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1)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亚太研究院-国际政治专业
2
形势与政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2
就业指导 Employment Guidance
1
公 核 模块一:中国文明
2
心
共 通 模块二:人文基础与经典阅读
4
选
修 识 模块三:全球视野
2
课
课 程 模块四:科技、经济、社会
2
总学 时
开课学期/周 学时
课程 负责
人
4周
1/
古添雄
2
初级韩语 Elementary Korean
2
大洋洲区域研究导论 Guide to Oceania Studies
2
国际战略学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
2
管理学 Management
2
社会实践
专
Social Practice
2
国际公法案例
业
Case Studies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2-12/
36
2-12/
1 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 2 个学分。
—3—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总学 分
一
般
通 由学生按该规定的学分要求并结合自身兴趣和
识 学习规划选读
10
课
程
政治学原理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Science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 Foreign Relation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工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交通工程专业知识,以及交通信息与控制技术、新能源车辆制造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交通节能与环保技术等应用技能,适应现代交通行业需求的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设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等特色培养方向。
学生毕业后,具有交通信息与管理、交通规划与政策、交通控制与设备、交通环保与节能、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 要求学生掌握交通工程、信息工程与控制、计算机应用、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环境工程、电动汽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对智能运输系统有深入的了解,具备基本的交通工程学科和智能运输系统的理论和实用技术。
2. 有参加科研、工程实践的体验,得到创新能力的初步培养和训练;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文献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语,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
4. 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1—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4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交通工程导论、运筹学、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规划、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交通环境工程、交通地理信息系统、汽车构成。
六、专业特色课程数字图像处理、交通环境工程、噪声控制工程、新能源汽车概论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二)—2—附表一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3—4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4——5——6——7—注:①各院(系)应同时列出课程的中文名称和其准确的英文名称。
②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备注: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或教务部新版网站“本科专业”栏目下的“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1. 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
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
根据我校2017 年第15 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 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 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 号);2016 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 元/学分,理科类130 元/学分,医科类115 元/学分,艺术类250 元/ 学分(中大财务〔2007〕10 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部2017 年11 月1 日。
04-06级双学位、双专业和辅修学费一览表
交费时间:2007年12月14日—2008年1月15日。
选 读 专 业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辅修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06法学双学位(双专业)
学院
材能 材能 环境 环境 机电 机电 机电 计算机 建设 建设 建设 建设 轻化 轻化 轻化 物理 自动化 环境 环境 环境 环境 环境 环境 环境 环境 机电 机电 机电 机电 机电 机电 机电 机电
学
号
姓 名
吴统衡 邓杰 冯子平 霍键聪 辜世英 廖文浪 韦翠华 丛庆阳 雷露明 梁文濠 叶德承 张龙 邬剑星 关开祺 黄灿中 邹长俊 陈妙芬 梁天龙 徐凌 黄泓 黎志伟 冯韵蕾 梁海泳 肖阳 何卉卉 谭敏飞 吴晓云 罗振邦 李兆汉 邹加辉 李思嘉 梁文武 徐显波
备注
3106000729 3206006435 3106006622 3106006669 3106006763 3106006783 3106006810 3106003871 3106003884 3106004044 3106004051 3206004076 3106004080 3106004090 3106004098 3106003485 3106003527 3106003337 3106003351 3106003450 3106002000 3106002018 3206002125 3106009399 3206009560 3206002587 3106001097 3106001198 3106001514 3106001300 3106001329 3106001338 3106007509
大学修读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管理办法(修订)
XXXX大学修读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管理办法(修订)为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跨学科组织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优质教学资源,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在本科生中设立攻读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制度,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培养模式1.双学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学科门类(文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修读另外一个本科专业的学位教育,完成该本科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达到该专业的双学位授予条件,在获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前提下,经学校核准、颁发该本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证书。
2.辅修专业的培养模式是:本科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在主修一个本科专业之外,跨一级或二级学科辅修另外一个本科专业,完成该本科专业辅修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教学环节,经学校核准、颁发该本科专业辅修证书。
二、报名资格1.入学满一年的在校本科生(学生最早可在第二学期期中申请报名,第三学期开始修读);2.已完成学习成绩平均学分绩点在2.0以上(包括2.0)3.每个学生只能申请修读1个双学位专业或1个辅修专业。
三、报名程序1.每年四月份及十月份开设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的学院提出招生计划,并经学校批准发布;2.学生报名时须经主修专业所在学院批准,再向招生学院提出申请,并由招生学院进行审核,如设有考核面试环节,学院自行组织考核面试。
对于各学院审核或考核面试通过的确定拟攻读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的学生,须与教务处及招生学院签订协议,并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向教务处报名备案。
3.学生凭录取通知办理选课手续,参加课程学习即取得攻读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学籍。
四、教学组织与管理1.修读双学士学位和辅修专业实施专门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由开设专业的学院组织制订,教务处批准实施。
教学计划由平台课程和毕业论文构成。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课
小计
空间分析与应用 Spatial Analysis
土木工程测量学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
