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好的故事》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课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课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8a2e773371fe910ef12df8fd.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第25课
好的故事
散文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走进课文
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段?他写了 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鲁迅先生 笔下的美好景象。
第一部分(1—2):写正月初五这个昏沉的夜。 第二部分( 3—5 ):写“我” 朦胧中看到的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 6—9 ):具体写梦中所见的现在和好的故事; 第四部分( 10—12 ):好的故事破灭,但“我”要追回她。
“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从梦中醒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句段导读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 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 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作者写的是一个梦境。梦境本来就有点乱,想
到哪儿就哪儿,天马行空,但是都围绕着水乡的特
点来写,因为在作家的潜意识里,家乡的风光是最
美的,最幽雅,最有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句段导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句段导读
水中的倒影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 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 篇的结束。
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 驱散黑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第25课
好的故事
散文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走进课文
鲁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段?他写了 哪些美好的景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鲁迅先生 笔下的美好景象。
第一部分(1—2):写正月初五这个昏沉的夜。 第二部分( 3—5 ):写“我” 朦胧中看到的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 6—9 ):具体写梦中所见的现在和好的故事; 第四部分( 10—12 ):好的故事破灭,但“我”要追回她。
“好的故事”被撕成碎片。我从梦中醒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句段导读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 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 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作者写的是一个梦境。梦境本来就有点乱,想
到哪儿就哪儿,天马行空,但是都围绕着水乡的特
点来写,因为在作家的潜意识里,家乡的风光是最
美的,最幽雅,最有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句段导读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句段导读
水中的倒影
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 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 篇的结束。
美好的事物终将代替丑恶的现实,光明一定 驱散黑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5课 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2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c6c6a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5.png)
• 按照这些理解,来揣摩课文的最后两段话,可以体会到更深的寓意。
• “我”只是偶然经历了一个梦境, • 它代表了“我”所希望的生活,但是无奈它稍纵即逝,最后“我”仍然像此
前一样身处“昏沉的夜”,一颗心堕入黑暗中。
• 结合首尾段落,思考“昏沉的夜”有什么含义?
• 昏沉的夜: • 表层含义: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 • 深层含义:象征了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1,细读第3段: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向往之情
,2,细读第4段: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有什么特点?
• 美丽,幽雅,有趣
• (概述水中美景的总体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进一步解说):
• 比喻:生动地表现了 “美的人和美的事” 这些梦境幻象繁华灿烂、 纷至沓来、错综复杂又转瞬即逝的特点。
好的故事
鲁迅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 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 《野草》一共有24篇散文诗,最早发表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 最后一篇《一觉》写于1926年4月10日,前后历经一年零七个月。 《野 草》于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作品大多写于北洋军阀黑暗势 力笼罩下的北京。
• 3,“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分别体现在哪里? • 体现在第5段:对记忆中水乡美景的描述中
• 岸上景物+水中倒影
• 描写特点: • 名词连排、动态变化、色彩组合
• 语言简练、优美 • 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水乡的各个小景,恍惚迷离
• “我”只是偶然经历了一个梦境, • 它代表了“我”所希望的生活,但是无奈它稍纵即逝,最后“我”仍然像此
前一样身处“昏沉的夜”,一颗心堕入黑暗中。
• 结合首尾段落,思考“昏沉的夜”有什么含义?
• 昏沉的夜: • 表层含义: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 • 深层含义:象征了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1,细读第3段: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向往之情
,2,细读第4段: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有什么特点?
• 美丽,幽雅,有趣
• (概述水中美景的总体特点)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进一步解说):
• 比喻:生动地表现了 “美的人和美的事” 这些梦境幻象繁华灿烂、 纷至沓来、错综复杂又转瞬即逝的特点。
好的故事
鲁迅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 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 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 《野草》一共有24篇散文诗,最早发表的《秋夜》写于1924年9月15日, 最后一篇《一觉》写于1926年4月10日,前后历经一年零七个月。 《野 草》于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作品大多写于北洋军阀黑暗势 力笼罩下的北京。
• 3,“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分别体现在哪里? • 体现在第5段:对记忆中水乡美景的描述中
• 岸上景物+水中倒影
• 描写特点: • 名词连排、动态变化、色彩组合
• 语言简练、优美 • 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水乡的各个小景,恍惚迷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0b01b8a300a6c30d229f02.png)
《野草》在艺术上的最大特征,是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诗情和哲理的结合,是《野草》艺术上的第二个特征。《野草》 艺术上的第三个特征,是语言精练、隽永而富于生命力。
《野草》这部散文实际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 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请你再读一读“阅读链接”中 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图示吧!
