化手段。 创新:人们认为社会的文化目标是正当的, 是应当努力去获得的,但他们又不情愿或 不能被社会所认可的制度化手段来实现这 些目标。因此,只得用那些为社会所不允 许的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样,他们就 常违反规范或触犯刑律。 形式主义:那种已经失去了社会中的文化 目标,而盲目地坚持那些制度化手段的现 象。
最新社会学概论-第十讲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PPT课件
二、社会问题的成因
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成因
(一). 产生背景 (当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1). 快速发展的社会;
(“发展不足”最容易产生问
(2题). )转型过程中的社会;
(新旧两种价值规范的碰撞)
(3). 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
(城乡发展不平衡引发诸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成因
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成因 (二). 具体原因
(eg.“台湾女大学生卖淫”)
二、社会问题的成因
1、西方社会学家的理论
(4). 价值冲突理论 (p.364)
该理论认为,由于所处的社 会地位和经济利益不同,人们对 同一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评 判标准,所以不同利益群体之间 常会发生冲突。所有的社会问题 都源自“文化价值上的冲突”。
(eg.城管与商户的冲突)
1、社会控制的含义 (p.401)
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对所有社会成员进行约束,调节各类社会关系;
(2)狭义:对越轨者施以惩罚和重新教育。
社会控制是指运用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行为与价值 观进行约束,调节各类社会关系的过程。
个人
中介/纽带?
社会
社会控制(法律、道德等)
三、什么是社会控制
案例分析:“彭宇案”折射当代中国道德危 机
五、越轨与社会控制
1、越轨的含义 (p.412)
社会成员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2、越轨的类型
(1) 违法行为; (2) 违警行为;
奇装异服:违规行为
(3) 违规行为。
乱穿马路:违警行为
五、越轨与社会控制
3、如何理解“越轨” (补充讲解) (1) 越轨相对于社会规范而言,必须发生在社会情境中。
《社会控制》PPT课件
(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方法) 直接控制指控制者直接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 间接控制指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关系,而是通过某种中介来
对被控制者产生影响。
(三)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外部力量)
外在控制指社会,它要求行为者必须接受控制者要求的 行为模式,抛弃行为者原有的行为模式。
综合学者的看法,社会控制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社会主体为维护社会秩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二是社会主体对偏离和违背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所采取的各种限制措施和限
制过程; 三是社会互动中各种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 社会控制的目的不能只理解为对现实社会秩序的维护,也 包括促进新的社会秩序建立。
四、社会控制的作用
社会控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
社会控制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条件
社会控制是纠正社会不良行为的手段
社会控制可以 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 途径 社会控制是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
五、社会控制的基本类型
(一)宏观控制和微观控制(规模) 宏观控制,对整个社会在总体上的控制,包括政治、经
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控制。实现控制的主要方 式是政府部门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经 济发展规划,建立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 微观控制指在社会活动的微观领域里进行的社会控制。 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某些具体领域或具体方面的协调与控 制,来限制社会病态现象的扩展,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完善社会生活。
5. 社会控制的实现途径必须是社会力量控制与社会成员自我 控制的统一。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素
(一)社会控制主体 社会控制主体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社会控制活动
和管理的人或组织,包括国家、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和个人。
第一,社会场的控制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三版)课件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三、社会越轨的控制 (三)社会学解释 • 社会越轨,作为一种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但 是,社会越轨有消极性、
积极性和中性三种不同的性质,对这三种性质的社会越 轨要做具体分析,做不同程度的控制。 ✓ 消极性社会越轨是一种对社会共同生活和社会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的越轨行 为,这种社会越轨破坏
第二节 社会控制及其类型
二、社会控制的特征及类型 (二)社会控制的类型 • (1)积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社会越轨行
为的产生;消极性控制是 指运用惩罚性手段对已经产生的社会越轨行为进行制裁。
• (2)硬控制与软控制。 ✓ 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控制手段,如政权、法律、纪 律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实行控制,
其发挥作用的基础;内在控制 是指社会成员在内化社会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地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检 点自己的价 值观和行为方式,因此又称自我控制。
• (4)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
• (5)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 ✓ 宏观控制是指社会运用政权、法律、纪律、政 策、条令等控制手段对全体社会成员及整个社会关系
进行调控与制约;微观控制 是某个具体的社会组织运用组织规章、组织文化等控制手段对其组织成 员实施指 导与约束
第十四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目录.