地藉测量 Cadastral survey
海洋测绘学
陶海燕讲
3
54
8/3
师
张新长教
3
54
8/3
授 刘小平副
教授
2
4周
9
系集体指 导
504学时,3周教学实习;30学分
3
72
7/3
夏林元教 授
Analysis
54
8/3
陈晓翔教 授
说明: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及 教学进程计划表由学校另行制定,不重复列入各 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中。各专业根据 自己特点申请免修某一门公共必修课的,需经学 校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3
54 7/3 黎夏教授
Spatial Analysis
选 修
地理信息系统数
据库
3
GIS Database
54
7/3
中山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安排
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关系专业知识和技能,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公共关系专业人才。
这种人才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从事公共关系的策划、宣传、广告、销售、推广、外联、开发、调研和行政文秘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适用于专业的公关公司、广告公司、市场研究和民意调查公司等信息咨询行业,并能够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公关、广告和传播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国情,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专业思想。
2.接受系统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具备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掌握公共关系的专业技能,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分析预测能力、策划设计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等处理、研究公共关系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较好的仪表风度。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优良。
三、授予学位: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1—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大众传媒通论,传播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大众传播伦理与法规,公共关系原理,公关实务与案例,媒介社会学,广告学原理,公共关系评估,市场营销学。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组织传播学,危机管理与传播,公共关系策划,CI战略,演讲与辩论,网络传播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见附表一)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见附表二)附表一:—2—公共关系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①2011级《大学英语》课程仍然按照“9+3”模式设置,采用分级教学方式。
其中9学分(162学时)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3学分列入公共选修课板块。
②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双学位
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双学位14、中山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入学与注册第三章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第四章课程选修与免修第五章主、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第六章转专业与转学第七章休学与复学第八章退学第九章考勤与处分第十章毕业、结业和肄业第十一章自费出国留学第十二章附则第五章主、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发布时间: -9-19第三十条辅修专业是主修专业之外附加选修的专业。
修读辅修专业的学生须按照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规定修读有关课程。
辅修专业学分不低于25学分(主辅修专业所修的课程相同,其学分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双专业是指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一个专业,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资格。
双专业学分不低于50学分。
双学位是指修读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不同学科门类中的两个专业并取得毕业资格,且符合两个专业的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和要求者,可取得双学士学位资格。
第二学位的学分不低于75学分。
第三十一条为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门类学习,学校采取辅修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与双专业、双学位的专业培养方案相衔接的方式。
学生在学习辅修专业的基础上可按规定申请继续修读双专业、双学位。
第三十二条第一年所修读的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2.0及以上者,可在第二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
第一、二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2.8及以上者,可在第三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双专业。
第一、二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3.0及以上者,可在第三年的第一学期申请修读双学位。
第三十三条学生申请修读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应按下列申请程序办理: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院(系)提交书面申请,经学院(系)主管教学的领导同意,并获得开设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的学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批准后,报学校教务部门审核,呈主管教学校长审批。
各学院(系)须于每年第一学期第5周前将辅修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开课计划报送学校教务部门。
生物工程系___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专业2012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200字以内)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技术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具备生物产品研发能力,能在生物技术及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也可在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以及医药卫生、生物工程、食品化工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本专业主要发展方向包括:基因工程、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环境生物工程、发酵工艺等。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400字以内)1.学生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热爱所学专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2.应熟练掌握生物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化分析和制药、微生物检测与生物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训练,了解本专业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与新产品开发进展;有较好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要求通过4-6级考试),比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
4.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限定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
另外,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验操作训练并重,学生应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实验及撰写工作。
5.本专业为《国家生物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学习成绩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5年)。
三、授予学位根据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四年内修满155.5学分,成绩合格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技术学、发酵工程、生物工业下游加工技术、生物产品工程。