提示:方框内填写“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什么,括 号内填写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或者思想。
(1)花样滑冰者在冰上(优雅)地滑行。 (2)这里环境( 幽雅),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 “美丽、幽雅、有趣”分别体现在
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梦境的美 好吧! (课后第二题)
美丽
中国四大名锦 之首,因其色泽光 丽灿烂,美如天上 云霞而得名。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
近义词,表示情况发生得很突然。“骤然”多形 容变化迅速,“突然”更强调变化反差大。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 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 起立,……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首尾呼应
带领读者从现实逐渐进入梦境,又从 梦境骤然回到现实。
有趣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 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 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美丽、幽雅、有趣的融合体,共同 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 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 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shùn
《野草》这部散文实际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 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请你再读一读“阅读链接”中 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图示吧!
提示:方框内填写“梦境”和“昏沉的夜”象征什么,括 号内填写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或者思想。
(1)花样滑冰者在冰上(优雅)地滑行。 (2)这里环境( 幽雅),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 “美丽、幽雅、有趣”分别体现在
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去体会梦境的美 好吧! (课后第二题)
美丽
中国四大名锦 之首,因其色泽光 丽灿烂,美如天上 云霞而得名。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
近义词,表示情况发生得很突然。“骤然”多形 容变化迅速,“突然”更强调变化反差大。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 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 起立,……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 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首尾呼应
带领读者从现实逐渐进入梦境,又从 梦境骤然回到现实。
有趣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 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 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美丽、幽雅、有趣的融合体,共同 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 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 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shùn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演示课件
![新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3128fe90c69ec3d4bb758d.png)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笔下的“好的 故事”,这一节课我们走进鲁迅的梦境, 看看这样的故事到底好在哪里呢?
25 好的故事
互动课堂
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思考:
1.作者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昏暗的灯,昏沉的夜象征什么呢?
25 好的故事
这一段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昏暗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 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 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识字方法
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比较识字:焰—掐 雅—鸦 下故事。
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朗读11—12自然段,思考:
自由读第3-10自然段 ,理解、品味、欣赏: 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xuē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之情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 “美丽、优雅、有趣”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削 该是村女种的罢。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样写是使用了“曲笔”,更能表明当时现实社会的残酷。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对当前社会的迷惘,对 美好生活 的期许和憧憬。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
25 好的故事
主题概括
“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
25 好的故事
互动课堂
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思考:
1.作者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昏暗的灯,昏沉的夜象征什么呢?
25 好的故事
这一段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昏暗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 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 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识字方法
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合。
比较识字:焰—掐 雅—鸦 下故事。
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朗读11—12自然段,思考:
自由读第3-10自然段 ,理解、品味、欣赏: 作者把自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xuē
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之情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 “美丽、优雅、有趣”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削 该是村女种的罢。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样写是使用了“曲笔”,更能表明当时现实社会的残酷。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对当前社会的迷惘,对 美好生活 的期许和憧憬。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
25 好的故事
主题概括
“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想世界。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9ac1480722192e4536f6f8.png)
