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3e6583cf19e8b8f67d1cb902.png)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参考资料:1.植物我们是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光能。
我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动物呢!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生态系统。
没有我恐怕就没有各位了……你瞧,我是光荣而伟大的生产者。
我最重要。
2.虫我们是动物,不能象植物一样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我要吃草(指着植物)。
也就是说我们都要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我吃草也不是光为了自己,我有时也是会自我牺牲,来养活小鸟们的,没有我,鸟大哥恐怕你们要饿肚子了…….所以我最重要。
3.鸟我喔,吃你(指着虫子),这样,物质和能量就进入了我们的体内,所以,我才如此强壮!(对小草的影响)如果没有我,你怕没有好日子过吧,害虫会把比吃光的。
所以我才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
4.细菌真菌“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个无人看见的细菌……”“我,和我的兄弟真菌,虽然我们大都很小,有时也搞点破坏——苹果呀、梨呀若腐烂了,是我们兴风作浪的结果,可是,你知道吗?如果没有了我们,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神秘地)遗体遍地都是,垃圾堆积成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正是有了我们的分解,有机物变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给植物重新利用。
可千万不能小瞧我们这些分解者呀!所以我才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别看我们微不足道,但我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能把你们的尸体分解,供植物重新利用,如果没有我们,世界会是怎样的?(摇头叹息)你们的尸体,将会堆积如山,你们还有生存空间吗?5.无机环境(阳光、空气、水)尽管你们的作用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我们,你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吗?植物能够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和养料吗?如果有一天我太阳消失了,你没想像过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吗?世界一片漆黑,生物一个一个慢慢地死去,多可怕呀?所以,只有在我们的怀抱中,动物、植物和细菌才能共同生活。
由此,我们的作用是最重要的。
6.评判我们是一家人,缺了谁都不行,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互相团结,彼此爱护。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9648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6.png)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泉水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的美丽和重要性。
2.提问:“你们知道泉水生态系统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泉水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讨论问题:泉水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如何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3.小组汇报: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强调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五、案例亮点
1.真实情境的引入:通过引入济南泉水生态系统的真实案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学习: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的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让他们通过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来加深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如玩具、图片和纸张,来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模型,并描述和解释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作用。
最后,我会进行课堂总结和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考,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生态系统的知识。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济南版)
![【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aaf241ba0d4a7302763afe.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植物”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生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节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是对前面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符合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知识接触较多。
特别学生通过课前制作生态瓶、准备自然风光图片有利于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教学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表交流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本节课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课件不断设疑,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探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理解、归纳教材,通过图片等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察风景图片,记录观察结果,表达交流。
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提问】这样的风景,同学们都不陌生。
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一只水鸟要正常的生活,和它们的生活直接有关的因素有哪一些呢?3、【总结】和一只水鸟生活有关的这些生物和教学环节及时教师活动间安排学生活动[来源学科网ZXXK]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8分钟)生态系统的概念:[来源学。
科。
网Z。
X。
X。
K]欣赏风景图片,思考并回答和水鸟生活有关的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水草、通过欣赏风景图,思考得出任何一个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生物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新课标】济南版生物八下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5e7f6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5.png)
3.生态系统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生态系统案例进行分析,如森林、湿地、海洋生态系统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生态系统相关的主题进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使用图表、示意图等工具来辅助理解和表达生态系统的复杂关系,同时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增强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他们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8b0c24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72.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模型等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态系统相关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成PPT或手抄报,以便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和展示。
5.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观察家附近的生态系统,记录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共同探讨生态保护的方法,并撰写一份观察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
2.作业中要求体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3.提交作业时,要求书写工整、清晰,确保作业的可读性。
作业评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评价作业时,关注学生在作业中展现的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针对学生的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图表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生态系统的工作原理。
-设计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策略: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功能与作用,以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5653e15a8102d277a22f07.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本中的“观察”、“讨论”、“课外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
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2)能链接食物链和食物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
教学设计思路
↓ ↓ 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一个课前指导学生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课堂导入,并提出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指导学习小组制作生态瓶,课堂上学生代表上台讲述生态瓶的制作过程
合作探究
小组内讨论分析生态瓶的成分,讨论总结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构建模型
根据食物网的概念,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摆出一条食物链
合作探究
小组内讨论总结出食物链的写法,并完成学案中的探究二
↓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3e35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1.png)