六、专业特色课程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实验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培育课程;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培育课程;生化技术原理、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等为校级精品课程。
中山大学学生双专业、双学位申请表
第一、二学年 学习情况(含 学分、绩点)
已获得必修学分 主修专业 已获得选修学分 必修、专选绩点: 之前是否已修读同专业辅修: 法语
15
教务老师签字: 本院(系)意 见 开设院 (系)意见
说明:附本人成绩单一份,本表填写一式两份,审批完成后一份存开课专业系,一份存学生所在系。
20
年
月
日填
中山大学学生双专业、双学位申请表
院、系: 学 姓 号 名 翻译学院 外汉系 11307275 主修专业: 年 级 英语 对外汉语 2011级 双学位: ( 双专业: ( 法语
双专业、双学位 开设院系
) )
翻译学院
第一、二学年 学习情况(含 学分、绩点)
联系电话 已获得必修学分 主修专业 已获得选修学分 必修、专选绩点: 之前是否已修读同专业辅修: 法语
中山大学学生双专业、双学位申请表
院、系: 学 姓 号 名 翻译学院 外汉系 11307275 刘宇靖 主修专业: 年 级 英语 对外汉语 2011级 双学位: ( 双专业: ( 法语
双专业、双学位 开设院系
) )
翻译学院
联系电话
13417748670 96 25 大一:3.85,;大二:3.68 已获得学分:
13417748670 96 25 大一:3.85,;大二:3.68 已(系)意 见 开设院 (系)意见
说明:附本人成绩单一份,本表填写一式两份,审批完成后一份存开课专业系,一份存学生所在系。
20
年
月
日填
) )
) )
辅修专业和双学位
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一、什么是辅修专业和双学位呢?本科生学籍所在专业为主修专业;辅修专业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志趣附加选修的第二专业;双学位是指修读本校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任意两个专业的学位。
二、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申请所应满足的条件有哪些呢?辅修专业和双学位面向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本科生;申请者必须修完第一学年全部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主辅修课程学分不能重复计算;学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必须跨专业类修读;辅修专业与双学位采用平台式教学模式,即修读双学位者必须先修读辅修专业且成绩达到学位授予的条件要求。
二、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的学制?(一)学生从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修读,每人限修一个辅修专业或双学位;辅修一般为3-4个学期,在毕业前完成,双学位学习至少4个学期,在毕业后2年内完成。
(二)辅修专业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所设课程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必须的实习环节;双学位总学分不得低于80学分,所设课程为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重要的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
三、开设辅修及双学位的专业(2010年,供参考)1、法学专业(人文与管理学院)2、经济学专业(人文与管理学院)3、公共卫生管理学专业(人文与管理学院)4、市场营销专业(人文与管理学院)5、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6、英语专业(外国语学院)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四、辅修专业和双学位相关的一些问题(一)修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的学生不变更学籍,仍归主修所在学院管理,学生申请辅修专业或双学位一经被录取,不得随意变更专业。
(二)学生因休学而暂时中断辅修或双学位学习,可保留辅修或双学位资格至毕业后2年(三)凡申请修读辅修专业或双学位的学生获准修读后,应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到学校财务处缴纳学习费用,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中途放弃者,学费不退。
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办理注册和缴费手续的学生,终止辅修或双学位学习。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主修、辅修和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专业实施办法
附件: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学生主修、辅修和修读双专业、双学位专业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发挥学院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势,实行各学科专业间的交叉渗透,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大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主修专业是指学生通过高考录取并已在我院取得学籍的专业。
辅修专业是主修专业之外附加选修的专业。
选读辅修专业的学生须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修读有关课程。
辅修专业学分不低于30学分(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双专业是指兼修本专业以外的任意一个专业,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以取得两个专业的毕业资格。
第二专业学分不低于50学分。
双学位专业是指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前提下,兼修与原主修专业不同学科门类的专业,修读课程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60学分(医学75个学分)。
第三条辅修专业、双专业和双学位专业修读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实行按照课程学分缴费修读。
第二章修读条件与申请程序第四条学生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数在1.5及以上者,可以在第三学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双专业或双学位专业。
第五条学生申请修读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由学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系办公室提交书面申请,经系主任同意,送开设专业的系的系主任批准,报教务与科研部审核,呈主管教学院领导审批。
每学年第一学期第5周前各系报送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专业开课计划。
每学年第一学期第8周办理申请手续,第10周完成审批手续。
第三章管理与收费第六条开设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的系应按照本办法,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制订开设的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的教学计划,经教务与科研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学生在辅修专业、双专业或双学位专业学习期间,一律不得变更修读专业。
如需要中途退出学习的,须向开设专业的系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退出。
中山大学关于同意2010年各院(系)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通知
关于同意2010年各院(系)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的通知各院(系):经审核,同意于贫等441名同学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其中修读双专业268人,修读双学位173人。
具体名单见附件。
附件:各院(系)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名单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主题词:教育教学双专业△双学位△通知中山大学教务处2010年12月30日印—1—附件:各院(系)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名单一、历史学系1.历史学专业①双专业(1人)于贫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②双学位(15人)郭正桓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区思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侯璐璐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韩焱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游显林亚太研究院国际政治黄曦国际商学院金融学王含章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黄嘉琪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人类学许阳岭南学院金融学李辛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城市规划李翊菲哲学系哲学詹植佳岭南学院物流管理尤坤中文系汉语言文学孙增辉外国语学院法语云维聪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二、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2—1.