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2014年单元测试卷(安徽省宣城市孙埠中学)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2014年单元测试卷(安徽省宣城市孙埠中学)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2014年单元测试卷(安徽省宣城市孙埠中学)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2014年单元测试卷(安

徽省宣城市孙埠中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3?福州)如图,OA⊥OB,若∠1=40°,则∠2的度数是()

A.20°B.40°C.50°D.60°

2.(3分)(2013?南京)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B. C.

D.

3.(3分)(2013?武汉)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A.21个交点B.18个交点C.15个交点D.10个交点

4.(3分)(2013?重庆)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于()

A.125°B.105°C.115°D.95°

5.(3分)(2015秋?沧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6.(3分)(2015秋?滕州市期末)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1=∠3 B.∠1=180°﹣∠3 C.∠1=90°+∠3 D.以上都不对

7.(3分)(2015秋?临清市期末)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A.0.5cm B.1cm C.1.5cm D.2cm

8.(3分)(2005?襄阳)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

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3分)(2010秋?呼伦贝尔校级期末)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

A.AD﹣CD=AB+BC B.AC﹣BC=AD﹣BD C.AC﹣BC=AC+BD D.AD﹣AC=BD﹣BC 10.(3分)(2010秋?盐亭县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0°的角是补角B.110°和90°的角互为补角

C.120°和60°的角互为补角D.10°、20°、60°的角互为余角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2013?长沙)已知∠A=67°,则∠A的余角等于度.

12.(3分)如图,∠AOC=∠BOD=78°,∠BOC=35°,则

∠AOD=°.

13.(3分)有下列语句

①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②线段AB是点A与点B的距离

③取直线AB的中点

④反向延长线段AB,得到射线BA

其中正确的是.

14.(3分)(2014秋?德惠市期末)要在墙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用两个钉子,这是因为:.

15.(3分)(2014秋?海曙区期末)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

16.(3分)已知直线上有A,B,C三点,其中AB=5cm,BC=2cm,则AC=.17.(3分)计算:180°﹣23°13′6″=.

18.(3分)(2014秋?汇川区校级期末)若线段AB=a,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M,N 分别是AC和CB的中点,则MN=.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2015秋?博白县期末)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

20.(8分)(2015秋?通许县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D=6cm,线段AC=BD=4cm,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求EF.

21.(8分)如图,已知A、B、C三点.

(1)画直线AC;

(2)画射线BC;

(3)找出线段AB的中点D,连结CD;

(4)画出∠ABC的平分线BE与AC相交于E,BE与CD相交于点F.

22.(8分)如图,∠AOD=∠BOC=90°,∠COD=42°,求∠AOC、∠AOB的度数.

23.(8分)(2008秋?惠山区期中)火车往返于A、B两个城市,中途经过4个站点(共6个站点),不同的车站来往需要不同的车票.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2)如果共有n(n≥3)个站点,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24.(8分)(2013秋?昆明校级期末)如图,数一数以O为顶点且小于180°的角一共有多少个?你能得到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吗?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2014年单元测试卷(安徽省宣城市孙埠中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3分)(2013?福州)如图,OA⊥OB,若∠1=40°,则∠2的度数是()

A.20°B.40°C.50°D.60°

【分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即可求解.

【解答】解:∵OA⊥OB,∠1=40°,

∴∠2=90°﹣∠1=90°﹣40°=5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余两角之和等于9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分)(2013?南京)如图,一个几何体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B. C.

D.

【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注意带图案的一个面不是底面.

【解答】解:选项A和C带图案的一个面是底面,不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式;

选项B能折叠成原几何体的形式;

选项D折叠后下面带三角形的面与原几何体中的位置不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解题时勿忘记正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注意做题时可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增强空间想象能力.

3.(3分)(2013?武汉)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A.21个交点B.18个交点C.15个交点D.10个交点

【分析】通过画图和观察图形得到2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3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2=3,4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2+3=6,5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2+3+4=10,…,则n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2+3+4+…+n﹣1,然后把n=6代入计算.

【解答】解:∵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

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1+2=3,

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1+2+3=6,

∴n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2+3+4+…+n﹣1,

∴当n=6时,6条直线最多的交点个数为1+2+3+4+5=1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通过从一些特殊的图形变化中发现不变的因素或按规律变化的因素,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况.

4.(3分)(2013?重庆)已知∠A=65°,则∠A的补角等于()

A.125°B.105°C.115°D.95°

【分析】根据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求解即可.

【解答】解:∵∠A=65°,

∴∠A的补角=180°﹣65°=11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补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补两角之和为180°是关键.

5.(3分)(2015秋?沧州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棱柱;③教科书的表面是长方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分析】教科书是有一定厚度的实物体,因此不是什么平面形,只能说它的表面是什么形状,当作命题判定即可.