01
02
越轨行为
社会控制及其类型
03
社会控制体系
01
越轨行为
第一节 越轨行为
一、越轨的定义及类型 (一)社会越轨的含义
• 社会越轨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差行为,是指社 会成员 (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 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 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 身具有 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 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 ,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 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社会控制》PPT课件 (2)
1、转型期与越轨行为的增加 2、转型期两种典型的越轨行为 (1)群体性越轨行为:被剥夺感与群体性事件 (2)有权者的越轨:越轨行为的合法化、正常
化
3、转型期越轨行为的控制
(1)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受损 者应得到补偿
(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
思考题
《社会控制》PPT课件 (2)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主要内容:
1、社会控制的含义、类型、功能 2、社会控制的手段 3、越轨行为的含义、类型 4、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 5、社会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及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控制概念的提出
• 存在阶级、种族、居住、宗教等亚文化群体 • 亚文化群体有自己的历史与生活方式,价值规范 • 越轨:亚文化群体按照自己的文化规范行事,而
偏离主流社会的法律与准则。
4、标签理论
• 1930年代由坦南鲍姆研究犯罪时提 出
• 初次越轨都被打上越轨者的标签或 定论
• 越轨者对标签的逆反,导致再次越 轨
五、我国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运用关于越轨行为的相关理论,列举并解 释中国社会中的越轨现象
参考文献
• 罗斯:《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
• 杨桂华:《社会控制理论的三大历史阶 段》,《北:以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道)为 依据,以善恶、荣辱评价人们的行为。
• 2、道德的历史根源:源于习俗,宗教产生 后涂上神灵的圣光。
• 3、道德的特性:自觉性、觉他性。
二、法律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文化 3、法律的功能:首先规定行为模式,其次规
定行为后果。 4、法律的遵守、执行与社会的法治化。 5、法治的局限与现代德法共治的主张。
化
3、转型期越轨行为的控制
(1)周密地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受损 者应得到补偿
(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
思考题
《社会控制》PPT课件 (2)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本PPT课件仅供学习用
学完请删除!
主要内容:
1、社会控制的含义、类型、功能 2、社会控制的手段 3、越轨行为的含义、类型 4、关于越轨行为的理论 5、社会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及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含义与功能
一、社会控制概念的提出
• 存在阶级、种族、居住、宗教等亚文化群体 • 亚文化群体有自己的历史与生活方式,价值规范 • 越轨:亚文化群体按照自己的文化规范行事,而
偏离主流社会的法律与准则。
4、标签理论
• 1930年代由坦南鲍姆研究犯罪时提 出
• 初次越轨都被打上越轨者的标签或 定论
• 越轨者对标签的逆反,导致再次越 轨
五、我国转型期的越轨行为及其控制
运用关于越轨行为的相关理论,列举并解 释中国社会中的越轨现象
参考文献
• 罗斯:《社会控制》,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
• 杨桂华:《社会控制理论的三大历史阶 段》,《北:以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道)为 依据,以善恶、荣辱评价人们的行为。
• 2、道德的历史根源:源于习俗,宗教产生 后涂上神灵的圣光。
• 3、道德的特性:自觉性、觉他性。
二、法律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文化 3、法律的功能:首先规定行为模式,其次规
定行为后果。 4、法律的遵守、执行与社会的法治化。 5、法治的局限与现代德法共治的主张。
第十五章 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从内容上讲,社会控制可区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规定、引导、促进、鼓励人们按照既存的 社会规范从事社会活动; •另一方面是防范、阻止、处罚一切有害社会稳定和 社会发展的行为。