陡峭 陡然 陡立 陡坡 陡壁 陡峻 陡变 笔陡 陡增
读一读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石头 陡然
我会读
ɡē
kē zōnɡ jǐn
jiù
搁在 膝髁 错综 云锦 乌桕
suō pínɡ zǎo yànɡ cēn cī
蓑笠 萍 藻 荡漾 参 差
xuē yān
là shùn nínɡ
剥削 削弱 瘦削 削减 笔削 削平 削发 削价 删削
shùn
眼珠儿一动;一眨眼:转~。~ 间。~将结束。一~即逝。
瞬间 转瞬 瞬息 瞬时
nínɡ
1.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结 成固体:~结。~固。
2.注意力集中:~神。~视。
凝神 凝视 凝聚 凝望 凝眸 凝结 凝固 凝注 凝目 凝思 凝想 冷凝
zhòu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 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 昏沉的夜。 点明时间
环境描写。交代了“好的故事”产生的背景, 渲染一派昏暗、混沌的现实气氛。
一九二五年,一个动 荡的年代,军阀混战,社 会一片黑暗,仿佛“昏沉 的夜”,即使有油灯,石 油却已经不多,灯火便 “渐渐缩小了”,以致于 鲁迅看书看得眼睛发痛了。 他不得不“闭了眼睛”, 掩卷思索……
泼剌:拟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奔迸:表示水的动态的动词。
泼剌奔迸:描绘了大红花倒影被拉长时的声 音和动态。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错综 ( 澄碧 ( 荡漾 ( 参差 ( 凌乱
):纵横交叉。 ):清而明净。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不整齐;没有秩序。
读一读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火焰
瘦削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石头 陡然
我会读
ɡē
kē zōnɡ jǐn
jiù
搁在 膝髁 错综 云锦 乌桕
suō pínɡ zǎo yànɡ cēn cī
蓑笠 萍 藻 荡漾 参 差
xuē yān
là shùn nínɡ
剥削 削弱 瘦削 削减 笔削 削平 削发 削价 删削
shùn
眼珠儿一动;一眨眼:转~。~ 间。~将结束。一~即逝。
瞬间 转瞬 瞬息 瞬时
nínɡ
1.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结 成固体:~结。~固。
2.注意力集中:~神。~视。
凝神 凝视 凝聚 凝望 凝眸 凝结 凝固 凝注 凝目 凝思 凝想 冷凝
zhòu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 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 昏沉的夜。 点明时间
环境描写。交代了“好的故事”产生的背景, 渲染一派昏暗、混沌的现实气氛。
一九二五年,一个动 荡的年代,军阀混战,社 会一片黑暗,仿佛“昏沉 的夜”,即使有油灯,石 油却已经不多,灯火便 “渐渐缩小了”,以致于 鲁迅看书看得眼睛发痛了。 他不得不“闭了眼睛”, 掩卷思索……
泼剌:拟声词,形容鱼在水里跳跃的声音。
奔迸:表示水的动态的动词。
泼剌奔迸:描绘了大红花倒影被拉长时的声 音和动态。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错综 ( 澄碧 ( 荡漾 ( 参差 ( 凌乱
):纵横交叉。 ):清而明净。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不整齐;没有秩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课件(共2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5好的故事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20e9b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ec.png)
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以至于无穷。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5.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 (1)留意文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圈一圈。
(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 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
(2)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和 斑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大红花一全被拉长了,这 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给 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3.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
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的行驶、桨的运 动而不停地变化。)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 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 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 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 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我觉得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 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 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 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的“好的故事” 是一个梦呢?
从“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朦胧”可见鲁迅先 生慢慢睡着了,可知他描述的是他的梦。
2.欣赏“好的故事”中的景物之美。 (1)快速默读第4—8自然段,勾画出里面描写到的景 物和人物。
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5.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 (1)留意文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圈一圈。
(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 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
(2)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大红花和 斑红花……如缕缕的胭脂水”“大红花一全被拉长了,这 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这里的主色调是红色,给 人一种温暖、热烈的感觉,让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3.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
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的行驶、桨的运 动而不停地变化。)
(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 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 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
有些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好懂,或许是因为时代 特殊、寓意丰富、思想深刻,但鲁迅先生一生创作的作 品无数,有些却也是非常亲切、感人、有趣的。我觉得 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好比是一粒茴香豆,它不好嚼,因 为太硬,但用劲嚼了,便会发现真是回味无穷。今天, 我们就不妨来嚼嚼看。这堂课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一 篇散文——《好的故事》,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鲁迅先生说的“好的故事” 是一个梦呢?