【解答】解:∵教科书是一个空间实物体,是长方体

∴不能说它是一个长方形,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它是棱柱.

教科书的表面是一个长方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物图的认识,做题时要仔细认真.

6.(3分)(2015秋?滕州市期末)如果∠1与∠2互补,∠2与∠3互余,则∠1与∠3的关系是()

A.∠1=∠3 B.∠1=180°﹣∠3 C.∠1=90°+∠3 D.以上都不对

【分析】根据∠1与∠2互补,∠2与∠3互余,先把∠1、∠3都用∠2来表示,再进行运算.【解答】解:∵∠1+∠2=180°

∴∠1=180°﹣∠2

又∵∠2+∠3=90°

∴∠3=90°﹣∠2

∴∠1﹣∠3=90°,即∠1=90°+∠3.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记住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度.

7.(3分)(2015秋?临清市期末)在直线l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5cm,BC=3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那么线段OB的长度是()

A.0.5cm B.1cm C.1.5cm D.2cm

【分析】作图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AB+BC=AC,又因为O是线段AC的中点,则OB=AB﹣AO,故OB可求.

【解答】解:根据上图所示OB=5cm﹣OA,

∵OA=(AB+BC)÷2=4cm,

∴OB=1cm.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明确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所以能画图的一定要画图这样才直观形象,便于思维.

8.(3分)(2005?襄阳)下列四个生活、生产现象:

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

②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

③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

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

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由题意,认真分析题干,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解答】解:①②现象可以用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来解释;

③④现象可以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9.(3分)(2010秋?呼伦贝尔校级期末)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

A.AD﹣CD=AB+BC B.AC﹣BC=AD﹣BD C.AC﹣BC=AC+BD D.AD﹣AC=BD﹣BC 【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依次进行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解:A、AD﹣CD=AB+BC,正确,

B、AC﹣BC=AD﹣BD,正确;

C、AC﹣BC=AB,而AC+BD≠AB,故本选项错误;

D、AD﹣AC=BD﹣B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10.(3分)(2010秋?盐亭县期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80°的角是补角B.110°和90°的角互为补角

C.120°和60°的角互为补角D.10°、20°、60°的角互为余角

【分析】根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逐个选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A、180°的角是补角,故本选项错误,

B、110°和70°的角互为补角,故本选项错误,

C、120°和60°的角互为补角,故本选项正确,

D、两个角的和为90°的角互为余角,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余角的和等于90°,补角的和等于180°的性质,比较简单.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3分)(2013?长沙)已知∠A=67°,则∠A的余角等于23度.

【分析】根据互余两角之和为90°即可求解.

【解答】解:∵∠A=67°,

∴∠A的余角=90°﹣67°=23°.

故答案为:23.

【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互余两角之和为90°是解题关键.

12.(3分)如图,∠AOC=∠BOD=78°,∠BOC=35°,则∠AOD=

121°.

【分析】根据∠AOC=∠BOD=78°,∠BOC=35°,先求出∠AOB=∠AOC﹣∠BOC,再求∠AOD即可.

【解答】解:根据∠AOC=∠BOD=78°,∠BOC=35°,

∴∠AOB=∠AOC﹣∠BOC=78°﹣35°=43°,

故∠AOD=∠AOB+∠BOD=43°+78°=121°.

故答案为:121°.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

13.(3分)有下列语句

①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②线段AB是点A与点B的距离

③取直线AB的中点

④反向延长线段AB,得到射线BA

其中正确的是④.

【分析】根据线段性质,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直线,线段的延长线等知识点判断即可.【解答】解:∵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①错误;

∵线段AB的长是点A与点B的距离,∴②错误;

∵直线没有长度,∴说取直线AB的中点错误,∴③错误;

∵反向延长线段AB,得到射线BA正确,∴④正确;

故答案为:④.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线段性质,两点之间的距离定义,直线,线段的延长线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14.(3分)(2014秋?德惠市期末)要在墙上钉一根木条,至少要用两个钉子,这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分析】运用直线的性质直接解答即可,注意对已知条件的把握.

【解答】解:由直线的性质知: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两个钉子,这是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故答案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性质,掌握好几何的基本定理,并会利用基本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15.(3分)(2014秋?海曙区期末)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的度数是45°.

【分析】做此类题可首先设未知数,然后列出等式解答即可.这个角的补角则为180°﹣x,余角为90°﹣x.

【解答】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

即180°﹣x=3(90°﹣x)

则x=45°.

【点评】此类题属基础题,关键是明确余角和补角的定义,列出等量关系式解答即可.