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成员或群体行为进行指导和 约束,从而协调社会关系的各个部分,维持社会秩 序,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
二、社会控制的构成要件
2.越轨的正功能
(1)越轨行为有助于明确社会规范,增强群 体团结,增强社
会控制的效果。 (2)越轨能带来某些规范与制度的变化。
(3)越轨行为有时可以提高一个组织的效率。
(4)越轨行为给社会提供一个缓冲的余地。
三、关于越轨的有关理论
1.越轨的病理学观点 2.文化冲突理论 3.亚文化群理论 4.标签论
1.越轨的病理学观点
• 这一观点在1890—1910年即社会学早期非常盛行。 • 社会病理学观点源于有机体类比法,其主要观点有:
①妨害社会正常机能的个人或情况则被视为有毛病的,这种毛病就是 社会问题。
②社会病态就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协调的现象,而社会病理则是指社会 的生理功能处于失调状态。
③造成社会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社会化过程的失败。 ④所有麻烦都是那些在遗传上具有缺点的个人造成的,优生学运动作
第十五章 社会失范与社会控制
老的标准被打破新的标准又不能建立。 ——迪尔凯姆
第一节 失范
一、失范的含义
迪尔凯姆主要是在社会结构的层面研究失范。 迪尔凯姆认为失范主要指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 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因而丧失整合的混乱 无序的社会状态。
迪尔凯姆认为这种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 “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而造成的结果。
某一社会如何依据其价值体系对某人或某事“定名”或“标示”的 过程。 • 标签论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是问题的主观方面而不是偏差的 起因和由来。 • 那些被多数人看作是越轨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被 社会打上了烙印——那种把“越轨者”和所谓“正常人”区别开来 的社会耻辱标记。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整体观点、社会行动系统 中观——区域社会、部分、方面行动 微观——具体行为
14
第二节 一 2 依控制的结构性或形式化程度
正式控制——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形式化程度 高,以专门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控制
非正式控制——形式化程度低,缺乏结构性, 以无计划、组织的方式实施的控制.
15
第二节 一 3 依控制的出发点
17
第二节 一 5 依控制力量来源
内在控制或自我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人 们自身的信念、观念、内化的行为准则,自觉约 束、检点自己行为的控制
外在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社会,社会环 境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压力,从而约束人们 行为的控制
18
第二节 一 6 依控制约束力程度
强制性控制或硬控制:以强力、武力、暴力为 后盾、以强制性手段实施的、具有严格约束的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二、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三、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2
第二节 一 社会控制的类型
1.依控制的范围 2.依控制的结构性或形式化程度 3.依控制的出发点 4.依控制力起作用的方式 5.依控制力的来源 6.依控制约束力程度 7.依控制的社会影响或后果
13
第二节 一 1 依控制的范围
道德的特点: a.产生的二元性 b.内容的结构性 c.形式的内在性 d.相对重要性 e.性质的多样性
31
第二节 三 2 道德方式
道德方式——存在的道德及自然和人为的约束作用
道德控制的方式和功能——调节和指导社会、日常 生活中较重要的行为和关系
a.作用方式内化为观念 b.非强制性 c.广泛的补充性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1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第三节 越轨
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
3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1.研究起源 2.社会控制的含义 3.社会控制的特征
4
第一节 一 1 研究起源
爱德华·罗斯 :《社会控制》(1901年)
20
第二节 二 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法律方式 2.纪律方式 3.政策方式
21
第二节 二 1 法律方式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力保证实施 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的特点: a.严格的程序性 b.绝对的权威性 c.最大的强制性 d.普遍的适用性
22
第二节 二 1 法律方式
法律方式——制定法律和实施法治
法律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全体社会成员主要的 行为和关系
a.指导作用 b.威慑作用 c.惩罚作用
23