从“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朦胧”可见鲁迅先 生慢慢睡着了,可知他描述的是他的梦。
2.欣赏“好的故事”中的景物之美。 (1)快速默读第4—8自然段,勾画出里面描写到的景 物和人物。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共75张PPT)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共7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470dd70242a8956bece49c.png)
有形 有声 有色
有香 千姿百态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琳琅满目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 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 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 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 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 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 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退潮时期。
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 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 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
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 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语言俏奇瑰丽, 意象玄妙奇美。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一件小事》《狂 人日记》《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 《彷徨》(共11篇):包括《伤逝》《祝福》《故事新 编》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集外集》、《且介亭 杂文》、《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 其他作品: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
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表明这个“好的故事”其实是作者在梦 中所见。
“好的故事”中有哪些景物和人物?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 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 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 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 天,云,竹,……都倒影在澄 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 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动态美 画面美
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色彩美
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有香 千姿百态
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琳琅满目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 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 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 有晕。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 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 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退缩了。
《野草》写于“五四”后期,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 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退潮时期。
作品以隐晦的象征表达了一个启蒙思想家在白色恐 怖下孤军奋战的孤寂、迷茫与疑惧,同时表达出对“糊 里糊涂生、乱七八糟死”的民众的失望与希望之情。
此作品区别于鲁迅其他作品的最大特征是隐含着深 邃的哲理性,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语言俏奇瑰丽, 意象玄妙奇美。
鲁迅的作品
小说集:《呐喊》(共14篇):包括《一件小事》《狂 人日记》《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 《彷徨》(共11篇):包括《伤逝》《祝福》《故事新 编》等。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坟》《花边文学》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集外集》、《且介亭 杂文》、《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等。 其他作品: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
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表明这个“好的故事”其实是作者在梦 中所见。
“好的故事”中有哪些景物和人物?
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 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 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 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 天,云,竹,……都倒影在澄 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 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
动态美 画面美
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色彩美
感受“好的故事”中景物的动态美。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共8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共8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c5a3602b160b4e767fcfc2.png)
课后习题
1.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有些词 语比较难懂。初读课文时,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再读课文时, 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2.“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 哪里?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3.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理解。
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浮动,倒影忽散、拉长,清澈碧 绿的河水成了缕缕的胭脂水,斑斓美丽。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 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 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 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 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 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 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 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 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 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Hale Waihona Puke zōng jǐn píng
zǎo
yàng yàn
综锦萍藻漾焰
xuē 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
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
人物
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 景物
倒影
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 水中
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
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
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河中倒影 时聚时散
削瞬凝骤掷陡
生字归类
综 锦 萍 藻 漾 焰 削 瞬 凝 骤 掷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d1593e7a5e9856a561260ee.png)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 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 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
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 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 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 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 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 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 都是如此。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
yān
là shùn nínɡ zhòu
胭脂 泼剌 瞬间 凝视 骤然
zhì dǒu
ní
投掷 陡然 虹霓
写一写
将下列生字按结构归类。
综 锦萍藻漾焰
削瞬凝骤掷陡
上下结构: 萍、藻
左右结构: 综、锦、漾、焰、削、瞬、 凝、骤、掷、陡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幽雅 ):幽静而雅致。 ( 错综 ):纵横交叉。 ( 澄碧 ):清而明净。 (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 凌乱 ):不整齐;没有秩序。
好的故事
鲁迅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美观书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准确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4.准确感知作者梦境的美丽、优雅与有趣, 体会其对于美好生活意境的追求以及对于黑暗、昏沉的现实 世界的怅惘和失望。
情境导入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 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
水中的红花有怎样的特点?
色彩鲜艳 斑斓多姿
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 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 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 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 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 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 都是如此。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修饰词。
yān
là shùn nínɡ zhòu
胭脂 泼剌 瞬间 凝视 骤然
zhì dǒu
ní
投掷 陡然 虹霓
写一写
将下列生字按结构归类。
综 锦萍藻漾焰
削瞬凝骤掷陡
上下结构: 萍、藻
左右结构: 综、锦、漾、焰、削、瞬、 凝、骤、掷、陡
词语解释 根据词语的意思,在文中找出这些词语。
( 幽雅 ):幽静而雅致。 ( 错综 ):纵横交叉。 ( 澄碧 ):清而明净。 ( 荡漾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 凌乱 ):不整齐;没有秩序。
好的故事
鲁迅
教学目标
1.学会并美观书写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准确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4.准确感知作者梦境的美丽、优雅与有趣, 体会其对于美好生活意境的追求以及对于黑暗、昏沉的现实 世界的怅惘和失望。
情境导入
《野草》各篇主要描写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下的社会状态,以及对革命力量的热烈呼唤,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国民劣根性不留情 面的批评,和对自我严格的解剖等;
水中的红花有怎样的特点?