人类学专业①双专业(1人)唐铎外国语学院法语②双学位(1人)陈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考古学专业①双专业(1人)黄腾资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②双学位(1人)章文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社会学专业①双专业(1人)林晓波外国语学院英语②双学位(4人)冯梦哲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刘晞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彭智菲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郑楚然资讯管理系档案学三、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①双专业(5人)—3—刘瑞琪管理学院电子商务李晨阳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杨毅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张冠中哲学系哲学李东卓地球科学系地质学②双学位(5人)崔洪祝护理学院护理学何俊麒中山医学院法医学侯美芬岭南学院金融学张志滨岭南学院经济学王晴灏旅游学院旅游管理2.统计学专业①双专业(9人)裴誉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龙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吉泓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乐浩坤管理学院工商管理郭鹏飞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邓慧敏资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李锦华资讯管理系档案学冠强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齐亚超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4—②双学位(12人)徐鹏展管理学院工商管理赵鹏为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洪一鸣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李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梁剑雄岭南学院金融学李圣岭南学院金融学李毓芸岭南学院经济学欧阳成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王圣亚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代静谊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毛丽娟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涂鹃软件学院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软件)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①双专业(1人)郭涛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②双学位(1人)陈梦韵亚太研究院国际政治四、旅游学院1.旅游管理专业①双专业(3人)—5—郭心蕊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梁雪松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罗艺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②双学位(2人)甘露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田韵曼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2.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①双专业(4人)方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刘佳旅游学院旅游管理董皛琦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林志新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物理学(核工程与核技术)②双学位(5人)余俊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张琳博工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谭国超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林洁怡海洋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卢盛安哲学系逻辑学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1.环境科学专业双专业(1人)田澹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6—六、工学院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双专业(1人)伍世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七、传播与设计学院1.数字媒体艺术专业①双专业(5人)李靖欣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学莫盼盼管理学院电子商务刘惠子资讯管理系档案学鲍远兴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王丽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②双学位(2人)黄晓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陆敏仪传播与设计学院公共关系学2.艺术设计学专业①双专业(1人)洪珏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②双学位(4人)薛娅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李笑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安全张唯玮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余雅萍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7—3.新闻学专业①双专业(4人)陈婷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施燕珊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杨雅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卢捷君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②双学位(5人)孙梦迪哲学系逻辑学刘思嘉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林芳菲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林爱苹资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黄胜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行政管理4.公共关系学专业①双专业(10人)楼千里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张宇琼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田华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吴维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邹裕琪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侯宇莲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何诗琦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8—关颖欣资讯管理系档案学黄梓豪管理学院财务管理谭敏曦资讯管理系档案学②双学位(12人)冯宇琪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刘宇软件学院软件工程(数字媒体)黄福特哲学系逻辑学苗子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陈展鹏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刘嘉洁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赵炜玮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王一涵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白柯荣工学院交通工程白鹭工学院交通工程潘莹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冯晓皎法学院法学—9—八、外语教学中心1.英语专业双专业(17人)蔡斯敏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邓楚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环境生态)陈雅彬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梁锶华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王缙羽软件学院软件)林晓欣哲学系逻辑学何秋萍资讯管理系图书馆学蔡骏资讯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谢兴梅资讯管理系档案学韩斯睿法学院法学罗冰法学院法学刘湘晶法学院法学林唯洁法学院法学黄晓薇法学院法学陆子乔管理学院会计学彭维健管理学院会计学李丹管理学院工商管理—10—九、翻译学院1.