第二节 二 2 纪律方式
纪律——一定的社会组织制定、为所属成员 规定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纪律的特点: a.组织的特定性 b.一定的强制性 c.多样性
24
第二节 二 2 纪律方式
纪律方式——制定纪律和执行纪律 纪律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一定组织成员在 组织内的行为和关系 a.补充和强化 b.组织目标性 c.教育和惩处并重
29
第二节 三 1 习俗方式
习俗方式:——存在的习俗及自然的作用
习俗控制方式的功能——调节、导向日常生 活中的行为和关系
a.作用范围的广泛性 b.非强制性或自发、自然而然的方式 c.一定的社会凝聚作用 d.影响的两面性
30
第二节 三 2 道德方式
道德——一定社会中以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维系的,以 是非、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的,约束、协调、评价社会 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则总和
非强制性控制或软控制 :以社会舆论和个人 信念为基础的,以非强制性手段实施的、约束不严 格的控制
19
第二节 一 7 依控制的社会影响或后果
积极性控制——不仅约束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 会秩序,而且有利或推动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控制
消极性控制——虽然约束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某 种社会秩序,但却延缓或阻碍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控制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相对平衡、稳定、有序 2.巩固政治统治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将矛盾、 冲突限制在所能允许的范围内
10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功能
3.保障正常生活 指导、引导、约束和制裁社会行为,保证日 常生活顺利 4.促进社会发展 在相对有序、平衡中稳定向前推进
11
7
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的区别: 主要内容: 确立和维护社会规范;进行社会活动的计划、组 织、协调实施 实质: 制约社会行为;调解社会机制 目的:社会的规则性、秩序性;社会活动的有效性 或效率性
8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巩固政治统治 3.保障正常生活 4.促进社会发展
9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功能
指导性控制——以对人们行为引导、指导、 提倡、鼓励、奖赏等为出发点的控制
惩处性控制——以防范、禁止、限制、惩处、 打击某些行为为出发点的控制
16
第二节 一 4 依控制力起作用的方式
直接控制——控制者直接制约被控制者言行 或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直接施加影响的控制
间接控制——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一 定的媒介施加影响或控制者非直接约束被控制者 的控制
25
第二节 二 3 政策方式
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事业、工作、 事项的基本原则、措施及行为规则的总称
政策的特点: a.法律的补充性 b.一定的强制性 c.明显的针对性
26
第二节 二 3 政策方式
政策方式——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 政策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一定事业、工作、 事项过程中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和关系 a.事项目标性 b.相对灵序
5
第一节 一 2 社会控制的含义
——社会运用多种力量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 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和过程
广义:对全体社会成员,对各类社会关系的…… 狭义: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防范、惩处和改造
6
第一节 一 3 社会控制的特征
A.普遍性 B.社会性 C.强制性 D.实体性 E.相互性
27
第二节 三 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习俗方式 2.道德方式 3.宗教方式 4.舆论方式
28
第二节 三 1 习俗方式
习俗——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自然而然形成的、为人 们相互模仿、相习成风、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模式
习俗的特点: a.形成的自然性 b.存在的普遍性 c.内容的广泛性 d.特点的地域性 e.相对的稳定性 f.非强制性
14
第二节 一 2 依控制的结构性或形式化程度
正式控制——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形式化程度 高,以专门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实施的控制
非正式控制——形式化程度低,缺乏结构性, 以无计划、组织的方式实施的控制.