3.总结泉水生态系统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图片,如森林、草原、湿地等,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责任。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因此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中的“62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节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为特级教师,以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环保意识。
在课程导入环节,我以我国著名的济南泉水为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泉水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兴趣。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图片,如森林、草原、湿地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生态系统是如何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哪些影响?”等。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生态系统的组成-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88012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9a.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分类介绍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济南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
2. 教学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基础知识;•学生要掌握Markdown文本格式;•学生要熟练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进行生态系统组成的讲解。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1.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
1.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生物群落和生境的关系;•生态位和生态平衡。
1.3 济南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济南地区的生态系统基本情况;•济南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
2. 教学方法•讲解和演示;•讨论和互动;•实地考察。
三、教学过程及评价1. 教学过程1.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1.概念介绍——教师给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2.组成介绍——教师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1.2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1.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教师介绍生态系统中太阳能、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2.生物群落和生境的关系——教师介绍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生境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3.生态位和生态平衡——教师介绍生态位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它们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的重要作用。
1.3 济南地区的典型生态系统1.地区生态系统基本情况介绍——教师介绍济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周边的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现场进行考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2. 教学评价•课堂练习:考察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概念的掌握程度;•实地考察报告:通过学生对实地考察的记录和总结来评价他们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课堂互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评价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2cd77ca8114431b90dd882.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目标导学】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景色,比如一望无际的海洋,郁郁葱葱的树林,一个繁华的城市,甚至一个生机勃勃的池塘,在这里,我们都可以给它们一个共同的名字。
【课内探究】探究任务一、生态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1、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一条鲤鱼,同学们分析一下,影响这个小鱼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分别有哪些?2、请思考生态系统的概念:像一个校园,一个池塘这样,在内,与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请在以下属于生态系统的括号内“√”A、我们学校的一片小树林()B、一个冬暖式蔬菜大棚()C、校园里的花花草草()D、村头池塘里所有的鱼虾等动物()E、美丽的弥河公园()F、寿光这个繁华的城市()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及其。
探究任务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合作学习1、阅读课本内容,回答:生态系统的成分包含和:其中,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方式的不同,我们把生物成分又分为、和。
非生物成分有。
2、合作学习根据大屏幕的提示,说出生态系统各个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进一步探究: 根据我们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完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网:【学以致用】:市场上经常见到作为家庭摆设的玻璃生态瓶,瓶体密封,里面灌水,上端留有一部分气体,底部有泥沙,水中生活着绿色水藻和几条小鱼。
请根据这个生态瓶的情况,分析以下问题:(1)这个生态瓶应放在的地方,这样可以使水藻能够进行;(2)绿藻为小鱼提供和,小鱼为绿藻提供,所以两者都能生存;(3)要使绿藻和小鱼能长期生存,生态瓶中还必须有,它能分解,为绿藻提供所需物质。
(4)此生态瓶中,除以上生物成分以外外,还应包括。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631d029b6648d7c0c7461c.png)
课题:第二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方面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很难把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放在一起进行思考和研究,更没有考虑到这些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可以在心中明确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班级为八年级,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
所以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理念]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角色转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
2.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图片资料信息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和合作探究活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制作生态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概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各自的作用。
2、难点: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相互联系。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概念非生物成分。
八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d140787fd5360cba1adb7f.png)
课题:6-1-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能力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优美的录象)同学们。
再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来放松一下。
看了刚才的录象,假如你现在正置身于这些优美的环境中,这时你会看到什么呢?你会听到什么呢?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通过课题的导入,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很多的生物,生物和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认识到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
2、授课:(1)生态系统的概念通过导入新课,我们可以知道生物和环境是个统一的整体。
像这样,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大家能举一些生态系统的例子吗?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那么一堆鱼、一瓶矿泉水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呢?生:不是师:怎样才能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呢?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知道生态系统必须是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师:生态系统与地域大小有关系吗?生:没有。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
使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水滴也可以是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成分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这时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同学们分组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新)济南版生物八下《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公开课(教案) (10)
![(新)济南版生物八下《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公开课(教案) (10)](https://img.taocdn.com/s3/m/fc77362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8.png)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目标引领】1、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2、能力目标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系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学习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预习学案【自学探究】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_____________等,它们为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②生物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产者:a生物类群:主要指_____________。