阿拉伯语双专业(8人)丘璇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范彦君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曾路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鲍诚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黄卉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鲁筱君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汤楚楚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孙晓庆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2.朝鲜语双专业(26人)尹馨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张欣欣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许姝婷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李雨琪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杨惠超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杨俣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李云姗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芳翻译学院英语(翻译)—11—陈周霞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潘雪珊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罗碧晖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唐欣然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蒋秀秀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梁婷懿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洪颖妍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林小薇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刘敏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何奕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李嘉敏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郑美欣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淑媚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静丽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刘婷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张旭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谭叶明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陈梦颖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3.德语双专业(43人)吴茜薇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杨雅思旋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杨柳清翻译学院英语(翻译)—12—李乐林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张懿楠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杨雅雯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钰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绣子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顺娜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戴晓彤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蒋磊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韩旭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王迪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黄功励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雨童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张晔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绮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冯文磊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余倩骅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谢青盛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旻智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钟陈纬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刘洪韵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张家瑜翻译学院英语(商外)简桂冰翻译学院英语(商外)—13—蓝育惠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林悦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淑君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朱奥文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任紫倩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黄海贤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苏燕玲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蓝倪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区雅婷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曾佩华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吴若梦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吴思铭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朱梦瑶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赵柏源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陈玉晗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徐海娜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顾菁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方方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4.俄语双专业(11人)李思玮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景暖翻译学院英语(翻译)—14—赵佩瑶翻译学院英语(商外)罗金兰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徐妍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林晴晴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余俊霖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朱婳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公辰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郑倩旻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肖诗婷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5.法语双专业(37人)邓丽雯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邝旖雯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刘荻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丁家明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马竹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杨超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陈颖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岑刚捷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胡家玥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梁洁莹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高歌翻译学院英语(翻译)—15—华晓冬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胡超然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张丞妍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黄尹诗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梁嘉慧