15
第二节 一 3 依控制的出发点
17
第二节 一 5 依控制力量来源
内在控制或自我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人 们自身的信念、观念、内化的行为准则,自觉约 束、检点自己行为的控制
外在控制——控制力量来源于社会,社会环 境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压力,从而约束人们 行为的控制
18
第二节 一 6 依控制约束力程度
强制性控制或硬控制:以强力、武力、暴力为 后盾、以强制性手段实施的、具有严格约束的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一、社会控制的类型 二、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三、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2
第二节 一 社会控制的类型
1.依控制的范围 2.依控制的结构性或形式化程度 3.依控制的出发点 4.依控制力起作用的方式 5.依控制力的来源 6.依控制约束力程度 7.依控制的社会影响或后果
13
第二节 一 1 依控制的范围
道德的特点: a.产生的二元性 b.内容的结构性 c.形式的内在性 d.相对重要性 e.性质的多样性
31
第二节 三 2 道德方式
道德方式——存在的道德及自然和人为的约束作用
道德控制的方式和功能——调节和指导社会、日常 生活中较重要的行为和关系
a.作用方式内化为观念 b.非强制性 c.广泛的补充性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1
第十一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类型和方式 第三节 越轨
2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控制
一、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二、社会控制的功能
3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含义及特征
1.研究起源 2.社会控制的含义 3.社会控制的特征
4
第一节 一 1 研究起源
爱德华·罗斯 :《社会控制》(1901年)
20
第二节 二 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法律方式 2.纪律方式 3.政策方式
21
第二节 二 1 法律方式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强力保证实施 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律的特点: a.严格的程序性 b.绝对的权威性 c.最大的强制性 d.普遍的适用性
22
第二节 二 1 法律方式
法律方式——制定法律和实施法治
法律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全体社会成员主要的 行为和关系
a.指导作用 b.威慑作用 c.惩罚作用
23
第二节 二 2 纪律方式
纪律——一定的社会组织制定、为所属成员 规定的行为准则的总称
纪律的特点: a.组织的特定性 b.一定的强制性 c.多样性
24
第二节 二 2 纪律方式
纪律方式——制定纪律和执行纪律 纪律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一定组织成员在 组织内的行为和关系 a.补充和强化 b.组织目标性 c.教育和惩处并重
29
第二节 三 1 习俗方式
习俗方式:——存在的习俗及自然的作用
习俗控制方式的功能——调节、导向日常生 活中的行为和关系
a.作用范围的广泛性 b.非强制性或自发、自然而然的方式 c.一定的社会凝聚作用 d.影响的两面性
30
第二节 三 2 道德方式
道德——一定社会中以内心信念、社会舆论维系的,以 是非、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的,约束、协调、评价社会 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规则总和
非强制性控制或软控制 :以社会舆论和个人 信念为基础的,以非强制性手段实施的、约束不严 格的控制
19
第二节 一 7 依控制的社会影响或后果
积极性控制——不仅约束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社 会秩序,而且有利或推动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控制
消极性控制——虽然约束了人们的行为,维护了某 种社会秩序,但却延缓或阻碍社会发展或进步的控制
1.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的相对平衡、稳定、有序 2.巩固政治统治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巩固国家政权;将矛盾、 冲突限制在所能允许的范围内
10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功能
3.保障正常生活 指导、引导、约束和制裁社会行为,保证日 常生活顺利 4.促进社会发展 在相对有序、平衡中稳定向前推进
11
7
社会控制与社会管理的区别: 主要内容: 确立和维护社会规范;进行社会活动的计划、组 织、协调实施 实质: 制约社会行为;调解社会机制 目的:社会的规则性、秩序性;社会活动的有效性 或效率性
8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巩固政治统治 3.保障正常生活 4.促进社会发展
9
第一节 一 社会控制的功能
指导性控制——以对人们行为引导、指导、 提倡、鼓励、奖赏等为出发点的控制
惩处性控制——以防范、禁止、限制、惩处、 打击某些行为为出发点的控制
16
第二节 一 4 依控制力起作用的方式
直接控制——控制者直接制约被控制者言行 或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直接施加影响的控制
间接控制——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通过一 定的媒介施加影响或控制者非直接约束被控制者 的控制
25
第二节 二 3 政策方式
政策——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的关于事业、工作、 事项的基本原则、措施及行为规则的总称
政策的特点: a.法律的补充性 b.一定的强制性 c.明显的针对性
26
第二节 二 3 政策方式
政策方式——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 政策控制方式的功能——约束一定事业、工作、 事项过程中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和关系 a.事项目标性 b.相对灵序
5
第一节 一 2 社会控制的含义
——社会运用多种力量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 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和过程
广义:对全体社会成员,对各类社会关系的…… 狭义: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防范、惩处和改造
6
第一节 一 3 社会控制的特征
A.普遍性 B.社会性 C.强制性 D.实体性 E.相互性
27
第二节 三 非强制性社会控制方式
1.习俗方式 2.道德方式 3.宗教方式 4.舆论方式
28
第二节 三 1 习俗方式
习俗——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步自然而然形成的、为人 们相互模仿、相习成风、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行为模式
习俗的特点: a.形成的自然性 b.存在的普遍性 c.内容的广泛性 d.特点的地域性 e.相对的稳定性 f.非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