色彩鲜艳 斑斓多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精美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818aefd4d8d15abe234ef7.png)
“泼刺奔迸”描写大红花映在水中,被水的荡漾拉长了,在水里形成了 一条红色的锦绣带子,随着水的奔迸波动发出泼刺声音的动态美。
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 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 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 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 女,狗,茅屋,云里去。
——选自冯雪峰的《论<野草>》
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 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 尝有一丝碎影”。表现了作者的怅惘和失望,也表现了作者的理想和现实的 矛盾。但作者最后还是坚信他看见了一篇好的故事(“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 好的故事”),虽然“在昏沉的夜”。在黑暗的现实中,他强烈地追求美好 的事物,把美好的事物描绘得非常“美丽,幽雅,有趣”,艳绚多姿;表面 是在描写风景,眷恋故乡的景物,实际是有所象征或寄托。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意思是即使是在昏沉的夜里,作者还是见过美的人 美的事。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眷恋, 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
小结:
“昏沉的夜”, 暗喻 旧中国 的黑暗;全文 结构紧凑,首尾 呼应 ,极其鲜明的突出了作者 所要揭露和评击的对象----旧中国的封建军阀统 治 。同时期盼着昏沉的“夜”尽快过去,太阳 能早点出来。
膝髁: 膝盖
伽蓝: 梵语僧伽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称
蒙胧: 现在写作“蒙胧”。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天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蓑笠: 参差: 奔迸:
蓑衣与箬帽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奔涌
邹蹙: 皱缩
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25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125d6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b.png)
25.好的故事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 很多处写到了梦境,而梦里写到的大 多是他故乡的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 情结比较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鲁 迅,走进他的梦中,走进他的内心世 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草”等 1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好的故事”具体指什么, 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何处。(重点) 3.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 然段的理解。(难点)
现实
梦境
现实
思考交流: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说。
l答:(1)许多美的人在活动,许多美的事在 发生,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l (2)山阴道上两岸的各种美丽景色,还有很 村野化的纯朴景物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阴 道旖旎风光图。风光绮丽,瑰丽多姿,再加上 美的人和美的事,使这个好的故事美丽、幽雅 而又有趣。
《 初学记 》 ,古代中国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等辑。共 三十卷,分二十三部。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 家作品。 《初学记》 共分二十四部,三百十三个子目。诗文 部分有多有初唐君臣的唱和诗和诏册制敕,唱和诗虽语多空 泛,也不无史料可取,诏册制数中不少是任职、封号的文书, 可以得知某人履历。从岁时、居处、器物、服馔、果木等部 的类目和内容,可以窥见其时社会生活,知悉名物品种。
瘦削
yān wù
烟雾
我会读
hūn chén
昏沉
dàng
yàng 荡 漾 浮动
fú dòng
jiě sàn
解散
shùn jiān
瞬间
cuò zōng
错综
tuì suō
退缩
níng shì
凝视
zhòu rán
在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有 很多处写到了梦境,而梦里写到的大 多是他故乡的情景,可见鲁迅的故乡 情结比较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鲁 迅,走进他的梦中,走进他的内心世 界,走进他心中那好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草”等 15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好的故事”具体指什么, 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何处。(重点) 3.结合课后“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最后两个自 然段的理解。(难点)
现实
梦境
现实
思考交流: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说。
l答:(1)许多美的人在活动,许多美的事在 发生,给人以美好的印象。 l (2)山阴道上两岸的各种美丽景色,还有很 村野化的纯朴景物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阴 道旖旎风光图。风光绮丽,瑰丽多姿,再加上 美的人和美的事,使这个好的故事美丽、幽雅 而又有趣。
《 初学记 》 ,古代中国综合性类书。唐朝徐坚等辑。共 三十卷,分二十三部。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 家作品。 《初学记》 共分二十四部,三百十三个子目。诗文 部分有多有初唐君臣的唱和诗和诏册制敕,唱和诗虽语多空 泛,也不无史料可取,诏册制数中不少是任职、封号的文书, 可以得知某人履历。从岁时、居处、器物、服馔、果木等部 的类目和内容,可以窥见其时社会生活,知悉名物品种。
瘦削
yān wù
烟雾
我会读
hūn chén
昏沉
dàng
yàng 荡 漾 浮动
fú dòng
jiě sàn
解散
shùn jiān
瞬间
cuò zōng
错综
tuì suō
退缩
níng shì
凝视
zhòu rán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6c1a402f60ddccda38a0a4.png)
照应开头
“句我段导”读蒙胧中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好的 故事?