b作用:利用光能,通过_____________,将_____________转变成_____________,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为自身提供_____________,为其它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来源。
c地位:生态系统中最____________最______________的组成成分。
消费者:a生物类群:各种_________。
b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a生物类群:______、_______等营______生活的微生物。
b作用:将______分解成简单的______,促进______。
【激趣引入】观看各种图片,并分析它们是否是生态系统。
【合作解疑】一、生态系统的概念1、列举5个生态系统的实例2、说出生态系统的判断要点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观看池塘生态系统并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这些组成成分可分为几大类?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各自有哪些作用?根据它们的作用分析:生产者=绿色植物吗?消费者=动物吗?分解者=微生物吗?3、为什么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成分?4、为什么说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精讲点拨】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5e719f102de2bd960588db.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及作用。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及作用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初二生物下册济南版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2.注意把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知识准备通读教材,完成预习自测。
教材助读1.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无机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个生态系统必须由无机环境和生物体有机结合,缺一不可)2.生态系统组成:①无机环境(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②生物因素:绿色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
预习自测: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和环境是一个___________的整体2.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有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
4.非生物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它们为生物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因为它能利用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制成____________,并将__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储存在_________________中。
《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7)
![《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济南版 (7)](https://img.taocdn.com/s3/m/4b4a49a4cf84b9d529ea7a47.png)
生态系统的组成【设计依据与构思】本节课是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一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主要内容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和生物富集及影响。
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搭建“平台”,通过相关图片、视频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生态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了解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生物和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1)能根据图片、视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及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3)会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搭建进行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平台”。
学生准备:调查校园生态环境,收集资料。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预习(该环节是按照上节课的作业要求学生课下完成)在这一环节上,我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注出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记录有疑问之处,然后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尽量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疑点,这些都是下面课堂上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的内容。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62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f86c7a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d.png)
7.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程开始时,我将以一段关于生态系统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美丽和复杂性产生直观感受。视频中,将展示森林、湖泊、草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其中的生物多样性。视频结束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平衡的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案例分析**:
-选择一个当地的生态系统案例,分析其生物群落、食物链和人类活动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
-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例背景、生态系统组成分析、问题阐述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3. **思维导图**:
-制作一个关于生态系统组成的思维导图,将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2.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形成及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其形成过程和作用机理。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是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设计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究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构建,从而深入理解其作用。
3.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联系现实生活的一个难点,学生需要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二)讲授新知
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首先,我将明确生态系统的定义,即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一个统一整体。然后,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态位等概念,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对“生物圈中的植物” “生物圈中的动物”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生
物圈中的人”等章节的学习,初步了解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本节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拓展到宏观的生态系统,是对前面生物学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符合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知识接触较多。
特别学生通过课前制作生态瓶、准备自然风光图片有利于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教学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表交流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本节课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等,进行启发式教学,利用课件不断设
疑,引导学生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探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实例理解、归纳教材,通过图
片等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通过资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问题
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2、指导学生观察风景图片,记录观察结果,表达交流。
指导学生通过表演,认识生态系统的
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提问】这样的风景,同学们都不陌生。
不知同学们
想过没有:一只水鸟要正常的生活,和它们的生活直接有
关的因素有哪一些呢?
3、【总结】和一只水鸟生活有关的这些生物和
教学环
节及时教师活动
间安排
学生活动[来源学科网
ZXXK] 设计意图
一、导
入新课
(8分
钟)
生态系
统的概
念:
[来源学。
科。
网Z。
X。
X。
K]
欣赏风景图片,思考
并回答和水鸟生活有
关的因素有:阳光、
空气、水、土壤、温
度;水草、
通过欣赏风景
图,思考得出任
何一个生物的生
存都不是孤立
的,生物和它们
赖以生存的环境
是一个统一的整
体。
1、【展示】几幅风景图片
非生物因素,统称为环境。
任何一个生物离不开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4、【反馈练习】下列哪些是生态系统()(1)我们校园中的所有生物
(2)—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
(3)一个长满杂草、木耳,聚集着蚂蚁、老鼠的阴湿山洼
(4)取自池塘中的一滴水
(5)微山湖
5、【列举】引导学生列举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6、【特别提出】①家里有水草、有鱼的鱼缸;
②生物圈是否属于生态系统?