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邓力嘉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梁昕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朱玉清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沈蒙翻译学院英语(商外)王晓艳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刘子慧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芳芳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吴璇翻译学院英语(商外)甘欢欢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何君怡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李宛珊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叶晓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黄琳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马思乐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林祥枝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唐悦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王红丹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16—袁宝玲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徐娟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席玉皇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姜亚斌翻译学院英语(翻译)6.日语双专业(34人)谭世文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孙天觉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潘姗姗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卢慧中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王蕾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尹志喜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王香春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张可欣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张赛嘉翻译学院英语(翻译)任雪怡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谢伟涛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梁威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廖孟尹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胡洋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殷棋琪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段荛翻译学院英语(翻译)—17—徐璐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林小凤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陈君洁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曾小津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杨捷琪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何珂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黄少静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黄家俊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段乐娟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黎淑贤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邓婉芳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薛淑颖翻译学院英语(商外)王言言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高小娟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刘羽佳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郭莘莘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谢艳蓉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鲁一硕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7.西班牙语双专业(23人)吴梦醒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简嘉卉翻译学院英语(翻译)—18—马菁雪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利慧莹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马上翻译学院英语(翻译)张颖娴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王舒笛翻译学院英语(翻译)熊雪梅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曾洁梅翻译学院英语(翻译)邓飞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单燕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张可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蔡文斯翻译学院英语(商外)俞阳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林姝婷翻译学院英语(商外)蒋洁雯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江子超翻译学院英语(商外)张舜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马敏怡翻译学院英语(商外)钟静翻译学院英语(商外)林伟芝翻译学院英语(商外)王瑞琪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何婷婷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19—十、管理学院1.会计学专业双学位(50人)杨柳国际商学院经济学魏泽鑫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贺军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谭自然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黄学佳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孙晴翻译学院英语詹程浩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林江顺哲学系逻辑学黄俊炳工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周艳利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逸仙班(理)余锦源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邱家俊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郑成龙历史系历史学邱芳勇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王曦软件学院软件)唐征球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沈哲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逸仙班(理)方舟翻译学院英语(翻译)赖嘉德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20—金坤明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伊彩文地球科学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林剑威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刘昊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纪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王宇开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杨振工学院理论与应用力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彭雾星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学)刘佳虹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廖诗琪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何少锋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工程张国庆岭南学院财政学黄嘉敏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林雁荣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莫成麟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物