16.(3分)已知直线上有A,B,C三点,其中AB=5cm,BC=2cm,则AC=3cm或7cm.【分析】分类讨论:当点C当点C在线段AB上,AC=AB﹣BC;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C=AB+BC,然后把AB=5cm,BC=2cm分别代入计算即可.

【解答】解:当点C当点C在线段AB上,AC=AB﹣BC=5cm﹣2cm=3cm;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AC=AB+BC=5cm+2cm=7cm,

所以AC的长为3cm或7cm.

故答案为3cm或7cm.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17.(3分)计算:180°﹣23°13′6″=156°46′54″.

【分析】根据单位间的关系,可得把1度化成分,把1分化成秒,再根据减法,可得答案.【解答】原式=179°59′60″﹣23°13′6″=156°46′54″,

故答案为:156°46′54″.

【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进率.

18.(3分)(2014秋?汇川区校级期末)若线段AB=a,C是线段AB上的任意一点,M,N 分别是AC和CB的中点,则MN=.

【分析】理解线段的中点及概念,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M,N分别是AC和CB的中点,故有MN=MC+NC=(AC+BC)

=.

答案.

【点评】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其次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得到关系式,解或者化简即可得出答案.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2015秋?博白县期末)将下列几何体与它的名称连接起来.

【分析】根据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直接连线即可.注意正确区分各个几何体的特征.

【解答】解:如图所示:

【点评】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常见立体图形的特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此题属于简单题型.

20.(8分)(2015秋?通许县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D=6cm,线段AC=BD=4cm,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求EF.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BC=AC+BD﹣AB,又因为E、F分别是线段AB、CD的中点,

故EF=BC+(AB+CD)可求.

【解答】解:∵AD=6cm,AC=BD=4cm,

∴BC=AC+BD﹣AD=2cm;

∴EF=BC+(AB+CD)=2+×4=4cm.

【点评】在一条直线或线段上的线段的加减运算和倍数运算,首先明确线段间的相互关系,最好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再根据题意进行计算.

21.(8分)如图,已知A、B、C三点.

(1)画直线AC;

(2)画射线BC;

(3)找出线段AB的中点D,连结CD;

(4)画出∠ABC的平分线BE与AC相交于E,BE与CD相交于点F.

【分析】(1)根据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长的画出直线AC即可;

(2)根据射线是向一方无限延长的画出射线即可;

(3)找出AB的中点,画出线段CD即可;

(4)画出∠ABC的平分线BE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复杂作图,关键是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

22.(8分)如图,∠AOD=∠BOC=90°,∠COD=42°,求∠AOC、∠AOB的度数.

【分析】(1)根据∠AOC=∠AOD+∠COD,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2)根据∠AOD、∠COD、∠BOC、∠AOB四个角的度数等于圆周角的度数360°解答.【解答】解:如图,(1)∵∠AOD=90°,∠COD=42°,

∴∠AOC=∠AOD+∠COD=90°+42°=132°;

(2)∵∠AOD+∠COD+∠BOC+∠AOB=360°,

∴∠AOB=360°﹣∠AOD﹣∠COD﹣∠BOC,

=360°﹣90°﹣42°﹣90°,

=138°.

故答案为132°、138°.

【点评】本题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和圆周角等于360°求解,是基础题,关键在于读懂图象.

23.(8分)(2008秋?惠山区期中)火车往返于A、B两个城市,中途经过4个站点(共6个站点),不同的车站来往需要不同的车票.

(1)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2)如果共有n(n≥3)个站点,则需要多少种不同的车票?

【分析】两站之间的往返车票各一种,即两种,n个车站每两站之间有两种,则n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n(n﹣1)种,n=6时,即6个车站,代入上式即可求得票的种数.

【解答】解:(1)两站之间的往返车票各一种,即两种,则6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6×5=30种;

(2)n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n(n﹣1)种.

【点评】在线段的计数时,应注重分类讨论的方法计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24.(8分)(2013秋?昆明校级期末)如图,数一数以O为顶点且小于180°的角一共有多少个?你能得到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吗?

【分析】先根据题意算出以O为顶点且小于180°的角一共有7+6+5+4+3+2+1=28个,然后

根据第一问的解法得出一般方法为:(n﹣1)+(n﹣2)+…+2+1=.

【解答】解:7+6+5+4+3+2+1==28,

一般地如果MOG小于180,且图中一共有几条射线,

则一共有:(n﹣1)+(n﹣2)+…+2+1=.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图找出符合条件的角,从而推出解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caicl;HLing;dddccc;HJJ;马兴田;leikun;wdxwwzy;lbz;冯延鹏;mrlin;zjx111;sd2011;csiya;gsls;2300680618;feng;自由人;py168;星期八;zzz;郝老师;bjf(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6月25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