•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
朦胧中看见
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
好的故事,这里 指梦中看见。
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
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这梦境是美丽、幽雅、有趣的。
这句段些导都读 体现在“我”看到的什么景物中? 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归纳总结
• 这篇散文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 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邃 的思想和执着的追求,全文以情绘景,情 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把自 然景物写得优美、壮观,创造了饱含作者 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诗的意境。
拓展延伸 鲁迅
• 阅读推荐: • 《故乡》《社戏》 •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课时
• 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梦境是什么样子 的?鲁迅先生的梦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看看他的 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听写订正
• 幽雅 错综 云锦 萍藻 荡漾 陡然 • 瘦削 一瞬间 投掷 坠地 水银色焰
走进课鲁文迅先生写《好的故事》主要集
中在哪几段?他写了哪些美好的景 象?请大家自主朗读课文,并画出
的西南。 • 乌桕(jiù):乌臼,乔木,高二丈余,夏开黄花,子可制
油。 • 伽(qié)蓝:梵语,指寺庙。 • 参差(cēn cī):不整齐。 • 晕:日月四周之光气。或光影四周模糊者都叫晕。
读好长句
• 1.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 2.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
课程标准
教案
第25课
好的故事
• 散文 诗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课堂教学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25好的故事优质课堂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c78699f46527d3250ce01d.png)
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
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
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
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
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
的河,都是如此。
初读课文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 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 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 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 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 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 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 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短语要读得紧凑些
初读课文
好的故事
一个梦境
初读课文
7
1
昏沉的夜
2 ||
3 4 5
8
9
||
10
11
6
12
昏沉的夜 好的故事
品读课文
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
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
昏沉的夜。
环境描写
25 好的故事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 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 禹陵。归路经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当 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的迫害、反 动统治的压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极为 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鲁迅同广大 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 作此文寄以希望。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 创时期,语言表达与现在不完全一样。
2024年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原文课件
![2024年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好的故事》原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d58b2d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5.png)
1 2
小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流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鼓励学 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和表达欲望。
分享汇报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 成果,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和感悟,促进全班学 生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点评
3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 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课文的主 题和意义。
2024/3/23
10
03
知识点梳理与拓展
2024/3/23
11
生字词、多音字辨析
2024/3/23
生字词
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包括“憧憬” 、“巍峨”、“蜿蜒”等,需要 学生掌握其读音和书写。
多音字
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有“奇”、“ 迹”等,需要学生根据不同语境 进行辨析和正确运用。
12
近义词、反义词积累
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和感悟,引 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种互 助精神。
2024/3/23
文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互相关心的道理,体现了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等理念。
16
个人阅读感受分享
阅读本文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人 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文章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联想到 了自己曾经得到他人帮助的经历 ,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通过这种互助行为,我们可以让社会变 得更加和谐、美好,也可以让自己成为
一个更加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2024/3/23
18
05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2024/3/23
19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情感变化
分组准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5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推荐下载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25好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 (共19张ppt)(推荐下载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176912daef5ef7bb0d3c60.png)
昏沉的夜----昏昏入睡 美的人、美的事
好
看 见
江南水乡、山野风光
的 好 回忆 农村夫妇、河中倒影
故的 事故
萍藻游鱼 各种景物
事
一丈红、大红花等
梦境 茅屋、狗、塔等
一切事物
昏沉的夜----总记得见过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心得体会呢?
这篇散文诗,文字精美,想象丰富。构 思巧妙,描绘了一幅美景图。在随后的写作 中,我们可以欣赏、借鉴。
默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
第一部分(1-3):写在昏沉的夜,“我”看书 然后逐渐昏睡过去。
第二部分(4-10):写作者梦境中的“好的故 事”很美丽。
第三部分(11-12):作者在昏沉的夜,总是想 起这个好故事。
问题提出
1.文中的梦境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讲 了些什么?