理学曹雪娇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张嘉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陈岚翻译学院英语(翻译)江杉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冼洁翻译学院英语郭静贤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21—曹建秀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林哲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潘叙序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陈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楼云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韩剑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逸仙班(理)王身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李恒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梁志超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吉泓伊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市场营销专业双学位(36人)苑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谭轩定翻译学院英语(商务英语)周玫君翻译学院英语郭宇昕哲学系逻辑学陈永佳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赵小光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管理甘嘉良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材料物理范家翔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李卓翻译学院英语(翻译)—2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陈键波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管理杨茵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微电子学刘灵蛟工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郇冰洁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陈崇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管理樊盺冉翻译学院英语霍曜臻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张睿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杨霖物理科学工程与技术学院材料物理麦俊铭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王文政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赵必进翻译学院英语陈锦绫生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赵玮外国语学院法语唐莹莹外国语学院法语马思乐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张升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何李芮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统计学王睿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方志亮人文科学学院人类学—23—杨冰洁地球科学系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关咏熙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郑炎峰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学)孙文明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汤子睿人文科学学院历史学李欣颖翻译学院英语(商务外语)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何朕鑫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程)十一、创业学院1.工商管理专业①双专业(20人)邹圳婷岭南学院经济学邓海标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学张荣涛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邝伟鹏生命科学院生态学吴君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陈君亮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黄雨舟传播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陆佩恩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杜柯静管理学院旅游管理—24—赖沛骏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黄钲淇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通信工程夏辉软件学院软件工程(通信软件)陈满谊管理学院旅游管理李晟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郑会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任易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李瑶旅游学院旅游管理黄逸群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杨娅婷旅游学院旅游管理刑运良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学②双学位(18人)赵庄辉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微电子学朱群彪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王芝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应用化学黄文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黄龙超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谢昱翻译学院英语(对外汉语)董少灵翻译学院英语(商务外语)阮慧清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韩钰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理科学—25—章少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马永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王愚传播与设计学院新闻学袁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工作谭泽鑫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刘可璇资讯管理系档案学汪鹏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陈润生资讯管理系档案学李仲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十二、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1.化学专业双专业(1人)李雪婵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与应用—26—。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
工学院能源及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髙、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能源及动力工程专业髙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大型液化天然气站、空分及低温设备公司、制冷及空调设备公司、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市政企业及管理部门、燃气利用技术公司、热能动力公司、节能技术公司、能源利用及节能行业及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计划、规划、开发、管理及设计工作。
也可在髙等学校、科研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髙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及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技术、天然气利用技术、制冷及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髙的综合素质。
三、授予学位及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门左右。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及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流体机械及管网、热质交换设备。
中山大学教学计划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材。