7、【过渡并板书】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小鱼、小虾、老鹰
等。
用校园、微山
湖等学生身边
的例子增加学
生的感性认
思考回答:判断是识。
从而有利
否是生态系统,在于举出其他生
一定的地域内,必态系统的例
须具备两个部分:子。
起到举一
一部分是生物成反三的作用。
分,一部分是无机
环境。
判断出(3)、
(4 )、(5)是生
态
系统。
一个养鱼缸是
列举熟悉的生态系“小的”代表,统:一片森林、一生物圈是“大
块草地、一条河、的”代表。
便
一个湖泊、一块农于学生更好地
田等。
理解生态系统
的概念。
2、生物成分:绿色植物、各种动物
(2)生物成分:
①生产者
②消费者
③分解者2、【展示并提问】展示几幅图片,提问哪些成分在图片中未被标出?
3、【讨论】
(1)这些各个组成成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教材讨论回答非生物成分、绿
(3)各成思考回答图中没有
被标出的温度、细
菌、真菌等。
过渡到共同分
析老师准备的
图片。
这样从个
例到通性,
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
有利于
学生对知识理
解和掌握。
采取自主合作探
究的方式让学生
通过观察、讨论
掌握
互制约的关系
&【活动】小品辩论赛《争功》、教师按小组分 配角色:
(旁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 机环境)
9、 【小结】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表现情况评出优胜小组。
10、 【变式训练】展示课前生物兴趣小组自制的 生态瓶,提问:
(1)生态瓶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2 )水藻和小鱼为什么能较长时间的存活?
产诃
生联
残枝败叶
有机物
看 解 井
®)
通过它们的作用得 特例分析便于 出:绿色植物被称
清理学生认识 为生产者,各种动 物被称为消费者, 腐生的细菌真菌被 称
为分解者。
上的死角。
得出结论:没有生
产者生态系统不 通过讨论让学 存在;没有分解者 生明确认识到: 动植物尸体粪便堆 最简单的生态 积如山,生态系统 系统必须具备 崩溃;没有消费者, 的生物是 物质循环速度减 生产者和分解 慢,生态系统可以 者。
没有消费 存在。
者生态系统可 以存在,只不 过物质循环的
主机环境]
消费者f 动物}
速度慢。
C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D .阳光、空气、水组成 2、 下列选项中,典型的分解者是
( ) A .草和蕨类植物 B .狮子和鹿 C .老鼠和鹿
D .细菌和蘑菇 3、 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
) A .有机物质和能量 B .水分和无机盐 C .氧气和无机盐 D .二氧化碳和能量
4、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 .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 .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 .生产者和消费者
D .生产者和分解者
5、 环节动物中的蚯蚓主要食用树叶等腐败物, 并把这些腐败物分解为无机物。
在这里,
蚯蚓扮演的角色是(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以上都不是
B 类:
右图为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能够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叫做 。
(2) 图中[]和[]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
只能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因而在生态系统中叫做。
(3) 图中④能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因而在
生态系统中叫做 ____________ ,这种生态成分主要
包括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生物。
(4)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阳光之外,还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10分
A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钟)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在教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 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的成分:
1、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产者I —
(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
』肖费者 (各种动
物) 分解者
(腐生的细菌、真菌)
九、 ♦教学反思
八、【板书设计】
学中,学生是否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无疑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本节内容并不难,把生物课堂变成快乐学习的空间,而不是乏味的、被迫的学习场所。
我本着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出发,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1)准备自然风光图片,标出图片中的生物、非生物成分。
用彩笔在画上指示线,并标注名称。
(2)
小组课前根据剧本《争功》分角色整理组织语言,进行表演。
在活动中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从而深层次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也对知识点有了透彻的理解,这种效果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2、本节课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 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