答: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通过回忆从前,来写眼前梦境,表达 出作者对眼前美景的憧憬。 第二部分:将看见的故事清晣地铺设,作者也更 加坚信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拓展延伸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译文:前面的道路又远又长,但我将百折不挠, 不遗余力去探索。
随堂演练
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综合(zōng ) 跟踪( zōng)
瞬间(shùn ) 尧舜( shùn)
陡坡( dǒu ) 徒步( tú )
二、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
瘦削
我爱学字词
gē
zōng chéng
搁置 错综
澄碧
píng zǎo
萍藻
yàng
六年级上册语25《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完美版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25《好的故事》人教(部编版 (共25张PPT)【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8888b0dd36a32d737581cc.png)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 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 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鲁迅先生用如此暖色的笔触来描写他 的想象世界和回忆中清晰的故事,不仅是 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信仰 和坚执的人生追求,随着故事的逐渐清晰, 作者的感情在逐渐掘进的过程中已达到一 个高峰,进入一个超我的境界。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 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2月,当时全国大 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 命运动。而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 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 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 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 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 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瘦削 (shòu xuē )消瘦得像被削过一样。 形容憔悴。
霓色( ní sè)虹的一种,亦称“副虹”。 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 射多了一次,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哪些段落写了好的故事?
第4——第11自然段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 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 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 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 去,以至于无穷。
24 好的故事
第一课时
同学们做过梦吗?你的 梦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就 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梦里。 看看他的梦是什么样子的。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3个生 字,反复读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用 自己的语言描述美好的景象。
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 《野草》是鲁迅作于1924—1926年的诗集, 它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一个艺术高峰。鲁 迅在这部诗集中,通过对“我”的严格解 剖,反映了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有相当 一部分要求进步,寻求光明,又处处碰壁 的,找不到出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 思想状态,记录了鲁迅自己由革命民主主 义者走向共产主义战士这一转变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味还没消散,作者却陷入了迷茫之中。
昏沉
25 好的故事
一九二五年,一个动 荡的年代,军阀混战,社 会一片黑暗,仿佛“昏沉 的夜”,即使有油灯,石 油却已经不多,灯火便 “渐渐缩小了”,以致于 鲁迅看书看得眼睛发痛了。 他不得不“闭了眼睛”, 掩卷思索……
这里“昏暗的灯” 和“昏沉的夜” 象征着当时的社 会环境。
xuē shùn níng zhòu zhì dǒu
削瞬凝骤掷陡
25漾 焰 削 瞬 凝 骤 掷陡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25 好的故事
削
多音字
xuē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 该是村女种的罢。
xiāo
削苹果、削球
25 好的故事
识字方法
比较识字:焰—掐 雅—鸦
加一加:澡+艹=藻 纟+宗=综
25 好的故事
朗读11—12自然段,思考:
如何理解最后一段“但我总记得见 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
25 好的故事
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 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作为转折复句,重点落在“但”字上。 夜是虽然依旧昏沉的,但作者“总记得”这 美好,可见作者对此是恋恋不忘的,是依旧 怀抱希望,怀抱对“好的故事”的期待。总 之,即便再昏暗,还有微弱的灯光;纵使再 虚幻,也是美好的故事。(课后第三题)
25 好的故事
主题概括
《好的故事》是鲁迅描写梦境 的文章,梦 里,“我”看到“许多美的人和事”,如诗如 幻一般。从“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 对当前社会的迷惘,对 美好生活 的期许和憧憬。
25 好的故事
课堂演练
一、文中多次出现“昏沉的夜”及的 “好的故事”,有没有特殊含义?
都具有象征意义。“昏沉的夜”象征着封建军 阀的黑暗统治;“好的故事”象征作者所向往的理 想世界。正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25 好的故事
整体感知 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
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美丽、幽雅、有趣
25 好的故事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 1、2 ):交代环境,引起下文。 第二层( 3 ):梦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层( 4~10 ):叙述这个好的故事。 第四层(11~12):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
25 好的故事
互动课堂
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思考:
1.作者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昏暗的灯,昏沉的夜象征什么呢?
25 好的故事
这一段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昏暗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 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 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 《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下故事。
25 好的故事
25 好的故事
课堂演练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凝(凝结 ) 掷(投掷 ) 锦(锦绣 ) 疑(疑问 ) 郑(郑重 ) 绵(绵延 )
25 好的故事
二、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美好 恬静 ……
字词听写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鲁迅笔下的“好的 故事”,这一节课我们走进鲁迅的梦境, 看看这样的故事到底好在哪里呢?
25 好的故事
二、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呢,非得用象征手法?