毕业生能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辟和管理工作,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4. 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辟能力。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所占比例23%学分数37备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学分析、几何与代数、计算机组成原理、常微分方程、概率统计、数值分析、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几何与代数课程名称/英文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含计算机基础)Programming Languages(Contain Foundation of Computer) 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 几何与代数Geometry and Algebra 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 数值分析(I)Numerical Analysis 数据结构与算法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s 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开课学期/周学时1/5,2/31/6,2/5,3/51/6,2/52/33/33/33/4 课程负责人冯伟讲师尹小玲副教授胡国权副教授何伟弘讲师邹青松副教授冯国灿教授张永东讲师王其如教授总学分 6+215103334 总学时 12426417454545472 专业必修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20 13% 专业必修课 61 39%专业选修课 37 25%学生须在带*课程中 至少选修 22 学分毕业总学分 155 学分 课内总学时2768 学时课程类别专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数据库原理与应用Database System总学分4总学时72开课学期/周学时6/4+1课程负责人卞静副教授概率统计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偏微分方程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毕业论文Thesis*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sExperimentation*微分方程数值解法Numerical Solution of DifferentialEquations*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实验Operating SystemExperimentation*普通物理General Physics*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网络实验Computer NetworkExperimentation*实变函数论Function of Real Variables郭先平教授姚正安教授本院教师杨朝霞讲师张永东讲师杨宏奇副教授张永东讲师张永东讲师理工学院吴红副教授张鹏高工颜立新教授4/45/38/2/33/24/4+14/34/25/45/35/24/47254543672543672543672课专业选修课4 3 8 3 2 4 3 2 4 3 2 4业选修课*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生产实践与社会调查Productivity Practice and SocialSurvey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ssembly Languages数理统计 IStatistics1信息论基础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heory矩阵分析信号与系统Signal and System泛函分析Functional Analysis数值分析(Ⅱ)Numerical Analysis(Ⅱ)运筹学Operation Research学年论文Annual Thesis数字图象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局域网组网工程Local Area NetworkEngineering模式识别基础Pattern Recognition复变函数Functions of Complex Variable332343333343333454543 周547254545454547254545454726/36/36/3 周4/34/45/35/35/36/36/36/46/36/37/37/37/4杨朝霞讲师李小福副教授张鹏高工王向阳副教授杨力华教授胡国权副教授杨力华教授杨力华教授邹青松教授王泽辉副教授本系教师关履泰教授吴红副教授杨力华教授刘立新副教授课程名称/英文名称信息安全技术Information Safety Technique 科学计算新技术选讲Topics of Modern Technique in Scientific Computation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经济数学模型与应用Mathematical Model 最优化方法Methods of Optimization 数据库实用技术DBMS Application Technique 付里叶分析与小波Fourier Analysis and Wavelet 计算几何Computational Geometry 投资组合分析Portfolio Management 计算机视觉开课学期/周学时7/37/27/47/38/48/38/38/38/38/4 课程负责人王泽辉副教授李小福副教授贾保国副教授杨宏奇副教授卞静副教授许跃生教授关履泰教授何远江教授冯国灿教授总学时 5436<,o:p >7254725454543040 总学分 3243433334 专业选 修课课程类别附表二:课程名称/英文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rogramming Languages 数值分析Numerical Analysis课程负责人冯伟讲师邹青松副教授开课学期/周学时4/44/4总学分44总学时7272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计算机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数据库原理与应用Principles of Data BaseSystems数据结构与算法Data Structure andAlgorithm信息论基础Foundation ofInformation Theory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s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毕业论文Thesis概率统计Probability andStatistics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Programming LanguagesExperimentation离散数学Discrete Mathematics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Data Structure andAlgorithms344343338323254727254725454548 周543654364/35/45/45/36/46/37/37/38/8 周4/34/25/35/2卞静副教授卞静副教授张永东讲师杨力华教授张永东讲师吴红副教授杨朝霞讲师李小福副教授本系教师贾保国副教授冯伟讲师何伟弘讲师张永东讲师课Experimentation操作系统实验Operating System 2 36 6/2 张永东讲师Experimentation计算机网络实验Computer NetworkExperimentation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Assembly Languages233654 6/26/3张鹏高工张鹏高工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模式识别基础Pattern Recognition 局域网组网工程Local Area NetworkEngineering 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 Processing 信息新技术选讲Information of Modern Computer Technique 数字图象处理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 信息安全技术Information Safety Technique经济数学模型与应用Mathematical Model课程负责人关履泰教授吴红副教授陈仲英教授杨力华教授杨力华教授杨力华教授王泽辉副教授吴红副教授贾保国副教授开课学期/周学时7/37/37/37/37/27/38/38/38/3 总学分333323333 总学时545454543654545454 选修课课程类别说明:(1)表中所列必修课及选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学年度中山大学开设辅修、双学位一览表
1
2
3
4
备注:
1.各专业的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计划请参考教务部旧版网站“教学研究”栏目下的“专业培养方案”(链接,需使用netID登录查看),如有变动,以院系公布的为准。
2.主辅修专业所修相同课程,其学分不再重复计入辅修专业学分。
5
报名时间及注意事项:
1.11月1日-11月8日,申请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填写辅修、双学位申请表一式两份交本学院、系办公室。
申请表格下载地址:(辅修),(双学位)。
申请条件:按门类招生的专业,学生在申请修读辅修之前尚未进行专业分流的,均不能选择本门类专业下的某一专业作为辅修;第一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辅修专业;第一、第二学年所修读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平均学分绩点数达到及以上者,可申请修读双学位。
2.学校将在12月公布2017学年辅修、双学位学生名单。
经批准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原则上从2017学年春季学期(即2018年上半年)开始上课。
3.修读辅修、双学位的学生,须按规定缴费。
根据我校2017年第15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自2016级起,学生修读辅修、双学位课程执行调整后的学分学费标准,均为160元/学分(党办通〔2017〕215号);2016级之前的学生仍执行原收费标准,即,文科类115元/学分,理科类130元/学分,医科类115元/学分,艺术类250元/学分(中大财务〔2007〕10号)。
4.由于我校是多校区(园)办学,请同学们充分考虑跨校区(园)修读课程在交通、安全、住宿等方面的因素,慎重选择修读各校区(园)开设的辅修、双学位课程。
中山大学教务部
6
2017年11月1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