这样写是使用了“曲笔”,更能表明当 时现实社会的残酷。要知道,鲁迅因写文章, 是上过暗杀名单的。
了好 文的的以这故 情、我篇事绘甚们散景"至知,文,寄是道以情寓不,梦景了幻可“交作的融复故者形,得事深式诗的”邃,中的。总描有思这是写画想了里已,和一画用发执个中“生著没有故了的有诗追事的"。故求”、作事,不过者"全的把用去" “自图然景画物”写,得就优暗美寓、壮着观作,者创对造这了幅饱含美作丽者的美图的画情的感和追 忆美、的理珍想惜的、诗依的恋意的境。感情。
25 好的故事
默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思考:
“美丽、优雅、有趣”分别体现在 什么地方?(课后第二题)
25 好的故事
美丽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 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两岸的各种景物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
还有哪些你认为 美丽的景物呢?
25 好的故事
优雅
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 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 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25 好的故事
时代背景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 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 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 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 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25 好的故事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zōng jǐn píng
zǎo
yàng yàn
综锦萍藻漾焰
25 好的故事
大家都听过许多故事,那么到底 什么才是好的故事呢 ? 今天我们继续 走进鲁迅先生,看他笔下好的故事究 竟是什么故事。
25 好的故事
第一课时
创作时间
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 丝》周刊笫13期。关于这篇散文诗的写作时间,作者鲁迅于编成《野 草》集子的时候,在文章的末尾注的是"1925年2月24日",这个时间 ,比此篇散文诗在《语丝》杂志上发表的时间晚了两个多月,这应是 鲁迅误记。查《鲁迅日记》,其中明确有关写作《野草》各篇的记载 ,只有一次,是在1925年1月28日这一天的项下,记有:"作《野草》 一篇。"这一天,正是中国旧历新年的正月初五,与文章的开头相吻 合。
25 好的故事
合作探究三
在第10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 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 了作者什么心理?
力度不一样,“捏着”是轻轻捏在手里,“捏住”则是 想死死攥在手心。与其说是想捏住书本,不如说是想把“好 的故事”留住,哪怕是几点碎影。这表明作者面对梦幻美景 破碎时极度的怅惘失落。
25 好的故事
自由读第3-10自然段 ,理解、品味、欣赏:
好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
25 好的故事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 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 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 以至于无穷。
蒙胧中看见 好的故事, 这里指的是 梦中看见。
“好的故事”指的是梦境,这梦境是美丽, 优雅,有趣的。
25 好的故事
yàng
漾
易写错
不要写成“水”
25 好的故事
识字游戏
25 好的故事
词语解释
幽雅:幽静雅致。
萍藻:浮萍,属水面浮生植物。叶状体对称,表面绿色,背 面浅黄色或绿白色或常为紫色,全缘,具3根不明显叶脉; 背面垂生白色丝状根1条;叶状体背面具囊,新叶状体于囊 内形成浮出,以短柄与母体相连,随后脱落;雌花具胚珠1 枚;果实近陀螺状;种子具凸出的胚乳并具纵肋。
25 好的故事
合作探究二
作者在第5、7段写梦幻之景的视角是非常规 的,都是水中倒影,为什么?
从水中看岸上风景,角度新颖,可以产生意想 不到的视觉效果,使得梦幻景象更美,更有动态感。 但由于倒影容易受到河水荡漾的影响,也就更虚幻, 这为后文美景破碎消失做铺垫。后文景象美到极致, 作者情感也到达巅峰,“故事”戛然而止,如肥皂 泡一样瞬间破灭,现实残酷可见一斑。
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 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有趣
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孤立存 在的,而是美丽、优雅、有趣的 的融合体,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好 的画卷。
25 好的故事
合作探究一
既然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些图景,为什么作者 特意要把这些图画称为故事?题目为什么叫做“ 好的故事”?
25 好的故事
全班交流
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梦?这个梦有什么含义?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 他在梦中所看到的美好事物,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 景的表达与寄托。
25 好的故事
结构梳理
眼前实景:昏暗的灯、昏沉的夜
好
的 梦幻景象-----朦胧、清楚
故
事
回到现实:昏暗的灯、昏沉的夜
对未来 充满希 望和向 往之情
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 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 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 云,……也都浮动着。
25 好的故事
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刺奔迸的红锦 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